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高中诗歌比较阅读优秀教案
高中诗歌比较阅读优秀教案教案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歌的世界。
可以通过预习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初步感知。
例如,选择两首表达相似主题但风格迥异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前预读,并思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
小组成员需共同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以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等文学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之间的比较分析。
这一步骤是教案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次鉴赏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两首诗歌在处理相似主题时的不同之处、各自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教案还应包含创作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或仿写某位诗人的风格。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诗歌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应设计反馈与评价环节。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他们从同伴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一个优秀的高中诗歌比较阅读教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领略文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和比较不同诗歌作品的主题、意境、表达方式等要素。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鉴赏比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一首优秀的诗歌朗诵或展示一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
2.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和考点,以及比较分析题的特点。
2. 教师给出一道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题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高考诗歌,要求学生先独立进行鉴赏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和比较不同诗歌的主题、意境、表达方式等要素。
2. 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比较诗歌作品。
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分配诗歌的鉴赏分析和比较结果。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需要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考诗歌鉴赏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10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两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 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诗歌鉴赏和研究。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鉴赏比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和参考答案。
2. 高考诗歌作品选集。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概念及作用2. 对比手法的类型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分析4. 对比手法鉴赏诗歌的步骤5. 实践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在诗歌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如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鉴赏一首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资料,包括文本、译文和赏析。
2. 准备对比手法鉴赏的诗歌案例。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对比分析。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a. 解释对比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b. 强调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第二步: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
a. 直接对比:指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b. 间接对比: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凸显差异。
c. 对比反衬:通过对比强调主题或情感。
3. 第三步: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案例。
a.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分析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b. 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4.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对比鉴赏实践。
a. 分配一首诗歌,要求学生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方法指导】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示范】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解题思维]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
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三、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2006•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珍熏芳姿昼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自携手瓮灌苔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胭脂洗出秋阶影,借得梅花一缕魂.冰雪招采露砌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闺怨女拭啼痕.愁多焉得玉无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欲偿白帝凭清洁,倦倚西风夜已昏.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对比手法的类型和特点。
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比手法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比手法的分析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对比手法的相关内容和案例。
2. 诗歌材料:选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供学生分析。
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和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比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详细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对比手法,如对比、衬托、对立等,并分析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讨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分享分析心得。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提出拓展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都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对比手法的资料,加深对对比手法的理解。
九、课后辅导1. 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2017(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要点:一、考纲回顾鉴赏评价D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情回顾: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三、合作探究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高考语文】 诗歌比较鉴赏(学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主旨思想评价鉴赏宝鉴
【答案】
(2017吉林长春高三下期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5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王冕:字元章,元代诗人,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而成通儒。他屡试不第,遂以布衣终老。②高鼎字象吾,又字拙吾,清朝诗人,大约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较得意。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高鼎在写眼前之景时,用词洗练,言简意丰,诗中的“拂”字,仿佛使人感受到了柔柔春风的和煦,目睹了依依垂柳随风摇曳的风姿。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铼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设题】两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析之。(6分)
【答案】
4.(20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高考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诗歌比较阅读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准确理解与分析高考文学类题材中的诗歌;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诗歌的鉴赏力与批判思维;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诗歌,并精选与高考题材相关的诗歌;2.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语言特点等;3.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堂教具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未知的诗歌标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诗歌内容。
然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猜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诗歌的比较阅读来更好地理解与分析诗歌的内涵。
步骤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比较阅读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两首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在语言、形式、主题等方面的异同;2.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并整理出讨论结果;3. 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带领全班共同探讨两首诗歌的比较与分析。
步骤三:深化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能力1. 教师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篇高中课文中包含的诗歌,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2. 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内外的讨论,探究诗歌与作者的关系,解读诗歌所传达的主题与情感;3.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探究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全班共同思考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解释。
步骤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1. 教师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诗歌类型和风格;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诗歌创作风格与主题;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诗人与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如积极性、主动性、分析能力等;2. 学生的汇报和展示评价,如理解准确性、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3. 学生个人笔记或撰写的观后感的评价,如文辞优美程度、观点独到程度、思维全面性等。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之对比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2. 对比手法的类型3.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对比手法的类型及运用。
3. 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2. 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作用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鉴赏。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章节一:对比手法的定义和作用】1. 讲解对比手法的定义:对比手法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照、比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阐述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能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章节二:对比手法的类型】1. 讲解对比手法的类型:直接对比、间接对比、对比反衬、对比并列等。
2. 举例说明各类型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章节三: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经典案例分析】1. 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胸怀。
2. 分析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和诗人感慨。
【章节四:对比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分析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分析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章节五: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1. 讲解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选取对比对象、设置对比场景、突出对比效果等。
2. 鼓励学生尝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运用对比手法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一、真题导入、考情分析1、真题(1)(14年全国卷Ⅱ)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韦诗翻译】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
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客居异乡。
一觉醒来,归梦破碎,孤灯之下,依然身在江南。
心情惆怅,起身出户,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顶。
【郭诗翻译】世代生活在海边,芦苇深处掩映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
晚上灯前主客相聚,笑声不断,渔人讲述,海上捕鱼晚上归来,有青天一轮明月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1分)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2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住宿在渔家(1分)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分)。
【解析】韦诗和郭诗都写到“灯下”,但景象不同,感情迥异。
韦诗是“灯前”梦醒。
可以想见诗人夜不成寐,或读或写,排遣愁思,在困倦中睡去。
及至醒来,残灯犹明,乡梦幻灭,沉重的现实显现灯前,孤寂惆怅充塞心头。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是“灯前”谈笑。
形象地描写出欢乐景象。
渔家热情待客,主客无拘无束,掌灯言欢。
虽然主人渔业艰辛,但此刻都化入笑谈,轻松融洽的气氛洋溢在字里行间。
2、考情诗歌比较鉴赏成为近年来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
14年的全国卷Ⅱ考查了情感的比较,15年全国卷Ⅰ考查了描写景物的角度的比较。
2013年-2015年,这类题型在其他省的考题中出现了9次,频率较高。
这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信息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好地考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017届诗歌的比较鉴赏
考查角度
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
分值
6分 5分 5分 6分
2014天津卷
思想情感
4分
设题角度
1、比较内容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形象 4、比较语言
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鉴赏评价 D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篇目 意象 园花 修饰语 意境 热烈 艳丽 清幽
第一首
经雨 红
峥嵘 明月中
第二首
乔木
比较意象意境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求同
辨异
课堂演练1
常见考题:比较手法、情感的异同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答案: 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杜诗凄怨低沉。“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真题示例
注
前者艳丽,后者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 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3.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诗歌的深层次理解的引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类比、分析、综合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诗歌鉴赏中。
2. 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异同点,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诗歌比较鉴赏 教案
古典诗歌比较鉴赏教学目的: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比较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导入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03年的全国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05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辽宁卷,再到2006年重庆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
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2005年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005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2005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2005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和《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2005天津卷)《湖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妙的想象来收束全篇,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强烈怀念。
【比较表达技巧】(2016龙岩市质检)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求“同"关键词:月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数声月到徘徊卷不去拂还来
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
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月”。
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
【比较内容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觮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⑥。
注:①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
襜:战袍。
衣蔽前曰“襜”。
②夜娖(chuò):整理③银胡觮(lù):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⑤平戎策:指辛弃疾上书给皇帝为光复中原、抵抗金兵出谋划策的《美芹十论》、《九议》等⑥换得东家种树书:指归隐山林,过田园生活。
这首《鹧鸪天》的上片和下片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壮岁拥万夫渡江汉箭朝飞叹白髭须换
参考答案:上片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
下片表达了词人韶华易逝的感叹,英雄空老的无奈。
两相对比,更突出词人不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词人的人生悲剧色彩更加浓郁。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求“同”关键词(学生找出)恨愁→拟人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回首背低面藏
参考答案: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杜诗凄怨低沉。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感伤迟暮之恨,表露作者伤感不平之情。
杨诗活泼有趣。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五、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
看注释,推主旨
品语句,体情感
细辨析,找异同
六、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崔融杜审言①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杜审言:(645-708),湖北襄阳人,官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祖父。
②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1)、“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6分)
2、阅读下面两首李贺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5分)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6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