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最新-贵州省铜仁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精品
保密★启用前铜仁地区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姓名: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I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II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眷.恋(jùn)恻.隐(cè)铲.除(chǎn)给.予(jǐ)B、咀嚼.(jué)忌.讳(jì)颤.抖(zhàn)差役.(yì)C、狼藉.(jí)匀称.(chèng)褶.皱(zhě)泯.灭(mǐn)D、酝酿.(niàng)应和.(hè)蓦.然(mò)娴.熟(xiá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B、明辨是非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张皇失措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幅员辽阔谈笑风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2018年中考真题模拟】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I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II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附和.(hé )镌.刻(jùn )啜.泣(chuî)忧心忡.忡(chōng)B.碑帖.(tiě )炽.痛(chì)藩.篱(pān)引吭.高歌(háng)C.星宿.(xiù)伛.偻(yǔ)稽.首(qǐ)独占鳌.头(áo)D.差.使(chāi)诘.难(jí)谮.害(zèn)扪.心自问(mēn)【答案】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一代天娇恃才放旷精血成聚可见一班B.老骥伏历自做主张发奋图强嘎然而止C.长途跋涉大名顶顶张皇失措遍辑群集D.得意忘形樯倾楫摧囊萤映雪理屈词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娇”为“骄”,“班”为“斑”;B“历”为“枥”,“做”为“作”;C“顶”为“鼎”,“辑”为“稽”。
答案为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_0
2018年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5 c 18题(18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和池沼。
假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2018年中考超凡押题】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I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II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附和.(hé)镌.刻(jùn )啜.泣(chuò)忧心忡.忡(chōng)B.碑帖.(tiě)炽.痛(chì)藩.篱(pān)引吭.高歌(háng)C.星宿.(xiù)伛.偻(yǔ)稽.首(qǐ)独占鳌.头(áo)D.差.使(chāi)诘.难(jí)谮.害(zèn)扪.心自问(mēn)【答案】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一代天娇恃才放旷精血成聚可见一班B.老骥伏历自做主张发奋图强嘎然而止C.长途跋涉大名顶顶张皇失措遍辑群集D.得意忘形樯倾楫摧囊萤映雪理屈词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娇”为“骄”,“班”为“斑”;B“历”为“枥”,“做”为“作”;C“顶”为“鼎”,“辑”为“稽”。
答案为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铜仁市某校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演讲比赛,小明演讲时语无伦次....,赢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等奖。
B.九龙洞是一个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佝.偻(gōu) 脊.梁(jí) 倔.强(jué) 叱咤.风云(zhà)B. 押解.(jiě) 撺.掇(cuān) 亢.奋(kàng) 舐.犊情深(shì)C. 恸.哭(tóng) 憔.悴(qiáo) 肖.像(xiào) 纵横捭.阖(bǎi)D. 刹.那(chà) 缜.密(zhěn) 殷.红(yīn) 怏怏.不乐(yà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辨识能力。
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辨识。
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义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
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
A项,“脊”是易错字,应读“jǐ”;B项,“解”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è”;D项,“殷”为多音字,此处应读“yān”。
所以A、B、D项错误。
C项正确。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荟萃抉择锋芒必露急流勇退B. 羁绊祷告铤而走险语无伦次C. 谒见沉湎坚如磐石再接再励D. 伶仃痊愈自怨自艾留连忘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形的辨识能力。
这类题目多考查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字形。
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
A项,“锋芒必露”,“必”“毕”两字同音,但意思不同,“必”是必须的意思;“毕”是全、都的意思,这里就是全部、都的意思,正确为“锋芒毕露”。
B项,正确。
C项,“再接再励”中“励”“厉”既同音,也形似,但意义不同,“再接再厉”是“再次交锋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战”,因此后来就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不懈。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佝.偻(gōu) 脊.梁(jí) 倔.强(jué) 叱咤.风云(zhà)B. 押解.(jiě) 撺.掇(cuān) 亢.奋(kàng) 舐.犊情深(shì)C. 恸.哭(tóng) 憔.悴(qiáo) 肖.像(xiào) 纵横捭.阖(bǎi)D. 刹.那(chà) 缜.密(zhěn) 殷.红(yīn) 怏怏.不乐(yàng)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荟萃抉择锋芒必露急流勇退B. 羁绊祷告铤而走险语无伦次C. 谒见沉湎坚如磐石再接再励D. 伶仃痊愈自怨自艾留连忘返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 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 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铜仁市交通的日益发达,铜仁人民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B.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D. 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2018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答案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
2.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其中1-6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é)脸颊(jiá)徘徊(huái)花团锦簇(cù)B.蝉蜕(tuì)讪笑(chán)哺育(bǔ)锋芒毕露(lòu)C.拂晓(fú)绥靖(suí)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D.诘责(jié)不逊(xùn)黝黑(yǒu)长吁短叹(yū)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蓬槁绮丽可歌可泣人声鼎沸B.晨曦瞰望义愤填膺如坐针砧C.阔绰肃穆人情炼达乐此不疲D.隐匿接济格物致知润如油膏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对方辩友的论辩顿时显得黯然失色....。
4.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C.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D.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佝.偻(gōu) 脊.梁(jí) 倔.强(jué) 叱咤.风云(zhà)B. 押解.(jiě) 撺.掇(cuān) 亢.奋(kàng) 舐.犊情深(shì)C. 恸.哭(tóng) 憔.悴(qiáo) 肖.像(xiào) 纵横捭.阖(bǎi)D. 刹.那(chà) 缜.密(zhěn) 殷.红(yīn) 怏怏.不乐(yàn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辨识能力。
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辨识。
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义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
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
A项,“脊”是易错字,应读“jǐ”;B项,“解”是多音字,此处应读“jiè”;D项,“殷”为多音字,此处应读“yān”。
所以A、B、D项错误。
C项正确。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荟萃抉择锋芒必露急流勇退B. 羁绊祷告铤而走险语无伦次C. 谒见沉湎坚如磐石再接再励D. 伶仃痊愈自怨自艾留连忘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形的辨识能力。
这类题目多考查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字形。
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
A项,“锋芒必露”,“必”“毕”两字同音,但意思不同,“必”是必须的意思;“毕”是全、都的意思,这里就是全部、都的意思,正确为“锋芒毕露”。
B项,正确。
C项,“再接再励”中“励”“厉”既同音,也形似,但意义不同,“再接再厉”是“再次交锋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战”,因此后来就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不懈。
而“励”,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相差甚远。
D项,“流连忘返”和“留恋忘返”的区别是:词义相同,但应该用“流连忘返”。
“流连”和“留连”本来是一组异形词,词义相同。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废除“留连”,保留“流连”。
所以,只能用“流连忘返”,而不能再用“留连忘返”。
所以选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 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 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
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
本题,A项,“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用在这里形容老师的精心辅导,明显意义、色彩都错误。
C项,“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工作费力大,收效小”,明显与句意不符。
D项,“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来形容学习态度,不恰当。
所以选B。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铜仁市交通的日益发达,铜仁人民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B.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 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D. 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能力。
B项,语序不当,“任意”应调至“被列强”之后。
所以B句错误。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C.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D.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
C项,“消融了、归化了”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点睛: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重复的词句的省略;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等。
顿号使用时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
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④③②⑥⑤C. ④①③②⑥⑤D. ④③②①⑥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句子衔接、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这就好比给梁山好汉排座次,需要较强的技巧性。
也就是说,只要同学们能掌握一定的实战技法,作答此类试题也并不是很难。
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
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
而③句才交代自己起床,显然应该在①句前面。
这样基本确定应该选择D项。
7. 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C.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
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所以错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有我师焉.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B. 未尝稍降辞色..辞色:言语和脸色C. 三十而立.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D.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9.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此之谓乎B. 不逾.矩/老翁逾.墙走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卒获有.所闻D. 可以.为师矣/俯身倾耳以.请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 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
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 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1.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8. A 9. B 10. A11. 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⑵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能力,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涉及的考点有文言实词与虚词、内容分析和句子翻译,难度不大。
【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必有我师焉”中“焉”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焉”作为指示代词时,常常指代某一范围或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释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于三人之中”,“焉”指代“三人”范围。
【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