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0201d728ea81c758f5788c.png)
海市蜃楼
4、生物
动物
植物
动物1(东北虎)
动物2(丹顶鹤)
动物3(鱼类)
植物1(千年杉王)
植物2(花卉)
梅花
(二)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 改造的自然物的美
特征
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直接地、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外貌,如:
如:山上建的山门,
如:湖中的堤
杭州西湖
西湖荷花
空间距离
天街小雨细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时间距离
如唐代诗人陈子昂当
年怀着旷世之材无法 施展的遗憾和对燕昭 王筑台求士的无限向 往,登临幽州台,情 不自禁地产生了了思 古幽情,发出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感慨.
如毛泽东同志来到北戴 河,面对白浪涛天的大 海和碣石山,不禁吟诵 到“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东临碣石篇.萧 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心理距离
是指审美主体在观赏自然景物时,抛开某些功利的需
要,把自然物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体 验,使二者在心理上产生的的某种间隔。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著名论断:要欣赏对象的美,必 须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 远。。 如建筑学家进森林,如果他带有选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测量、观看树木,那他就不会作为审美主体对欣赏植 物的根、枝、叶的美,也不能会引起更多的联想。可 是如果抛开这些目的,而是以一个纯粹的观赏者的身 份去感受,就能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享受。所以, 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也是一条审美原理
二、自然美的分类
依据:有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的加工
改造。 (一)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 过的自然美。 (二)经过了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过 的自然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https://img.taocdn.com/s3/m/5f6090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7.png)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第3讲 自然美PPT演示课件
![第3讲 自然美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79d9efec3a87c24028c4da.png)
12
(二)比 德
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 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 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
同功利相脱离。
13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 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14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 明代《神奇秘谱》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
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巍巍泰山,汤汤流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
15
王献之: (344一386年),字子敬, 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他的 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体势 秀逸,笔致洒脱,运笔英俊豪迈, 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 之齐名,并称“二王”。
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
游.
—王羲之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
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
22
《兰亭集序》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 书法平和自然,秾纤得体,遒丽天成,委婉含蓄,纵横自如,极尽和畅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23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二)比 德
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 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 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
同功利相脱离。
13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 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14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 明代《神奇秘谱》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
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巍巍泰山,汤汤流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
15
王献之: (344一386年),字子敬, 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他的 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体势 秀逸,笔致洒脱,运笔英俊豪迈, 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 之齐名,并称“二王”。
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
游.
—王羲之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
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
22
《兰亭集序》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 书法平和自然,秾纤得体,遒丽天成,委婉含蓄,纵横自如,极尽和畅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23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美的基本范畴精选 课件
![美的基本范畴精选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ab5d1277232f60dccca103.png)
C、崇高感是痛感向快感的转变。崇高的对象由于内在的冲突和矛盾,由于其反形式, 往往造成一开始拒斥主体,尔后升华主体的转变过程。因此,在崇高对象的欣赏中,有 一个从痛感向快感的转化。
D、从对象与主体的关系来说,崇高对象则与主体的关系要复杂得多,首先是对主体造 成恐惧,因而产生拒斥和威胁,进而唤起了主体自身的理性观念和勇气后,主体便超越 了对象达到新的精神境界。这个过程使得主客关系由拒斥疏远到最终同一。
第三章 审美范畴
▪ 一、崇高 ▪ 崇高作为审美范畴,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 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 舞,让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 崇高的范畴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古代相关的概念 有“大”、“阳刚”、“风骨”等,但不包含西方崇高 的恐惧感、紧张感。
…… 可怕,就越对我们有吸引力。
因为它们把我们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
出惯常的无庸,使我们显示出另一种抵抗力,有勇气去和自然的这种表面的万
能进行较量。”这就是力学的崇高。“另一种抵抗力”指人的勇气和自我
尊严。他还认为崇高的审美判断接近于道德伦理的判断,所以, 康德所理
解的崇高是一种道德情操,是勇敢精神的崇高。
▪④ 真正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立起 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英国经验主义 者博克。1757年,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 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把对于优美与崇高的研究提到美学的高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和研究。
第三章 审美范畴
▪ ⑤康德1764年所写《对美感和崇高的观察》用经验主义的观点和博克的观 点来分析崇高。1790年,《判断力批判》出版,在书中他把审美对象分成 了“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两个部分(各一章),可见,他依然把崇 高和美看成是对应的。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 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是指对象的体积和数量无限大,超出人们的感官所能 把握的限度。力学的崇高表现为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威力。他举例说:“高耸 而下垂威胁着人的断岩,天边层层堆叠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与雷鸣,火山在 狂暴肆虐之中,飓风逞着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 个洪流的高瀑,诸如此类的景象,在和它们相较量时,我们对它们抵拒的能 力显得太渺小了。但是假使我们发现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那么,这景象越
D、从对象与主体的关系来说,崇高对象则与主体的关系要复杂得多,首先是对主体造 成恐惧,因而产生拒斥和威胁,进而唤起了主体自身的理性观念和勇气后,主体便超越 了对象达到新的精神境界。这个过程使得主客关系由拒斥疏远到最终同一。
第三章 审美范畴
▪ 一、崇高 ▪ 崇高作为审美范畴,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
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 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 舞,让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 崇高的范畴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古代相关的概念 有“大”、“阳刚”、“风骨”等,但不包含西方崇高 的恐惧感、紧张感。
…… 可怕,就越对我们有吸引力。
因为它们把我们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
出惯常的无庸,使我们显示出另一种抵抗力,有勇气去和自然的这种表面的万
能进行较量。”这就是力学的崇高。“另一种抵抗力”指人的勇气和自我
尊严。他还认为崇高的审美判断接近于道德伦理的判断,所以, 康德所理
解的崇高是一种道德情操,是勇敢精神的崇高。
▪④ 真正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它与优美并立起 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英国经验主义 者博克。1757年,他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 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把对于优美与崇高的研究提到美学的高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和研究。
第三章 审美范畴
▪ ⑤康德1764年所写《对美感和崇高的观察》用经验主义的观点和博克的观 点来分析崇高。1790年,《判断力批判》出版,在书中他把审美对象分成 了“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两个部分(各一章),可见,他依然把崇 高和美看成是对应的。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 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是指对象的体积和数量无限大,超出人们的感官所能 把握的限度。力学的崇高表现为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威力。他举例说:“高耸 而下垂威胁着人的断岩,天边层层堆叠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与雷鸣,火山在 狂暴肆虐之中,飓风逞着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 个洪流的高瀑,诸如此类的景象,在和它们相较量时,我们对它们抵拒的能 力显得太渺小了。但是假使我们发现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那么,这景象越
自然美欣赏课堂PPT
![自然美欣赏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5b30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7.png)
æ 古人: “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 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重宇宙。”
.
28
æ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 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 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 的默默无闻之中。
æ 魯迅先生也說,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
.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
19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匡庐图》荆浩 五代
•让我们以一颗纯正之心来感悟大自然 吧; •让我们欣赏自然美,更多地看柳浪、
闻莺声、赏荷花、观池鱼吧。
.
50
矣
怡
空
明
。
,
,
,
岳阳楼
.
32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
滕王阁
.
33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华林园
.
34
陶渊明
欲 辨
此 中
飞 鸟
山 气
悠 然
采 菊
心 远
问 君
而 无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 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
28
æ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 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 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 的默默无闻之中。
æ 魯迅先生也說,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
.
变化之美,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
19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
霞蔚。”
—《世说新语》
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 关、董、巨等山水画境界的绝 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 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 美的发现中了! —宗白华
《匡庐图》荆浩 五代
•让我们以一颗纯正之心来感悟大自然 吧; •让我们欣赏自然美,更多地看柳浪、
闻莺声、赏荷花、观池鱼吧。
.
50
矣
怡
空
明
。
,
,
,
岳阳楼
.
32
《滕王阁序》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骛 一齐 色飞
,
滕王阁
.
33
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 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华林园
.
34
陶渊明
欲 辨
此 中
飞 鸟
山 气
悠 然
采 菊
心 远
问 君
而 无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 明的胸怀,无杂念。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美的分类
![美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b418e21453610661ed9f476.png)
美的分类
一:自然美
二:社会美
四 :形式美
的主观意 识 的产物。 自然美 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 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
社会美
• 社会美的涵义; • 人类社会实践的创造体现 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性, 与人的实践意愿、审美理 想相和谐的社会生活的美 就是社会美。
分别根据该图说明 色彩的分类、色相、 明度、纯度以及不同 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 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 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 面
谢谢观赏
第三组 服设(2)班
• 艺术美 • 艺术美的含义: • 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 的美。
形式美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 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 感,并引起人 们的想象和一定的 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 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 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 孔、声音和色彩。
色彩及其审美特 征:
一:自然美
二:社会美
四 :形式美
的主观意 识 的产物。 自然美 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 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
社会美
• 社会美的涵义; • 人类社会实践的创造体现 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性, 与人的实践意愿、审美理 想相和谐的社会生活的美 就是社会美。
分别根据该图说明 色彩的分类、色相、 明度、纯度以及不同 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 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 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 面
谢谢观赏
第三组 服设(2)班
• 艺术美 • 艺术美的含义: • 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 的美。
形式美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 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 感,并引起人 们的想象和一定的 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 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 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 孔、声音和色彩。
色彩及其审美特 征:
论美ppt课件
![论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8174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2.png)
情感共鸣与理解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触动其内心深处的情 感世界。同时,欣赏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
审美判断与价值认同
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价值判断,将个人的审美标准与作 品的美学价值相比较。当作品符合其审美趣味时,便会产生认同感和愉 悦感。
美的本质特征
01
02
03
形象性
美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 象来表现的,形象是美的 载体。
感染性
美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 感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愉悦性
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享 受,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快 乐的重要途径。
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各个领域。
。
提升艺术素养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提 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
关注内在美
重视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提 升,关注心灵美和精神追求,
实现内外兼修。
THANKS
感谢观看
艺术美的欣赏与评价
欣赏艺术美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评价艺术作品的好 坏需要综合考虑作品的主题、情感、技巧等多个方面。
03
美的价值与功能
审美价值判断标准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01
审美价值判断既受到个体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客观
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02
美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共同构成了完
创作技巧与表现
艺术家运用专业的创作技巧,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元 素,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赋予作品独特 的审美价值。
美学原理——社会美 PPT
![美学原理——社会美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2e7fe758fafab069dc02bc.png)
艺术美
艺术的三种含义
广义:技艺
狭义:纯艺术,只讲究艺术美
第三种:艺术是按美的规律创造的产品。说明艺术是很
难界定的,他的最早定义是艺术及模仿或艺术是世界形
中国自然美的观念演变及哲学思想发展
三个阶段 致用-------比德-------畅神(陶冶性情) 致用:使用,例如羊大为美,鱼鸟纹、图案纹样等以实用为目的,有用才会被装饰, 比德:与人的精神发生关系,认为人们对自然山水与人的品德有关,比如孔子云“智 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将自然物与人相联系,智者之所以乐水因为水有川流不息的 动,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山有宽厚的静。这正揭示了人与自然有某种同形同构的相 似性,人与自然是可以交流的。在《诗经》的许多作品中也有用自然物来比拟赞颂人 的精神品质。 畅神:将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以此陶冶性情
三、社会实践对象----劳动产品的美和环境美
1、劳动产品的美 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
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 劳动产品的美一般是实用和美的结合。人的创造、智慧
和力量不仅表现在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 和形式法则的结合上。
三、社会实践对象----劳动产品的美和环境美
中国自然美的观念演变及哲学思想发展
三个阶段 致用-------比德-------畅神(陶冶性情) 致用:使用,例如羊大为美,鱼鸟纹、图案纹样等以实用为目的,有用才会被装饰, 比德:与人的精神发生关系,认为人们对自然山水与人的品德有关,比如孔子云“智 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将自然物与人相联系,智者之所以乐水因为水有川流不息的 动,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山有宽厚的静。这正揭示了人与自然有某种同形同构的相 似性,人与自然是可以交流的。在《诗经》的许多作品中也有用自然物来比拟赞颂人 的精神品质。 畅神:将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以此陶冶性情
美的形态之艺术美ppt课件
![美的形态之艺术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14e0fc240c844769eaeea4.png)
木刻存在 于木头里
油画在色彩 里存在
语言作品在话 音里存在
作品存在进入运动和进 入发生中
艺术就是
对作品中的真理的创作性保存。 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
5
艺术是一种人造物
艺术必然作为艺术品才能存在,而艺术品必然有一种物质载体
艺术与技艺不可分
艺术品是艺术家依靠技艺和才能生产出来的
艺术品是一种精神产品
14
(二)艺术与美的关系
夜阑人静,农妇在滞重而又健康的疲惫中脱下它;朝霞初泛,她又 把手伸向它;在节日里才把它置于一旁。这一切对农妇来说是太寻 常了;她从不留心、从不思量、虽说器具的器具存在就在其有用性 之中,但有用性本身又植根于器具之本质存在的充实之中、我们称 之为可靠性。凭借可靠性,这器具把农妇置入大地的无声的召唤之 中,凭借可靠性,农妇才把握了她的世界。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存在, 为伴随着她的存在方式的一切而存在,但只是在器具中存在。
24
宋人范希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 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职如行云流水。“
——《对床夜语》 绘画创作要虚实结合,以虚为虚,易流于虚无 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难以动人 以实为虚,化虚为实,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25
四、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一)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材料层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形式层 (三)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意蕴层
19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 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 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 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20
朋友问:“你为什么总画竹” 郑:“我画竹是为了看见它(竹)” 眼中之竹引起的心中之意,创作之意就是探索生命情感。 艺术创作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建筑也是一样的。
4.美学“美的分类”
![4.美学“美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47ba8a7284ac850ad0242c7.png)
如钱塘江浪潮、牡丹花瓣、黄莺鸣叫等。最有代表性
的当数山和水了。
其次,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 美。
如《秋思》
自然界的形式美包括:
形态美—— “雄”、“奇”、“险”、“秀”、“幽”、 “奥”、“旷”、“野”等。
色彩美—— 季节色彩(春夏秋冬)、景物色彩(霞、月、 水、山、雪、花)
雨雪风霜、原始森林、浩
瀚沙漠、绵绵山岭、茫茫
大海,以及野生的动植物
等。
另一类则是经过人工
改造后的自然美,如水库、
海堤、农田、果园、沙漠
防护林、园林花卉等,他
们已经不同程度的改变了
自然物的原有面貌,刻下
了人类智慧才能的印记。
一、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1.天然性、丰富性
如平静的镜月湖、湍急的珍珠滩、巍
异质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鲁道夫·阿恩海姆)的主 要学说之一,人的心理机制同物的物理结构存在着某种共同 性:物力——心理,都有一种类似的“场”。实验美学的证 明,一些倾斜的、不对称的、不规则的开放的图像会引起人 的心理紧张感、不平衡感,人就会总想着改变它。
如桥断屋塌、摆放无序、零乱不整乃至粉丝的发型等, 都很恐怖。
最现出 集实来 中美的艺 、的艺术 最提术美 典炼作 型和品 的升所艺 表华呈术 现,现家 。是的精
现美心 实,创 美是造
—— ——
更以各存 为,个在 密尤领的现 切其域的实 。是,美美
社在, 会日分
美常布现 ,生于实 同活人生 人中类活 的随社中 关处会客 系可的观
美
可
以
分
为 :
美
的
分
类
现实美的分类
《美育基础》之美的基本形态精讲教学课件
![《美育基础》之美的基本形态精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f51e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b.png)
比如芙蓉花,水仙花,荷花,青山绿水, 秋江如炼,雨后青山等等,都具有一种 清秀美。
芙蓉花、水仙花、荷花——清秀美
文艺作品中陶渊明的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诗等都是清秀美的典型佳作。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 • 误落尘网中, • 羁鸟恋旧林, • 开荒南野际, • 方宅十余亩, • 榆柳荫后檐, • 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 • 户庭无尘杂, • 久在樊笼里,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清秀的特征——淡雅自然,简朴素淡, 无斧凿痕迹,犹如“清水出芙蓉”。
清秀是一种静态美,它不以灵活多变取 胜,而以恬静 淡 雅 取胜。
• 3、稳定性 • ①确定(明确)性 • ②评价尺度相对稳定
• 艺术美
• 艺术要素与艺术定义
• 艾布拉姆斯(美国)的艺术四要素: 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
• ◆艺术五要素:
• ①艺术作品:符号——生命符号——表 现性的生命符号
• ②读者(观众):感知能力、体验能力、
领悟能力
“接受美学”(姚斯等)
• 文艺作品中唐代张若 虚的《春江花月夜》, 被认为是艳丽美的代 表作。
• 它描绘了五彩缤纷, 景物交错,相互辉映, 景色瑰丽,光彩夺目, 迷离变幻,情感浓郁, 复杂多变的“春江花 月夜” 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芙蓉花、水仙花、荷花——清秀美
文艺作品中陶渊明的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诗等都是清秀美的典型佳作。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 • 误落尘网中, • 羁鸟恋旧林, • 开荒南野际, • 方宅十余亩, • 榆柳荫后檐, • 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 • 户庭无尘杂, • 久在樊笼里,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清秀的特征——淡雅自然,简朴素淡, 无斧凿痕迹,犹如“清水出芙蓉”。
清秀是一种静态美,它不以灵活多变取 胜,而以恬静 淡 雅 取胜。
• 3、稳定性 • ①确定(明确)性 • ②评价尺度相对稳定
• 艺术美
• 艺术要素与艺术定义
• 艾布拉姆斯(美国)的艺术四要素: 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
• ◆艺术五要素:
• ①艺术作品:符号——生命符号——表 现性的生命符号
• ②读者(观众):感知能力、体验能力、
领悟能力
“接受美学”(姚斯等)
• 文艺作品中唐代张若 虚的《春江花月夜》, 被认为是艳丽美的代 表作。
• 它描绘了五彩缤纷, 景物交错,相互辉映, 景色瑰丽,光彩夺目, 迷离变幻,情感浓郁, 复杂多变的“春江花 月夜” 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第四章_自然美ppt课件
![第四章_自然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75d020e53a580217fcfe0f.png)
-
“主观说”: • 黑格尔:“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
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 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
“实践美学”:
•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通过劳动、技术去改 造自然事物”,
• 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美学原理
第二部分 审美领域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艺术美 第七章 科学美 第八章 技术美
-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自然美的发现 四、自然美的意蕴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一、自然美的性质
归根到底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
意象说:
•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 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 品。”
• 朱光潜:《谈美》:“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 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 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 经艺术化过,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
我我 丰 应见Biblioteka 子 如青 恺 是山 :多 妩 媚 , 料 青 山 见
伤湛 丰 春湛 子 心江 恺
水: 兮 上 有 枫 , 极 目 千 里 兮
西方哲人的“美在意象”:黑格尔
•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 美的意识而美。”
• “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种特性。例 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流着,一 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穆而庄 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 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主观说”: • 黑格尔:“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
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 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
“实践美学”:
•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通过劳动、技术去改 造自然事物”,
• 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美学原理
第二部分 审美领域
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艺术美 第七章 科学美 第八章 技术美
-
第四章 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性质 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自然美的发现 四、自然美的意蕴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一、自然美的性质
归根到底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
意象说:
•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 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 品。”
• 朱光潜:《谈美》:“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 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 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 经艺术化过,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
我我 丰 应见Biblioteka 子 如青 恺 是山 :多 妩 媚 , 料 青 山 见
伤湛 丰 春湛 子 心江 恺
水: 兮 上 有 枫 , 极 目 千 里 兮
西方哲人的“美在意象”:黑格尔
•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 美的意识而美。”
• “自然美还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一种特性。例 如寂静的月夜,平静的山谷,其中有小溪蜿蜒地流着,一 望无边波涛汹涌的海洋的雄伟气象,以及星空的肃穆而庄 严的气象就是属于这一类。这里的意蕴并不属于对象本身, 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美学概论 课件
![美学概论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96c3abbd64783e09122bb3.png)
❖ ①按构成的主干成分来看: ❖ 天体气象之美;无机世界之美;有机世界之美 ❖ ②按表现形态来定: ❖ 动态自然美; 静态自然美;动静自然美
自然美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1.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 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是通过实践由人化的 自然界产生的。
2.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事物的物质构成形式,如 线条、形体、色泽、质地、声音等 自然美的社会属性即自然美由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而蕴含的特定社会内容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 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1.美学和哲学
❖ 一、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见解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 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美是数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事物和谐的形式 博克认为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如小巧光滑、 富于变化、颜色鲜明等等 狄德罗认为美在于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② 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休谟:美在心中,美在观赏者的心里 柏拉图:美的理念是事物成其为美的品质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六讲 自然美
❖ 自然美的产生及其特征 ❖ 自然美的美育功能 ❖ 自然美的类型和欣赏
第一节 自然美的产生及其特征
❖一、自然美
❖ 自然美是指客观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的美, 即能够引起审美主体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 象。
❖ 狭义的理解:指纯粹的自然,天然存在,不 参入人的精神的自然物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
.
33
.
34
《竹石图题诗》
(清)郑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35
❖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 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 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 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 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 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 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 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 林共朝哉!
.
28
.
29
山园小梅
(宋)林逋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30
.
31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43
.
44
.
45
(四)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美的特征:重在形式
.
46
蝴 蝶
.
47
. 杜鹃
48
❖ 杜鹃鸟叫声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
践的产物,是社会大生产的有机组成。 布迪厄:《艺术的法则》
.
87
(二)艺术品的 结构
.
81
5、节奏韵律
.
82
练习:试分析下面这首诗中运用的形 式美规则。
❖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 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83
6、和谐统一
.
84
(三)思考题:形 式美的规律从何而
来?
.
85
十、艺术美
.
86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
❖ 1、艺术家-艺术品-受众 ❖ 2、艺术创造-艺术接受 ❖ 3、艺术活动以及艺术美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
.
49
鸳鸯.
50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 安古意》)
❖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李白《古风》) ❖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杜甫《佳人》) ❖ “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孟郊《列女操》)
.
51
九、形式美
.
52
(一)什么是形式美?
❖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 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 (P136)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
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38
(1)文明的发展是双刃剑,一方面给予人类极 大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束缚了人类的自由。
(2)“自然”作为“文明”的对立面,而成为 “自由”的象征,令人向往。
(3)这样的“自然”,其实仍然是人化的自然。
.
39
小结:“自然”作为思想文化范畴,
是人的实践的产物。
❖ A 纵向地看,人类关于“自然”的定义、评价,随 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36
❖ 4、自然作为文明的对立面,成为“自由”的 象征
.
37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七、社会美
.
1
(一)什么是社会美?
❖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的美。它是社会实践的 最直接的表现。(P99)
.
2
(二)社会美的表现
❖ 1、作为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及相关活动场景。 ❖ 2、劳动产品
.
3
赤壁怀古 苏 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 涛裂岸,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 B 横向地看,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自然”的内涵 与地位都有差异。
❖ C 总之,人类的实践是在与自然矛盾统一的运动中 的实践。“自然”是这一实践的环境、对象、目标, 等等。实践与自然不可分割。
❖ D 从而,“自然”从各种渠道渗透到实践中,实践 也以各种形式投射到“自然”中。
.
40
.
41
.
42
.
.
53
(二)形式美的 规律
.
54
1、单纯齐一
.
55
.
56
.
57
❖ 国庆阅兵
.
58
.
59
.
60
2、对称均衡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3、调和对比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4、比例
.
13
2、社会美重在内 容。
.
14
.
15
(四)问题讨论
如何看待当代文化中的 “真人秀”流行现象?
.
16
❖ AMERICA’S NEXT TOP MODEL ❖ 超级女生 ❖ 南方电视台《真实故事》
.
17
(五)理想与审 美理想
.
18
八、自然美
.
19
(一)什么是自 然美?
.
20
(二)自然美的根 源
.
21
❖ 1、客观的自然界作为人类实践的资源与环境, 与人发生关联。
❖ 歌曲《大海啊故乡》
❖ 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
22
思考:未经人类 改造的自然如何
美?
.
23
❖ 2、自然事物经由形式美的中介,与人发生关 联。
❖ 鸟鸣声
.
24
.
25
.
26
❖ 丹顶鹤
.
27
❖ 3、自然事物作为人的精神的投射
辛弃疾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三)社会美的特 征
.
12
1、社会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 象。
❖ 社会美是对人的自由创造的实践的积极肯定。 ❖ 包括: (1)生产劳动实践。如鲁班、华佗、扁鹊的传说。 (2)社会历史进步或变革实践。如华盛顿、孙中山。 (3)伦理道德实践。孟母三迁。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