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现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 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顶
峰,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肝炎,约40%以急性肝炎起病。主要临床病 症有乏力,食欲不振,腹痛(10%~20%),发热(20%)。在作出诊断前约 30%~80%的病人已有肝硬化,10%~20%的病人已发生肝功能失代 偿。本病可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关节病和关节周围肿 胀,曾有人称为“狼疮性肝炎〞
宜用,疗程长。 • Ø 3TC 抑制HBV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副作用轻微,但
疗程长1-3年,服药9-10个月易耐药(YMDD变异) • Carnet 近期抑制HBV疗效肯定,平安,副作用少,疗程短,
适用于高黄疸乙肝病人,包括FH及失代偿肝硬化,长期 疗效有待观察。但其为有HBV复制、高黄疸的乙型肝 炎如慢乙肝重度、FH及失代偿肝硬化提供了一个平安、 有效的抗HBV治疗途径,所以,确实填补了这一用药空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在病理学上 表现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最终开展为肝硬化。多 累计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9。ALP,r-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 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 治疗:熊去氧胆酸是经唯一随机双盲 临床实验证明对本病有效的药 物。机理主要有三:促进胆汁分泌,抗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 免疫调节作用。剂量:13~15mmg/kg/d,分2~3次口服。并需长期治 疗(终身或直到肝移植)。
• 辅助检查:生化可有肝功异常,最常见ALT,AST升高(88%)多在正常 上限2~5倍。少数AKP(30%)和r-GT升高,2~3倍。
• 超声检查95%有肝肿大。表现为弥漫性 或局灶性脂肪肝。 • 治疗应包括:1,病因治疗,停用引起脂肪肝的药物,有效控制肥胖,高
峰,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肝炎,约40%以急性肝炎起病。主要临床病 症有乏力,食欲不振,腹痛(10%~20%),发热(20%)。在作出诊断前约 30%~80%的病人已有肝硬化,10%~20%的病人已发生肝功能失代 偿。本病可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关节病和关节周围肿 胀,曾有人称为“狼疮性肝炎〞
宜用,疗程长。 • Ø 3TC 抑制HBV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副作用轻微,但
疗程长1-3年,服药9-10个月易耐药(YMDD变异) • Carnet 近期抑制HBV疗效肯定,平安,副作用少,疗程短,
适用于高黄疸乙肝病人,包括FH及失代偿肝硬化,长期 疗效有待观察。但其为有HBV复制、高黄疸的乙型肝 炎如慢乙肝重度、FH及失代偿肝硬化提供了一个平安、 有效的抗HBV治疗途径,所以,确实填补了这一用药空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在病理学上 表现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最终开展为肝硬化。多 累计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9。ALP,r-GT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 性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 治疗:熊去氧胆酸是经唯一随机双盲 临床实验证明对本病有效的药 物。机理主要有三:促进胆汁分泌,抗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 免疫调节作用。剂量:13~15mmg/kg/d,分2~3次口服。并需长期治 疗(终身或直到肝移植)。
• 辅助检查:生化可有肝功异常,最常见ALT,AST升高(88%)多在正常 上限2~5倍。少数AKP(30%)和r-GT升高,2~3倍。
• 超声检查95%有肝肿大。表现为弥漫性 或局灶性脂肪肝。 • 治疗应包括:1,病因治疗,停用引起脂肪肝的药物,有效控制肥胖,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T课件
种族区别
Dallas Heart Study 初步展示了不同种族 之间 NAFLD发病率的差异
45%
33% 24%
Hispanics
Caucasians
African Americans
性别差异
Dallas Heart Study 没有发现 Hispanics or African Americans男女之间NAFLD发病率的差异, 但是Caucasian population男性 发病率是女性的 2倍
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
四项研究评估 > 600名 病态肥胖症接受胃 旁路手术的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肝脏活检。 NAFL 的发病率约 30-90% ,NASH 33-42%。 > 2/3 病态肥胖的手术患者有 NAFL/NASH 。
Abrams GA, et al. Hepatology 2004;40:475-483; Frantzides CT, et al. J Gastrointest Surg 2004;8:849-855; Dallal RM, et al. Obes Surg 2004;14:47-53; Beymer C, et al. Arch Surg 2003;138:1240-1244.
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 7.9 mmol/l
HbA1c 8.5% TC 5.4 mmol/l, LDL-C 3.6 mmol/l, TG 2.08 mmol/l
肝脏超声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没有占位性病变 胆管系统正常
肝脏活检
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 肝细胞呈大泡性脂肪变
经典文档非酒精性脂肪肝 ppt课件
80例符合下列4个标准纳入临床-病理研究
• MS(代谢综合征)表现 • BMI>35至少15年 • ALT,AST,GGT正常 • 无饮酒,无其它肝病史 “临床静态性NAFLD”:占98% 结果: “静态性NASH”占72.5%,有2个突出的非炎 性改变,气球样变及核糖原化 “静态性NASH”者中,32.5%有明显纤维化,10%有 肝硬化
2
Chronic Hepatitis C 3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4
Hemochromatosis 5
Chronic Hepatitis B 6
0
5
10
15
20
Percent of Population
1. Hilden M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77;12:593-597. 2. Ground KEU. Aviat Spac Environ Med. 1982;53;14-18. 3. Alter MF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556-562. 4. Venkataramani A et al. In: Maddrey WC, Feldman M, eds. Atlas of the Liver. Philadelphia:
25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综合征
以2839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对 象的超声波研究Targher Day 等
Diabetes Care 2007
正常人 肥胖
代谢综合 高血压 糖尿病 征
向心性肥胖(55-90%) 2型糖尿病(30-50%) 胰岛素抵抗(~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50-70
• 肝功能正常和异常的NAFLD病人中组织学病变 严重程度无差别
• MS(代谢综合征)表现 • BMI>35至少15年 • ALT,AST,GGT正常 • 无饮酒,无其它肝病史 “临床静态性NAFLD”:占98% 结果: “静态性NASH”占72.5%,有2个突出的非炎 性改变,气球样变及核糖原化 “静态性NASH”者中,32.5%有明显纤维化,10%有 肝硬化
2
Chronic Hepatitis C 3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4
Hemochromatosis 5
Chronic Hepatitis B 6
0
5
10
15
20
Percent of Population
1. Hilden M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77;12:593-597. 2. Ground KEU. Aviat Spac Environ Med. 1982;53;14-18. 3. Alter MF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1:556-562. 4. Venkataramani A et al. In: Maddrey WC, Feldman M, eds. Atlas of the Liver. Philadelphia:
25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综合征
以2839名2型糖尿病病人为对 象的超声波研究Targher Day 等
Diabetes Care 2007
正常人 肥胖
代谢综合 高血压 糖尿病 征
向心性肥胖(55-90%) 2型糖尿病(30-50%) 胰岛素抵抗(~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50-70
• 肝功能正常和异常的NAFLD病人中组织学病变 严重程度无差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力量训练
通过增加肌肉量来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脂肪消耗,改善肝功能。
运动频率和强度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适量 的力量训练。运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04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改 善脂肪代谢异常。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06 指南实施与效果评价
实施策略与步骤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健康讲座、社区活动等多 种形式,普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知
识,提高公众认知度。
A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指南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具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
实施计划。
B
C
D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防治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概述 • 预防策略 • 治疗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指南实施与效果评价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应对日益严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 重要问题。
03
鼓励患者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
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依从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提高患者对 医生的信任度和治疗依从性。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更容
通过增加肌肉量来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脂肪消耗,改善肝功能。
运动频率和强度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适量 的力量训练。运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04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改 善脂肪代谢异常。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06 指南实施与效果评价
实施策略与步骤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健康讲座、社区活动等多 种形式,普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知
识,提高公众认知度。
A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指南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 定具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
实施计划。
B
C
D
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防治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概述 • 预防策略 • 治疗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指南实施与效果评价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应对日益严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 重要问题。
03
鼓励患者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
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依从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提高患者对 医生的信任度和治疗依从性。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更容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治PPT课件
2020/10/13
4
诊断
2020/10/13
5
易患因素
肥胖: 约50%的肥胖症患者合并脂肪肝,而且 肥胖程度与脂肪肝发病率和程度相关.
➢ 定义 (1)BMI(kg/m2) 女性>25 男性>27 (2)腰与髋的比值,男>=0.94,女>=0.90 (3)超过标准体重>20% (4)腹壁皮下脂肪层厚度>3cm.
2020/10/13
8
X 综合征
2020/10/13
9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9)
临床诊断标准
1.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女性*等。
2.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少于40g。
3.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 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的诊治
2020/10/13
1
定义
脂肪肝是由各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 肪变性。
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定义,是指肝脏弥漫 性脂肪浸润
临床上所说的"脂肪肝",即脂肪性肝病,依 据病因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两大类;依据 其他临床,生化,影像学和病理可分为单纯性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9) 组织学诊断
单纯性脂 肪肝
低倍镜下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但无其 他明显组织学改变,即无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脂肪变性 和脂肪贮积
①轻度:占肝小叶<=1/2 ②中度:占肝小叶1 /2~ 2/3 ③重度:占肝小叶>=2/ 3或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呈鱼 网状
郭立新非酒精性脂肪肝ppt课件
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 AFLD: 酒精性脂肪肝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相关肝纤维化及 肝硬化一系列病变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现状与进展
卫生部北京医院 郭立新
2014.9.12 乌鲁木齐
提纲
• 肝损害概述 •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 展望
2
常见肝损害的类型
病毒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 脂肪性肝损害 酒精性肝损害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先天性肝损害 其他:感染、心功能不全、不明原因肝损
3
肝细胞损伤的基本模式
两种类别
非致死性: 致死性:
变性、萎缩、肿胀 坏死、凋亡
肝病诱致细胞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
缺氧、ROS、胆汁酸、毒性化合物、TNFα、Fas配体、 穿孔素
肝细胞损伤4个共同发病机制
膜脂质双层结构/细胞骨架蛋白改变 细胞内离子失衡/降解酶激活 线粒体功能不全 氧化应激
4
Kaplowitz N. J Hepatology 2000;32(suppl1):
进入体内的异物或药物等,很多都是首先作用于细胞膜,然后影响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6
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 细胞膜受损
细胞膜受损
胆管损伤
氧自由增加
转运系统功能障碍
线粒体功能障碍
肝细胞凋亡
7
生物膜的相互转化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8
细胞生物膜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非酒精性肝病》PPT课件
激素、有丝分裂药 多种因素并存者发生脂肪性肝病概率增高
精选ppt课件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NAFLD) (2010年诊断策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 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 史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 种主要类型。
3
中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 818名北京市职员:18.3% • 4009名上海市职员:12.8% • 1050名北京市职工:11.0% • 1119名南京市干部:10.2% • 11372名绍兴市职工:9.58% • 3015名杭州市工人:5.2% • 4100名大庆油田工人:5.15% • 四川10个寺庙和尚:0.27% • 6553名连云港职工:离退休干部10.1%,公安干
NASH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 NASH— F(0-4)G(0-3)S(0-4) 注:F:脂肪肝分度;G:炎症分级;S:纤维化分期 ·儿童NASH组织学特点,小叶内炎症轻微,门管区炎症重于 小叶内炎症,很少气球样变,小叶内窭周纤维化不明显,门 管区及其周围纤维化明显,可能为隐原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肝细胞核糖原化是“静态性NASH”的组织学特点。
精选ppt课件
32
代谢综合症的诊断
• 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症:
• (1)肥胖症:腰围﹥90cm(男性),﹥80cm(女性),和(或) BMI﹥25kg/m2
• (2)甘油三脂(TG)增高:血清TG≥1.7mmol/L,或已诊断为高 TG血症
•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HDL-C<1.03mmol/L (男性)<1.29mmol/L (女性)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NAFLD) (2010年诊断策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 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 史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 种主要类型。
3
中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 818名北京市职员:18.3% • 4009名上海市职员:12.8% • 1050名北京市职工:11.0% • 1119名南京市干部:10.2% • 11372名绍兴市职工:9.58% • 3015名杭州市工人:5.2% • 4100名大庆油田工人:5.15% • 四川10个寺庙和尚:0.27% • 6553名连云港职工:离退休干部10.1%,公安干
NASH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 NASH— F(0-4)G(0-3)S(0-4) 注:F:脂肪肝分度;G:炎症分级;S:纤维化分期 ·儿童NASH组织学特点,小叶内炎症轻微,门管区炎症重于 小叶内炎症,很少气球样变,小叶内窭周纤维化不明显,门 管区及其周围纤维化明显,可能为隐原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肝细胞核糖原化是“静态性NASH”的组织学特点。
精选ppt课件
32
代谢综合症的诊断
• 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诊断为代谢综合症:
• (1)肥胖症:腰围﹥90cm(男性),﹥80cm(女性),和(或) BMI﹥25kg/m2
• (2)甘油三脂(TG)增高:血清TG≥1.7mmol/L,或已诊断为高 TG血症
•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HDL-C<1.03mmol/L (男性)<1.29mmol/L (女性)
精选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肝-优秀PPT文档
-BMJ. 2005 Apr 23;330(7497):932. Epub 2005 Mar 3
•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cluded overweight (2.4, 1.2 to 4.8), obesity (3.6, 1.7 to 7.6), hypercholesterolaemia (3.4, 1.4 to 7.8), and arterial ypertension (2.0, 1.0 to 3.8).
诊断
• 组织学 • B超 • CT • MRI
“It is, however, common practice to use either sonography 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position statemen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游离脂肪酸(FFA)
• FFA为具有肝细胞毒性的分子作 用于肝细胞可以使线粒体肿胀和 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 和炎细胞浸润,诱导细胞凋亡
• 加强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肝细胞 • 可以与细胞因子TNF-A,TNF-B
,IL-1,IL-6等相互作用,导致 生物膜损伤,诱发脂肪性肝炎
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症(肥胖、糖尿病
• 糖尿病性脂肪肝关键在于控制血 糖
Vitamin E and vitamin C treatment improves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cluded overweight (2.4, 1.2 to 4.8), obesity (3.6, 1.7 to 7.6), hypercholesterolaemia (3.4, 1.4 to 7.8), and arterial ypertension (2.0, 1.0 to 3.8).
诊断
• 组织学 • B超 • CT • MRI
“It is, however, common practice to use either sonography 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position statemen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游离脂肪酸(FFA)
• FFA为具有肝细胞毒性的分子作 用于肝细胞可以使线粒体肿胀和 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 和炎细胞浸润,诱导细胞凋亡
• 加强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肝细胞 • 可以与细胞因子TNF-A,TNF-B
,IL-1,IL-6等相互作用,导致 生物膜损伤,诱发脂肪性肝炎
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症(肥胖、糖尿病
• 糖尿病性脂肪肝关键在于控制血 糖
Vitamin E and vitamin C treatment improves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PT幻灯片课件
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 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 值上限).通常以ALT增高为主。
6.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23
1962年Thaler在文献中开始描述非嗜酒者脂肪肝。
1979年有文献分别报道肥胖、糖尿病相关脂肪肝发生肝硬化。
Ludwig(1980)和Schaffner(1986)相继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NASH)和NAFLD的概念。然而当时脂肪肝主要还是作为 一种无关紧要的影像学表现见诸于B超和CT等检查结论之中,有关 NASH/NAFLD的研究仍仅零星报道。
35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慢性HBV以及非基因3型HCV 感 染患者, 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NAFLD范畴。
36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异常的HBsAg阳性患者,若其血 清HBV DNA 载量低于104 拷贝/ml且存在代谢危险因 素,则转氨酶异常更有可能是由NAFLD所致。
10
国内的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11
为什么要关注脂肪肝?
12
1、发病率高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普通成人患病率:NAFLD:20-30% ,其中
NASH:10-20% 肝硬化:2-3%。 肥胖症患者患病率: NAFL:60-90%,其中
22
临床诊断标准(2006版)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项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 NAFLD。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 值上限).通常以ALT增高为主。
6.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23
1962年Thaler在文献中开始描述非嗜酒者脂肪肝。
1979年有文献分别报道肥胖、糖尿病相关脂肪肝发生肝硬化。
Ludwig(1980)和Schaffner(1986)相继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NASH)和NAFLD的概念。然而当时脂肪肝主要还是作为 一种无关紧要的影像学表现见诸于B超和CT等检查结论之中,有关 NASH/NAFLD的研究仍仅零星报道。
35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慢性HBV以及非基因3型HCV 感 染患者, 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NAFLD范畴。
36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异常的HBsAg阳性患者,若其血 清HBV DNA 载量低于104 拷贝/ml且存在代谢危险因 素,则转氨酶异常更有可能是由NAFLD所致。
10
国内的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11
为什么要关注脂肪肝?
12
1、发病率高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普通成人患病率:NAFLD:20-30% ,其中
NASH:10-20% 肝硬化:2-3%。 肥胖症患者患病率: NAFL:60-90%,其中
22
临床诊断标准(2006版)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项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方案课件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非酒精性脂肪肝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有易患因素 2.无长期过量饮酒史 3.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内分泌疾病等 4.除外原发疾病,可有乏力,肝脾大等症状 5.符合实验室检查 6.符合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实验室检查 1.血清转氨酶ALT ,AST 和谷胺酰转肽酶正常(单纯性脂肪性肝病), 轻度增高上升2-5倍(脂肪性肝炎),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脂肪性肝硬化) 2.影像学检查 彩超检查是重要手段,CT检查,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时可明确诊断 3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 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青年男性,程序员, 瘦长体型,无抽烟史, 饮酒极少。在查体时 发现脂肪肝。
查体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 能够免费进行的体健 项目越来越多,脂肪 肝等慢性疾病的筛查 率越来越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 害因素(药物,内分泌疾病 等)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 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 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NAFLD 现已成为我国最常见 的慢性肝病之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1. 针对病因治疗 2. 药物治疗 单纯性脂肪性肝病无需治疗,合并
糖尿病可选用二甲双胍等。脂肪性肝炎可选用多 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等。 3. 患者教育
(1)控制饮食,增运动 (2)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THANK YOU!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1.病因较多: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易 感因素。减肥体重下降过快。 2.“多次打击”学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FLD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异常和慢性肝 病最常见的原因
✓ 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 别占10%-20%和2%-3%
✓ 肥胖症患者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 硬化为2%-8%
✓ 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 27%-92%
Dam-Larsen S ,et al. Long term prognosis of fatty liver: risk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Deth .Gut 2004;53:750-55. Matteoni Ca, 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spectrum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everity. Gastroenterology 1999;116:1413-19; Adams LA,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Gastroenterology,2005;129:113-21.
NAFLD的自然史及转归
5-10y
10-15y
10y
பைடு நூலகம்
单纯性脂肪肝
NASH
肝硬化
17%
15-25%
肝病相关死亡
亚急性肝衰竭
HCC
肝移植后复发
McCullough AJ.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lin Liver Dis 2004;8:521. Alwis NMW.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mist gradually clears. Journal of Hepatology,2008,48(1):S104–S112.
NASH相关肝硬化
正常肝脏
NAFLD
NAFLD定义和类型
❖ 定义
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 激性肝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 酒史。
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细 胞癌。
❖ 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 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
Gu DF,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Lancet 2005,365:1398–405. Fan JG,F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Hepatol,2009,50(1):204-210. 展玉涛.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杂志,2006,9(2):101-103. 范建高,贾继东.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第二版:72.
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Fan JG,et,al.Fatty liver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Shanghai adult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0:1825-1832.
NAFLD在中国形势很严峻
我国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患者逐渐增加,NAFLD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儿童NAFLD发病率约2%-4%,发达地区成人NAFLD发病率约15%! 庄辉院士:我国脂肪肝患者至少有1.16亿,已超过慢乙肝患者(9300万)!
影响NAFLD预后的主要因素
NAFLD可使<50岁患者寿命缩短4岁,>50岁者缩短10岁;
NASH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59%,而同期对照 ASH分别为38%和15%;
NAFLD随着BMI和血糖升高,寿命明显缩短,死亡率增高, 但死因主要为代谢综合征相关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 管事件,肝病相关死亡主要见于NASH患者;
NAFLD病死率的调查
❖ 129例NAFLD定群研究观察13.7年
▪ NASH 71例,肝硬化4例 ▪ 19人死亡:
• 肝脏相关 2.8% vs 0.2% 总人群 • 心血管 15.5% vs 7.5% 总人群
Ekstedt.M,et,al.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NAFLD and elevated liver enzymes.J Hepatology,2006,44(4):865-873.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诊疗现状
大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现状 抗炎保肝药在NAFLD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脂肪肝的分类
脂肪性肝病(FLD)
酒精性肝病 (A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轻症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中国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和超重的流行率
Gu DF,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Lancet,2005,365:1398–405.
2000-2001年中国MS及超重者的估算总数
Metabolic syndrome
Overweight
Gu DF,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Lancet,2005,365:13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