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2页的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分数的知识构建过程中,其具有举足轻重的知识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这个问题,实质承载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的重任,它也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作了如下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兴趣感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具体、感性的材料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兴趣的情境。这样,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为学生学好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伊始,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两只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初步体会生活中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形成对分数这个概念的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又举出了很多用“一半”表示的事物。此时,教师指出“一半”也可用一个数来表示,那就是“1/2”,并说明这是一个分数。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课件出示:①一天两只小猴子找到了四个桃子,小猴子一看,每人拿了两个高兴地吃起来。②第二天小猴子们又找到了两个桃子,小猴子一看,每人拿起一个走了。③第三天小猴子们只找到了一个桃子,小猴子互相看了看,傻了眼,这该怎么分?

问题出来了,学生的兴趣也来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地得到答案: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一半”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非常熟悉,大家纷纷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用“一半”表示的事物。这样,就很快地引入课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分数的环节。

二、深入分析,加深理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也成功了一半。此时,学生兴趣未减,兴奋的神情洋溢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这时,可让每个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2”。通过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也就是折法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都可以用“1/2”表示。

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多层次比较、分析、综合才能达到深入理解。下一个环节认识“1/3”时,学生有了对“1/2”意义理解的经验,教师出示图片(图略),引导学生说出涂色部分是“1/3”,并能说出表示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抓住分数的意义不放,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1/4”并将其涂色,在小组中交流“1/4”所表示的意义。这样,问题逐步深入,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三、操作深化、拓展思维

对知识的探索,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其内涵,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视野得以开阔。比如,在学习了“1/2、1/3、1/4”的意义后,我认为并没有真正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折一折、涂一涂,再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于是,在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到,相同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图略)。这样的问题思考,为今后学生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明白分数所蕴涵的意义。但教学并没有终止,还需要结合知识的外延,作进一步探索,将知识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自主去尝试、讨论,积极地参与探索,让他们想、做、说,尽量地展示思维过程。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同样表示的是‘1/4’,图中涂色部分的大小为什么不同?”(图略)要引导学生认知、感受,所分物体大小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分数其大小也不相同,这样为后来学习分数的其他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至于停留在表面。把目光放得更长、更远,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基于分数所处的知识地位,对分数的教学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对知识的理解结果,既非来自外部提供的信息,也不是原来的长时记忆,而是思维过程的产物。”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方法的运用,各种形式的讲解,都不是目的,只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手段。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自主学习。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形成知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