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
《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及注释
《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及注释《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及注释《寄欧阳舍人书》是曾巩创作的一篇文言文章。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寄欧阳舍人书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选读 第3单元 寄欧阳舍人书
3. 曾巩的文章往往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十分自 然,试结合内容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第一段,起承部分。开头一句为“起”,交 代写信缘起。后面的文字为“承”,议论志铭。 第二、三段为“转”。论传世志铭的关键。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 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 弊的根本条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第四、五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 欧阳修身上,盛赞欧阳修, 深谢欧阳修赐铭之 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由此可见,本文结构上起承转合,内容环 环相扣如行云流水。
曾 巩
寄 欧 阳 舍 人 书
曾巩《咏柳》朗诵
【解题】寄欧阳舍人书:寄给欧阳修的一封书 信。舍人,官职名,因欧阳修任过中书舍人,所以 称之为欧阳舍人。 【作者及写作背景】曾巩(1019-1083), 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 阳修的弟子。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从 20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此文是 曾巩29岁时,为感谢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墓碑铭 (墓志铭)而写。 【墓志铭】是一种书死者生前事迹并刻在石牌 上放在坟墓里的悼念性文体。墓志铭包括志和铭。 志文为传,铭语为颂扬和悼念之辞。
庆亲王奕劻是大贪官,死后,其家人也向溥仪 讨要“谥号”,想其流芳百世。这和文中“人之子 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 务勒铭,以夸后世”的世风是一样的。溥仪的做法 符合“公与是”的原则。
课堂小结
1.墓志铭是一种书死者生前事迹并刻在石牌上 放在坟墓里的悼念性文体。 2.文章结构严谨,通篇围绕对欧阳修的赞美, 反复咏叹,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3.“纡徐”和“简奥”:文章开头并不言谢, 而是迂回曲折,由古及今,从虚到实,最后才道出 赞美和深谢之意。语言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 4.我们要学习作者尊重长辈、感恩他人的品质; 学习作者所提倡的“公与是”的写作态度,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传统文化诗词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曾巩文言文翻译答案
原文:欧阳子固,吾友也。
吾尝与游,相得甚欢。
一日,子固以书见,曰:“吾欲作《五代史》,以纪吾祖之勋业,俾后之人知吾祖之德也。
”吾答之曰:“善哉!吾祖之德,吾知之,然吾不能赞一辞。
”翻译:欧阳子固,是我的朋友。
我曾经与他交往,相处得非常愉快。
有一天,子固拿着书信来见我,说:“我想写一部《五代史》,用以记载我祖先的功业,让后世之人了解我祖先的德行。
”我回答他说:“好呀!我了解我祖先的德行,但我不能说一句赞美的话。
”解析:此段文字展现了曾巩与欧阳子固的深厚友谊,以及曾巩对欧阳子固提议撰写《五代史》的赞赏。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欧阳子固,吾友也。
”中,“子固”是欧阳修的字,此处直译为“欧阳子固,是我的朋友。
”2. “吾尝与游,相得甚欢。
”中,“游”指交往,“相得甚欢”表示相处得非常愉快。
3. “一日,子固以书见,曰:‘吾欲作《五代史》,以纪吾祖之勋业,俾后之人知吾祖之德也。
’”中,“以书见”指拿着书信来见我,“纪”指记载,“俾”表示让。
4. “吾答之曰:‘善哉!吾祖之德,吾知之,然吾不能赞一辞。
’”中,“善哉”表示赞叹,“赞一辞”指说一句赞美的话。
整段翻译注重保留了原文的文言文风格,同时传达了曾巩对欧阳子固的赞赏及自己谦虚的态度。
在解析过程中,对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了详细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总结:通过对曾巩文言文《寄欧阳舍人书》的翻译及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曾巩与欧阳子固的深厚友谊,以及曾巩对撰写《五代史》的赞赏。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注重保留了原文的文言文风格,同时通过详细解析关键词汇和句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这体现了曾巩文言文翻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也为后人研究曾巩及其作品提供了参考。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必做练习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寄欧阳舍人书ppt4
作业: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句式 1.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3.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4.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1.这是它和史书不同的原因(判断)
2.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写文章的人(判断) 3.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宾语前置)
4.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宾语前置)
作用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
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
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假使那人
用来
原因
苟且偷生的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
碑铭上呢?这是它和史书不同的地方。写作
碑铭,之所以使死者没有,就勇
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 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
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 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 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 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 才能出现的。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 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 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如同用一个人,不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 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公正而不徇私情? 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
根据
即使
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一心想褒美 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讲事理。所以虽然 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夸奖 后代。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他而不写, 又凭借他子孙所请托,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 西,就是不合人情,因为 向后代夸耀
寄欧阳舍人书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一、积累应用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2)义近于史 (3)生者得致其严 (4)足为后法 ( ( ( ( ) ) ) )
(1)去世的。(2)作用。(3)尊敬。(4)效法。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5)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6)书之非公与是 (7)有情善而迹非 (8)意奸而外淑
( ( ( (
) ) ) )
(5)刻。(6)正确。(7)心地,情怀。(8)善。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4.探究拓展 “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文章的两大风格,也是本 文的重难点。《宋史·曾巩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 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即 是说,“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成为“一家”的与众 不同的个性特点。 (1)纡徐。本文作为一封感谢信,起首并不言谢字,而 是迂回曲折,慢慢道来。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 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即“不 实”“不传”;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立言人的作用, 提出只有立言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恪守“公”与 “是”的原则,才能“文章兼胜”,从而传世;既而,又 言“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世代罕见有,文章至此才推出 欧阳修来,盛赞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是“所 谓数百年而有者”,并深致谢意,这才说到了感谢信的正 题。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寄欧阳舍人书》(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二、写作背景:三、关于墓志铭我国古时候,人死了之后,为防备死者的墓穴遭遇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书死者姓名、爵位及生平事迹刻于石上,平放于棺椁之前一起埋于圹穴之中,使日后发现者有所稽考。
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体称之谓墓志铭。
墓志铭起始于魏晋。
后来刻于方形石上,合之以盖,北魏以来,方形墓志已成为定制。
不过这种下底上盖的墓志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士大夫专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用的。
墓志铭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
志文为传,多以散文形式记述死者生平。
铭语似诗,主要是些对死者的颂扬和悼念之辞,通常是以四字一句的韵文组成,也有五言、七言不等。
从发现的墓志铭来看,多系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书。
然后由名匠刻于石上。
这种墓志铭拓本流传下来,也成了后人练习书法临摹的范本。
四、文言知识:1、通假字:则必铭而见之(“见”通“现”)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通“蓄”)2、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
文言文翻译寄欧阳舍人书
舍人欧阳公鉴:岁序更替,时光荏苒,自别之后,忽已数载。
遥想吾友,应已安好,故不揣冒昧,谨以此书,聊抒胸臆,以寄相思。
忆昔与君初识,乃在朝堂之上,朝夕相处,言谈甚欢。
君才识渊博,学问宏富,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令人敬佩。
自别之后,虽隔千里,然君之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恍若昨日。
自古知音难觅,君乃吾之良友,相交甚笃。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灯下,回想与君共度之时光,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然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转眼间,你我已各奔东西,各谋生计。
今日寄书,非为别离之苦,实因久仰君之风采,欲以文字相慰。
吾闻君已擢升舍人,此乃国之栋梁,朝中之栋梁,吾甚感欣慰。
然吾亦知,君肩负重任,为国为民,日夜操劳,难以抽身。
是以,此书虽寄,实则遥寄相思,愿君珍重。
自古忠臣孝子,以国事为重,以家事为轻。
吾友欧阳,亦当如此。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君当以国家之安危为念,以百姓之疾苦为怀。
然人生在世,亦当有所乐,有所得。
愿君在繁忙之余,能寻得片刻闲暇,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吾友欧阳,曾几何时,你我共论天下大事,畅谈人生理想。
如今,各自忙碌,难以相聚。
然友谊之情,犹如长河,源远流长,永不干涸。
虽相隔千里,然心灵相通,友谊长存。
自古英雄多磨难,男儿当自强。
吾友欧阳,身为国家栋梁,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愿君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富强,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最后,愿吾友欧阳,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虽千里之遥,然友谊长存,相思不断。
此书虽简,然字字珠玑,句句真情。
愿吾友欧阳,笑纳此书,共度美好时光。
谨致敬意!友人某某敬上。
《寄欧阳舍人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寄欧阳舍人书》同步练习(附答案)(2) 《寄欧阳舍人书》同步练习(附答案)(2)文章来自: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睎(xī)有所憾(gǎn)嘉言(jiā)B.褒扬(bāo)铭而见之(jiàn)议之不询(xún)C.衋然(xì)滞绌(zhuō)屯蹶否塞(jué)D.魁闳(hóng)宠荣(chǒng)潜遁幽抑(dùn)解析:此题旨在考查我们生字的正确注音和书写。
A项中“憾”应读“hàn”;B项中“见”应读“xiàn”,同现,显现,表彰的意思,“询”应写成“徇”;C项中“滞绌”应为“滞拙”。
答案:D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同“才”)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逃跑)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释义。
学习时要牢记,并在具体语境中具体分析。
A项中“严”是“尊敬”的意思,C项中“勒”是“刻”的意思;D项中“遁”是“隐居,遁世”的意思。
答案:B3.《寄欧阳舍人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宋代文学家欧阳舍人指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家。
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情况,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答案:曾巩欧阳修政治家文学史学书信4.由古诗中的手法来读下列新诗:“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在这首诗中的“你”指的是()A.巧克力B.茶叶C.咖啡D.牛奶解析:由诗中“干枯”“展开”“舒散”,必须“热”“沸”“彼此才能相溶”,可见是茶叶。
答案:B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清晨,我告别病重的妈妈,迈着沉重的步伐,沿河畔走去,只见柳丝轻盈,翩翩起舞,芳草萋萋,频频颔首。
高中语文文言文《寄欧阳舍人书》译文
《寄欧阳舍人书》译文曾巩叩头再拜舍人先生: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承蒙您赐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道碑铭,反复拜读,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涌上心头。
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同的地方。
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来显扬。
有的把它放在家庙,有的保存在墓中,它的作用是一样的。
假使那人行为丑恶,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这是它所以和史书不同的地方。
碑铭的写作,能使死者没有什么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对死者的尊敬。
好人喜欢自己被得到表彰,就勇于自立;坏人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就羞愧而且恐惧。
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到了世道衰败,作为人的子孙,都一心想褒美称扬他故去的亲人,而不再根据事理。
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
撰写碑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而不写,又因为他的子孙所请托的,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就是不合人情,于是碑铭开始不真实了。
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应当要观察所撰写的对象。
倘若所托非人,就会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所写的碑铭也就不足以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
所以千百年来,朝廷的公卿大夫直到乡里的人士,无不撰有碑铭,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大概很少。
它的原因不在别的,就是所托非人,记载得不公正和不正确的缘故。
既然这样,那么,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的合适人选呢?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大概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他对于恶人,就不会接受为他写碑铭的请求,对于一般的普通人,他就能分辨清楚。
而人们的行为品德,有的人心地善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那么好;有的人内心奸邪,而外面表现得很善良;有的人善恶相差悬殊,而不容易如实地指出来;有的人实际表现要大于他的名声;有的人的名声要大于他的实际表现。
语文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 文本助读:第三单元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1.通假字(1)则必铭而见.之 同“现”,显现,表彰。
(2)至于通材.达识 同“才”,才学,才能。
(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同“蓄”,积蓄,富于。
(4)恶人无有所纪.同“记”,记录,记载。
2.古今异义(1)于众人..则能辨焉。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2)而世之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则勇于自立..。
古义:建立功业。
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3.一词多义(1)铭⎩⎪⎨⎪⎧夫铭.志之著于世:名词,墓铭则必铭.而见之:名词作动词,写铭文 (2)一⎩⎪⎨⎪⎧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一样一.欲褒扬其亲:一心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数词,一一.归于先生:全,都(3)书⎩⎪⎨⎪⎧ 寄欧阳舍人书.:名词,书信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动词,写 (4)乎⎩⎪⎨⎪⎧则与铭乎.何有:句中舒缓语气,无实义警劝之道,非近乎.史:相当于介词“于”(5)恶⎩⎪⎨⎪⎧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形容词,坏的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副词,相当于“何”,怎么 4.词类活用(1)则必铭.而见之:名词作动词,写铭文。
(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3)则不受而铭.之:为动用法,为……写铭文。
(4)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耀,表彰。
(5)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
(6)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形容词作动词,详细考证。
5.文言句式(1)则与铭乎何有:宾语前置句,“何有”应为“有何”。
(2)其将安近:宾语前置句,“安近”应为“近安”。
(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句,“莫之拒”应为“莫拒之”。
(4)其谁不有望于世: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世”应在“有望”前。
(5)苟托之非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先大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
古诗词欣赏曾巩5篇赏析
古诗词欣赏曾巩5篇赏析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古诗词欣赏曾巩,来欣赏一下吧。
越州赵公救灾记朝代:宋朝|作者: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世”后置于“著” 后) 译文:_碑__铭__之__所__以__在__世__上__有__显__著__地__位__。__ (2)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译文:_这__大__概__是__它__和__史__书__不__同__的__原__因__吧__。__
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孰不欲宠. 荣.其父祖
而世之学者
..
古今异义
1.第二段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二段交代了写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铭后的总的感受, 接着叙及撰写墓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 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 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后者强调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 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具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 成了一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 欧阳修写碑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 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滥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 致的。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的影响之深。总之, 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 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的铭文是幸运的。
(10)有名侈.于实(动词,_过__分__,_超__出__) (11)非畜道德者恶.①能辨之不惑,议.②之不徇.③(①副词,_用__在__
_动__词__前__作__状__语__,_表__示__疑__问__,_怎__么__、__哪__。②_评__议__。③_徇__私__情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寄欧阳舍人书
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 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 处,好的碑志往往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一种应 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 金。欧阳修写碑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 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 徇私滥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致的。由此可 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影响之深。总之,全 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 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
• 5 有人说:“智慧比体力更重要,成功的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智慧”,请谈谈你的看法。
• 6 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 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 7 国家最近规定,中央和省级机构录用公 务员,一般情况下都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 作经历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你有何评论。
•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 今天是否还适用?
寄
欧
阳
曾 巩
舍
人
书
主题: 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
志铭为切入点,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 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 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 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 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则必铭而见之 (“见”通“现”) 至于通材达识 (“材”通“才”)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通“蓄”)
2、古今异义: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古义:建立功业。今义:凭自己,不 依靠别人)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 (古义:以及。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也表示另提一事)
于众人则能辨焉 (古义:一般人。今义:大伙,大家) 而世之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 定造诣的人)
曾巩诗集 节选100首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寄欧阳舍人书
寄欧阳舍人书古代文化0101 1348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介绍】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2)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他的恩师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撰写墓碑铭。
庆历六年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写好的《尚书户部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
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时年29岁。
【原文】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②,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③,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④,或纳于庙,或荐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⑤,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⑦,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带巩的古诗词
带巩的古诗词1.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曾巩《墨池记》2.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苏轼《三槐堂铭》3.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刘昫等《旧唐书·杜甫传》4.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脱脱等撰《宋史·欧阳修传》5.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曾巩《墨池记》6.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曾巩《寄欧阳舍人书》7.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8.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9.南丰曾巩记。
——曾巩《南轩记》10.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诗经·大雅·荡之什《瞻卬》11.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佚名《大雅·瞻卬》12.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
——班昭《东征赋》13.况巩也哉?——曾巩《寄欧阳舍人书》14.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左丘明《郑子家告赵宣子》15.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左丘明《郑子家告赵宣子》16.嘉祐三年冬至日,南丰曾巩记。
——曾巩《思政堂记》17.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
——蔡邕《述行赋》18.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曾巩《醒心亭记》19.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
——班固《郦食其传》20.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以距楚。
——班固《郦食其传》21.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
——刘向《九叹》22.巩再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23.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24.冈首回环向郡,南山之溪经其下,巩桥度之,曰三生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明的,有实绩高于名望的,有名望超过实绩 的。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 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惑,评论它而不徇私 呢?不被迷惑不徇私情,就会公正而且真实了。
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 但是倘若文章词藻不精美,那么还是不能流传
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于世,因此能流传下来的,又在于道德和文才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给我书信 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文。我反复拜读后,感 激和惭愧一并涌来。铭志一类的文章在世上流 传,它的意义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不一 样的地方。史书对于善恶之事全部写入没有遗 漏,而碑铭之类的文章,大概是古代功业品德 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 后代的人不知道,就决定刻写铭文来使自己显 扬。或把它放置在宗庙中,或把它放置在坟墓 旁,其意义都是一样的。如果这个人是个恶人, 那有什么可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书不同 的地方。碑铭的写作,为的是使死去的人没有 什么遗憾,使活在世上的人能表达他们的敬意。 铭文这种警世劝诫的作用,不与史书相近,难 道还会与别的什么相近呢?
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 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后代想为逝者写碑铭
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 的人,应当首先看一下作者的为人。假若所委
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 托的人不得当,那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失去公平
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 和真实,那么铭文便不会传于后世。所以千百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 年来,虽说从公卿大夫到乡里小民,死去后没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 为也,岂非然哉!
都同时美好。所以说:不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 并善于写文章的人,是不能写好铭文的,难道 不是这样吗?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 畜:积聚 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 能:擅长 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 或:有时(可能) 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 并世:同时代 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 固:诚然、确实。 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卓卓:突出貌。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 幸遇而得铭:幸运地相遇而又能得到对方撰 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 写铭文。 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 衋然:伤痛的样子。 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 有不写碑铭的,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原因不
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 是别的,正是所委托的人不合适,所写的铭文
与是故也。
失去公平与真实的缘故啊。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孰:谁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无以:无法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 铭:为…碑铭
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 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 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 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 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 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 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 为也,岂非然哉!
书:书信 大父:祖父 并:一并涌来。 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 盖:大概 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定后 铭:写铭文 见:通“现”,使…显扬。 则于铭乎何有:宾前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 致:表达 严:尊敬 其:难道 其将安近:宾前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 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 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 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 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 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 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 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 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 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 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 得致其严。警劝之道,非近 乎史,其将安近?
9.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曾巩认为墓志铭少有流传的原因。(4分) ①与事实不符(被铭者德才不好,铭文失实); ②作铭者不合要求(或品行不高,或不善作文)。
并善于写文章的人是不能做到的。积蓄很高道 德修养的人对于恶人,不会接受他人写碑铭的
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 差使;对于普通人也能加以分辨。而人们的行
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 为,有心地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
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诈而外表善良的,有善恶相差很大而不能具体
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 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 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
愧,我的心意难以全部表达出来。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者得以致其严 严:敬意
意奸而外淑
淑:善良
D .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传:传播
B(本:根据)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铭与史不同,墓志铭应写贤者,而史则善恶皆书。 B .文中的庙指宗庙,而不是寺庙,是祭祖的房屋,铭文可置于其中。 C .公卿大夫在文中泛指为官做宰的人,他们都有墓志铭,但流传下来的却 很少。 D .欧阳修在给作者的信中厘清了曾氏家族世系,作者表示会对世系增加充 实扩展。 D(加详:加以研究审核,而非增加充实扩展。)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 辱:谦词,犹言承蒙。 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 敢:自言冒昧之词。 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 谕:谕示。旧时上告下的通称。 甚,不宣。巩再拜。 世族之次:指曾氏家族的世系排列。
敢:岂敢。 加详:加以详细考查。 不宣: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 用语。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 既拜领了您的赐予,又冒昧向您陈述 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 我所以感激不尽的原因。信中所论及 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 的我的家族统系的次序,敢不遵照您 甚,不宣。巩再拜。 的教诲而详细地研究审核吗?十分惭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 等到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心只想
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颂扬称赞自己死去的尊长而不根据实际情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 所以即使是恶人,也都一定要把铭文刻在碑石
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 上来向后世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拒绝
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他们而不写,又因为逝者子孙的请求,从此铭
众人:普通人 淑:善良 悬:悬殊 实:具体。 侈:超过 用人:任用人才 恶:怎么。 惑:困惑、迷乱。 徇:偏于私情 兼:加倍?同时?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既然如此,谁是撰写碑铭而能尽到公正和正确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的合适人选呢?我认为不积蓄很高的道德修养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
寄欧阳舍人书
重点详解及翻译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 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 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 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 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 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 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 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 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 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 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 得致其严。警劝之道,非近 乎史,其将安近?
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xì]
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
子孙也哉?况巩也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 然而积蓄很高的道德修养并善长写文章的人, 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 虽然可能同时代就有,也可能几十年或一二 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 百年才有一位。铭文的流传如此之难,而遇 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 到铭文写得好的人又更难了。像先生您这样 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 的道德和文才,本来就是几百年才会出现一 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位的。先祖父的言行高尚,幸而遇到您才得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 以把他的情况公正与真实地写成铭文,这篇 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 铭文流传于后世是不会有什么疑问的了。世 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 上求学的人,每看到传记文章记载的古人的 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事迹,到了感动人心的地方,往往会伤痛怜 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 爱得不知不觉间流下了眼泪,何况是他们的 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 子孙呢?更何况是我曾巩呢? 孙也哉?况巩也哉?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 及:等到 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一欲:一心只想。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 本:根据 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 务:致力 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 勒:刻 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 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 不实:不合事实,意谓虚夸。 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 非人:不适当的人。 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 公与是:公平和真实。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 传后:传于后世。 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 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 与是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5分) 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 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
(2)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4分) 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惑,评 论它而不徇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