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
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罗钰捷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老师和学生就像刚学会开车的新手,人和车要逐渐磨合,开车的技法和上路的状况要相互适应,相得益彰。新课程理念引导我们:
一、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刚学习开车的人,总会对开车上瘾,孩子也一样,刚认识了拼音可以独立阅读时,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如何能让这种兴趣不在漫长的学习中被消磨,如何能让孩子常见的“三分钟热度”持续下去,是低年级老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被选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从课堂开始,启发孩子爱上课文,表演课文。低年级的孩子是感性认识为主的孩子,所以给与孩子真实可见的图片、flash、实物都是吸引孩子阅读课文、表演课文的最好方法。当孩子能把自己加入故事中的时候,阅读成为了一种展示,表演成了一场游戏。特别是一年级的课文,诗歌体裁的形式多,加上音乐的节奏感,将课文语言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自由说说画面上的景物,在学生说出了“图上有梨和苹果,有稻子和高粱”后,我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再细读。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更要从低年级着手培养。孩子在初尝知识乐趣的时候,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鼓励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取答案,奖励把课外知识带入课堂的孩子,比赛谁知道的大千世界更丰富多彩,都能引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及时的评价、鼓励,适时的展示、交流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
课内外结合,共同促进孩子读的兴趣,课堂的阅读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课外阅读让孩子欣赏到精彩纷呈的知识殿堂。老师的引导为孩子指引阅读的方向,家长的配合给孩子加油鼓劲。
二、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读代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读悟结合。
当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有欠缺,还不能清晰的表述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时,读书是个很好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促进了孩子朗读水平的提高,又减轻了孩子“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愁苦。
指导孩子读出感悟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即可把理解句义用朗读表达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它包含着乌龟同青蛙的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在这句话中,"你们、大、绿"等词语都应读重音,以显示乌龟同青蛙的不同,教学时,可这样启发:(1)自由朗读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2)指生尝试朗读,师生予以评价(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4)再自由朗读,回答,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学,以把握重音为契机,启发学生在朗读中自学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实现"自能读书,不待
师讲"的目标。
三、识字、写字,实干加巧干。
关于识字与学文的关系,很多专家指出:“课文是识字的载体。”生字是在课文中呈现的。随文识字是新课标中引导我们的识字、写字方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其重要。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随着小学语文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传统识字方法已注入了新的生命,新的识字方法不断涌现。比如可以选择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要从小抓紧,让学生一入学就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及时评价、有效评价。
教师一句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低年级孩子许多的兴趣;教师一点温馨的提示,可以传递给孩子进取的动力;教师一段悉心的指正,可以活跃孩子思维的空间。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而言确实可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低年级朗读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层面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评价语言这门艺术的实践探索,而形成自已个性化的语言特色,更有效地激活课堂,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如在学习《阳光》一课时,一个学生在朗读“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这句时,读成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等他读完后,同学们接着举起手,有的甚至说出他落字了,我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朗读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 接着就有同学说:“他声音响亮,‘长长的锦缎’读得很有感情。” 如果不落字就更好了,这个同学很高兴地接受了同学们的意见,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一定注意。” 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鼓励他找对方的优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再向对方提出希望。现在朗读课文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有点儿感情就更好了。” 或者:“你读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时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常会听到“没关系,我来帮你” 或“我来教你”。慢慢地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他人,而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从学习伙伴那里得到的评价也同样有激励作用。同时给了自己改进方向。
总之,步入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也应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出发,才能达到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建构良性的课堂常规。虽然我们都是老驾驶员了,可每遇到一辆新车,也只能从适应车况开始,不拿捏好这辆车的机器零件的使用分寸,是不能做到驾轻就熟的。让我们在小学语文这个空间里,遵循课程标准给我们制定的交通规则,驾驶好形形色色的车,共同组织高速、有效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