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起始课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高中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数学高中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点、直线、面
3. 空间几何体的投影
4. 空间几何体的旋转体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几何体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
2.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直线、面等的定义和特点
3.讲解空间几何体的投影和旋转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形成及应用
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总结重点知识和难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法:通过实际练习和应用,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与反思:
1.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拓展与应用: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竞赛或活动,提高立体几何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其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2.鼓励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解决方案
教师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高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初步》
教学设计:《立体几何初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并绘制简单的空间图形,理解并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复杂空间图形的识别与绘制,以及利用空间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如建筑、家具、自然物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立体几何的概念。
●问题驱动:提出一个与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房间的体积?”激发学生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方向。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基本概念阐述:详细讲解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性质,包括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
●位置关系分析: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点、线、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相交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性质。
●公式推导:简要推导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范围。
3. 直观演示与操作(10分钟)●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几何体的动态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形象。
●实物模型展示:展示空间几何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观察,加深对空间图形的认识。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空间图形绘制活动,如用直尺和圆规绘制棱柱的俯视图、左视图等。
4. 问题解决与讨论(15分钟)●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利用空间几何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
立体几何起始课教学设计说明
《立体几何起始课》教学设计市三里屯一中长海【教材分析】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而三维空间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 所以,学习立体几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现实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课程的延续与提高,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本章在容的编排及容的呈现方式上,与以往的处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本章容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强调借助实物模型,通过整体观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空间图形的本质;重视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适度形式化;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善思维结构,发展空间想像能力.(1)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模型和利用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空间几何体,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2)因为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学习过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又都来自于日常空间的抽象,并且研究的对象有部分重叠,因此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一定会受平面几何知识的影响.又因为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立体几何中,有的在立体几何中还成立,而有的却不成立,但在立体图形的一个平面上,平面几何的所有结论又全都可用.因此,在立体几何起始课上,有必要向学生讲清这一点,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容;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会看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试验、互相讨论等环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对具体情形的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学生具备初步归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立多种情景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形成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难点:克服平面几何的干扰,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空间和图形”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具体的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对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也比较具体、直观,同时还学习了一种空间几何体的平面表达方法——三视图,三视图的学习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价值.学生的一些惯性思维也会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形成障碍,学生考虑问题时,思维可能会停留在平面上,缺少在三维空间条件下进行思考的习惯.【教法分析】1. 由于是起始课,因此多采取直观的演示幻灯片、使用书本、铅笔、木棒、立方体等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避免过度抽象. 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手段在后续课程中再采用;2.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等手段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和总结;3. 从多种具体情形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4. 采用模型或软件,使学生的想法能够即时得到实现,所想即所见,快速形成正确认知,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为什么要学习立体几何?)问题1:①是否存在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若存在,请举出实际中的例子.②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③用5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搭正三角形,最多搭成几个正三角形?用6根呢?(学生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然后请学生回答.)生①存在. 教室墙角处的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②在平面上是圆,在空间中是球.③5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可最多搭成2个正三角形. 6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搭成三棱锥,可最多搭成4个正三角形.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表明在现实世界中只研究平面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冲出平面,走向空间,迎接挑战,有信心吗?”生有!(用生动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二)研究探讨(立体几何主要研究哪些问题?)问题2 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对象:平面图形. 容:点、线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画法、相关计算及应用.)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容是什么?生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师人们在建造房屋、修建水坝、研究晶体的结构、在计算机上设计三维动画等都需要立体几何.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小结.)(1)比较图1、图2,哪个更像正方体?生图2. 因图2都是实线,像是平面图形.(2)在图1在指出∠A1D1C1、∠A1AD的大小..生它们都是直角(3)在图1中,点B1在直线AD上吗?直线BB1与直线CD相交吗?生点不在直线上,直线与直线不相交.这表明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画法上的差异,在直观图中判断图形的形状不能沿用平面的眼光,要看得“深远”,要有立体感.(4)在图1中,设AB=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以及正方体的体积.生四边形的面积是1,正方体的体积也是1.师由此,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容:空间图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计算角的大小,线段长短,面积、体积的大小.1.直观图例1 我们看下面的两幅图,他们有什么区别?请你分别用书和笔表示出来.(三)思想方法(如何学习立体几何?)1. 转化思想例2 例2.如图,在长方体中ABCD-A1B1C1D1,AB=3.AD=2,AA1=1 .①求的BD1长;②求∠DBD1的正弦值.师对. 把所要求的两个量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即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便于计算求值.例3 在例2长方体的顶点有一只小蚂蚁,沿表面爬到顶点,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师很好.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小蚂蚁到底能不能想出办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考虑到把本来不在同一平面的问题转化为同一平面问题求解. 在立体几何中,需要计算空间图形里角的大小、线段的长度等,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把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即转化思想.课堂练习(1)如图,三棱锥S-ABC中,底面ABC是等边三角形,SA=SB=SC=a,∠ASB=∠BSC=∠CSA=30°,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绕侧面一周再回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课外练习(1)几何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自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古埃及,因尼罗河的泛滥要求丈量土地的面积到如今从土木建筑到家居装潢,从机械设计到商品包装,从航空测绘到零件视图……空间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几何学的发展进程.(2)高考(2013高考理第14题)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 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教后反思】序言课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好序言课,对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立体几何起始课,如何上呢?我们要从学生身边的“存在”讲起,引导学生观察身在其中的教室、校园,从中选取我们要学习的空间点、线、面、体. 这样引入立体几何,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的视野由平面发展到空间. 不过于追求学生数学语言的科学和严谨,而是力求使学生感受体会立体几何的体系和研究思想,不是一开始就让抽象的符号语言把学生吓住,而是使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就在身边.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问题. 如在立体几何研究的容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直观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画法上的差异;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运算,向学生说明了在研究空间图形时不能只依据直觉做出判断,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 这部分教学设计,深入浅出,阐明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容;在数学思想方法中,用具体的、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例子揭示本质.(2)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助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 所以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教学容的问题化、教学过程的探索化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学习过程. 如在引入过小实验,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经历的是探索的过程,领悟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得到的是自主探究的结果,体验的是实践成功的喜悦.总之,本节教学案例的教学容设计中重视从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利用模型和幻灯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抽象的起始课上得具体、生动,容丰富. 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地拉开了立体几何教学的帷幕.参考文献[1] 贾海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每一章起始课. 高中数学教与学.[2] 文卫星. 立体几何引言课教学设计. 数学通报.[3] 维林. 研究章引言上好起始课. 中国数学教育.[4] 建标,吴建洪. 快乐地学习立体几何——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开始. 数学通讯.《立体几何起始课》点评省数学特级教师吴锷圣海老师的《立体几何起始课》的教学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结构严谨,富有新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沿用课本的素材,而是通过题组1,学生从问题和游戏中感受到了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不同,让学生产生了“冲出平面,走向空间”的欲望.而题组2,元素的引入,让学生倍感立体几何就在我们身边,正方体中的点、线、面为学生勾勒出立体几何所研究的宏伟蓝图.其后三个例题构成的题组3,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了在空间中是怎样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考方法.这样的设计,结构严谨,富有新意.2.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模型,创设情景,通过对精心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串,引发探究,让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容,并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一系列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教学过程可谓自然流畅,水到渠成.3.追求数学本真,突出思想方法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直觉,追求数学本真。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全部教案1.1简单几何体第一课时 1.1.1简单旋转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方法(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教法:探析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讨论:经典的建筑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奥秘为何?世间万物,为何千姿百态?2. 提问:小学与初中在平面上研究过哪些几何图形?在空间范围上研究过哪些?3.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二)、研探新知:(Ⅰ)、空间几何体的类型问题提出:1.在平面几何中,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圆,扇形等平面图形.那么对空间中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我们如何认识它们的结构特征?2.对空间中不同形状、大小的几何体我们如何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探究:空间几何体的类型思考1: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都占据着空间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你能列举那些空间几何体的实例?思考2:观察下列图片,你知道这图片在几何中分别叫什么名称吗?思考3:如果将这些几何体进行适当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那几种类型?思考4:图(2)(5)(7)(9)(13)(14)(15)(16)有何共同特点?这些几何体可以统一叫什么名称?多面体思考5:图(1)(3)(4)(6)(8)(10)(11)(12)有何共同特点?这些几何体可以统一叫什么名称?旋转体思考6:一般地,怎样定义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相邻两个多边形的公共边,以及这些公共边的公共顶点分别叫什么名称?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思考7:一般地,怎样定义旋转体? 体叫做旋转体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
2. 掌握空间图形的性质及求解方法,例如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立体图形。
4.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空间图形的性质。
-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 求解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展示、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立体几何概念。
2.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搭建常见的立体几何模型,自主探究空间图形的性质。
3. 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立体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具有立体的形状。
大家能不能举一些例子呢?”学生们纷纷回答,如足球是球体、魔方是正方体等。
-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些物体都属于立体几何的研究范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立体几何。
”2. 背景介绍(5 分钟)- 教师讲解:“立体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的性质和关系。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立体几何进行研究了。
比如,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就运用了立体几何的知识。
”3. 作者介绍(可省略)4. 课本讲解(30 分钟)- 课本原文内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体。
点是空间中的一个位置,没有大小;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面是由线组成的,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厚度;体是由面组成的,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 分析:- 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点、线、面、体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集合的元素特征,有关数的集合。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二、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三、教学难点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数集与数集关系。
四、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比较法、谈话法。
五、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概念、性质、元素特征等知识点。
2. 准备一些立体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班级学生、学校建筑物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立体几何中。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同时,通过例子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巩固练习:通过举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集与数集之间的关系。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和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指导他们进行改进。
初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初步
初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初步教案一:认识立体几何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立体几何,了解不同种类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辨别它们的特征。
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的图形和变换的数学学科。
-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立体图形,例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2.2 立体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球体: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
- 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八个顶点,每个顶点有三条棱相交。
3. 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二维几何图形的特征,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3.2 学习立体几何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几何的特点,并让他们自己总结立体几何的概念。
3.3 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展示球体、立方体等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4 总结针对各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图形的特点,并归纳出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教案二: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内容2.1 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立方体的表面积:6 ×边长 ×边长- 圆柱体的表面积:2πr × h + 2πr²2.2 体积的计算公式- 立方体的体积:边长 ×边长 ×边长- 圆柱体的体积:πr² × h3. 教学步骤3.1 导入回顾立体图形的分类,并强调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3.2 计算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给出一个立方体的边长,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引导学生思考,当边长增加或减少时,表面积和体积有何变化。
3.3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根据给定的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引导学生思考,当半径或高增加或减少时,表面积和体积有何变化。
3.4 应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例子,如计算一个长方体水箱或圆柱形容器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引言课》说课教案
《立体几何引言课》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是高中立体几何的起始课,它提示了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1)知识目标: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内容:初步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展开思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教学重点及依据:重点:空间概念的建立及立体几何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难点及依据:难点:空间概念的建立: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态分析及对策:学生虽已接触一些立体几何问题,但认识比较肤浅,空间想象能力差,处理教材时,从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利用模型和投影图形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首先通过小实验及问题探索,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空间,由此引入新课。
其次新课讲授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揭示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另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揭示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然后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
三、教学方法:本课以启发性教学原则为主线,由小实验及问题探索导入,采用教师引导、师生问答、学生探索、归纳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传授掌握知识中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学手段:运用投影并辅以几何体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程序:五、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1、小实验问题探索(投影1)2、教师讲评3、导语:(二)新课讲授:1、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内容:(1)与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内容类比、对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2)具体说明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1、画法:2、性质:3、大小计算及应用:2、立体几何中的主要思想方法:(1)类比思想:(2)转化思想:(3)展开思想:(三)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为投影9 (四)巩固练习:A、B、C组练习(投影10)(五)课外作业:A、B两组(投影11)六、板书设计:投影9说课教案———立体几何引言课。
高中立体几何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
高中立体几何章节起始课教学设计对于教育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而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从根源入手,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并能够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淡化形式,注重本质,让冰冷的知识有温度,让鲜活的思维在课堂中流淌起来。
美国教育教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理论,他指出: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认知且概括性高、包摄性广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包含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以此来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新知识组织和归纳到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中。
基于对以上理论的理解,新课改后的中小学数学教材,每一章前都加入了一些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名言名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这些内容就是章节起始课。
章节起始课作为章节内容的“先行组织者”,使学生能够对整个章节有总体的认识,这样后期学生就能够更加轻松并且高效的掌握知识。
一、章节起始课的价值体现1.揭示知识逻辑关系,建构学生认知结构章节起始课作为一个章节教学内容的开始,这也对整章内容教学起了先行的作用,且对整体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通过章节起始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本章的意义。
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和全局的把握,将知识逻辑化和系统化,从而建构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要了解,而哪一部分的知识则是需要重点关注,并且需要深入探究理解以及能够运用其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在前期开始学习新章节的时候,就能够掌握好其知识框架和思想方法,也能够在后期的学习中减轻压力,使得学习更加的具有趣味性。
此外,类比、化归等思想在章节起始课的学习中的应用更加突出,教师需要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形成,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提出并且解决问题。
在章节起始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再导入对新的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复习了旧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将新旧知识结合,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立体几何初步”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必修2 立体几何初始课(教学教案)授课教师:彭*2011.11.8立体几何初步起始课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彭景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感受学习立体几何的必要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立体几何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初步应用数学思想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本节课作为本章的引入,十分重要.本课时就是要着重说明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学习的内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构初步了解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明确本章内容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空间概念;(3)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他们善思的学风、探索的精神.2.教学内容解析本课内容为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2必修》第2页,立体几何初步的引言部分.这是本章的起始内容,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发学生对本章内容学习的期待,为全章内容和后续的学习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立体几何初步是学习完必修1后在必修2分两章出现,内容分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先认识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且能够画出实物图,同时也了解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上升理性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教学中,将立体图形平面化蕴含着“转化思想”,同一结论的描述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有天然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差异渗透了“类比的思想”.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2)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侧重于立体几何的价值和知识体系的展开脉络的认识3.教学问题诊断学生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及学生对立体图形:柱体、锥体、球等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互相转化的能力.但是由于长期在平面几何的思维模式下,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全面考虑空间中的各种情况均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空间概念的建立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4.教学对策分析本节课作为起始课,教学准备多,学生参与度高,需要采用实物教具(圆柱、正方体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现采用的软件有几何画板、PPT,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互动实验,专门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实验用的小棒6根.学生需自带书本,草稿纸、铅笔。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立体几何初步教案教案:立体几何初步时间: 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立体几何概念和术语。
2.掌握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数学教材或立体几何专题资料。
2.立体几何模型:包括球体、立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5分钟)引入立体几何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的立体模型,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模型的特征和属性。
2.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和定义立体几何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点、线、面和体的定义。
-面的属性:平面、曲面、多边形面和圆面的定义。
-体的属性:完全包围的空间和三维形状的定义。
3.探索活动(20分钟)在课堂上分发立体模型,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认真观察并推断其特征和属性。
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每个模型有几个面?有几个点?有几个边?-在给定的模型中是否有曲面或圆面?-哪个模型比较稳定,为什么?4.总结(5分钟)回顾学生的探索结果,并总结出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一个球体的体积?2.表面积计算(15分钟)讲解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通过展示长方体、立方体和球体的示例,介绍计算其表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以长方体为例,解释公式S = 2lw + 2lh + 2wh的由来和含义。
-引导学生计算其他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并带领学生测量教室内的一些立体物体的表面积。
3.体积计算(15分钟)讲解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通过展示长方体、立方体和球体的示例,介绍计算其体积的公式和步骤。
-以长方体为例,解释公式V = lwh的由来和含义。
-引导学生计算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
并带领学生测量教室内的一些立体物体的体积。
4.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某个池塘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长、宽和高分别为2m、3m和1.5m,请计算该池塘的表面积和体积。
“立体几何入门课”设计
“立体几何入门课”设计北京八中彭红、黄炜、刘燕、陈孟伟第一部分:教学准备1、数学分析(包括和数学其他知识的联系):主要阐述所选内容的本质、数学核心概念、在数学整体中的地位,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内容的关联。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摘自课标“1.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
本部分内容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物模型或利用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空间几何体,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三视图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运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进一步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
2. 几何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长方体的点、线、面关系作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3.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要求对有关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对相应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在选修系列2中将用向量方法加以论证。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立体几何中的常见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独立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的概念;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 立体图形的性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等的性质介绍
3. 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 基本的几何推理和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几何图形,引出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介绍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常见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练习:在黑板或投影仪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数学》,第三册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3. 试题集,练习册
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 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立体几何的应用
3. 思考如何将立体几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水平?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初中立体几何教案
教案:初中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三维空间的概念。
2. 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它们。
3. 能够运用几何语言描述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三维空间的概念3.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立体几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2. 强调三维空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物体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中。
二、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 通过实物模型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线、面的特征。
三、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观察和操作,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线线、线面、面面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描述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思维论证和度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思考,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和几何模型。
2. 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直观地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起始课》教学设计北京市三里屯一中刘长海【教材分析】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而三维空间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 所以,学习立体几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现实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课程的延续与提高,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本章在内容的编排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与以往的处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本章内容的设计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强调借助实物模型,通过整体观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空间图形的本质;重视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适度形式化;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善思维结构,发展空间想像能力.(1)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模型和利用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空间几何体,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2)因为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学习过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又都来自于日常空间的抽象,并且研究的对象有部分重叠,因此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一定会受平面几何知识的影响.又因为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立体几何中,有的在立体几何中还成立,而有的却不成立,但在立体图形的一个平面上,平面几何的所有结论又全都可用.因此,在立体几何起始课上,有必要向学生讲清这一点,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会看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试验、互相讨论等环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对具体情形的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学生具备初步归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立多种情景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形成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难点:克服平面几何的干扰,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空间和图形”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具体的棱柱(长方体,正方体),对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也比较具体、直观,同时还学习了一种空间几何体的平面表达方法——三视图,三视图的学习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价值.学生的一些惯性思维也会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形成障碍,学生考虑问题时,思维可能会停留在平面上,缺少在三维空间条件下进行思考的习惯.【教法分析】1. 由于是起始课,因此多采取直观的演示幻灯片、使用书本、铅笔、木棒、立方体等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避免过度抽象. 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手段在后续课程中再采用;2.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等手段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和总结;3. 从多种具体情形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4. 采用模型或软件,使学生的想法能够即时得到实现,所想即所见,快速形成正确认知,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为什么要学习立体几何?)问题1:①是否存在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若存在,请举出实际中的例子.②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③用5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搭正三角形,最多搭成几个正三角形?用6根呢?(学生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然后请学生回答.)生①存在. 教室墙角处的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②在平面上是圆,在空间中是球.③5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可最多搭成2个正三角形. 6根长度相等的木棒(或火柴)搭成三棱锥,可最多搭成4个正三角形.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表明在现实世界中只研究平面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冲出平面,走向空间,迎接挑战,有信心吗?”生有!(用生动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二)研究探讨(立体几何主要研究哪些问题?)问题2 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对象:平面图形. 内容:点、线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画法、相关计算及应用.)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是什么?生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师人们在建造房屋、修建水坝、研究晶体的结构、在计算机上设计三维动画等都需要立体几何. 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小结.)(1)比较图1、图2,哪个更像正方体?生图2. 因图2都是实线,像是平面图形.(2)在图1在指出∠A1D1C1、∠A1AD的大小..生它们都是直角(3)在图1中,点B1在直线AD上吗?直线BB1与直线CD相交吗?生点不在直线上,直线与直线不相交.这表明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画法上的差异,在直观图中判断图形的形状不能沿用平面的眼光,要看得“深远”,要有立体感.(4)在图1中,设AB=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以及正方体的体积.生四边形的面积是1,正方体的体积也是1.师由此,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内容:空间图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计算角的大小,线段长短,面积、体积的大小.1.直观图例1 我们看下面的两幅图,他们有什么区别?请你分别用书和笔表示出来.(三)思想方法(如何学习立体几何?)1. 转化思想例2 例2.如图,在长方体中ABCD-A1B1C1D1,AB=3.AD=2,AA1=1 .①求的BD1长;②求∠DBD1的正弦值.师对. 把所要求的两个量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即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便于计算求值.例3 在例2长方体的顶点有一只小蚂蚁,沿表面爬到顶点,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师很好.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小蚂蚁到底能不能想出办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考虑到把本来不在同一平面的问题转化为同一平面问题求解. 在立体几何中,需要计算空间图形里角的大小、线段的长度等,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把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即转化思想.课堂练习(1)如图,三棱锥S-ABC中,底面ABC是等边三角形,SA=SB=SC=a,∠ASB=∠BSC=∠CSA=30°,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绕侧面一周再回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课外练习(1)几何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自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古埃及,因尼罗河的泛滥要求丈量土地的面积到如今从土木建筑到家居装潢,从机械设计到商品包装,从航空测绘到零件视图……空间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几何学的发展进程.(2)链接高考(2013高考北京理第14题)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教后反思】序言课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好序言课,对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立体几何起始课,如何上呢?我们要从学生身边的“存在”讲起,引导学生观察身在其中的教室、校园,从中选取我们要学习的空间点、线、面、体. 这样引入立体几何,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的视野由平面发展到空间. 不过于追求学生数学语言的科学和严谨,而是力求使学生感受体会立体几何的体系和研究思想,不是一开始就让抽象的符号语言把学生吓住,而是使学生感受到立体几何就在身边.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问题. 如在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中,通过学生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的直观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画法上的差异;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运算,向学生说明了在研究空间图形时不能只依据直觉做出判断,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 这部分教学设计,深入浅出,阐明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在数学思想方法中,用具体的、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例子揭示本质.(2)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助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 所以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学过程的探索化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学习过程. 如在引入中通过小实验,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经历的是探索的过程,领悟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得到的是自主探究的结果,体验的是实践成功的喜悦.总之,本节教学案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重视从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利用模型和幻灯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抽象的起始课上得具体、生动,内容丰富. 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成功地拉开了立体几何教学的帷幕.参考文献[1] 贾海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每一章起始课. 高中数学教与学.[2] 文卫星. 立体几何引言课教学设计. 数学通报.[3] 陶维林. 研究章引言上好起始课. 中国数学教育.[4] 李建标,吴建洪. 快乐地学习立体几何——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开始. 数学通讯.《立体几何起始课》点评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吴锷姚圣海老师的《立体几何起始课》的教学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结构严谨,富有新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沿用课本的素材,而是通过题组1,学生从问题和游戏中感受到了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不同,让学生产生了“冲出平面,走向空间”的欲望.而题组2,苏州元素的引入,让学生倍感立体几何就在我们身边,正方体中的点、线、面为学生勾勒出立体几何所研究的宏伟蓝图.其后三个例题构成的题组3,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了在空间中是怎样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考方法.这样的设计,结构严谨,富有新意.2.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模型,创设情景,通过对精心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串,引发探究,让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并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一系列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教学过程可谓自然流畅,水到渠成.3.追求数学本真,突出思想方法姚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直觉,追求数学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