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高效整合篇专题04 平面向量(教学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平面向量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平面向量教案一、本章知识结构:二、高考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律。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法那么及运算律,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热点分析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2.以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以解析几何中的常规题为主.3.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在B类教材中〕.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章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有关平面向量部分突出考查了向量的基本运算。
对于和解析几何相关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等交叉内容,作为学习解析几何的基本工具,在相关内容中会进行考查。
本章的另一部分是解斜三角形,它是考查的重点。
总而言之,平面向量这一章的学习应立足基础,强化运算,重视应用。
考查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复习建议由于本章知识分向量与解斜三角形两部分,所以应用本章知识解决的问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向量的概念、定理、法那么、公式对向量进行运算,并能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另一类是运用正、余弦定理正确地解斜三角形,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知识解决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201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高效整合篇专题04 平面向量(理)(预测)
(一)选择题(12*5=60分)1.【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已知平面向量a ()1,2=-,b()4,m =,且a b ⊥ ,则向量53a b -=( )A. (7,16)--B.(7,34)--C.(7,4)--D.(7,14)-2. 【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已知点(6,2)A ,(1,14)B ,则与AB共线的单位向量为( )A .125(,)1313-或125(,)1313- B .512(,)1313- C .512(,)1313-或512(,)1313- D .512(,)1313-3. 【河南中原名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已知向量a r=(cosθ,sinθ),向量b r1),则|2a r -b r|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 .B .6C .4D .16 【答案】C 【解析】因为|2|a b -===,故其最大值为416=,最小值为088=+-,它们的和为4,选C.4.【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数学】 已知()211||1,22a a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等于( ) A .30°B.45°C. 60°D. 120°5.【山东省青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向量1(,tan )3a α= ,(cos ,1)b α=,且a ∥b ,则cos()2πα+=( )A.13 B. 13-C. 3-D. 3-6.【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2,0),1,==a b 则2+=a b ( )B. C.4D.127.【安徽省示范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点是以原点O 为圆心的单位圆上的动点,则||OA OB +的最大值是( )A .4B .3C .2D .18.【山东省青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设a 、b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一定能使0||||a b a b +=成立的是( )A .13a b =-B .//a bC .2a b =D .a b ⊥9.【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二调高三数学试卷】在ABC △中,3==BC AB ,︒=∠30ABC ,AD 是边BC 上的高,则⋅的值等于( )A .0B .49C .4D .49-10.【江西省2014届新课程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在等比数列{}n a 中,7a 是89,a a 的等差中项,公比q 满足如下条件:OAB ∆(O 为原点)中,(1,1)OA = ,(2,)OB q =,A∠为锐角,则公比q 等于( )A .1B .-1C .-2D .12-11.【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已知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1,圆心为O ,且3450OA OB OC ++= ,则 OC AB ⋅的值为( )A. 15-B. 15C. 65-D.6512.【浙江省温州八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数学试题】ABC ∆的三个内角A 、B 、C成等差数列,()0BA BC AC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非等边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二) 填空题(4*5=20分)13.【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数学】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P 为边BC 上一点,满足→PC =2→BP ,则→AB ·→AP = .14.【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数学】P 是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满足02=++PC PB PA ,若ABC ∆的面积为1,则ABP ∆的面积为__________.15.【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数学】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点F E ,分别是边BC AD ,的中点,且2=AB ,1=EF ,3=CD .若15=⋅BC AD ,则BDAC ⋅的值为____ .16.【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设O 是ABC ∆的三边中垂线的交点,,,a b c 分别为角,,A B C 对应的边,已知2220b b c -+=,则BC AO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因2220,c b b =->解得02b <<,结合2BC AD b b ⋅=- 可求得1<24BC AD -≤⋅ .(三)解答题(10+5*12=70分)17. 【江苏启东中学2014届上学期期中模拟高三数学】已知,,a b c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1,2)a =(1)若||c =//c a ,求:c 的坐标(2)若||b = 2a b + 与2a b - 垂直,求a 与b 的夹角18.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10月测试数学试题】 已知)),1(),-1,0(),1,-1(R m mOC OB OA ∈===(. (1)若C B A ,,三点共线,求实数m 的值;(2)证明:对任意实数m ,恒有 1CA CB ⋅≥成立所以恒有1CA CB ⋅≥.19.【山东省文登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已知()2c o s ,2s i n a αα= ,()cos ,sin b ββ=,02αβπ<<<. (1)若a b ⊥,求2a b - 的值;(2)设()2,0c = ,若2a b c +=,求α、β的值.2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江苏卷】已知)sin ,(cos )sin ,(cos ββαα=b a ,=,0βαπ<<<.(1)若2||=-b a ,求证:b a ⊥;(2)设)1,0(=c ,若c b a =+,求α,β的值.21.【苏州市2014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测试】已知向量(cos ,sin )A A =-m ,(cos ,sin )B B =n ,cos2C ⋅=m n ,其中,,A B C 为ABC ∆的内角.(Ⅰ)求角C 的大小;(Ⅱ)若6AB =,且18CA CB ⋅=,求,AC BC 的长.22.【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已知向量22,cos )m x x =+ ,(1,2cos )n x =,设函数n m x f ⋅=)(,x ∈R .(Ⅰ)求)(x f 的最小正周期与最大值;(Ⅱ)在ABC ∆中, 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若ABC b A f ∆==,1,4)(的面积为23,求a 的值.(四)附加题(15分)已知,A B 为抛物线22(0)x py p =>上两点,直线AB 过焦点F ,交抛物线与,A B 两点(1) 求OA OB ⋅的值;(2) 过点,A B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两切线交点为P ,求FP AB ⋅ ;第11 页共11 页。
201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高效整合篇专题09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理)(教学案)
【高效整合篇】一.考场传真1.【2012年辽宁卷】一排9个座位坐了3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A.3×3!B.3×(3!)3C.(3!)4D. 9!2.【2013年浙江卷】将F E D C B A ,,,,,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B A ,均在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3.【2013年重庆卷】从3名骨科、4名脑外科和5名内科医生中选派5人组成一个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则骨科、脑外科和内科医生都至少有1人的选派方法种数是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4.【2013年新课标(I )】设m 为正整数,m 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 )A.5B.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7D.85.【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2013-2014开学考试】25(ax x+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43,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______.6.【2013年陕西理】设函数61,00.,(),x x f x x x x ⎧⎛⎫-<⎪ ⎪=⎝≥⎭⎨⎪⎩ , 则当0x >时, [()]f f x 表达式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20B. 20C. -15D. 15二.高考研究1.考纲要求(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②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排列与组合①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②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③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二项式定理①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②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2.命题规律(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每年交替考查,主要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试题难度中等或偏易.(2)排列、组合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常与实际相结合,转化为基本的排列组合模型解决问题,需用到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3)与二项式定理有关的问题比较简单,但非二项问题也是今后高考的一个热点,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是转化思想.一.基础知识整合1.应用两个计数原理解题的方法(1)在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时,一般先分类再分步,每一步当中又可能用到分类计数原理.(2)对于复杂的两个原理综合使用的问题,可恰当列出示意图或表格,使问题形象化、直观化.2.排列、组合数公式及相关性质(3)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性质排列:11-++=m n m n m n mA A A ;组合:11-++=m n m n m n C C C (,,*)≤∈m n m n N , =k n kC 11k n nC --.3.二项式定理及性质(1)二项式定理:()011222n n n n r n r r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n n n C b n N +++∈.其中通项()+-+∈∈≤≤=N n N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01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m n n m n C C -=; ②n n n n n n C C C C 2210=++++ ; ③131202-=⋅⋅⋅++=⋅⋅⋅++n n n n n C C C C ; ④增减性与最大值:当12n r +≤时,二项式系数C r n 的值逐渐增大,当12n r +≥时,C r n 的值逐渐减小,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n 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第2n +1项)的二项式系数2nn C 取得最大值.当n 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第21+n 和21+n +1项)的二项式系数1122n n n n C C -+=相等并同时取最大值.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例1】【2012年北京卷理】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 A. 24 B. 18 C. 12 D. 6【规律方法】高考计数原理可能单独考查,也可能与排列、组合问等题综合考查,要注意加乘明确:分类相加,分步相乘.“分类”就是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中的元素往往分成互斥的几类,然后逐类解决;“分步”就是把问题化成几个互相联系的步骤,而每一步都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然后逐步解决.【举一反三】【安徽省望江四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个盒子里有3个分别标有号码为1,2,3的小球,每次取出一个,记下它的标号后再放回盒子中,共取3次,则取得小球标号最大值是3的取法有( )A .12种B .15种C .17种D .19种考点2 排列、组合及性质【例2】【河南鹤壁市第二次质检】化简:1n C +22n C +33n C +…+n n n C = .【规律方法】通过观察式子的结构,利用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关性质及二项式系数的相关性质以含有排列、组合数结构的代数式进行化简,有时需要拆分、拼凑项来进行结构重组.【举一反三】【河北唐山市摸底考试】化简:121393n n n n n C C C ++++= .考点3 排列、组合的应用【例3】【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将四个相同的红球和四个相同的黑球排成一排,然后从左至右依次给它们赋以编号l ,2,…,8.则红球的编号之和小于黑球编号之和的排法有 种.【规律方法】1.解答排列组合应用题要从“分析”“分辨”“分类”“分步”的角度入手.(1)“分析”就是找出题目的条件、结论,哪些是“元素”,哪些是“位置”;(2)“分辨”就是辨别是排列还是组合,对某些元素的位置有无限制等;(3)“分类”就是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中的元素往往分成互斥的几类,然后逐类解决;(4)“分步”就是把问题化成几个互相联系的步骤,而每一步都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然后逐步解决.2.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13个策略.(1)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2)相邻问题捆绑法;(3)不相邻(相间)问题插空法;(4)多排问题单排法; (5)多元问题分类法;(6)有序分配问题分步法;(7)交叉问题集合法;(8)至少或至多问题间接法;(9)选排问题先选后排法;(10)局部与整体问题排除法;(11)复杂问题转化法;(12)定序问题倍缩法;(13)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3.对解组合问题,应注意以下四点:(1)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2)是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原则是“正难则反”;(3)设计“分组方案”是解组合题的关键所在;(4)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 组问题别忘除以n !.【举一反三】【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数学(理)】用0,1,2,3,4,5这六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且能被5整除的五位数(结果用数值表示).考点4 二项式定理及应用【例4】【2013年新课标Ⅱ理】已知5(1)(1)ax 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5,则a =( )A.-4B.-3C.-2D.-1【规律方法】应用通项公式要注意六点(1)它表示二项展开式的任意项,只要n 与r 确定,该项就随之确定;(2)T r +1是展开式中的第r +1项,而不是第r 项;(3)公式中a ,b 的指数和为n ,且a ,b 不能随便颠倒位置;(4)要将通项中的系数和字母分离开,以便于解决问题;(5)对二项式(a -b )n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6)分清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但当二项式的两个项的系数都为1时,系数就是二项式系数.【举一反三】【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已知n x )21(-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64,则)1()21(x x n +-展开式中含2x 项的系数为( ) A. 71 B. 70 C.21 D. 49考点5 赋值法在二项式定理中的应用【例5】【改编题】若2014201422102014)21(x a x a x a a x ++++=- )(R x ∈,则20142014221222a a a +++ 的值为 ( ) A .2 B .0 C .-1 D .-2【规律方法】二项式定理是一个恒等式,使用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恒等定理(两个多项式恒等,则对应项系数分别相等);二是赋值.二项式定理结合“恒等”与“赋值”两条思路可以使很多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的问题迎刃而解.赋值法是处理组合数问题、系数问题的最有效的经典方法,一般对任意A x ∈,某式子恒成立,则对A 中的特殊值,该式子一定成立,特殊值x 如何选取视具体情况决定,灵活性较强,一般取1,1,0-=x 居多.若2012()...,n n n ax b a a x a x a x +=++++则设()()=+n f x ax b .有:①0(0);a f = ②012...(1);n a a a a f ++++=③0123...(1)(1);n n a a a a a f -+-++-=- ④0246(1)(1)...;2f f a a a a +-++++= ⑤1357(1)(1) (2)f f a a a a --++++= 【举一反三】 【中原名校联盟2013-2014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已知(1)x ++2(1)x ++3(1)x ++…+(1)n x +=0a +1a x +21a x +…+n n a x ,且0a +1a +2a +…+n a =126,则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考点6 二项式定理与其他知识交汇【例6】【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2014届高三10月三校联考】设()6212f x x x ⎛⎫+ ⎪⎝⎭是展开式的中间项,若()f x mx ≤在区间2⎣上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规律方法】二项式定理内容的考查常出现二项式内容与其它知识的交汇、整合,这是命题的一个创新方向.如二项式定理与函数、数列、复数,不等式等其他知识点综合成题时,对其他模块的知识点要能熟练运用.【举一反三】【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素质测试理】已知()|2||4|f x x x =++-的最小值为n ,则二项式1()n x x -展开式中2x 项的系数为 .三.错混辨析1.确定分类的标准出错和特殊情况考虑不全出错【例1】【2013沈阳模拟】如图所示,在排成4×4方阵的16个点中,中心位置4个点在某圆内,其余12个点在圆外.从16个点中任选3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至少有一个顶3点共线.但其中任意3点至少有1点在圆内,这样的4点有6种;还有就是只有3点共线,2.排列、组合问题中盲目列举导致重复或遗漏出错【例2】 【2013年四川卷】从1,3,5,7,9这五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分别记为,a b ,共可得到lg lg a b 的不同值的个数是( )A.9B.10C.18D.203.二项式定理与其他知识交汇时求解出错【例3】二项式*)()2(N n x n∈-的展开式中的所有项的系数的绝对值之和是a ,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是b ,则ba ab +的最小值为( ) A. 615 B.37 C.613 D.21.某人设计了一项单人游戏,规则如下:先将一棋子放在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边长为3个单位)的顶点A 处,然后通过掷骰子来确定棋子沿正方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的单位,如果掷出的点数为i (i =1,2,…,6),则棋子就按逆时针方向行走i 个单位,一直循环下去.则某人抛掷三次骰子后棋子恰好又回到点A 处的所有不同走法共有( )A .22种B .24种C .25种D .36种(4,3),(5,2),(6,1),6种情况;若a =6,则b +c =6,只能是(1,5),(2,4),(3,3),(4,2),(5,1),2.【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4届高三素质测试】某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整点上运动(含,x y 正半轴上的整点),其运动规律为(,)(1,1)m n m n →++或(,)(1,1)m n m n →+-.若该动点从原点出发,经过6步运动到()6,2点,则有( )种不同的运动轨迹.A .15B .14C . 9D .103.【安徽省池州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已知30sin a xdx π=⎰,则71x x ax ⎛⎫+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用数字作答).4.【2012届四川自贡高三一诊】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5[2]2,[]14==),对于给定的*n N ∈,定义(1)([]1)3,[1,),[,3)(1)([]1)2x n n n n x C x x x x x x --+=∈+∞∈--+则当时,函数8x C 的值域是( ) A .16[,28]3 B .16[,56)3 C .1628(4,](,28]33⋃ D .28(4,)[28,56)3⋃。
平面向量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4.3 平面向量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说明人教B版必修4第二章第四节课型复习课课时1 课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重要因素之一 .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切入点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 如对概念的复习有多种方法,让学生复述定义是常见的形式,不过这样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把定义复述变为填空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本课是平面向量的复习课,学生应该掌握平面向量概念,三角形重要性质(重心,外心,内心,垂心性质). 能够根据平面向量运算规律 .向量共线与分解知识 .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向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好,也能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运算,不过对向量共线以及向量分解把握不准 .三、认知倾向或认知风格分析高二 5 班大多数学生认知风格表现为场独立型;高二 6 班学生大多数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教学活动中,结合考虑两班学生不同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如对六班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五班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在问题深化环节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我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 . 以便于他们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同时,这样做,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 .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主要内容向量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因此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 .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与数量不同的量,因而在解决有关向量问题时,一是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平移、伸缩、合成、分解等各种变换,正确进行向量各种运算;二是向量坐标运算体现了数与形互相转化的思想 . 本课主要内容为:三角形的“四心”与向量例1,例 2,例 3,例 4;向量与解析几何:例 5,例 6;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两直线夹角,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问题:例 7 ,例 8;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有关线段的长度问题:例 9;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例 10,例 1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距离的问题,距离问题包括点到点的距离,点的线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线到线的距离,线到面的距离,面到面的距离 . 例 12;向量与轨迹方程的综合例13;向量与数列的综合例 14二、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予以解决和应用的过程,为学生能在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向量概念与运算法则,向量的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把向量作为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向量综合运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向量的综合应用难点:用向量知识进行代数几何转化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在平面向量的应用中,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将几何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和几何关系用向量表示,然后选择适当的基底向量,将相关向量表示为基向量的线性组合,把问题转化为基向量的运算问题,最后将运算的结果再还原为几何关系,注意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述和解决物理问题 .二、二、向量是数形结合的载体,在本课中,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来研究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另一方面,我又以向量为工具,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向量的坐标表示为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可能,丰富了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手段 .三、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 .四、以解答题出现的题目,一般结合其它数学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大,以解决几何问题为主 . 在学习本章时应立足于课本,掌握双基,精读课本是关键 . 教学资源资源:三角板,圆规,粉笔,教材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教学过程设计例集锦1.关于重心G,有重心公式:彳OG = —(OA +0B +0C)3X A +X B +x c yA + y B +y c、G( c , c ),3 3并有性质GA + GB + GC = 0 ;2.关于垂心H,有性质HA HB = HB HC = HC HA ;3.关于外心0,有性质|OA|^OB|=|OC| ;结论:O H G三点共线且OH =30G ;此线称为欧拉(Euler )线.(如何证明?)4.关于内心1,经常涉及内角平分线的研究,如—「AB 丄AC、Al _ 人(一+ —.).|AB| |AC|例1:已知O, N, P在AABC所在平面内,且OA =|OB = OC , NA + NB +NC =0 ,且PA・PB=PB・PC = PC・PA , 则点O, N,P依次是MBC的(A)重心外心垂心(B)重心夕卜心内心(C)外心重心垂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复习公式教师完善教师给出例题,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四心”及相应特点,分析例题,小组间可以简单讨论通过复习公式,加深对公式的记忆,为下列例题做铺垫通过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四心”与向量知识的综合应用,进步加深对相关公式的理解,灵活运用公式uL o 「;;a;,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二、向量与解析几何例5:在解析几何中,熟练掌 握下列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向 量:(1) A 、B C 三点共线等价于存在 实数〉1 ,使得OCOA 「OB (:• : =1);(2) 厶ABC 的重心G 的坐标公式为1 JOG =—】OA OB OC •3(3) 直线的方向向量是什么? 给AB =DC = (1, 1),1 —_■ 1 3 —_■ ■■■BA + “BC = ■兰〜BD ,则四边形ABCD 勺面积是例3:设斜△ ABC 的外接圆 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 为 H ,0H 二 m(OA OB OC), 则实数m= _______________例4: 0是平面上一定点,A 、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 动点P 满足复习向量在解析几何中常用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补充学生回顾,回答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使向量完全代数 化,将数与形紧 密结合起来,这 就可以使很多几 何问题的解答转 化为学生熟知的 数量运算.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运 OP = 0A定两点:R (Xi, % ), P2 My ),那么RP2 = (x2 -凶,y2 - %),这也就是方向向量,横坐标单位化,得:(1,tana ),也就是说:直线Ax +By +C =0的方向向量是(B,-A ),直线的法向量是(A,B).例:6 :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E、F的坐标分别为(-1,0)和(1,0), 点A、P、Q运动时,满足T T T TAE =2EF , AQ =QF ,PQ ”AF =0, AP// E P(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2)设M、N是轨迹C上的两点,若OM +2ON =3OE,求直线MN的方程三、禾U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两直线的夹角,判定两直线平行、垂直问题例7:已知向量OP1,O R2,OR3满口一,「T T T T足条件OP1+OP2+OP^0,T T TOR = OP2 = OP3=1,求证:也PBB是正三角形教师给出例题,学生分析解答学生讨论、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并回答算是常考的知识点,运用向量方法解决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有时候显的非常方便.通过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演绎能力,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2a,0,B 0,2a,则 D a,0,C0,a , 从而可求:AC = -2a,a ,BD = a,-2a ,co^ -2a,a久一羽=P5a 忑a—4a2 _ 45a2 5( 4)e = arccos - —.I 5丿四、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有关线段的长度问题例9:已知ABC,AD为中线,求证AD2=’(AB2+AC2)—f2 \2)证明:以B为坐标原点,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2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的大胆猜想能力,逐步形成“观察——类比——猜想一一质疑一一验证一一应用”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图象写出点坐标并回忆相关公式设A(a,b)C(c,0), D〔2,0)则「C (2)=_ —a i +(0—b) J '2 2-ac a b2=a 2 +b 2-ac +乞4从而I AD |2二五、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用 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例10:已知点O 是 ABC 内的一点, AOB =150°,BOC =90°,*■ T ■ T T — 设OA =a,OB=b,OC =c,且 a = 2,耳=1, c = 3,试用—f —*Ta,禾口 b 表示c解:以O 为原点,OC OB 所在的直 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 标系.AD 2c斗2+b2+(c_a)"c 2l学生自习分析并 画出图形充分体现教 师主导作用和学 生主体作用相统 一,体现教学的 直观性和启发 性.l f I A B|2 +| AC I 2 J-I AC |21 2|AB I 2由 0A=2 Z AOx =120°,所以A2cos120°,2sin1200,即A -1, ,3 ,易求 B0,-1 , C3,0,设OA = • QB ,2 OC,即-1, 3 = \ 0,-1 '2 3,0:-1 =3妬<3 =-九<i13…3-A例11:如图,OATOB =1,:OA, OB 120,用 OA,OB 表示OC.解:以O为坐标原点,以OA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1,0,由COA =30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配合教师板演训练学生对图形的运用,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向量的理解.结合向量来解决课后教学反思一、优势在教学中,高二五、六这两个班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的能力还是可以的.20%的学生是很聪明的,通过自己看书,能够基本掌握本节内容,30%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我的思路,通过讲解,也能很快掌握,30% 的学生勉强能跟上我的思路,但需要时间消化,剩下20%勺学生,如果不预习课本基本上上课很难听懂,即使提前预习了,也不一定能跟的上.二、不足1.教学教法方面一方面学生在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细节问题上就很难把握的好一节课4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住如此多的知识,难度很大,同时, 一味地赶进度,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而不精,对深层的问题,没有实质性的认识,只会死记公式,做原题,对于变形题目,学生仍然无从下手•2.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在课堂教学之前,做为教师,我应该对学生有个充分的估量,在这些容易错的地方,学生会出现那些错误,学生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此题,我应该事先有个充分的估量,不至于课堂教学中,出现我没预料到的情况,造成教学的被动•3.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问题深化过程,本意很想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生配合不是特别的默契,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意图彻底弄透,甚至最后时间都有紧张•虽然如此,但我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须以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发扬民主,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倡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对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主探索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4.课堂语言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分析引导的话应具体,明确,不能让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然有些问题我也考虑过该如何问,只是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提问方法,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5.教师如何把握“收” 与“放”的问题何时放手让学生思考,何时教师引导学生,何时教师讲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中 ,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 作为教师 , 我们只是组织者,推进者和指导者 ,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去创造奇迹 , 让他们的思维更灵活 ,情感升华更彻底 , 知识的获得将更完善.教研组点评一、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张弛有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 . 在本堂课中教师基本上做到了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在知识点梳理教学环节中师生共同回忆概念,梳理知识,其中的亮点是用题带知识点,把干巴巴的叙述概念变成填空题,从教学效果看反响很好 . 典例集锦教学环节中的例题的设计,虽受课时限制,不能面面俱到,但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以向量应用为纲,纲举目张 .问题深化环节设计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向量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实数性质的区别,优秀的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敏杰,一般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发现 . 在教师理性梳理学生的成果之后,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向量在平面几何及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综合应用题选择恰当,充分体现了向量作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桥梁作用,很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情感目标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目标贯彻到位,把握恰到好处 . ( 二、教学模式恰当,引人入胜“探究讨论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然而,本课探索“向量的应用”却颇有难度,尤其是几何与代数之间的问题转化 .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复习旧知识,准备铺垫,接着设计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代数求值问题 . 教师在思想方法上的点拔,思维层次上的递进,让学生分享自己成果的乐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 ”的教学理念 .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转换自然,点拨及时,自然流畅,引人入胜 .三、体现先进理念,合作探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知识的重组或重新建构的过程 . 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 本课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者适时点拨,发现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 从容易混淆的性质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出现疑惑,接着,对向量平行充要条件的研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概念的辨析,使学生对向量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推出综合应用题,过渡自然,符合认知规律 . 同学探究,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攻克难点,培养了合作精神 . 通过展示研究成果,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充满探索求知的愿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快乐,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 熟知,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句话好说难做 . 如何落在实处,本课做了有益的尝试 . 案例的设计,具有时代气息,以问题为先导,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境界 . 教案的设计说明,体现了教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该教案有些地方还需改进,但仍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失为一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案例 .。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复习教案(2)平面向量
第二讲 平面向量【考点透视】“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 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例题解析】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例1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A.AO OD =B.2AO OD =C.3AO OD =D.2AO O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的能力.解:22()(,22.OA OB OC OA DB OD DC OD DB DC OA OD AO OD ∴∴++=++++=-+==)=0,0, 故选A .例2.在ABCD 中,,,3AB a AD b AN NC === ,M 为BC 的中点,则MN =______.(用a b 、表示)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解:343A =3()AN NC AN C a b ==+ 由得,12AM a b =+,所以,3111()()4244MN a b a b a b=+-+=-+ . 例3.如图1所示,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 )(A )21+- (B ) 21--(C )21-(D )21+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解:21+-=+=,故选A.例4.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解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 (A) ⎪⎭⎫- ⎝⎛53,54 (B) ⎪⎭⎫- ⎝⎛53,54或⎪⎭⎫⎝⎛-53,54(C )⎪⎭⎫- ⎝⎛31,322 (D )⎪⎭⎫- ⎝⎛31,322或⎪⎭⎫ ⎝⎛-31,322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 解:设所求平面向量为,c 由433,,, 1.555c c ⎛⎫⎛⎫=-= ⎪ ⎪⎝⎭⎝⎭ 4或-时5另一方面,当7413431,,cos ,.552a c c a c a c ⎛⎫⨯+⨯- ⎪⋅⎛⎫=-= ⎪⋅⎝⎭ 时当7413431,,cos ,.552a c c a c a c ⎛⎫⎛⎫⨯-+⨯ ⎪ ⎪⋅⎛⎫=-===- ⎪⋅⎝⎭ 时故平面向量c 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角相等.故选B. 例5.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且)3,3(=a,)1,1(2-=-a b ,则=θcos __.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 解:()()()()(),,22,3,323,231,1.b x y b a x y x y =-=-=--=-设由()2311,1,2.231 2.x x b y y -=-=⎧⎧⇒∴=⎨⎨-==⎩⎩ 得cos ,a b a b a b ⋅==⋅例6.已知向量)a =,b 是不平行于x轴的单位向量,且a b ⋅ b= ()(A ) ⎪⎪⎭⎫ ⎝⎛21,23 (B ) ⎪⎪⎭⎫ ⎝⎛23,21 (C )⎪⎪⎭⎫⎝⎛433,41 (D ) ()0,1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方程的思想解题的能力.解:设(),()b x y x y =≠,则依题意有1,y +=1,22x y ⎧=⎪⎪⎨⎪=⎪⎩故选B.例7.设平面向量1a 、2a 、3a的和1230a a a ++= .如果向量1b 、2b 、3b ,满足2i ib a = ,且i a 顺时针旋转30o后与i b同向,其中1,2,3i =,则( )(A )1230b b b -++= (B )1230b b b -+=(C )1230b b b +-= (D )1230b b 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及向量的模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常规解法:∵1230a a a ++= ,∴ 1232220.a a a ++=故把2i a (i=1,2,3),分别按顺时针旋转30后与i b 重合,故1230b b b ++=,应选D.巧妙解法:令1a =0 ,则2a =3a - ,由题意知2b=3b - ,从而排除B ,C ,同理排除A ,故选(D).点评:巧妙解法巧在取1a =0 ,使问题简单化.本题也可通过画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2.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结合(1)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数列、不等式及其他代数问题,由于结合性强,因而综合能力较强,所以复习时,通过解题过程,力争达到既回顾知识要点,又感悟思维方法的双重效果,解题要点是运用向量知识,将所给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2)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典型问题,如垂直、平行、共线等,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例8.设函数f(x)=a-b,其中向量a=(m,cos2x),b=(1+sin2x,1),x ∈R,且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 ⎝⎛2,4π,(Ⅰ)求实数m 的值;(Ⅱ)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的集合.解:(Ⅰ)()(1sin 2)cos 2f x a b m x x ==++, 由已知πππ1sin cos 2422f m ⎛⎫⎛⎫=++= ⎪ ⎪⎝⎭⎝⎭,得1m =.(Ⅱ)由(Ⅰ)得π()1sin 2cos 2124f x x x x ⎛⎫=++=+ ⎪⎝⎭,∴当πsin 214x ⎛⎫+=- ⎪⎝⎭时,()f x的最小值为1由πsin 214x ⎛⎫+=- ⎪⎝⎭,得x 值的集合为3ππ8x x k k ⎧⎫=-∈⎨⎬⎩⎭Z , 例9. 设函数b a x f 、=)(.其中向量2)2π(R,),1,sin 1(),cos ,(=∈+==f x x b x m a 且.(Ⅰ)求实数m 的值; (Ⅱ)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解:(Ⅰ)()(1sin )cos f x m x x ==++ a b ,πππ1sin cos 2222f m ⎛⎫⎛⎫=++= ⎪ ⎪⎝⎭⎝⎭,得1m =.(Ⅱ)由(Ⅰ)得π()sin cos 114f x x x x ⎛⎫=++=++ ⎪⎝⎭,∴当πsin 14x ⎛⎫+=- ⎪⎝⎭时,()f x的最小值为1例10.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6AB AC ≤≤,设AB 和AC的夹角为θ.(I )求θ的取值范围;(II)求函数2()2sin 24f θθθ⎛⎫=+ ⎪⎝⎭π的最大 解:(Ⅰ)设ABC △中角A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则由1sin 32bc θ=,0cos 6bc θ≤≤,可得0cot 1θ≤≤,ππ42θ⎡⎤∈⎢⎥⎣⎦,∴.(Ⅱ)2π()2sin 24f θθθ⎛⎫=+ ⎪⎝⎭π1cos 222θθ⎡⎤⎛⎫=-+ ⎪⎢⎥⎝⎭⎣⎦(1sin 2)θθ=+πsin 2212sin 213θθθ⎛⎫=+=-+ ⎪⎝⎭. ππ42θ⎡⎤∈⎢⎥⎣⎦,∵,ππ2π2363θ⎡⎤-∈⎢⎥⎣⎦,,π22sin 2133θ⎛⎫-+ ⎪⎝⎭∴≤≤.即当5π12θ=时,max ()3f θ=;当π4θ=时,min ()2f θ=.例11.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3,4)、B(0,0)、C(c,0) (1)若c=5,求sin ∠A 的值;(2)若∠A 为钝角,求c 的取值范围;解:(1)(3,4)AB =-- ,(3,4)AC c =-- ,若c=5, 则(2,4)AC =-,∴cos cos ,A AC AB ∠=<=,∴sin ∠A=; (2)∠A 为钝角,则39160,0,c c -++<⎧⎨≠⎩解得253c >,∴c 的取值范围是25(,)3+∞例1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C =,,,(1)求cos C ;(2)若52CB CA =,且9a b +=,求c . 解:(1)sin tan cos CC C =∴= 又22sin cos 1C C +=解得1cos 8C =±.tan 0C > ,C ∴是锐角.1cos 8C ∴=.(2)52CB CA = , 5cos 2ab C ∴=, 20ab ∴=. 又9a b +=22281a ab b ∴++=. 2241a b ∴+=.2222cos 36c a b ab C ∴=+-=.6c ∴=.例13.设函数()()f x a b c=⋅+ ,其中向量()()sin ,cos ,sin ,3cos a x x b x x =-=-,()c o s ,s i n ,c x x x R =-∈.(Ⅰ)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Ⅱ)将函数()x f y =的图像按向量d平移,使平移后得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求长度最小的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的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由题意得,f(x)=a ·(b c + )=(sinx,-cosx)·(sinx -cosx,sinx -3cosx)=sin2x -2sinxcosx+3cos2x =2+cos2x -sin2x =2+2sin(2x+43π). 所以,f(x)的最大值为2+2,最小正周期是22π=π.(Ⅱ)由sin(2x+43π)=0得2x+43π=k.π,即x =832ππ-k ,k ∈Z , 于是d=(832ππ-k ,-2),d k ∈Z.因为k 为整数,要使d最小,则只有k =1,此时d=(―8π,―2)即为所求.例14.已知向量a =(sinθ,1),b =(1,cosθ),-π2<θ<π2.(Ⅰ)若a⊥b ,求θ; (Ⅱ)求|a +b |的最大值.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和平面向量的模的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若a⊥b ,则sinθ+cosθ=0, 由此得 tanθ=-1(-π2<θ<π2),所以 θ=-π4;(Ⅱ)由a=(sinθ,1),b =(1,cosθ)得|a +b |=(sinθ+1)2+(1+cosθ)2=3+2(sinθ+cosθ)=3+22sin(θ+π4),当sin(θ+π4)=1时,|a +b|取得最大值,即当θ=π4时,|a +b|最大值为2+1.例15.如图,三定点(2,1),(0,1),(2,1);A B C --三动点D 、E 、M 满足,,AD t AB BE tBC == ,[0,1].DM tDE t =∈(I )求动直线DE 斜率的变化范围; (II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06_平面向量(学生版)
考点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通过对向量的运算把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值、最值或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等问题, 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例 3.已知向量 a=(cosα,sinα),b=(cosβ,sinβ),c=(-1,0). (1)求向量 b+c 的长度的最大值; π (2)设α= ,且 a⊥(b+c),求 cosβ的值. 4
难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 例 2 如图所示,P 为△AOB 所在平面内一点,向量OA=a,OB=b,且 P 在线段 AB 的 → 垂直平分线上,向量OP=c.若|a|=3,|b|=2,则 c·(a-b)的值为( )
3
A.5
B. 3
C.
5 2
D.
3 2
【变式探究】(1)已知 a 与 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 p1:|a+b|>1⇔θ∈ 2π 0, 3 ; π 0, 3 ; ) 2π ,π p2:|a+b|>1⇔θ∈ 3 ; π ,π p4:|a-b|>1⇔θ∈ 3 .
5. 【高考真题江西理 7】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斜边 AB 的中点,点 P 为线段 CD 的 中点,则 A.2
PA PB PC
2
22Biblioteka = C. 5 D.10B. 4
6.【高考真题湖南理 7】在△ABC 中,AB=2,AC=3, AB BC = 1 则 BC ___ . A. 3 B. 7 C. 2 2 D. 23
【变式探究】(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 O 是 BC 的中点,过点 O 的直线分别交直 → → → → 1 4 线 AB, AC 于不同的两点 M, N, 若AB=mAM, AC=nAN(m, n>0), 则 + 的最小值为( m n )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设计: 《平面向量》
人类的心正是凭借着希望而得到宽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三数学复习教案设计:《平面向量》。
【知识网络】【学法点拨】向量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重要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和理解向量有关知识时,建议:1. 注意比较与分析.向量的有关概念与我们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平行、相等、乘积等等.留心比较分析,可防止学习过的有关知识对现学知识的负面影响.2. 能画图时尽可能多画草图.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欠入微.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加减法以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背景,平行、垂直都对应着一个方程,数形结合考察问题,常常事半功倍.3. 学会联想与化归.向量知识是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求解向量综合题,常需要适当联想,并将应用问题数学化,复杂问题熟悉化、简单化.【考点指津】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会正确运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3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化简与计算.4.理解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知识在线】1.(2a 8b)-(4a-2b)=2.在△ABC中,BC→=a,CA→=b,则AB→=3.设a表示向东3km,b表示向北偏东30o走3km,则a b表示的意义为4.画出不共线的任意三个向量,作图验证a-b-c=a-(b c).5.向量a、b满足|a|=8,|b|=10,求|a b|的最大值、最小值.【讲练平台】例1 化简以下各式:①AB→ BC→ CA→ ;②AB→ -AC→ BD→ -CD→ ;③OA→ -OD→ AD→ ;④NQ→ QP→ MN→ -MP→ .结果为0的个数为()分析题设条件中多处涉及首尾相接的两个向量求和以及同起点的两个向量相减,对此,我们可以运用向量加减的定义进行合并,当最终形式出现两相反向量之和或相等向量之差时,结果为0.答 D.点评本题巩固了向量加减的定义及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基础知识.求解时需将杂乱的向量运算式有序化处理,必要时也可化减为加,减低出错律.注意:AB→=-BA→ ,CB→=AB→ .变题作图验证A1A2→ A2A3→ A3A4→ … An-1An→=A1An→ (n≥2,n∈N).例2 如图,在δABC中,D、E为边AB的两个三等分点,CA→=3a,CB→=2b,求CD→ ,CE→ .分析本题中的已知向量都集中体现在三角形中.为此,可充分利用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实施求解.如已知CA→ 、CB→ 可求AB→ ,根据AD→ 、AE→ 、AB→ 均为共线向量,故又可求得AD→ 、DE→ 、.由CA→ 、AD→ 又可求CD→ ,由DE→ 、CD→ 又可求CE→ .解AB→=AC→ CB→=-3a 2b,因D、E为AB→ 的两个三等分点,故AD→=AB→=-a b=DE→ ,CD→=CA→ AD→=3a-a b=2a b,CE→=CD→ DE→=2a b-a b=a b.点评三角形中两边对应向量已知,可求第三边所对应的向量.值得注意的是,向量的方向不能搞错.当向量运算转化成基底向量的代数式运算时,其运算过程可仿照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例3 已知A、B、C、P为平面内四点,求证: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对实数m、n,使PC→=mPA→ nPB→ ,且m n=1.分析 A、B、C 三点共线的一个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C→=λAB→ .很显然,题设条件中向量表达式并未涉及AC→ 、AB→ ,对此,我们不妨利用PC→=PA→ AC→ 来转化,以便进一步分析求证.证明充分性,由PC→=mPA→ nPB→ , m n=1,得PA→ AC→=mPA→ n(PA→ AB→ )=(m n)PA→ nAB→=PA→ nAB→ ,∴AC→=nAB→ .∴A、B、C三点共线.必要性:由A、B、C 三点共线知,存在常数λ,使得AC→=λAB→ ,即AP→ PC→=λ(AP→ PB→ ).PC→=(λ-1)AP→ λPB→=(1-λ)PA→ λPB→ ,m=1-λ,n=λ,m n=1,PC→=mPA→ nPB→ .点评逆向应用向量加法运算法则,使得本题的这种证法比其他证法更简便,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向量拆成两个向量的和,一定要强化目标意识.变题在δA BC 所在平面上有一点P ,满足PA→ PB→ PC→=AB→ ,试确定点 P的位置.答:P在 AC边上,且 P为 AC的一个三等分点(距 A点较近)例4 (1)若点 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求证:OA→ OB→ OC→=0;(2)若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证:OA→ OB→ OC→ OD→=0;(3)若O 为正五边形ABCDE 的中心,求证:OA→ OB→ OC→ OD→ OE→=0.若 O为正n边形A1A2A3…A n的中心,OA1→ OA2→ OA3→ …OAn→=0 还成立吗?说明理由.分析本题四问构成一个题链,条件相似,结论相似,求证方法可望相似.正三角形、正方形性质特殊,我们十分熟悉,求证方法多,不容易发现那一种方更有利于推广,我们选定正五边形来研究.看着结论,联想一个相似的并且已经解决的问题,本课例1的变题A1A2→ A2A3→ A3A4→ … An-1An→ AnA1→=0 ,这里的向量首尾相接,我们能不能将OA→ 、OB→ 、OC→ 、OD→ 、OE→ 也转化成首尾相接的形式呢?运用向量相等的定义试试看.解证(3)以 A为起点作AB′→=OB→ ,以B′为起点作B′C′→=OC→ ,以C′为起点作C′D′→=OD→ ,以D′为起点作D′E′→=OE→ .∵∠AOB=72o,∴∠OAB′=108o.同理∠AB′C′=∠B′C′D′=∠C′D′E′=108o,故∠D′E′A=108o.|OA→ |=|AB′→ |=∣B′C′→ |=|C′D′→ |=|D′E′→ |,故E′与 O重合,OAB′C′D′为正五边形.OA→ OB→ OC→OD→ OE→=OA→ AB′→ B′C′→ C′D′→D′E′→=0.正三角形,正方形、正n边形可类似获证.点评本题不仅揭示了正多边形的一类共同性质,而且巩固了“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面对一般的问题,我们经常先考虑其特殊的情况;面对陌生的问题,经常去联想熟悉的模型.注意退是为了进,退到特殊简单情形后,要在求解中悟出一般的规律.如退到正方形情况,发现OA→ OB→ 与OC→ OD→ 正好互为相反向量,结论成立.这一方法却不具一般性.【知能集成】1. 基础知识:向量加减的代数形式运算与几何形式运算.2. 基本技能:向量运算中的合二为一与拆一为二.3. 基本思想:向量表达式运算与几何式运算的相互结合思想,联想熟悉的类似的模型,化归转化思想.【训练反馈】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b∣≤∣a∣ ∣b∣B. a b∣>∣a∣ ∣b∣C.∣a b∣>∣a-b∣D.∣ a-b∣=∣a∣-∣b∣2.下面式子中不能化简成AD→ 的是()A.OC→ -OA→ C D→B.PB→ -DA→ -BP→C.AB→ -DC→ BC→D.(AD→ -BM→ )(BC→ -MC→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BC→=b,AC→=c,则a b c、a-b c、-a-b c 的摸分别等于 .4.设a、b 为已知向量,若3x 4y=a,2x-3y=b ,则 x=.y=.5. 已知 e1、e2 不共线,AB→=2e1 ke2,CB→=e1 3e2,C D→=2e1-e2,且A、B、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求实数k .6.在正六边形ABCDEF中,O 为中心,若OA→=a,OE→=b,用a、b 表示向量OB→ ,OC→ ,OD→ ,结果分别为(),-b-a,-a B. b,-a,b-a,a,,-a,a b7. 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已知P为△ABO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P→=,则P在()A.∠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上B. 线段AB的中垂线上C. AB边所在的直线上D. AB边的中线上.9.设O是平面正多边形A1A2A3…A n 的中心,P为任意点,求证:PA1→ PA2→ PA3→ … PAn→=nPO→ .10.如图设O为△ABC内一点,PQ∥BC,且PQ→ ∶BC→=2∶3,OA→=a,OB→=b,OC→=c,则OP→ ,OQ→ .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PA→ PB→ PC→=0 ,则P为△ABC的()A.重心B.垂心C. 内心D.外心12.在四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F为BC的中点.求证:EF→=(AB→DC→ ).第30课向量的坐标运算【考点指津】1.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法,知道平面向量和一对有序实数一一对应.2. 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运算,能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题.3. 掌握平面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并利用它解决向量平行(共线)的有关问题,弄清向量平行和直线平行的区别.【知识在线】1. 若向量a的起点坐标为(-2,1),终点坐标为(2,-1),则向量a的坐标为2.若O为坐标原点,向量a=(-3,4),则与a共线的单位向量为3.已知a=(-1,2),b=(1,-2),则a b与a-b的坐标分别为()A.(0,0),(-2,4)B.(0,0),(2,-4)C.(-2,4),(2,-4)D.(1,-1),(-3,3)4.若向量a=(x-2,3),与向量b=(1,y 2)相等,则()A. x=I,y=3,B. x=3,y=1C. x=1,y=-5D. x=5,y=-15.已知A(0,0),B(3,1),C(4,3),D(1,2),M、N分别为DC、AB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试判断AM→ 、CN→ 是否共线?为什么?【讲练平台】例1 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ka b与a-3b平行?分析已知a、b的坐标,可求a-3b的坐标,ka b的坐标也可用含k的表达式表示.运用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x1y2-x2y1=0可求k值.解由已知a=(1,2),b=(-3,2),得a-3b=(10,-4), ka b=(k-3,2k 2).因(ka b)∥(a-3b),故10(2k 2) 4(k-3)=0.得k=- .点评坐标形式给出的两个向量,其横坐标之和即为和向量的横坐标;其纵坐标之和即为和向量的纵坐标.实数与向量的积其横、纵坐标分别等于实数与该向量的横、纵坐标的积.向量的平行用坐标形式表达即为一个方程.例2 已知向量a=(,),b=(-1,2),c=(2,-4).求向量d,使2a,-b c及4(c-a)与d四个向量适当平移后,能形成一个顺次首尾相接的封闭向量链.分析四个向量适当平移后,形成一个顺次首尾相接的封闭向量链,说明这四个向量之和为0.即四个向量的纵横坐标之和均为0.据此列出关于向量d (x,y)的方程组,不难求得x、y.简解设向量d的坐标为(x,y),由2a (-b c) 4(c-a) d=0,可解得d=(-9,23).点评数学语言常有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转化与变通是求解的关键.本题以几何特征语言形式出现,最终落足点要变式成方程的语言来求解,这一思想方法在求解向量问题时经常用到.例3 已知平面上三点P(2,1),Q(3,-1),R(-1,3).若点S与这三点可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求S的坐标.分析平行四边形对边对应向量相等或相反,由此可求得S点的坐标.但由于题设四点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那一组边是对边不明显,需要分类讨论.简解设S的坐标为(x,y).(1)当PQ→ 与RS→ 是一组对边时,若PQ→=RS→ ,则(3,-1)-(2,1)=(x 1,y-3),即(1,-2)=(x 1,y-3),得S点坐标为(0,1).若PQ→=SR→ ,则S点坐标为(-2,5).(2)当PR→ 与SQ→ 是一组对边时,若PR→=SQ→ ,则S点的坐标为(6,-3).若PR→=QS→ ,则S点的坐标为(0,1).(3)当PS→ 与RQ→ 是一组对边时,若PS→=RQ→ ,则S点的坐标为(6,-3).若PS→=QR→ ,则S点的坐标为(-2,5).综上所述,S点坐标可以为(0,1),(6,-3),(-2,5).点评本题求解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上述解法思路自然、条理清晰,但很显然不是最简方案,如何数形结合,避免重复劳动,读者不妨思考.例4 向量PA→=(k,12),PB→=(4,5),PC→=(10,k),当k为何值时,A、B、C三点共线.分析三点共线问题前一课已涉及,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B→=λBC→ ,本题所不同的是向量用坐标形式给出,对此,我们可以将坐标代入运算.解AB→=PB→ -PA→=(4-k,-7),BC→=PC→ -PB→=(6,k-5).当A、B、C三点共线时,存在实数λ,使得AB→=λBC→ ,将坐标代入,得4-k=6λ,且 -7=λ(k-5),故(4-k)(k-5)=-42.解得k=11,或k=-2.点评向量的几何运算与向量的坐标运算,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求解(证)同一个问题.只不过两套工具各有适用范围,即便两套工具都适用,也可能繁简不一,应用时要注意前瞻性选择.变题求证:互不重合的三点A(x1,y1),B(x2,y2),C(x3,y3)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2-x1)(y3-y1)=(x3-x1)(y2-y1).证明必要性(略).充分性若(x2-x1)(y3-y1)=(x3-x1)(y2-y1),由A、B、C互不重合,得(x2-x1)、(y3-y1)、(x3-x1)、(y2-y1)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不妨设x3-x1≠0.令x2-x1=λ(x3-x1),若λ=0,则x2-x1=0,此时y2≠y1(否则A、B重合).而已知等式不成立,故λ≠0.于是(x3-x1)(y2-y1)=λ(x3-x1)(y3-y1).因x3-x1≠0 ,故(y2-y1)=λ(y3-y1).于是(x2-x1,y2-y1)=λ(x3-x1,y3-y1),即AB→=λAC→ ,且AC→ ≠0 .又因AB→ 与AC→ 有相同起点,所以A、B、C三点共线.【知能集成】基础知识:坐标形式的向量的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坐标的积.基本技能: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及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用坐标形式描述和应用.基本思想:将向量等式转化成方程的思想;对几何图形的分类讨论思想.【训练反馈】1.若a=(2,3),b=(4,y-1),且a∥b,则y=()A.6B.5C.7D. 82.已知点B的坐标为(m,n),AB→ 的坐标为(i,j),则点A的坐标为()A.(m-i,n-j)B.(i-m,j-n)C.(m i,n j)D.(m n,i j)3.若A(-1,-1),B(1,3),C(x,5)三点共线,则x=.4.已知a=(5,4),b=(3,2),则与2a-3b平行的单位向量为5.有下列说法① 已知向量PA→=(x,y),则A点坐标为(x,y);② 位置不同的向量,其坐标有可能相同;③ 已知i=(1,0),j=(0,1),a=(3,4),a=3i-4j ;④ 设a=(m,n),b=(p,q),则a=b的充要条件为m=p,且n=q.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下列各向量组中,不能作为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一组是()A.a=(-1,2),b=(0,5)B.a=(1,2),b=(2,1)C.a=(2,-1)b=(3,4)D.a=(-2,1),b=(4,-2)7.设a=(-1,2),b=(-1,1),c=(3,-2),用a、b作基底,可将向量c表示为c=pa qb,则()A.p=4, q=1B.p=1, q=-4C.p=0 , q=4D.p=1, q=48.设i=(1,0),j=(0,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4i 2j,BD→=2i 6j,则AB→ 的坐标为 .9.已知3s inβ=sin(2α β),α≠kπ ,β≠kπ,k∈z,a=(2,tan (α β)),b=(1,tanα),求证:a∥b.10.已知A(4,0),B(4,4),C(2,6),求AC与OB的交点P的坐标(x,y).11.已知点O(0,0),A(1,2),B(4,5),且OP→=OA→ tAB→ .(1)当t变化时,点P是否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2)当t取何值时,点P在y轴上?(3) OABP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第31课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考点指津】1.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 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3. 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知识在线】1.若∣a∣=4,∣b∣=3,a?b=-6,则a与b的夹角等于()A.150o B 120o C.60o D.30 o2.若a=(-2,1),b=(1,3),则2a2-a?b=()A,3.已知向量 i=(1,0),j=(0,1),则与向量2i j垂直的一个向量为()A. 2i-jB. i-2jC. i jD. i-j4.已知a=(1,2),b=(1,1),c=b-ka,且c⊥a,则C点坐标为5.已知∣a∣=3,∣b∣=4,且a与b夹角为60o,∣ka-2b∣=13,求k的值【讲练平台】例1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o,AB=5,AC=4,求AB→ ?BC→(2)若a=(3,-4),b=(2,1),试求(a-2b)?(2a 3b)分析(1)中两向量AB→ 、BC→ 的模及夹角容易求得,故可用公式a?b=|a||b|cosθ求解.(2)中向量a、b坐标已知,可求a2、b2、a?b,也可求a-2b与2a 3b 的坐标,进而用(x1,y1)?(x2,y2)=x1x2 y1y2求解.解(1)在△ABC中,∠C=90o,AB=5,AC=4,故BC=3,且cos∠ABC=,AB→ 与BC→ 的夹角θ=π-∠ABC,∴AB→ ?BC→=-∣AB→ ∣∣BC→ ∣cos∠ABC=-5×3×=-9.(2)解法一 a-2b=(3,-4)-2(2,1)=(-1,-6),2a-3b=2(3,-4) 3(2,1)=(12,-5),(a-2b)?(2a 3b)=(-1)×12 (-6)×(-5)=18.解法二(a-2b)?(2a 3b)=2a2-a?b-6b2=2[32 (-4)2]-[3×2 (-4)×1]-6(22 12)=18.点评向量的数量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依据模与夹角来计算,二是依据坐标来计算.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已知条件的特征来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向量的夹角与向量的方向相关,(1)中∠ABC并非AB→ 与BC→ 的夹角.从第(2)问的解法二可以看到,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类似于多项式乘法法则,但并不是所有乘法法则都可以推广到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如:a?(b c)=a?b b?c,而(a?b)c≠a(b?c).例2.已知O为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A2 BC2=OB2 CA2,试用向量方法证明AB⊥OC .分析要证AB→ ⊥OC→ ,即证AB→ ?OC→=0,题设中不涉及AB→ ,我们用AB→=AO→ OB→ 代换,于是只需证AO→ ?OC→=BO→ ?OC→ .至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已知等式转化成只含有OA→ 、OB→ 、OC→ 的形式.证明由已知得OA→ 2 BC→ 2=OB→ 2 CA→ 2,即OA→ 2 (BO→OC→ )2=OB→ 2 (CO→ OA→ )2,整理得AO→ ?OC→=BO→ ?OC→ ,即OC→ ?(BO→ OA→ )=0,故OC→ ?AB→=0.所以AB→ ⊥OC→ .点评用向量方法证明垂直问题,通常转化为证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本题已知式与求证式中向量的表达形式不统一,针对差异进行有目标的化归,是求解的关键所在.例3.设OA→=a=( 1, -1),OB→=b=(,3),试求∠AOB及δAOB的面积.分析已知a、b可以求|a|、|b|及a?b,进而求得∠AOB(即a与b的夹角),在求到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后,可用公式:S=∣a∣∣b∣sinθ求面积.解设∠AOB=θ,δAOB的面积为S,由已知得:∣OA→ ∣=∣a∣==2 ,∣OB→ ∣=∣b∣=2 ,∴cosθ===.∴θ=.又S=∣a∣∣b∣sinθ=?2=2 ,即∠AOB=,δAOB的面积为2 .点评向量的数量积公式a?b=∣a∣∣b∣cosθ不仅可以用来求数量积,也可以用来求模与夹角.要注意该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区别.此外,本题的解题方法可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见变题).变题设δABC的面积为S,AB→=a,AC→=b,求证S=例4.已知a与b都是非零向量,且a 3b与7a-5b垂直,a-4b与7a-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分析要求夹角θ,必需求出cosθ;求cosθ需求出a?b与∣a∣∣b∣的比值(不一定要求出∣a∣、∣b∣的具体值).由已知的两个向量的垂直关系,可以得到∣a∣∣b∣与a?b的关系.解∵(a 3b)⊥(7a-5b),(a-4b)⊥(7a-2b),∴ (a 3b)?(7a-5b)=0,(a-4b)?(7a-2b)=0.即 7a2 16a?b-15b2=0,7a2-30a?b 8b2=0.两式相减,得 b2=2a?b.故 a2=b2 ,即∣a∣=∣b∣.∴cosθ==.∴θ=60o , a与b的夹角为60o .点评从基本量思想考虑,似乎没有具体的a与b,无法求出a与b的夹角,其实不然,cosθ是一个a?b与∣a∣∣b∣的比值,并不需要具体分别求出.类似于本题的条件表明,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的垂直关系都揭示了一种数量积与模的关系,就此意义而言,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相通的,可以相互转化和利用.在本题求解过程中注意,b2=2a?b不能得出b=2a,同样a2=b2也不能得到a=±b.【知能集成】基础知识:向量数量积的两种计算公式,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基本技能:求向量数量积、模及向量的夹角,向量垂直问题的论证与求解.基本思想:向量表达式的数量积与多项式乘法进行类比的思想,将线的垂直这一图形特征转化成方程解决的思想.求向量夹角时的设而不求的思想.【训练反馈】。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系列复习教案4
第四教时教材: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综合练习目的:通过练习要求学生明确掌握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共线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与几何运算。
过程:一、 复习:1︒向量的概念:定义、表示法、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定义、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运算定律例一、设a 表示“向东走3km ”,b 表示“向北走3km ”,则a + b 表示向东北走23km解:OB = OA +AB233322=+=OB (km ) 例二、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由向量加法法则: AB = AO +OB ,由已知:AO =OC ∴AB =DC 即AB 与CD 平行且相等∴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例三、在正六边形中,若OA = a , OE = b ,试用 向量a 、b 将OB 、OC 、OD 解:设正六边形中心为P 则=++=+=OA OE OA PB OP OB )(a =+=PC OP OC a + b + a + b由对称性:OD = b + b + a二、有时间可处理“备用题”:例一、化简FA BC CD DF AB ++++解:FA BC CD DF AB ++++= FA DF CD BC AB ++++=FA DF CD AC +++=FA DF AD ++=FA AF += 0B a +b bCC E F例二、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是每分钟40,水流的速度是每分钟20,如果船从岸边出发,径直沿垂直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那么船行进的方向应该指向何处?解:如图:船航行的方向是与河岸垂直方向成30︒夹角,即指向河的上游。
三、作业:上述三课中的练习部分(选)B游下游。
二轮平面向量教师复习教案
专题二:平面向量教师知识梳理【基本概念】问题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a b b c a c 则 (错误) (2)若//,AB AD 则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错误) 问题2:向量的模a (长度)把向量起点放在原点,向量模a 就是终点到原点的距离。
● 若(,)a x y =,22a x y =+● 单位向量:1a =, ●||AB AB ±表示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
问题3:向量夹角θ:范围[]0,π(含有零角,锐角,钝角,平角四类)。
特别地,0,θ=表示两向量同向,,θπ=表示两向量同反。
如:在三角形ABC ∆中,3ABC π∠=,,BA BC 夹角为060;,AB BC 夹角为0120。
问题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 1和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a =1λe 1+2λe 2。
(不共线向量才能成为基底;1λ、2λ是唯一的)结论1:11220e e λλ+=等价于120λλ==。
结论2:OA OB OC λμ=+(O,B ,C 不共线),若A ,B ,C 三点共线,则λ+μ=1.结论3:OC OA OB λμ=+,其中的,λμ可通过平行四边形作图,结合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得。
如图。
问题5: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a ,b ,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cos a b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或点积),记作:a•b ,即a •b =cos ab θ。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
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
● 性质:(1)0a b θ⋅>>⇔为零角,或锐角。
(2)0a b θ⋅<⇔为钝角,或平角(3)0a b a b ⋅=⇔⊥。
(4)a b a b a b -⋅≤⋅≤⋅反向同向,即a b a b ⋅≤● 几何意义: cos b b a a θ⋅==cos b a a b θ⋅在方向上的投影=cos a b b a θ在方向的投影● 投影: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为cos a b a b a a bba θ⋅==⋅⋅⋅● 投影计算:cos a b a θ在方向的投影=a b b⋅。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9)平面向量 新人教A版 教案
平面向量【专题要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方法、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坐标运算等)、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定义、几何意义、运算律,相关公式结论等)、两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考纲要求】1.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理解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数乘运算。
4.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并会进行数量积的运算,能用数量积表示两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向量的垂直关系5.会用向量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知识纵横】【教法指引】本专题内容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16-17分左右;向量具有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这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也成为多项内容的媒介,在高考中主要考查有关的基础知识,突出向量的工具作用,对平面向量的考查主要其中在:(1)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2)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3)和其他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如和曲线、数列等知识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应首先立足课本,打好基础,从数形两方面理解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通过认识整个体系知识点,掌握本专题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和规律,强化易混、易漏、易错点的反思和感悟和针对性训练【典例精析】例1、(2007某某)直角坐标系xOy 中,i j ,分别是与x y ,轴正方向同向的单位向量.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j k i AC j i AB+=+=3,2,则k 的可能值个数是( ) A.1 B.2 C.3 D.4解:如图,将A 放在坐标原点,则B 点坐标为(2,1),C 点坐标为(3,k),所以C 点在直线x=3上,由图知,只可能A 、B 为直角,C 不可能为直角.所以 k 的可能值个数是2,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采用数形结合法,巧妙求解,体现平面向量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复习教案(2):平面向量 教案
第二讲 平面向量 【考点透视】 “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A.AO OD =B.2AO OD =C.3AO OD =D.2AO O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的能力.解:22()(,22.OA OB OC OA DB OD DC OD DB DC OA OD AO OD ∴∴++=++++=-+==)=0,0,故选A .例2.在ABCD 中,,,3AB a AD b AN NC ===,M 为BC 的中点,则MN =______.(用a b 、表示)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解:343A =3()AN NC AN C a b ==+由得,12AM a b =+,所以,3111()()4244MN a b a b a b =+-+=-+.例3.如图1所示,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CD ( )(A )BA BC 21+-(B )BA BC 21--(C )BA BC 21-(D )BA BC 21+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解:BA BC BD CB CD 21+-=+=,故选A.例4.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解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A) ⎪⎭⎫- ⎝⎛53,54 (B) ⎪⎭⎫- ⎝⎛53,54或⎪⎭⎫ ⎝⎛-53,54(C )⎪⎭⎫- ⎝⎛31,322(D )⎪⎭⎫- ⎝⎛31,322或⎪⎭⎫ ⎝⎛-31,322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解:设所求平面向量为,c 由433,,, 1.555c c ⎛⎫⎛⎫=-= ⎪ ⎪⎝⎭⎝⎭4或-时5另一方面,当222274134312525,,cos ,.55271432255a c c a c a c ⎛⎫⨯+⨯- ⎪⋅⎛⎫⎝⎭=-=== ⎪⋅⎝⎭⎛⎫⎛⎫⎛⎫⎛⎫+++- ⎪ ⎪ ⎪ ⎪⎝⎭⎝⎭⎝⎭⎝⎭时当7413431,,cos ,.5527a c c a c a c ⎛⎫⎛⎫⨯-+⨯ ⎪ ⎪⋅⎛⎫=-===- ⎪⋅⎝⎭⎛⎫时故平面向量c 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角相等.故选 B. 例5.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且)3,3(=a ,)1,1(2-=-a b ,则=θcos __.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解: ()()()()(),,22,3,323,231,1.b x y b a x y x y =-=-=--=-设由()2311,1,2.231 2.xx b y y -=-=⎧⎧⇒∴=⎨⎨-==⎩⎩得23cos ,33a ba b a b ⋅⨯===⋅+()3,1a =,b 是不平行于x 轴的单位向量,且3a b ⋅=,则b = () (A ) ⎪⎪⎭⎫ ⎝⎛21,23(B )⎪⎪⎭⎫ ⎝⎛23,21(C )⎪⎪⎭⎫ ⎝⎛433,41 (D ) ()0,1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方程的思想解题的能力.解:设(),()b x y x y =≠,则依题意有1,y =+=1,22x y ⎧=⎪⎪⎨⎪=⎪⎩故选B.1a 、2a 、3a 的和1230a a a ++=.如果向量1b 、2b 、3b ,满足2i i b a =,且i a 顺时针旋转30o 后与i b 同向,其中1,2,3i =,则( )(A )1230b b b -++= (B )1230b b b -+=(C )1230b b b +-= (D )1230b b 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及向量的模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常规解法:∵1230a a a ++=,∴1232220.a a a ++=故把2i a (i=1,2,3),分别按顺时针旋转30 后与i b 重合,故1230b b b ++=,应选D.巧妙解法:令1a =0,则2a =3a -,由题意知2b =3b -,从而排除B ,C ,同理排除A ,故选(D).点评:巧妙解法巧在取1a =0,使问题简单化.本题也可通过画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2.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结合(1)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数列、不等式及其他代数问题,由于结合性强,因而综合能力较强,所以复习时,通过解题过程,力争达到既回顾知识要点,又感悟思维方法的双重效果,解题要点是运用向量知识,将所给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2)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典型问题,如垂直、平行、共线等,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例8.设函数f(x)=a-b,其中向量a=(m,cos2x),b=(1+sin2x,1),x∈R,且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 ⎝⎛2,4π,(Ⅰ)某某数m 的值;(Ⅱ)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的集合.解:(Ⅰ)()(1sin 2)cos 2f x a b m x x ==++,由已知πππ1sin cos 2422f m ⎛⎫⎛⎫=++= ⎪ ⎪⎝⎭⎝⎭,得1m =.(Ⅱ)由(Ⅰ)得π()1sin 2cos 2124f x x x x ⎛⎫=++=++ ⎪⎝⎭,∴当πsin 214x ⎛⎫+=- ⎪⎝⎭时,()f x 的最小值为1πsin 214x ⎛⎫+=- ⎪⎝⎭,得x 值的集合为3ππ8x x k k ⎧⎫=-∈⎨⎬⎩⎭Z ,例9.设函数b a x f 、=)(.其中向量2)2π(R,),1,sin 1(),cos ,(=∈+==f x x b x m a 且.(Ⅰ)某某数m 的值; (Ⅱ)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解:(Ⅰ)()(1sin )cos f x m x x ==++a b ,πππ1sin cos 2222f m ⎛⎫⎛⎫=++= ⎪ ⎪⎝⎭⎝⎭,得1m =.(Ⅱ)由(Ⅰ)得π()sin cos 114f x x x x ⎛⎫=++=++ ⎪⎝⎭,∴当πsin 14x ⎛⎫+=- ⎪⎝⎭时,()f x的最小值为110.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6AB AC ≤≤,设AB 和AC 的夹角为θ.(I )求θ的取值X 围;(II )求函数2()2sin 24f θθθ⎛⎫=+- ⎪⎝⎭π的最大解:(Ⅰ)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由1sin 32bc θ=,0cos 6bc θ≤≤,可得0cot 1θ≤≤,ππ42θ⎡⎤∈⎢⎥⎣⎦,∴.(Ⅱ)2π()2sin 24f θθθ⎛⎫=+- ⎪⎝⎭π1cos 222θθ⎡⎤⎛⎫=-+ ⎪⎢⎥⎝⎭⎣⎦(1sin 2)2θθ=+-πsin 2212sin 213θθθ⎛⎫=+=-+ ⎪⎝⎭.ππ42θ⎡⎤∈⎢⎥⎣⎦,∵,ππ2π2363θ⎡⎤-∈⎢⎥⎣⎦,,π22sin 2133θ⎛⎫-+ ⎪⎝⎭∴≤≤.即当5π12θ=时,max ()3f θ=;当π4θ=时,min ()2f θ=.例11.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3,4)、B(0,0)、C(c,0) (1)若c=5,求sin ∠A 的值;(2)若∠A 为钝角,求c 的取值X 围;解:(1)(3,4)AB =--,(3,4)AC c =--,若c=5,则(2,4)AC =-,∴cos cos ,A AC AB ∠=<=sin ∠A=;(2)∠A 为钝角,则39160,0,c c -++<⎧⎨≠⎩解得253c >,∴c 的取值X 围是25(,)3+∞例1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C =,,,(1)求cos C ;(2)若52CB CA =,且9a b +=,求c .解:(1)sin tan cos C C C =∴=又22sin cos 1C C +=解得1cos 8C =±.tan 0C >,C ∴是锐角.1cos 8C ∴=.(2)52CB CA =,5cos 2ab C ∴=,20ab ∴=.又9a b +=22281a ab b ∴++=.2241a b ∴+=.2222cos 36c a b ab C ∴=+-=.6c ∴=()()f x a b c =⋅+,其中向量()()sin ,cos ,sin ,3cos a x x b x x =-=-, ()cos ,sin ,c x x x R =-∈. (Ⅰ)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Ⅱ)将函数()x f y =的图像按向量d 平移,使平移后得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求长度最小的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的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由题意得,f(x)=a ·(b c +)=(sinx,-cosx)·(sinx -cosx,sinx -3cosx) =sin2x -2sinxcosx+3cos2x =2+cos2x -sin2x =2+2sin(2x+43π).所以,f(x)的最大值为2+2,最小正周期是22π=π.(Ⅱ)由sin(2x+43π)=0得2x+43π=k.π,即x =832ππ-k ,k ∈Z , 于是d =(832ππ-k ,-2),(2k d π=-k ∈Z.因为k 为整数,要使d 最小,则只有k =1,此时d =(―8π,―2)即为所求.例14.已知向量a =(sinθ,1),b =(1,cosθ),-π2<θ<π2. (Ⅰ)若a ⊥b ,求θ;(Ⅱ)求|a +b |的最大值.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和平面向量的模的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若a ⊥b ,则sinθ+cosθ=0,由此得 tanθ=-1(-π2<θ<π2),所以 θ=-π4; (Ⅱ)由a =(sinθ,1),b =(1,cosθ)得|a +b |=(sinθ+1)2+(1+cosθ)2=3+2(sinθ+cosθ) =3+22sin(θ+π4), 当sin(θ+π4)=1时,|a +b|取得最大值,即当θ=π4时,|a +b|最大值为2+1. 例15.如图,三定点(2,1),(0,1),(2,1);A B C --三动点D 、E 、M 满足,,AD t AB BE tBC ==,[0,1].DM tDE t =∈ (I )求动直线DE 斜率的变化X 围;(II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复习优秀教案
平面向量复习〔一〕【复习目标】1掌握向量的相关概念:2会进行向量的根本运算3理解平面向量之间关系及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复习重点】向量的根本运算【复习难点】理解平面向量之间关系及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复习内容一、向量的相关概念: 1)定义2)重要概念:〔1〕零向量:〔2〕单位向量:〔3〕平行向量:〔4〕相等向量:〔5〕相反向量:3)向量的表示4)向量的模〔长度〕二、向量的运算1)加法:①两个法则②坐标表示减法:①法则②坐标表示,运算律2)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两向量的夹角定义(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3)a在b上的投影(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三、平面向量之间关系〔1〕向量平行(共线)条件的两种形式:〔2〕向量垂直条件的两种形式:〔3〕两个向量相等的条件是两个向量的坐标相等.四、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注:满足什么条件的向量可作为基底?向量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重要概念: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2〕单位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3〕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5〕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一、向量的相关概念〔一〕、向量表示及运算:几何表示,字母表示,坐标表示1、向量的模〔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的表示方法: _________2、向量的加法: 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平行四边形法则,坐标表示:a + b = (x1+ x2,y1+ y2).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3、向量的减法: 三角形法则(指向被减数).坐标表示: a - b = (x1- x2,y1- y2).4、(1)实数与向量的积:λa.规定:1) |λa| =|λ||a| ;2) λ>0时与a同向; λ<0时与a反向; λ=0时, λa = 0;坐标表示:λa=(λx,λy).运算律:λ(μa ) = (λμ)a ; (λ+μ)a = λa +μa ;λ(a + b ) = λa +λ b.5、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1)a与b的夹角:共同的起点(2)向量夹角的范围:[00,1800]〔3〕向量垂直:〔4〕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2〕、数量积的运算律:⑴交换律:a⋅b=b⋅a⑵对数乘的结合律:(λa)⋅b= λ(a⋅b)=a⋅(λb)⑶分配律:(a+b)⋅c=a⋅c+b⋅c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 (a⋅b)⋅c≠a⋅(b⋅c)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a,b为非零向量,e为单位向量•〔1〕e · a=a·e=|a |cosθ•〔2〕a⊥b的条件是a·b=0(3) 当a与b同向时,a· b = |a | | b | ;当a与b反向时,a·b= - |a | | b特别地:a·a=| a |2或| a | =_____________〔4〕cosθ=〔5〕|a·b| ≤ | a | | b|二、平面向量之间关系向量平行(共线)条件的两种形式:(1)a // b(b≠ 0) ⇔a= λb;(2)a // b(a= (x1 , y1 ), b= (x2 , y2 ), b≠ 0)⇔ x1 y2- x2 y1=0向量垂直条件的两种形式:(1) a⊥b⇔a•b= 0( 2 ) a⊥b⇔a•b=x1x2+y1y2= 0〔3〕两个向量相等的条件是两个向量的坐标相等.那么a=b⇔x1=x2且y1=y2三、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则______________例1. a = (1, 2),b = (-3, 2),当k为何值时,( 1) k a + b与a-3 b垂直;(2)k a + b与a-3 b平行, 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 例2.向量a,b 不共线.(1)假设A → B = a -b, B → C= 2 a -8 b, C → B=(a +b ), 求证A 、 B 、D 共线;(2)假设 k a - b 与 a -k b 共线,求实数 k 的值。
【免费下载】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06 平面向量教师版
【2013考纲解读】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几何表示、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掌握向量加减与数乘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3.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知识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2.共线向量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 .如果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或者x 1y 2-x 2y 1=0,即用坐标表示的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坐标的交叉之积相等.当其中一个向量的坐标都不是零时,这个充要条件也可以写为=,即对应坐标的比值相等.x 2x 1y 2y 1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于任意a ,若以不共线的向量e 1,e 2作为基底,则存在唯一的一组实数对λ,μ,使a =λe 1+μe 2.4.向量的坐标运算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5.数量积(1)已知a ,b 的夹角为〈a ,b 〉=θ(θ∈[0,π]),则它们的数量积为a ·b =|a |·|b |cos θ,其中|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交换律、数乘结合律和分配律,但不满足结合律,即a ·(b ·c )≠(a ·b )·c ;(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3)两非零向量a ,b 的夹角公式为cos θ==;a ·b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x 2+y 2(4)|a |2=a ·a . (5)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就是它们的数量积等于零.【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向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1)零向量模的大小为0,方向是任意的,它与任意向量都共线,记为0.(2)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为.a |a |(3)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共线向量(平行向量).例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 +=0(x ∈R),其中点C为直线AB 上一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点C 在线段AB 上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点B 为线段AC 的中点C .点C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点A 为线段BC 的中点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方法技巧】解决向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律,a +b =b +a ,a·b =b·a , λa·b =λ(a·b )与a (b·c )≠(a·b )c ; (3)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在概念考查中一定要重视,如有遗漏,则会出现错误.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为两个向量的模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乘积,其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确定.2.求非零向量a ,b 的夹角一般利用公式cos 〈a ,b 〉=先求出夹角的余弦值,a·b |a |·|b |然后求夹角;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为.a·b |b|【方法技巧】(1)准确利用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a ,b 〉=及向量模的公式|a |=.a·b |a ||b |a·a (2)在涉及数量积时,向量运算应注意:①a·b =0,未必有a =0,或b =0;②|a·b |≤|a ||b |;③a (b·c )与(a·b )c 不一定相等.考点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通过对向量的运算把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值、最值或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等问题,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例3.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c =(-1,0).(1)求向量b +c 的长度的最大值;(2)设α=,且a ⊥(b +c ),求cos β的值.π4[解] (1)法一:由已知得b +c =(cos β-1,sin β),则 |b +c |2=(cos β-1)2+sin 2β=2(1-cos β). ∵-1≤cos β≤1,∴0≤|b +c |2≤4,即0≤|b +c |≤2. 当cos β=-1时,有|b +c |max =2,所以向量b +c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2. 法二:∵|b |=1,|c |=1,|b +c |≤|b |+|c |=2. 当cos β=-1时,有b +c =(-2,0),即|b +c |=2, 所以向量b +c 的长度的最大值为2. 【难点探究】难点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例1、(1)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若=λ1a +b ,=a +λ2b (λ1,λ2∈R),则AB → AC → 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为( )A .λ1=λ2=-1B .λ1=λ2=1C .λ1·λ2+1=0D .λ1λ2-1=0(2) 设A 1,A 2,A 3,A 4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两不同的四点,若=λ(λ∈R),A 1A 3→ A 1A 2→=μ(μ∈R),且+=2,则称A 3,A 4调和分割A 1,A 2,已知点C (c,0),D (d,0)A 1A 4→ A 1A 2→ 1λ1μ(c ,d ∈R)调和分割点A (0,0),B (1,0),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C 可能是线段AB 的中点B .D 可能是线段AB 的中点C .C 、D 可能同时在线段AB 上D .C 、D 不可能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评】向量的共线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中的两个带有根本意义的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唯一线性表示,这个定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导出结果是,如果a ,b 不共线,那么λ1a +λ2b =μ1a +μ2b 的充要条件是λ1=μ1且λ2=μ2.共线向量定理有一个直接的导出结论,即如果=x +y ,OA → OB → OC → 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 +y =1.【变式探究】(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m ,=n (m ,n >0),则+的最小值为( )AB → AM → AC → AN → 1m 4n A .2 B .4 C. D .992(2) 设向量a ,b 满足|a |=2,b =(2,1),且a 与b 的方向相反,则a 的坐标为5________.【答案】(1)C (2)(-4,-2) 【解析】 (1)=-=-=+,MO → AO → AM → AB → +AC → 21m AB → (12-1m )AB → 12AC → 同理=+,M ,O ,N 三点共线,故+=λNO → (12-1n )AC → 12AB → (12-1m )AB → 12AC → ,即+=0.[(12-1n )AC → +12AB → ](12-1m -λ2)AB → (12-λ2+λn )AC →难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例2如图所示,P 为△AOB 所在平面内一点,向量=a ,=b ,且P 在线段AB OA → OB → 的垂直平分线上,向量=c .若|a |=3,|b |=2,则c ·(a -b )的值为( )OP →A .5B .3 C. D.5232【答案】C 【解析】 设AB 中点为D ,c ==+,所以c ·(a -b )OP → OD → DP → =(+)·=·+·=·=(a +b )·(a -b )=(|a |2-|b |2)=.OD → DP → BA → OD → BA → DP → BA → OD → BA → 121252【点评】 平面向量问题的难点就是把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与数量积运算的结合,这里要充分利用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法则、平面向量的共线向量定理、两向量垂直的条件以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探究解题的思想.【变式探究】(1)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中资料p 1:|a +b |>1⇔θ∈;[0,2π3)p 2:|a +b |>1⇔θ∈;(2π3,π]p 3:|a -b |>1⇔θ∈;[0,π3)p 4:|a -b |>1⇔θ∈.(π3,π]其中的真命题是( )A .p 1,p 4 B .p 1,p 3C .p 2,p 3 D .p 2,p 4(2)在△OAB 中,设=a ,=b ,则OA 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OA → OB →难点三 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的综合运用例3 已知椭圆+=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左顶点为A ,若x 2a 2y 2b 2|F 1F 2|=2,椭圆的离心率为e =.12(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P 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求·的取值范围;PF 1→ PA → (3)已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均不是长轴的端点),AH ⊥MN ,垂足为H 且2=·,求证:直线l 恒过定点.AH → MH → HN →【解答】 (1)由已知得c =1,a =2,b =,∴所求椭圆方程为+=1.3x 24y 23(2)设P (x 0,y 0),又A (-2,0),F 1(-1,0),∴·=(-1-x 0)(-2-x 0)+y =x +3x 0+5.PF 1→ PA → 201420由于P (x 0,y 0)在椭圆上,∴-2≤x 0≤2,可知f (x 0)=x +3x 0+5在区间[-2,2]上单调递1420增,∴当x 0=-2时,f (x 0)取最小值为0;当x 0=2时,f (x 0)取最大值为12,∴·的取PF 1→ PA → 值范围是[0,12].(3)由Error!得(3+4k 2)x 2+8kmx +4m 2-12=0,由Δ>0得4k 2+3>m 2.【点评】 本题是以考查解析几何基本问题为主的试题,但平面向量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题的难点是第三问,即把已知的垂直关系和向量等式转化为·=0,从而达到使AM → AN → 用韦达定理建立直线中参数k ,m 的方程,确定k ,m 的关系,把双参数直线系方程化为单参数直线系方程,实现了证明直线系过定点的目的.【变式探究】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右焦点F (5,0),双曲线的实轴为A 1A 2,P 为双曲线上一点(不同于A 1,A 2),直线43A 1P 、A 2P 分别与直线l :x =交于M 、N 两点.95(1)求双曲线的方程;(2)求证:·为定值.FM → FN → 【解答】 (1)依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1,则x 2a 2y 2b 2Error!⇒Error!∴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x 29y 216(2)A 1(-3,0)、A 2(3,0)、F (5,0),设P (x ,y ),M ,=(x +3,y ),=,(95,y 0)A 1P → A 1M → (245,y 0)∵A 1、P 、M 三点共线,∴(x +3)y 0-y =0,245∴y 0=,即M . 同理得N .24y5 x +3 (95,24y 5 x +3 )(95,-6y 5 x -3 )∴=,=,FM → (-165,24y 5 x +3 )FN → (-165,-6y 5 x -3 )∴·=-·. ∵-=1,∴=,FM → FN → 2562514425y 2x 2-9x 29y 216y 2x 2-9169∴·=-·=-=0,即·=0为定值.FM → FN → 25625144251692562525625FM → FN → 【历届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试题】1.【2012高考真题重庆理6】设R ,向量且,x y ∈(,1),(1,),(2,4)a x b y c ===-//,⊥(A(B(C )(D)102.【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5】设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
高中数学 平面向量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课时是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的复习课。
它是对本章内容的总结与升华;这节课既要展示平面向量的形的特性,又要具备数的特性,因此向量的代数形式的运算与其几何意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工具,向量的解题方法有向量法和坐标法.而要熟练应用这些方法,学生应该对相应的基本概念比较清楚,因此在复习时,应该在引导学生得到结果基础之上,让同学理解相关的意义和了解其实际背景.应该把几何的直观性和向量的运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1.复习向量的有关概念;2.会向量的线性运算,会向量数乘的运算,并体会其几何意义.3.学会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以及相关应用.4.会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并会应用其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能够用向量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领会向量作为工具性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向量的相关概念和向量的运算2.难点是如何用向量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教辅工具】教材、教参、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对本章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解题方法产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将把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揭示解题方法产生的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一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维与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现象的习惯和意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旦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后续的解题过程则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与提高数学能力.(3)引导学生探究解题规律指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解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理性的、条理的思维习惯,形成对通性通法的归纳意识.。
平面向量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二轮复习教学设计引言: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竞赛中常考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平面向量的知识并提升其应用能力,本文设计了一节针对平面向量的复习教学。
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复习和巩固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向量的表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
同时,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和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5分钟)- 复习向量的定义: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 复习向量的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
2.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20分钟)- 复习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 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向量的数量积(30分钟)- 复习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
- 解释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和计算方法。
- 给出几个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4.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20分钟)- 复习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
- 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进行推导和计算。
5. 综合应用题(30分钟)- 准备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平面向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演示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2. 互动讨论与群体合作: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3. 实际应用与综合训练: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向量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其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本节课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等。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作业,通过批改和讲解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群体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高考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届高考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复习教案【小编寄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届高考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复习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复习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会用坐标形式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掌握向量坐标形式的平行的条件;2.学会使用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二.主要知识:1.平面向量坐标的概念;2.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平行等等;3.会利用向量坐标的定义求向量的坐标或点的坐标及动点的轨迹问题.三.课前预习:1.若向量 ,则 ( )2.设四点坐标依次是,则四边形为 ( )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3.下列各组向量,共线的是 ( )4.已知点 ,且有 ,则。
5.已知点和向量 = ,若 =3 ,则点B的坐标为。
6.设 ,且有 ,则锐角。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向量,,且,求实数的值。
小结:例2.已知,(1)求 ;(2)当为何实数时,与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小结:例3.已知点 ,试用向量方法求直线和 ( 为坐标原点)交点的坐标。
小结:例4.已知点及 ,试问:(1)当为何值时, 在轴上? 在轴上? 在第三象限?(2)四边形是否能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则求出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小结:五.课后作业:班级学号姓名1. 且,则锐角为 ( )2.已知平面上直线的方向向量,点和在上的射影分别是和,则,其中 ( )2 -23.已知向量且,则 = ( )(A) (B) (C) (D)4.在三角形中,已知,点在中线上,且,则点的坐标是 ( )5.平面内有三点,且∥ ,则的值是 ( )1 56.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7.如果 , 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若实数使,则空间任一向量可以表示为,这里是实数对实数,向量不一定在平面内对平面内任一向量,使的实数有无数对8.已知向量,与方向相反,且,那么向量的坐标是_ ____.9.已知,则与平行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
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平面向量文教案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三讲 平面向量通过近三年高考真题统计,平面向量都有单独小题,因此认真掌握好平面向量很重要,预测2016年平面向量仍为考查的重点,向量的概念、坐标运算为主要内容.向量的概念与运算1.向量的加法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向量的减法运算符合三角形法则.2.用下图中有向线段表示:a +b =OC →,a -b =BA →,b -a =AB →W.3.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 ±μ2b )=λμ1a ±λμ2b W.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数量积1.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其中不共线向量e 1,e 2叫做基底W.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非零向量a ,b ,则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为 |a ||b |cos θ,记作a ²b = |a ||b |cos θ,其中θ=〈a ,b 〉,|b |cos θ叫做向量b 在向量a 方向上的投影.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若a =(x 1,y 1),b =(x 2,y 2),则(1)a ∥b ⇔a =λb (λ≠0)⇔x 1y 2-x 2y 1=0W.(2)a ⊥b ⇔a ²b =0⇔x 1x 2+y 1y 2=0W.4.若a =(x 1,y 1),b =(x 2,y 2),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²b |a ||b |=W.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³”).(1)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³)(2)|a|与|b|是否相等与a ,b 的方向无关.(√)(3)已知两向量a ,b ,若|a |=1,|b |=1,则|a +b |=2.(³)(4)△ABC 中,D 是BC 中点,则AD →=12(AC →+AB →).(√) (5)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³)(6)当两个非零向量a ,b 共线时,一定有b =λa ,反之成立.(√)1.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BC →+BA →=2BP →,则(B )A.PA →+PB →=0 B .PC →+PA →=0C .PB →+PC →=0D .PA →+PB →+PC →=0解析:因为BC →+BA →=2BP →,所以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应该选B .2.(2014²新课标Ⅱ卷)设向量a ,b 满足|a +b |=10,|a -b |=6,则a ²b =(A )A.1B.2C.3D.4解析:由已知得,a 2+2a ²b +b 2=10,a 2-2a²b +b 2=6,两式相减得,4a ²b =4,故a²b =1.3.(2015²北京卷)设a ,b 是非零向量,“a ²b =|a ||b |”是“a ∥b ”的(A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因为a ²b =|a ||b |cos 〈a ,b 〉,所以当a ²b =|a ||b |时,有cos 〈a ,b 〉=1,即〈a ,b 〉=0°,此时a ,b 同向,所以a ∥b .反过来,当a ∥b 时,若a ,b 反向,则〈a ,b 〉=180°,a ²b =-|a ||b |;若a ,b 同向,则〈a ,b 〉=0°,a ²b =|a ||b |,故“a ²b =|a ||b |”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4.(2015²广东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1,-2),AD →=(2,1),则AD →²AC →=(D )A.2B.3C.4D.5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 →=AB →+AD →=(1,-2)+(2,1)=(3,-1)所以AD →²AC →=2³3+1³(-1)=5,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整合篇】一.考场传真1.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 )】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1)=+-c ta t b ,若0⋅=b c ,则t =_____.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江苏卷】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12AD AB =,23BE BC =. 若12DE AB AC λλ=+(12,λλ为实数),则12λλ+的值是 .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已知点()()1,3,4,1A B -,则与AB 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A )3455⎛⎫ ⎪⎝⎭,-(B )4355⎛⎫ ⎪⎝⎭,- (C )3455⎛⎫- ⎪⎝⎭, (D )4355⎛⎫- ⎪⎝⎭,4.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已知,a b 是单位向量,0=⋅若向量c 满足1,c a b c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1⎡⎤⎣⎦D .1⎡⎤⎣⎦5.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数学卷】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 =_______.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32a b a b ==+,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为7.【2013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天津数学卷】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D = 1, 60BAD ︒∠=, E为CD 的中点. 若·1AC BE =, 则AB 的长为. 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设12,e e 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12,,b xe ye x y R =+∈、 若12,e e 的夹角为6π,则||||x b 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 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设a 是已知的平面向量且≠0a ,关于向量a 的分解,有如下四个命题:①给定向量b ,总存在向量c ,使=+a b c ;②给定向量b 和c ,总存在实数λ和μ,使λμ=+a b c ;③给定单位向量b 和正数μ,总存在单位向量c 和实数λ,使λμ=+a b c ; ④给定正数λ和μ,总存在单位向量b 和单位向量c ,使λμ=+a b c ; 上述命题中的向量b ,c 和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二.高考研究1.考纲要求: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解平面向量基本定,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2.命题规律:平面向量的命题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平行与垂直、向量的数量积,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解答题中常与三角函数相结合,或作为解题工具应用到解析几何问题中.一.基础知识整合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平面向量基本定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 平面向量基本定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向量的模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a-b=(x1-x2,y1-y2),λa=(λx1,λy1),|a|=x21+y21.(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x1,y1),b=(x2,y2),其中b≠0.a∥b⇔x1y2-x2y1=0.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 θ叫做向量a和b的数量积,记作 a ·b =|a ||b |cos 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2)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y 1y 2,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靠近B 的三等分点,则AD =( )A .2133AB AC - B .1233AB AC + C .2133AB AC + D .1233AB AC -【规律方法】向量加法:“尾首相接,首尾相连”,向量减法:“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向量”.【举一反三】【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AD AO λ+=,则λ=____________.考点2 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例2】【南充市201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零诊)试卷】已知向量(3,4)OA =-,(6,3)OB =-,(2,1)OC m m =+,若//AB OC ,则实数m 的值为( )A .15 B .-3 C .35- D .17- 【规律方法】向量,(0)a b a ≠r r r r共线的充要条件是b a λ=r r ,R λ∈,用坐标表示就是1122(,),(,)a x y b x y ==r r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2210x y x y -=.【举一反三】【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三数学】 已知向量(12,2)a x =-,(2,1)b =-,若//,则实数x =__ ___.考点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例3】【无锡市市北高中2014届高三期初考试】已知,,a b c 都是单位向量,且a b c +=,则a c ⋅的值为 .【规律方法】向量||||c o s ,a b a b a b ⋅=<>,若1122(,),(,)a x y b x y ==r r,则112a b x y xy ⋅=-r r. 【举一反三】【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开学检测】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若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DE DC ⋅的最大值为 .考点4 求两向量的夹角【例4】【广东省韶关市20914届高三摸底考试】若||2||||a b a b a=-=+,则向量a b+与a 的夹角为( )A .6πB.3πC.32π D.65π【规律方法】cos ,||||a b a b a b ⋅<>=,22||a a =.【举一反三】【江苏省南京市2014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 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2AB =,3AD =,E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F 是CD 的中点.若AEF ∠为钝角,则线段BE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12x <<;考点5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例5】【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在ABC ∆中,若22()||5CA CB AB AB +⋅=,则tan tan AB= .【解析】 试题分析:【规律方法】通过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或利用向量的夹角和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举一反三】【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期中考试模拟】设向量(cos ,sin )a αα=,(cos ,sin )b ββ=,其中πβα<<<0,若|2||a b a b +=-,则βα-= .考点6 平面向量和平面几何的综合问题【例6】【江苏省兴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已知在ABC ∆中,3==BC AB ,4=AC ,设O 是ABC ∆的内心,若n m +=,则=n m : .【规律方法】平面向量本身就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特征,与平面几何的综合问题是最自然最常见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抓住图形的几何特征,充分利用几何元素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二调高三数学试卷】在△ABC 所在平面上有三点P Q R 、、,满足PA PB PC AB ++=,QA QB QC BC ++=,RA RB RC CA ++=,则PQR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A .1:2B .1:3C .1:4D .1:5【解析】三.错混辨析1.误把两向量数量积大于(小于)0当作两向量夹角为锐角(钝角)的充要条件【例1】已知||2,||3a b ==,,a b 的夹角为45︒,当向量a b λ+与a b λ+的夹角为锐角时,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2.忽视两向量夹角的概念导致错误【例2】在ABC ∆中, AB =,(3,0)BC =,则角B 的大小为 .2.忽视变量取值范围导致错误【例3】如图在△ABC 中,∠BAC =120︒,AB =1,AC =2,D 为BC 边上一点, DC BD λ=则AD B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7221λ-→-+取最小值32,所以AD BC ⋅的取值范围为(2,5]-一.原创预测1.已知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D P 是ABC ∆内部两点,且满足1()4AD AB AC =+,18AP AD BC =+,则APD ∆的面积为 .2.若G 是ABC ∆的重心,,,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30aGA bGB cGC ++=,则角A =( )A 、90B 、60C 、45D 、30【解析】由3.已知点O 为锐角ABC ∆的外心,6AB =,10AC =,AO x AB y AC =+,且2105x y +=,则cos BAC ∠=4.已知)2s i n ,2(),sin ,1(2x x ==,其中()0,x π∈,若a b a b ⋅=⋅,则t a n x = .【解析】5.在ABC ∆中,已知9=⋅,C A B sin cos sin ⋅=,6=∆ABC S ,P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CB y CA x CP +=xy 的最大值为 _ .6.如图,矩形ORTM 内放置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A 、B 、C 、D 都在矩形的边上,若向量BD x AE y AF =+,则22x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