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共25页
项目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课件
![项目教学法及其教学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d9719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0.png)
二、实施步骤
2、项目确立
项目确立后,教师需要为项目教学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如: 依据项目教学的进展阶段以及具体的实施要求建立合理的时间框
架; 依据其实施内容和实施方式配置资源,为项目教学提供物质支持; 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形成完整的项目教学
计划; 撰写项目教学方案、设计项目任务书等。
四、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4、课堂练习或者讨论
选择职教师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类课程,剖析课程功 能定位、学生学情特点、课程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你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某 一章节的内容,模仿教材提供的教学设计案例,完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专业 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拟定(可以分组实施)。重点解决以下2个问题:
1)为什么要采用项目法实施选择课程内容的教学? 2)准备如何应用项目法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4、注意事项
1)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师布置了项目任务后处于不作为状态,所有的事 情都完全交给了学生完成,这样不利于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所以项目教 学法必须在前期引入传统讲授法,让学生明确项目的要求、学习完成项目应 具备的基础知识,这样有了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后同学们才能树立完成项目 的信心。
项目教学法属于行为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 育教学方法,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因此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实施步骤
项目 选择
项目 确立
项目 评价
项目 展示
项目 实施
二、实施步骤
1、项目选择与设计
国外的学者指出:项目教学法(PBL)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所关注的是学 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 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 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该定义阐述了基于项目的学习目标、内容 和任务。目标就是制作最终作品,内容就是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任务就是 解决真实问题。
教学设计概述讲稿
![教学设计概述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e0c4e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5.png)
➢ 设计不同的教学系统需要不同的教学系统设计过 程模式;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应该也有不同的教 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 第四种定义大大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和作用领域, 开阔了教学设计人员的视野,为教学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 的元素和活力;但是笔者有这样的担心:教学本身就是一 个复杂的系统,如此大幅度扩展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会不 会削弱对教学本身的关注。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
➢ 第一,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在综合多种理 论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因此相关理论 与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 影响。
4.教学设计是绩效改进技术(4)
3.“iபைடு நூலகம்structional design is ➢ (1) an emerging profession ➢ (2)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human performance ➢ (3) guided by a model of human performance ➢ (4) carried out systematically ➢ (5) based on open systems theory ➢ (6) oriented to finding and applying the most cost-
4.教学设计是绩效改进技术(2)
➢ William J. Rothwell & H. C. Kazanas编著的 《Mastering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a system approach》一书中明确指出: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f9857d59eef8c75fbfb3f9.png)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20XX年6月)|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1、分析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1)分析教学内容(2)分解目标层次(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 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知识点的分析:①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二维层次模型的内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https://img.taocdn.com/s3/m/73605e19af45b307e8719745.png)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
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
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
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
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
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8cf3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f.png)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理论
课程 6)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改革(公共课、中小学教
改、“多媒体组合教学”、“课堂系统化教学”
三.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应用范围和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设计的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连接有两方面:一是指教学设计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 论在设计实践的连接;二是指教学设计把教与学的理 论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参考:表1、 表2,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教
学设计的发展阶段
阶段划分: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 理论形成的具体方面
1)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机 2)Silver,20世纪60年代,军事中应用一般系统论
的技术 (四)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五)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
(一)“艺术过程”的概 念
•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的概念是受传统教学观影响
产生的,即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教学设计是
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一样的
,另外,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媒体材料,特别是电影、
电视、幻灯片、照片、图表等的设计,为了能引起和保持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念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能作到: 1、阐释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 3、说明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系统方法 4、说明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基础 5、阐述三大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6、指出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并说明各个要素的 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8、列举对教学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5条以上)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1d7f75fbfc77da269b18a.png)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试卷(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3、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
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绩效技术绩效技术是解决人的绩效问题或寻求改进人的绩效的机会的一套方法和过程。
它强调对绩效的期望状态和实际状态进行严格分析,进而识别引发绩效差距的原因,并提供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对变革过程进行管理,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则,其中,A指的是对象,B指的是行为, C 指的是条件,D指的是标准。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有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 、认知工具、 会话与协作工具 和社会背景支持。
4、WebQuest的基本模块有: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资源模块、过程模块、评价模块和总结模块。
5、活动理论模型由 中介 、主体 、 客体 、 规则 、 分工 和 共同体 组成。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ABCD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乔纳森(Jonassen,1997)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策略有( ABC )。
数学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学设计
![数学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43cb69f01dc281e53af0d6.png)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难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准确应用.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中学代数内容中一个独特的部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它们研究对象独特,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一般.虽然份量不多,但是与旧知识的联系很少,而且它还是我们今后学习概率论的基础,统计学、运筹学以及生物的选种等都与它直接有关.至于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上,只要涉及安排调配的问题,就离不开它.今天我们先学习两个基本原理.(二)讲授新课1.介绍两个基本原理先考虑下面的问题: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个班次,汽车有个班次,轮船有3个班次.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种走法都可以完成由甲地到乙地这件事情.所以,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2+3=9种不同的走法.这个问题可以总结为下面的一个基本原理(打出片子——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种不同的方法.n请大家再来考虑下面的问题(打出片子——问题2):问题2: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见下图),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 村又各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 村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一般地,有如下基本原理(找出片子——乘法原理):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2.浅释两个基本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的用途是计算做一件事完成它的所有不同的方法种数.比较两个基本原理,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看下面的分析是否正确(打出片子——题1,题2):题1:找1~10这10个数中的所有合数.第一类办法是找含因数2的合数,共有4个;第二类办法是找含因数3的合数,共有2个;第三类办法是找含因数5的合数,共有1个.1~10中一共有N=4+2+1=7个合数.题2:在前面的问题2中,步行从A村到B村的北路需要8时,中路需要4时,南路需要6时,B村到C村的北路需要5时,南路需要3时,要求步行从A村到C村的总时数不超过12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第一步从A村到B村有3种走法,第二步从B 村到C村有2种走法,共有N=3×2=6种不同走法.题2中的合数是4,6,8,9,10这五个,其中6既含有因数2,也含有因数3;10既含有因数2,也含有因数5.题中的分析是错误的.从A村到C村总时数不超过12时的走法共有5种.题2中从A村走北路到B村后再到C村,只有南路这一种走法.(此时给出题1和题2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应用两个基本原理的注意事项,这样安排,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两个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时,要求各类办法彼此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成这件事.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才能直接用加法原理,否则不可以.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依次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而各步要求相互独立,即相对于前一步的每一种方法,下一步都有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就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原理.也就是说:类类互斥,步步独立.(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是很清楚时,教师及时地归纳小结,能使学生在应用两个基本原理时,思路进一步清晰和明确,不再简单地认为什么样的分类都可以直接用加法,只要分步而不管是否相互联系就用乘法.从而深入理解两个基本原理中分类、分步的真正含义和实质)(三)应用举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例1 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1)若从这些书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若从这些书中,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若从这些书中取不同的科目的书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让学生思考,要求依据两个基本原理写出这3个问题的答案及理由,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口述解法)(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可以有3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3本不同数学书中任取1本,有3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5本不同的语文书中任取1本,有5种方法;第三类办法是从6本不同的英语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的取法种数是N=m1+m2+m3=3+5+6=14.故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的不同取法有14种.(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1本,需要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1本数学书,有3种方法;第二步取1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第三步取1本英语书,有6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N=m1×m2×m3=3×5×6=90.故,从书架上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1本,有90种不同的方法.(3)从书架上任取不同科目的书两本,可以有3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数学书、语文书各取1本,需要分两个步骤,有3×5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数学书、英语书各取1本,需要分两个步骤,有3×6种方法;第三类办法是语文书、英语书各取1本,有5×6种方法.一共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N=3×5+3×6+5×6=63.即,从书架任取不同科目的书两本的不同取法有63种.例2 由数字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整数(各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需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1~4这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有4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共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仍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整数的个数是N =4×5×5=100.答:可以组成100个三位整数.教师的连续发问、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第二个例题中给出板书示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个基本原理实质的理解,周密的考虑,准确的表达、规范的书写,对于学生周密思考、准确表达、规范书写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学生后面应用两个基本原理解排列、组合综合题打下基础.(四)归纳小结归纳什么时候用加法原理、什么时候用乘法原理:分类时用加法原理,分步时用乘法原理.应用两个基本原理时需要注意分类时要求各类办法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分步时要求各步是相互独立的.(五)课堂练习P222:练习1~4.(对于题4,教师有必要对三个多项式乘积展开后各项的构成给以提示)(六)布置作业P222:练习5,6,7.补充题:1.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多少个?(提示:按十位上数字的大小可以分为9类,共有9+8+7+…+2+1=45个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2.某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有m个不同的志愿可供选择,若只能按第一、二、三志愿依次填写3个不同的志愿,求该生填写志愿的方式的种数.(提示:需要按三个志愿分成三步,共有m(m-1)(m-2)种填写方式)3.在所有的三位数中,有且只有两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提示:可以用下面方法来求解:(1)△△□,(2)△□△,(3)□△□,(1),(2),(3)类中每类都是9×9种,共有9×9+9×9+9×9=3×9×9=243个只有两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4.某小组有10人,每人至少会英语和日语中的一门,其中8人会英语,5人会日语,(1)从中任选一个会外语的人,有多少种选法?(2)从中选出会英语与会日语的各1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提示:由于8+5=13>10,所以10人中必有3人既会英语又会日语.(1)N=5+2+3;(2)N=5×2+5×3+2×3)。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3032f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7.png)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本章主要讲述了教学设计的概述和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分类。
首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系统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系统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是启发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是连续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类型。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课教学设计和综合素质教育设计两种类型。
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的原理
![教学设计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ff9a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2.png)
教学设计的原理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是教学的计划和组织,旨在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几个原理:
1. 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特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
2. 结构合理:教学设计应具备合理的结构,包括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适当的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应有机地连接起来,有序地展开,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应包含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情景化教学:教学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有关联,使学习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引入实例、案例等情境,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引导学生探究: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6. 反馈与评价:教学设计应考虑如何给予学生及时和准确的反
馈,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测验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总之,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情境相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并提供反馈与评价。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纸牌塔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纸牌塔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95a7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2.png)
纸牌塔教学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纸牌塔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搭建纸牌塔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纸牌塔教学设计以纸牌塔搭建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规划、设计、合作、执行等一系列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纸牌塔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性活动,引导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搭建纸牌塔的过程,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并且需要运用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思维来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自己的方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纸牌塔教学设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纸牌塔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纸牌塔教学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搭建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纸牌塔教学设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纸牌塔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因此,纸牌塔教学设计将会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相应的小节,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纸牌塔教学设计的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含以下小节:- 概述:介绍纸牌塔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文章。
- 文章结构: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知。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ac86ec69dc5022aaea00b7.png)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
1、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 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
2、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 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 ,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 行为目标
4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学习能力评定
5 学习策略的制定 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及阐明阶段(第2阶段)
(1)目标制订指向操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完成目标的条件,
即师生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学习 内容、教学对象及其教学设计、媒体环境进行综合分 析,而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提出明确要求(行为 条件);
二是具体完成目标的质量,即对目标达到的结果 进行具体阐述,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 层次目标(行为程度) 。 (2)目标内容明确具体。
(8)进行形成评价。在构思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之后, 还需要作出一系列评价,以便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教 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 的反馈,即个体的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科评价。
(9)修正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资料,可发现教 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修正教学方案。“修正教学”表示 用形成性评价得到的资料重新测量教学分析的程度以及对 学生的初始行为的假定,并对操作目标、测验项目、教学 模式等方面进行复查或修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e18e060f7ec4afe05a1df0c.png)
环境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
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旧的经验结为一
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心理学
1、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学习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 动。 2、完全否定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过度关心学习者内部 的心理过程,忽视学习的外显行为和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 响。
学习是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 华生的学习“刺激——反应”说 桑代克的试误说 斯金纳的强化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的试误说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饿猫实验。 S-R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强化说: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代表 人物 研究 对象
行为主义 心理学对 教学系统 设计的影 响
教学目标:目标表达的精确 化与具体化
教学内容:程序性教材的 设计与开发
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 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沃尔夫冈·柯勒
罗伯特·加涅
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 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
认知主义心理学
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S—O—R的联结过 程。 早期认知理论:柯勒顿悟说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
4、设计的重 点是选用合 适的教学策 略,选择利 用已有的设 施与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Part 4
面向产品
1、明确产品 开发的需要。
2、突出对产 品的开发, 而不是对现 有材料进行 选择或修改。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3c494be87101f69e3195c3.png)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收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共27页文档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共2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0f824d9581b6bd97f19eae6.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来自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d25683169a4517623a300.png)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利用率、丢包率的概念和单位。
(二)时延的类型(重点)
1、在路由器的节点时延示意图;
2、处理时延;
3、排队时延;
4、传输时延;
5、传播时延;
6、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比较。
(三)丢包率(增加)
导致丢包的原因、拥塞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在学生的知识空间中“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知识点在授课中应强调知识点在整个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总结,每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将该章内容关联起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某一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放入到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去,这样学完整个课程后在每个学生掌握的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技术原理。
七是网络安全。先介绍网络安全的内容,然后介绍网络安全服务的各种机制,最后简要介绍典型的网络安全协议和系统。
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操作技能和面向实用技术为设计原则,以组网技术和构建网络应用服务为核心设计实验内容。具体包括简单局域网组网、网络协议分析、路由器配置、典型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简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实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做。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7192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2.png)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教学设计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的原理教学设计的原理是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它们包括学生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识结构原则、任务驱动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实践。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知识结构原则是指教学设计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合理组织知识,将知识分为不同的模块,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任务驱动原则是指教学设计应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完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
多样性原则是指教学设计应注重多样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具,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设计的方法是指教学设计中使用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包括目标确定、任务分解、教学资源准备和评价反馈。
目标确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任务分解是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活动。
教师根据每个教学目标,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和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的设计理论共148页
![以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的设计理论共1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f167aab8a32d7375a41780d1.png)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要求)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作 用
–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 学设计模式
分析学习者特征 (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情景设计
认知工具设计
任务表征工具 知识建模工具 信息搜索工具 协同工作工具 绩效支持工具 评价与管理工具
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序列 选择一组学习目标设计 活动任务
为设计好的活动任务建 设计下一个
构支撑环境
学习活动
为设计好的活动任务设 计讲授和板书
将活动序列组合成课 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再评价
修改
9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
2004.8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17)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系统的活动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假设
教学论研究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意义上 的有效性而教学设计则在“目标-手段” 的框架下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性研究;
教学论研究教学系统的构成而教学设计 研究如何构建教学系统。
4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
2004.8
一、教学设计概述(4/8) ——教学设计的学科框架
教学设计学的学科框架
– 教学设计的概念
10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
2004.8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2/17) ——知识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系统的活动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
论假设
意义
建构
价值合理性 的辩护
知识
过程
生成
价值
知识是意义、过程和价值的综合体。知识的 意义、过程和价值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任 何一个而讨论其他都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