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比色法
称取7.0g碘化钾(KI)和10.0g碘化汞(HgI2),溶于水中, 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ml氢氧化钠溶 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
贮于聚乙烯瓶内,用橡皮塞或聚乙烯盖子盖紧,于暗处存 放,有效期1年。
每组同学据此计算出所需适量水样。
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序号 氨氮标准液体积, ml 氨氮含量, µg 吸光度A 1 0 2 0.50 3 1.00 4 3.00 5 5.00 6 7.00 7 10.00
0
5
10
30
50
70
100
例:以校正吸光度A-A0对氨氮含量(µg)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原理
氨和铵中的氮称为氨氮(Ammonia nitrogen 简称NH3-N)。 水中氨氮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含氮有机物的污染情 况。 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中,氨氮都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 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 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
氨氮含量,µg 吸光度A-A0
0.8 0.7 0.6 y = 0.0072x - 0.0014 R 2 = 0.9998
0 0
5 0.037
10 0.071
30 0.211
50 0.351
70 0.503
100 0.718
校正吸光度A-A 0
0.5 0.4 0.3 0.2 0.1 0 0 20 40 60 氨氮含量, μ g 80 100 120
氨氮测定方法
氨氮(NH3-N)的测定氨氮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pH值偏高时,游离氨比例较高,反之,铵盐比例较高。
在无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条件下水中的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继续转变为硝酸盐.测定氨氮的方法主要为纳氏比色法和蒸馏—酸滴定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1、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黄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具强烈吸收,通常在410-425nm范围内。
2、干扰:水中的颜色和浑浊影响比色,用预处理去除。
3、适用范围: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测定上限为2mg/L,水样预处理后,可适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4、仪器:721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试剂:(1)纳氏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另称取7g碘化钾和10g碘化汞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避光保存。
(2)酒石酸钾钠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3)氨标准贮备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4)氨标准使用液移取5.00ml氨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
5、实验步骤:(1)校准曲线的绘制①吸取0、0.50、1.00、3.00、5.00、7.00、和10.0ml 氨标准使用液于50ml 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②向比色管加入1.0ml 酒石酸钾钠溶液,再加入1.5ml 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分钟。
③在波长420nm 处,用光程20mm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利用回归方程(y=bx+a )计算,见附录二。
(2)水样的测定取适量(预处理后)水样,加入50ml 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加入1.0ml 酒石酸钾钠溶液,再加入1.5ml 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分钟。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光度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光度法(纳氏试剂比色法)1.方法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 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2.干扰及消除脂肪胺、芳香胺、醛类、丙酮、醇类和有机氯胺类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铁、锰、镁和硫等无机离子,因产生异色或混浊而引起干扰,水中颜色和混浊亦影响比色。
为此,须经絮凝沉淀过滤预处理,易挥发的还原性干扰物质,还可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以除去。
对金属离子的干扰,可加入适量的掩蔽剂加以消除。
3.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 (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
采用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 。
水样作适当的预处理后,本法可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测定。
4.仪器(1) 分光光度计。
(2) pH 计。
5.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 纳氏试剂: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制备:[1] 称取20g 碘化钾溶于约25mL 水中,边搅拌边分次少量加入二氯化汞(HgC l2)结晶粉末(约10g ),至出现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改为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并充分搅拌,当出现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氯化汞溶液。
另称取60g 氢氧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250mL ,冷却至室温后,将上述溶液徐徐注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用水稀释至400mL ,混匀。
静置过夜,将上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2] 称取16g 氢氧化钠,溶于50mL 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 碘化钾和碘化汞(HgI 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 ,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2) 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 酒石酸钾钠(KNaC 4H 4O 6•4H 2O )溶于100mL 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
(3) 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4瓶中,稀释至标线。
纳氏试剂比色法注意的问题
测定水中氨氮的含量通常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但干扰因素也很多。
如pH值、色度、浊度、脂肪胺、芳香胺、醛类、丙酮、酚类等有机化合物;铁、铜、钙、镁等无机离子;易挥发的还原性物质等。
如不能处理好以上影响因素,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除按测定方法要求外,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调节 pH值方法规定样品应尽快分析,否则要用硫酸(ρ= 1.84g/ml)将样品酸化至 pH<2;在 2~5℃下保存。
方法中要求样品酸化到 pH<2,但小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说明,经过长期的实验体会到,如果水样酸度过大,加入纳氏试剂后水样仍呈酸性,会出现红色沉淀,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在实际测定时,要先把水样的 pH值调整到 7左右,才能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2.铁、铜的影响及其消除当水样中铁离子浓度大于 0.15mg/l、铜离子浓度大于 0.10mg/l时,加入试剂后水样会变得浑浊,从而影响吸光度值。
经验是:遇到这种情况,可加 1ml5%的 EDTA消除干扰,就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3.水样预处理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它一些干扰物质,就会影响氨氮的测定,为此在分析时需做适当的预处理。
对较清洁的水,可采用絮凝沉淀法;对污染严重的水或工业废水,则用蒸馏法消除干扰。
蒸馏时可加少许石蜡碎片防止产生泡沫;另外还应避免发生暴沸,否则将造成馏出液温度升高,氨吸收不完全。
4.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的洗涤应避免用重铬酸钾洗涤液,因其易附着在容器上,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影响氨氮的测定,要用专门的清洗液。
清洗液的配制: 10g氢氧化钾溶于 100ml水中,冷却后与 900ml95%( v/v)的乙醇混合储于聚乙烯瓶内。
5.纳氏试剂的影响实际测定中发现,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因此必须把纳氏试剂静止后生成的沉淀除去。
6.滤纸的影响水样中悬浮物含量很高时,应先过滤除去,但滤纸中常含痕量铵盐,因此使用时要先用无氨水洗涤。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导读:氨氮(NH3-N)是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态存在于水中,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测定氨氮是废水处理运行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的氨氮测定。
关键词: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氨氮,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引言:氨氮(NH3-N)是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态存在于水中,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水中氨氮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及农田排水,废水原水中氨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水厂生化处理效果。
测定氨氮是废水处理运行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通常使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比色法,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的氨氮测定。
但在实际测定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误差,印象最终的测定结果。
实验原理:HgI2与KI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但总红色的胶状化合物,此溶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有强烈吸收,通常测量用波长410-425nm。
水样经过絮凝沉淀预处理后,取一定量体积并稀释至比色管中,加入酒石酸钾钠,混匀后加入纳氏试剂,混匀放置一定时间,于420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
论文格式。
氨氮实验的影响因子及解决办法:1、商品的纯度影响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所用试剂主要有酒石酸钾钠、碘化钾、碘化汞、氢氧化钾。
某些市售分析纯试剂常达不到要求,从而给实验造成空白值偏高和引起测试水样浑浊等不良影响,我们实验过程中发现,影主要的影响来自酒石酸钾钠,不合格酒石酸钾钠会导致实验空白值较高和引起实际水样浑浊,影响测定。
不纯试剂从外观上很难鉴别,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判定是否符合要求。
解决办法:通过反应实际配置。
酒石酸钾钠配置方法比较简单,但对不合格试剂,由于铵盐含量较大,只靠加热、煮沸并不能完全出去,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1向定容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5ml纳氏试剂,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1.2向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碱,煮沸蒸发至50ml 左右,冷却并定容至100ml通过实验,第二种方法优于第一种方法,即使铵盐含量很高的酒石酸钾钠,经处理后空白值也能满足实验要求。
污水氨氮的测定方法
氨氮的测定方法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或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
纳氏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等特点,但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醛、酮类,以及水中色度和混浊等干扰测定,需要相应的预处理。
以下是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方法。
一、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原理碘化钾和碘化汞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和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 410-425nm 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 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 2 mg/L。
采用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 0.02mg/L。
水样作适当的预处理后,本法可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二、仪器1、带氮球的定氮蒸馏装置:500 mL 凯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
2、分光光度计3、 PH 计三、试剂做次实验配制试剂均应用无氨水配制。
1、无氨水。
配制可选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制备:(1)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 0.1mL 硫酸,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 50mL 初馏液,接取其余馏出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2)离子交换法:使蒸馏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2、1mol/L 的盐酸溶液3、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4、轻质氧化镁:将氧化镁在 500℃下加热,以除去碳酸盐。
5、0.05%溴百里酚蓝指示计(PH6.0-7.6)。
6、防沫剂:如石蜡碎片7、吸收剂:①硼酸溶液:称取 20g 硼酸溶于水,稀释至 1L。
② 0.01mol/L 硫酸溶液。
8、纳氏试剂。
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制备:(1)称取 20g 碘化钾溶于约 25mL 水中,边搅拌边分次加入少量的二氯化汞(HgCl 2)结晶粉末(约 10g),至出现朱红色不易降解时,改为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并充分搅拌,当出现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氯化汞溶液。
另称取 60g 氢氧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 250mL,冷却至室温后,将上述溶液徐徐注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用水稀释至 400mL,混匀。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铵
(二)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铵1.原理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铵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与铵氮的含量呈正比,可用目视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当试份体积为50mL时,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分光光度法为0.05mg/L;测定范围铵氮浓度C N可达2mg/L。
当水样中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要作适当的预处理。
以消除干扰。
方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和废水中铵的测定。
2.主要仪器及试剂分析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或优级纯。
实验用水为无氨水,其制备方法见方法(一)。
(1)分光光度计。
(2)纳氏试剂①二氯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钾(HgCl2-KI-KOH)称取15g氢氧化钾溶于50m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5g碘化钾溶于10mL水中。
在搅拌下将2.5g氯化汞分次加入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朱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合,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在搅拌下,将冷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地加入到上述二氯化汞和碘化钾混合液中,并稀释至100mL。
于暗处静置24h,倾出上清液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
存于暗处。
此试剂可稳定一个月。
②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HgI-KI-NaOH)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7g碘化钾和10g碘化汞溶于水中,在搅拌下将此溶液缓慢地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稀释到100mL。
贮于棕色瓶内,用橡皮塞塞紧。
存在暗处,可稳定一年。
(3)50%(m/V)酒石酸钠溶液:将50g酒石酸钠溶于适量的水,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ml。
(4)C N=1000ug/mL铵氮标准溶液:称取于100~105C干燥2h后的氯化铵3.819g±0.004g,溶于水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5)C N=10ug/mL铵氮标准溶液:吸取10.00mLC N1000ug/mL铵氮标准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影响因素的研究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影响因素的研究》1. 引言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水中氨氮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而纳氏试剂比色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对于测定水中氨氮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从影响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水质监测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2. 原理和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是利用纳氏试剂与水中氨氮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再通过比色计测定络合物的光吸收度来确定水体中氨氮的浓度。
但是,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样的气体成分、pH值、温度、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干扰物质等。
3. 气体成分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影响水样中的气体成分对于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水中的氨氮会随着水样中氧气的增加而迅速氧化,从而导致氨氮的测定结果偏低。
在进行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之前,需要对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去除水中的氧气和其他气体成分。
4. pH值和温度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影响水样的pH值和温度也会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水样的pH值越高,纳氏试剂与水中氨氮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就越差,测定结果会偏低。
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络合物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时,需要对水样的pH值和温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5. 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影响水样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会对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会与纳氏试剂发生干扰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
在进行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时,需要注意去除水样中的干扰物质,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6. 结论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水样的气体成分、pH值、温度以及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测定准确性和稳定性。
纳氏试剂比色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1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采用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
水样做适当的预处理后,本法可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测定。
2仪器2.1带氮球的定氮蒸馏装置:500mL凯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
2.2分光光度计2.3 PH计3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3.1无氨水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制备3.1.1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50mL初馏液,取其余馏出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3.1.2离子交换法:使蒸馏水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3.2 1mol/L盐酸溶液。
3.3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4 轻质氧化镁(MgO):将氧化镁在500℃下加热,以出去碳酸盐。
3.5 0.05%溴百里酚蓝指示液:PH60.-7.6。
3.6 防沫剂,如石蜡碎片。
3.7 吸收液3.7.1 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溶于水,稀释至1L3.7.2 0.01mol/L硫酸溶液。
3.8 纳氏试剂: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制备:3.8.1 称取20g碘化钾溶于约100mL水中,边搅拌边分次少量加入二氯化汞(HgCI2)结晶粉末(约10g),至出现朱红色沉淀物不易溶解时,改为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并充分搅拌,当出现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二氯化汞溶液。
另称取60g氢氧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250mL,冷却至室温后,将上述溶液徐徐注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用水稀释至400mL,混匀,静置过夜,将上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3.8.2 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另称取7g碘化钾和碘化汞(Hg1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1适用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废水。
1.2样品中含有悬浮物、含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1.3范围最大试份体积为50m l时,铵氮浓度C N可达2m g/L。
1.4最低检出浓度1.4.1目视法试份体积为50m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 g/L。
1.4.2分光光度法试份体积为50m l,使用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 g / L。
1.5灵敏度使用50m l试份,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C N =1.0m g / L,给出的吸光度约为0.2个单位。
2原理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铵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与铵氮的含量成正比,可用目视比色或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试剂分析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按3.1制备的水。
3.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3.1.1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每升流出液中加人10g同类树脂,以利保存。
3.1.2蒸馏法在1000m l蒸馏水中,加人0.1m l硫酸(p=1 .84g/m 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
弃去前50m 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 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每升收集的馏出液中加人10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保存。
3.2纳氏试剂。
3.2.1二氯化汞一碘化钾一氢氧化钾(H g C l2一K I一K O H)称取15g氢氧化钾(K O H),溶于50m 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5g碘化钾〔K I),溶于10m l水中,在搅拌下,将2.5g二氯化汞(H g C l2)粉末分次少量加人于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米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和,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纳氏试剂比色法等。
纳氏试剂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等特点,但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醛、酮类,以及水中色度和混浊等干扰测定,需要相应的预处理。
一、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采用目视比色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
水样作适当的预处理后,本法可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二、仪器1、带氮球的定氮蒸馏装置:500mL凯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
2、分光光度计。
3、pH计。
三、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
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制备:(1)蒸馏法:每升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50mL 初馏液,接取其余馏出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2)离子交换法:使蒸馏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2、1mol/L盐酸溶液。
3、1mol/L氢氧化纳溶液。
4、轻质氧化镁(MgO):将氧化镁在500?下加热,以除去碳酸盐。
5、0.05,溴百里酚蓝指示液(pH 6.0,7.6)。
6、防沫剂:如石蜡碎片。
17、吸收液:?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溶于水,稀释至1L。
?0.01mol/L硫酸溶液。
8、纳氏试剂。
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制备:(1)称取20g碘化钾溶于约25mL水中,边搅拌边分次少量加入二氧化汞(HgCl)结晶粉末(约10g),至出现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改为滴加饱和2 二氯化汞溶液,并充分搅拌,当出现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氯化汞溶液。
另称取60g氢氧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250mL,冷却至室温后,将上述溶液徐徐注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用水稀释至400mL,混匀。
静置过夜,将上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纳什试剂比色法
纳什试剂比色法一、实验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碘化钾和碘化汞的强碱性溶液(纳什试剂)与氨反应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强烈吸收。
通常于410~425nm波长处测吸光度,求出水样中氨氮含量。
二、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 碘化钾和10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储存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三、操作步骤1、采样和样品保存同蒸馏滴定法。
2、水样预处理采用絮凝沉淀法。
取100mL水样,加入1mL硫酸锌溶液和0.1~0.2m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0.5左右,混匀。
放置使之沉淀。
用经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若水样中含有余氯可在絮凝沉淀前加适量(每0. 5mL可去除0.25mg余氯)硫代硫酸钠溶液,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若絮凝沉淀法处理后仍浑浊和带色应采用蒸馏法处理水样,用硼酸水溶液吸收。
3、标准曲线绘制吸取0,0.50mL,1.00mL,2.00mL,3.00mL,5.00mL,7.00mL,10.00mL铵标准使用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混匀。
加1.5mL纳什试剂,混匀。
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处,用2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4、水样测定若取适量絮凝沉淀预处理后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0.1mg),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若取适量蒸馏处理的馏出液,加入50mL比色管中,加一定量1mol/L氢氧化钠溶液以中和硼酸,稀释至标线。
向上诉比色管中加入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
再加入1.5mL 纳什试剂,混匀,放置10min后,按标准曲线绘制测定条件测水样的吸光度。
用50mL无氨水代替水样,同时做空白试验。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物质浓度测定方法,又称纳氏发光光度比色法。
它可以以物质浓度和系数双重求解,准确测定各物质的浓度。
(1)准备试剂:纳氏发光分光光度仪由三种组分组成,即发光体、1^4透膜及比色槽,并配以两种混合溶液,一种是发光试剂,另一种是比色试剂。
(2)处理样品:根据样品种类,在比色槽中量取相应量的样品,稀释到定量,加入
发光溶液,间接加热至80℃,回冷至室温,调节pH值。
(3)温度调节:将试剂放入透明酒瓶,用发光试剂加热至80℃,将酒瓶放入到发光
分光光度仪中,停止加热,待温度回落到室温。
(4)比色:将试剂从发光分光光度仪拉杆中抽出,再加入稀释后的样品,将比色试
剂加入到发光分光光度仪,调节比色试剂的温度和时间,通过对比各物质的比色,判断出
样品中各物质的浓度。
(5)结果记录:将结果记录在纸上,以备校核,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计算出
每种物质的浓度,核实结果准确性。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浓度测定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物质浓度,准确
反映市售食品中各种物质含量,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光度法
氨氮测定方法——纳氏试剂光度法纳氏试剂光度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氨氮浓度的方法,基于氨氮和酚反应后形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的原理。
以下是使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浓度的步骤:步骤1: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氨氮的标准溶液。
这些标准溶液可以通过配制已知浓度的氨氮溶液或者购买商用标准溶液来获得。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待测样品,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步骤2:比色管设置在透明的玻璃比色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纳氏试剂,通常为2ml。
然后,使用移液管向比色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氨氮溶液或待测样品(一般为1ml),并充分混合。
步骤3:反应与煮沸将比色管放置在水浴中,并保持水浴温度为60-70摄氏度。
在反应开始后大约10-15分钟后,将比色管迅速煮沸,让溶液中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充分反应。
步骤4:冷却与实验测定将煮沸后的比色管立即置于冷水中冷却,并在冷却至室温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比色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吸光度与溶液中氨氮的浓度成正比,可以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测定。
步骤5:绘制标准曲线与测量样品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氨氮溶液得到一系列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并使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测定,得到待测样品中氨氮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纳氏试剂光度法中,测定结果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硝酸盐的存在。
因此,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或转化干扰物。
总之,纳氏试剂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氨氮浓度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分析等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以及干扰物的存在,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一、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一、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二、仪器1.500mL全玻璃蒸馏器。
2.50mL具塞比色管。
3.分光光度计。
4.pH计。
三、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2.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吸收液:①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L。
②0.01mol/L硫酸溶液。
4.纳氏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碘化钾和碘化汞(HgI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5.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6.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7.铵标准使用溶液:移取5.00mL铵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010mg氨氮。
四、测定步骤1.水样预处理: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 0 、0.50、1.00、3.00、5.00、7.00和10.0mL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
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分析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分析前言水中氨氮的测定一直是环境监测、水处理和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纳氏试剂比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准确的氨氮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
但是,在使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水中氨氮测定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影响氨氮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讨论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容易遇到的干扰因素,以及如何减少这些干扰因素。
实验流程纳氏试剂比色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是使用纳氏试剂与氨氮形成黄色复合物,然后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水中氨氮的浓度。
纳氏试剂由水合肼、氯仿和水钨酸三种试剂组成。
实验流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并将其在常温下控制在pH为12左右。
2.加入以肼为主要成分的纳氏试剂,并将其振荡。
3.加入氯仿,并再次振荡。
4.加入水钨酸,并再次振荡。
5.静置,然后通过比色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6.将吸光度转化为氨氮浓度,通过外标法或内标法计算。
干扰因素在使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水中氨氮测定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H值纳氏试剂比色法需要在强碱条件下进行,pH值应控制在11.5-12.5之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将导致试剂的颜色变化,从而影响吸光度的测量结果。
溶液中的硫化物、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在实验过程中,硫化物、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等物质会干扰纳氏试剂的反应,使得吸光度值偏高,误判为氨氮。
因此,在样品准备过程中,应避免这些物质的存在,如有需要,可在前处理过程中将它们除去。
组成复杂的溶液一些具有复杂成分的溶液,如含铁、铜、镉、镍、铅、砷、锑等离子的溶液,可能会干扰纳氏试剂的反应,使得吸光度值偏高或偏低,从而影响氨氮浓度的测定结果。
制备纳氏试剂的质量纳氏试剂包括三种试剂成分:肼、氯仿和水钨酸。
其中肼的质量是关键。
低质量的肼可能会导致比色法产生低偏差或高偏差。
因此,在制备纳氏试剂时,应选择优质肼。
减少干扰因素为了减少上述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pH值控制通过控制样品的pH值,保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纳氏试剂反应,最好控制在11.5-12.5之间。
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水样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包括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或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纳氏试剂比色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的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纳氏试剂,与水中的氨氮(主要是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反应,生成黄棕色的胶态化合物,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出水样中氨氮的含量。
此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配制纳氏试剂、吸收液和标准溶液,准备好玻璃器皿和分光光度计。
2. 样品预处理:对于高氨氮含量的水样需要进行稀释处理,然后使用絮凝沉淀法或者蒸馏法进行前处理,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干扰物质。
3. 氨氮测定:取适量预处理后的水样,加入纳氏试剂后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在波长410~425nm的范围内测定吸光度。
4. 计算:根据吸光度值,按照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氨氮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可靠、易于批量检测。
但需要注意的是,纳氏试剂是剧毒物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纳氏比色法
二.纳氏比色法
1.原理
糖精钠在酸性溶液中经有机溶剂萃取,经过消化变成铵盐,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一种黄色物质,根据颜色的深浅与标准比较定量,反应式如下:
2K2[HgI4]+4KOH+NH4+→NH2Hg2OI+7KI+3H2O+K+
2.试剂
(1)硫酸溶液(V/V)。
(2)纳氏试剂:
(3)硫酸铵标准溶液
3.操作方法
(1)样品中糖精钠的提取:
1) 含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样品
2) 含有酒精的液体样品
3) 乳及乳制品
4) 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样品
(2)样品消化及分析
(3)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标准硫酸铵溶液
0.0、.0.2、0.4、0.6、0.8、1.0毫升,分别置于25ml纳氏
比色管中,各加15ml无氨蒸馏水,再加纳氏试剂5ml,加水至刻度摇匀。
静置10分钟,以2cm比色杯置分光光度计430nm 处测定吸光度,根据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4.注意事项
(1) 测定溶液中凡能引起浑浊的物质,可用酒石酸钾钠掩蔽。
(2)样品经消化后,及时进行测定
(3)样品酸化处理,目的是将糖精钠转化为糖精,以便用乙醚提取
(4)对富含脂肪的样品,可先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萃取脂肪,然后酸化,再用乙醚提取糖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1适用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废水。
1.2样品中含有悬浮物、含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1.3范围最大试份体积为50m l时,铵氮浓度C N可达2m g /L。
1.4最低检出浓度1.4.1目视法试份体积为50m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 g /L。
1.4.2分光光度法试份体积为50m l,使用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 g / L。
1.5灵敏度使用50m l试份,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C N =1.0m g / L,给出的吸光度约为0.2个单位。
2原理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铵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与铵氮的含量成正比,可用目视比色或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试剂分析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按3.1制备的水。
3.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3.1.1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每升流出液中加人10g 同类树脂,以利保存。
3.1.2蒸馏法在1000m l蒸馏水中,加人0.1m l硫酸(p=1.84g/m 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
弃去前50m 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 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每升收集的馏出液中加人10g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保存。
3.2纳氏试剂。
3.2.1二氯化汞一碘化钾一氢氧化钾(H gC l2一K I一K O H)称取15g 氢氧化钾(K O H),溶于50m 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5g 碘化钾〔K I ),溶于10m l水中,在搅拌下,将2.5g 二氯化汞(H gC l2)粉末分次少量加人于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米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和,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在搅拌下,将冷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地加人到上述二氯化汞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并稀释至100m l于暗处静置24h,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
存放暗处,此试剂至少可稳定一个月。
3.2.2碘化汞一碘化钾一氢氧化钠(H gI2一K I一N a0H)。
称取16g 氢氧化钠(N a0H),溶于50m 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7g 碘化钾(K I)和10g 碘化汞(H gI2),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地加人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 l。
贮于棕色瓶内,用橡皮寒塞紧。
于暗处存放,有效期可达一年。
3.3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9酒石酸钾钠(K N a C4H6O6 •4H2O ),溶于I O0m 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m l。
3.4铵氮标准榕液:C N=1000μg/m l。
称取3.819士0.0049氯化铵(N H4C I,在100一105℃干燥2h ),溶于水中,移人l0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3.5铵氮标准溶液:C N=10μg /m l。
吸取10.00m l铵氮标准溶液(3.4)于10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临用前配制。
3.610%(m/v)硫酸锌溶液。
称取10g 硫酸锌(Z n SO4·7H20),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 l。
3.725%(m/v)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25g 氢氧化钠(N a O H),溶于水中,冷至室温,稀释至100m]。
3.80.35%(m/v)硫代硫酸钠溶液。
称取3.5g 硫代硫酸钠(N a2S2O3,或N a2S2O3·5H2O),溶于水,再稀释至1000m l。
3.9淀粉一碘化钾试纸。
称取1.5g 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人200m l沸水,扮拌混匀放冷。
加0.5g 碘化钾(K I)和0.5g 碳酸钠(N a2C O3 , ),用水稀释至250m l。
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凉干,装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4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及分光光度计。
5采样及样品5.1实验室样品实验室样品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应尽快分析,不然要在2~5℃下存放,用硫酸(P=1.84g/m l)将样品酸化至p H<2亦有利于保存,但酸化样品会吸收空气中的氨而被污染,应注意防止。
5.2试份清洁样品可直接从中取50m l作为试份。
含有悬浮物或色度深的样品在预处理后(6.1 ),再从中取50m l(或取适量,稀释至50m l)作为试份。
6步骤6.1预处理样品中含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对比色测定有干扰,处理方法如下:6.1.1除余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3.8 ),每0.5m l可除去0.25m g 余氯。
也可用淀粉一碘化钾试纸(3.9)检验是否除尽余氯。
6.1.2凝聚沉淀100m l样品中加人1m l硫酸锌溶液(3.6)和0.1~0.2m l氢氧化钠溶液(3.7),调节P H约为10.5,混匀,放置使之沉淀,倾取上清液作试份。
必要时,用经水冲洗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 l。
6.1.3络合掩蔽加人酒石酸钾钠溶液(3.3),可消除钙镁等金属离子的干扰。
6.1.4蒸馏法用凝聚沉淀和络合掩蔽后,样品仍浑浊和带色,则应采用蒸馏法(见附录 A )。
6.1.5低P H下煮沸蒸馏中,某些有机物很可能与氨同时被馏出,对测定仍有干扰,其中有些物质(如甲醛)可在比色前于低p H下采用煮沸而除之。
6.2测定取试份于50m l比色管中,加入1m l酒石酸钾钠溶液(3.3 ),摇匀,再加人纳氏试剂1.5m l(3 .2 .1)或1.0m l(3 .2 .2),摇匀。
放置10m i n后进行比色。
若色度很低采用目视比色,一般在波长420n m下,用光程长2n m 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测定试份的吸光度。
6.3空白试脸用50m l水代替试份,按6 .2进行处埋。
注:此步骤只用于分光光度法。
6.4校准6.4.1目视比色法在6个50m l比色管中,分别加人0、0.10、0.30、0.50、0.70、l.00m l 铵氮标准溶液(3.5),再加水至刻度,按6.2显色后进行目视比色。
6.4.2分光光度法在8个50m l比色管中,分别加人0、0.50、1.00、2.00、3.00、5,00、7.00、10.00m l铵氮标准溶液(3.5),再加水至刻度。
按6.2显色后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将上面系列标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扣除试剂空白(零浓度)的吸光度,便得到校正吸光度,以校正吸光度为纵坐标,铵氮质量m N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7结果的表示7.1目视比色法将试份的色度与标准溶液(6.4.1)的色度比较后,得到试份中的铵氮质量m N,除以试份的体积v,便可得到试份的铵氮含量c N(m g/L)。
7.2分光光度法7.2.1计算方法试份中铵氮吸光度A r用式(l)计算:A r=A s-A b···················(l)式中:A s―试份测定(6.2)吸光度,A b一空白试验(6.3)吸光度。
铵氮含量c N(m g/L)用式(2)计算:c N=m N/v (2)式中:m N一铵氮质量,μg,由A r值和相应比色皿光程的校准曲线(6.4.2)确定。
v―试份体积,m l。
7.2.2精密度和准确度重复性r和再现性R及回收率见下表。
样品铵氮浓度c NM g/l精密度准确回收率﹪重复性rm g/l再现性Rm g/l标准溶液1.470.0240.06695~1051.210.0280.07594~104附录A样品的蒸馏预处理(补充件)A.1试剂所用的试剂为公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的水应为无氨水。
A.1.1硼酸(H3B03):20g/L溶液。
A.1.2氢氧化钠(N a0H):40g/L溶液。
A.1.3轻质氧化镁(M gO ):不含碳酸盐,在500℃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A.1.4盐酸(H C I,p=1.18g/m l):l m o l/L溶液。
A.1.5防沫剂:如石蜡碎片。
A.1.6溴百里酚蓝(b r o m t hy m o l b l u e):0.5g/L指示液。
A.2仪器常用实验室仪器及:蒸馏器:由一个500~800m l的蒸馏烧瓶及防喷头和一个垂直放置的冷凝管组装而成。
冷凝管末端可连接一适当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人吸收液液面下约2 c m。
蒸馏器清洗:向蒸馏烧瓶中加人350m l水,加几粒防爆沸颗粒,装好仪器,蒸馏到至少收集100m l水时,将馏出液及瓶内残留液弃去。
A.3蒸馏操作将50m l硼酸溶液(A.1.1)移人接收瓶内,确保冷凝管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之下。
量取300m l样品,移入蒸馏烧瓶中,加几滴溴百里酚蓝指示(A .1.6),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A .1 .2)或盐酸溶液(A .1 .4)调整p H至6.0(指示剂呈黄色)~7.4(指示剂呈蓝色)之间,加水使总体积约为350m l。
向蒸馏烧瓶中加人0.25g 轻质氧化镁(A.1.3)及少许防爆沸颗粒〔对一些工业废水样品,必要时,加人防沫剂(A.1 .5)〕,立即将蒸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好。
加热蒸馏,使馏出液速率约为10m l/m i n,待馏出液约为200m l时,停止蒸馏。
将馏出液定容至原体积(300m l)。
注:分取试份供纳氏试剂比色测定时,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A.1.2)调节至中性。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划标准处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监测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文兰。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是测定水中氨氮的国家标准方法,文献[2]介绍了纳氏试剂比色法的等效方法。
标准方法和等效方法对氨氮测定的介绍较为详细,但实际工作中情况复杂,很多问题需要分别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
不少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作了研究,我们根据工作经验,对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1实验原理1.1纳氏试剂配制原理纳氏试剂的正确配制,影响方法的灵敏度。
了解纳氏反应机理,是正确配制纳氏试剂的关键。
纳氏试剂由Nessler于1856年发明,有2种配制方法,常用HgCl2与KI反应的方法配制,其反应过程如下:显色基团为[HgI4]2-,它的生成与I-浓度密切相关。
开始时,Hg2+与I-按反应(1)式生成红色沉淀HgI2,迅速与过量I-按反应(2)式生成[HgI4]2-淡黄色显色基团;当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表明I-不再过量,应立即停止加入HgCl2,此时可获得最大量的显色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