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细胞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连续 不衰减地向远处传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无髓鞘神经纤维AP传导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 NF某处产生AP时,该处膜电位倒转,与邻近未兴奋段 之间存在一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刺激邻近静 息膜去极化到阈电位→Na+大量内流→该处产生AP。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 :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 静息状态)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的稳定的直流电。
范围在-10~-100mV 之间 。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极化(polarization):外正内负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 变化。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AP产生机制
膜 30mV 电 位
0mV
超射
去极化
复极化
静息膜电位
时间
inside
Membrane
Na+
A-
Na+
outside
Na+ Na+ Na+ Na+ Na+ Na+ Na+
inside
outside
_ + _ + _ + _ +
K+
A- K _ + A- K _ + - K _ A K _ + A- + A- K A+ + + + +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
阈下刺激因强度较弱而不能使膜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不能触发AP,但可引起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的特征 :
等级性:非“全或无”现象。 衰减性:电紧张性扩布 。 总和现象
⑴空间总和。 ⑵时间总和。
总和或叠加后的局部电位若≥阈电位,则产生AP。


电化学驱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
膜通透性: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通透。

扩散平衡:电位差=浓度差,驱动力=0。
根据Nernst公式可计算出离子平衡电位。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离子平衡电位计算公式:
Nernst方程:
[K+]o Ek=60 log —————(mV) [K+]i

[K+]o为膜外K+浓度 [K+]i为膜内K+浓度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胞内、外的[K+]: ∵[K+]o与 [K+] i的差值决定EK ∴ [K+]o ↑ → EK ↓ 膜对K+、Na+通透性: K+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K Na+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Na Na+-K+泵的活动↑ ,引起超极化。
有髓鞘神经纤维AP传导机制—跳跃式传导

有髓NF传导速度>> 无髓NF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兴奋(excitation)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可兴奋细胞

凡在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神经、肌 、腺细胞。
兴奋性(excitability)
超常期(相当于负后电位) (supranormal period) 兴奋性>正常 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 (subnormal period) 兴奋性<正常
The End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Function of cell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
一切活组织的细胞,不论在安静状态还是在活 动过程中均表现有电的变化,这种电变化是伴随 着细胞生命活动出现的,所以称为生物电。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有两种表现:
• 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能引起膜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正反馈,
导致膜迅速去极化,形成AP的临界膜电位。
阈电位一般比RP小10~20mV。 如神经细胞RP=-70mV,TP≈-55mV 阈电位特性: 引起膜上电压门控性Na+通道大量开放。
Na+通道的结构及功能模式 Hodgkin and Huxley model (H-H model)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刺激(stimulation) :
•细胞和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的形式:物理 化学 机械等.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刺激量的三个参数 :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固定时,在一定范围 内,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与时间呈反比。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项目
刺激强度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局部电位
阈下 少
动作电位
阈或阈上 多
开放的钠通道
电位变化幅度
总和
小(<阈电位)
有(空间,时间)
大(>阈电位)

“全或无”现象
传播特点

呈电紧张性扩布,随 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迅 速衰减,不能连续向 远处传播。

两个门
三种状态
m
m +
m h
m
h
h
h
h
静息状态
激活
失活
静息状态
时间、电压依赖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
作用于细胞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 的刺激强度。
阈刺激 :
具有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 :
比阈强度弱的刺激,引起少量的Na+内流,从 而产生较小的去极化,不引起AP,但可引起 膜电位有所变化。
锋电位
后电位
0
升支
降支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单一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 :
“全或无”现象: 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只要刺 激达到阈值即可产生动作电位,AP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 增加而增大。 不衰减可传播性: AP不仅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可迅速向周围C膜 传播,直至整个细胞膜都一次产生AP,且大小不因传播 距离而改变。
K+
_ + _ + _ + _ +
K+
A- K A- K A- K A- K K A AA- K
+ + + + +
Na+ Na+ Na+ _ K+ Na+ +
Na+
_ + _ + _ +
K+
K+
ATP
K+
+
At rest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引起 :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
膜电位向0mV方向变化的过程 反极化(reversepolarization): 去极到正值。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去极后向RP恢复。 超射(overshoot): 膜电位高于0电位部分。
0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时离子的跨膜扩散
离子扩散与离子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
定义: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 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
升支(去极化相) 降支(复极化相) 锋电位:AP的特征和标志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衡量细胞兴奋性大小的指标:阈强度(threshold):
(或阈刺激) 在刺激时间固定时,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 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兴奋性=0 相对不应期(相当于负后电位)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正常>兴奋性>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