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生物素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分析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

Heat at 100 deg C for 30 mins in a watert to pH4.5 with 2.5 M NaOAc
Extraction of Vitamin A
1. Weigh 5-10 g of the previously crushed food substance into a 1 L round flask. 2. Add 20 ml of a 50% NaOH solution and warm the mixture in a water bath. 3. Then, add 100 ml of diethyl alcohol and 2 ml of a hydroquinone solution that
脂溶性维生素提取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 1、取样(如鱼肝) 2、加乙醇研磨或匀浆机均质化(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抗 坏血酸等)) 3、加碱加热皂化(Vk除外)(使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进而形成水溶性的脂 肪酸盐) 4、水洗去除脂肪酸盐 5、从水洗后的残渣中用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 6、必要时进行减压回旋蒸发浓缩 7、HPLC分析 (UV DETECTOR + REVERSE PHASE COLUMN)
维生素B6(吡哆素)
Vitamin B6, pyridoxine
维生素B7(生物素)
Vitamin B7, vitaminH,biotin
维生素B11(叶酸)
Vitamin B11, folic acid, folacin
维生素B12(钴维生素)
Petroyl glutamic acid?
维生素C
Vitamin B12, cobalamins
water. 6. Add 50 ml of ethylic ether and shake. 7. Add 50 ml of petroleum ether. Shake and allow it to decant. 8. Extract once or twice with 50 ml of petrol ether. 9. Wash the ether phase three times with 100 ml of water. 10. Filter, evaporate, and concentrate until 1 ml is obtained.

9章生物素亲和素

9章生物素亲和素
物-活化生物素 (生物素化衍生物)
生物素活化
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
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
活化生物素易 与抗原、抗体 酶及核酸分子 中相应基团偶 联形成生物素 化标记物
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
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
三、生物素标记蛋白质
1. 标记方式 生物素化蛋白质衍生物有二类: 一种是生物素化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 质(如生物素化抗原、抗体) 另一种是标记材料(如酶)结合生物 素后制成的标记物(如生物素 化酶)。
亲和素与链霉亲和素不同点
特点 等电点 分子量(KD) 是否有糖基 非特异吸附

AV 10.5 67 有 多
SAV 6 .0 65 无 少
三、SA和SAV的标记物 几乎所有用于标记的物质均可以同AV和 SAV结合, 125I、胶体金、荧光素、化学发光物 等 小分子物质 酶、抗原、抗体等大分子物质


BAS技术基本类型
1.BAB法(biotin--avidin bind,BAB ), 也称为桥联亲和素-标记生物素法 (BRAB) 2.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法(BA) (labeledavidin-biotin,LAB)


BAS技术基本类型
BAB法


(biotin--avidin bind,BAB)
及既可偶联生物大分子,又可连接荧光
素、酶等标记材料的特性,使该系统在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很
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第二节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及其标记物
一、生物素的特性 生物素(biotin,B)又称维生素H,辅酶R 分子量-----244.31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常从含 量较高的卵黄和肝组织中提取。生物素分 子有两个环状结构

生化第十一章

生化第十一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rRNA起装配和催化作用;tRNA携带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mRNA携带DNA的遗传信息并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0.如何看待RNA功能的多样性?它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答:RNA有5类功能:①控制蛋白质合成;②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③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④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⑤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核心功能是: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质的中间传递体。
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
习题 1.例举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B族的主要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及B12等。 维生素B族在生物体内通过构成辅酶而发挥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这类辅酶在肝脏内含量最丰富,体内不能多储存,多余的自尿中排出。 维生素B1在生物体内常以硫胺素焦磷酸(TPP)的辅酶形式存在,与糖代谢密切,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维生素PP包括烟酸和烟酰胺,在体内烟酰胺与核糖、磷酸、腺嘌呤组成脱氢酶的辅酶,烟酰胺的辅酶是电子载体,在各种酶促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B2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起传递氢的作用,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是生物体内一些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 泛酸是辅酶A和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成成分,辅酶A主要起传递酰基的作用。 维生素B6包括3中物质: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脂形式存在。 维生素B12在体内转变成2种辅酶形式,参与3种类型的反应:①分子内重排;②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③甲基转移。 生物素在种种酶促羧化反应中作为活动羧基载体。 叶酸除了CO2外,是所有氧化水平碳原子一碳单位的重要受体和供体。四氢叶酸是叶酸的活性辅酶形式。 硫辛酸常不游离存在,而同酶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ε-NH2以酰胺键共价结合,是一种酰基载体。 维生素C具有机酸性质,有防治坏血病功能。 2.对下列每一个酶促反应,写出参与反应的辅酶。 解:略 3.为谷氨酸变位酶反应选择一种适宜的辅酶并写出一个正确的机制:[化学方程式略] 解:该反应适宜的辅酶可为5ˊ-脱氧腺苷钴胺素,重排机制:Co-碳键裂解,钴还原成Co2+状态,产生一个-CH2基,从底物吸取氢原子形成5ˊ-脱氧腺苷,并脱离底物上的基团(未成电子对),该中间物重排,-CH2-从一个碳原子移动到另一个碳原子,随后氢原子从5ˊ-脱氧腺苷是甲基转移,5ˊ-脱氧腺苷钴胺素重生。 T4、T5、T6与T3同类,略。 7.蛋清可防止蛋黄的腐败,将鸡蛋贮存在冰箱4-6周不腐败。而分离的蛋黄(没有蛋清)甚至在冷冻下也迅速腐败。 腐败是什么引起的? 你如何解释观察到的蛋清存在下防止蛋黄腐败? 答:与生物素有关。 8.肾营养不良(renal osleodystrophy)也叫肾软骨病,是和骨的广泛脱矿物质作用相联系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肾损伤的病人中。什么维生素涉及到肾的矿质化?为什么肾损伤引起脱矿物质作用? 答:1,25-二羟维生素D3能诱导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和促进Ca-ATP酶的活性,这都有利于Ca2+的吸收。它也能促进磷的吸收;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的生成;促进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从尿中排出。1,25-二羟维生素D3的主要耙细胞是小肠粘膜、骨骼和肾小管,肾损伤将影响1,25-二羟维生素D3的作用,故会引起脱矿物质作用。 9.一个临床病人由于代谢紊乱引起酸中毒,即低血和低尿pH。病人体液中化学分析显示分泌大量的甲基丙二酸。将这种化合物饲喂动物时,可以转变成琥珀酸。对于这一观察你能提供营养上的解释吗? 10.四氢叶酸(THF)都以何种形式传递一碳单位? 答:四氢叶酸(THF)传递一碳单位的形式有:N5-甲基-THF、N5,N10-亚甲基-THF、N5-甲酰基-THF、N10-甲酰基-THF、N5-亚胺甲基-THF、N5,N5-次甲基-THF。 第十二章 核酸通论 习题 1.核酸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早期核酸研究的进展比蛋白质研究缓慢? 答:1868年瑞士青年科学家F.Mescher由脓细胞分离得到细胞核,并从中提取出一种含磷量很高的酸性化合物,称为核素。 核酸中的碱基大部分由Kossel等所鉴定。1910年因其在核酸化学研究中的成就授予他诺贝尔医学奖,但他却认为决定染色体功能的是蛋白质,以后转而研究染色体蛋白质。Levene对核酸的化学结构以及核酸中糖的鉴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的“四核苷酸假说”认为核苷酸中含等量4种核苷酸,这4种核苷酸组成结构单位,核酸是由四核苷酸单位聚合而成。照这一假说,核酸只是一种简单的高聚物,从而使生物学家失去对它的关注,严重阻碍核酸的研究。当时还流行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胸腺核苷酸代表动物核苷酸,酵母核苷酸代表植物核苷酸,这种观点也不利于对核酸生物功能的认识。 2.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答: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2.为什么科学界将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评为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答:因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当时分子生物学先驱者形成的三个学派(结构学派、信息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得到统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 4.什么是DNA重组技术?为什么说它的兴起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 答:DNA重组技术——在细胞体外将两个DNA片段连接成一个DNA分子的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重组DNA分子能够被引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DNA重组技术极大推动了DNA和RNA的研究,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导致了一个新的生物技术产业群的兴起,所以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 5.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怎样提出来的?它有何重大意义? 答:1986年,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H.Dubecco在Sience杂志上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了3年激烈争论,1990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出资30亿美元,用15年时间(1990-2005年)完成“基因组计划”。 重大意义:人类对自己遗传信息的认识将有益于人类健康、医疗、制药、人口、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且对生命科学也将有极大贡献。 6.为什么说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时代?它的意思是什么? 答:由于技术上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度一再提前,全序列的测定现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意思:科学家的研究重心已从揭示基因组DNA的序列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组功能的研究。 7.核酸可分为哪几种类?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答: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原核细胞中DNA集中在核区,其核细胞DNA分布在核内,病毒只含DNA或只含RNA,RNA存在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或部分RNA病毒中。 8.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只有32P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35S标记的蛋白质仍留在细胞外,由此证明:噬菌体DNA携带了噬菌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NA是遗传物质。 9.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类RNA分别起什么作用?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9-13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9-13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一、A11、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A、双抗原夹心法B、双位点一步法C、间接法测抗体D、竞争法E、捕获法2、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A、低,高B、高,高C、高,低D、低,低E、高,不变3、ELISA试验中最常用的标记酶是()。

A、ASTB、HRPC、ACPD、LDHE、ALT4、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

A、均相酶免疫测定B、异相酶免疫测定C、固相酶免疫测定D、液相酶免疫测定E、固相-液相酶免疫测定5、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的方法,通常称为()。

A、双抗体夹心法B、双位点一步法C、间接法D、竞争法E、捕获法6、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B、聚苯乙烯C、三聚氧胺D、琼脂糖E、尼龙膜7、均相酶免疫测定不具有的特点是()。

A、常用于半抗原和小分子的检测B、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C、不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的干扰D、酶与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活性E、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8、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一种()。

A、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B、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C、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技术9、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人白蛋白B、人球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球蛋白E、鼠白蛋白10、可用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的项目没有()。

A、抗HCV B、HIV C、HCG D、HBsAg E、HAV11、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戊二醛交联法B、糖原染色法C、免疫印迹法D、酶耦联测定法E、捕获竞争法12、下列不属于ELISA测定方法中所必需的试剂()。

A、固相的抗原或抗体B、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C、酶作用的底物D、戊二醛交联剂E、稀释的血清13、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最常用的载体材料是()。

生物化学第11章、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脂类代谢

5
E SH S O C CH2 OH CH CH3
SH SH
2
E S
CoASH
COCH3
ACP
ACP
ACP
S
COCH2COOH
加氢 NADP+
缩合
E SH S O C CH2 O C CH3
3
β-酮脂酰-ACP合酶
4
NADPH+H+
ACP
CO2
(四)由脂肪酸合酶催化的各步反应

1、启动
CH3CO~SCoA CoASH

1、有利的一面 (1) 酮体具有水溶性,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 肝外组织利用; (2)作为燃料,经柠檬酸循环提供能量。 因此,酮体是输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如:禁食、应急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 取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 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4、还原
NADPH+H NADP β -酮酰 —SH —SH OH E ACP还原酶 E ACP—S—COCH2CHCH3 ACP—S—COCH2COCH3
+ +


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此反应。 脂酸生物合成中所需的NADPH大部分是戊糖磷 酸途径供给的,有些来自苹果酸酶反应。
5、脱水
—SH E
(二)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



1、脂肪酸合成起始于乙酰-CoA转化成丙二酸单酰 - CoA,该反应是在 乙酰-CoA 羧化酶作用下实现 的。 2、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中 的限速步骤。 3、乙酰CoA羧化酶的组成 包括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羧化 酶、羧基转移酶3个亚基,辅基为生物素。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复习习题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附答案解析)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复习习题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附答案解析)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附答案解析)一、A1型题1、每个亲和素能结合生物素分子的数目是()A、4B、2C、1D、3E、82、以下关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的说法错误的是()A、1个亲和素分子可结合4个生物素分子B、1个生物素分子可以结合多个亲和素分子C、生物素易与抗体、酶、多聚核苷酸结合D、亲和素易与酶、铁蛋白、荧光素、核素结合E、亲和素和生物素.有极强的亲和力3、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A、高特异性B、高敏感性C、形态学的直观性D、精确定量分析E、能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4、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A、ABAB、ABCC、BRABD、BAE、LAB5、免疫组化染色前,对标本进行固定的目的是()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6、ABC-ELISA将酶标记在()A、亲和素B、生物素C、抗体D、补体E、抗原7、关于亲和素-生物素系统的错误描述是()A、用于间接包被B、用于终反应放大C、用于酶免疫测定D、用于胶体金测定E、不用于荧光免疫测定8、ABC-ELISA将酶标记在()A、亲和素B、生物素C、抗体D、补体E、抗原9、关于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B、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以为任意比例C、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可减少空间位阻影响D、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E、生物素标记酶时会影响其免疫活性10、亲和素和生物素结合的特点是()A、免疫反应B、不属于免疫反应C、特异性弱D、亲和力小E、不够稳定二、B型题1、 A.ABCBC.BABD.直接法BASE.间接法BAS<1> 、标记亲和素-生物素的方法为();<2> 、亲和素-生物素化酶复合物技术为();<3> 、生物素化第二抗体为();<4> 、生物素化第一抗体为()。

动物营养学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2022年学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2022年学习资料

ANIMAL-NUTRITION-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蛋白质的AA可生糖;所有AA可生成脂肪 -2、碳水化合物-酮戊二酸-non-EAA-甘油-3、碳水化合物和脂防对蛋白质有庇护作用。-动物营养晋理洽 号得什
ANIMAL-NUTRITION-三、粗纤维与有机物的关系-1、CF增加1%,蛋白质消化率降低0.3%;、有机物消化率降低2-8%(增加)-动物营养晋理洽技号得什-合]K凹>I
面的21世经退器数-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Textbook Series for 21st Century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杨凤主编-畜牧专业、动物营养及饲料加工专业用-动物营养学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 系-中国农业出版社
ANIMAL-NUTRITION-目的要求-在学习前几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并掌握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 系,认识养-分整体平衡的重要性。-动物营养受理洽技号得付-合】K凹]DI
ANIMAL-NUTRITION-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1.能量与蛋白质、、泌乳量-肥育猪-增重-家禽-为能而食-能量、蛋白质水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动物的生长 -功物营养学理治技号碟计
ANIMAL-NUTRITION-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2能量与氨基酸-1氨基酸缺乏-苏、亮、缬缺乏,能 代谢水平下降-2氨基酸超过实际需要,代谢能水平下降。-动物营养晋理洽技号得付-合】K凹]DI
ANIMAL-NUTRITION-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2.能量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粗纤维-有 物质的消化率和CF水平间通常呈负-相关。-CF增加1%,能量消化率下降3.5%-反刍动物饲粮CF水平适宜, 机物质消-化率提高,反之,瘤胃功能异常。-动物营养登理洽技号得付
ANIMAL-NUTRITION-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2脂肪-饲料添加脂肪,可增加有效能的摄入量:-脂 增加1%,ME的随意采食量增加0.2--0.6%:-脂防的颜外增热效应。-功物营养号理治技号碟计-合】KI DI

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第11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氮平衡;2、一碳单位;3、转氨基作用;4、联合脱氨基作用;5、必须氨基酸;6、生糖氨基酸;7、尿素循环。

二、符号辨识1、GPT;2、GOT;三、填空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肠液中的肠激酶可激活()酶原。

2、体内主要的转氨酶是()转氨酶和()转氨酶,其辅酶是()。

3、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向是在()内合成尿素,经()排出。

4、肝脏通过()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

5、谷氨酰胺是体内氨的()、()和()形式。

6、氨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和()。

7、胃液中胃蛋白酶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此过程称为()作用。

8、转氨酶的辅酶是(),它与接受底物脱下的氨基结合转变为()。

9、体内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

10、人体先天性缺乏()羟化酶可引起苯丙酮酸尿症;而缺乏()酶可引起白化病。

四、判别正误1、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器官是胃和小肠。

()2、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须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3、L-谷氨酸脱氢酶不仅是L-谷氨酸脱氨的主要的酶,同时也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酶。

()4、尿素的合成和排出都是由肝脏来承担的。

()5、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6、体内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

()7、谷氨酸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中间代谢物,若食物中缺乏时可引起脱氨基作用障碍。

() 8、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B12和叶酸,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 9、在体内,半胱氨酸除作为蛋白质组成成分外,仅是产生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 10、氨基酸的降解能导致糖的合成。

()五、单项选择1、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B、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C、几种蛋白质混合食用,提供营养价值;D、糖、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提高营养价值; 2、必须氨基酸不包括()。

生化题_第十一章 脂代谢

生化题_第十一章 脂代谢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第十一章脂质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 脂肪酸的β-氧化和α-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的。

2. 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3. 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4. 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5. 萌发的油料种子和某些微生物拥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可利用脂肪酸α-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合成苹果酸,为糖异生和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

6. 烯脂酰CoA异构酶的作用是将△2反十二烯脂酰CoA转化为△3顺十二烯脂酰CoA。

7. 脂酰CoA 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

8. β-羟脂酰CoA 脱氢酶催化L、D 型β-羟脂酰CoA 脱氢。

9. 肉碱脂酰转移酶是一种限速酶,受丙二酸单酰ACP 抑制。

10.脂肪酸的氧化是从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

11.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苹果酸。

12.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柠檬酸裂解提供乙酰CoA.。

13.在真核细胞内,饱和脂肪酸在O2的参与下和专一的去饱和酶系统催化下进一步生成各种长链脂肪酸。

14.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二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15.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α-磷酸甘油,反应消耗ATP,为可逆反应。

16.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系各成员共价串联成一条多肽链发挥作用。

17.硫脂酶是脂肪酸合成酶系中的重要成员。

18.β-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下产生△2反丁烯酰ACP。

19.脂肪酸合成的直接前体是丙二酸单酰CoA。

20.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中间产物以非共价键与载体ACP 相联。

21.从乙酰CoA 合成1 分子棕榈酸,必须消耗8 分子ATP。

22.酰基载体蛋白(ACP)是饱和脂肪酸碳链延长途径中二碳单位的活化供体。

23.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11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

11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十一章维生素与辅酶(重要,牢记)维生素B族为水溶性维生素,有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及B12,在生物体内通过构成辅酶而发挥作用。

(一)Vit B1(硫胺素)和TTP(硫胺素焦磷酸):1.脱羧反应:为丙酮酸脱羧酶辅酶(α-裂解反应)。

2.乙偶姻、苯偶姻缩合反应:乙酰乳酸合成酶辅酶(α-缩合反应)。

3.α-酮转移反应:转酮酶辅酶。

Vit B1在糖代谢中重要。

(二)维生素PP和酰胺辅酶:维生素PP包括烟酸和烟酰胺(尼克酰胺),结构式见P444,与核糖、磷酸、腺嘌呤构成烟酰胺辅酶,活性部位为吡啶环的C-4位,能接受和给出氢离子。

烟酰胺辅酶结构式,包括:(1)NAD+(氧化型)和NADPH(还原型):辅酶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2)NADP+(氧化型)和NADPH(还原型):辅酶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它们为各种脱氢酶(至少六种脱氢酶)的辅酶,催化的反应。

在细胞呼吸、糖酵解及脂肪合成中重要。

(三)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Vit B2又名核黄素,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是体内一些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

黄素是比NAD+和NADP+更强的氧化剂,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四)泛酸(遍多酸)和辅酶A(CoA):辅酶A分子由β-巯基乙胺、泛酸(β-丙氨酸和泛解酸)及3‘,5‘-ADP所组成。

活性部位为巯基乙胺的-SH,所以辅酶A又写成HSCoA,主要起传递酰基作用,为酰化反应中的辅酶。

若携带乙酰基则为乙酰辅酶A,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中为重要的辅酶。

(五)维生素B6和磷酸吡咯醛、磷酸吡咯胺:Vit B6包括三种物质:吡咯醛、吡咯胺和吡咯醇(在体内可互相转化),活性部位为醛基(吡咯醛)或氨基(吡咯胺)。

它们的磷酸酯-磷酸吡咯醛(PLP)和磷酸吡咯胺是氨基酸代谢中多种酶的辅酶,能催化转氨、脱羧、羟醛缩合反应等至少七种不同的反应。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章糖类代谢--王镜岩《⽣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第⼗⼀章糖类代谢第⼀节概述⼀、特点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

同⼀⽣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差异。

脑组织始终以同⼀速度分解糖,⼼肌和⾻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肌缺氧和⾻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的速度。

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

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糖的消化和吸收(⼀)消化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个分⽀。

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种: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α-构型的还原末端。

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

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麦种⼦中含量较多。

是外切酶,作⽤于⾮还原端,⽔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

⽔解到分⽀点则停⽌,⽀链淀粉只能⽔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于⾮还原端,⽔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

可⽔解α-1,6键,但速度慢。

链长⼤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解乳糖。

⼆、吸收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肠粘膜上⽪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1.主动转运⼩肠上⽪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转运进⼊细胞。

此过程由离⼦梯度提供能量,离⼦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

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协同转运,如乳糖。

另⼀种是基团运送,如⼤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

生化习题集第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生化习题集第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一、名词解释1.DNA重组 2.基因工程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4.基因组DNA文库5.cDNA文库 6.聚合酶链反应(PCR)7.载体 8.转化9.感染 10.核酸分子杂交11.Southern印迹杂交 12.Northern印迹杂交13.斑点印迹 14.原位杂交15.DNA芯片 16.基因诊断17.基因治疗二、选择题A型题: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特点不包括: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DNA两链的切点常不在同一位点C.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D.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可将单链DNA任意切断 B.可将双链DNA序列特异切开C.可将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 D.不受DNA甲基化影响E.由噬菌体提取而得3.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的: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基因组C.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D.内含子和调节区E.内含子和外显子4.下列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mRNAB.将特定细胞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克隆到噬菌体或质粒中C.用逆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股DNA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E.加S-腺苷甲硫氨酸(SAM),以使新生的DNA双链甲基化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A.粘性末端 B.RNA聚合酶附着点C.回文对称序列 D.聚腺苷酸E.甲基化“帽”结构6.pUC系列是指:A.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质粒 B.天然的大肠杆菌质粒C.天然的酵母质粒 D.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噬菌体E.经人工改造的酵母质粒7.用于转染哺乳类细胞的常用载体是:A.质粒 B.噬菌体C.逆转录病毒RNA D.结构基因E.乳糖操纵子8.转化常指:A.噬菌体感染 B.基因的转位C.摄取外来DNA,引起细胞生物学类型的改变 D.产生点突变E.产生移码突变9.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B.分、切、接、转、筛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接合成重组体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10.用于基因治疗较为理想的载体是:A.质粒 B.噬菌体C.经改造的逆转录病毒 D.人类DNAE.酵母质粒11.常用质粒有以下特性:A.是线形双链DNA B.插入片段的容量比λ噬菌体DNA大C.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 D.含有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多个切口E.不随细菌繁殖而进行自我复制12.在重组体中切出插入片段最常用的方法是:A.以重组时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其切出 B.用其它限制性酶将其切出C.用S1核酸酶将其切出 D.用DNA酶将切出E.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将其切出13.利用PCR扩增特异DNA序列主要原理之一是:A.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NA片段 B.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NA片段C.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NA引物 D.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NA引物E.反应体系内存在的TaqDNA聚合酶具有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作用14.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A.大肠杆菌表达体系 B.原核表达体系C.酵母表达体系 D.昆虫表达体系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1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A.3′-磷酸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 B.5′-磷酸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C.3′-磷酸基末端和5′-磷酸基末端 D.5′-羟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E.3′-羟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及磷酸16.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N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A.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B.携带有某些抗生素抗性基因C.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 D.具有自我复制功能E.获得目的基因17.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A.DNA的大量复制 B.DNA的大量转录C.DNA的大量剪切 D.RNA的大量剪切E.RNA的大量反转录18.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技术又称:A.酶工程 B.蛋白质工程C.细胞工程 D.发酵工程E.分子克隆技术19.在重组DNA技术中不涉及的酶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E.DNA解链酶20.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A.平端末端 B.3′突出末端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E.缺口末端21.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酶为: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DNA内切酶22.cDNA是指: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 互补的DNA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D.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 互补的RNAE.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23.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C.可转录基因 D.非转录基因E.可表达基因24.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用的质粒存在于: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C.细菌染色体外 D.酵母染色体外E.病毒DNA外25.就分子结构而论质粒是:A.环状双链DNA分子 B.环状单链DNA分子C.环状双链RNA分子 D.线状双链DNA分子E.线状单链DNA分子26.聚合酶链式反应可表示为:A.PEC B.PERC.PDR D.BCRE.PCR27.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法C.cDNA文库法 D.PCRE.差异显示法28.重组DNA的基本构建过程是将:A.任意两段DNA接在一起 B.外源DNA接入人体DNA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 D.目的基因接入适当载体E.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NA29.EcoRⅠ切割DNA双链产生:A.平端 B.5′突出粘端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E.配伍末端30.催化PCR的酶是:A.DNA连接酶 B.反转录酶C.末端转移酶 D.碱性磷酸酶E.TaqDNA聚合酶31.将PstⅠ内切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的载体DNA连接属:A.同聚物加尾连接 B.人工接头连接C.平端连接 D.粘性末端连接E.非粘性末端连接32.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 D.RNA连接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3.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的过程称:A.转化 B.转染C.感染 D.转导E.转位34.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重组质粒的方法是:A.营养互补筛选 B.抗药性筛选C.免疫化学筛选 D.PCR筛选E.分子杂交筛选35.α互补筛选法属于:A.抗药性标志筛选 B.酶联免疫筛选C.标志补救筛选 D.原位杂交筛选E.免疫化学筛选36.下列常用于原核表达体系的是:A.酵母细胞 B.昆虫细胞C.哺乳类细胞 D.真菌E.大肠杆菌37.在对目的基因和载体DNA进行同聚物加尾时,需采用:A.反转录酶 B.多聚核苷酸激酶C.引物酶 D.RNA聚合酶E.末端转移酶38.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专指:A.细胞克隆 B.RNA克隆C.DNA克隆 D.抗体克隆E.mRNA克隆39.用于重组DNA 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核苷酸序列的:A.正超螺旋结构 B.负超螺旋结构C.α螺旋结构 D.回文结构E.锌指结构40.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用的质粒是:A.细菌染色体DNA B.细菌染色体以外的DNA C.病毒染色体DNA D.病毒染色体以外DNAE.噬菌体DNA41.构建基因组DNA文库时,首先需要分离细胞的:A.染色体DNA B.线粒体DNAC.总mRNA D.tRNAE.rRNA42.DNA连接酶是从T4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中分离的,这种连接酶:A.只能催化平末端连接,而不能催化粘性末端连接B.即能催化单链DNA连接又能催化粘性末端双链DNA连接C.双链DNA中不需一条完整的单链D.单链中的切口位点可缺少几个核苷酸E.切口存在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末端,使其以磷酸二酯键连接43.末端转移酶是合成酶类:A.作用时不需模板 B.是从小牛胸腺中分离C.能催化单链核苷酸转移到5′-磷酸上 D.需要带有5′-端磷酸的末端的ssDNA E.需要有延伸5′-端磷酸的末端dsDNA44.在基因工程中可用碱性磷酸酶:A.防止DNA的自身环化 B.同多核苷酸激酶一起进行DNA3′-羟基末端标记C.制备突出的3′-末端 D.特异切除DNA或RNA的3′-末端羟基E.水解特异的核苷酸片段45.以下哪种酶作用时需要引物: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末端转移酶C.反转录酶 D.DNA连接酶E.碱性磷酸酶46.S1核酸酶的功能是:A.切割双链的DNA B.切割单链的RNA C.切割发夹环 D.切割单链DNA E.以上有两项是正确的47.在cDNA技术中所形成的发夹环可用: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除 B.用3′外切酶切除C.用S1核酸酶切除 D.用5′外切酶切除E.碱性磷酸酶切除48.下面有关限制性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酶是外切酶而不是内切酶B.限制酶在特异序列(识别位点)对DNA进行切割C.同一种限制酶切割DNA时留下的末端序列总是相同的D.一些限制酶在识别位点稍有不同的点切割双链DNA,产生粘性末端E.一些限制酶在识别位点相同的位置切割双链DNA,产生平末端4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特异识别:A.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对 B.双链DNA的特定碱基序列C.特定的三联码 D.双链RNA的特定碱基序列E.双链RNA的特定碱基对50.DNA聚合酶的主要用途:A.利用它的3′→5′聚合活性,合成ds-DNA第二条链B.对DNA的5′-端进行填补或末端标记C.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用于缺口平移,制作DNA标志探针D.DNA聚合酶Ⅱ可用于DNA测序E.TaqDNA聚合酶用于PCR51.反转录酶:A.是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B.用于真核DNA反转录生成mRNA C.用于RNA探针的制备 D.用于RNA序列测定E.是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52.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应具备以下特点: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 B.容易进入宿主细胞C.具有多克隆位点 D.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出来E.以上均是53.下列哪种克隆载体对外源DNA的容载量最大:A.质粒 B.粘粒C.酵母人工染色体 D.λ噬菌体E.cDNA表达载体54.pUC是一种改造型质粒,含有:A.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启动子 B.多克隆位点C.lacZ′基因 D.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E.以上均有55.质粒具有以下特点:A.是位于细菌染色体外的RNA B.不能自主复制C.为单链环形DNA D.大小在2~300kb之间E.以上都不对56.粘粒是一种人工建造的载体不具有以下特点:A.可借cos位点将多个粘粒串联成大环 B.本身约4~6kb之间C.进入受体细胞后可进行复制 D.可克隆DNA大片段E.以上都不是57.下面关于多克隆位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仅位于质粒载体中 B.具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位点C.不同酶的识别序列可以重叠 D.一般是人工合成后添加到载体中E.可位于不同载体中58.下列筛选重组体的方法中不属于遗传学方法的是: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 B.PCRC.Northern印迹法 D.Southern印迹法E.抗药性标记基因59.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进行:A.建立染色体基因文库 B.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C.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分子机制 D.疾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E.以上均可以60.Southern印迹的DNA探针杂交:A.只与序列完全相同的RNA片段 B.可与任何含有相同序列的DNA片段C.可与任何含有互补序列的DNA片段 D.可与用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成的DNA片段E.只与含有互补序列的RNA片段61.下列哪个不是Southern印迹法的步骤: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DNA B.DNA与载体连接C.用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 D.DNA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E.用一个标记的探针与膜杂交62.下列哪个不是Northern印迹法的步骤:A.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RNA B.用凝胶电泳分离RNAC.将RNA转移到支持物上 D.与核酸探针进行杂交E.将RNA反转录合成DNA63.原位杂交具有以下特点:A.不需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核酸 B.对靶序列有很高的灵敏度C.可完整保护组织与细胞的形态 D.准确反映出组织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功能状态E.以上均是64.下列哪项不是探针的特点:A.要加以标记 B.应是双链DNAC.只与靶核酸序列杂交 D.探针长度可以是十几个碱基到几千个碱基不等E.高灵敏度65.探针的种类包括:A.基因组DNA探针 B.cDNA探针C.寡核苷酸探针 D.RNA探针E.以上均是66.下面哪一步不是获得基因组DNA探针的步骤:A.从基因组文库筛选得到特定基因 B.克隆、扩增C.纯化 D.连入表达载体E.切取插入片段67.RNA探针具有以下特点,但除外:A.采用反转录方法可以得到 B.单链、杂交效率高C.杂交体系稳定 D.不存在高度重复序列E.特异性高68.下面哪一步不是cDNA探针的步骤:A.从相应组织细胞直接中分离特异的cDNA B.从相应组织细胞中分离特异的mRNA C.反转录合成cDNA D.与载体连接E.切割cDNA,分离纯化69.常用的标记物有,但除外:A.放射性核素 B.生物素C.荧光素 D.地高辛E.NTP70.用于标记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但除外:A.32P B.35SC.3H D.125IE.14C71.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具有,但除外:A.检测时间短 B.灵敏度和特异性高C.可检出样品少于1000个分子的核酸量 D.半衰期短,稳定性差E.污染环境72.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包括,但除外:A.生物素 B.地高辛C.荧光素 D.酶E.核酸73.非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具有,但除外:A.灵敏度高于放射性核素 B.稳定C.经济 D.实验周期短E.安全、无污染74.PCR反应体系包括,但除外:A.基因组DNA(模板) B.引物C.dNTP D.TaqDNA聚合酶E.T4DNA连接酶75.PCR技术主要应用于:A.目的基因的克隆 B.基因表达与调控C.DNA微量分析 D.遗传病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E.以上均可以76.以DNA为模板的PCR反应,具备以下条件:A.反应体系一般选用50-100μl B.引物、TaqDNA聚合酶C.4种dNTP、模板DNA D.缓冲液E.以上均是77.以mRNA为模板的PCR反应,具备以下条件:A.需将mRNA反转录生成cDNA B.反应体系一般选用20μl体积、4种dNTP、引物C.需要RNA酶抑制剂、反转录酶 D.TaqDNA聚合酶E.以上均是78.关于PCR停滞的原因,取决于很多因素,但除外:A.样品模板的拷贝数 B.PCR扩增效率C.DNA酶种类及活性 D.dNTP的大量消耗E.非特异性的竞争因素79.用于核酸分子杂交的探针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A.核糖体 B.RNAC.抗体 D.抗原E.以上都不是80.Southern印迹是用DNA探针检测DNA片段,而Northern印迹则是:A.用RNA探针检测DNA片段 B.用RNA探针检测RNA片段C.用DNA探针检测RNA片段 D.用RNA探针检测蛋白片段E.用DNA探针检测蛋白片段81.用免疫化学筛选重组体的原理是:A.根据外源基因的表达 B.根据载体基因的表达C.根据mRNA与DNA的杂交 D.根据DNA与DNA的杂交E.根据RNA与RNA的杂交82.原位杂交包括:A.转膜杂交 B.斑点杂交C.菌落杂交或噬菌斑杂交 D.直接对染色体或组织的杂交E.以上均有83.外源性DNA进入菌体的方式是:A.转化 B.转录C.翻译 D.半保留复制E.以上都不是84.要将无粘性末端的两种平端DNA片段结合在一起,可在:A.两种片段上都接上聚(dT)尾部 B.一种片段接聚(dT)尾部,另一种接聚(dA)尾部C.两种片段都接上聚(dA)尾部 D.反应液中加以T4DNA连接酶E.有两项是对的85.用原核生物表达真核生物的基因存在的问题是:A.大肠细菌只能表达克隆的cDNA B.细菌不能切除原始转录物中相当于内含子的核苷酸序列C.缺乏翻译后加工机制 D.表达的蛋白质常形成不溶性包涵体E.以上都正确86.常用载体有:A.质粒 B.噬菌体C.病毒DNA D.大肠杆菌基因组DNAE.有3项是正确的87.构建cDNA文库时,首先需分离细胞的:A.染色体DNA B.线粒体DNAC.总mRNA D.tRNAE.rRNA88.构建DNA文库时,首先需分离细胞的:A.染色体DNA B.线粒体DNAC.总mRNA D.tRNAE.rRNA89.设计PCR的引物时,应考虑引物与模板的:A.5ˊ端特定序列互补 B.5ˊ端任意序列互补C.3ˊ端特定序列互补 D.3ˊ端任意序列互补E.中间序列互补90.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重组DNA的最常用方法是:A.抗药性选择 B.分子杂交选择C.RNA反转录 D.免疫学方法E.体外翻译91.下列哪一步是DNA芯片技术的最关键的环节:A.样品的准备与标记 B.芯片的制备C.信号的检测 D.数据分析处理E.杂交92.基因诊断常用的技术方法有:A.核酸分子杂交 B.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C.DNA序列测定 D.DNA芯片技术E.以上均是B型题:A.基因从原来位置转到基因组的另一位置 B.噬菌体或病毒DNA进入细胞中繁殖C.外来DNA引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D.移码突变 E.非移码突变1.感染是指:2.转化是指:3.转位是指:4.结构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插入或丢失是指:5.结构基因中1个核苷酸的插入或丢失是指:A.抗药性选择 B.分子杂交选择 C.RNA转录 D.免疫学方法 E.体外翻译6.用于鉴定是否有质粒转入受体菌的一般方法是:7.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8.利用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特异抗体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的方法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反转录酶 D.TaqDNA聚合酶 E.碱性磷酸酶9.识别DNA回文结构并对其双链进行切割的是:10.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是:11.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连接的酶是:12.特异切除DNA或RNA5ˊ端磷酸的酶是:13.mRNA转录合成cDNA的酶是:A.支原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D.细菌 E.酵母14.常用作原核表达体系的是:15.常用作真核表达体系的是:A.基因组文库 B.cDNA文库 C.mRNA文库 D.tRNA文库 E.rRNA 文库16.分离细胞染色体可制备:17.分离细胞总mRNA可制备:A.抗药性选择 B.RNA反转录 C.免疫化学方法 D.体外翻译E.PCR18.对重组体内基因进行直接选择的方法是:19.通过鉴定基因表达产物筛选重组体的方法是:A.RNA聚合酶 B.末端转移酶 C.碱性磷酸酶 D.反转录酶 E.核苷酸酶20.切除DNA末端磷酸基需要用:21.在DNA3′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需要用:22.合成cDNA需要用:A.同聚物加尾连接 B.人工接头 C.粘性末端连接 D.缺口末端连接 E.平端连接23.外源基因和载体DNA经限制性酶切后的连接属于:24.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添加同聚物序列后再进行连接属于:25.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添加短核苷酸序列,人为制造粘性末端再进行连接属于:26.需用适当的酶将DNA突出末端削平或补齐的连接属于:A.将单链DNA任意切断 B.将双链DNA序列特异切开 C.将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D.将缺口末端连接 E.切除DNA末端磷酸基团27.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28.DNA连接酶作用是:29.碱性磷酸酶作用是: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基因结构 C.不表达的调控区D.内含子和调节区 E.外显子和调节区30.cDNA文库包括:31.DNA文库包括:32.真核mRNA包括: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3.切除特异DNA片段:34.连接两个DNA片段:35.大量扩增DNA片段:A.反转录酶 B.多聚核苷酸激酶 C.引物酶 D.RNA聚合酶 E.末端转移酶36.催化ATP的磷酸转移到DNA或RNA的5ˊ端羟基上:37.催化单核苷酸转移到DNA的3ˊ端羟基上:38.合成cDNA:C型题:A.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噬菌体感染细菌 B.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菌进行表达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转化:2.感染:A.cDNA文库 B.基因组文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含内含子:4.含结构基因:A.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噬菌体感染细菌 B.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菌进行表达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5.转化:6.转位:A.cDNA文库 B.基因组文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7.含转录调控区:8.较易表达:A.cDNA文库 B.基因组文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9.制备目的基因可在真核生物体系中表达:10.几乎含有人的全部基因:A.cDNA文库 B.基因组文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1.具有组织特异性:12.可在原核生物体系中表达:A.光介导原位合成 B.压电打印合成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3.原位合成芯片:14.DNA微集阵列:A.喷墨打印 B.针式打印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5.原位合成芯片:16.DNA微集阵列:A.光介导原位合成 B.喷墨打印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7.原位合成芯片:18.DNA微集阵列:A.压电打印合成 B.针式打印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9.原位合成芯片:20.DNA微集阵列:A.DNA序列测定 B.突变分析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1.DNA芯片技术可用于:22.PCR技术可用于:A.基因表达 B.DNA的微量分析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3.DNA芯片技术可用于:24.PCR技术可用于:A.药物研究 B.基因诊断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5.PCR技术可用于:26.核酸分子杂交:A.目的基因克隆 B.基因结构研究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7.DNA芯片技术可用于:28.PCR技术可用于:A.DNA与DNA的杂交 B.DNA与RNA杂交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29.Southern印迹杂交:30.斑点杂交:A.DNA与RNA杂交 B.DNA与DNA的杂交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1.原位杂交:32.Northern杂交:A.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B.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34.PCR技术可用于:A.肿瘤 B.个体鉴别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5.PCR技术可用于:36.DNA芯片技术可用于:三、问答题1.简述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

2 活性测定: ⑴ 羟基偶氮苯-2-羧酸(HABA)法: A(SA) + HABA(红色) B A-B (出现黄色时B的量)
⑵ 分光光度法:
五、生物素标记物及亲和素标记物的制备:
1 生物素标记物的制备: B +Ab/Ag/E 交联剂
B-Ab/Ag/E
2 亲和素标记物的制备: A/SA+ Ab/Ag/ E 交联剂 A/SA-Ab/Ag/E
3 生物素酰肼(BHZ):
制备:生物素 +水合肼 标记特点: BHZ与蛋白质中的醛基结合而标记
适用:标记偏酸性的蛋白质、酶、DNA
三、亲和素及其理化性质 1 概念 2 分子式 3 结构特点 4 溶解特性 5 等电点 6 其它特性
1 概念: 亲和素(avidin):是动物微生物中提 取的一种含10%碳水化合物的碱性糖蛋白。 链霉亲和素:是从链球菌属的菌培养 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 2 分子量: A: 6.7KD SA: 6~6.5KD
3 ABC法: ⑴ A+B· E ⑵ Ag+B· Ab
A- B· E----------ABC Ag-Ab· ABC Ag-Ab· B B-ABC
பைடு நூலகம்
特点:将BAB法中的A先与B-E结合,制备成复 合物ABC
+A
+A
返回
Ag-Ab1-Ab2-B + A-E
Ag-Ab1-Ab2-B-A-E
+A-E
返回
3 结构特点: 咪唑酮环/四氢噻吩环 结合亲和素 侧链末端羧基结合蛋白质
4 溶解特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
5 等电点: PH=3.5 6 其它特性: 羧基需经活化修饰才能结合蛋白质 (羧基活化的生物素,称为活化生物素, 也叫生物素衍生物)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第三版免疫学检验技术第章中级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一、A1 1、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 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A 、双抗原夹心法B 、双位点一步法C 、间接法测抗体D 、竞争法E 、捕获法 2、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 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A 、低,高B 、高,高C 、高,低D 、低,低E 、高,不变3、ELISA 试验中最常用的标记酶是()。

A 、AST B 、HRPC 、ACPD 、LDHE 、ALT 4、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

A 、均相酶免疫测定B 、异相酶免疫测定C 、固相酶免疫测定D 、液相酶免疫测定E 、固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5、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的方法,通常称为()。

A 、双抗体夹心法B 、双位点一步法C 、间接法D 、竞争法E 、捕获法6、ELISA 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 、聚氯乙烯B 、聚苯乙烯C 、三聚氧胺D 、琼脂糖E 、尼龙膜 7、均相酶免疫测定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常用于半抗原和小分子的检测B 、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C 、不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的干扰D 、酶与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活性E 、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 8、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 )是一种()。

A 、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B 、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C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 、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 E 、电泳技术9、ELISA 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 、人白蛋白B 、人球蛋白C 、牛血清白蛋白 D 、牛血清球蛋白 E 、鼠白蛋白10、可用免疫渗滤试验和免疫层析试验检测的项目没有()。

A 、抗HCV B 、HIV C 、HCG D 、HBsAg E 、HAV11、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 、戊二醛交联法 B 、糖原染色法 C 、免疫印迹法 D 、酶耦联测定法 E 、捕获竞争法12、下列不属于ELISA 测定方法中所必需的试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第十一章生物素 -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一、生物素 - 亲和素系统的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高,适用广泛。

二、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一)生物素及其活化1.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N- 羟基丁二酰亚胺酯( BNHS)2. 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酰肼(BHZ)和肼化生物胞素(BCHZ)3.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3- ( N-马来酰亚胺 - 丙酰) - 生物胞素( MPB)4.标记蛋白质核酸的活化生物素常用于标记核酸分子的活化生物素有光生物素、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BNHS和 BHZ。

(二)生物素标记蛋白质生物素化蛋白质衍生物的特性生物素化蛋白质衍生物有两类:一种是生物素化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抗原、抗体),另一种是标记材料(如酶)结合生物素后制成的标记物。

标记方法:( 1)标记抗体、抗原:常用于标记抗体的活化生物是BNHS;对于偏酸性的抗原,标记时多采用 BHZ。

( 2)标记酶:以生物素标记HRP为例。

标记注意事项:( 1)应根据抗原或抗体分子结构中所带可标记基团的种类以及分子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活化生物素和反应条件;(2)标记反应时,活化生物素与待标记抗原或抗体应有适当的比例;(3)为减少空间位阻影响,可在生物素与被标记物之间加入交联臂样结构;(4)生物素与抗原、抗体等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后者的免疫活性;标记酶时则结果有不同。

三、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理化性质与标记1.亲和素及其活性:活性基团 - 色氨酸。

2.链霉亲和素及其活性:活性基团- 色氨酸。

3.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的标记:最常用的是酶、FITC 和胶体金。

亲和素的标记(链霉亲和素的标记)(1) HRP-亲和素结合物的制备:改良过碘酸钠法,戊二醛法;(2)亲和素 - 生物素化HRP复合物的制备;(3)亲和素 - 生物素化碱性磷酸酶复合物的制备。

四、生物素 - 亲和素系统的应用1.生物素 - 亲和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类以游离亲和素为中间物,分别连接包含生物素大分子的待检反应体系和标记生物素,称为BAB法;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亲和素 - 生物素化酶复合物技术( ABC)。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十一章  维生素与辅酶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十一章维生素与辅酶提要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异类微量有机物质,不能由机体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靠食物供给。

由于维生素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无共同性。

通常根据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由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B6、B12、烟酸、烟酰胺、泛酸、生物素、叶酸、硫辛酸和维生素C等。

现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11-顺视磺醛,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与暗视觉有关。

此外维生素A还参与糖蛋白的合成,在刺激组织生长分化中也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D为类淄醇衍生物,1,25-二羟维生素D3是其活性形式,用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新骨的生成与钙化。

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保护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维生素E还可促进血红素的合成。

维生素K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有关,作为谷氨酰羧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凝血因子前体转变活性凝血因子所必须的。

除维生素C外,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为B族维生素,以辅酶和辅基的形式存在,参与物质代谢。

硫胺素的辅酶形式为硫胺素焦磷酸(TPP),是α-酮酸脱羧酶、转酮酶及磷酸酮酶的辅酶,在α-裂解反应、α-缩合反应及α-酮转移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核黄素和烟酰胺是氧化还原酶类的重要辅酶,核黄素以FMN和FAD是形式作为黄素蛋白酶的辅基;而烟酰胺以NAD+和NADP+形式作为许多脱氢酶的辅酶,至少催化6种不同类型的反应。

泛酸是构成CoA和ACP的成分,CoA起传递酰基的作用,是各种酰化反应的辅酶,而ACP与脂肪酸的合成关系密切。

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代谢种多种酶的辅酶,参加催化涉及氨基酸的转氨作用,α-和β-脱羧作用,β-和γ-消除作用,消旋作用和醛醇裂解反应。

生物素是几种羧化酶的辅酶,包括乙酰CoA羧化酶和丙酮酸羧化酶,参与CO2的固定作用。

生物素

生物素

生物素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综述作者:吾麦尔江.图依洪指导教师:米热古丽摘要:生物素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近几十年来对生物素的研究发现,其作为羧化、脱羧和脱氢反应酶系的辅助因子,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

该文就生物素的理化特性、生物素的最新应用进展、检测方法、动物对生物素的营养需求等作了简要阐述,为广大畜牧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素;生产应用;营养需求;I.生物素生物素(Biotin)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水溶性含硫维生素,即维生素B7,又称维生素H或辅酶R。

是动物机体内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由于生物素在饲料中广泛分布,而且动物肠道能够合成生物素,过去人们曾认为猪和家禽饲料中可以不添加生物素。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生物素缺乏症,尤其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更容易出现生物素缺乏症状。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重视和研究生物素的营养作用(MeDowell,1989)。

近年来,生物素已成为最受关注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

1.1生物素的化学特性生物素的多种异构体中只有σ-生物素才具有生物活性。

生物素溶于热水,而不溶于乙醇、乙醚、及氯仿。

一般情况下,生物素是相当稳定的,只有在强酸、强碱、甲醛及紫外线处理后才会被破坏。

抗生物素蛋白(avidin)是生蛋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与生物素结合,使其不能在肠道中吸收,但加热处理后生物素却能够重新被利用。

1.2生物素的理化特性生物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天然存在的生物素主要以与其他分子结合的形式存在。

其化学结构中包括一个含有5 个碳原子的羧基侧链和两个五元杂环[1],在体内由侧链的羧基与酶蛋白的ε- 赖氨酸残基结合,发挥辅酶作用。

生物素共有8 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其中只有D(+)- 生物素具有生物活性。

生物素作为机体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体内含生物素的酶有:丙酮酸羧化酶、乙酰辅酶A 羧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和β-甲基丁烯酰辅酶A羧化酶都依赖ATP和Mg2+激活。

生物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生物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生物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摘要:生物素是动物机体内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它作为4种羧化酶辅酶成分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生物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关键词:生物素营养基因表达[Abstract] : Biotin is an essential vitamin for animal to maintain normal metabolism. It plays essential roles in theme metabolism of glucose,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serving as coenzyme for four carboxylases in mammals.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showed that biot in played an importa nt role in regulati ng gene expressi on The nu triti on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biotin and its effects on gene express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biot in;nu triti on;gene expressi on生物素(biotin),是动物机体内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由于生物素在饲料中广泛分布,而且动物肠道能够合成生物素,过去人们曾认为猪和家禽饲料中可以不添加生物素。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生物素缺乏症,尤其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更容易出现生物素缺乏症状。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重视和研究生物素的营养作用(MeDowell, —9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
一、灵敏度 二、特异性 三、稳定性 四、适用性 五、其他
第四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应 用
生物素与亲合素之间结合的亲合 力高、特异性强,各自均可以与各型 大小分子结合,以及二者在结合反应 时具有的多级放大作用等优越性,使 BAS及其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标 记免疫分析技术领域中,尤其为标记 免疫检测自动化分析做出了极大的贡 献。
可对标记材料(如酶)标记:碱性磷酸酶标记后
活性将降低;
选择活化生物素:依抗原或抗体分子所带可标记基团
的种类(氨基、醛基或巯基)以及分子的酸碱性; 控制生物素:蛋白质比例 生物素:IgG 用量比(mg/mg)宜为2:1, IgG应用浓度 0.5~5μg/ml; 生物素1~3个/Ag,3~5个/Ab;
第一节
生物素理化性质与标记
I环为咪唑酮环,可与亲合 素结合 Ⅱ环为噻吩环,C2上戊酸 侧链的未端羧基是结合生 物大分子的唯一结构
维生素H 动、植物组织中广泛 分布,卵黄和肝含量高 MW 244.31kD.
I 咪唑酮环
羧基

噻吩环
一、活化生物素
生物素侧链的末
端羧基经化学修 饰后制成带各种
一、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基本类型 及原理
BAB法:
Ag+B· Ab
Ag-Ab· B
A
Ag-Ab· B-A
B· E
Ag-Ab· B-A-B· E
特点:以游离A分别连接B-Ab和B-E
BA法 Ag+B· Ab Ag-Ab· B
A· E
Ag-Ab· B-A-B· E
特点:以A-E/SA-E代替BAB法中的A,省
BNHS分子可与蛋白质 赖氨酸的氨基形成肽键 BNHS适用标记抗体和 中性或偏碱性的蛋白质
如何减小空间位阻?
长臂活化生物素(BCNHS): 生物素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之间添 加了两个6-氨基已糖分子基团,形 成连结臂,生物素与大分子基团的 距离
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
生物素酰肼(BHZ):水合肼与生物素的合成物 主要用于标记偏酸性糖蛋白 肼化生物胞素(BCHZ) :生物素与赖氨酸连接
亲合素(A)
结构 PI 结合位 生物素 Ka 活性 四亚基糖蛋白 10.5 色氨酸 4 1015 13~15
链霉亲合素(SA)
四肽链蛋白 无糖基 6 色氨酸 4 1015 15~18
二、亲合素/链霉亲合素标记
• 标记物:酶、胶体金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 HRP-AV(SA) 过碘酸钠、戊二醛 • ABC/SABC 预制AV(SAV)-Biotin
使用交联臂减少空间阻力
第二节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的理 化性质与标记
亲合素(avidin, AV) 和链霉亲合素
(streptavidin, SA)是生物素的天然特异性结合
物。而且,二者均为大分子蛋白,因此几乎所
有用于标记的物质均可以同亲合素(AV)或链
酶亲合素(SA)结合。
一、理 化 特 性
BAS主要与免疫放射分析(IRMA)检测体系偶 联,用于对终反应的放大(BA法) BAS也可用于IRMA反应后B、F成分的分离
五、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分子生 物学中的应用
以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的定位检测 用BAS制备的亲和吸附剂进行基因的分离 纯化 将免疫测定技术与PCR结合建立免疫PCR(immuno-PCR)用于抗原的检测
三、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荧光免 疫技术中的应用
BAS用于荧光抗体技术,通常采用BA法, 即用荧光素直接标记亲合素(或链酶亲 合素);也可采用游离亲合素(或链酶 亲合素)搭桥,两端分别连接生物素化 抗体和荧光素标记的生物素(BAB法)或 荧光标记的抗亲合素(或链酶亲合素) 抗体的夹心法。
四、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放射免 疫测定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合 素放大技术
第一节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 一、活化生物素 二、活化生物素标记蛋白质
第二节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 一、理化特性 二、亲合素(或链酶亲合素)的标记
第三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 一、灵敏度 二、特异性 三、稳定性 四、适用性 五、其他 第四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应用 一、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 二、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三、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 四、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五、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 小结
后,再与无水肼反应而成。
除醛基外, BCHZ还可标记氨基
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
马来酰亚胺-丙酰-生物胞素(MPB) 能特异地与蛋白质巯基结合的活化 生物素
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
光生物素(photobiotin)
侧链上连接的芳香基叠氮物基团, 经光照后, 变为 芳香 基硝基苯,可直接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嘌呤氨基结合, 形成B-核酸 探针
活性基团的衍生
物-活化生物素 (生物素化衍生物)
生物素活化
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
标记蛋白质醛基的活化生物素
活化生物素易 与抗原、抗体 酶及核酸分子 中相应基团偶 联形成生物素 化标记物
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
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
活化生物素
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
生物素 N-羟基丁二酰胺
碳二亚胺 生物素羟 基琥珀酰 亚胺酯( BNHS )
却了加B-E的步骤
3.
ABC法
⑴ ⑵ A+B· E Ag+B· Ab A- B· E----ABC Ag-Ab· B
ABC
Ag-Ab· B-ABC
特点:将BAB法中的A先与B-E结合,制备成复合物 ABC
二、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酶免疫 测定中的应用
BAS在ELISA中的应用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均相酶免疫测定
小 结
• 生物素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系统具有的多 级放大独特效应,可极大地提高分析测定的灵 敏度;二者之间的高亲和、高特异结合以及既 可偶联生物大分子,又可连接标记材料的特性, 使该系统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具 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该系统有二种基本 类型:以游离亲合素为中间物,分别连接包含 生物素化大分子的待检反应体系和标记生物素 的 BAB 法或 ABC 技术;另一类是直接用标记亲合 素连接生物素化大分子反应体系进行检测的 BA 法或LAB。
思考题
1. 2. 3. 4. 5. 6. 7. 生物素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生物素通过什么结构、形式与生物大分子相连结? 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有何特点? 为什么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具有“桥联”作用?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可以被哪些示踪剂标记? 为什么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具有放大作用? 生物素与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结合是否与抗原抗体结合 相同? 8.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放大的是反应过程还是单一检测信号 的能量? 9. 生物素、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如何与标记免疫技术联接? 10. 如 何 将 生 物 素 - 链 霉 亲 合 素 放 大 系 统 用 于 所 有 双 位 点 ELISA?
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Bio-dUTP)
作为TTP的结构类似物,可采用缺口移 位法掺入到双链DNA中。
BNHS和BHZ 可直接标记核酸, 但对碱基配对有影 响。
二、生物素标记蛋白质
活化生物素通过侧链与蛋白分子连接; 一个蛋白分子可被多个生物素标记-多价性; 对BNHS多标记抗体, BHZ则多标记微酸性抗原; 抗原、抗体标记后活性不变;
• 在生物素—亲合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系统应 用中,无论采用酶、荧光素或发光物作为检测 示踪剂,均是待测抗原与生物素化抗体反应形 成复合物后,再利用生物素与亲合素间的多价 放大结合特性,或直接与标有示踪剂的生物素 结合( BA 、 LAB 法),或依次与亲合素(链霉 亲合素)、生物素示踪标记物反应连接成聚合 物(BAB、ABC法),最终使待测反应信号被放 大,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