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调查就显得尤为必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层面,他们普遍认为养老是老年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不高,也缺乏对养老问题的深入思考。
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认为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解决养老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养老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线希望。
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养老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全体成员的大问题。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关注和重视养老问题时,养老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我们建议大学生应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解决养老问题的行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养老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当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时,养老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唤起更多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为养老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4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4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此次平山县南街村调研情况,得出如下数据及存在问题:(一)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医疗情况1.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
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
2.在医疗保障方面,80.3%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12.1%的老人选择了商业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
3.在就医的问题上,98.5%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
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1.在访问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养老占6%左右。
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半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三)关于农村养老院的情况农村中只有很少的养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晓养老院的具体位置。
此外,养老院的环境较差与收费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费用,是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担心周围邻居的评论,担心邻居认为子女不孝。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共五则范文)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
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中国问题即是农民的问题。
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实践参加者:沈洁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时间:2013年1月地点: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农民养老问题与建议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
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
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分析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希望了解他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态度和需求;实地访谈主要与农村养老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多的详细信息。
三、调研结果1.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只能依赖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往往外出务工,无法提供有效的照顾和关爱。
这导致农村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养老照顾,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2. 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普遍较低。
农村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和康复设施。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差。
另外,农村养老服务价格高昂,老年人普遍负担不起。
四、调研分析1. 农村养老问题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无人照顾的情况愈发严重。
同时,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逐渐瓦解,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度上升。
2. 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同时,需要推动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减缓农村老年人口的负担。
五、调研建议1. 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政策,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改善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养老服务的评估和监管。
2.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推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智能化。
3. 积极促进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大量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经济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共5篇)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共5篇)第一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2机制1W姓名:谷阳正本次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有谷阳正、李康、杨光、陈文。
主题是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活动时间从2013/1/25到2013/2/5,地点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和徐杨乡,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等人都到城市打拼生活,不少老人都留守在家。
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老年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项价值主体,一直扮演着权威和被尊重的社会角色。
对老年人的敬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
而在现代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老年人的赡养的美德正被人们目不暇接的现代观念无情的吞噬着,老年人正成为被边缘化的一族。
农村赡养问题不容忽视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发展。
而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项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面临这些情况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养老还是沿用一贯的家庭养老模式:大多数依赖自己的儿女。
老人们的要求非常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儿女们的常回家看看就够了,但这样的生活都不能被满足。
调查情况看来,我镇一些老人生活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子女间非常攀比。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现象比较严重。
如钦工镇士銮村73岁的陈某有三个儿子,现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则住在原先未拆的旧房里。
原先三兄弟商量好没加拿出一定的粮食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婚时话的钱比他的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业不尽赡养义务。
老大开始还按时给老人生活费和粮食,后见两弟弟不尽义务,业停止供应。
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篇一: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一、课题调查总结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
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
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
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
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
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
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
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二、感想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
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
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
2%,预计到20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据抽样统计20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
72人。
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实践报告
农村养老实践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农村人口中,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现状,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地进行了一次农村养老实践调研。
一、农村养老现状在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养老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养老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许多农民在退休后,无法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其次,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养老院等机构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此外,农村养老问题还涉及到孤寡老人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子女外出打工导致的照料困难等方面。
二、农村养老解决方案针对农村养老问题,我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养老院等机构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另外,应加强对农村老人的关爱和照料,建立健全的社区照料体系,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三、农村养老实践案例在实践调研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成功的农村养老实践案例。
例如,在某个农村社区,他们建立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娱乐活动和社交机会,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独。
此外,该社区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陪伴。
这些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力量在农村养老中的积极作用,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个人思考与感悟通过这次农村养老实践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农村养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问题。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支持力度,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而个人则应关注和关爱身边的农村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农村养老实践报告
农村养老实践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养老实践调研。
一、调研背景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因此,加强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深入到农村地区,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对农村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设施进行了实地观察。
三、农村养老现状(一)家庭养老仍是主要方式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仍然依靠子女的赡养来维持生活。
子女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在生活上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然而,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等原因,家庭养老的质量和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来源有限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经营和子女的赡养费。
部分老年人还能领取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但金额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三)医疗保障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老年人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些慢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缺乏娱乐活动和社交场所。
一些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四、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一)养老观念落后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对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接受程度较低。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二)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不高。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不够健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2)_调研报告.doc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2)_调研报告二、对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设想鉴于以上种种分析,考虑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应建立一种有分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方案。
具体来说,针对现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将来仍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老年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一些行政性的倾斜激励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继续巩固和落实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革与发展,在较富裕的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当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时,社会养老应及时补充,尤其是针对农村“未来老人”一一农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力度,全面加以推广,以切实解决他们的未来养老问题。
三、具体措施应该说,这一基本设想是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儿方面的工作:(一)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得到落实。
一是持之以恒地搞好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的宣传。
重点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并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尊老、爱老、养老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思想中去,消除少数家庭出现的严重“宠幼弃老”现象,构筑起家庭养老的优良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基础。
二是强化法制建设,走依法保障的路子。
切实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此法教育老年人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约束家庭和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持家庭内的代际和谐,建立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方法。
三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进行改革。
就调查的XXX 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位老年人都是由儿子赡养的, 只有3位没有儿子仅有女儿的老年人,是通过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来养老。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前言: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
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XXX位老人进行调查。
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
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
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
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
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语言要精确、简洁。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旧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化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看法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
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
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平安隐患。
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伴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
2021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漂亮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学校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
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养老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观点和诉求。
首先,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大学生认为养老问题与自己无关,只是老年人的问题,缺乏对养老问题的深入了解。
另外,一些大学生认为养老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自己并不需要过多关注。
这些观点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养老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够全面的态度。
其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大学生对养老问题持漠视态度,认为养老是遥远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关注。
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对养老问题持积极态度,认为应该从现在开始为养老做准备,关注养老政策和养老金的发展。
这种态度的差异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此外,调查还显示出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共同观点和诉求。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家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大学生们也呼吁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共同的观点和诉求。
在面对养老问题时,大学生应该提高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从现在开始为养老做好准备,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养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引起更多大学生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校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难题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难题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难题调查报告大家眼底下的社会发展,汇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创作上面有一定的方法。
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人都对写汇报很是头痛的,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在校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难题调查报告,仅作参考,大家一起来瞧瞧吧。
老年人口难题在中国早就存有,既主要表现为老人的存活与发展趋势,如物质保障、健康服务、住宅等难题;还主要表现为因社会老龄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老龄化所产生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社会心理等社会发展的转变这些。
这在其中,只是达到老人在年迈时的供奉难题就已并不是一个简易的难题。
应对中国老年70%之上定居在农村的实际基本国情,显而易见,乡村老人老龄化问题是在我国老龄化问题中的头等大事。
为了更好地更深层次实际地掌握当今乡村老人的基本上现况,以统计调查的方法,对城关镇确保村的xxx位老年人开展调研。
融合调研个人所得的及自身的肤浅认识,当今我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导。
一、居家养老还存有强悍的活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提升了自我认同工作能力。
殊不知,居家养老道别是儿女养老服务对我国农村老人依然具备实际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功效。
不管城镇,家中依然是一个基本上的日常生活企业,是老人最终的本营。
而越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居家养老的功效也就越大。
在社保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的标准下。
居家养老具有了社会发展推进器的功效,一旦居家养老的基本遭受毁坏,上千万乡村老人的老年生活将丧失确保。
(一)居家养老方法合乎当今在我国的实际基本国情。
当今在我国人口非常多,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快、是社会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不高,地域差别很大。
而乡村地域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伍,农户付款工作能力非常比较有限,我国绝大部分乡村地域尚处在吃饱穿暖环节,仅有小一部分做到小康水平,极少数乡村仍处在贫苦情况。
不但地域间存有差别,并且在同一地域中的不一样城镇、同一城镇中的不一样村子、乃至在同一村子中的不一样家中中间,农户的经济发展收益也是有很大差距。
大学生对于养老院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对于养老院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对于养老院调研报告【一】实践时间:20**年**月19至20**年**月24日实践地点:**县人民敬老院实践人员:***实践内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情感状态实践方式:访谈法和滚雪球一、研究背景和意义21世纪,各个国家最主要有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两种。
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加之我国国情和养老模式建设的特点。
作为机构养老的中央组成部分的敬老院养老模式成为我国社会现实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口方面:1、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723074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减少223256人,下降3.00%。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56742户,家庭户人口为69070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8人减少0.22人。
3、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41114人,占50.36%;女性人口为3589630人,占49.6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4、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51884人,占22.85%;15~64岁人口为4895594人,占67.71%;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3266人,占9.45%。
二、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砀山县人民敬老院的老人,以入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23名老人。
其中男性12名,约占总调查人数的51.1%,女性11名,约占总人数的48.9%。
2.研究方法3.研究内容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被调查者年龄大多在6070岁、身体状况不太好、已婚有偶的居多;2.性别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多于女性;三十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等方面差异比较大。
此外根据对这个表格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有以下方面几个原因:因为身体状况需要照顾的(24%);缺少伴侣的(22%);减轻子女负担的(43%);认为环境好适宜养老的(11%)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老人之所以来到敬老院最主要的就是减轻子女的负担,真正认为养老院环境好适宜养老的人不多。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也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
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障正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课题。
为进一步调查了解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情况,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并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县政府办公室综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养老现状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步入老年型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根据调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1万, 城乡老年人男性为7169万,女性7488万,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1619万。
与2000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0.2%提高到现在的11.3%,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从9.2%增至10.7%。
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全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从2000年的15.7%增长到目前的1***%。
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3%,占全球总人口的1.4%,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居世界首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
从养老方式上看,我国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
农村养老现状如下:1.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2.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保障。
一是“五保”老人。
其二,有子女的老人,其生活水平与子女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当。
有些生活富足的子女争着养老,使老年人过着幸福生活。
其三,因各种原因导致特殊困难的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篇1《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
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
时间:20__年1月27—1月31日。
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一、活动内容(一)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
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活动形式: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3、查阅相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
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
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__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__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养老问题调研报告大学生
养老问题调研报告大学生养老问题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学XX专业的X同学。
近期,我参与了一项养老问题的调研工作,并撰写了这份报告,现将结果向各位做出汇报。
调研目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需要在未来面临养老问题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调研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状况、态度以及未来的养老计划等情况。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某某大学的本科在校生进行了调查。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得到了483份有效回收问卷。
调研结果:一、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其中,有7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较少,仅有2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
此外,有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于未来的养老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的态度对于如何解决养老问题,6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养老金的水平;而31%的受访者则认为应该依赖子女养老。
此外,还有5%的受访者提出了其他的解决方式,如创业,投资等。
三、大学生的养老计划问卷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学生的养老计划情况。
其中,有42%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开始了养老计划,他们主要通过投资理财、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方式来积累养老资金。
但也有5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还没有开始养老计划,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和对未来养老情况的不确定性。
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状况普遍较低。
因此,我建议学校可以在教育课程中增加养老问题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养老意识和知识水平。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提高大众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投资理财方面,可以通过参加相应的课程或自主学习,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并适时开始养老计划。
此外,我们也应该鼓励大学生注重身体健康,如保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以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
大学生暑假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及思考
大学生暑假实践调研报告关于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及思考——以某县某村为例前言实践时间:2021.7.某——2021.8. 某实践地点:某县某村实践内容:调查农村老龄化问题实践方式:实地观察一.当前农村老龄化现状调查前我先在网上搜索,网上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几年,中国平均每年增加500万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28%,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重。
农村作为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老龄化问题更突出,加上年青人多数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或者说是空巢老人问题、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和农村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尤为突出。
那么抚军村的情况怎样呢?经过调查我发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农村老年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突出表现为贫困化。
其中常说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贫困十分突出。
国家虽然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基层农村还是一种低水平的保障。
而且政策强调年满 60周岁农村老人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其子女必须参保,类似捆绑式的政策带来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子女本身无经济能力参保,有的老人是因为子女不愿交纳保险金,有的老人是无子女的,如果这些原因直接造成老年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老人。
有的老年人虽然有子女,但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能够回家团聚,老人生活上得不到照顾,经济上的支持还需要根据子女在外的收入而定,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也处于基本没有的状态。
这些老人生活辛苦,还在于他们要为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孩子,大多数老人体力不支,常常吃水都很困难。
而失独家庭的老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更成问题了。
这成为影响我们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传统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正如专家学者所说:由于“社会经济转轨和家庭结构变化及其养老功能快速弱化,以及子女的养老责任不能及时兑现等所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老年群体基本上没有得到丰厚的利益共享”,所以“城乡低收入老年人的经济困难问题具有社会的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
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xxx位老人进行调查。
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
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
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
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
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家庭养老方式的文化根基深夺厚悠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养老向来是中华民族恪守的传统美德。
家庭养老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经历史岁月,从农业经济开始至今,大约有三四千年之久,支撑家庭养老功能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也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传统的中国家庭作为一个福利单位,表现在养老机制作用上是天然的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但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且日常还能得到应有的照料,并享有子女满堂的天伦之乐,精神上得到寄托。
所以家庭养老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就算将来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家庭养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家庭养老的实际保障效果不会有很大的削弱。
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养老不会有很大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子女减少而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但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林戈等人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总体的研究,认为中国老年夫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同时需要子女日常生活护理的,因而所谓的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并不一定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构成重大威胁。
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单子女的老人生活还要好于多子妇女的老人,因为这时了女无法推卸自己的养老责。
其次,农村外流人口增多也不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较大影响。
一些研究认为农村中大量壮年外出打工,使老年人无法得到日常照料。
而据调查看来,家庭养老主要由女性承担,且多国40至59岁以下的中年女性才会碰到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经常性照料的情况。
而在农村流动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xx年龄段最为活跃。
40至59这一年龄段的妇女多在家中照料甥孙和老人。
确有一些家庭中只有一对中青年夫妇且双双外出打工的,他们也会将年迈体弱的老人托付给亲友或请人上门照顾。
最后,就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而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只能起到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作用,但这与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且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鉴于以上种种分析,考虑到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应建立一种有分别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过渡方案。
具体来说,针对现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将来仍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老年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一些行政性的倾斜激励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继续巩固和落实家庭养老的整体功能;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革与发展,在较富裕的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当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时,社会养老应及时补充,尤其是针对农村“未来老人”——农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力度,全面加以推广,以切实解决他们的未来养老问题。
应该说,这一基本设想是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得到落实。
一是持之以恒地搞好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的宣传。
重点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并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尊老、爱老、养老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思想中去,消除少数家庭出现的严重“宠幼弃老”现象,构筑起家庭养老的优良社会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基础。
二是强化法制建设,走依法保障的路子。
切实贯彻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此法教育老年人来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约束家庭和社会成员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持家庭内的代际和谐,建立有利于家庭养老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方法。
三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机制进行改革。
就调查的xxx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位老年人都是由儿子赡养的,只有3位没有儿子仅有女儿的老年人,是通过招上门女婿的方式来养老。
很显然,在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中是以儿子为主体的。
这种机制是由历史传统自然形成的,在实行计划生育的今天,后代中无男孩的家庭比例占四分之一左右,这种机制就必须得以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
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国家也应在此问题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从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家庭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存在的经费、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养老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中最大的问题——经济供养问题。
二是对照料老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经济援助。
要尽量减轻困难家庭的养老负担。
使这些家庭的老年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时向照料和护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
解决当前农,解决农村老年人“病有所医”的问题。
强调社会的作用,扩大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支持。
一是要发挥乡村老龄组织的作用,增强老龄组织的功能。
强化和规范老年供养体系建设,就是要规范家庭和社会中非老人成员的行为,从而确保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因此,建立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强化老龄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是老年供养体系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目前,农村的老龄机构从表面看,乡、村级机构健全。
然而实质上则处于一种“人员无编制,活动无经费,开展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中,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老年活动方面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乡级老龄组织机构建设和其支柱作用的发挥。
二是要加强老年人群体的力量,发扬自助、互动的精神,提倡低龄、健康的老人帮助年迈、体弱的老人;增强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养老需求。
三是发展老年公益设施。
充分发挥各村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场所的作用,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宣传,逐步扩大社会化供养比例。
从长远看,在经济方面,随着国家、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提高,养老的责任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家庭养老终将让位于社会养老,这是谁都无法逆转的趋势。
因而,在过渡时期我们不仅要提倡家庭养老,还要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使社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人”群体中发挥主要作用。
在的调查中,许多中青年人未投保除了经济条件不允许、害怕政策有变或没有听说过有社会养老保险这回事外,更集中的是表现为投保意识淡薄,出现年轻时无所谓,中年后又因一次性投保数额大而不得不放弃的现象。
所以,在农村要大力加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思想教育,把年轻一代的供养方式逐步引导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轨道上来,立足“早”字,积少成多,筑起庞大坚固的社会保障“大坝”。
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干,逐步构筑起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应具备五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
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是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
可参照大连市的做法,创办“居家养老院”,组织一些闲暇在家的中青年妇女,为村中无子女、子女不在家、生活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养老福利服务,实行低收费政策,集体或国家应予以适当的补贴。
三是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xxxx年xx月,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确定到xxxx年,各级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县级财政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衽医疗救助,中央财政也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此给予适当支持,此项规定说明,国家对农民社保问题已日益重视起来。
据调查,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于xxxx年xx月全面铺开,共有xx个乡镇的xx万人参保,参保率xx%。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体系。
对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水平。
但调查中发现2位孤寡老人均没被纳入“五保”供养体系,甚至全乡都没有一位老人被纳入该体系,他们的生活状况相当令人担忧。
此外,还应对卧病下起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特困家庭中的老人、子女间有严重养老纠纷的老人,他们都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必须由国家或集体予以特别关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安度晚年。
五是老年精神生活体系。
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乡村为单位,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等活动场所。
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数从多,地域颁布广,收入差别大,建立上述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也应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点。
.wenmobox{width: 425px;float: left;display: inline-block;}.wenmo{margin: 0!important;white-space: nowrap;text-overflow: ellipsis;overflow: hidden;}.wenmo a{color: #335099;}.wenmo a:hover{color: #0da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