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八章 感染与免疫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 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8
❖ 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 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 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 寒早期。
❖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 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 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就开始 了感染过程。病原体是否被清除,或定居 下来,进而引起组织损伤、炎症过程和各 种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 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 如药物与放射治疗等有关。
4
感染的类型(结局)
2.1.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动物体后, 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如胃酸所清除(霍乱弧菌),也可以由 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 母体或动物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 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 得的免疫)所清除。
5
感染的类型(结局)
❖ 2.1.2隐性感染: 当宿主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 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 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 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
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
传染源
❖ 2.1.3.潜伏感染:当宿主体与致病菌在相互作 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菌潜伏在 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 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 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 结核分枝杆菌
10
感染过程的表现 ❖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在不同传染病
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 最低,但一且出现,则容易识别。
感染与免疫学 期末试卷
汕头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专业2011 级(七年制) 感染与免疫 I 学科考试试卷(A 卷)班级 学号 姓名 80 题,每题1 分)(1)单选题 (1-77)1.免疫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的实验室中,源于巴斯德在哪方面的研究成果?A.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杆菌、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B.在细菌(炭疽菌、鸡霍乱菌)及狂犬病毒的减毒或灭活疫苗的研制C.发明了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感染D.提出了吞噬细胞理论开创细胞免疫研究先河E.发明了血清疗法2.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A.中性粒细胞B.单核吞噬细胞C.NK细胞D.B细胞E.γδT细胞3.下列属于固有免疫分子的是A.TCRB.BCRC.IgGD.sIgAE.TLR4.关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描述正确的是A.需要Th细胞辅助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B.可产生免疫记忆C.可产生IgM和IgGD.只刺激体液免疫E.具有MHC限制性5.关于T细胞表位描述错误的是A.表位类型为线性表位B.成分为天然抗原分子C.具有MHC限制性D.表位多在抗原分子内部,亦可在分子表面E.由APC细胞进行提呈6.仅依靠免疫球蛋白Fab段即可实现的生理功能为A.ADCCB.调理作用C.激活补体D.中和作用E.穿过胎盘7.关于NK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来B.属于固有免疫细胞C.具有抗感染免疫功能D.具有抗肿瘤免疫功能E.具有吞噬病原感染细胞功能8.关于骨髓描述错误的是A.是所有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是中枢免疫器官C.是B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D.在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中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髓样干细胞系和淋巴样干细胞系E.是造血器官9.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骨髓B.无吞噬能力C.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调节D.参与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E.主要分布在黏膜组织中10.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及风湿性心脏病,源于该细菌表面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能与该细菌表面成分结合,亦可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发生结合,对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有共同抗原B.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有同种异型抗原C.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有异嗜性抗原D.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有Forssman抗原E.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等自身组织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表位11.关于超抗原描述正确的是A.无MHC限制性B.可特异性刺激机体T细胞克隆的激活C.可特异性刺激机体B细胞克隆的激活D.可特异性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E.可特异性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12.关于sIgA的分泌片描述错误的是A.由浆细胞合成分泌B.可保护sIgA,防止蛋白酶对其降解C.与IgA向黏膜表面的转运分泌有关D.来源于黏膜上皮细胞E.是poly-Ig受体的一部分13.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又称A.CDRB.BCRC.TCRD.FRE.Fab14.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A.C4bBbB.C4a2aC.C4a2bD.C4b2bE.C3bBbp15.补体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发挥溶细胞溶菌作用B.维持免疫自稳C.产生调理作用D.发挥ADCC作用E.具有炎症介质效应16.下列不属于固有免疫范畴的是A.干扰素产生的抗病毒效应B.抗血清的毒素中和作用C.NK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D.PPRs识别PAMPs产生的抗感染效应E.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17.关于固有免疫描述正确的是A.后天形成B.不具有遗传性C.比适应性免疫发生时间晚但作用更强D.具有免疫记忆E.皮肤黏膜屏障属于固有免疫系统18.下列哪种细胞表面有CD8分子A.Th1B.Th2C.Th0D.TregE.CTL19.与B细胞成熟相关的标志是A.CD20B.CD45RC.mIgDD.MHC-IE.MHC-II20.下列细胞那些属于专职APC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上皮细胞21.关于外源性抗原提呈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MHC-I途径B.抗原在蛋白酶体中处理C.抗原与MHC在内质网中结合D.提呈对象主要是CTLE.主要由专职APC进行处理和提呈22.关于I型超敏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由抗体介导B.有补体参与C.发生快消退快D.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E.一般无组织损害23.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V型超敏反应E.II型超敏反应和III型超敏反应24.关于移植免疫中超急性排斥的免疫学描述正确的是A.CD4+ Th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B.CTL细胞直接杀伤异型抗原移植物C.与供体-受体的组织相容性程度有关D.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可有效改善E.受体体内预存抗供体器官抗体所致25.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B.T细胞可发生免疫耐受C.B细胞可发生免疫耐受D.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26.属于隐蔽抗原的是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眼晶状体C.自身变性IgGD.抗核抗体E.抗DNA抗体27.能被CD4+ T细胞识别结合的分子是A.MHC-I 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抗原肽—MHC-I类分子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E. HLA-DM28.关于细胞因子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活化后产生的B.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三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分泌量越多越有利于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E.细胞因子以网络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调节29.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B. 实际上是针对自身抗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C. 可造成机体的功能障碍D. 属于固有免疫应答E. 可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0.不能用作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是A. 细胞毒性T细胞B.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 自然杀伤细胞E. 中性粒细胞31.E花结实验中,绵羊红细胞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哪种分子进行结合A.CD2B.CD3C.CD4D.CD8E.TCR32.ABO血型鉴定常用哪种方法A.中和试验B.沉淀反应C.凝集反应D.免疫标记检测E.补体结合试验33.一汕头郊区菜农来医院就诊,表现有体弱、消瘦、面色苍白,皮肤粘膜和指甲具有贫血的体征,并伴有上腹部不适及隐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便隐血阳性)。
教案第八章免疫学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1、凝集反应 ⑴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 接结合的反应。包括: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微量凝集反应 抗原与抗体的含量用效价或滴度表示,抗原 抗体反应时, ⑵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的 结合不出现凝集现象,可事先将抗原或 抗体吸附在颗粒性载体表面,再与相应 抗体或抗原结合,就可出现凝集现象。
淋巴母细胞显微镜
2、体内免疫测定
1、Ⅰ型超敏反应皮 肤试验。 2、迟发型超敏反应 皮肤试验 阳性:机体免疫细胞正 常。阴性:细胞免疫 功能低下。 诊断结核、麻风、恶性 肿瘤细胞免疫检测、 疗效观察、预后等
A.速发型(Ⅰ型)
B.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表现
第二节
一、免疫预防
自动免疫
免疫学防治
自然自动免疫:感染后获得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 自然被动免疫:经胎盘
比较项目 人工主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生效时间 慢,1-4周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快,立即获得
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周至3周 用途 主要用于预防 紧急预防或治疗
用于人工免疫的生物制品
1、疫苗 活疫苗:用量小、效果好、免疫时间长; 不易保存,效期短 死疫苗:用量大、多次接种、免疫时间短; 安全易保存。 自身疫苗:患者自身死疫苗 新疫苗: 2、类毒素:
1、了解抗原抗体检测法。 2、了解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法。 3、掌握人工免疫。 4、了解计划免疫与免疫调节剂。
【重点难点】: 人工免疫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找出学习目标 中的答案。 2、合作探究 (1)人工免疫的原理、类型、用途。 (2)免疫学应用范围。
【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抗原或抗体检测方法常见有——、——、—— 、——、——。 2、免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检验技术常见的标记物有——、—— —--、——-。 3、鉴定细菌的抗原型别可采用————,诊断妊 娠的简易快速方法有————。 4、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有———和————。 5、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有———、———— 和————。
《感染与免疫》课件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未来 需要进一步研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机制和特异性抑制剂,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 和技术,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和安全性。
免疫系统影响
感染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增 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
04
02
免疫系统介绍
免疫系统的组成
固有免疫系统
包括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系统
由T细胞和B细胞组成,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对特定抗原产生反应。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感染
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防止感染发生。
VS
详细描述
性传播疾病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都 造成了严重影响。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 是提高性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避 孕工具,避免不洁性行为。治疗上应根据 具体疾病类型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 药物,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性 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免疫系统疾病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对免疫 细胞进行改造,增强其抗肿瘤活性或降低其 自身免疫反应。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基因编 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提高免疫细胞治 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肠道感染的病原菌有多种,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预防肠道感染的关键是保 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治疗上以针对病原 菌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为主,同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微小的生物,它们在各种环境中都有存在,包括人体内。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有些对人体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感染。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一、微生物的感染微生物感染是指微生物进入人体并导致疾病的过程。
这些微生物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微生物数量过多时,人体容易受到感染。
感染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生:1、空气传播: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流感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
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当人们吸入时可能受到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人体与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导致的感染。
例如,握手或拥抱可能将细菌从一个人的手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手或面部。
3、食物和水源:食物和水源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导致人们摄入后受到感染。
例如,食用未煮熟的肉或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的斗争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体识别和消除入侵的微生物。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组成,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这些细胞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免疫反应:1、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入侵的微生物。
当淋巴细胞识别到微生物时,它们会分裂并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微生物结合并消除它们。
2、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大型白细胞,它们可以吞噬并消除入侵的微生物。
巨噬细胞还可以向其他细胞发出信号,招募它们参与免疫反应。
3、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可以识别并攻击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NK细胞还可以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协调免疫反应。
三、免疫系统的弱点与微生物的逃避机制尽管免疫系统非常强大,但有时它也会受到挑战。
有些微生物具有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使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生存并繁殖。
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以下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1、变异: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改变它们的表面抗原,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例如,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异,导致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第八章 免疫应答(文理版)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别) * 抗原的来源: 加工处理的方式 * 抗原呈递细胞: Mφ, DC * 呈递物: 抗原肽-MHC-Ⅱ复合物 * 呈递对象: CD4+T细胞
* 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基,由Igα和Igβ传递特 异性识别信号(活化信号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B细胞应答的效应
1 、中和作用 2、激活补体 3、调理、粘附作用 4、ADCC效应 5、穿过胎盘和粘膜
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
TD抗原 BCR识别抗原 B细胞表位
活化信号1
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 B/Th间 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Th细胞活化
活化信号2
分泌IL-2、IL-4、 IL-5、IL-6
3)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耐受
三.意 义
• T、B细胞的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以建立
针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
• 若阴性选择发生障碍,可致自身免疫病。
免疫调节
Immune regulation
概 念:
指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细胞之间、免
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神经内分泌系
统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全过
记忆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记忆B cell 浆细胞
IgG、A、E类抗体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
• 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规律
胚胎晚期:IgM 出生3个月:IgG 出生4-6个月:IgA
•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
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
平台期
下降期
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 初次免疫应答
程,使免疫应答维持合适的强度,以保证
第八章 传染与免疫
天然—— 经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后 人工—— 接种疫苗或类毒素后天然—— 通过胎盘或初乳自母体 获得 人工—— 注射免疫血清、抗毒素 后自动获得 通过抗原被动获得 通过抗体传染与免疫 11概念——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 列反应过程。
阶段—— ① 感应阶段(抗原刺激) ② 增殖分化阶段(淋巴细胞) ③ 效应阶段(执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特点——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特异性、记忆性、放大性)传染与免疫12APCTD-Ag成熟 TH 活化TH成熟TC 、 TD 记忆性T细胞 效应TC 、 TD 刺激 成熟B细胞 浆细胞记忆性B细胞抗原(Antigen) TI-Ag产生淋巴 因子(执 行细胞免 疫功能) 产生抗体 (执行体 液免疫功 能)直接刺激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 阶段效应阶段特点:识别异己、特异性、记忆性、放大性① ② 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传染与免疫14免疫系统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 脾脏外周免疫器官扁桃体骨髓免疫细胞发源、 分化、成熟地阑尾淋巴细胞定居地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与 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和前体。
主要包括:非特异特异传染与免疫16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粒细胞 粒细胞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 吞噬粒细胞巨噬细胞传染与免疫 17 特异性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 T细胞-细胞免疫 B细胞-体液免疫(浆细胞-抗体) B细胞-体液免疫(浆细胞-抗体) NK细胞-广泛分布,抗肿瘤,非特 NK细胞-广泛分布,抗肿瘤,非特 异 异 K细胞-以Ig为媒介,杀伤。
K细胞-以Ig为媒介,杀伤。
传染与免疫2010-12-318B细 胞浆细 胞传染与免疫2010-12-319B细胞细胞增殖 浆细胞 记忆细胞传染与免疫 2010-12-3 20膜表面免疫分子存在体液免疫分子半抗原蛋白载体完全抗原❝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在不同高等动物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供体与受体双方彼此可接受的程度。
《高中生物感染与免疫课件》
欢迎来到《高中生物感染与免疫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感染与免疫的概 念、原理以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让您对这一重要主题有全面了 解。
感染与免疫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1 感染
介绍感染的定义以及常见感染方式和传播途径。
2 免疫
介绍免疫的定义以及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病原体分类及其特点
病原体操纵宿主免疫系统的策略
1 免疫逃避
探讨病原体如何逃避宿主 免疫的攻击。
2 免疫抑制
了解病原体如何抑制宿主 免疫的效应。
3 免疫模拟
介绍病原体如何模拟宿主 免疫的反应。
免疫系统的种类及其特点
适应性免疫系统
介绍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特点和相关机制。
先天性免疫系统
了解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免疫反应的类型及其过程
1 细胞免疫反应
介绍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 机制。
2 体液免疫反应
了解体液免疫反应的类型和 过程。
3 炎症反应
探讨炎症反应的机制和免疫调节作用。
1
免疫细胞
2
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
3
免疫器官
介绍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功能。
免疫通讯
探讨免疫系Leabharlann 中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免疫系统的细胞组成和功能
T细胞
介绍T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免疫调节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
了解自然杀伤细胞的特点和免疫杀伤功能。
B细胞
了解B细胞的种类、抗体产生和免疫记忆。
巨噬细胞
探讨巨噬细胞的功能和免疫调节作用。
细菌
介绍细菌的特点、形态和常见疾病。
真菌
介绍真菌的特点、感染途径和相关疾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一、教案名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课时安排:每章安排2学时,总共10学时。
三、教学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
3. 理解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的免疫反应过程。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病原生物概述1.1 病原生物的概念1.2 病原生物的分类1.3 病原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2.2 细菌的繁殖方式2.3 细菌的致病机制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3.2 病毒的繁殖方式3.3 病毒的致病机制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4.2 真菌的繁殖方式4.3 真菌的致病机制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5.2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5.3 寄生虫的致病机制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原生物的致病机制。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视频3. 案例资料4. 课后作业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学时2. 第二章:2学时3. 第三章:2学时4. 第四章:2学时5. 第五章:2学时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理解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的免疫反应过程。
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十、课后作业:1.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2.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
传染病学的感染与免疫ppt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特
免
异 性
疫
免
疫
应
应
答
保护性
答
免疫应答
非 特 异 发 报 免 疫 应 答
体液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T细胞
B细胞
皮肤、黏膜及其分 泌物、血脑,胎盘 屏障
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
补体、溶菌酶 纤连蛋白、细 胞因子
• T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
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菌、病毒、真菌和 立克次体等感染中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T细胞还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
• 体液免疫:致敏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 并产生能与相应 。 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由于不同抗原而
胃酸)
特异性被动 免疫
清 除
特异性主动 免疫
机体第一道屏障
通过预防接种或 感染后获得的免疫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病
免疫学
原 体
发生特异性
检查阳
免疫应答
性
机 体
症状
无或轻微的组 织损伤
体征
生化改变
病 原 体
特异性主动免疫
病原携带者
病 原
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某些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麻疹、天花。
病
原
体
发生特异性
免疫学检查阳性
免疫应答
机
体
病原体本
组
病理改
身的作用
感染与免疫最新课件
(2)内毒素(endotoxin)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 菌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 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 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但相对毒性较弱。各种革 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
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
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感染与免疫最新课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
细胞外感染 兼性细胞内感染
细胞内感染 专性细胞内感染
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 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 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
他说,十月三十日,南宁市报告了广西首例甲流重症病例。医疗部门采集了两 份甲流康复者血液。甲流康复者血液送到医院后,立即用于该甲流重症患者的治疗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这名重症患者已经解除了重症警报,病情正在逐渐 好转。
王建政指出,甲型H1N1流感痊愈者血浆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有效 方式,广西下一步将根据甲型H1N1流感重症者的病情,适量使用,同时不放弃其 他治疗方式,综合全面医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王建政鼓励甲型H1N1流感痊愈者 出院半个月后和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满一个月的爱心人士到当地的血站献血浆 。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 开口 、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 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布鲁氏菌、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病毒、淋球菌、
26410075感染与免疫
感染与免疫(InfectionandImmuno1ogy)课程代码:26410075学分:7.5学时:14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96实验学时:48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罗恩杰主编,《病原生物学》(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开课学院:医学院课程网站: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感染与免疫》课程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其对象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蠕虫和原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免疫学特征、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课程目标2:要求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了解、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3:要求掌握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机理、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则。
课程目标4:要求掌握抗菌药物有关的概念、术语和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细菌绪论(一)课程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性质和任务3.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二)教学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熟悉本课程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动态。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微生物学的现状、发展和展望。
2.难点: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一)课程内容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3.细菌的结构。
4.细菌的理化性状。
5.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6.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影响因素;细菌生长曲线及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获得。 人工自动免疫:若人工给机体注射抗原物质, 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感染时 所发生的免疫过程,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这种免疫称为。 人工被动免疫:若人工给机体注射免疫血清 (含特异抗体)使机体直接决得一定的免疫力, 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第 八 章 感染与免疫
咸洪泉制作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 用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是指能够 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它包括 的范围很广,有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病 毒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真菌等。 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克服 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 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 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 力,即抗传染免疫。)
A补体
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20种以上)成 分,因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的能 力,称为补体。 一般情况下,补体在体液中以无活性的酶原状 态存在,当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为抗原抗体 复合物时,抗体构象发生变化,暴露出补体结 合位点,从而激活补体。激活后的补体攻击侵 入细胞导致细胞(细菌)溶解。补体的作用无特 异性,对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都能发生反应, 有杀菌、溶细胞和灭活病毒等作用,并能非特 异性地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 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 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
(2)内毒素(endotoxin)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 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 种细胞和体液系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 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 但相对毒性较弱; 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 特异性。
4.2.3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抗原
a.菌体抗原(somatic antigen) 是细菌菌体抗原的总称,包括存在于细胞壁、细 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抗原。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 称O抗原,主要成分为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 复合物。 b.鞭毛抗原(flagella antigen) 也将鞭毛抗原命名为H抗原。 c.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 存在于菌体抗原(O抗原)表面的一层结构,如肺炎 链球菌的荚膜抗原。 d.菌毛抗原(pili antigen)
4.2.1影响抗原性的因素 A.异物性(外源物质)
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和非我的能力,能“识 别自己,排斥异己”。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必 须与该机体的组织和体液成分有差别,才能诱 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自身物质不能刺激自身 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抗原的异物性主要 包括:异种间的物质、同种异体间的不同成分、 自体内隔绝成分和自体变异成分等。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1.抗吞噬作用 2.病原微生物酶的致病作用 3.毒素(toxin)的致病作用 (1)外毒素(exotoxin) (2)内毒素(endotoxin)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 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 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 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 菌的肠毒素。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机体的屏障结构 )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杀伤或抑制病 原体的物质,常与其他杀菌因素配合而发挥作 用。主要有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溶 菌酶和干扰素(interferon)等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 胞的吞噬作用 ) 炎症反应: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第二节 免疫 一、免疫概念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 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 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 稳定的功能。
二、免疫作用的3大功能
(1)免疫防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机体能排除 和消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称抗传染免疫,此 时,对机体有利。但异常情况下则对机体有 害,如超敏反应。 (2)免疫自身稳定 排除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废物和无用的细胞,从而保持内环境的恒 定。若此功能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作用 处理在一些物理、化学以 及遗传、病毒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突变的细胞, 若此功能不足或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突变细胞 的增殖蔓延而形成恶性肿瘤。
四,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 性异物刺激后(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 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又称获得性 免疫。 主要特点是:获得性、高度特异性、记 忆性、个体差异性。
4.1免疫系统
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 织和细胞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称为免疫系 统。此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存在和功能 正常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性的基本 保证,任何一方异常,均可导致免疫功 能的紊乱或不全,发生与免疫有关的疾 病。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2抗原(antigens,Ag)
又称免疫原(immunogen),是一类能被机体特 异性免疫系统所识别,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 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因素。 抗原有两个突出的特性:
免疫原性:抗原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系统形成 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称免疫性或抗原 性。 免疫反应性:抗原能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称为免疫反应 性。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典型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呈Y形 可变区 重链 免疫球蛋白 轻链 恒定区 可变区 恒定区
抗原抗体结合力示意图
抗体
O H H + O N + + + + -
抗原
氢键结合力 N
静电引力 范得、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1、特异性 2、可逆性 3、定比性 4、阶段性 5、条件依赖性
B、干扰素(interferon,IFN)
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活 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当它再作用于 其他细胞时,使其他细胞立即获得抗病 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
干扰素的生物学作用
l.抑制病毒的复制,增强NK细胞杀伤病 毒感染的细胞等。 2.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强机体抗肿瘤 的免疫力,如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等。 3.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促进T、B淋巴 细胞(简称T、B细胞)分化,激活中性粒 细胞和NK细胞等。
免疫应答的3个阶段
五、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一)天然免疫 机体在生活过程中自然建立起来的免疫力,称为自 然特异性获得性免疫。 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力是机体受微生 物抗原刺激后,自然情况下自体产生的免疫力称为 自然自动免疫。患过天花、麻疹、伤寒等传染病或 隐性感染后,就可获得对上述疾病的免疫力。 而通过胎盘或母乳获得的免疫力是母体在自然情况 下产生的,而不是自己产生的,所以称为自然被动 免疫。自然免疫在抗微生物感染上具有重要意义。 胎儿通过胎盘或婴儿通过母乳也可从母体获得免疫 力。
三,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 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 然防御功能。 它的特点是:同一种的所有个体都具 有;大多是机体的“常备”因素,有些是 异物入侵后很快就出现的反应(炎症),因 而能迅速发生防御作用;没有专一性, 对所有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均发生作用。
非特异免疫的组成:
4.2.2抗原的类别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 抗原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s)。医学上 的病原微生物都是完全抗原,并且是抗原性很 强的抗原。 半抗原:很多小分子物质如类脂质、寡糖、核 酸以及许多药物和化学物质不能单独诱导人或 动物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即无免疫原性。 若与蛋白质结合(与载体结合)形成高分子复合 物时,就成为完全抗原,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 半抗原(hepten)。
细菌细胞的包含 的抗原 表面抗原:细胞 壁外层的抗原, 主要是荚膜或微 荚膜 菌体抗原:细胞 壁、细胞膜和细 胞质中的抗原 鞭毛抗原:存在 于鞭毛上的抗原
4.3抗体
抗体(antibody)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所形 成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 已知有IgG、IgA、IgM、IgD和IgE等5类 免疫球蛋白,它们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
*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 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 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1mg破伤风毒素可杀 死100万只小鼠,1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
二、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 致病性的影响
由于病原微生物和机体都具生命力,当病原微 生物侵入机体后,双方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传染 病的发生与否。同时传染病的发生与环境有密 切关系。 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湿度等对病原微生物的致病 性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如冬季和春季易流行呼 吸道传染病,夏季和秋季则易流行消化管传染 病等。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产生菌 化学成分 释放时间 致病特异性 毒性 抗原性 制成类毒素 热稳定性 外毒素 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蛋白质 一般随时分泌 不同外毒素各不相同 强* 完全抗原,抗原性强 能 差 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脂多糖(LPS)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 弱 不完全抗原,抗原性弱 不能 耐热性强
B.分子大小
分子形状一般不影响免疫原性。呈球状、杆状和 不规则构型的蛋白质和多肽都是免疫原。 分子大小对免疫原性却很重要。相对分子质量小 于5000-10000的物质一般是弱的免疫原,相对分 子质量大于10000的物质是良好的免疫原。 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免疫原性越小。相对分 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 低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如氨基酸、脂肪酸、嘌呤 嘧啶以及单糖通常均没有免疫原性,但可充当半 抗原,一旦与大分子载体结合成复合物时,即可 获得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