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经济影响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经济影响分析方法
一、分析原则及方法
(一)分析原则:1.系统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09单】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析方法:1.客观评价法2.主观评价法
二、定量指标分析方法:总量指标、结构指标、社会与环境指标和国力适应性指标。
(一)总量指标: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包括增加值、净产值、社会纯收入、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总量指标可使用当年值、净现值总额和折现年值等。
1.增加值:指项目投产后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即每年形成的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增加值=项目范围内全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工资(薪金)、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及其他个人报酬部分;(2)生产税净额:各项税金-财政生产补贴;(3)固定资产折旧:按照有关折旧政策计提;(4)营业盈余:经营净利润加生产补贴。
2.净产值:净产值为增加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用于反映新创造的价值。
净产值 = 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 = 项目范围内全部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3.社会纯收入:是净产值扣除劳动者报酬(工资及附加费等)后的余额。
社会纯收入 = 净产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在项目经济影响分析中,可以计算项目各年带来的增加值、净产值和社会纯收入,也可以将各年的数值折现成净现值总额,并根据净现值总额折算成年值。
4.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生产税+所得税+国有资产收益
(二)结构指标:包括影响力系数及项目对三次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
1.影响力系数:也称带动度系数,指重大项目所在的产业,当它增加产出满足社会需求时,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增加的影响。
判别: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示该产业部门增加产出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2.三次产业贡献率
三次产业贡献率也称三次产业结构,反映项目增加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全部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及其分配比率,可以按各产业增加值计算。
(三)国力适应性指标:反映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承担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能力,一般用项目占用资源占全部资源的百分比或财
政资金投入占财政收入或支出的百分比表示。
1.国力适应性分析的必要性
2.国力适应性分析指标(1)人力(2)财力(3)物力
(四)就业和收入分配指标
1.就业效果指标
(1)总就业效果指标。一般采用项目单位投资带来的新增就业人数表示,即:
总就业效果包括项目投资所产生的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
(2)直接就业效果指标:用于评价项目投资所带来的直接就业
机会。公式为:(3)间接就业效果指标:用于评价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间接就业机会。公式为:
2.收入分配效果指标: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净产值在职工、企业、地方和国家等不同方面的分配比例情况,即:
3.地区分配效果指标
对于跨地区投资建设的拟建项目,要进行不同地区之间分配效果的分析,用以评价项目投资建设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重点分析贫困地区所获得的项目净产值情况。
三、重大项目的经济安全影响分析
(一)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分析概述
1.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国家的经济在不受伤害条件下正常运行、确保本国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的态势。
国家经济安全子系统包括:国家产业安全、金融市场安全、国际收支安全、市场体系安全、国家外债安全、财政资金安全等。其中国家产业安全与投资项目最密切相关。
2.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评价的内容:
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评价的内容:(1)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评价;(2)对资源潜力及其发展能力的分析评价;(3)对资源、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分析评价;(4)对经济发展空间完整性
的分析评价;(5)对社会稳定和防止、解决社会冲突能力的分析评价。
(二)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评价方法
应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产业竞争力安全【09多】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四、经济影响分析模型简介
(一)定量分析模型:1.宏观经济计量模型;2.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是统筹考虑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的协调配合,在国力约束和供需平衡条件下,以年度国民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的模型。3.投入产出模型;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重大项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增长和结构的影响。4.系统动力学模型;5.动态系统计量模型。
(二)多目标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对重大项目进行多目标分析评价,评价项目满足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公平等目标的程度。
多目标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德尔菲法、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分析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