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22563e376baf1ffc4fadf0.png)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单片机的扩展,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绘制了系统总体框图,并对主要元件进行了介绍。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DS18B20与A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 DS18B20 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计 AT89C52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2.1 硬件设计方案要求2.2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论证2.3系统总体框图2.4主要元件介绍第三章软件设计流程3.1主程序流程图3.2读出温度子程序3.3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3.4 计算温度子程序3.5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3.6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第四章源程序代码第五章课程设计体会第一章绪论典型的温度测控系统是由模拟温度传感、A\D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组成。
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近年来,由于以DSI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突出优点使得它得到充分利用。
DSI8B20集温度测量和A\D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数字量,接口几乎不需要外围原件,硬件电路结构简单。
传输距离远,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点测量,与单片机接口几乎不需要外围元件,使得电路结构简单,广泛使用于距离远,节点分布多的场合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2.1 硬件设计方案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会用到的主要器件是51单片机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以及数码管,主要就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把实际测得的温度值转换成二进制,再传回单片机处理,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温度值。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eb59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温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温度测量方法:1. 液体膨胀法: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冷却收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2. 热电偶法: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电动势(热电势)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3. 半导体热敏电阻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恒温水浴锅2. 比重瓶3. 温度计(液体膨胀式、热电偶式、热敏电阻式)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软件6.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夹具等四、实验步骤1. 液体膨胀法测量温度(1)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将比重瓶取出,立即用温度计测量比重瓶内的液体温度,记录数据。
(4)计算液体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化,根据液体膨胀系数计算温度变化。
2. 热电偶法测量温度(1)将热电偶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电偶的电动势值,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法测量温度(1)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温度值。
五、数据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实验条件、测量值、计算结果等。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实验误差和相对误差。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液体膨胀法、热电偶法和热敏电阻法在温度测量中的可靠性。
温度监测系统实验报告
![温度监测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88960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04.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温度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学会搭建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并验证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温度监测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装置等组成。
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数据采集器对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控制,显示屏显示温度信息,报警装置在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发出警报。
本实验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数据采集器采用单片机(如STC89C52)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并行接口读取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实验器材1.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2. STC89C52单片机3. LCD显示屏4. 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5. 电源模块6.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温度监测系统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屏、报警装置等。
2.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单片机系统;(2)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3)将温度数据转换为摄氏度;(4)显示温度数据;(5)判断温度是否超出设定范围,若超出则触发报警。
3. 连接电源,启动系统,观察温度数据变化和报警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搭建成功,能够稳定运行,实时显示温度数据。
2. 温度数据转换准确,显示清晰。
3. 当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能够及时触发报警。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实现了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屏等电子元件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电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因连接错误导致实验失败。
2. 在编写程序时,注意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便于后续修改和维护。
3. 可以尝试将温度监测系统与其他功能结合,如数据存储、远程传输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
温度测量原理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d41f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2.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不同温度测量原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热电阻等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
3. 学习温度传感器的标定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原理主要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种。
本实验主要探讨接触式测量原理,包括以下几种:1. 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当热电偶两端存在温度差时,会在回路中产生热电势,热电势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间接测量温度。
3. 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间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热电偶(K型、E型)2. 热敏电阻3. 热电阻4.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5. 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6. 温控电加热炉7. 连接电缆8. 万用表:VC9804A,附表笔及测温探头9. 万用表:VC9806,附表笔四、实验步骤1. 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分别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将热电偶的热端放入已知温度的恒温水中,记录冷端温度和对应的热电势。
(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实际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逐渐改变热敏电阻周围的温度,记录电阻值和对应温度。
(3)根据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实际温度。
3. 热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电阻连接到实验模块上。
(2)逐渐改变热电阻周围的温度,记录电阻值和对应温度。
(3)根据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实际温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 热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阻的测量值与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f8ba649b6648d7c1c7462c.png)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10年11月17日目录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三、总体设计思想 (3)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六、总体电路 (5)七、仿真结果 (8)八、实测结果分析 (9)九、心得体会 (9)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附录III:参考文献 (11)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09874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分析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4237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温度测量原理,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并对不同类型温度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实验,加深对温度测量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实验采用多种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主要包括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1. 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热电势。
根据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测量温度。
2. 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得到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得到温度值。
三、实验器材1. 热电偶(K型、E型)2. 热电阻(铂电阻、镍电阻)3. 热敏电阻(NTC、PTC)4.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5. 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6. 温控电加热炉7. 连接电缆8. 万用表:VC9804A、VC9806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模块连接到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上。
2. 将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分别接入实验模块。
3. 打开实验台,设置实验参数,如温度范围、采样时间等。
4. 启动实验,观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温度值、电阻值等。
6.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电偶测温实验结果: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2. 热电阻测温实验结果:铂电阻和镍电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3.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结果:NTC热敏电阻和PTC热敏电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4. 性能比较分析:(1)热电偶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但价格较高,安装和维护较为复杂。
(2)热电阻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测量范围相对较窄。
智能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1)
![智能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4760e52287c24028915fc3f8.png)
智能温度测量仪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智能温度测量仪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先对该测量仪进行概括性介绍,然后介绍该测量仪在硬件设计上的主要器件:“Pt100热电阻”、AT89C51单片机和LCD显示器以及描述测量仪的总体结构原理。
在本设计中,是以铂电阻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采用恒流测温的方法,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用放大器、A/D转换器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
总体来说,该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温度;Pt100热电阻;AT89C51单片机;LCD显示器。
引言: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也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
对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在现代工业中也是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而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因此,不仅必须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还必须懂得传感器经过适当的接口电路调整才能满足信号的处理、显示和控制的要求,而且只有通过对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和智能传感器实例的分析了解,才能将传感器和信息通信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适应传感器的生产、研制、开发和应用。
另一方面,传感器的被测信号来自于各个应用领域,每个领域都为了改革生产力、提高工效和时效,各自都在开发研制适合应用的传感器,于是种类繁多的新型传感器及传感器系统不断涌现。
温度传感器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传器。
其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其应用之广。
并且还有很大潜力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
本文利用单片机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而开发设计了这一温度测量系统。
文中将传感器理论与单片机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详细地讲述了利用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实时的温度,以及实现热电转换的原理过程。
本设计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模块,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温度显示五个部分。
单片机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单片机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f18b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2.png)
单片机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1.引言2.课程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教学评价6.结论7.参考文献引言:数字温度计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温度测量工具。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数字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数字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数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正确进行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和维护。
4.能够应用数字温度计进行实际温度测量。
教学内容:1.数字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数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和维护。
4.数字温度计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数字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字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数字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校准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数字温度计的实际应用场景。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温度计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温度计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结论: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数字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数字温度计使用手册》2.《数字温度计原理与应用》3.《温度测量技术与应用》1.设计任务1.1 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实现一个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在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温度。
1.2 设计指标本设计的主要指标包括:温度监测精度、报警准确性、系统响应速度、硬件成本、软件复杂度等。
1.3 设计要求本设计要求系统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设计思路与总体框图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单片机进行处理。
同时,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温度,按键用于对系统进行设置和调整。
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d34c1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b.png)
位数字显示温度计》设计报告设计时间: 2011 12 20班级:姓名:报告页数: 17 页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学号姓名(合作者: )成绩评定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二、设计方案及比较(设计可行性分析)三、系统设计总体思路四、系统原理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五、系统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主要元器件介绍及选择以及数据指标的测量六、画出电路原理图及PCB图七、产品制作及调试八、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九、结论(设计分析)十、问题与讨论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温度。
最常见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例如, 水银玻璃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计等。
它们常常以刻度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 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值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本次我们设计的数字显示温度计可以直接测量温度, 得到温度的数字值, 既简单方便, 又直观准确。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一)设计任务:采用温度传感器LM35, 位A/D转换器、数码或液晶显示器设计一个日常温度数字温度计。
产品指标及技术要求:①温度显示范围: 0℃~50℃;②数字显示分辨率: 0.1℃;③精度误差≤0.5℃;④电路工作电源可在5~9V范围内工作.参考芯片: 3位半A/D转换器: CC7106/ CC7107、CC7126/ CC7127 温度传感器: LM35 LCD显示器: 数码显示管:共阳或共阴极(二)实验测试要求1. 测温度传感器输出曲线, 即V/℃曲线;2. 调整电路的参数以及参考电压;3. 用示波器测量A/D转换器的BP、POL管脚波形及输出驱动波形;4. 记录Vin与显示的数值关系;二、方案论证与比较电路的组成: LM35温度传感器、芯片ICL7107、数码管和其他元件组成的电路。
选择理由:原理简单, 节约成本1.LM35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感测温度的產品有多种类型, 依特性可概分为膨胀变化型、颜色变化型、电阻变化型、电流变化型、电压变化型、频率变化型…等, 常用的有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片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2015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特点。
3. 学习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温度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技术是通过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可测量的物理量,进而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NTC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
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多用表、温度测试仪、红外测温仪。
3. 实验装置:实验平台、连接线、加热装置。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热电偶测温实验(1) 将K型热电偶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热电偶测试接口。
(2) 将热电偶的热端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热端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热电偶的热电势值。
(4) 根据热电偶的分度表,将热电势值转换为温度值。
2. 热电阻测温实验(1) 将PT100铂电阻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电阻测试接口。
(2) 将铂电阻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铂电阻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铂电阻的电阻值。
(4) 根据铂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曲线,将电阻值转换为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 将NTC热敏电阻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电阻测试接口。
(2) 将NTC热敏电阻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NTC热敏电阻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4) 根据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曲线,将电阻值转换为温度值。
4. 红外测温实验(1) 将红外传感器对准被测物体,确保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
(2) 观察红外测温仪的读数,记录被测物体的温度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比不同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51温度计课程设计
![51温度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98c9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51温度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5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51温度计进行实际温度测量,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温度相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温度相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温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及单位:介绍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使学生掌握温度的基本概念。
2. 温度计原理与使用: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重点介绍5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性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温度与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4. 实际温度测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温度测量,包括室内外温度、物体温度等,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温度概念及单位,转换方法学习。
第二课时:温度计原理与使用,51温度计的认识。
第三课时: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实验观察与分析。
第四课时:实际温度测量,问题解决与讨论。
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温度的概念与单位,包括转换方法。
第二章: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重点介绍51温度计。
智能温度测控仪课程设计
![智能温度测控仪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7559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4.png)
智能温度测控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温度测控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测量范围。
2. 学习智能温度测控仪的电路组成和功能,了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掌握编程方法,实现对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连接智能温度测控仪的电路,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2. 能够运用所学编程知识,编写程序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熟练使用智能温度测控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硬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智能温度测控仪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智能硬件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分类,重点讲解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常见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 智能温度测控仪电路组成,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显示模块等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 编程基础,介绍C语言或Python语言在温度测控中的应用,涉及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2. 实践操作:- 智能温度测控仪电路搭建,指导学生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各部分组件。
- 程序编写与调试,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软件的使用,编写温度采集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 系统测试与优化,通过实际测试,观察温度测控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排查和优化。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智能温度测控仪的应用,明确学习目标。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5035de783e0912a3162a36.png)
目录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2)一、任务可行性分析 (2)二、温度测量流程图及程序 (2)[1]主程序流程图 (2)[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3)三、温度控制流程图及程序 (5)[1]主程序流程图 (5)[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6)四、总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改进与提高的设想等) (9)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对于给定的硬件系统编写相应的软件,实现基本的温度测量与显示功能,测量精度为0.1度。
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电阻加温进行温度控制。
利用键盘操作实现温度的设定,使受控元件的温度可以保持在设定温度附近(30-99度)。
发挥部分(1):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温度控制,并比较优缺点。
(2):在外界干扰下(小风扇吹风)能够尽快达到新的稳定点。
设计报告要求:(1)任务可行性分析(所需要的功能如何实现)。
(2)程序结构流程框图。
(3)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4)总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改进与提高的设想等)。
(5)源程序电子文档。
一、任务可行性分析本设计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读取温度并将数据传递给中央处理模块SST89E516RD2,然后通过数码管将读取的温度显示出来,显示温度为四位,前两位为整数,后两位为小数。
在此基础上利用热电阻加温进行温度控制,先用短路块接通J5(如下图)的两个引脚,给电路板上电之后,电阻R6、R7便开始加热,温度传感器DS18B20就置于两个加热电阻之间,实时读取热电阻的温度,并写入SST89E516RD2中,利用单片机提供的四个按键实现对控制参数的设定,起初显示设定温度,可以通过按键增减来修改设定温度,确认后,数码管显示测量所得温度。
然后通过软件控制的方式控制电阻的加热与否,即若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电阻加热,反之不加热。
二、温度测量流程图及程序[1]主程序流程图[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1)DS18B20的初始化:初始化是DS18B20的底层基本操作之一。
智能温度测量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温度测量仪表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87e750ad51f01dc381f16e.png)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智能测量仪表题目:智能测量仪表学生:XXXXXX专业年级:2009 自动化指导教师:XXXXXX XXXX信息与计算科学系2013年3月25日智能测量仪表本次课程设计中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LM35DZ。
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比例关系,无需外部校准,在0℃~100℃温度围精度为0.4℃~±0.75℃。
,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对应,使用极为方便。
灵敏度为10.0mV/℃,重复性好,输出阻抗低,电路接口简单和方便,可单电源和正负电源工作。
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单片机原理、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技术与原理、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总线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容系统的总结,并能有效的使用到项目研发中来,做到学以致用。
课程设计的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使用所学编程语言(C或者汇编)完成单片机方面的程序编写、使用VB或VC语言完成PC机人机界面设计(也可以用C+API实现)、按照课程设计规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3)1.1 设计任务 (3)2.2 设计要求 (3)2.系统硬件设计 (3)2.1 STC12C5A60S2单片机A/D转换简介 (3)2.2 LM35DZ简介 (7)2.3 硬件原理图设计 (7)3.系统软件设计 (10)3.1 设计任务 (10)3.2 程序代码 (10)3.3 系统软件设计调试 (17)4.系统上位机设计 (18)4.1 设计任务 (18)4.2 程序代码 (18)4.3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调试 (21)5.系统调试与改善 (22)5.1 系统调试 (22)5.2 系统改善 (22)6.系统设计时常见问题举例与解决办法 (24)7.总结 (25)1. 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1.1课程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出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表,要求该测量仪表能够将所测得的温度数据和当前电机设备的运行状况远传给上位机。
温度检测设计报告
![温度检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ca9510964bcf84b9d57b8a.png)
Protel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101班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 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_____题目六:温度检测显示器的原理图设计初始条件:熟练使用Protel 99se(或Protel DXP) 印制板设计系统,使用PROTEL软件,新建和加载原理图项目文件及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熟练掌握如何进行原理图设计、原理图仿真的方法,设计原理图并生成网络表。
要求:具有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完成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设计。
2、画出完整的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原理图3、分析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原理。
4、完成Protel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原理图,原理分析,元件清单、设计总结)。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II)1.理论分析 (1)1.1原理分析 (1)1.2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1)2.电路原理图设计 (3)2.1设计过程 (3)2.2原理图的绘制流程 (3)2.3新建原理图设计库文件 (3)2.4电路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6)2.5电路原理图 (8)2.6 ERC电气规则检查 (8)2.7生成网络表 (10)3.印制电路板设计 (11)3.1创建PCB文件 (11)3.2更改设计规划 (12)3.3网络表的载人 (14)3.4自动布线生成PCB (16)4.产生元件报表 (17)4.1生成材料清单 (17)4.2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17)5.个人小结 (19)参考文献 (20)本设计是通过温度监测显示器的电路原理设计,用Protel 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并绘制出PCB电路板。
PROTEL软件是PORTEL公司在80年代末推出的EDA软件,在电子行业的CAD软件中,它当之无愧地排在众多EDA软件的前面,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软件,其基于Windows环境的99SE版本,不仅提供了功能完备的电路设计工具,而且具备强大的电路仿真能力。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a6459458f5f61fb73666a5.png)
湖州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设计题目温度测控与报警系统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080823班姓名杨健学号指导教师王玉玲报告成绩信息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二、设计任务1.利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2.通过键盘修改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3. 具有报警功能,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能修改,利用蜂鸣器实现报警;上限温度值到达时发出“嘀-嘀-嘀-嘀”的报警音。
三、设计报告撰写规范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总结报告正文,主要含以下内容(硬件、软件各部分内容也可组合起来进行撰写说明):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内容);2.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模块或单元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阐述、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完整的系统电路图、系统所需的元器件清单。
等内容);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与说明、软件系统设计、软件抗干扰措施、完整的程序等内容);4.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使用仪器仪表、故障排除、电路硬件和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指标测试的参数和波形、测量误差分析);5.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及使用价值、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的特点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等);6.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目录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二、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三、软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四、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五、总结--------------------------------------------------------------------------------------------《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1方案一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其中还涉及到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值的计算,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课程设计红外测温
![课程设计红外测温](https://img.taocdn.com/s3/m/364784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7.png)
课程设计红外测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红外热像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实际物体的温度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掌握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和红外热像仪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环境变化,学生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包括红外辐射的产生和测量。
其次,讲解红外热像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调节和数据的读取。
接着,安排实际物体温度测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红外热像仪。
最后,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讲解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第2周讲解红外热像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第3周进行实际物体温度测量的实验;第4周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红外测温的基本原理和红外热像仪的使用方法。
其次,学生进行实际物体温度测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还将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课堂讲解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引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红外测温原理与应用》作为主教材,同时辅以《红外热像仪操作手册》作为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设计题目温度测控与报警系统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080823班姓名杨健学号08082345指导教师王玉玲报告成绩信息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二、设计任务1.利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2.通过键盘修改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3. 具有报警功能,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能修改,利用蜂鸣器实现报警;上限温度值到达时发出“嘀-嘀-嘀-嘀”的报警音。
三、设计报告撰写规范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总结报告正文,主要含以下内容(硬件、软件各部分内容也可组合起来进行撰写说明):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内容);2.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模块或单元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阐述、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完整的系统电路图、系统所需的元器件清单。
等内容);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与说明、软件系统设计、软件抗干扰措施、完整的程序等内容);4.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使用仪器仪表、故障排除、电路硬件和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指标测试的参数和波形、测量误差分析);5.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及使用价值、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的特点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等);6.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目录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二、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三、软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四、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五、总结--------------------------------------------------------------------------------------------《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1方案一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其中还涉及到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值的计算,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而且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时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偏差。
1.2 方案二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电路简单,精度高,软硬件都以实现,而且使用单片机的接口便于系统的再扩展,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费用较低,可靠性高,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二、设计方案系统总体设计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 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STC89C52RC,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 3 位LED 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2.1:主系统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显示电路、按键、温度传感器等组成2.2:显示电路采用4 位共阴极LED 数码管,P0 口由上拉电阻提高驱动能力,作为段码输出并作为数码管的驱动。
P2 口的低四位作为数码管的位选端。
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2.3:温度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DS18B20 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DS18B20 的性能特点如下:a 、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b 、多个DS18B20 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组网功能c 、无须外部器件;d 、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为3.0~5.5V;e 、零待机功耗;f 、温度以9或12位数字;g 、用户可定义报警设置;h 、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i 、负电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DS18B20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供电,一种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此时DS18B20 的1 脚接地, 2 脚作为信号线,3 脚接电源。
另一种是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如图4 所示单片机端口接单线 总线,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B20 时钟周期内提供足够的电流,可用一个MOSFET 管来完成对 总线的上拉。
当DS18B20 处于写存储器操作和温度A/D 转换操作时,总线上必须有强的上拉,上拉开 启时间最大为10us 。
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时VDD 端接地。
由于单线制只有一根线,因此 发送接口必须是三态的。
4,报警温度调整按键本系统设计三个按键,采用查询方式,一个用于选择切换设置报警温度和当前温度,另 外两个分别用于设置报警温度的加和减。
均采用软件消抖。
三、 电路设计3.1,最小系统原理图:V CC Y 112MHZC 230u FC 330u F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R ESE T 9R XD 10TX D 11INT 012INT 113T014T115V CC 40P2.627P0.138P0.039P0.237P0.336P0.435P0.534P0.633P0.732P2.526EA /VP 31A LE/P 30PS EN 29P2.425P2.728W R 16R D 17X TA L218X TA L119V SS 20P2.324P2.223P2.122P2.021U 1C AP12345678161514131211109R P151kp 0.0p 0.1p 0.2p 0.3p 0.4p 0.5p 0.6p 0.7R 1010K+C 510μFR STKV CC 最小系统p 1.0P2.3P2.4P2.5P2.03.2:数码管显示电路原理图a b f c g de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1a b f c g de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2a b f c g de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3a b f c g de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4Q 1PN P Q 2PN P Q 3PN PQ 4PN P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4*51KV CCP1.7P1.6P1.5P1.4数码管显示电路3.3:蜂鸣器报警电路Q 5PN PR 65.1KV CCLS 1SP EA KE RP3.2蜂鸣器报警电路3.4:串口电路:162738495C OMPTX D R R XD R C X2104C X3104C X1104C X4104C X7104V CCR RX D TT XD V +2V -6G ND 15TIO UT 14R 1IN13T2OU T 7R 2IN8c1+1c1-3c2+4c2-5T1IN 11R 1O UT12T2IN 10R 2O UT 9M A X 232V C C16u2C AP串口电路3.5:键盘扫描控制电路原理图:MA XK EY R ISEK EY D OW NSC A NR ESTMINP2.3P2.0P2.4P2.5P2.6P3.4键盘控制电路3.6: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D S18B02G N D1I /O2V C C 3V CCP1.0G ND温度测量四:系统算法与程序流程图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等。
4.1 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理DS18B20 的测量的当前温度值, 温度测量每1s 进行一次。
这样可以在一秒之内测量一次被测温度,其程序流程如下:4.2:读出温度子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读出RAM 中的9 字节,在读出时需进行CRC 校验,校验有错时不进行温度数据的改写。
其程序流程图如下: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主要是发温度转换开始命令,当采用12 位分辨率时转换时间约为750ms,在本程序设计中采用1s 显示程序延时法等待转换的完成。
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流程如:4.4:计算温度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将RAM 中读取值进行BCD 码的转换运算,并进行温度值正负的判定,其程序流程图。
4.5: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主要是对分离后的温度显示数据进行刷新操作,当标志位位为1时将符号显示位移入第一位。
程序流程图如下:4.6: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按键采用扫描查询方式,设置标志位,当标志位为1 时,显示设置温度,否则显示当前温度。
如下:五: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深刻的感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扎实基础知识,而且要把做学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加实践才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1】郭天祥十天学会单片机和C语言编程【2】张毅刚彭喜元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刘俊伏,宗云;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编程技术11附件1:基于DS18B20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电路模块原理图123456ABCD654321DC B A TitleN umber R evisio nSize BD ate:10-Ju n-2011Sh eet ofFile:C :\U sers\Star\D esktop \jian\GF D\c vdx.d db D raw n B y: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1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 dp33D S2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 dp33D S3a b f c g d e DPY 1234567a b c d e f g 8dpdp33D S4V CC Y 112MHZ C 230uFC 330uFQ 5PN PR 65.1K V CC LS 1SP EA KER P3.2Q 1PN P Q 2PN P Q 3PN P Q 4PN P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P0.0P0.1P0.2P0.3P0.4P0.5P0.6P0.74*51KV CCP1.7P1.6P1.5P1.4162738495C OMP TXD R R XD R C X2104C X3104C X1104C X4104C X7104V CCR RX D TTXD 数码管显示电路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R ESET 9R XD 10TX D11INT012INT113T014T115V CC40P2.627P0.138P0.039P0.237P0.336P0.435P0.534P0.633P0.732P2.526EA /VP 31A LE/P 30PS EN 29P2.425P2.728W R 16R D 17X TA L218X TA L119V SS 20P2.324P2.223P2.122P2.021U 1C AP V +2V -6G ND 15TIO UT 14R 1IN 13T2OU T 7R 2IN8c1+1c1-3c2+4c2-5T1IN 11R 1O UT12T2IN 10R 2O UT9M A X232V CC16u2C AP12345678161514131211109R P151kp0.0p0.1p0.2p0.3p0.4p0.5p0.6p0.7R 1010K+C 510μF R STKV CC 最小系统蜂鸣器报警电路D S18B02G ND 1I/O2V CC 3V C CP 1.0G N D 串口电路温度测量p1.0MA XK EY R ISE K EY D OW NSC A NR EST MINP2.3P2.0P2.4P2.5P2.6P3.4键盘控制电路P2.3P2.4P2.5P2.0基于DS18B20温度测量与报警电路原理图电子信息工程080823班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