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背景现状

合集下载

文学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与改变

文学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与改变

文学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与改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文学的创作、传播、阅读和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文学的冲击和改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对文学的冲击1.1 创作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作者通常是通过纸笔或者键盘进行创作,而在新媒体时代,作者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进行创作,如文字处理软件、语音识别软件等。

这使得文学创作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文学创作质量的下降。

1.2 传播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学的传播主要依靠出版社、书店等渠道,而新媒体时代,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文学作品。

这极大地拓宽了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学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1.3 阅读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文学时代,读者主要通过纸质书籍进行阅读,而在新媒体时代,电子书、手机阅读等成为主流。

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使得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文学作品,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读者的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的下降。

1.4 接受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文学时代,读者主要是通过文字来接受文学作品,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接受文学作品。

这使得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误解和曲解。

二、新媒体对文学的改变2.1 创作主体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作家,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

这使得文学创作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作品风格也更加丰富多样。

2.2 文学类型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文学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文学、博客文学、微博文学等新兴文学形式层出不穷,这些文学形式往往更加注重情节的节奏和读者的互动。

2.3 文学评价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文学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批评和评论逐渐被网络评论和评分所取代,这使得文学作品的评价更加民主和多元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作者:关莉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2期摘要:文学经典对于大学生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塑造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阅读的主体,对社会阅读方式变化反应最为迅速的群体。

因此本文将聚焦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行为,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现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一、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的含义及阅读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

比照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4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的迎来大发展,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显而易见,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发生巨大的变化。

“经,织从丝也”《说文解字》中记载,段玉裁的注解:织从丝谓之经。

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

“经”指儒家的经典,含“规范”义。

“典”典的本意为常道、法则《尔雅释诂》:“典,常也”。

因此可以理解经典为包含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双重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经典: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随时代发展而焕发生命力的珍品,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代表。

[1]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应当是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人文知识,包括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它们也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2]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构筑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文学的本质,沉浸于文学经典,让人情感丰满充实,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在新媒体时代,现代电子传媒的发达,重塑了文化生态,重组了文化秩序,网媒以压倒优势排斥文字书写和印刷媒介,占据了文化主导权,逐步成为生产和传播文化的主渠道,知识精英的文化权威和地位被颠覆,传统文学观念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机,文学经典阅读出极其尴尬的境地,受多方冲击,新的文化語境和社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呈现以下现象:阅读文学经典的阅读欲望不强烈,阅读意识薄弱,主动性低,对经典阅读有畏难情绪。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摘要】文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数字化阅读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传承与更新、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新兴文学作品与经典文学的比较以及再评价等多个方面对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文学经典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应对文学经典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文学经典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文学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精髓,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情感价值。

我们应当积极寻找适应当代需求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文学经典的价值,并在不断变革的时代中注重其更新和再评价。

这样才能确保文学经典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学经典,挑战,数字化阅读,传承,更新,社会需求,新兴文学作品,再评价,重要性,应对,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文学经典面临挑战的背景文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精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文学经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主要的背景是数字化阅读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阅读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书籍已经逐渐被电子书替代,读者们更加倾向于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文学作品,使得传统文学经典在这个新的阅读生态中面临着挑战。

文学经典的传承和更新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随着新的文学作品的涌现,人们对于经典作品的关注和热情也在逐渐减淡。

一些经典作品在当今社会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经典需要不断地进行传承和更新,以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

这也是文学经典面临挑战的一个重要背景。

1.2 文学经典的地位与影响文学经典的地位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经典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是文学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文学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领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文献综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文献综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文献综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探析前言: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

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内涵和品质的提升。

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解读新媒体对文化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寻找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阅读、现状、危机、对策一、新媒体界定1967 年,美国哥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新媒体”一词。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称为‘第五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一定时间内呈现相对的、稳定性的状态。

[1]新媒体主要特征:交互性和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

[2]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1.网络阅读已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成为受访对象阅读使用最多的数字阅读终端。

手机跃升为首位,成为“受访者的阅读主要选择。

”[3]。

2.阅读场所灵活多变在今天,对于爱好阅读的人来说,阅读可以无处不在, 新媒体阅读的前提是要有新媒体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

[5](二)新媒体阅读方式背后隐藏着诸多的危机1.在网络阅读的信息中掺杂过多的垃圾信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降低了阅读的深度,庞杂无序的信息流给知识筛选形成很大负担,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环境。

[6]三、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产生原因(一)外在环境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介质的不断更新,为新媒体的阅读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阅读的广度无限扩大,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7]2. 有效导读机制的缺失。

很多高校尚无有效的、针对性的导读机制,没有使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缺乏有效引导,致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8] (二)内在因素1.阅读价值意识不到位。

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但学生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随着全民阅读的倡导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追求更高层次的阅读内容,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其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状况如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吸引更多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调查为了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某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涉及到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曾经阅读过的经典作品以及对经典阅读的态度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习惯,每周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大多在3-5小时之间。

对于经典阅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选择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其他受访者更偏向于畅销书或网络文学等大众化的阅读内容。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经典阅读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认为经典作品过于沉闷或者晦涩难懂,缺乏现实意义。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大部分大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热情并不高,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二、推广策略探究1. 提高经典阅读的知名度对经典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广。

组织专门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如经典读书会、经典阅读讲座等,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

2. 联合图书馆和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在图书馆设置经典阅读专区,提供丰富的经典作品供大学生借阅。

可与出版社合作,提供一些具有知名度和口碑的经典作品,让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经典阅读。

3.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经典作品推崇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经典作品。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经典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大学生明白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意义。

4. 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

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制作一些有趣的短视频或文章,让经典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逐渐被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所取代,这也对文学经典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选择与背离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快速。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海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

与此同时,传统纸质书籍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且更新速度较慢。

因此,在面临选择时,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即时、多样化、生动活泼的内容。

其次,在快节奏、碎片化阅读习惯影响下,人们对于长篇经典作品阅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背离。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时间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所填满,很难抽出长时间专注于阅读一本经典作品。

而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短小精悍、快速吸引人的,更符合人们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需求。

这种快节奏、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短篇小说、微型散文等形式更为简洁、轻松的文学作品。

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的兴起也对文学经典阅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背离。

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广泛而方便的交流平台,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与评价。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流行、畅销但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往往能够迅速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而那些经典但较为冷门或需要深度思考和理解才能欣赏到其价值的作品则被边缘化。

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广泛应用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与背离产生了一定影响。

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对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分析,推荐与之相关的内容。

然而,这种个性化推荐往往会使用户陷入信息过滤的“舒适区”,只接触到自己已经熟悉和喜欢的内容,而忽略了其他潜在有价值但未被发现的作品。

这种过滤机制使得人们更易陷入阅读舒适区,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尽管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存在选择与背离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

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经典名著是文学世界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跨媒介阅读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而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阅读和交流。

背景介绍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播经典名著的精髓。

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书籍来获取知识和享受文学作品。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介进行阅读。

这种跨媒介阅读不仅丰富了阅读体验,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了解和探讨跨媒介阅读对于传播经典名著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和交流,不仅可以拓展阅读方式,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经典作品的魅力。

通过不同媒介的呈现和交流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经典文化,让经典名著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旨在探讨经典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典名著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方式、跨媒介阅读的定义、不同媒介之间的呈现方式以及跨媒介交流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于经典名著的传播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不同媒介间的互动与交流,探讨如何借助不同媒介形式对经典名著进行再创作和再解读,在文学作品的跨媒介讨论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通过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探讨经典名著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经典名著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 正文2.1 经典名著的阅读方式经典名著的阅读方式是指读者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媒介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

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读者通过纸质书籍或电子书来阅读经典名著,从文字中感受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浅阅读”内涵与特征探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浅阅读”内涵与特征探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浅阅读”内涵与特征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在这个时代里,信息爆炸,人们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也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与传统的深度阅读相对立的是“浅阅读”这一概念。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出发,探析“浅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手机APP、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和快捷。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庞大的,而这些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如文章、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内容也丰富多彩,包括新闻、社会热点、娱乐八卦、美食、旅行等。

这种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多样性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带来了挑战,也为“浅阅读”这一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二、“浅阅读”的内涵“浅阅读”是指人们在快速浏览信息时,只对信息进行表面理解,不深究细节,也不做过多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速度优先: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热点,因此对信息的速度阅读更加追求。

很多人在阅读时会快速浏览,只关注信息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细节和深层含义。

2. 表面理解: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以及信息的纷杂,很多人在阅读时只对信息进行表面理解,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信息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他们可能只看到信息的表面,而没有深入思考。

3. 零散碎片: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人们可能一会儿看一条新闻,一会儿看一个视频,信息的碎片化也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片段式的阅读,而不是系统性的深度阅读。

“浅阅读”有着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阅读方式的本质和影响。

1. 肤浅性:“浅阅读”没有深入去理解和思考信息,只是对信息的外表进行浏览,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显示出明显的肤浅性。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现状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呈现出了独特的现状。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多样化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创作者。

本文将从网络小说的创作方式、内容特点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的现状。

一、网络小说的创作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小说的创作方式与传统文学有了较大的不同。

传统文学创作需要经过出版社的审核和编辑,而网络小说则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布。

这种去中心化的创作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小说创作中来,降低了创作门槛。

同时,网络小说的创作也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及时进行修改和更新,与读者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

二、网络小说的内容特点网络小说的内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多样化:网络小说的题材非常丰富,涵盖了言情、玄幻、都市、历史等各个领域。

这种多样化的题材选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使得网络小说成为了一种广泛受众的文学形式。

2.情节紧凑:由于网络小说的阅读方式多为碎片化,读者通常在碎片时间内进行阅读,因此网络小说的情节设置更加紧凑,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阅读的连贯性。

3.互动性强:网络小说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作者进行交流,甚至对小说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小说的创作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也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

三、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也带来了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需要读者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阅读,而网络小说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此外,网络小说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读者通常在碎片时间内进行阅读,如上下班途中、午休时间等,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读者更加注重小说的节奏和情节的紧凑性。

四、网络小说创作与阅读的挑战尽管网络小说在新媒体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创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当代文学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探索可能的解决之道。

一、文学创作受限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作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阅读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阅读短篇文章、微小说、微博、朋友圈等。

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和传播途径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许多作家纷纷转向网络文学和新媒体创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往往受到平台审查、流量导向等因素的限制,作家们的创作空间受到了局限。

一些优质的文学作品由于不符合平台审查标准或者无法吸引足够的流量而难以传播,这无疑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文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传播和获取更加便利,然而与此也容易导致文学作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一些低质量、低俗的文学作品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文学的审美品味。

尤其是在网络文学领域,一些不负责任的写手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流量,不惜以低俗、情色、暴力等内容来吸引读者,导致网络文学的整体品质下降。

这不仅损害了文学创作的声誉,也损害了读者的阅读欢愉。

三、传统文学与新媒体的碰撞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学与新媒体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传统文学作品往往注重情节的铺陈和人物的塑造,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作品更加追求瞬时的刺激和快速的传播,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也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已经受到了限制,很难与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相竞争。

传统文学与新媒体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也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四、文学教育面临挑战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兴起,文学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分析1. 引言1.1 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和碎片化,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对于长篇小说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有所下降,这对经典文学传承和创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新媒体平台的噪音干扰和信息过载也容易让一些优质文学作品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效果和阅读体验。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汉语言文学,成为了当前文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汉语言文学面临的困境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诸多困境。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文学作品,而传统的纸质书籍则逐渐失去了市场和读者。

这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作品的传统载体和传播方式受到挑战,影响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娱乐化、碎片化和浅显化的特点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读者更倾向于短文、短视频等形式,而对于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则需求减少,这导致文学创作逐渐向表面化发展,热衷于迎合读者需求而忽视文学的内在价值。

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碎片化阅读模式也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长篇小说的阅读量和受众群体逐渐减少,这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言是一种挑战。

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传统文学与新媒体的碰撞、传统文学形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冲突等困境。

2. 正文2.1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挑战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对传统文学形式造成了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倾向于短小精悍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放弃了长篇小说和诗歌的阅读。

这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形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吸引读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带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汉语言文学作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社交媒体上,各种形式的内容层出不穷,让读者的注意力分散,汉语言文学作品很难突破噪音进行传播。

需要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推广策略,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习惯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籍所取代,而新媒体平台上的文学创作也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习惯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1.1 网络文学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形式。

网络文学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多样化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创作者。

相比传统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快速,更加贴近读者的口味和需求。

1.2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作家可以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互动和交流,获取读者的反馈和意见。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1.3 多媒体形式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是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创新。

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结合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同时,多媒体形式的创新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2.1 电子书籍的普及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书籍成为了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

电子书籍的便携性和存储容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阅读,使得阅读成为了一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活动。

同时,电子书籍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功能和交互方式,如搜索、标注、分享等,使得阅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2.2 短篇阅读的流行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短篇阅读逐渐成为了主流。

微小说、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短篇阅读形式以其简洁明了的叙事方式和内容的精炼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短篇阅读不仅适应了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

2.3 社交阅读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阅读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推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社交阅读不仅丰富了阅读的体验,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推荐。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摘要: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

“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以及“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的矛盾,是新媒体文学面临的“短板”难题。

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相互交流、抱团取暖,文学产业链的日渐成型,市场竞争、寡头垄断引发的“去草根化”趋势加剧,让新媒体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动向中图分类号:io—0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6—0091—05我们知道,新媒体是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而形成的。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公约是在1994年,而汉语网络文学在我国进入公共视域是在1997年以后。

这样来说,网络媒体联通中国大陆不过18年,网络文学现身我国文坛也只有15年左右的时间。

这些简单的数字对于媒介传播史和文学发展史来说,都不过是弹指一瞬,但互联网所引发的文学转型和文明巨变,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历史性影响。

一、走进新媒体文学现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

新媒体文学就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媒如网络、手机等创作和传播的文学。

新媒体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媒体,仅就网络媒体看,我国1997年10月第一次统计时只有29,9万台联网电脑,上网用户62万,但到了2012年6月底,网民数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9,9%,15年增长800多万倍。

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9亿户,手机上网升至3,88亿人,增长速度惊人。

继前两年“博客热”后,2011年出现微博客的爆炸式增长,有微博服务网站50多家,并不断开发出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身客户端技术。

到2011年底,新浪微博用户达2,5亿,腾讯注册微博3,1亿,各大网站注册微博账号累计达8亿之多。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与推广策略探究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不仅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经典阅读也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旨在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广泛开展。

一、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与此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时尚杂志等流行文化产品,而忽视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研究。

这种现象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信息量大,大学生在学业和社交之间的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足。

一些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抱有偏见,认为这些作品过时、无趣,与自己的生活脱节。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导致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和了解。

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更愿意选择电子书或在线阅读,而非传统的纸质书籍。

由于上述原因,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理想,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策略探究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可能的策略,旨在推广大学生的经典阅读。

1. 加强经典作品的宣传与推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大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了解与兴趣。

可以在校园内举办经典文学作品的展览,安排相关主题的讲座、讨论会等活动,向大学生普及经典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还可以鼓励学校图书馆扩大经典作品的藏书量,并针对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精心编选经典作品,以便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这些作品。

2. 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学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比如作为课外阅读的一部分,鼓励学生选择经典作品进行阅读观摩,并撰写读后感、讨论心得。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典阅读,形成一种健康的阅读氛围。

新媒体视阙下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现状研究

新媒体视阙下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现状研究

新媒体视阙下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现状研究作者:陈迪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探索未知和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影响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阅读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微时代”特色。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特点和大学生阅读现状,指出科学引导大学生开展阅读推广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阅读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微时代成长的大学生们,享受着新媒体所带来的便捷,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置身其中,电子阅读、读图时代、碎片化阅读等,占据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量为79.9%,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在各媒介接触时长的对比中,手机代表新兴媒介提升至74.4%,与之对比,而图书阅读时长为20。

2%,报纸、期刊等分别下降到13.2%和6.66%。

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阅读现状,利用新媒体科学开展阅读,是当前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呈现盲目性、功利性、娱乐性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是文化知识的受益者,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思维开放,可以很快地适应新事物,比如认同新媒体,接受新媒体。

但是,大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学习欲望不能较好的自我控制,进而产生茫然感。

在面对网络舆论热潮和群体极化现象时,往往出现思想局限,避重就轻,好走极端;或贪图享乐,趋向功利,甚至受到不良思想侵蚀。

有的刚进入校门的大学生,十分享受大学轻松自由的环境,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感染,而在文学阅读方面,放松了主动学习,很少主动购买或借阅经典名著或文史哲书籍;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网络娱乐上,严重忽视了专业学习,更不会主动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研究关莉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摘 要:文学经典对于大学生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塑造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有着特殊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阅读的主体,对社会阅读方式变化反应最为迅速的群体。

因此本文将聚焦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行为,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现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40-01一、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的含义及阅读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

比照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4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的迎来大发展,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显而易见,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发生巨大的变化。

“经,织从丝也”《说文解字》中记载,段玉裁的注解:织从丝谓之经。

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

“经”指儒家的经典,含“规范”义。

“典”典的本意为常道、法则《尔雅释诂》:“典,常也”。

因此可以理解经典为包含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双重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经典: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文学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并随时代发展而焕发生命力的珍品,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代表。

[1]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应当是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人文知识,包括文、史、哲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它们也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2]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构筑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文学的本质,沉浸于文学经典,让人情感丰满充实,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在新媒体时代,现代电子传媒的发达,重塑了文化生态,重组了文化秩序,网媒以压倒优势排斥文字书写和印刷媒介,占据了文化主导权,逐步成为生产和传播文化的主渠道,知识精英的文化权威和地位被颠覆,传统文学观念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机,文学经典阅读出极其尴尬的境地,受多方冲击,新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经典阅读呈现以下现象:阅读文学经典的阅读欲望不强烈,阅读意识薄弱,主动性低,对经典阅读有畏难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经典阅读的背景现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印刷文化, 并沉溺于欣赏影视文化, 继而导致人们欣赏文学经典的思维发生了变化。

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给文学经典带来的冲击, 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对传承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并且积极寻求途径, 解除文学经典传播面临的危机, 继而更好地促进文学经典的传播发展。

一、文学经典的含义及阅读意义从阅读的角度解读文学经典的含义, 可以认为具有艺术价值, 并能够引发读者阅读和共鸣, 同时又经得起意识形态冲刷的作品可以被称之为文学经典。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能够被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经历了多次身份确认,其命运总是会随着特定时代人的认知作用和自身价值起伏, 一些进入传播后始终处在不断流传的状态, 一些则担负了“禁书”和“经典”的双重经历。

对文学经典进行解读可以发现, 其经典能够从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首先, 文学经典作品在文字和文体层面无一不是经典的文本, 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其次, 文学经典往往对一个时代进行了记录, 是具有时代历史意义的作品,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 文学经典被称之为经典, 就是由于其能够超越时空进行人性深处力量的探寻。

所以, 阅读文学经典, 不仅要关注其中的文字和时代信息, 还要学会反思和怀疑, 才能加深作品的开放性和深刻性, 进而使作品产生更多的价值。

能够肯定的是, 阅读和弘扬文学经典, 不仅能够使文学活动取得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因为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 就是由于其能够呈现出穿越时代的价值观念, 可以使文学创作动机和文学作品传播得到匡正, 并有利于实现文学消费的正确引导。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不断丰富的背景下, 人们也将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文化消费品。

阅读文学经典, 则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标杆, 从而避免人们的思想被消极、错误的思想误导。

因为, 文学经典往往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能够引人深思, 避免人出现思维被动化和平面化的问题,有利于人的崇高精神追求的培养。

此外, 大多数文学经典中都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 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实现这些文化的传承, 并推动这些文化的发展。

而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来看, 文学经典阅读都能起到提高公民人文素质的作用。

在但是也更容, 人们虽然有更多途径获得乐趣, 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今天.易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迷失自我, 然后开始变得浮躁。

阅读文学经典, 则能使人们实现对糟粕文化的自动过滤, 并加深对人生和自我的思考, 进而保持清明、淡泊的心态。

因此, 文学经典的阅读虽然不能在短期内给人带来回报, 但是却能对人的一生产生长远的影响。

对文学经典进行阅读, 就是进行人生的长期投资, 关系到人能否取得自我飞跃。

正因为如此, 文学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还是一种民族行为, 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在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上, 传统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国家权力的权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一直以来, 教育系统都处在国家权力直接影响下, 以至于文学经典的选择无法摆脱政治因素影响。

但自20世纪以来, 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就发生了变革, 开始逐渐体现民间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变革。

(一) 20世纪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20世纪, 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主要有三类:一是由目前文学史着述中形成共识的文学作品, 如老舍、鲁迅等作家的代表作;二是创作指向经典地位的作家作品,如张爱玲、余光中等, 可进行经典性文本的创作;三是重要作家提供的经典性文本,如北岛和海子等作家的一些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反映了时代文学审美变化, 可以作为时代审美价值参照。

而二、三类作品显然不具有经典政治或宗教背景, 很少有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 所以这些文学经典的阅读选择更倾向于民间行为, 体现了文学经典阅读选择的时代发展趋势。

(二) 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文化经典的形成拥有了更多读者的参与, 读者在文学经典阅读选择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文学经典阅读会受到文学教学课本选辑、文学评奖等选辑行为的影响, 而后一种选辑行为就是由读者投票方式决定“文学经典名单”。

最后, 在读者和专家两个群体的“妥协”中, 文学经典的阅读选择则将被确认。

例如, 在“中国文学60家”评选活动中, 在作家三毛的评分上, 读者给出了85分, 专家仅给出了22分, 最终三毛得以入选。

2010年, “郁达夫小说奖”采取了“实名投票”评奖机制, 媒体全程参与, 读者随, 在文学经典改编方面则能够直接决定一部作品是否会出现在文学史视野中。

.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也开始明显受到民众的影响。

目前,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都是出于读者接受的目的, 在经典性因素改编上也有读者广泛参与。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与世界范围“经典修正”文化背景的形成有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学术界开始将早先被认定为边缘的一些文本纳入到文学经典选辑中, 以确保经典能够更广泛进入大众文化消费和流通领域。

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 我国文学经典阅读的选择也开始成为文学民间行为。

但与此同时, 文学经典的权威性也将面临挑战, 可能陷入个人化行为被推行到极致的危险境地。

因为,文学经典往往会遭受不同时代文化人的非议, 而大众的参与将导致知识精英对文学经典的影响力被极大地削弱, 从而导致文学经典阅读选择陷入相对主义泥潭中, 继而造成经典性的消解。

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 还应考虑如何让文学民间行为推动文学经典阅读累积的问题, 从而避免文学经典遭到消解。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文学经典阅读的背离(一) 文学经典遭到了无情解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给人们接触多元文化提供了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 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变得多元化, 并开始习惯于用多个价值标准进行事物判断。

在对待同一事物时, 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出现多重标准。

看待同一件事物, 不同人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反映在文学经典阅读上, 则会出现良莠不齐的观点。

原本历经时代变迁被认同的经典作品, 就因为一些人唱对台戏而遭到否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些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对文学经典开始抱有鄙视和怀疑的态度,其中不乏较多本身文学素养不高的网络写手和青年作家。

在这些人的笔下, 文学经典遭到了无情解构, 以凸显其“才华”。

例如, 西方一些后现代学者就致力于解构文学经典, 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形成历史和其中包含的人为权利因素进行解构,并对其中的非经典性进行夸大。

而大众传媒则是从利益角度出发, 为争取更大利益不断削弱文学经典的教化作用, 以迎合受众的喜好。

为提高收视率和吸引受众, 一些传媒平台对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响作品大肆推崇, 并对原本不存在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进行大肆宣扬。

原本文学经典是为了对人的思想进行启迪,但是经过利益化的改写, 影视作品总是对原着中的一些不良情节进行放大和夸张。

而受众的理解水平和文学素养各不相同, 很多受众不仅不能较好的进行作品进而导致受众对文学经典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 还会对作品产生误解, 本意的理解.对于一些生活阅历较浅的读者来讲, 则会出现思想和行为偏差, 进而导致文学经典完全丧失教化功能。

在这种结果被刻意渲染的背景下, 文学经典阅读遭到了背离, 其扎根之地也遭到了颠覆。

(二) 文学经典遭到了不断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快餐作品”在文学领域盛行。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经济意识和商业化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渗透。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一些作家开始尝试摆脱文学权力对其的压抑, 开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进行写作。

在这种环境下, 文学作品发行商和出版商将文学经典抛之脑后, 开始一味追求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但在新媒体时代, 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文字信息开始被形象化、直观的视觉画面取代, 感官消费成为大众时尚。

而剩余少部分仍然习惯于阅读文字信息的读者, 也开始关注消遣和娱乐信息, 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和思考。

而人们观看的各种影视作品都与文学经典援助有较大的区别, 经典的本质已然遭到改写, 原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经过各种改变, 再加上演员从自身角度对人物的理解和演绎, 则使得一部部文学经典作品陷入了千篇一面的境地。

在影视作品播出后, 观众能够很少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内涵,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懂得尊重文学经典, 并开始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经典的肆意改写。

在这种需求的冲击下, 文学经典遭到了各方面的忽视与忽略。

(三) 文学经典遭到了不断排挤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 出现了各种所谓的“网络文学”。

在不良媒体的引导下, 这些网络电子文本和影像化文本成了主导传播方式, 以至于文学经典遭到了不断排挤。

目前,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越稀奇古怪越能获得更高点击率的现象, 反映了现代人的“猎奇”心理。

而影像化载体的出现, 则为读者直接获取刺激和愉悦提供了途径, 以至于很多读者不愿意在脑海中进行文学文本的再度创作和转换。

因此, 相较于文字文本, 图像化文本得到了大众读者的广泛欢迎, 成了现代常见的文学形式。

就现阶段而言, 虽然有一些网络和影像仍然在传播文学经典,但是却对经典进行了消解和嘲弄, 以满足人们反抗权威的心理需求。

受多元化价目前一些人将多媒体平台上流传的厚黑学和成功学等关, 值观和思想观的影响注个人利益的学问奉为经典, 并将宣扬这些学问的张悟本等人当成是成功人士, 从而导致社会充斥着腐朽、贪婪和不劳而获等不良风气。

而真正的文学经典却被人们看成是缺少实用价值、不值得花费精神进行解读。

在这种潮流下, 文学经典阅读遭到了一再排挤, 已经出现了“边缘化”危机。

新媒体的发展, 直接带来了功利化阅读的问题。

目前, 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利益角度对一切事物的价值进行衡量, 追求攀比、奢华和享乐, 缺少人生追求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这种短视行为在阅读中也得到了明显体现, 人们总是选择实用的书籍进行阅读, 即便进行文学书籍的阅读, 也是进行快餐书的阅读。

一进入书店, 映入眼帘的也都是各种工具书、考试书和健康书, 大多与名、权、利有关。

在这一背景下, 文学经典开始远离大众, 遭到了各种实用书籍的排挤。

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文学经典阅读的背景现状(一) 阅读多元化在过去, 人们通常需要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接触文学经典。

由于资源有限, 人们的选择较少, 常常会反复阅读一本书籍, 因此会对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将一张冷板凳坐热, 显然是人们沉下心认真阅读作品的历程, 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