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81230326fff705cd170a70.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
据此回答(1)~(2)题。
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阶段Ⅳ(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2.读2008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第(1)~(2)题。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2)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A.文化水平高B.迁入人口多C.自然条件好D.经济水平高3.(2012·潮州二模)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下图),回答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4.(2012·汕头市二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
若总扶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
读我国抚养系数表,回答(1)~(2)题。
()A.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B.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D.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2)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82年B.2000年C.2010年D.2050年5.(2012·茂名市二模)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B.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C.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D.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6.读漫画,回答(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8 000 B.10 000C.6 000 D.4 500(2)如果用a表示200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C.b<a<c 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新疆—水资源二、综合题1.(2012·烟台模拟)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8206cdd3383c4bb4cd2c8.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L曲线表示人口( D.迁移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A.自然增长率) ( 2.坦桑尼亚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D.Ⅳ.Ⅱ C.ⅢA.Ⅰ B)( 3.下列国家位于阶段Ⅳ水平的是.巴西 C.埃及 D BA.尼日利亚.德国)4.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条件 DB .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A.水资源).世界人口由原始低增长阶段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开始于( 5 D.第二次世界大战 C.18世纪产业革命 BA.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初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B.科技水平.资源 A .对外开放程度C.消费水平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 A.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B C.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从婚俗方面考虑,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8.宗教因素的影响 B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C D.国家政策影响.婚姻关系不稳定9/ 1.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年.2012B年A.1958年. 2021DC.1994年 10.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加重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A DC.加速城市化进程.拉动消费 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11. B.医疗条件改善A.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更新DC.计划生育实行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2 ④地形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D.②④C A.①②B.①④.②③)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源充足B.地形平坦A .水陆交通枢纽D .陆路交通方便C.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839e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0.png)
《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B. ②C. ③D. ④2.下列各国, 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埃与B. 中国C. 德国D. 印度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2.图3回答3-4题。
3.图2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 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人口素质下降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加大D. 劳动力成本下降4.图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与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 完成5~6题。
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 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 回答第7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B. 自然增长率上升C. 人口政策松动D. 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读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8~9题。
8. 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 ) A. ① B. ② C. ③D. ④9.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老龄人口增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过大C.人口素质偏低, 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与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91e604b14e852459fb5711.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图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2010年以来,我国的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8.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10.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1-12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971eee87101f69f319553.png)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移民不属于推力导致人口移动的是()A.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当地居民外迁B.中国修建三峡工程,库区人口向外迁移C.西部大开发使我国很多人迁往西部地区D.中国西北地区草原沙化,一些人被迫迁移2020年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
结合下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欧洲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美洲B.欧洲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4.目前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可能是()A.中国、日本B.美国、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决定景区旅游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6.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D.游客量不足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①~④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文化教育B.经济差距C.环境质量D.工程建设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f3a00336c1eb91a375d5a.png)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781bd45022aaea998f0fd5.png)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解析: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较少;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又增加。
答案: C(201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编)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
读下表,完成2A.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C.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D.不能确定答案: B3.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答案: A(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练习)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4~5题。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A.1、2、3 B.4、5、8C.7、9、10 D.6、11、12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第5题,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 4.A 5.D6.(2011·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根据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b②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d③德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④巴西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数值先增后降,但自然增长率在d之前均为正值,因此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之后人口负增长,与少数发达国家一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61373bb14e852459fb57a7.png)
人口数目的变化习题一、选择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相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1~ 2 题。
1.依照人口增加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序次排列应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加阶段大体对应图示国家的()A .①时期和④时期B .②时期和①时期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以下列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读图,回答3~4 题。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医疗卫生条件下降B .粮食供应缺口增大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4.图示时期,我国()A .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 .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结合国历年宣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易生活质量” 三项基础变量依照必然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解析表格,完成5~ 6 题。
公民人口密度平均平均老年人国家(人 /km2 )HDI寿命就学口比率(%)年数甲403乙126丙111丁85.就人口增加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加阶段”的国家是A .甲、乙B.甲、丁C.乙、丙 D .丙、丁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国人口数目最多B .乙国老年人口数目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 .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下列图表示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响出该国()A .为发展中国家B .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增加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8.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目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 .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目变化图,回答9~ 10 题。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747d4b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0.png)
人口练习题一、单选题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
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之前的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他们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之后的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
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人口流动状况在我国中西部人口流动中代表性较强,下图示意该地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年龄失去了优势B.职业技能有显著提升C.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D.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2、调查发现,相比吉安中心城区,更多的回流人口愿意回到吉安市的下辖县城,主要原因可能是( )A.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B.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C.中心城区城镇化问题更严重D.中心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
下表示意2017~2022年北京市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与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变化。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户籍常住1338.91343.51346.61349.41353.81359.2人口数量(万人)常住外来855.5848.2843.5839.6834.8825.1人口数量(万人)3、201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 )A.先升后降B.持续上升C.先降后升D.持续下降4、近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达②生活成本高昂③户籍政策影响④产业转型升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年来,我国城市职住分离(即工作区与居住区相分离)现象愈发明显。
职住分离系数越高,代表职住分离状况越为突出。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下表为我国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对比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min平均通勤距离/km北京0.545613.2广州0.39458.8上海0.335412.45、与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程度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①城市空间结构①流动人口占比①现代交通的发展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北京市并未遵循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规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结构较为紧凑B.城市交通状况较为拥堵C.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小D.首都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招聘棉花采摘工,包吃包住、每公斤棉花1.8元,报销回家路费,不报销车费可提高至1.9元每公斤……”这是一则新疆棉花采摘工的招聘信息。
2020年高中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年高中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0d997c32b160b4e777fcf11.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下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化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①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各省低生育率前十位:京0.7 067,沪0.73 665,辽0.74,黑0.75,吉0.76,津0.9 128,浙1.017,藏1.0 496,苏1.05 385,陕1.0 545。
完成下列三题。
5.低生育率可能导致()A.家庭负担加重B.老龄化问题缓解C.失业率上升D.环境污染加剧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6.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735bf6941ea76e58fa049c.png)
高中地理必修二(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2.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3题。
3.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人类活动是()A.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B.控制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改进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与方法 D.大面积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6.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的故事。
剧中山东人迁到东北的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国际人口流动结合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A.不断加快B.不断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8.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传统型B.现代型C.原始型D.过渡型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9-10题。
9.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0.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1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12.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1.1人口的数量变化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c373da8956bec0875e370.png)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治变革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3~5题。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示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若该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是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7.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8.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6年2050年(预计)国家人口(百万) 国家人口(百万)中国 1 314 印度 1 628印度 1 122 中国 1 437美国299 美国420 印度尼西亚225 尼日利亚299巴西187 巴基斯坦295巴基斯坦166 印度尼西亚285孟加拉国147 巴西260俄罗斯142 孟加拉国231尼日利亚135 刚果(民) 183日本128 埃塞俄比亚145备注:横坐标为该年份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050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73be05f0029bd64793e2ce3.png)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 10. 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 1. 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乏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 常为一年)3. 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 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 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最新高中必修2地理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达标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必修2地理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达标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ca416ff7ec4afe04a1df37.png)
必修2 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预测题)据世界人口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
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
在2005年至2050年之间,世界人口增长的半数将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1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将略微下降。
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
结合下表分析回答1~3题。
1.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表中资料,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非洲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2.有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直到今天其增长势头仍有加强的趋势B.世界人口增长最慢的时期是农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变化不大D.世界人口增长与人类社会经济水平完全同步发展3.全球人口将在未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2010·扬州模拟)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4~6题。
4.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③D.④5.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B.德国.日本D.中国6.在图中四国中属于现代型的可能是( )A.①B.②.③D.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7~8题。
7.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D.扩大耕地面积8.计划生育实现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右图中表示2033年的点可能是( )A.①B.②.③D.④(2010·广州模拟)图甲是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判断9~10题。
1.1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华南师大吴应智
![1.1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华南师大吴应智](https://img.taocdn.com/s3/m/f2ad8485d4d8d15abe234eb1.png)
生产力水平提高,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 高,人们获得充足 食物供应稳定可 靠,死亡率下降 的食物,完善的医 疗服务,死亡率很 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和改造 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灾害和疾病防 御能力不断提高, 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利用与适应性 不断增强
阅读课本P3活动题,思考1、2题。
1、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799(人) 243799×1.7%=4145 (人)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家庭
★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
★世界7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
☆中国的第13亿位公民(2005)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
• 全国总人口: 13.70536875亿人 • 近十年平均增长率为 0.57% •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 占51.27% • 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 人,占49.68%
2、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 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 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 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 5)
高、高、低 低、低、低 高、低、高
人口增长模式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生产力低,生存条 件差,人们抵御自 然灾害和疾病的能 力很差 生产力提高,条件明 显改善,抵御灾害能 力提高,但传统经济 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小结: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时间变化 2、空间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原始型:高、高、低——原始部落 传统型:高、低、高——发展中国家(亚非拉) 现代型:低、低、低——发达国家(欧美、中日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答案】 C【解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2.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1.6%2.6% -0.1% 0.6% 1.8% 1.1%增长率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经济发达,死亡率较低C.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比北美洲的三倍还多D.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答案】 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北美地区的三倍,而总人口远大于北美地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A.埃及B.德国C.中国D.印度【答案】 3.D 4.B【解析】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
德国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似,目前呈负增长状态。
(2015·南开中学高一检测)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5~6题。
5.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B.2013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203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6.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我国仍要维持人口的低出生率水平,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越短缺。
图中反映的中心问题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第6题,上述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建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下降。
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
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
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
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 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
国家和中国香港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大陆韩国世界地区人口年龄42.8 28.9 44.3 15.2 35.2 37.9 28.4中位数(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
(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人口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德国(2)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解决就学和就业困难。
(3)尼日利亚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就业、就学压力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值大小可得答案。
第(2)题,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夕阳产业。
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应为非洲的尼日利亚,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就学、就业压力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态环境压力大。
一、单项选择题201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
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空巢、失独老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慈善总会表示,已将空巢、失独老人等列入关爱救助对象。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 ( ) A.甲B.乙C.丙D.丁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出丙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过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就会突出。
第2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国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导致“空巢家庭”现象明显。
(2015·江西南昌高一检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答案】 B【解析】I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
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4.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答案】 B【解析】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女孩子的数量会增加,出生性别比趋于平衡。
单独二胎政策,直接的影响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影响。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6.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5.B 6.B【解析】第5题,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结合图例读图不难看出a区域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b区域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c区域属于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第6题,其影响因素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水平高,使死亡率降低,人口文化素质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使出生率降低。
(2015·山东潍坊)下图为“某国甲、乙、内、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8.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答案】7.B 8.D【解析】第7题,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图中四个时期对应的二率间的线段长短即为死亡率的大小,显然死亡率最小的是乙时期。
第8题,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继而向“低—低—低”型转变,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是出生率的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
据此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丁→甲→乙→丙。
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材料三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现代型(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龄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
(3)特征: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缓慢,老年人口比重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解析】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增长趋于低速增长状况。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2030年前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之后由于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等原因导致人口负增长,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