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酸碱平衡新教学案例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 教案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教案一、背景介绍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外科手术后的酸碱平衡紊乱成为影响病人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有着临床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体液的组成、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外科手术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外科病人的酸碱平衡问题。
二、体液的组成1. 体液的分类体液主要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内液占体重的约2/3,主要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器液;而细胞外液占体重的约1/3,主要包括血清、组织液和淋巴液。
2. 体液的成分体液主要由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组成。
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占体液总量的60%-70%。
电解质包括钠、钾、氯、钙、镁等,是细胞内外液中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关键成分。
非电解质包括葡萄糖、脂肪等,主要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细胞结构的维持。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1. 酸碱平衡的概念人体内部维持一种酸碱平衡状态,即体液pH值在正常范围内(7.35-7.45)。
酸碱平衡失调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2.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来进行调节。
呼吸系统通过呼吸深度和频率的调节来改变CO2的排出量,从而调节体液中的碳酸氢盐浓度;肾脏则通过排泄H+离子和重吸收碳酸氢盐的方式来调节酸碱平衡。
四、外科手术后的影响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术前贫血、大量出血、手术创伤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对患者的体液和酸碱平衡造成影响。
以下是外科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酸碱平衡失调情况:1. 代谢性碱中毒:手术后大量输液导致体液中碳酸氢盐的浓度降低,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 代谢性酸中毒:手术后大量出血或组织缺氧导致乳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教案和课件
编写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材料、教学时间等。
制作课件:根据教案,制作课件,包括PPT、视频、音频等。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实验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课件制作技巧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酸碱平衡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酸碱平衡状况,调整饮食,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
补充电解质:根据患者的酸碱平衡状况,及时补充电解质。
护理评价
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
呼吸管理:根据酸碱平衡状况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如深呼吸、浅呼吸等
肾功能维护:根据酸碱平衡状况调整尿液pH值,如使用利尿剂、碱化尿液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情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呼吸机辅助等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患者教育等
效果评估方法
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如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收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了解护理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恢复情况
效果评估实例
效果评估:经过护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添加标题
设计课件结构:合理安排课件的章节、段落和知识点,使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2.2 溶液的pH值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根据 KW ={c(H3O+ )}{c(OH-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 pH + pOH = pKW = 14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1 历史回顾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 碱的相对强度
2020-11-9
感谢你的观看
2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接受体)
HAc(aq)+H2O(l) H3O+(aq)+Ac-(aq)
初始浓度/mol·L-1 0.10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x
x
Ka
(HAc)
=
{c(H
O+
3
)}{c(Ac-
{c(HAc)}
)}
Ka
2020-11-9
(HAc)
=
x2 0.10 - x 感谢你的观看
x=1.3×10-3
15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酸碱平衡紊乱教案
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范围4.4~6.25kPa(33~47mmHg), 平均为5.32kPa(40mmHg)。
3. 血浆碳酸氢钠含量代表机体的碱储备能力,正常范围是22~26 mmol/L,平均值为24mmol/L。
3. 此外,CO2潴留往往伴有明显的缺氧,更加重神经细胞损伤。
Powerpoint
讲解
15min
了解呼吸性酸中毒治疗的一般原则
1. 改善肺泡通气功能;
2. 使用碱性药物。
Powerpoint
讲解
3min
重点掌握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
代谢性碱中毒是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加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特点:pH↓↓,PaCO2↑, HCO3-↓,AG↑,K+↑。
Powerpoint
讲解
10min
2.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高热合并呕吐,肝硬化应用利尿剂治疗;
特点:pH↑↑,PaCO2↓, HCO3-↑, K+↓。
Powerpoint
讲解
5min
3.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应用利尿剂或合并呕吐;
体内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来自食物。可分为:挥发酸,指由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CO2和H2O生成的H2CO3,是体内酸性物质的最主要来源,经肺排出体外;固定酸,蛋白质分解是固定酸的主要来源,包括磷酸、硫酸、盐酸和有机酸等,经肾排出体外。
体液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来自碱性氨基酸的分解以及有机酸盐代谢生成的碳酸氢盐。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案•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计算目•酸碱滴定法原理与实践操作•酸碱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录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酸碱酸碱的强弱030201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酸碱中和。
酸碱与金属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能与某些金属(如铝、锌等)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平衡原理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酸碱平衡的移动溶液pH值计算pH值定义01pH值计算方法02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0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定义及分类弱电解质定义弱电解质分类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电离平衡常数定义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影响电离平衡因素浓度温度浓度改变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同离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多元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缓冲溶液组成及作用机制组成作用机制当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减弱了溶液pH值的变化,保持溶液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容量指缓冲溶液所能抵抗外来酸或碱对溶液pH值影响的能力,与缓冲组分的浓度及解离度有关。
缓冲范围指缓冲溶液能够有效维持pH值稳定的pH值范围,通常与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有关。
常见缓冲体系及其应用常见缓冲体系应用维持生理pH 值稳定人体内的血液、细胞液等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维持生理pH 值的稳定,保障正常生理功能。
要点一要点二药物制剂与储存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缓冲溶液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在药物储存过程中,缓冲溶液也能够减缓药物因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的降解和失效。
生物实验与研究在生物实验中,缓冲溶液常用于细胞培养基、酶反应体系等的配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稳定的酸碱环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缓冲溶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用于蛋白质纯化、DNA 提取等实验操作中。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学要求]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熟悉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 .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了解pH 对溶质存在状态的影响。
4 .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缓冲作用机制、能熟悉地计算缓冲溶液pH 值;掌握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缓冲范围;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及计算;熟悉人体正常pH 值的维持和失控。
[ 教学重点]1 .酸碱质子理论。
2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
[ 教学难点]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 教学时数] 6 学时[ 主要内容]1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间的基本关系,酸碱反应的本质,酸碱强弱的相对性,酸度平衡常数和碱度平衡常数。
2 .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酸度、碱度、分析浓度概念;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pH 对溶质存在状态的影响。
4 .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缓冲作用机制、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缓冲作用范围;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及计算;人体正常pH 值的维持和失控。
[ 教学内容]9-1 酸碱质子理论1923 年,丹麦Brinsred 和英国Lowry1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凡是能接收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酸= 质子+碱[Al(H2O)6]3+ =H+ + [Al(H2O)5(OH)]2+酸= 质子+ 碱HPO42- = PO43- + H+HCl 、HAc 、NH4+、H2SO3、Al(H2O)6+等都能给出质子,都是酸;而OH-、Ac-、NH3、HSO3-、CO32-等都能接受质子,都是碱:共轭酸碱:酸碱存在着对应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质的酸性或碱性要通过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来体现。
初中化学第五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章讲解教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酸碱中的电离平衡原理
2. 掌握酸碱溶液中电离平衡的相关计算方法
3. 理解酸碱指示剂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酸碱中的电离平衡概念
2. 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3.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 如何准确计算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
四、教学内容
1. 酸碱中的电离平衡
A. 酸碱的定义
B.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式
C. 酸碱的性质及应用
2. 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A. 离子浓度的定义
B. pH值和pOH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C. 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
3.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
A.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特点
B.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酸碱中的电离平衡原理,并探讨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习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讨论pH值和pOH值的意义
3. 教师进行相关计算实例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4. 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理解酸碱指示剂在滴定中的作用
5.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6. 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澄清相关概念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并展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六、教学资源
1. 课本及相关参考资料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及时纠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酸碱平衡课件课件
共轭体系:
H2 CO3 H2 PO4
NH4HPr
H++ HCO3H+ HPO4H++ NH3 H++ Pr-
酸
主要由体内代谢产生:
三大物质代谢的终产物生成碳酸(氧化):挥发酸
物质代谢中间产物组成固定酸:
蛋白质 硫酸 磷酸 尿酸
糖酵解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脂肪分解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食物或药物:固定酸(乙酸 氯化铵 水杨酸等)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动泌H+, 酸化尿液并重吸收HCO3-
近端小管以Na+-H+逆向转运 的方式泌H+和重吸收 NaHCO3
肾小管管腔
代碱的治疗
一 治疗原发病
二 纠正引起肾脏HCO3-重吸收和再生成增多的因素
氯反应性,给予氯化钠 伴低钾时,氯化钾
三 补酸
PH>7.6 1 2 3
显著低通气 对氯化钠 补钾反应不佳 0.1M稀盐酸 氯化铵 (严重肝病禁用) 盐酸精氨酸(肾功能减退禁用)
肾小管酸中毒特点
RTA 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尿PH>5.5
RTA II 型: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低血钾 常伴肾素和醛固酮升高
RTA IV 型:与ALD减少有关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氯, 高血钾
代酸的治疗
危急生命情况紧急处理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酸碱平衡的调节
PaCO2: 正常值 40mmHg 调节:呼吸中枢
HCO3-: 通过肾脏调节
1:滤过HCO3-的重吸收 (每日滤过4000mmol,80-90%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2:可滴定酸的产生(泌氢) 3:尿NH4-的排泄
高中化学《酸碱平衡》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酸碱平衡》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酸碱平衡的概念,包括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意义,如酸的电离常数(Ka)和碱的电离常数(Kb)。
(3)能够运用平衡常数计算溶液的酸碱度(pH 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的思想来理解酸碱平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碱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2)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的理解。
(2)多元酸碱的分步电离和相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胃酸过多时服用胃药、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引出酸碱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酸碱电离理论回顾初中所学的酸碱定义,即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2)酸碱质子理论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例如,HCl 是酸,因为它能给出 H+;NH3 是碱,因为它能接受 H+形成 NH4+。
同时,讲解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如 HCl 和 Cl、NH4+和 NH3 分别为共轭酸碱对。
(3)酸碱电子理论简单介绍酸碱电子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例如,BF3 是酸,因为它能接受电子对;OH是碱,因为它能给出电子对。
(4)酸碱平衡常数讲解酸的电离常数 Ka 和碱的电离常数 Kb 的表达式,以醋酸(CH3COOH)和氨水(NH3·H2O)为例,分别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物质的酸碱饰平衡教学教案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参考资料
《化学物质的酸碱 平衡教学指南》
深入解析酸碱平衡教学方 法 案例分析及实践指导
《酸碱平衡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
《化学教育前沿研究 论文集》
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结合 教学案例详细解读
最新研究成果及趋势 教育前沿思想与实践
感谢观看
THANKS
pOH值的转换
pH值与 pOH值的关
系
pH + pOH = 14
pH值与 pOH值的应
用
理论研究、实验 操作等
pH值与 pOH值的计
算
互为互补
● 05
第五章 酸碱平衡的应用
酸碱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酸碱中和反应与消化
消化过程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02 酸碱平衡与健康
身体内部的酸碱平衡对健康的影响
● 03
第三章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指酸和 碱反应生成盐类和水的化学过程。其特点包括反 应速度快、放热、生成的产物可溶于水。应用广 泛,如在生活中的起膜现象、实验室的滴定分析 等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中和反应的 定义
指酸和碱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盐
通过滴定方法测定某碱的浓度
● 04
第四章 pH值与pOH值
pH值的概念
pH值是描述溶液酸 碱性强弱的指标,通 常在0-14的范围内取 值。pH值越低表示 溶液越酸,反之越碱。 计算公式为pH log[H+],其中[H+] 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 度。pH值与酸碱浓 度成反比关系,是化 学常用的重要概念。
pH值的测定
pH试纸的原 理
苏教版初中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苏教版初中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学内容:酸碱平衡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酸碱中的PH值概念;
3. 能够利用指标溶液检验酸碱性质;
4. 理解酸碱反应和酸碱中和的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的定义和性质,PH值的概念
难点:酸碱反应和中和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酸碱的概念;
2. 让学生回忆一些常见的酸碱物质,并询问其特点。
二、讲解酸碱的概念(15分钟)
1. 介绍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2. 探讨酸碱的性质,如腐蚀性、味道等;
3. 理解酸碱的PH值概念,介绍PH值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检验酸碱性质(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酸碱性质的实验,如溶液的电导实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酸碱的特点和区别。
四、讲解酸碱反应和中和(15分钟)
1. 介绍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2. 讲解酸碱中和的过程和规律;
3. 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的化学特性,帮助他们加深对酸碱的理解。
同时引入适量的实验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酸碱平衡新-文档资料91页
共轭酸碱对中酸的酸度常数
K
a
,与共轭碱的
K
b
的关系:
对于弱酸HA:
HA(aq) + H2O(l)
H3O+ (aq) + A-(aq)
Ka
[H ][A [HA]
]
对于其共轭碱A-: A-(aq) + H2O(l)
HA (aq) + OH-(aq)
Kb
[HA][OH] [A]
K a K b [H ]O [ ]H K w
三、酸碱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计算
常见的两性物质有三种类型: 两性阴离子,如HCO3-、H2PO4-、HPO42-; 阳离子酸和阴离子碱组成的两性物质(弱酸弱碱盐),如NH4Ac; 氨基酸型两性物质(以NH3+—CHR—COO-为代表)。
通常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溶液中的主要平衡,进行近似处理。如:HCO3- CO32- +H+ HCO3- +H+ H2CO3
酸 HAc
H2O
电离产生:
H
+
H2O
碱 KOH
电离产生: OH-
一、酸碱电离理论
局 限 性:
1、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物质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问题。
如:在液氨中,NH4+与NaNH2的反应。
非水滴定
NH4+ + NH2-
2 NH3
2、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对Na2CO3、Na3PO4等本质上具有碱性无法说明。
CO32- +H+ HCO3- +H+ H2CO3 根据对平衡的处理和数学推导,以及基于与前面近似处理的相同原则,可得: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5-1酸碱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定律,在酸 碱平衡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描述弱电解质在水中离解程度的一种平衡状态,弱酸或 弱碱的电离平衡受到质子转移的影响。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保持自身pH值基本 不变的溶液,其原理是利用了酸碱对的缓冲作用。
3. 观察并记录酸碱反应过程 中的现象;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反 应的平衡常数。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 件下的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可以
得出以下结论
1.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浓度 有关,浓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大;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01
3. 在一定条件下,酸碱反应可以达到平衡状态,此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02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03
1. 酸碱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存在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浓度 等因素有关;
3.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酸碱反 应平衡常数,可以了解酸碱反应的规 律和特点。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 课件》5-1酸碱平衡
目录
•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 酸碱平衡的移动 • 酸碱平衡的计算 • 酸碱平衡的应用 • 酸碱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
酸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H+) 的物质。酸具有给出质子的能力,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碱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三章《酸碱平衡》。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pH值及其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 酸碱平衡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酸碱滴定的原理及其方法3. pH值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4. 缓冲溶液的制备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酸碱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使学生理解pH值的定义,学会计算不同pH值的溶液。
4. 培养学生掌握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原理、pH值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的制备。
难点:酸碱滴定的实际操作、缓冲溶液的制备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酸碱滴定仪、pH计等)、教学课件。
学具:实验试剂、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胃药、清洁剂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滴定原理、pH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酸碱滴定的操作步骤,以及缓冲溶液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2. 酸碱滴定原理3. pH值的计算方法4. 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pH值。
(3)解释缓冲溶液的制备原理,并简述制备方法。
2. 答案:(1)酸碱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酸和碱的摩尔浓度之比等于它们离子化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之比。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溶液的pH值为7.0。
酸碱平衡的有关思政教案
酸碱平衡的有关思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价值目标能够从指示剂结构变化的角度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2.知识目标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1.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开设是在大二的秋学期,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学生已完成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学习,已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
本课程前期的学习,学生们已对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有了深度的学习,对于各种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处理方法已熟练掌握。
学生在高中就已经知道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质是什么?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学生们并不清楚。
也就是学生依然是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但其实质并不了解。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
2.教学重点酸碱指示剂实质的变色原理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确定。
3.教学难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活动,最终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1.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播放侦探柯南动画片中“闹鬼公寓”的部分片段,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酸碱指示剂概念引出后,提出问题“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发现的?”,通过讲述波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科学品质,督促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
接着,从生活出发,列举日常生活中富含花青素的心里美萝卜、紫甘蓝、紫薯等食物,配合白醋、小苏打、热水等材料,现场模拟小实验说明花青素可以作为酸碱鉴别的指示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教学要求
1、熟悉酸碱三大理论。 2、掌握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以及多元弱酸碱的分级计算。 3、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掌握其pH值的计算、配制。 4、初步认识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影响。 5、熟悉缓冲溶液在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H2CO3 + OH-
KbK Kaw 14 1..3 00 11 01 0742.31 08
Kb>Ka,说明结合质子的能力大于给出质子的能力,所以溶液显碱性。
H3O+ + A-
Ka
[H ][A] [HA]
C/Ka ≧ 500,
[H]Ka K2a4KaC 2
[H] KaC酸
近似公式
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
电离度: 已原电有离分的子分总子 数 1数 00%
相同浓度的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K
a
c
稀释定律
课堂习题
1、计算0.1mol/L HAc溶液中[H+]与 [Ac-]及电离度α.
解:因为
Ca Kaθ
1.706.11005
500
KaCa2K 0w
[H ]K aC 酸 1 .3 3 1 3 0 mL o 1 l
Ka 1.76105 1.33%
Ca
0.10
课堂习题
2、计算1.0×10-4mol/l HCN溶液的pH。 已K 知 a (HC ) N4.9 31 0 10
·
相关规定
当c(H+)比较小时,常用pH(或pOH)表示溶液酸碱性
定义:
pH loc(c g H θ), pO H loc(g O cθ)H
❖pH + pOH =pKw= 14
pH = 7 中性
pH < 7 酸性
pH > 7 碱性
一、 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
弱酸 HA的电离平衡: HA+ H2O
Ac- + H2O
HAc + OH-
Kb
[HA][OH] [A]
大多数的酸.碱的酸度常数.碱度常数都能从参考书中查找到的。
理论小结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碱的含义和 酸碱反应的范围,同时摆脱了酸碱反应必须在 水中发生的局限性,并且揭示了酸碱反应的实 质是质子传递的反应。
三、酸碱电子理论
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酸碱电子理论。
如:
金属离子:Fe 3+、Zn2+ 、Hg2+ 、Co2+、Ni2+
如: 缺电子分子:BF3 、 AlCl3
提示:能提供合适的空轨道,就是Lewis酸。
三、酸碱电子理论
Lewis 碱
Ho H
FH
H H NH
提示:它们均有未共享的电子对, Lewis 碱与质子碱概念基本上没有 区别,质子理论中的碱要接受一个质子,其实它必定有未共享的电子对。
K a θ 1c ( H c ) ( H c θ 2 S c ) ( H c θ )c θ c ( c H ( H c ) 2 θ S c )始 θ c ( c H ( c H ) θ c )θ c ( H )c c 始 θ c c ( θ H )c θ
c(H) cθ
cH2S cθ
二、酸碱质子理论
1、共轭酸碱对:
HAc
H+ + Ac-
酸
酸
- H+ + H+
碱
H+ + 碱
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那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就成了酸,酸碱的这种相 互依存关系叫共轭关系。
二、酸碱质子理论
1、共轭酸碱对:
H+
HAc + H2O
酸1
碱2
H+
NH4+ + H2O
酸1
碱2
Ac- + H3O+
碱1
CO32- +H+ HCO3- +H+ H2CO3 根据对平衡的处理和数学推导,以及基于与前面近似处理的相同原则,可得:
前提条 件
[H] Ka (C0Ka Kw) Ka C0
当KaC > 20Kw,且C >20 K a′时,经推导和近似处理,可得到两性物 质的[H+ ]浓度近似计算公式:
[H] KaKa
三、酸碱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计算
常见的两性物质有三种类型: 两性阴离子,如HCO3-、H2PO4-、HPO42-; 阳离子酸和阴离子碱组成的两性物质(弱酸弱碱盐),如NH4Ac; 氨基酸型两性物质(以NH3+—CHR—COO-为代表)。
通常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溶液中的主要平衡,进行近似处理。如:HCO3- CO32- +H+ HCO3- +H+ H2CO3
酸: [Fe(H2O)6]2+、 NH4+ 、H2S
碱: CO32-
两性物: [Cr(H2O)5(OH)]2+、H2PO4-、H2O、HS-
随堂练习: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B:化合物中没有了盐的概念
C:酸失去质子后就成为碱
D: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H H-S
H-S H S2-
K θ a1c(H )c(c H θ2 S c)(H cθ)Scθ9.11 0 8
一级离解常数
K θ a2c(H c)(H cθ-1 cS )(S c2θ)cθ1.110 12 二级离解常数
c(H )c(H )1c(H )2 Ka 1 Ka c 2(H )1
c ( H ) c ( H S ) 生 c ( H S 成 ) 减 c ( H S ) 少 1 c ( H ) 2 c ( H ) 1 c ( H )
pH12(pKa pKa )
Ka:是两性物质作为酸时本身的酸度常数, K’a:其作为碱时,其共轭酸的酸度常数。
课堂习题
定性说明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解:在NaHCO3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CO3- + H2O
CO3 2- + H3O+ Ka = Ka2(H2CO3)= 5.61×10-11
HCO3- + H2O
疑问: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呢?
最初人们根据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来区分酸和碱。 模拟实验:
酸 HCl 石蕊
碱 NaOH
石蕊
实验现象: 石蕊试剂:兰色 → 红色 红色 → 兰色
一、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阿仑尼斯(S.Arrhenius)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酸:凡在水溶液中能 电离产生 H+的物质。碱: 凡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OH-的物质。
二、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J.N.Bro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即质子的给体。 如:HCl → H+ + Cl-
碱: 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即质子的受体。 如:NaOH, OH-, Ac- , NH3, CO3-, CN-.
提示:质子理论把碱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Kaθ2c(H c)(H cθ-1 cS )(S c2θ)cθ1.110 12
所以: [S2-] = Ka2 与该酸的起始浓度无关。
课堂习题
❖计算0.1mol/LH2S水溶液的[H+]、pH、[S2-]。
解: 因为Ka1>>Ka2 , C/Ka1>500
[H] Kθa1C0 9.5105molL1
酸: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原子团。 碱: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原子团。
NH3
Cu2+ + 4(:NH3)
酸
碱
[ H3N
Cu
NH3 ]
NH3
三、酸碱电子理论
Lewis 酸
酸碱电子理论与酸碱质子理论相比,扩大了酸的范围,因为能接受 电子对作为Lewis酸的物质不仅是质子,也可以是金属离子或缺电子的分子。
同一酸碱在不同的溶剂中的相对强弱则由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 HAc在溶剂水中是一弱酸,而在溶剂液氨中却是一较强的酸。
二、酸碱质子理论
4、酸碱的强弱: 由此可见:为了定量地表示质子论中的各种酸碱的相对强弱,我们必须用一
两性物质作为基准物-- H2O
HAc + H2O
Ac- + H3O+
Ka
[H ][A] [HA]
性物。
HPO42-
+ H+
H2PO4-
+ H+
H3PO4
❖如:HS- H2PO4- HPO4- HSO3- HCO3- HSiO3-等都是两性物。
二、酸碱质子理论
4、酸碱的强弱: 这不仅取决于酸碱本身释放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同时也取决于溶剂释放
和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比较酸碱强弱必须固定溶剂,一般以水为溶剂。
3、已知H2S的Ka1θ=9.1×10-8 ,Ka2θ=1.1×10-12,那么对于反应S2-+H2O = HS-+OH-,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θ=____________ ,共轭酸碱对为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酸碱电离理论认为:凡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H+的物质就是酸 ;凡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OH-的物质就是碱。
酸 HAc
H2O
电离产生:
H
+
H2O
碱 KOH
电离产生: OH-
一、酸碱电离理论
局 限 性:
1、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物质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