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3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3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识别。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识别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这四种图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四种图形的特征。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物品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物品是什么图形。
4. 活动二: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计算这四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活动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举例说明这四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及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物品,并记录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一下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一下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和分一分等学习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和分一分等学习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1.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复习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在纸上得到立体图形的面呢?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描一描、画一画的方法,分别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其中一个面画在白纸上,得到三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使学生感受“面在体上”。
4. 介绍两个新的立体图形:三棱柱和四棱柱,课件演示从三棱柱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以及从四棱柱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从而得到另外两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二、直观认识平面图形1. 观察从立体图形上画下来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图形的概念较为陌生。
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发现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的卡片、实物模型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模板、彩色笔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绘制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发现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
2. 学习图形的边、角等基本概念。
3.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图形进行设计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平面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图形卡片或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 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图形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新课内容- 讲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发现图形的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的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深入研究。
-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或绘画,用图形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创作。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提出问题和困惑。
-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图形进行设计和创作,要求至少使用三种不同的图形。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上课时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2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2 西师大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图形知识,认识和区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理解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我们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将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各种图形的模型,颜色笔等。
是引入部分,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初步接触和认识各种图形。
例如,我会展示一些日常用品,如圆形的碗,正方形的桌子等,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例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例如,我会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判断它们是什么图形,或者给出一些描述,让孩子们画出对应的图形。
在讲解完各种图形的特征后,我会组织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会让他们画出各种图形,或者用剪刀剪出各种图形等。
在课堂的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让他们画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也将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以保证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在课后,我也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分类2. 立体图形的认识3. 图形的拼接与组合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了解图形的拼接与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拼接与组合。
难点: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接与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自带的立方体、圆柱体等实物,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
3. 例题讲解:以立方体、圆柱体等实物为例,讲解图形的拼接与组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拼接与组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对图形拼接与组合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拼接与组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三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3. 作业题目:请学生尝试进行图形拼接与组合,创作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图形拼接与组合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美术、手工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1. 立体图形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主要接触到的是平面图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4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4 西师大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活动教案。
本节课主要学习三种基本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模型,彩纸,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物品。
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模型,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图形,让学生识别和命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彩纸剪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并粘贴在白纸上,展示他们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纸剪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并粘贴在白纸上,制作一幅有趣的图形画。
2. 完成练习册第46页的练习题。
答案:1. 图形画制作,展示学生的创意和图形运用能力。
2. 练习册第46页的练习题,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024年《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
2024年《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数学图形的认识,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识别和分类,以及图形的简单性质。
具体涉及的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椭圆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准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识别和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图形的识别和分类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并汇报成果。
(3)图形的性质举例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图形的识别和分类(3)图形的性质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图形,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①等边三角形②等腰梯形③圆④长方形(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60°和70°,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①三角形②四边形③圆形④四边形(3)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能用基本图形拼出不同的图形;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基本图形,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用组合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不同形状之间的转化和拼装,需要学生细致认真、耐心仔细。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具手段,让学生在观看、操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2.多角度教学,形成系统性整合,既有直观性的讲解,又有运用和拓展。
3.情景体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形状的变化和组合。
五、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播放视频《形状之迷》,让学生伸出双手,用手比划形状,看看学生会不会把握各种形状。
2.学习(1)正方形教师用实物或图片给学生展示正方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再讲解其特点和名称。
(2)长方形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长方形的形状、特点和名称,让学生能够区分出正方形和长方形。
(3)三角形教师再次用实物或图片介绍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名称,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
(4)圆形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圆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且感受边界的圆周,掌握圆形的名称及其特点。
(5)五边形教师用实物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五边形,并讲解其名称、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五边形与其他形状之间的差异。
(6)六边形教师用实物或图片给学生展示六边形,并讲解其名称、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六边形与其他形状之间的不同。
3.巩固教师出示各种基本形状的卡片,让学生选择并拼凑成新的图形,并让学生分享完成的图形。
4.扩展(1)进一步拓展基本形状的组合,创造出更多的新形状。
(2)在学习中融入绘画、手工、游戏等多种活动,探索图形的变化和组合。
六、教学评价1.让学生口头描述各种基本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第4单元第1节《认识图形》教案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图形》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提高对平面和空间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纸板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感受它们的特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组合过程中,可能难以理解推理过程。教师应举例解释,如为什么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抽象能力的培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对比、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本质特征,如从梯子中抽象出梯形。
-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倾听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状。它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教室内的物体,找出它们的图形特征,了解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的分类和特征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图形的理解,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
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
(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一)正方体的认识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
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6个面一样大)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二)长方体的认识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中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中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节“圆形和方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和方形,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和方形物体;了解圆形和方形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圆形和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两种图形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圆形和方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和方形卡片、磁性教具、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圆形和方形纸片、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袋子,让幼儿从中摸出圆形和方形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说出实物的形状。
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分享在生活中见到的圆形和方形物体。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圆形和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让幼儿了解圆形和方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例题,让幼儿理解圆形和方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和方形纸片、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
教师指导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说出作品的形状。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和方形2. 板书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方形的特点:四条边,四个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并用彩笔进行装饰。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活动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能
发现
问题
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培养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
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的意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略备”课时用表(数学)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团队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图形
正方体
圆柱
长方体
球
教学反思
整节课基本顺利实施了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想法,并大胆的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虽然有诸多问题,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讲已属不易,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归纳能力也做出一些尝试和努力,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在教学的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是,在整节课的调控组织方面,我们还都需要继续学习和努力;在学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使学生适应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们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但是如果对长方体的内容进行过多的探讨就会涉及许多平面图形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课时标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教
学
目
标
四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基本
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认识图形》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图形的特点和分类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图形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图形的特征。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是一个难点。例如,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圆形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或者为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图形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图形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图形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图形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图形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圆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形;
2.学习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正方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和描述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图形的初步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图形,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图形。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应用图形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或者自己制作的图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玩具、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3.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边的数量、角的类型、图形的组合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平面和立体图形;2.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类型等;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2.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认识的图形;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各种平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3. 例题讲解:以正方形为例,讲解其特征,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其他图形的特征;5. 动手操作:让学生剪贴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2. 板书内容: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图形特征(边的数量、角的类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圆形没有____,正方形有____条边,长方形有____个角,三角形有____条边;(2)连线题:将下列立体图形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3)剪贴题: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粘贴在练习本上。
2. 答案:(1)圆形没有角,正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4个角,三角形有3条边;(2)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3)答案不固定,只要学生能剪贴出认识的图形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命名掌握较好,但在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巩固;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更多的图形,如建筑物、日常用品等,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优质教案【教材解读】“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科书安排了拼、搭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拼、搭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编写:一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搭。
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是通过“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而且是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内容。
教科书以“要做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高”突出了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相应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
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
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
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
学生这样折:正方形的4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学生这样折:正方形4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个角都相等。
(4)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4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四、巩固拓展拼图游戏。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
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
教学反思: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
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
(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点评: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5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教学反思:第3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二、探索实践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1、第68页第6题。
学生自己动手使用钉子板操作,看如何可以将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先想一想四边形的特征,然后想办法通过改变图形来是特征得到显现。
2、第68页第10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中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各自运用自己的方法,现在草稿纸上动手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
教学反思:第4课时拼组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6页例3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请试一试吧。
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1)完成第55页课堂活动第2题。
自己动手拼一拼。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教学反思: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