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知识讲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研究引言1.1 研究目的知识目标:系统地研究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能力目标:能够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分析客观现状,策划自己的成功人生方案,并付诸于实践。
1.2 教学时间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人生。
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任务: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活80年,写出之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同时写出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
PPT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讲述法、案例法小组内部讨论并公布各自的答案,讨论法、归纳法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师对学生出的答案进行讲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2.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实施2.1 任务表述2.1.1 学生自由分组,选出小组长。
2.1.2 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
2.1.3 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发言。
2.2 任务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活80年,写出之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同时写出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
2.3 工作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
3.理论知识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人生观的科学内涵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5.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以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为了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我们需要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心理状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方案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
学生们分成小组,围绕课程中的 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 的观点和见解。
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 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
角色扮演与模拟
角色扮演
学生们根据课程中的情境和角色,进 行扮演和模拟,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和体验。
模拟
学生们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和纠纷的过 程,如模拟法庭审判、模拟商务谈判 等。
05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
总结词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 现象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观察能力。
详细描述
社会调查活动通常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 ,确定调查对象和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 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 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法律援助活动
课堂演讲与展示
课堂演讲
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好演讲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心得 体会。
展示
学生们通过PPT、视频、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作品,以增强自信 心和表达能力。
04
校园实践活动
主题宣传活动
总结词
提升法律意识,营造法治氛围
详细描述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法律知识文章和案例,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学 生的法律意识。同时,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法律素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方案
汇报人: 2023-11-18
目录
• 课程概述 • 实践教学模块 • 课堂实践活动 • 校园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活动 •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估
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及其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约束意识,提高其对法律的遵守能力。
二、实践内容1.法律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际应用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案例可以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通过分析案件的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并讨论案件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外参观:安排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了解法律实践和维权机构的运作模式,增强学生对法律实施的认识,并与相关从业人员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4.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法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类法律相关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程序和要求,培养他们的辩证与思维能力。
5.法制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宣传手册等,通过宣传活动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三、实践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校外参观等方式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具体的实践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3.现场参观与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实地参观和体验活动,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的法律实践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践评价1.案例分析报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独立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并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基本的法律知识•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个人权利和法律责任。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保护;•法律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促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讨论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应用于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举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思维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以故事情境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法律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学生一起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和个人权利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及实施细则(1)讲解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实践教学课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课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课的要求实践教学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并有明确的分工。
整个研究课程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指导下进行。
教师通过与课题负责同学的及时沟通、联系,以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实践教学课的形式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1至2名课题负责人。
根据学习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也可自选。
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大纲、人员分工和进度等。
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最终以多媒体课件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评分。
四、实践教学课的成绩评定实践教学课的成绩占学期总分的20%。
考核包括课题计划书:5%、小组活动记录:5%、多媒体课件:10%.五、实践教学课的实施实践教学课共12学时,具体细化为以下几方面:1.具体辅导学生选定研究课题,指导、审定实践研究计划等:6学时。
2.批改学生的课题研究计划:4学时。
3.网上讨论、交流:2学时。
具体实施细则见附表。
六.实践教学课参考选题1.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分析;2.大学贫困生情况调查分析;3.花溪校区外来务工人员(楼管、保洁员、保安等)生活状况调查分析;4.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分析;5.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6.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7.贵州财经学院男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8.贵州财经学院女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9.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10.贵州财经学院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1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2.贵州财经学院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调查分析;13.大学生对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分析;14.大学生性观念调查分析;15.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16.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分析;17.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查分析;19、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研究;20.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的调查;附表1实践教学课程实施细则表姓名职称承担教学任务总学时16× =内容学时地点辅导、访谈花溪校区?室批改研究计划网上讨论附表2实践教学课辅导、访谈日程表姓名职称辅导访谈总学时日期接待时间学时接待地点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第周附表3贵州财经学院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思修”课实践教学研究项目书项目名称:团队名称:学院名称:班级名称:二O一一年九月A 基本情况团团队名称队情况实践地点参与人数起止时间课题全称负责人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学院专业年级联系方式宿舍地址电话手机E-mail主要成员姓名学院专业年级联系方式本人签字B 实践计划活动内容活动简要计划活动组织方式构想C 实践课题可行性分析实践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安排讲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学时为 16,学分 1。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此实践环节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为实施形式。
具体要求如下:一、调查报告格式要求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调查及报告撰写, 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开展调查,但每个小组不超过 4人,且小组成员必须是同一行政班, 不能跨班组合. 其报告成绩为小组成员的共同成绩。
调查问卷的题目数量以能充分反映调查目的为度,问卷设计的质量也是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所设计的空白调查问卷(或访谈一份必须以附件的形式附在调查报告最后。
学生的调查报告篇幅应不少于 3000字。
以 A4规格的纸张打印后提交。
调查报告要求有封面,封面应标明调查报告的标题,调查者名单(包括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必须有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样本及抽样方式的说明。
调查报告必须有调查问卷所获得信息的统计分析(例如, 同意或不同意某一选项的百分比,并根据这些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或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引用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相关调查数据和某些观点,但必须注明其出处。
但其篇幅不能过大以至于喧宾夺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成绩评定任课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批阅,根据报告的质量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分.具体的评分依据为:优——调查报告格式规范,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 5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 80。
调查问卷设计较为科学,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详细分析, 能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报告的页面整洁,字迹工整。
良—-调查报告格式合乎要求,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 5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 80。
调查问卷设计较为科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中--调查报告格式基本合乎要求,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 4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 6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依照《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协调会议纪要》的精神,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强调实践性,直接指向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培育养成,属于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任。
本课程实践教学围绕基本教学内容展开。
本课程教学内容从逻辑结构来看,可概括为: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怎样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升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
因此,上述七个关键环节也就成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遵循。
本课程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注重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认同”入手,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体认社会、感受生活,激发自我教育的潜力和能力,一方面来培育对国家、社会、党的基本认同,另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落脚于个体的品行修养和积极作为,由此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力求夯实本课程的“获得感”与“有效性”。
三、实践教学安排(一)具体实践方式1、职业道德调查可具体结合周边社区日常生活、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社会热点话题中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提炼出调查主题与中心问题,进一步将主题具体化、操作化,运用合理科学的调查方法,切实展开职业道德调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案主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法律的种类和层级。
3. 法律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和途径。
2. 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导入:通过举例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法律基础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法律基础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3. 表示: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不同法律种类的场景,加深对法律层级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解释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互动,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观点。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和巩固。
4. 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二章《道德与道德修养》,内容包括: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认识到道德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做到知行合一。
3. 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如何做到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有机结合。
重点: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道德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以及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修养经历,讨论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道德定义、功能与作用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3.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2)谈谈你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系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章节内容,突出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聊聊如何制定一份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方案。
这可是个考验我们教学创意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大活儿,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让你的方案既实用又有趣。
我们得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
这节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所以我们的实践教学方案要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设计。
一、课程导入1.1开场互动上课伊始,我们可以先来个互动小游戏,让学生们放松心情,进入状态。
比如,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难忘的道德抉择时刻,或者讨论一下身边的法律故事。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更快地投入到课程中来。
1.2课程介绍我们要对课程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可以用生动的案例、图片或者视频来辅助说明,让学生对道德和法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实践教学环节2.1情景模拟这一环节可以设置几个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应用。
比如,模拟一场交通事故,让学生分析事故双方的责任,探讨如何公平处理。
或者模拟一场职场招聘,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判断招聘过程中的合法性。
2.2小组讨论在情景模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情景模拟中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每个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全班分享。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思考。
2.3案例分析除了情景模拟,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道德和法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比如,讨论某明星涉嫌逃税的新闻,让学生了解税法的有关规定,思考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实践成果展示3.1小组报告3.2全班分享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全班分享会,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这样既能让大家了解到其他小组的思考,也能让整个班级共同进步。
4.1教师点评在分享会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4.2学生反馈我们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2. 法律基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 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4.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5. 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 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讲: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
3. 互动:讨论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1. 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2. 主讲:介绍法律基础的作用和价值。
3. 互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1. 导入:讲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主讲:介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1. 导入:讲解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 主讲: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互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2010级)一、实践教学的目的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努力把在第一课堂中获得的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法律实践,达到知行统一。
2、实践教学的目标:(1)基本目标:深化对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以正确理论为指导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较高目标:尝试研究型学习,以问题促学习,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3)派生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意识;了解掌握研究型学习(调查研究、撰写报告等)的基本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期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板块:(一)学生实践报告1、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小组人数以4~8人为宜;2、学生可根据参考题目自选课题,也可自拟题目,但需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3、作业应在课后完成,不占用课堂教学学时;4、教师在本期教学学时内安排1~3课时,由学生报告作业或讲评。
(二)法制观教育系列活动(时间:11月中旬~12月中旬)结合2010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以下系列主题活动:1、校园法庭:水上报告厅,学生500人,全体任课教师2、校园法制宣传日(12月3~5日):展板:各学院,青春广场,任课教师指导3、法治讲座(12月3日):水上报告厅,学生500人,全体任课教师三、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1、学生实践报告以平时作业成绩计,占10%;学生评分+教师评分;2、学生参加法制观系列活动以课堂参与成绩计,占10%,教师评分3、以学院为单位参与法制宣传日展板活动,评集体一、二、三等奖,给予鼓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第一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发言情况。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和反思。
第二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我国法律体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和实践。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实践。
法律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和平衡。
讲授法: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定义和意义,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课程旨在教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唤起学生重视法律知识,掌握法律常识,从而提高学生遵守法律、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法律的形式和条款;2.熟悉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有关法律的规定;3.学习和熟悉当时的法律法规,并融入日常生活;4.强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三、教学内容1. 法律与道德的内涵(1)明确法律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深入了解法律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管辖;(3)重视法律对社会公德的规定;(4)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2.正确认识法律(1)学习和明白法律的基本内容;(2)比较不同法律法规;(3)总结法律的常识;(4)了解改革发展中法律的新变化;(5)根据不同的情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3.掌握法律(1)掌握法律的常识,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法律;(3)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4)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专题讲座、经典案例探究等方式,从具体案例出发,激发今日课堂学习的话题,以增强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2.讨论法: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及分析,通过群体性的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课堂知识;3.提问法:以问题形式对学习内容表述,分析问题,拓展知识,形成理论系统;4.体验法:利用联合打印,角色扮演等方法,加深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修养和气质;5.思路法: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问题解决能力,将课堂学习落实到实际中。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法律、崇尚法治,发挥学生的潜能,之所以备课,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并贯彻法律条款,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道德修养。
本课程考核项目以学生讨论,论文写作为主要形式,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法律,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讲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实践活动方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一、活动目的把课堂理论应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把主体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使大学生把所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活动形式组织调查、课堂演讲、书面报告。
三、活动流程及主题:1、学生分组:由班学习委员负责,把一个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男女搭配,每个小组10个人左右,选定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并把名单提交任课教师。
2、小组选题: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任选定一个主题,也可自行拟定。
教师提供参考主题如下:(1)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注重的是意志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体验友情,关心他人。
除了培养学生一定的交往技巧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去关心和体谅别人,培养同情心和博爱之心。
(3)热爱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一封家书,感受亲情。
感谢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深厚感情。
(5)尊敬老师,学会感激。
感谢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报答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各种关爱。
学会感激是使学生培养一种回报心理,这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将是诚信与爱国心的培养。
(6)热爱祖国,为国效力。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并把爱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7)知法守法,维护正义。
主要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和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
3、开展活动:(1)根据选定的主题内容,各个小组必须有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任务务必细分到每个人,方案经讨论后提交任课教师,教师同意后,学生开始着手实践调查活动,所需时间6周。
(2)各个小组实践调查之后集中一次小组讨论,推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在课堂上发言。
(3)教师组织一次课堂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发言的时间是5-8分钟,发言的效果有教师评定,并最后进行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201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实践学时:20学时实践学期:一年级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一、课程实践目的与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程组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制定本学期实践教学方案。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
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
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统一。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3、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作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完成这类教学任务。
二、实践项目、内容、属性及学时分配注:实践属性: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三、实践学时细分:1、演讲:2、校园生活调查四、成绩考核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成果、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并记录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占30%,期末一并纳入成绩评定。
1、演讲⑴演讲稿撰写,字数600-800字。
(演讲稿写作见附件)⑵演讲:占教学总评成绩的10%。
期末一并纳入成绩评定。
(演讲要求及评分标准见附件2、校园生活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个人体会等方法,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团队集体完成)。
调查报告严格按学术论文写作,须注明参考、引用文献,并附上调查问卷表格和调查问卷原件。
占总评成绩的20%附件一:演讲稿写法:一、主题的确定。
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在演讲中反复突出。
使听众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
提取主题,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
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
如演讲稿《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针对我们在经济战中处于劣势的情况,鼓舞人们像抗日战争中一样奋发起来。
如《焦书记,现代化呼唤着你!》,针对干部中的普遍现象。
如《谁是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针对学生不顾父母辛劳的问题。
又如《英魂兮归来》,针对腐败以及精神滑坡现象。
二、材料的筛选。
一定要有材料,主要运用新的生活中来的事实材料。
三、结构的谋划。
同样是三段式,只是词语不同而已。
结构包括:开场白、主干、结束语。
开场白,方式多种,如开篇入题,借题发挥,提问设问,引用比兴等。
(如《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开头运用“同学们大家起来”的抗战歌曲)等。
常常运用二种是设问法和情境法。
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开场白】情境法(引导听众进入既定的境界)或开宗明义等1. 抒情化议论主题:分成几个层次每层次前有主句(还可以反复)【主干】材料作血肉2. 联系现实和自身(作者和听众): 要求三者浑然一体使演讲现场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聚焦点3. 进入高潮: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向听众呼吁、手势动感强、引人进入一种创造境界、仰视上空【结尾】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
或重申主题,发出号召。
总的原则是切题和镇场。
主干,条理层次十分清楚,并在每一个层次前或后面有语言标志。
注意在高潮到来时运用排比和点明手势动作等。
结束语,一是概括要点,揭示主题;二是抒发感情,激励人心;三是展望未来,鼓舞斗志;四是饱含哲理,发人深思等。
四、情感的调动。
进入角色,与观众打成一片。
以情为文:情不但是结构线索,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心内容。
感情有一定的律动起伏。
呈现一条向上的曲线(陡起后下落,再一节比一个高地升起,达到最高峰时戛然而止)。
附件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评分采用百分制)1、演讲内容:要求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思想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0分)。
①主题鲜明,思想性强。
(15分)②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立意新颖。
(15分)③文字优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10分)2、语言表达: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30分)。
①语言准确、优美。
(10分)②表达流畅,口齿清晰,语速适当。
(5分)③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貌。
(5分)④普通话标准。
(5分)⑤脱稿演讲(5分)3、形象风度: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讲究演讲技巧,动作适当。
上下场要向观众以及评委致意、答谢(20分)。
①着装整洁、端庄大方、文明礼貌。
(8分)②举止自然、得体,动作适度。
(8分)③时间掌握好(四到六分钟)。
(4分)4、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
附件三:校园生活调查要求社会调查,是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一、社会调查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
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
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
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
3.系统性原则:调查任何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
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
二、常用社会调查方式1、典型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等进行全面、深入调查。
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2、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数量情况。
3、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三、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
2.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
3.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
4.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四、社会调查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任务;明确课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等。
2.调查阶段: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收集有关的资料。
3.研究阶段: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统计,区分真假,保证资料的真实、标准、准确和完整。
在此基础上,对审核整理后的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思维与加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说明事物的前因后果,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说明。
这是社会调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
社会调查能否出成果,以及成果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工作。
4.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应着重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
五、社会调查报告(一)撰写步骤1.确定主题:精心地确定和提炼主题,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
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加以确定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标题拟定。
2.选择材料:要从大量调查资料中挑选出最能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力求避免不加选择、不分主次的材料堆砌。
3.拟定提纲:提纲是调查报告的基本构架或骨架。
有了提纲可使调查报告通篇一致,首尾贯通,重点突出,逻辑关系顺。
4.写作初稿:当材料选好、提纲拟定之后,就可动笔撰写。
撰写时要按提纲进行,要一气呵成,不能写写停停,以免打乱思路。
5.修改定稿: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多是精心修改的结果。
修改报告主要从报告的主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着手。
(二)撰写要点1.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作。
行文要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用尽可能简单明快的字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无论是描述事物现状,还是论证研究结论,都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2.叙述事实力求客观、准确,应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
力求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引用数据准确无误。
3.撰写报告,既要有篇的观念,也要有段的观念。
一份调查报告固然是一个整体,但篇中的段落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调查报告的前言(绪言)部分,要写清社会调查的背景,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过程等方面内容。
5.调查报告的结论部分要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结论应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三)社会调查报告特点1.真实性: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客观性: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
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 针对性: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