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诗歌鉴赏题材类别

上阙:写景:色彩斑斓,动静结合,描绘了南京壮
丽的山水美景。 抒感:六朝酒色亡国,本朝人不能谩嗟[空空 地感叹],而是要吸取教训,免蹈覆辙。
下阙: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陈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 首联:
借 古 讽 今
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 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 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 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感慨。
借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 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 抒 蜀 相 杜甫 怀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 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 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 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 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分析

内 所见所闻有所感, 内 所感所叹,表达思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
涵 借此抒发对家乡、 容 亲怀乡之情。主题 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
亲人的无尽思念和
有潦倒失意,漂泊 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人生感叹、漂泊愁
哀伤,思念亲人等。 诗人的苦恨离情。
苦。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 有“送”“别” “赠”“酬”。
②常见意象: “柳”“酒”“月 ”“ 水 ” 四 大 意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 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 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 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 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 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对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三)》题(材陶特渊征明)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山水田园 诗是以描写美 丽清新的自然 景色、歌咏闲 适恬淡的田园 生活为题材的 诗歌。
山水 田园诗的 内 基本内容 容 是自然山 川与田园 风物。
桥”等意象也在送
别怀人诗中出现)
[应用体验] 4.(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 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 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 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 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 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新高考 七种题材诗歌分类鉴赏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水名,在今湖 含蓄委婉。
南省。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
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
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
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
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①修辞方面:主要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 有夸张、对比、互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问题分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 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 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 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 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 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 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内容“总是关山旧 别情”。
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问题分析] 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 花、柳丝、莺啼,并在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 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雨、雨 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 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
诗歌意象分类归纳七大类,具体如下:
1. 自然意象:以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花鸟、风雨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人文意象:以人类社会中的人物、事件、风俗、历史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 情感意象: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4. 哲理意象:以哲学观念、道理、寓意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艺术意象:以艺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6. 宗教意象: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道教、佛教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 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意象。

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 ,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 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 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 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注】 ①李之仪(约1035-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 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 现代汉语“难道是……吗”。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 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 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 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 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 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 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
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 妇的悲伤与幽怨。
情。
(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扬先抑)。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 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赤壁》(杜牧)、《咏怀古迹》(杜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
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
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
眼中物有伤感之意来烘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 托人的伤离之深。 ②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
③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 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
内 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 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涵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容 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 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表现怀远、思归之情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时,不是直接抒发思
定的孤苦。
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
情 感
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 诗人的苦恨离情。
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②衬托(正衬、反
涵 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 容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 衬)。(寒月孤灯、
别相思之苦。
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 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思诗。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
①诗题中多含“怨、怀、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 等凄苦之景往往衬托
思、别、忆、妇叹、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歌鉴赏--7大题材学生版

诗歌鉴赏--7大题材学生版

掌握“七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托)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明确这几类常考题材的大致情感,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能确保答题方向正确。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2】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

答:【3】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4】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5】荆门道怀古①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古代诗歌可谓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七大题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先说说“山水”,哎呀,这真是个老话题!诗人们总是爱在山川秀丽中寻幽探胜,时不时写上一两句,感觉山就像是个老朋友,水则是流动的诗意。

想象一下,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水,那种豪情壮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李白那句“我欲乘风归去”,真是想飞翔的心情,谁不想在美丽的山水间撒欢呢?再说“咏物”,这可是个有趣的题材。

诗人们把身边的事物看得透透彻彻,甚至连一片落叶、一朵花都能写得生动。

想想杜甫的“白日依山尽”,那种壮阔感,真是让人想立马去山顶看看日落。

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哎,这明月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夜空中挂着,仿佛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身边的小物件,真能勾起无数情感,感觉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诗意呢!再聊聊“抒怀”,这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诗人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喝酒的时候,肆意高歌,简直就是个诗歌的“老司机”。

而王维呢,他的诗更像是小清新的感觉,融入自然,心境悠然。

抒怀诗就是要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种情境之中。

心情好时,写下的都是阳光,心情不好时,哎,那就是小雨滴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诗歌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还有“咏史”,这可是个很有深度的题材。

古代诗人喜欢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抒发感慨,真是让人觉得这不是单单写诗,而是在和历史对话。

想象一下,李白提到的“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对豪情的渴望,也是对历史的思考。

写到英雄,写到悲剧,那些故事都在诗中活灵活现,仿佛时光倒流,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叹不已,仿佛我们也成为了那其中的一员。

接下来是“田园”,哎呀,这个题材简直是大自然的味道,带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简直让人想要放下都市的喧嚣,去找个小院子过清闲日子。

田园诗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清新的空气、缤纷的花草,诗人们在这儿描绘出的生活,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的题材分类定稿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的题材分类定稿

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或以动(声)衬静。
白描……
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语言风格
清新(纯朴)自然、 情趣盎然、闲适恬淡、 高雅含蓄、意境清 远……
鉴赏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闲适淡泊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语言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 沉郁
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 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臵身其中。如 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 《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 “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 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 深长思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 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 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 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题材六 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
一,题材特征 1,内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 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山水田 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 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和田园 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标志 ① 诗题中常出现“过”“行”“游”等字
③ 先扬后抑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 表现了少妇因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 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
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
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二,思想情感 ①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
二,思想情感 ①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
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 会杂乱无章。
三,常用技法 ①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
2,标志 ①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物。诗歌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 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 吟咏。 ②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的八大题材如下:
1.怀古诗题材:以凭吊古迹、缅怀古人、感慨昔盛今衰、抒发壮志等为主要内
容,多以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

2.咏物诗题材:以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
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

3.山水田园诗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行旅诗题材:以抒发旅途感受、描绘旅途风光等为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旅
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5.闺怨诗题材:以描写女性闺怨、表达女性情感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
特定社会下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6.送别诗题材:以送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
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7.谈禅说理诗题材:以阐述哲理、表达禅意为主要内容,反映诗人对人生、世
界的思考和领悟。

8.爱情怨女诗题材:以描写爱情和女性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感
情生活中的地位和遭遇,表达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不满。

1/ 1。

高考诗歌鉴赏题七大题材

高考诗歌鉴赏题七大题材

熟悉古诗七大题材,快速把握诗歌内容情感不能出现乱套用术语、分析不对位或不分析的情况一、整体感知二、具体把握(一)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3.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③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边塞军旅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

3. 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铺垫、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4. 内容情感:①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恶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久居边关的乡愁;⑥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⑧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军贪功启衅的不满;⑨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接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雨霖铃》(柳永)、 《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①标题中往往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①依依惜别的不 (1)寓情于景,以景 舍与伤感;②离别后 衬情,情景交融。 有“送”“别” 的思念与牵挂;③对 (2)烘托:不直接写 “赠”“酬”。 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 ②常见意象: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 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 标 “柳”“酒”“月 情 己的心态;⑤抒发对 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志 ”“ 水 ” 四 大 意 感 人生的感慨。要注意, (3)以乐景衬哀情 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 (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象。(“长亭” 往不是单一的,而是 (4)想象(也叫虚拟 “ 短 亭 ”“ 阳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或虚实结合)。送别诗 关 ”“ 舟 ”“ 灞 的集合体,它丰富复 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 桥”等意象也在送 杂却不杂乱无章。 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别怀人诗中出现)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填空,感受诗中表达的丰 富情感。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异乡”“独上”表达
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 “ 惟 有 雁 ”“ 更 无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
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 的宫殿。④故人:指宋代诗人杜逋 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①“问玉堂何
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似, 茅舍疏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 州”“冻不流”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对接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雨霖铃》(柳永)、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王勃)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
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
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
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
法。
对接教材: 《出塞》(王昌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
内容情感
对接教材: 《咏柳》(贺知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石灰 吟》(于谦)、 内容情感 单纯 咏物、托
常用技法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
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
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
内 或社会事 内 物言志(寓 涵 物来表达 容 意)、托物 诗人的思 想感情。 喻理、托 物讽世。
[应用体验] 4. (2013· 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 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 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 任阆州 (今四川阆中 )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 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 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题材特征 古人常常 因事不得不与 家人、情人或 亲朋好友离别, 内 送别之际,人 内 涵 们往往设酒饯 容 别,折柳相送, 吟诗赠别,表 达依依不舍之 情。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 送别 景交融。 诗涉及的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 范围极广, 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 有君臣官 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场赠别,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 有市井朋 哀或反衬)。 友相别,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有亲人情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 人送别。 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 陈迹等为题材。 借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 怀古叹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分析诗中刻画的边将 形象及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 īn q 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
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 达了 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 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①针对历史人 物或事件,发表自 中有“咏 己的观点或看法。 史”“怀 ②缅怀前贤, 标 古”“登 情 表达敬仰或惋惜; 志 某古迹有 感 类比古人,寄托伤 怀”“古 感或哀思。 迹”“古 ③借论古之得 人 名 ” 失,托古讽今,忧 等。 国忧民。
标题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 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
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①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 ①栖一: 唐末五代诗僧。 ②台榭: 孔颖达疏 《尚 书》 曰: “台, 积土为之, 所以观望也。 台上有屋谓之榭。 ”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作者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 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 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 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不免让 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鉴赏诗歌时, 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 由于题材相同, 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 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 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 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当 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 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常用技法 (1)修辞方 面:主要有夸 张、对比、互 文、用典等。 (2)人物形 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 动作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 法。 (3)意境的 营造方面:常 用景物烘托、 虚实结合等手 法。
①保家卫国、建 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②奋勇杀敌、英 有关的字。 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 ③雄奇瑰丽、奇 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 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雨雪、风沙等 ) 、地理区域类 ( 塞 ④征人思乡、闺 标 情 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 志 感 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 ⑤凄苦哀怨的怨 (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 战情绪,凄厉沉痛的 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 《折 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 杨柳》 《关山月》 《阳关三叠》 《渭 边疆生活、和睦友好 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 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胡人、单于等)。
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 托物言志。
对接教材: 《咏柳》(贺知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石灰吟》(于谦)、 《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①从对象上来看,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 (1)从具体 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 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描写的方法 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 或报效国家。 看,主要是 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 正面描写(绘 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形绘色)与侧 标 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 面烘托。 志 行吟咏。 感 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2)从修辞 ②从题目上来看, 哀愁。 手法看,主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③托物讽世,或忧 要是比喻、 以“咏某物”“题某物 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象征、拟人 ”“某物吟”等为题目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 和对比。 形式。 弊,或冷嘲热讽。
内 借咏叹史实、描 内 今叹个 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涵 写古迹来抒发诗 容 人命运 人的兴衰之感, 的坎坷。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以寄托哀思、借
古讽今。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
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对接教材: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对接教材: 《登高》(杜甫)、 《次北固山下》(王湾)、 《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诗人因长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 借抒情主 期客居在外, 景”),情景交融。 滞留他乡,或 人公旅途中的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所见所闻、所 漂泊异地等,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 内 对所见所闻有 内 感所叹,表达 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 涵 所感,借此抒 容 思亲怀乡之情。 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 发对家乡、亲 主题有潦倒失 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 意,漂泊哀伤, 人的无尽思念 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和人生感叹、 思念亲人等。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漂泊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