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原因 影响 应对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个方面是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的解释;第三个方面是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比、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2)从总需求角度认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3)从总供给角度认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企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他们把这种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叫做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以区别于利润提高造成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4)从经济结构角度认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作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据西方学者解释,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3、西方学者认为,对付通货膨胀主要有两种方案,或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或使用收入政策。下面依次加以说明。
(1)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要降低通货膨胀,可通过使动态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办法来达到。在政策上,这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实践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即渐进主义的与激进主义的。
1).渐进主义的选择
渐进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较小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图22一15显示了渐近主义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
图中,经济最初处于动态总需求曲线DAD和总供给曲线DAS的交点E的状态上,这时通货膨胀率为较高的πo,政府用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总需求曲线由DAD下移至DAD’,
使经济沿着总供给曲线DAS从E点移动较小距离至El点。与E1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短期总供给曲线厂移到DAS’。接着随着紧缩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使经济运行到E2点,总供给曲线再次下移,这个过程不断持续下去。最后,经济运行到E’点时,产量回到其潜在水平。而在该点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为较低的π’。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尽管失业始终处在正常水平之上,但并没有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激进主义的选择
与渐进主义的特征相反,激进主义是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图22—17显示了激进主义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
图中,经济最初处在正点所对应的状态上。达时的通货膨胀率为πo,为使通货膨胀率回落到π’的目标水平上,政府用力度较大的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总需求曲线下移至DAD’,经济由E点移动到E1点。从图中可见,由此造成的迅速衰退程度要远大于渐进主义的情形。
通过比渐进主义政策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的降低,激进主义策略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下移更大的距离。随着这种紧缩性政策的实施,经济较迅速地回落到充分就业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的E’上。与渐进主义策略不同,激进主义政策造成了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率的降也迅速得多。图22—18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情况。
(2)收入政策
有时政府可以通过影响实际因素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些实际因素包括工资与物价的控制、道德的劝说和改变预期。
l)工资与物价的控制
对工资与物价的控制又被称为收入政策,这是指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上面说过,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来自供给方面,是由于供给方面提高了成本,特别是提高了工资,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因为,在一个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中,价格水平的趋势是向上调整,其调整数量等于弥补上述差额所需的数量。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论断,西方学者从微观经济学中的货币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即W=P·MPL(式中W为货币工资,MPL 为劳动边际产品,P表示产品价格)出发。如果在任一年份W提高5%,而该年劳动的边际产品MPL也提高5%,则W/MPL仍然不变,从而没有发生变动的P仍然符合最大利润原则。而另一方面,如果W增长的百分比大于MPL增长的百分比,这表示最大利润需要一个较高的价格。在这种场合下,W/MPL有了增加,这意味着价格相应于成本必然要提高,否则工资率的提高就会以牺牲厂商的利润为代价。
西方学者还认为,在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条件下,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工会和企业又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力量保持自己的实际收入,因而货币工资和价格继续增长。这种增长威胁到他人的实际收入,因而导致更高的货币工资和更高的价格。为了抑制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必要采取收入政策。
2).道德劝说
政府的另一种反通货膨胀的办法,是使用非正式的工资和物价控制。政府不直接地控制物价和工资,而是更巧妙地借助于一种被称做道德劝说或施加压力的办法,这种方法试图劝说企业和工人不要涨价或涨工资。政府编制了物价和工资的指导线,希望工人和企业能够遵守。政府可以通过一个杠杆,产生一种比求助于人们道德诚实更强有力的力量。这一杠杆就是,政府可以不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来威胁那些不听从劝告的企业。这种施加压力的做法在一个时期果然产生了效果。肯尼迪总统曾担心美国钢铁公司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的螺旋,他通过对钢铁公司施加压力,成功地使公司撤销了提价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