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精品教案
2019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 第13课 五四运动同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以及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关键节点。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五四运动的爆发(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怎样的要求?外交结果怎样?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
(2)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的主权为什么仍然被侵犯呢?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弱国无外交”。
2.五四运动的扩大简单说出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经过:①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②后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1.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还是成为列强牺牲的对象?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格局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 八上历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和发展等情况)。
2.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学生、工人和商人爱国行动的学习,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青年是怎么做的?你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指出当代青年在国家和人民出现危难时的担当和责任感,那在100多年前,国家面临危难时,当时的青年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国家耻辱—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教师: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还先后派出14万劳工“以工代兵”,积极参与一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怎么样的期待?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来到巴黎,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期待: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心情: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页回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果怎样?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教师: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3、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思考: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
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
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C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签和约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学习任务二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释放、罢免、拒签
初步: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 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曹汝霖:时任 交通总长,
订二十一条时 任外交次长
C.五四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当堂训练
5.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
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
D 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6月份 上海 工人罢工
为什么工人成为主力?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 力量不断壮大觉醒,为五
四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现场②:上海工人罢工不为加薪, 而是抗议政府,老板支持停产。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 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2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四、随堂演练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
这说明()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A. 1929年B.1919年C.1934年D.1921年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五四运动教案第 13 课五四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五四爱国运动迸发的引火线、时间、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从图片史猜中获得有效信息,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比较1919 年 6 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提升比较概括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完全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拜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激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习重难点】要点:五四运动迸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五四运动的迸发1.引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2.大要:( 1)开始时间:年月日。
( 2)地点:。
( 3)主力:。
( 4)口号:“外争,内除”“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销”“拒绝”等。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背景:( 1)学生的爱国斗争获得各阶层的拥戴。
( 2)在天津、上海等地集结军舰,威迫取消学生的爱国运动。
2.表现:( 1)6 月 3 日,再次展开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6月5日,工人停工,商人罢市。
( 2)五四运动的主力由转到;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
3.结果:五四运动直接目标获得:北洋政府开释了;免去了等人的职务;拒绝在上署名。
知识点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完全地的爱国运动。
2.历史意义:( 1)完全地反对的爱国运动。
( 2)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3)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和起了重要作用。
( 4)是的初步。
知识点一中外国交191954北京学生主权国贼二十一条在和约上署名知识点二日本帝国主义北洋政府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北京上海实现被捕学生曹汝霖“巴黎和约”知识点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合作研究】任务一:阅读课本 59-60 页,联合图片请找出五四运动先期的相关信息:五四运动流行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领导人、结果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播放ppt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的浮雕间,并引入课题,1919年五月四日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精品教案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内容。
上一课是新文化运动,下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因为本节课抽象名词概念较多,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动手制作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
上面书写以下文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2)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中,哪些群体参与了抗议活动?(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什么意义?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五四运动的时间轴,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做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青年。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发生于1919年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B)
过渡语:6月5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且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板块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
教材图
片分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
史料
积累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教学
第13课 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五四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四五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其影响与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课堂讲授(30分钟)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发生原因。
•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遭受侵犯。
•火种:五四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由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组成的双重性质。
•倡导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新文化等思想。
•面向全社会,广泛吸纳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参与。
3.五四运动中的各派别和代表人物。
•爱国主义者:陈独秀、胡适、鲁迅。
•民主主义者:李大钊、蔡元培、闻一多、严复。
•工人阶级领袖:罗章龙、李仙洲。
4.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培育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
3.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介绍该代表人物的主张、贡献和影响。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发表自己的报告,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展望,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四、拓展练习1.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有哪些?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哪些新的思想和文化现象?它们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五四运动的主张和实践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什么指导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课堂讲授、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代表人物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出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一、导入新课出示周令钊1951年作品《五四运动》,赏析作品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第一个图片可以看出:释放被捕的学生,看第二个图片: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第三个图片: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快速熟悉教材60页,小组合作3分钟,讨论交流后回答。
阶段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结果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扩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板块四:五四运动的评价1.根据课件中三幅图片概括总结其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
(1)6月3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大罢工(2)6月5日上海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3)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4)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泰安济宁曲阜临沂等地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5)不准在路行丐,免妨碍国人救国行动;罢市期内,无失窃之事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3.根据材料归纳其意义(1)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3)五四运动后,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编)五四运动 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科的校舍,已经成为
学生上街游行
学生在进行爱国宣传 第二临时拘留所;文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科所在也被武装军警
重重包围。学生遭遇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镇
压时,丝毫未表现出
要妥协的迹象……北
京多数学生做好了决
心不屈、随时入狱的
被捕学生
关押学生处
准备。—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02 扩大的表现:
材料: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 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
中国近代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时空观念: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 01 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等基本概况。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 02 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
课后练习
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 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课后练习
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
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 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5月4日我国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纪念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呢?它与哪一事件有关?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
二、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提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
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而当时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指导学生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主力: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口号,并指出:“外争主权”及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
所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随着北京青年学生运动的展开,中国其他地方也纷纷开始响应。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五四运动的扩大。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讲述五四运动的扩大。
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逮捕了30多人,5月5日北京专科以上的高校开始实行总罢课,并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运动升级并发展了。
学生运动的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
它们向北洋政府施压,学生运动遭到更大规模的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共逮捕了800多名学生,从而直接导致工人阶级参与进来, 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2.组织学生探讨: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提示: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启发学生思考: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提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原因:五四运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所以只能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提示: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提示: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3.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向同学们讲解中国近代史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5.展示表格,并引导学生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讲述: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
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提示: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
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起到组织、过渡、提示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尤其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