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与经验启示-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与经验启示-审计论文-会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c6a7d9647d27284a735138.png)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与经验启示-审计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美国政府不同时期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美国审计总署1994 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描述是: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根据相关数据,从前后十年对绩效审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尽管两次都还很强调对3E的审计,但是在2003 年的定义中将对项目的效果性审计提到了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之前,还特别说明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目标和经济效率审计目标两者相互联系,并且会出现在同一项绩效审计中.总的来说,2003 年的绩效审计在审计思路、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方面都要比1994 年对绩效审计的理解更为清晰、具体和全面。
二、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一)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审计工作的协作性美国GAO 十分重视审计计划工作,单独设置了研究制定中长期战略计划的部门。
由于计划的90%来自国会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国会未来的需要,该战略计划在充分听取国会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每两年更新一次。
在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前,GAO 会严格审查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包括召开研讨会,与国会议员、国会各委员会成员、有关专家对话以及GAO 内部各个层面的主管人员的广泛讨论。
在实施绩效审计时,GAO 非常强调不同项目计划以及不同时期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防止有限的审计资源的浪费。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协作性,一是体现在与外部机构的资源互补上。
二是体现在内部各种专业人员的配合上。
(二)审计结果的公开性和审计成果的建设性美国GAO 以各种方式向国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反映政府绩效等方面的审计结果,产品包括常规审计报告、听证词、审计建议、鉴证报告等。
这些产品会公开出版发行,还可以在GAO 官方网站上随时查阅。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0e98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b.png)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政府绩效审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评估政府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工具,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公共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进行一篇综述,梳理国际上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评估政府绩效的手段,不仅检验政府部门是否实现政策目标和资源合理利用,还可帮助政府改善决策过程、推动治理改革。
国际上相关研究已逐渐增多,主要涉及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
首先,国际上的研究观察到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多样化。
一方面,政府绩效审计旨在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效果,对政策成果进行量化估算,为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政府绩效审计也可促进政府内部的学习和改进。
因此,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既包括“教育型”的目标,也包括“监督型”的目标。
其次,研究方法方面,国际学者普遍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或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政府绩效审计。
这些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多个维度了解政府绩效审计的途径,提升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最后,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评价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际上的研究主要关注政府绩效审计对政府治理、财务决策和信息披露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过政府绩效审计,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二、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热点1.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国际上的研究探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与地区、国家、机构的特点有关。
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的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评估和改进政府绩效。
2. 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评价与效果研究者关注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评价问题,探讨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政府绩效审计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9f8af3700abb68a982fba8.png)
政府绩效审计综述政府部门作为审计客体的绩效审计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
在此期间专家学者们借鉴了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作了大量的探讨和分析,创新性地引导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认可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务操作指南,只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实践和创新。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文献综述,试图对其进行系统地阐述、分析。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涵义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支出日益增加,社会公众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当今世界资源的相对稀缺更使人们增强了对公共部门资源使用效率的关注,政府绩效审计便应运而生。
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个分支(下文也将政府绩效审计称为绩效审计)。
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实践探索还不够成熟。
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目标两个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文献综述,试图对其进行系统地阐述和分析。
政府绩效审计涵义(一)国外绩效审计内涵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表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就提出了绩效审计的概念。
但是,各国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称谓各不相同。
美国是最早提出“3E”审计的国家,后又改称绩效审计;加拿大称综合审计;英国称货币价值审计;澳大利亚称效率性审计;瑞典称有效性审计。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表的《总声明》统一称为绩效审计,其核心就是“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最高审计机关第12届国际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1986)提出政府审计除进行合规性审计外,还应进行绩效审计,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国际审计组织的《绩效审计指南(草案)》(1977)中绩效审计被归纳为,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
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政处发行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审计手册》(王永讳译,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提出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组织、项目、活动或职责的财务及业务实绩进行客观的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9a7eb3d1f34693daef3e8b.png)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作者:李弘知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提出了要求。
本文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成果回顾(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
1.关于绩效审计的称谓国际上对绩效审计的称谓较多,有货币价值审计、有效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在我国,主要有经济效益审计(娄尓行,1987)、管理审计(王光远,1996)。
2.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内涵的界定在国外,政府绩效审计通常界定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为实施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王会金,2004)。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作用。
1.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有两目标说和三目标说。
其中两目标说主要是解除受托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谢志华、孟丽荣和余应敏,2006),三目标说主要是指评价所审项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2.政府审计的作用李凤雏,王永海,赵刘中(2012)从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制约公共管理权力、推动民主法制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
王晓梅(2007)以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基础,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主权学说、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审计作用在于评价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解决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控制公共服务社会化不过于偏离正常轨道。
【2018-2019】浅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范文模板 (5页)
![【2018-2019】浅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9571f622de80d4d8d15a4f44.png)
【2018-2019】浅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一、引言现代政府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美等国,它是审计部门独立开展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监督活动。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政府责任和工作绩效的广泛关注,促进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广。
受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政府审计工作更注重结果和绩效导向,全社会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信息产生强烈需求促使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迅速发展。
据学者早期统计,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绩效审计业务量约占其全部政府审计业务量的85%,加拿大绩效审计量约占其审计项目总数的40%。
我国1983 年成立国家审计署,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审计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局部试点工作,但绩效审计由于缺乏经济和政治基础没有得到长足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审计主要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仅零星开展了带有一定程度绩效审计性质的绩效审计工作。
加入世贸组织后,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公众越发关注公共资金使用的效果,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监督意识。
基于此,我国政府开始借鉴和发展国际先进的绩效审计制度。
学术界众多学者对绩效审计理论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
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绩效审计研究概况,剖析了绩效审计的发展脉络,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发展提出建议。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对政府绩效审计,我国学者习惯使用绩效审计,而我国审计实务部门对应称为效益审计。
许多国家对绩效审计另有称法,比如,英国和加拿大分别使用货币价值审计和综合审计指代绩效审计。
综合来看,最普遍的名称仍是绩效审计。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审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声明中对绩效审计做出界定:绩效审计是对公共部门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做的评价与监督,即惯称的3E审计。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e86ab4e14791711cc7917e9.png)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一、研究内容1.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
政府绩效审计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英国称为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
1986年,国际最高审计机构组织选择以“绩效审计”作为统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绩效审计的提出打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框架,丰富了政府审计的内容。
之后,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绩效审计作进一步的界定。
(1)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观点。
Ronald(1986)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以评价管理绩效为核心的审计活动,它并不一定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Guthrie(1989)运用Stewart(1984)关于受托责任的阶梯理论,将绩效审计发展为受托责任的五个层次以评价管理绩效。
这五个层次的内容是诚实性和合法性责任、程序责任、绩效责任、方案责任、政策责任。
(2)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观点。
Barzelay(1997)利用Lakoff(1987)关于概念和分类的理论,指出绩效审计、传统审计和项目评估的概念是通过认知模型来界定的。
Chelimsky和Shadish(1997)则认为绩效审计与评估存在差异,绩效审计履行监管和控制职责,监督公共团体的会计工作。
绩效审计不同于监督和普通的业绩测试,因为后者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绩效审计是独立于管理活动的工作。
此外,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也不同于公司的绩效审计,因为后者属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前者属于对公共部门的外部治理,不仅代表政府管理者的利益,而且代表公众的利益。
Pollitt等(1999)发现审计职业界一致认为绩效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应集公共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货币价值于一身。
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常规性和更为标准化的年度审计,对有关信息进行核实;而绩效审计则不易被标准化,通常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绩效审计人员不仅有会计人员,还包括医师、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
2.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647b8f8770bf78a65295462.png)
43
内 蒙古
科技与经济 2006 年第 23 期
KE JI YU JING JI
财 经 论 坛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闵晓蕾
( 苏州大学 商学院 , 江 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 , 由于政府公共支出的日益增加和公营企业的大量涌现, 人们对政府 部门支出的效益越来越关注 。同时, 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 , 人们开始不仅关心公共支出的合规性 , 而且更关心它的效益性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而出现的 。绩效审计的出 现使政府审计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政府经济责任的内涵 。政府绩效审计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 , 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已完成了 从以财务合规审计为中心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 形成了以绩效审计为主,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 存的现代政府审计格局 。本文就试图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 绩效审计 ; 理论 ;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39. 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 6921( 2006) 23 0042 02 1 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R E 布朗 ( 1992 年 ) 认为 , 绩效审计就是对一 个工作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 行的分析。 1994 年美 国会计总署修订的 政府的机构、 计划项目、 活动和 职责的审计准则 认为, 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 系统 地检查证据, 以实现对政府组织、 项目、 活动和功能 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标, 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 为 采用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以便实施监督提 供信息。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1986 年在悉尼会 议上对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是 : 对公营部门管理的 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 性的评价。 英国 国家 审计 法 认为,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组织为 履行职责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积极性、 效率性和效 果性进行检查。此外 , 德国联邦审计院、 荷兰审计院 等对绩效审计都有类似或近似的界定。因此, 国际 上对绩效审计主要采用 3E 定义, 即指对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我国学者除了基本赞同 3E 定义外 , 主要是对 经济效益审计加以界定。竹德操等 ( 1997 年 ) 认为 ,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对 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 系统的 审查、 分析 , 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 潜力, 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促进其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李凤鸣认为 , 它是 以 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 以促进经 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尽管对于政府 绩效审计的各种解释 , 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 即 : 政府绩效审计的组织实施者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 ; 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公共资金; 政府绩效审 计的手段是对被审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 效 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2 政府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 但真正兴起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 随着 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 , 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 的日益尖锐, 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 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审计的范围 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 中心、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 段。 70 年代以后, 政府绩效审计在美国、 英国、 加拿 大、 瑞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同时纷纷 通过有关强制性立法将其纳入法定审计 ,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2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 19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联邦公司控制法案 , 它要 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 局提交总统和国会 , 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审计总 署不仅应直接评价公营企业的合规性, 而且应对管 理效率和内控系统的效率加以评价, 并向国会报告。 在 6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 ( 也称 三 E 审计 ) 。例如, 曾 进行年支出达到 200 亿美元的联邦机构及其事务审 计和国防项目审计。 进入 70 年代 , 美国审计总署的 三 E 审计走向 准则化。 1972 年, 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 政府的机 构、 计划项目、 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 , 提出了 绩 效型审计 的要求 , 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份被称 为 黄皮书 的审计标准 对绩效审计的内 容、 实施和报告作了具体规定。从此 三 E 审计走 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 并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 美国政府审计工作量的 86% 以上是 从事 三 E 审 计。
[政府,绩效,审计,其他论文文档]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
![[政府,绩效,审计,其他论文文档]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3333d5a300a6c30d229f21.png)
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显示出政策和实践的双导向性。
目前广泛认可的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3E性),这是由绩效审计的本质决定的,因此是所有的绩效审计的共性。
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格局不断朝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发展,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政府宏观调控对解决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近代民主的发展让纳税人愈加关注政府财政资金的运营和使用效果,至此,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受托责任观下的、作为市场机制替代的形式在财政公共服务中正式存在。
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能够为政府部门管理层提供独立的检查和咨询服务,帮助提供关键性、前瞻性决策的依据。
而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应对审计风险的必要手段。
鉴于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基于风险审计的中国特色政府审计模式,从而有力推进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弥补以往绩效审计重实践轻双导向的缺陷。
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二次世界大战引发国际大面积的物资匮乏、经济停滞,各国政府为缓解生产资料的紧缺局面纷纷增大公共财政开支,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政府公共部门财政支出的效益和经济责任,至此拉开政府审计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的序幕。
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新政府主义下宏观调控的强化,形成内部审计为主线的横跨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领域。
以Herman、Glen为代表率先开启政府绩效审计的实际应用研究。
至20世纪90年代初,Ellen(1993)等审计学者通过对美国州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提出政府绩效审计应作为法律监管的组成部分,Glynn,Richard Cyber(1985)对美、英、澳等六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对比研究,带动西方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对审计准则的改革,将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改进城市管理的工作,促进该领域的概念、内容、目的和标准程序的改善。
综上,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有以下特点:定制相关审计准则,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程序,形成适应本国国情的审计方法体系;初步制定统一审计结果的衡量标准。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d2ec4cb307e87101f696f9.png)
督机制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建立问责机制, 要 受人民的监督,建立信任机制和透明机制, 让 明确各 自的职责和范围, 相互监督。N O的问 运行过程暴露在“ G 阳光下 让人民群众知情, ,
20. 09
《 经与技 2年月上 第2 合 济科》0 6 ( 4 ) 作 1 号总 4 2 期
发展 。
督, 避免其变质、 腐化, 自 这是 治的必要保证。
织法律规制研究. 群言出版社,07 20.
公共危机的应对之道.中国社会出版社,
( 实施有效的监督。要想做好规制, 四) 监
3王冬芳著. 3 】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 同时, 社团自身也要加强监督立法, 要接 【
从投资立项、 招投标 、 资金拨付, 直至建成
系 。但其研究领域狭 小, 结构和 内容 尚不
全过程跟踪 审计其支 出经济性与产 ( ) - 对项 目有意的、 - 无意 的、 直接 的、 使用 ,
府真正的合作者。 赋予其充分的自治可能会出 责方法具体可以分为外部问责和内部问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方便快速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及时解决。 此外,还需要建立发达的危机管理机制,
或者业 施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性, 理论 上 , 国的政 府绩效 审计吸 取 了 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 的 问题 , 我
以便帮助被 审计单位 或政 其投 入资金使用绩效 日益为公众关注, 要 西方绩效审计理论的精华, 借助 相关学科 绩较差的领域,
理论 方法 ,初 步形成 了绩效 审计理论 体 府部 门得 以整体改善。
增 加, 随之也暴露 出许多不容 忽视 的问 于尝试探索阶段 。实务上 , 国的政府 审 现的情况进行报告。 但 我 我 ( 独立分析政府 部门的业 绩指标、 四) 题 .在强调政府投 资项 目效益 的呼声 中, 计 尚未开展真 正的绩效 审计 , 国政府绩 政 府投 资项 目的绩效 审计应运 而生 . 本文 效审计理论研 究还很滞后 , 绩效审计实务 自我评价说明的有效性和可 靠性 , 为决 或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01a4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3.png)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概述、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
结论部分强调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深入探讨了政庋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各个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审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绩效审计制度,加强对政府财务的监督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理论和方法,挖掘其中的问题和瓶颈,对于推动政府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政府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概念、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探讨,旨在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一、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能够帮助政府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绩效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财政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强化政府财务透明度。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政府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提升社会对政府财务管理决策的信任度,增加监督力度,有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
三、促进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绩效管理,通过审计结果指导政府制定目标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于提升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cf93d79ec3d5bbfd0a74de.png)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提要在这个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关键时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是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作为党的执行部门,在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政府绩效审计有着维护国家秩序、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关键词:绩效审计;政府审计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即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通过对被审单位或项目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并最终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一、国外研究现状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各个战后国家公共物资缺乏、经济处于暂停或者发展极其缓慢状态,各国为发展经济,公共开支大幅度增长,经济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人们对提高公共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之,政府审计的范围由传统的单纯财务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
作为西方国家的老大,1945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它要求国有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局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
这代表着政府审计被委以重任时代的开始。
在六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又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也称“三E”审计)。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的“三E”审计走向准则化。
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提出了“绩效型审计”的要求,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1981年2月英国公共决算委员会发表了三卷本的报告书,名为《主计审计长的作用》,该报告主张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公营审计的总体结构进行规定。
1983年《国家审计法》颁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法第二部分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检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主计审计长可以检查任何部门、机构或其他团体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5bca6526bec0975f565e2c0.png)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综述;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是如何保证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效率性,已到达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如何达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府对国家资源以及资金进行的良好的运用;三是政府以何种指标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相比于已经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多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与早年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审计的延伸,政府职能的转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职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
Edward M. Wheat (1991)提出了政府审计师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这一观点,提出并总结了绩效审计师的四个功能,绩效审计报告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冲突的范围,并经常发现新的或潜在的问题;谢志华等人(2006)基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绩效手册》中对绩效审计职能的界定,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政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等的作用,提出把政府绩效审计划分为两个层面;张立民(2009)提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机制建设上,推进公众参与;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张荣(2015)提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政府绩效的经济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贯彻政府的惩治腐败政策,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郭露雪(2017)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坏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74186bcf84b9d528ea7a88.png)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作者:邹牧云殷文玺李靠队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1期摘要: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着眼于预决算政府会计制度。
面对国家治理转型,政府会计权责制改革的急迫需求,目前我国的研究仍存在方法较为局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国家治理政府绩效审计是从传统审计体系中衍化出的,强调审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审计。
1956年起,西方政府审计体系发生变革,逐渐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至2017年已经基本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的政府审计体系。
而中国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成长初期,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转型期,政府会计也开展了权责制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今后的政府绩效审计将形成一个以预决算报告和权责制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二维审计体系。
为了服务国家治理转型,本文从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基于权责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影响这三方面着手,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1956年,第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提出要检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自此绩效审计思想开始出现。
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相较而言,国内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当时就有学者预言,绩效审计将成为我国未来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法(王会金,199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国际接轨,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全面展开。
有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为纯理论研究,主要以分析发展制约、对比国内外现状以及提出改进对策等为主。
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222ee021ed9ad51f01df27c.png)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6dd52f4856a561253d36f1d.png)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我国走向审计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西方审计学家认为,在政府审计史上,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1].美国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其绩效审计发展成熟。
本文拟对中美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借鉴。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一)20世纪90年代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在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1994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如下:“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以及项目审计。
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包括确定机构是否经济地和高效地取得、保护和使用它的资源;低效率和不经济情况产生的原因;机构是否遵循了与经济和效率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
项目审计包括确定达到立法部门和其他权威机构所确定的预期成果或收益的程度;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的有效性;机构是否遵循了与项目有关的法律和规章[2]. (二)本世纪初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在2003年新修订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中,关于绩效审计的描述是:“基于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及提供一个预期的焦点或在一些最佳实践中或交叉问题上合成信息的评价,为了对一个项目的绩效和管理做出独立的评价,绩效审计需要做一种客观的、系统的证据检查,为项目更好地运作、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和改善公共责任性提供信息。
绩效审计围绕着一系列的目标进行,包括评价项目的效果性的目标;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法律或其他条款符合的目标和提供预期分析、引导或简要信息的目标等。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b2326533687e21ae45a925.png)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发展的主流,如何从审计的角度构建政府绩效评价模型是当前政府绩效审计开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政府绩效评估相关的实证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完整的评价模型来解释和衡量政府绩效审计。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使用及管理公共资源的需求,政府绩效审计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
由于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完整的评价模型来解释和衡量政府绩效审计。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开始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探索,使政府绩效审计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涵上都有进一步拓展。
(一)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国外学术界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是随着绩效审计的实践展开的,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每年颁布相应的有关政府绩效审计报告,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而理论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有具有一定的趋势变化。
上个世纪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数量较多,如Johnsen(2001)通过比较芬兰和挪威两国市、县级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情况,指出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比中央政府绩效审计更加缺乏学者们的关注;Pollitt(2003)描述和总结了西欧五国的绩效审计实践,并在大的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下,为西欧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未来战略选择提供了建议。
MUNIAíN(2005)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以欧洲为主的18个国家的最佳价值审计开展的程度,发现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不同的制度环境。
近几年会计及审计学者则越来越关注审计师的作用及绩效审计在一国或者多个国家间的发展变迁考察。
Tillema与Bogt(2010)对荷兰地方审计委员会在改善政治民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b1b400227916888486d787.png)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作者:冯静来源:《商情》2016年第07期[摘要]:在中国,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中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着手从目标、作用、理论动因、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绩效审计文献综述理论动因审计署出台《规划》,具体体现为必须加强效益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1目标我国《审计法》没有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的目标,仅规定“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
余江涛认为,我国的绩效审计总体上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和揭露投资项目管理不善和损失浪费问题,促进提支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结论并提出纠正意见。
贾云洁、王会金认为,以追求“3E”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过于强调市场所引发的问题,其弊端也为各界所诟病,取而代之的是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
孙红梅、蒋娜认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包含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或节约、效率、效果、适当或公平和环境。
罗键等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成员认为应将绩效审计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后者包括真实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
蔡春等认为拓展创新后的绩效审计目标应当包括:提高资金和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全面考察受托经管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总的说来,绩效审计目标会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公平性和环保性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其内涵,也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政府审计论文: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研讨
![政府审计论文: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研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5cd31fbed5b9f3f90f1c60.png)
政府审计论文: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研讨摘要: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责是监督各单位的运营项目并对经济效益的程度作出评价,且要提出需要改善的合理性建议。
其管营的范围是公营单位、企事业单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并与其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来看,展开绩效审计是完善审计的一项必然趋势。
当然,我国距离真正合理完善的绩效审计还相差甚远。
可以通过不断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来缩短差距。
从而达到完善我国的绩效审计的目的。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政府绩效审计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政府绩效审计是对各公营部门的经济型、有效性等进行监督。
从这一表述中,政府绩效审计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对供应部门的资源使用、管理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这里的有效性至少应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合规性。
经济性,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终目标;效率性,即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制定的政策目标即达成和实现程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完成的结果;合规性,即合法性,完全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所以致使绩效审计还没有被国家审计放在主要的工作内容上。
其中受到的限制包含多种方面例如:审计的法规等等的限制、约束。
目前,绩效审计在内容上和理论完善等许多方面于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我国现阶段处于绩效审计的初级。
2.1我国审计监督通过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各政府机构部门、公营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财政的收入、支出等项目进行以合法、真实为目的,高效的进行监督。
政府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反映各公营单位财务的合法和真实并对其进行监管。
但是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于一沉不变的审计技术和审计的方法、手段。
其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主要是开展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但一些新开展的审计工作还是停留在审计的初级阶段。
例如政府采购审计,等等一些审计工作。
基层政府绩效审计 文献综述
![基层政府绩效审计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d7518284868762caaed5bc.png)
二、文献综述(一)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和意义1、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基层政府绩效审计通过强化对政府效能建设和管理公共资源水平等监管方式, 从促进完善相关制度方面培植和提高这些竞争力,不断促进政府部门强化职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基层政府绩效审计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构建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引导公共和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二)基层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得已逐步健全和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也已逐步建立,人们对加强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的要求增多,对提高资金、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对了解质询政府为什么花钱、怎样花钱、花钱的效率怎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因此,开展绩效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二是开展绩效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三是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但在当前,开展绩效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尚存诸多问题,必须面对来自内外多方面的挑战。
1、现行审计体制的挑战,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即在地方行政长官与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
该体制对基层审计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但在开展绩效审计方面已凸现其弊端。
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要求更高,绩效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各地方级政府及其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
在现行的审计体制下,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势必会产生严重挑战,能否客观公允地进行审计评价值得拷问。
2、现行审计法律体系的挑战,我国法律属于成文法范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从现行的审计法律来看,其一对开展绩效审计法律没有明确授权,处于于法无据的状态;其二,法律赋予审计人员执法者的地位,对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极其严格的责任。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99d2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黄玉龙【摘要】政府绩效审计起源于西方,西方各国对绩效审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准则.形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制度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其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好愿望.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阶段,相应的制度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必然导致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及制度的安排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其存在不足和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新公共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作者】黄玉龙【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9.66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理论探索始于1982年。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国内比较权威的审计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绩效审计的文章有三百多篇,出版专著或译著十余部。
从历史文献看,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批关于绩效审计的书籍,同时译介了一些国外绩效审计专著,从理论和实务上为我们开阔了绩效审计研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内容,上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具有下列几个特征:一是受制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是以企业绩效审计为主,很少涉及政府领域和政府绩效审计问题;二是多以教科书形式撰写,力求面面俱到,没有深入探讨绩效审计的内在机理和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规范与技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发表时间:2018-12-24T16:41:40.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王影[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会计系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综述;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是如何保证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效率性,已到达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如何达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府对国家资源以及资金进行的良好的运用;三是政府以何种指标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相比于已经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多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与早年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审计的延伸,政府职能的转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职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
Edward M. Wheat (1991)提出了政府审计师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这一观点,提出并总结了绩效审计师的四个功能,绩效审计报告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冲突的范围,并经常发现新的或潜在的问题;谢志华等人(2006)基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绩效手册》中对绩效审计职能的界定,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政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等的作用,提出把政府绩效审计划分为两个层面;张立民(2009)提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机制建设上,推进公众参与;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张荣(2015)提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政府绩效的经济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贯彻政府的惩治腐败政策,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郭露雪(2017)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坏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提出政府绩效审计从经济治理层面、社会治理层面、政治治理层面、人文治理层面、环境治理层参与参加国家治理。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1989年丹尼斯•普瑞斯波尔把“3E审计”拓展到“5E审计”,指出政府绩效审计还应审查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情况,还应审查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即在“3E审计”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性审计”和“公平性审计”。
Alan Meekings (1995)提出虽然使用绩效指标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成本效益已被公认为管理技术很多年;陆晓晖(2007)基于我国社会环境的特点以及财务信息质量问题,提出在构建财务目标体系时应遵循体现系统化、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绩效指标相结合、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兼顾评价依据的互补性,以此为准则构建政府绩效审评价指标;温美琴(2007)对建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必要性进行概述,把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融入绩效管理,从公共资源耗费评价指标、政府管理绩效审计指标、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三个大的方面设计了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对政府绩效审计指标进行了细化,使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更加具体;赵爱玲等(2015)提出由于我国现有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难以对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以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作为重心,将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最早提出层次分析法,按照步骤引入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三、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Rudy Chouvel(2017)针对欧盟对地方政府的财务审计根据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但只有德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和荷兰使用区域审计机构(RAI),有些州没有为地方政府设立外部审计机构;张定军(2013)通过国际比较分析论证了政府绩效审计对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首先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然后将公众满意度对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的相关作用,能够促进政府审计的工作绩效,同时提升国民的满意程度。
最后,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五个指标来全面评价公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总结了政府绩效评价、服务质量等,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王会金(2016)提出了政府审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基于政府绩效审计与协同治理之间的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为研究背景,引入了协同理论与嵌入理论,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包括政府审计理论基础、研究态势以及构建的模式,同时也系统论证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及指标,深入挖掘获得政府审计治理整体大于部分的有机协同效应。
四、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比国内开展的时间早,内容更加完备,绩效审计实践在西方美国、加拿大比国内进展的好。
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年代末对西方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相继开始引进和研究,但实践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展很慢。
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国外描述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证性研究相对理论研究较少,而且多数实证论文都是就事论事,缺少系统性和对实践普遍的指导意义,借鉴意义不大。
理论性研究也多为描述性,比较系统,具体可以指导实践并运行的理论研究较少。
尽管国外政府绩效研究有一定问题存在,论发展程度,确实要领先我国很多。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绩效审计研究的主体更倾向于公司而非政府,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深度、广度上都不能具体指导实践,有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出现实践发展超前理论研究,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视,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府绩效审计方案,我国相比于国外,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实证类研究少很多,我们在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研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Edward M. Wheat. The Activist Auditor: A New Player in State and Local Politics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9, 51(5): 385-392.
[2]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 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J]. 审计研究,2006(3): 28-32.
[3]张立民,赵彩霞. 论善治政府治理理念下政府审计职能的变革——基于政府绩效评价视角的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2): 177-183.
[4]张荣. 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途径研究[J]. 审计广角,2015(04): 114-116.
[5]郭露雪,计媛媛.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与实现路径[J]. 财审论坛,2017(2): 49-51.
[6]Alan Meekings.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guide [J].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5(9): 5-12.
[7]陆晓晖. 试论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 4(9): 94-96.
[8]温美琴.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统计与决策,2007(19): 67-69.
[9]赵爱玲,李顺凤. 地方政府债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 28(2): 34-38.
[10]Rudy Chouvel. External Financial Auditing of Loc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by Regional Audit Institu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J]. HKJU-CCPA, 17(1), 57–80.
[11]张定军. 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国际比较与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3(9):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