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畜牧工程专业批准日期:2014.1二○一四年六月1.前言1.1 课程的性质《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畜牧兽医、畜牧工程、饲料与动物营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以“岗位为目标、以技能为轴线、以生产项目为驱动”,理论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强化实践技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1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参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疫病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和执业兽医师的资格标准,将学科体系下的4篇12 章的教学内容整合为生产中的6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多个教学任务,最终形成能满足多个生产项目的技能群,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
1.2.2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建设《微生物检测技术》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四库资源,并上传至网络,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社会从业者的自主学习与培训。
1.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生产锻炼、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技师作为兼职教师等措施增强师资力量,同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督促教师的自我成长。
实践教学大纲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总学时:60,其中理论学时:42,实践学时:18
总学分:4 开课学期:4
一、实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既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技能目标:在实验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微生物检验仪器与设备。
3、素质目标:实验课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组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实验的相关内容。
实验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分组有序进入指定实训室,由各组长分别管理本组学生。
首先回顾性复习实验的相关内容,通过示教和讲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四、实践教学资料
[1]唐劲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五、实践成绩考核
1、考核类型
考查
2、考核内容
实验操作
3、成绩构成:
实验操作成绩
4、考核方法:
实验操作:共计10分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制定相关评分细则。
执笔人:吕震
系(部、中心):教务处:教学院长审核:(盖章)(盖章)(盖章)。
课程大纲-微生物限度检查(五篇模版)
课程大纲-微生物限度检查(五篇模版)第一篇:课程大纲-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课程教学大纲学分:8学分学时:144学时适用专业: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等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具备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和化妆品等相关企业产品日常卫生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产品常规卫生微生物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生物制品、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各种产品卫生标准;2、熟悉各种检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3、能独立完成各种检品处理和梯度稀释,并按标准规定项目进行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4、能按菌数报告规则、控制菌形态特征等判定限度检查结果,并及时正确填写检验记录和报告。
5、能以积极心态养成安全、文明、无菌洁净操作习惯,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质量无差错意识,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信。
三、教学条件1、师资:具有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经验的教师2人;2、场地:项目一体化教学所需基本的实训室和设备如下:六、教学说明微生物限度检查属于微生物检定工中级工段的课程,适用于相关专业全体制和培训教学,教学采取一体化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学生2人一组互相配合;10个教学项目有三个层次,项目1-6注重不同的检测内容的能力培养,项目7-9注重产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多种内容的同步操作,项目10注重检验全过程系统化,同时将相关微生物的知识、不同检品的取样和样品处理、常见设备的使用分解到各个项目之中,与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系统化。
考核方式:职业素质占20%,课程结束由学生、实训室管理人员和教师分别评分汇总;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占80%,分项目考核,项目1-9主要由教师对过程、结果和记录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前面注重过程,后边注重结果;项目10小组自选,完成结果全班交流,学生现场互评和教师评分结合。
七、教材和参考书自编讲义《微生物限度检查》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现行版本)《中国药品检验标准规范》2010年版(现行版本)第二篇:微生物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六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使用 2016年(新)前言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食品检测类、安监类等专业适用,4+1.5学分)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质量安全与检验类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食品加工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工作岗位群之一,是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以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食品检验、食品加工、工业发酵等)的任职要求,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微生物检验“职业功能”中各项“工作内容”所要求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要求为目标,以食品中常见微生物检验指标为范围,以GB/T 50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依据,以GB/T 4789-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指导,设置三个教学模块,“食品微生物及检验基础知识”、“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按照“校内培养训练分项核心技能,校外集成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从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综合实训”等不同教学阶段,培训学生的检验综合技能,再到校外的“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达到项目课程教学“工学结合”的目的,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标准为4+1.5学分(60基本学时+30学时综合实训)教学设计方案,适用于食品检验、检测类专业,食品安全监管、营养卫生类专业,食品加工、储运类专业。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支撑课程,以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环节中微生物安全控制与检测等职业岗位所需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熟悉食品检验相关标准,具备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胜任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验岗位的工作”为教学目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涉及临床细菌学、临床病毒学、临床感染症病原体的检验、药物敏感试验。
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检验技术,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重点阐述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程序及方法、结果分析、报告。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临床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及检验方法;有助于认识临床疾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鉴定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工学结合,积极采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拓学生思路,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80学时,讲授34,实验46。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能够:
1、述说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检验程序、检验方式
2、学会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培养、生化反应的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
3、具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态度
三、学时分配
四、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
五、实验安排一览表
教学评价要求:
1、口头提问
2、书面提问
3、作业
4、实验报告
5、小组讨论
6、回复示教
7、角色扮演
8、小结
9、晨间提问10、教学查房11、个案讨论12、床边考核13、个案考核14、操作考核15、实验考核。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54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单位: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第一篇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第二篇和第三篇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染色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性和分类,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检验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强对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明确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2.掌握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机理、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医学微生物的影响。
3.熟悉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性及免疫性。
学会对各类病原性微生物感染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和药物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指标6.了解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则。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正确阐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主要传播途径及引起疾病的类型。
3.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
4.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医学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机理,熟练各种基本实验的操作。
5.能运用学到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知识,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及时地发出规范、准确的鉴定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2)临床微生物学(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计划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厌氧菌的鉴定
1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18
分枝杆菌鉴定
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检查
1
多媒体授课
教室
分枝杆菌的鉴定
2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岗位现场教学
1
教学做一体
教学医院
19
病原性真菌鉴定
病原性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检查
2
多媒体授课
教室
病原性真菌的分离培养
2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病原性真菌的鉴定
《微生物检验技术》授课计划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流程;学会临床标本采集、标本的前处理、微生物分离培养、微生物的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检验结果报告等6大学习情境22个教学项目的实训内容及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能熟练采集各种临床标本;正确处理和保存标本;能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会分级发送微生物检验报告,并能正确地解释检验结果。
病原性球菌基本形状、的分离培养
1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病原性球菌的鉴定
2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岗位现场教学
1
教学做一体
教学医院
15
肠杆菌科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基本形状、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2
多媒体授课
教室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3
尿液、粪便标本采集
2
教学做一体
实训室
4
细菌形态结构辨认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技能为目标,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医学以及检验技术职业领域相关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国家标准等法规为准则,融合临床医学检验师、微生物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讲解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检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检验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在着力培养微生物检验岗位技能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发挥出帮助学生完成医学检验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微生物检验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够运用微生物检验的知识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顶岗实习,完成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以及相关职业领域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工作。
通过课程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操作标准的工作作风和遵纪守法、医者仁心、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的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具备从事微生物检验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知识与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课程组在调研分析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和职业领域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分析微生物检验及其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以培养微生物检验岗位技能为目标,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临床标本的病毒学检验、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医院感染八大模块,同时以技术为中心,将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融合技术技能教学中,做到理论基础和实践相融合。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无难点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无难点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无难点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微生物学检验(Experimental 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课程号(代码):504133020课程属性:实验课先修课程:卫生微生物学(I)学分:2 学时:48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必修的实验技能课程和专业课程。
实验内容包括训练基本技能的验证性实验、病原体鉴定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加强对卫生微生物学研究方法、检验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要注重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将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实验1 水中细菌的检测(4学时)分4次完成。
通过对生活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掌握水中卫生指标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学会如何查阅和使用最可能数表,掌握菌悬液稀释及倾注培养的基本技术要领及正确的方法。
通过实验强化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
实验2 奶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5学时)实验分4次完成。
通过实验熟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的方法,掌握革兰染色技术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掌握平板划线接种的技术。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的理念。
实验3 化妆品细菌的检测(6学时)分4次完成。
通过对市售化妆品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熟悉和掌握含抗菌剂的产品如何选择和使用中和剂,各指标菌检测的标准方法和技术,以及质量评价依据的标准和判定方法。
实验4 粮食中霉菌的检测(9学时)通过实验熟悉粮食内部霉菌染菌率调查的方法,掌握常见产毒霉菌分离鉴定的方法,掌握真菌鉴定的常规方法和技能,熟悉青霉、曲霉、毛霉等霉菌的菌落特征和显微镜下的特征。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性质与目的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是国家教委规定的医学检验专业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发挥要紧作用。
课程要紧讲授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技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把握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特性、系统的病原体检验方法与抗微生物药物敏锐试验和耐药性检查,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本课程由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承担,课程设置在医学检验本科大学生修完医学公共基础课程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药理学»后。
课程总学时数为162,其中理论81学时,实验75学时,考试6学时。
修完本课程学生应把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差不多的实验操作和技能、临床常见感染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与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本课程将分成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技术与临床微生物学两部分,课程教学在1~2个学期内完成。
第一学期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技术为主,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临床微生物学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二个学期课时数分别为54学时〔其中理论33学时,实验18学时,考试3学时〕和108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57学时,考试3学时〕。
共设定9学分。
理论课以大班授课形式,以CAI辅助,采纳PBL方式。
实验课将以分组进行,每组2人,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
每位学生应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并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其中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对理论教学教材进行复习和把握微生物学差不多的实验操作和技能基础上,结合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操作、观看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课题汇报或答辩等过程。
课程的教材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4版与«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材;Murray PR, Baron EJ, Pfalier MA,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8th Washington DC 2003 为英文参考教材。
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前言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特性等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和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等内容。
本文档旨在对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和归纳,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教学内容第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与结构本章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结构特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类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微生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核酸等结构特点。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本章主要讲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生长速度、生长周期、营养方式、代谢产物等内容。
第三章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本章主要讲授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感染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四章常见的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常见的微生物感染。
第五章微生物检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细菌的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等内容,以及常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特性,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和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
2.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微生物感染,使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
3.具备对抗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管理能力,做好病人的健康保障。
教学方法和评价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和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
学生的评价主要基于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和综合考试等方面。
本文档对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进行了详细的和系统的描述。
希望这份教学大纲能够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医学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希望学生能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有足够的注意和戒备,做好自我保护,防止病原物扩散。
第七章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第二节不同食品药品的微生物检验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讲解在各种类型样品的检测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希望学生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测和培养的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八章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药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第二节不同类型药品的微生物检验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也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讲解各类药品的观察、分离、培养和检验检测的方法。
着重介绍分离和检测各类微生物的实用技术。
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庞大的信息量,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判断标准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各类药品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九章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观察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也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观察、分离、培养和检验检测的方法,介绍分离和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成熟技术。
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庞大的信息量,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判断标准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十章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GMP认证的意义
第二节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
GMP认证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GMP认证中涉及到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内容,因此在本课程中也进行GMP认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介绍。
应该没有特别难的地方,主要是掌握实际应用特点。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十一章重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
第一节Vibrio chorelae的检测
第二节Shigella spp.的检测
第三节Salmonella spp.的检测
按照国标,介绍检测能引起人类流传性疾病的三种病原细菌的检测,这些方法在社会上很多都能用到。
根据国标的要求操作,没有特别难的地方。
要求学生严格掌握这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检测方法。
第十二章免疫学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介绍可以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各种ELISA技术、免疫金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难点在于有些技术老师自己还没有实践经验,讲解效果难免打折扣。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努力提高讲课效果。
要求学生了解有这些技术就可以了。
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或自行寻找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第十三章高通量、快速、敏感的新型检验技术
介绍可以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各种PCR技术、Metagenome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快速、敏感、可自动化的高通量技术。
难点在于有些技术老师自己还没有实践经验,讲解效果难免打折扣。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努力提高讲课效果。
要求学生了解有这些技术就可以了。
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或自行寻找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结尾讨论
就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作用、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用技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在社会中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从以下方式中选择:
1.小实验、实验报告
2.平时小测验
3.课堂提问
4.期末考试
每年度从上述4项中至少选择2项。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暂无。
主要参考书:
(1)《病原细菌检验技术》,韩文愈,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
(2)《植物检疫手册》,刘元明,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0
(3)《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4)《食品安全检测与现在生物技术》,陈福生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环境科学与生物芯片》,高志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6)《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出版社,2004
七、说明
大纲修订人:任昂
大纲审定人: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