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chp1-2油层物理孔隙度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4)水银法
原理:将岩样放入汞中,通过排除汞的体积确定岩样 总体积。 (汞是大分子液态金属,为非润湿流体。常温、 压下,汞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 特点:快速、准确,但对人体有害。 适用对象:没有大的溶孔、溶洞的岩样。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2.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测定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
表征体积单元
含义:能代表油藏
岩石物性参数的最 小岩样体积。
表征体积单元:岩石参数K、f 随着测定岩心△Vi的变化而变 化,当K、 f 趋于稳定时的最小 △ Vi 则称为表征体积单元,用 △V0表示。
岩石Vp 是十分重要的储层参数,除计算孔 隙度外,在油藏工程研究及各种动态试验(流动试 验,驱替试验,提高采收率微观机理研究试验等) 中都要用到Vp 参数。
方法:
气体孔隙度仪 饱和煤油法 流体加和法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1)气体孔隙度仪器
*实验
——矿场上
广泛采用 原理:据波义尔
KG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3)流体加和法
原理:由测定的流体体积间接求出岩石Vp。 分别测出岩样中油、气、水的体积,
则: Vp=∑ Vo+ Vg + Vw
特点:油气体积不易测准,误差大。
3. 岩石骨架体积Vs的测定 方法:
孔隙度仪 固体体积法
1-2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孔隙率 测试方法
孔隙率测试方法孔隙率是指岩石、土壤或其他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空间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它是描述岩石或土壤内部空隙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其渗透性、储层性质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隙率测试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来确定孔隙率的大小,并可根据测试结果来评估介质的物理性质。
孔隙率测试方法的选择会根据不同的介质类型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1. 水饱和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它是通过浸泡样品在水中,并施加一定的真空压力来测定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置于真空容器中,然后施加一定的真空压力将容器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将真空容器与水箱连接,将水箱内的水注入容器,使针对样品施加一定的水压,然后测量水位变化以计算孔隙率。
2. 硬度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载荷下的硬度来计算孔隙率。
首先使用硬度计对样品进行硬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孔隙率。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介质颗粒较大的土壤或岩石。
3. 吸附法:该方法是通过利用吸附剂(如液态氮或气相吸附剂)在介质孔隙中的吸附特性来测定孔隙率。
吸附剂在孔隙中的数量与孔隙率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附剂在样品中的量,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质中存在较小孔径和较低孔隙率的情况。
4. 精密称重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的干燥重量和饱和后的重量来计算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放在烘箱中烘干,然后测量样品的干燥重量。
接下来,将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充分饱和,然后将样品的饱和重量测量出来。
通过计算干燥重量和饱和重量的差异,再与样品的体积进行比较,就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孔隙率测试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核磁共振法、阻抗测量法等。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介质类型和测试需求。
在进行孔隙率测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法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
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是评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从而确定储层的储集能力和产能。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页岩储层孔隙度测定技术,以步骤思维的方式进行阐述。
步骤一:准备岩心样品首先,我们需要从勘探井中取得页岩储层的岩心样品。
岩心样品需要具有代表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无损,避免对岩心样品造成二次损伤。
步骤二:岩心样品处理获得岩心样品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孔隙度测定。
首先,将岩心样品进行表面清洁,去除附着在样品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然后,对岩心样品进行切割、磨削和抛光等处理,以获得平整的截面。
步骤三:孔隙度测定方法选择在进行孔隙度测定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包括气体吸附法、水饱和法、压汞法等。
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岩石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步骤四:气体吸附法测定气体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
它通过测定岩心样品对气体的吸附量来确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置于气体吸附仪中,利用高真空技术将样品中的气体吸附出来。
然后,根据吸附曲线和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步骤五:水饱和法测定水饱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
它利用水分子在岩石孔隙中的填充性来确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岩石孔隙充分饱和。
然后,测量样品的干重、湿重和饱和重,并根据水饱和法公式计算孔隙度。
步骤六:压汞法测定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孔隙度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细微孔隙的孔隙度。
它利用水银在岩石孔隙中的渗透性来测定孔隙度。
首先,将岩心样品置于压汞仪中,利用压力将水银逐渐注入样品孔隙中。
然后,根据岩石样品的体积和注入水银的体积计算孔隙度。
步骤七: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完成孔隙度测定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孔隙度参数,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等。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引言孔隙度是岩石中所有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样品总体积的比值,是评价岩石储层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试孔隙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中的储层特性。
本实验使用氮气置换法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并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原理氮气置换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孔隙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的特性,通过测量被测样品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来获得孔隙度信息。
具体的原理如下:1. 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孔隙度(φ)的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Vv为被测样品中的孔隙体积,Vt为被测样品的总体积。
2. 氮气置换法的原理氮气置换法利用氮气的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将被测样品放入封闭的测试装置中,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使氮气逐渐渗透到样品中的孔隙中。
当氮气压力达到平衡时,测量装置中的压力和体积信息,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氮气置换仪、高压氮气源、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材料准备包括岩石样品、封闭测试容器等。
2. 样品制备从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经过清洗和干燥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样品,并记录样品的尺寸和质量。
3. 测试装置设置将制备好的岩石样品放置在测试装置的测试室中,完全密封。
4. 氮气置换打开高压氮气源,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直到测试装置中的压力稳定。
记录下测试装置中的压力值。
5. 测定体积和质量测量测试装置中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
6. 数据处理与计算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孔隙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
以下为实验结果:样品编号尺寸(cm)质量(g)压力(MPa)体积(cm^3)孔隙度(%)-1 3×4×5 15.2 1.5 22.6 15.42 2×3×4 10.5 1.2 16.8 12.53 4×4×5 20.1 1.8 27.0 17.8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样品的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样品的不同物理结构和成分差异导致的。
页岩油储层评价指标体系
页岩油储层评价指标体系一、前言页岩油是指存在于页岩中的油气资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页岩油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了石油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对于评价页岩油储层的好坏、可采性等方面,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勘探和开发工作。
二、基本概念1. 页岩油储层:指含有可采取、可提取或可回收石油资源的页岩地层。
2. 储集空间:指可以容纳并保存石油或天然气的地质空间。
3. 渗透率:指地质储集层内流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积上升一个单位高度时所需施加压力与流体粘度之比。
4. 孔隙度:指储集层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5. 含气量:指储集层中天然气在孔隙中所占比例。
三、评价指标1. 岩性分析(1)矿物组成分析:通过矿物组成分析,可以了解岩石成分、岩性特征等信息,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岩石结构分析:通过岩石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储层的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2. 物理性质评价(1)孔隙度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孔隙度,可以了解储层中可存储的油气量。
(2)渗透率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渗透率,可以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能力。
(3)含气量测定:通过测定储层中的含气量,可以了解该储层可开发天然气资源量。
3. 化学性质评价(1)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是指页岩中有机碳含量与总干酪根体积之比。
有机质丰度越高,表明该页岩具有更好的油气生成潜力。
(2)干酪根类型:干酪根类型是指干酪根在化学结构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具有不同的油气生成潜力。
4. 工程性质评价(1)压裂实验:通过压裂实验,可以了解储层的裂缝特征、裂缝密度等信息,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渗透率测试:通过渗透率测试,可以了解储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情况,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5. 综合评价指标(1)资源量评估:通过对储层中油气资源量的评估,可以了解该储层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量级。
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及应用
二 孔渗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分析
1.1.3、总孔隙度的测定
岩心总孔隙度测定采用的是封蜡法。此方法适用于不能 采用氦气法和饱和煤油法测定的胶结疏松、易散的岩心和重 油胶结的岩心。岩样需采用冷冻采样,表面要处理光滑。
原理:首先用浮力定律求出岩样的总体积和颗粒体积 ,岩样的总体积减去岩样的颗粒体积就可求得岩样的有效 和无效孔隙体积之和,由此可求得岩样的总孔隙度。
三 常规物性特征参数的应用
1、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应用
应用之一:
碎屑岩储集层评价标准
是计算油田储量 的基本参数,也
分类参数
孔隙度 %
Ⅰ
Ⅱ
Ⅲ
Ⅳ
Ⅴ
>20
15~ 20
10~ 15 5~10 <5
是确定油层有效
渗透率 10-3μ m2
>100 100~10
10~ 1 1~0.1 <0.1
厚度的基础数据
排驱压力 MPa
0 .0 0 5 mm), 连 通 性 差
只含少量填隙物内孔隙 或个别含一些其它类型 孔隙,孔隙很小(直径 0 .0 0 5 ~ 0 .0 0 1 m m ),连 通
性很差 基本无孔隙或偶见一些 填隙物内孔隙,孔隙直 径 一 般 小 于 0.001mm,
基本不连通
以中细粒砂 岩 为 主 ,填 隙 物 含 量 低 ,主
(m3m1)10% 0 (m3m2)
二 孔渗及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分析
1.1.2、氦孔隙度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高,但对样品规格要求很 高,样品必须绝对规则才能用此方法。此方法不适用于孔隙 度、渗透率极低的岩心,否则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原理:根据波义耳定律,以一定的压力向原来处于一个 大气压条件下的岩样内压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就能测出岩样 的有效孔隙体积。根据测出的压力数值可以计算出岩样的颗 粒体积和孔隙体积,根据岩心室中标准块体积可求出岩样的 总体积,由此就可计算出岩样的有效孔隙度。
低场核磁共振测孔隙度
低场核磁共振测孔隙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测量地下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技术。
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孔隙度测量方法,LF-NMR技术具有速度快、全面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
下面本文将分步骤介绍如何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来测孔隙度。
第一步: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岩石或者土壤等样品。
由于LF-NMR需要将样品放入磁场中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将样品制成尽可能均匀的直径为20mm 左右的柱状样品。
制备样品的过程需要注意样品的干燥,以避免干燥前后质量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二步:测量孔隙度准备好制备好的柱状样品之后,就可以使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孔隙度测量了。
测量时需要将样品放入低场核磁共振仪中并设置好相关参数,然后进行测量。
根据LF-NMR的测量原理,不同体积的孔隙会导致不同的共振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孔隙度。
第三步:数据处理样品孔隙度测量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低场核磁共振仪会输出一些数据,包括样品的共振信号,该信号的幅值、峰位和宽度等。
在处理这些数据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矿物成分进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孔隙度数据。
同时,需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避免一些噪声对结果产生干扰。
第四步:误差分析在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测孔隙度时,有一些因素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比如说,样品的干燥程度、制备的均匀程度、仪器性能等都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时,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并选取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评估误差和误差范围。
总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孔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样品的孔隙度信息。
通过以上提到的步骤,可以有效利用这种技术来进行地质矿产勘探或者其他领域的研究。
1.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1.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开发实践证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决定 储层性能的根本因素和影响油气井产能的重要
因素。
储层孔隙性是决定油气藏规模和开发价值的
重要储层特征。
1
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类型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 1.孔隙 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喉道:指在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 孔隙 砂岩 空隙 溶洞(空洞) 孔隙 类型 碳酸盐岩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后来 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
孔隙性
2.储层岩石的孔隙特征
碎屑岩: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 碳酸盐岩:原生孔、溶蚀孔、生物钻孔、 收缩孔和裂缝孔隙等。
3
孔隙性
孔隙类型
4
孔隙性
① 粒间孔隙 指由颗粒围成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特点:胶结物含量少; 孔隙性和渗透性较好
②地下水活跃溶蚀岩石颗粒及胶结物,使岩
石孔隙度增加;
③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充填或缩小岩石
孔隙,导致岩石孔隙度减小。
40
孔隙性
七、研究岩石孔隙度的方法
1.实验室方法 ①测定岩石总体积的方法
●尺量法 ●排开体积法
(2.以井下测试技 术为基础的方法)
●浮力测定法
②测定岩石骨架体积的方法
●比重瓶法 ●沉没法 ●气体膨胀法
负值表示曲线为细歪度
21
孔隙性
3、峰态
22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3
孔隙性
四、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24
孔隙性
1. 孔隙度的定义
或:单位岩石体积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正方体: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一、页岩孔隙度页岩孔隙度是指页岩岩石中存在的孔隙空间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页岩的储层质量和油气运移能力。
在测定页岩孔隙度时,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孔隙度测定仪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一定量的岩心样品,并将其放入浸泡石油醚中,以去除样品中的油脂。
然后,将岩心样品放入浸泡石油醚的容器中,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使石油醚进入岩石孔隙中。
最后,根据岩心样品的质量变化和石油醚的用量,计算出页岩孔隙度。
二、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力。
渗透率的大小决定了岩石中油气的运移速度。
测定渗透率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压汞法和气体渗透法。
压汞法是通过压汞仪来测定岩石的渗透率,具体操作是将样品放入压汞仪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汞液的流量和压力变化,然后根据流量和压力的关系计算出渗透率。
气体渗透法是将气体通过岩石样品,测量气体的渗透速度,然后根据渗透速度计算出渗透率。
三、饱和度测定饱和度是指岩石中被流体充满的程度。
饱和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中油气的储量和产能。
测定饱和度的方法有浸泡法、孔隙压力法和核磁共振法等。
浸泡法是将岩石样品浸泡在流体中,测量流体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然后根据流体的质量和岩石样品的体积计算出饱和度。
孔隙压力法是通过测定岩石孔隙中的压力变化来计算饱和度。
核磁共振法则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岩石样品中不同组分的核磁共振信号强度来计算饱和度。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是评价页岩储层质量和油气运移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得这些参数的数值,为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孔隙度测定
岩石的总体积\讣,是由孔隙的体积及固体颗粒体积(基质体积)I讥两部分组成。
孔隙度(0)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p与岩石总体积Vh的比值。
表达式为\ h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的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
二.孔隙度的分类岩石的绝对孔隙度(血)指掩饰的总孔隙体积(卜;)与岩石外表体积(Nb)之比,即爲-=1W-Vb2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叽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j)与岩石外表体积(训)之比,即:陥=TT * 100% Vb计算储量和评价油气层特性时一般之有效孔隙度。
3岩石的流动孔隙度(0f)但未必都能让流体流过。
例如对于喉道半径极小的孔隙来亲水岩石孔壁表面附着的水膜使得孔隙通道大大缩小。
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f)与岩石外表体积(g)之比,即: 微毛细管孔隙虽然彼此连通,说,通常的开采压差难以使流体流过;所以流动孔隙度是指含油岩石中,,Vf©「= —> Wtj%Vh流动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不同,孔隙度不是一个定值,它随地层中的压力梯度和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
中,流动孔隙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有效孔隙度三者的关系为:绝对孔隙度它既排除了死孔隙,又排除了微毛细管孔隙体积。
流动在油气田开发流动孔隙度1•岩石的绝对孔隙度(Qi)四.双重介质岩石空孔隙度双重孔隙介质储层具有两种孔隙系统。
第一类是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构成的粒间孔 隙构成的孔隙度,称为原生孔隙度;第二类是裂缝和空洞的空隙空间形成的系统构成的孔隙 度,称为次生孔隙度。
度降低。
六孔隙度的测量方法1岩石外表体积Zh 的测定1) 几何测量法:适用于胶结较好,钻切过程中保持完整的、不破碎的岩石2) 封蜡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易垮、易碎的岩石。
XVr - XV 3 2 • IVh = ^pw 式中 Ph ---岩石外表体积加、I 旳---分别为水和石蜡的密度 *1、M ---岩石不同条件下的质量3)饱和煤油法:适用于外表不规则的岩心U'] - *2Vh = ------Po式中卜一煤油的密度总孔隙度伽、裂缝孔隙度 0}和岩石原生孔隙度%之间有如下关系:式中 0F-裂缝空隙体积 /岩石总体积弘=基质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五.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A 0' = 1 颗粒的排列方式:等径颗粒理想排列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兀6(1 - cos 6)』+颗粒的分选性 分选越好,孔隙度也越大。
《测井储层评价》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1、CNL-Rhob交会图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2、CNL-DeltaT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3、交会图上的泥质效应 (CNL-Rhob交会图为例)
泥岩点:泥岩层孔隙度测井结果在交会图 上的位置。如CNL-Rhob交会图 上,泥岩点出现在东南象限; CNL-Dt交会图则出现于东北象限。
含水纯砂岩线:骨架点(0,0)和水点(1,1)的连线;
“泥岩线“:骨架点(0,0)和泥岩点(Nsh,Dsh ) 的连线;
有效孔隙度等值线:平行“泥岩线“的直线;
泥质含量等值线:平行含水纯砂岩线的直线。
在中子-密度视砂岩孔隙度交会图中,
有效孔隙度;
ND
a L1
泥质含量:
b Vsh L2
密度、中子测井采用 一致性刻度:
密度:[1.95, 2.95] [1.85, 2.85]
中子:[45/0.45, -15/-0.15]
定义:
Positive separation:中子左、密度右; Negative separation:中子右、密度左
这种刻度下,二者中线对应的中子孔隙度 约为该岩性储层孔隙度。
用泥岩层数据只是储层泥质组分数据的近似! 纯岩石线与泥岩点表示不同的泥质含量。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4、交会图上的次生孔隙特征
CNL-Rhob交会图指示储层总孔隙度; 声波测井一般不反映大的溶蚀或裂缝孔隙,因 此在声波测井与其它孔隙度测井交会图上,次 生孔隙的存在导致数据点偏离正确的岩性线 (如右下图中绿9-1.47 2.1~2.65 2.4~2.71 2.5~2.87 2.98 2.05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测定
页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是评估其储层性质和有效性的关键参数。
1. 孔隙度(Porosity):指的是岩石中的孔隙空间相对于总体积的比例。
在页岩中,孔隙度通常比较低,一般在1%到10%之间。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密度测定、核磁共振等。
2. 渗透率(Permeability):指的是岩石中孔隙连通并能够流体通过的能力。
在页岩中,由于其细粒结构和复杂的孔隙系统,渗透率通常非常低。
直接测定页岩渗透率较困难,常采用压汞法、气体吸附法、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间接测定。
3. 饱和度(Saturation):指的是在岩石孔隙中被流体占据的比例。
在页岩中,饱和度通常是指液体(如原油或天然气)在孔隙中占据的比例。
饱和度的测定可以通过岩心采样后实验室测试,包括重力法、电阻率法、核磁共振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性质,传统的测井方法在评价页岩储层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针对页岩储层通常需要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和综合分析手段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参数。
另外,不同区域的页岩储层性质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定和评价。
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
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1.引言1.1 概述石头的孔隙率指的是石头内部空隙的占据比例,它是石头物理性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石头的质量、强度、渗透性和吸水性等性质,因此对于石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通过对不同测试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提供了一些探究石头孔隙率的有效途径。
文章将介绍孔隙率的定义和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同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进行讨论。
通过对不同孔隙率测试方法的比较和评估,本文的目标是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或应用领域的孔隙率测试方法,并指导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问题。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各种孔隙率测试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石头孔隙率测试的重要性和方法,为石头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信息传达的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呈现关于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的内容: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石头孔隙率的定义和重要性2.2 孔隙率的测量方法3. 结论3.1 总结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3.2 对测试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过以上结构,我们将全面讨论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引入读者进入主题。
然后,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结构,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我们将明确研究的目的,让读者清楚知道我们写作的动机和目标。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石头孔隙率的定义及其在地质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孔隙率测量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等不同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了解到孔隙率的含义和测试方法的多样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简要回顾石头孔隙率的测试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泥页岩储层孔隙度测量方法分析与评价
第45卷 第6期2023年11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6Nov.2023收稿日期:2022 08 21第一作者:屈翠侠(1986-),女,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测井解释与研究工作,E mail:qucxtj@cnpc.com.cn。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6 0698 09泥页岩储层孔隙度测量方法分析与评价屈翠侠1,刘永河2,宋宏业1,魏玉梅1,刘竹杰2,徐锦锋1(1.中国石油集团 测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280;2.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大港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滩海开发公司),天津 300280)摘 要:泥页岩属于非常规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普遍低于1mD。
低孔低渗的特征致使常规实验方法和测井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获取其孔隙度值。
这里选取沧东凹陷孔二段泥页岩样品,对其孔隙度分别进行压汞法、气测法、液测法以及核磁共振法的测量,并将核磁共振实验与核磁共振测井的孔隙度值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是获取泥页岩孔隙度相对适用的方法,高精度核磁共振仪器在选择较小回波间隔(犜犈=0.1ms)的条件下,可测得更为全面的泥页岩孔隙度值。
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犜犗犆≥9%)的泥页岩层段,核磁共振测井信噪比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低信噪比可能是造成核磁共振测井获取孔隙度值偏高的原因。
因此在实际测井评价过程中,要考虑信噪比的影响。
关键词:泥页岩;孔隙度;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测井中图分类号:P631.84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3.06.020 引言北美页岩气的成功开采使有关页岩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工作的焦点之一[1-3],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泥页岩孔隙系统的研究[4-7]。
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既是页岩油气的源岩,也可作为页岩油气的储集岩[8-9]。
油层物理2-2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四、岩石孔隙度
注意:流动孔隙度Φff与有效孔隙度Φe的区别
Φff不考虑无效孔隙,还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所占据的毛管孔
隙空间(包括部分有效孔隙和液膜占据的空间)
Φff随地层压力梯度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质而变化, 是动态
参数,数值上是不确定的 Φ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Φff反映可采储量
6
1)按成因分类 (6)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岩石中的碳酸盐、 长石、硫酸盐或其他可溶性成分溶蚀后形成的。
类型
原生式 沉积 粒间孔
成因
沉积作用
储渗特征
大,多,储渗能力好
纹理和层理缝 溶蚀孔
沉积作用 溶解作用
压溶作用 地应力作用 岩石裂缝等 复合成因
小,少,储渗能力差 小,少,储集能力好
小,多,储集能力差 小,少,渗透能力好 小,少,储渗能力一般 小,少,储渗能力差
微毛管孔隙 有效孔隙 有效孔隙
只有相互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 储渗空间;“微毛细管孔隙”及 总孔隙 “死孔隙”是无效的孔隙空间
孤立孔隙
无效孔隙
孤立孔隙(死孔隙)
微毛管孔隙
12
二、岩石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 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 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岩石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储集特性和渗 流特性,它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础。 岩石的孔隙结构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孔隙 主要起储存流体的作用,而喉道主要影响岩石的 渗透性。
7
次生式 沉积
晶体次生晶间孔 裂缝孔隙 颗粒破裂孔
混合 孔隙
杂基微孔隙等
云质不等粒岩屑砂岩,粒间孔与微缝
孔隙度及渗透率测量方法
b直径D测量:垂直于圆柱体轴向,在两个端面上, 互相垂直各测2次,取4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公式:
VT
1 D2 L
4
2020/6/30
12
(2)封蜡排液法
原理:阿基米德定律。
适用条件:外形不规则或者有孔洞的岩样。
方法:
(1)方法原理 气体在体积Vk与所测压力
Pk下等温膨胀到未知室体积V 中,膨胀后测量最终平衡压
Pk
已知室 Vk
压力表 阀门
岩心室 V
力P,这个平衡压力取决于未
知体积量V,未知体积V可以
P
用波义耳定律求得,有:
Vk .Pk V .P Vk .P
V Vk (Pk P) / P
2020/6/30
是盐水或煤油)。
方法:
a在空气中称取饱和样m1;
b浸没在饱和溶液中称质量m2。
计算公式:
VT
m1 m2
f
式中: f 为饱和溶液密度,g/l。
2020/6/30
15
2)岩样骨架体积测定
氦气法※
原理: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P1V1 P2V2 C 。
适用条件:较规则的圆柱形岩样、块状样。
仪器设备:氦孔隙度仪、氦(氮)气、气压计、标准块。
第4章 孔隙度、渗透率测量方法
主讲人: 韩学辉 博士(后)
2020/6/30
1
主要内容
4.1储层的概念——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意义 4.2储层孔隙度的基本概念及测量原理※ 4.3储层绝对渗透率的基本概念及测量原理※ 4.4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4.5实验测量孔隙度、渗透率的工程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年9月22日 成绩:
班级:石工(实验)1202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掌握测量岩石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就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
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查岩样固相体积,按式(3-2-1)计算岩样孔隙度。
f
s
f f p V V V V V -=
=φ (3-2-1)
式中 φ--孔隙度;
p V --孔隙体积;
s V --骨架体积;
f V --外表体积。
因此,只需在实验室内测得p V ,s V
,f V 中的任意两个值,即可求出孔隙
度值。
三.实验流程
1 2 3
4
1V 7 s V 5 6
1---岩心室;2---标准室;3---调压阀;4---气源阀;5---样品阀;6---放空阀;7---供气阀。
流程图
()()1021100V V V P V P V V P s s +-=+- (3-2-2)
()11102V P V V V P g s g =-+ (3-2-3)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
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 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560kPa 。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 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号)、(2、3)、(2、4)、(2、3、4)组合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
0P
1
P
气 源
V2=L d 2
4
1π=9.916cm3
V3=12.233cm3 V4=24.505cm3 V1-4=49.909cm3 V2,3=22.149cm3 V2,4=34.422cm3 V2-4=46.655cm3。
2.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用坐标
纸绘制)。
3.根据待测岩样测得的平衡压力,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的固相体积s V ;
4.计算岩样外表体积: L d V f 24
1
π=
(3-2-4) 式中 d ----岩样直径,cm ; L ----岩样长度,cm 。
5.根据式(3-2-1)计算岩样孔隙度。
由P2-Vf 图像可以读出Vs=22.93cm 由公式3-2-4可以计算出Vf=34.3273cm
1001⨯⎪⎪⎭⎫
⎝
⎛-=f s V V φ%=(1-22.9/34.327)*100%=33%
气体孔隙度测定原始记录: 钢圆盘 编号 2号 3号 4号 1-4号 自由组合钢圆盘 岩样编号 2,3 2,4 2,3,4 C16-1 直径 d(cm) 2.5 2.5 2.5 2.5 2.5 2.5 2.5 2.486
长度 L(cm)
2.020 2.492 4.992 10.002 4.512
7.012
9.504 7.072
体积f V
()3
cm
9.916 12.233 24.505
49.099 22.149 34.422 46.655 34.327
原始压力 1P (KPa)
560 560 560 560 560 560 560 560
测得压力 2P (KPa)
195
203
255
489
242
315
450
245
岩样φ
33%
六.小结
这个实验让我们掌握了测量岩石孔隙度的一般方法,知道了储层岩石的内部基本
情况,通过一个巧妙的方法确定了岩石内部孔隙的大小,这种思想方法对其他的学习科目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