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共21页文档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三、学习理论
• 符号—格式塔—期待(sign-gestalt-expectancy)学习理论 • 学习就是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周围环 境的各种刺激即是符号,符号就是有机体对环境中刺激及 其关系的认知,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就是认识符号所代 表的意义。 •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2.位置学习 • 3.潜伏学习
• 结果表明,强化组的进步比非强化组要快得多,但这两组 同实验组相比,在前十天里,实验组不如强化组,但是, 从第十一天开始,实验组的进步要优于强化组和非强化组。 • 托尔曼认为,尽管实验组的白鼠在前十天里得不到食物强 化,但在跑迷津的过程中已了解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对迷 津的路径形成了一种“认知地图”,当强化物介入以后, 这种处于潜伏状态的认知地图就发挥了作用,表现在行为 上就是跑迷津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这说明潜伏学习是存 在的。
3.潜伏学习
• 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是没有表现 出来。当强化出现从而有了动机,才将学习效果操作出来。 • 强化形成动机能影响操作,但不影响学习,而所谓操作是 从学习到行为的转化。 • 潜伏消退:行为的消退是认知事件。
托尔曼的影响
• 托尔曼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他不是华生式的激进行为主 义者。他吸收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与 认知特性,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改变了行为主义忽视 人的内部因素的错误倾向。他的认知理论对现代的认知心 理学产生影响,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 托尔曼的基本立场是方法行为主义,他所使用的语言是操 作主义的。
1.假设、期待和信念学习
• “T”形迷津实验 • 埃利厄特的记忆性期待学习实验 • 丁科巴的感知性期待学习实验
2.位置学习
• 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 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和刺激之间关系的意义。 • 十字形迷津实验(位置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 阻塞实验
心理学史 托尔曼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相统一的第一人。
他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属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其最著名的是。
通过一系列实验,托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注重行动(act)而不是纯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动作(movement)。
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
因此,他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其中。
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亦即中介变量,它虽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称为“行为决定因素”,包括目的和认知的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顺应因素(Tolman,1932)。
此外,他还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指导其行动,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所谓的内在强化。
可以说托尔曼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了认知学习问题,被许多人称为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一、托尔曼的生平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那里度过的。
1950年,他由于拒绝麦加锡泡制的忠诚宣誓而被解聘。
在这之后,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
在这期间,托尔曼作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Liberties Union)的一名成员,为促进学术自由而作了不少努力。
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是他于1953年重新回到贝克莱分校任教,恢复原职,一年后退休。
托尔曼在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3年在第14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
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1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勇敢捍卫自由的精神”。
托尔曼的著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1932)、《战争的驱力(Drives toward War)》(1942)和《心理学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 ln Psychology)》(1951)。
1_3790657_【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
S--- O-----R
在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托尔曼假设了一组不 可观察的因素,即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是行为的 实际决定因素。这些因素是联结刺激情境和可观 察反应的内部过程。 中介变量就是发生于有机体(O)内部,使得有机体 对特定情境产生行为反应的所有一切。但是,由 于中介变量不能进行客观观察,因而除非它们可 以与实验变量(自变量)和行为变量(因变量)相互联 系,否则它们对心理学就没有意义。
潜伏学习
托尔曼把学习与操作相区别,认为学习的结果可 以不表现出来,而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在一 定条件下,学习的结果才通过行为的操作表现出 来。他称这种现象为潜伏学习。他设计了一项白 鼠跑迷津的实验,用以证明潜伏学习的存在: 在实验中,白鼠被分为强化组、非强化组、和实 验组。
强化组:每天给予食物的强化
2.哲学背景 逻辑实证主义的间接证实原则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观 点的形成。早期行为主义受到实证主义观点的影响, 强调直接的经验证实,即强调可观察行为的研究。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 辑推理而间接证实的命题也是可以接受的。新行为 主义受到这种观点的启示,以间接证实的方式探讨 有机体的内部因素,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加入了有机体(O)。S-R变 成了S-O-R。
在哲学方面,新行为主义的兴起受到操作主义 的影响。操作主义的目标是使科学语言和科学 术语更客观、更精确,使科学摆脱那些“虚假 问题”,即那些不能进行实际观察和物理验证 的问题。 操作主义认为,任何科学发现和理论概念的效 度依赖于达到那个发现的操作的效度。任何概 念都只是一组操作,概念与相应的那一组操作 是同义语。
托尔曼提出期待、位置 学习和潜伏学习来支持他 的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
• 1、位置学习实验:“符号-格式塔”模式,学 、位置学习实验: 符号-格式塔”模式, 习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 习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而是认知在起 作用。 作用。 • 2、潜在学习实验: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有学 、潜在学习实验: 习。学习需要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 学习需要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 也需要有要求(强化)。 也需要有要求(强化)。
托尔曼
符号学习理论
• 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 ~
生于马萨诸塞州 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后入哈佛大学从师霍尔特学心理学 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 后入哈佛大学从师霍尔特学心理学,1915 后入哈佛大学从师霍尔特学心理学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当研究生期间,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当研究生期间,曾专程去德国接受完形心 理学家考夫卡的指导,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理学家考夫卡的指导,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数年后,任加州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从事教学研究达三十余年。 数年后,任加州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从事教学研究达三十余年。 1950年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1937年任美国心 年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 年后 年任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曾任第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托尔曼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托尔曼《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读书笔记1932年,托尔曼出版了《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一书,从此,他的理论体系就被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一个分支。
托尔曼的理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有许多不同。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分为分子的行为和整体的行为。
生理学中所谓刺激反应是分子性行为,例如,肌肉收缩,声波的刺激。
而像白鼠跑迷津,学生打球等则属于整体的行为。
对整体性行为,他认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可教育性,并且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其次,为补华生的“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
他指出,中介变量就是指中介于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和行为变量(亦称因变量)之间并与二者相关联的变量。
并用下列公式来说明行为变量与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B=f(S、P、H、T、A)(B:行为变量;S、P、H、T、A:实验变量。
)按照这一公式,行为(B)是环境刺激(S)、生理内驱力(P)、遗传(H)、过去经验或训练(T)以及年龄(A)的函数,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行为随着这些实验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这一公式只解决了“反应是什么”的问题。
为解决“为什么有此反应”的问题,托尔曼提出,中介变量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它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种。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包括性欲、饥饿和面临险境时需求安全,长时间持续活动后需要适当休息等。
认知变量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对探究过的地点的再认,如动作、技能等。
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是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而需求变量则作为决定行为的动机,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
后来,受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影响,托尔曼又把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分别改为欲求系统和行为空间。
此外,托尔曼还提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
首先是“符号学习”理论(或符号—完形—期待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所学到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即“符号”环境的认知。
符号学习优于刺激——反应学习,并设计了许多实验来证实。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托尔曼认为目的性行为的动力学是指个体如何通过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涉及到行为的动机、目标、 计划和实施过程。
托尔曼认为目的性行为的动力学是复杂的,它受到个体内部状态、环境刺激和认知中介变量的共同影响。
行为与认知的整合机制
托尔曼认为行为与认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整合机制是 实现目的性行为的关键。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目 录
• 托尔曼简介 • 目的行为主义理论 •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 • 托尔曼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别的关系 • 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与展望
01 托尔曼简介
生平简介
1879年出生于美国
学术生涯
埃德加·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目的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托尔曼在密歇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 教,并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托尔曼认为认知可以调节行为反应,而行为反应也可以影响认知过程。
托尔曼认为行为与认知的整合机制是通过认知中介变量来实现的,这些认 知中介变量在行为反应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04 托尔曼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派别的关系
与传统行为主义的关系
托尔曼是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 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传统行为主 义的基本原则,强调环境刺激和强化 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认知中介变量
这些变量在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解释。
认知中介变量
期望
托尔曼认为个体对环境刺 激的期望在行为决策中起 到关键作用,期望指导个 体的行为和决策。
目标
个体根据期望设定目标, 目标驱动行为,使行为具 有目的性和导向性。
价值
行为所追求的价值或意义 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价 值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对行 为的取舍。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33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3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 1923年到过德国,曾会见K.考夫卡 •数年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从教30余
年
•1950年转至哈佛大学 •1953年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
一、托尔曼的生平
主要经历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丁科巴用
(3)推理性期待 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对未来时间的期待。
三、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的本质:位置学习
托尔曼认为,老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的动作, 而是迷津本身的空间布局。 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当前情景 与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 号系统。 “符号-格式塔”模式,学习不是简单、机械 地进行,而是认知在起作用。
需诶写效果并非明确显示,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
他的效果正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或认知图)(cognitive map)是指在过 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地图 的模型。
托尔曼把白鼠学习迷津的行为看作是认知学习, 认为白鼠学到食物所在方位,并非只是机械的左 转右转的活动链接在一起,而是它走过之后,把 迷津通路中某些特征(行动方向、到达目的的距 离及其之间的关系)做为符号标志,并通过对符 号之间的关系(手段—目的—关系)的辨别,获 得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形成一个认知地图。 实际上,认知地图是认知行为轨迹和策略的图示, 也是“符号—完形”模式的别称。
中介变量的种类
初期分两类:
需求变量 认知变量
1951年修改补充为三种主要范畴: 1、需求系统 系统 2、行为空间 3、信念—价值
新行为主义及代表理论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PPT课件
1930-1960年,新一代行 为主义者出现,弥补了华生过 于简单的观点和方法。他们对 于S-R公式给予不同形式的修 正。即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 义心理学理论体系——新行为 主义。
第14页/共62页
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和强化原则 赫尔认为,刺激与反应在时间
上的接近将加强该刺激引起该反应 的可能性,但接近并不是学习的唯 一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学习 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强化,没有强 化,便没有学习。强化分为初级强 化和次级强化。
第15页/共62页
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
第9页/共62页
• 代表理论: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第10页/共62页
克拉克·赫尔美国第一代 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人物, 构建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体系,把学习定律加以数 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 观的行为主义途径。30年 代至60年代间,其学习理 论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 的学说之一。
第23页/共62页
(一)托尔曼心理学的基本立 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他反对华生对行为所作的分子性 定义,即以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 的概念来描述行为,托尔曼大声呼吁 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在阐释了研究整体行为及其特征 之后,托尔曼还考察和研究了影响行即在刺激——反应两个变 量之间嵌入了中介变量。这也是他的 理论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第5页/共62页
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 基础。到了20世纪20年代,实证主义 已经从孔德的激进实证主义经马赫的 经验实证主义发展到维也纳集团的逻 辑实证主义,仍然坚持它的可观察证 实的基本原则,但也发展了可间接观 察证实的原则,即一个不能被直接观 察证实的命题,如能通过间接的观察 或逻辑推理而证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托尔曼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相统一的第一人。
他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属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其最著名的是。
通过一系列实验,托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注重行动(act)而不是纯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动作(movement)。
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
因此,他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其中。
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亦即中介变量,它虽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称为“行为决定因素”,包括目的和认知的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顺应因素(Tolman,1932)。
此外,他还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指导其行动,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所谓的内在强化。
可以说托尔曼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了认知学习问题,被许多人称为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一、托尔曼的生平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那里度过的。
1950年,他由于拒绝麦加锡泡制的忠诚宣誓而被解聘。
在这之后,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
在这期间,托尔曼作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Liberties Union)的一名成员,为促进学术自由而作了不少努力。
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是他于1953年重新回到贝克莱分校任教,恢复原职,一年后退休。
托尔曼在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3年在第14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
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1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勇敢捍卫自由的精神”。
托尔曼的著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1932)、《战争的驱力(Drives toward War)》(1942)和《心理学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 ln Psychology)》(1951)。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托尔曼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3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托尔曼认为华生所提出的关于行为的刺激——反应公式过于简单, 无助于说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不能说明为什么相同的刺激 引发了不同的反应。
• 于是提出中介变量 • 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
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 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 定因子。 • 他认为,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 作用。
• 托尔曼一贯坚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立场。他吸收了格式塔心 理学、麦独孤策动心理学、武德沃斯动力心理学等各家的思想, 从而提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尤其在他的学术生涯的后 期,他深受勒温场论的影响,并将行为场等勒温特色的概念引入 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最终使得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 系具有浓郁的现象学味道。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托尔曼传略 《心理学原理》受此影响,决定放弃电子化学,进人哈佛大学读心
理学研究生。霍尔特的学生。读书期间曾去德国向考夫卡学习格 式塔心理学。 1922年首次提出自己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正式提出目的性行为 主义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
二、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7
白鼠的期待学习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8
实验证明:感知性期待
• 丁科巴的一个实验说明了感知性期待学习。他以猴子为被试,目 的是测验猴子的“延缓反应”能力。丁科巴先安排猴子看着实验者 将香蕉放进两个容器中的一个,延缓一段时间后,再让猴子走进 实验室,看它是否选择刚才“亲眼所见”的那个容器里的食物。精 彩之处在于,在其后的实验中,实验者每次在猴子和容器之间设 置屏障,并在某一次以其它食物如卷心菜等替代香蕉(因屏障的阻 隔,猴子看不见),结果猴子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搜索行为”。可见, 猴子形成了对食物的感知性期待,当这种未被证实时,猴子“疑惑” 不已。(寻找香蕉)
托尔曼
反应。
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托尔曼曾经说过,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 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 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变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 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反应。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托尔曼否认了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奖励或强化在学习中所
起的作用很小。他提出了带有明显认知色彩的学习理论,认 有机体对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
四、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
贡献:
(一)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 (二)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四、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 不足: (一)没有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二)提出有机体内部的认知问题,却又不把行为
恰当的与有机体的内隐机能联系起来
(三)使用的语言具有主观主义和心灵主义色彩,
到目标之前对于目标已有一种预先的期待。如果
这种期待与现实结果不符合,就会造成动物行为
的紊乱。这种现象是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解释不通 的。这一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符号学习理论 是恰当的。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二)位置学习 托尔曼坚持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位置学习,在他看 来,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 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他 设计了一个十字型的迷津来证明这一点。
托尔曼实验
反应学习组
位置学习 组
结果:位置学习比反应学习迅速而有效。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结果:位置学习比反应学习迅 速而有效。 学习是习得目的符号及其意义, 结论:白鼠学到的不是一系列 而非简单的机械运动反应。 动作,而是迷津的空间布局, 即关于迷津的“认知地图”, 可见,它学会的不是一系列刺 激反应联结,而是某种认知内 容。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 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托尔曼心理学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 讨论
• 托尔曼把焦点主要集中在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与更广泛 综合的认知地图之间的差异上。 综合的认知地图之间的差异上。当他把这一发现应用于 人类时,托尔曼构建了如下理论: 人类时,托尔曼构建了如下理论:对社会环境所形成的 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 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而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 则可能会使人陷入消极状态之中, 则可能会使人陷入消极状态之中,如心理疾病或偏见和 歧视等。 歧视等。 • 托尔曼发现,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或受到过多挫折 托尔曼发现, 时,它们倾向于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而非综合认知 地图。 地图。
后续研究及近期应用 后续研究及近期应用
• 二、环境心理学 • 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论还影响了心理学的另一个 分支——环境心理学。这一领域关注的是人类 环境心理学。 分支 环境心理学 行为与行为发生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行为与行为发生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 环境心理学家借鉴托尔曼的基本概念,他们不 环境心理学家借鉴托尔曼的基本概念, 仅在了解人们对环境的理解方面, 仅在了解人们对环境的理解方面,还在如何规 划环境以使其与我们的认知地图加工过程达到 最理想的匹配方面取得了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 果。
后续研究及近期应用 后续研究及近期应用
• 一、心理学的转变 • 认知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今行为科学中最具活力 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之一,这也是托尔曼 的思想观点所引起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如今, 的思想观点所引起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如今, 人们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人们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人们已普 遍接受了如下的观点: 遍接受了如下的观点: • 在决定一种行为反应的过程中,凭借感觉、注 在决定一种行为反应的过程中,凭借感觉、 思维、期望、 意、思维、期望、记忆以及分析对刺激进行智 力加工的方式如果不比刺激本身更重要的话, 力加工的方式如果不比刺激本身更重要的话, 至少与后者同等重要。 至少与后者同等重要。
托尔曼介绍
托尔曼生平
爱德华·托尔曼于 爱德华·托尔曼于1886年4月14日出 年 月 日出 生在美国麻省纽顿的一个贵格会教徒 的家庭。 的家庭。191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电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电 子化学学士学位, 子化学学士学位,然后从那里去哈佛 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1912年和 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 年和 1915年获心理学硕土学位和哲学博 年获心理学硕土学位和哲学博 土学位。 土学位。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 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 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 托尔曼在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 托尔曼在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 会主席。1953年在第 届国际心理 会主席。 年在第14届国际心理 年在第 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 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1957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 献奖。 献奖。1951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 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 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 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勇敢捍卫自 由的精神”。 由的精神”
一.认知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行为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 三.中介变量
1. 他注重的是行动而不是动作 他注重的是行动 行动而不是动作 行为的适应性、 2. 他的体系注重的是行为的适应性、创造性和理智 他的体系注重的是行为的适应性 等方面。因此,他的体系是以认知为特征 以认知为特征的 性等方面。因此,他的体系是以认知为特征的。 3. 他认为刺激 反应的联结并不是一种经验的事实, 他认为刺激 反应的联结并不是一种经验的事实 刺激-反应的联结并不是一种经验的事实, 也不是客观的资料, 也不是客观的资料,而只是对行为发生的生理机制 的一种推论或猜测。 的一种推论或猜测。 4.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为主义者。他主张要对行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为主义者。 主张要 为的原理作出解释, 为的原理作出解释,但反对采用其他行为主义者所 使用的机械论的框架。他拒绝把刺激-反应作为描 使用的机械论的框架。他拒绝把刺激 反应作为描 述和解释行为的手段, 述和解释行为的手段,并拒绝以联结主义为特征的 其它各种假设。 其它各种假设。 5.他的理论总的倾向是行为主义兼格式塔论。 他的理论总的倾向是行为主义兼格式塔论 他的理论总的倾向是行为主义兼格式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