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背诵概念.doc
2.认识多位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2.认识多位数【知识点归纳】1.数位顺序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3.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5.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6.数的大小比较先看数位,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比较次高位……【典例讲解】例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A.30700080000B.5008500C.4009050【分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中间有0的只读一个零.可以用排除法来做.【解答】解:A、30700080000 读作:三百零七亿零八万,读两个零;B、5008500 读作:五百万八千五百,一个零都不读;C、4009050 读作:四百万九千零五十,读一个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的读法.解题时要注意中间有两个零的只读一个零,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数中“0”的情况.例2.在6和9之间添上7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六亿零九.【分析】六亿零九是9位数,要在6和9中间添9﹣2=7个0.【解答】解:六亿零九写作:600000009,要在6和9中间添7个零;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六亿零九是几位数.例3.读6004时,只读出一个零.√(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根据读出零的个数进行判断.【解答】解:6004读作:六千零四,读出一个零,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法,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0的情况.例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5倍,百位上的数字等于千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十位上的数字等于千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的差,这个数是多少?【分析】个位上的数字不能为0,若个位上数字为0,千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5位,也是0,个位上的数字也不能是大于1的数字,如果个位上的数字是2或2以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5倍就不是一个数字了,因此,个位上是1,千位上是1×5=5,百位上是5+1=6,十位上是5﹣1=4.据此写出这个数.【解答】解:根据分析,这个四位数的千位上是5,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1,这个数是5641.答:这个数是5641.【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写法,关键是确定每位上的数字.例5.按要求改写表格中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0080004007000000207400000【分析】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同时在后面写上万字;同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把末尾的0去掉同时在后面写上亿字;据此解答.【解答】解:按要求改写表格中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008000100.8万0.01008亿4007000000400700万40.07亿20740000020740万 2.074亿【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及应用,明确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比60大,比70小,个位上是5的数是()A.55B.65C.752.“807”中“8”表示()A.8个一B.8个十C.8个百3.六十三亿零二十万五千零一,写作()A.630205001B.630020500001C.6300205001D.630205014.下面的数,一个0也不读的是()A.80080000B.80008000C.80000800D.800000805.下面的式子错误的是()A.3028000≈302万B.4580000=458万C.386500000≈4亿6.如图,一个数四舍五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可能是()A.A B.B C.C D.D7.要使9□987≈10万,□里最小填()A.9B.5C.4D.08.下面各组数中,()选项的两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都是90万.A.896999 和910000B.897000和890999C.895000和904999D.90400和899999.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A.600606B.66600C.60060010.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得到7万,这个数不可能是()A.69999B.74999C.65999D.75999二.填空题(共8小题)11.9□5000000≈9亿,□最大可以填.1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627600=万7830500=万38690000000=亿2048000000=亿13.图中箭头所指的点大约表示(填序号),读作:.①5200 ②7800 ③910014.九千五百二十写作,5607读作.1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七十二人,横线上的数写作,最高位是位.全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4303132人,横线上的数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约人.赣州市人口总数为6855911人,从左起,第一个“5”表示5个,赣州市人口总数精确到万位约人.16.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一百八十万七千五百五十八件,这个数写作,这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17.一个十位数,最高位上、千万位上和万位上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18.在4500、2806、7900中,最大的数是,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84951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90000.(判断对错)20.70400800读作:七百零四零八百.(判断对错)21.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某日共处理535000000份快件,划线数字四舍五入到亿位约为5亿.(判断对错)22.2018年全世界约有75亿人口,这里的“75亿”是一个近似数.(判断对错)23.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60万.这个数最大是599990.(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8小题)24.石蜈蚣有几条腿?25.有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最高位上的数字比最大的一位数小3,百位上的数字是9,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且它们的和是6,小朋友,你知道这个密码是多少吗?26.一个九位数,亿位上是8,千位上的数是它的一半,个位上的数是千位上的一半,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多少?请把它读出来.27.天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870990000千米,横线上的数读作什么?天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多少万千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亿千米?28.有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是2,任意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13,这个四位数是多少?29.用1、3、6、9和4个0组成的最大八位数是多少?如果把它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然后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应是多少亿?30.淘淘家最近买了一台新电脑.它的价格是一个四位数(单位:元),这个四位数在6000与7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10,这台电脑的价格是多少元?31.一个地区,城区有251045人,郊区游128465人,这个地区一共有多少万人?(先把两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再计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比60大,比70小,所以这个数是十位上是6,又因为个位上是5,所以这个数是65.【解答】解:比60大,比70小,个位上是5的数是6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认识.2.【分析】807百位上是8,表示8个百,个位上是7,表示7个一.【解答】解:807中“8”表示8个百.故选:C.【点评】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就表示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解答】解:六十三亿零二十万五千零一,写作:63 0020 500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关键是数位上一个单位没有的,写上0.4.【分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读出各数进行选择.【解答】解:A、8008 0000读作:八千零八万,读出一个零;B、8000 8000读作:八千万八千,一个零也不读出;C、8000 0800读作:八千万零八百,读出一个零;D、8000 0080读作:八千万零八十,读出一个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法,注意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5.【分析】四舍五入到万位就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根据万位后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省略末尾的0,加上“万”即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根据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02 8000≈303万458 0000=458万3 8650 0000≈4亿式子错误的是A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区别.6.【分析】根据题意,49万~50万,50万~51万之间都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万,则A是49.4万,B是49.7万,C是50.5万,D是50.7万.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则A≈49万,B≈50万,C≈51万,D≈51万,则题中要求得到的近似数是50万,符合的只有B.【解答】解:A=49.4万,B=49.7万,C=50.5万,D=50.7万.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则A≈49万,B≈50万,C≈51万,D≈51万,只有B≈50万,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明确: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比准确数大,用“四舍”法求出的近似数比准确数小.7.【分析】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千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还是用“五入”.在9□987≈10万中,显然是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里最小可以填5.【解答】解:根据分析:在9□987≈10万中,显然是用“五入”法求出的近似数,所以□里最小可以填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明确:根据千位上数字的大小确定用“四舍”、还是用“五入”.8.【分析】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解答】解:A、896999≈92万,910000=91万,不符合题意;B、897000≈90万,890999≈89万,不符合题意;C、895000≈90万,904999≈90万,符合题意;D、90400≈9万,89999≈9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9.【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读出各数再作选择.【解答】解:600606读作:六十万零六百零六,读二个零;66600读作:六万六千六百,不读零;600600读作:六十万零六百,读一个零.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法,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0的情况.10.【分析】(1)要想最大就要把万后面的数字省去,舍去的数字最大的是万后面的数字是4999,问题得解;(2)要想最小就要把万后面的数字进1得到,进位的数字最小的是万后面的数字是5000,问题得解.【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得到7万,这个数可能是65000~74999,只有D选项不在范围内.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近似数,最大要舍去尾数,最小要向前一位进一得到.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千万位上的数比5小,就把尾数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如果千万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亿位进1,加上一个“亿”字,据此解答.【解答】解:要使9□5000000≈9亿,则千万位上的数字□舍去,所以最大可以填4.故答案为:4.【点评】求近似数要省略“谁”后面的尾数,就把“谁”下一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还要带上计数单位.12.【分析】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然后在数的后面写上万或亿.【解答】解:627600=62.76万;7830500=783.05万;38690000000=386.9亿;2048000000=20.48亿;故答案为:62.76万;783.05万;386.9亿;20.48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改写,注意改写后要带计数单位.13.【分析】根据图示,箭头所指的方向介于3000~6000中间,只有选项①符合条件,千位上是5,百位上是2,这个数是5200,读作五千二百.【解答】解:箭头所指的方向介于3000~6000中间,5200符合条件,所以箭头所指的点大约表示5200,读作:五千二百.故答案为:①,五千二百.【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找到箭头所指点表示的数.14.【分析】千位上是9,百位上是5,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9520;5607千位上是5,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7,这个数读作:五千六百零七.【解答】解:九千五百二十写作9520,5607读作五千六百零七.故答案为:9520,五千六百零七.【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数位上的数字是几.15.【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这是个十位数,最高位是十亿位;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685 5911从左起,第一个“5”在万位上,表示5个万;精确到万位,就是把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据此解答.【解答】解: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七十二这个数写作:13 3972 4872;这是个十位数,最高位是十亿位;1 0430 3132读作: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1 0430 3132≈1亿;685 5911从左起,第一个“5”表示5个万;685 5911≈686万.故答案为:13 3972 4872,十亿,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1亿,万,686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读法、改写和求近似数.分级读写即可快速、正确地读写出此数;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16.【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数位顺序表来写出这个数,在数位表中哪一位是几就写几,没有计数单位的就写0.【解答】解:一百八十万七千五百五十八件,这个数写作:180 7558,这是7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故答案为:1807558,7,百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的应用.17.【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解答】解:这个数写作:8080080000;8080080000读作:八十亿八千零八万;8080080000=808008万;8080080000≈81亿.故答案为:8080080000,八十亿八千零八万,808008万,81亿.【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的读、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分级读、写或借助数位表读、写数能较好的避免读、写错数的情况,是常用的方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18.【分析】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根据整数中“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2806<4500<7900这些数中,最大的是7900,一个零也不读的是4500、7900,只读一个零的是2806.故答案为:7900,4500;7900、2806.【点评】本题是考查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整数的读法,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0的情况.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把万位后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解答】解:84951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于80000=8万.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20.【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解答】解:70400800读作:七千零四十万零八百,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的读法.21.【分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求它的近似数,要把亿位的下一位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看千万位上是几进行四舍五入,同时带上“亿”字.【解答】解:5 3500 0000≈5亿;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较大整数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注意带计数单位.22.【分析】世界人口总数无法计算准确数目,所以全世界约有75亿人口,这里的“75亿”是一个近似数,不是准确值;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全世界约有75亿人口,这里的“75亿”是一个近似数,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的含义,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23.【分析】要考虑60万是一个六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60万最大是604999,“五入”得到的60万最小是595000,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60万,这个数最大是604999.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四.应用题(共8小题)24.【分析】根据题意,石蜈蚣腿的数量是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0,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3,说明十位上的数字是3,即可得解.【解答】解:石蜈蚣腿的数量是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0,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3,说明十位上的数字是3﹣0=3,所以这个两位数是30.答:石蜈蚣有30条腿.【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的认识,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十位数字.25.【分析】它最高位上的数字比最大的一位数小3,即最高位的数字是6,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且它们的和是6,所以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3,据此即可写出这个四位数.【解答】解:这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比最大的一位数小3,数位千位数是6;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且它们的和是6,所以十位数和个位数都是3,又因为百位上的数字是9,所以这个四位数是693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确定各个数位上的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分析】一个九位数,亿位上是8,千位上的数是它的一半,是8÷2=4,个位上的数是千位上的一半,是4÷2=2,其他数位上都是0,写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据此写出;读这个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读出.【解答】解:这个数写作:800004002;800004002读作:八亿零四千零二答:这个数是800004002,读作八亿零四千零二.【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写法,分级读、写或用数位表读、写数能较好的避免读、写错数的情况,是常用的方法,要熟练掌握.27.【分析】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在数的后面带上“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把亿位后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解答】解:28 7099 0000千米,横线上的数读作二十八亿七千零九十九万;天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8 7099万千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29亿千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分级读即可快速、正确地读出此数;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28.【分析】最大的一位数是9,即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百位上是13﹣9﹣2=2,千位上是13﹣2﹣2=9,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各位上的数字即可.【解答】解:有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是2,任意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13,这个四位数是9229.【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写法,关键是弄清每位上的数字.29.【分析】从千万位开始依次选取最大的数,组成的数是最大的八位数,这个数是96310000,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写出这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解答】解:最大的八位数是:96310000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9631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是:96.3亿答: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应是96.3亿.【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改写和近似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按要求写数.30.【分析】这个数的大小在6000与7000之间,判断千位上的数字是6,百位上的数字是9,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和是10,判断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是5,这个数是6955.【解答】解:一台新电脑的价格是一个四位数,它的大小在6000与7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大的一位数,就是9,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且它们的和是10,这个四位数是6955.答:这台电脑的价格是6955元.【点评】本题考查整数的写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各数位上的数字是几.31.【分析】先根据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把万位后的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求出近似数,再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城区和郊区的人数相加即可.【解答】解:251045≈25万,128465≈13万25+13=38(万人)答:这个地区一共有38万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加法和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背诵或默写知识点【复习资料】
我要拿 100 分 得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一般要 把 0 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知识点七
知识点八
统计图(背诵)
我要拿 100 分
得分:
1、 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 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 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 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高分网-至 TOP 中小学教育资讯门户
高分网-至 TOP 中小学教育资讯门户
高分网
数 位
…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十 分 位 十 分 之 一
百 分 位 百 分 之 一
千 分 位 千 分 之 一
万 分 位 … 万 分 之 … 一
计 数 单 … 位
万
千
百
十
一 ( 个 )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 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 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00 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0 倍;…… 小数点向左移: 1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 1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1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 1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0 1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 10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00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长度: 1 千米=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0 毫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面积: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人民币: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 数字大于或等于 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 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
苏教版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生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我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口算。
如:每枝铅笔2元,每本练习本3元,每盒水彩笔12元,每个书包25元。
接着我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算一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
最后请几位学生谈自己的算法。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亲身体验了生活中的购物。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出示例题:学校要买一些课桌椅,每张课桌65元,每把椅子35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我请学生各自列式解答,然后请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解法并引导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从而得出:65×5+35×5=(65+35)×5。
接着请学生观察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是分别算出左边的5张桌子和右边的5把椅子一共要付多少钱,而右边的算式是先算出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一共要多少钱再算出5套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下册章末复习(原卷)苏教版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章节复习考点分类强化训练知识点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1.列和行的含义:竖为列,横为行2.确定列和行的方法:确定列数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从前往后数3.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先数出列数,再数出行数,把两个数写在括号里,用逗号隔开,表示为(列数,行数)知识点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 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从而确定其位置2. 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物体在同一列上;第二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物体在同一行上知识点三:通过平移加深对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了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了变化。
【易错典例1】(衡阳模拟)小明和小兰是同班同学,他们都向南而坐.小明的位置是(4,6),小兰的位置是(5,4),小明在小兰的()A.左前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右后方【易错知识点分析】题目告诉了他们都向南而坐,并且用数对表示出了小明、小兰的位置,我们可以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他们都向南而坐的这一条件,分析出小明在小兰的某一方向.这里的方向用上、下、左、右、前、后结后起来考虑.【完整解答】在平面图中标出小明和小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小兰的右后方.故选:D。
【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方位问题.【易错典例2】(•宾阳县期中)数对(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判断对错)【易错知识点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答问题.【完整解答】因为第一个数字5表示列,第二个数字5表示行,所以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易错典例3】(2016秋•乌拉特中旗校级期中)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封闭图形.A、(2,1)B、(7,1)C、(8,4)D、(3,4)【易错知识点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在网格图中描出A、B、C、D各点再首尾连结即可.【完整解答】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考查知识点】此题是考查点与数对,无特殊说明时,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易错典例4】(2018•宁都县)按要求写书,作图.(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位置.A(,)B(,)C(,)(2)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B′C′请画出三角形A′B′C′,并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A′(,)B′(,)C′(,)(3)请以BD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易错知识点分析】(1)在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可写出A、B、C三个点的位置.(2)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则A、B、C三个顶点的列数加8,行数不变,据此写出A'B'C'的顶点位置;根据平移图形的画法进行解答画图即可;(3)根据对称图形的画法进行解答画图即可.【完整解答】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位置.A(4,7)B(1,4)C(5,4)(2)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B′C′请画出三角形A′B′C′,并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A′(12,7)B′(9,4)C′(13,4)(2)画出三角形A′B′C′,如下图:(3)以BD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如下图:故答案为:4,7;1,4;5,4;12,7;9,4;13,4.【考查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及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易错典例5】(2015秋•罗平县期末)根据要求在下面表格中完成各小题.(每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1)在图中标出A(4,5)、B(7,5)、C(4,7)并依次连接各点构成一个封闭图形.(2)把原图形向下平移4格.(3)把原图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90°.【易错知识点分析】(1)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确定点A、B、C的位置,顺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一个三角形1;(2)把图形1的三个顶点分别向下平移4格,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3)把三角形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后,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图形3.【完整解答】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考查知识点】此题主要考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旋转、平移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易错典例6】(2015秋•临沂校级月考)操作并回答问题:(1)用数对表示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的位置.A.(,)B.(,)C.(,)D.(,)(2)在图上标出E(9,1),F(13,1),G(11,4),H(7,4),并顺次连结E、F、G、H、E点.围成的是图形.【易错知识点分析】(1)分别找出A、B、C、D在图中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列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行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由此得出答案;(2)分别找出E、F、G、H各个点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再在图中找出对应的点,顺次连接即可.【完整解答】(1)A、B、C、D在图中对应的列数分别为:2,4,4,2;行数分别是:5;5;1;1;所以,A(2,5),B(4,5),C(4,1),D(2,1);(2)找出E、F、G、H各个点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再在图中找出对应的点,顺次连接各点,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2,5,4,5,4,1,2,1;平行四边形.【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的写法,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及根据数对在图中找出点的位置.一、选择题1.(2020四上·宝安期末)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说课稿(共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说课稿(共56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共有56课时。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多个方面。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目标上,教材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新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分数的计算、角的度量、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游戏等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采用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知识点0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2:加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2. 用字母表示 :(a+b)+c=a+(b+c)。
知识点0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04:乘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录数的位置积不变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5:乘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 用字母表示:(a×b)×c=a×(b×c)。
知识点06: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知识点07:乘法运算律的应用1.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在求两积之和的算式中,如果乘法算式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计算。
知识点08: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画图或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01:加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1】想一想,填一填.【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并填空即可.【解答】解:【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整数加法,属于基础题目,要熟练掌握并计算.【变式训练01】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02】8746﹣3874+1874+1254.【变式训练03】我会填.(根据运算定律填空)766+589=589+□300+600=□+□a+(b+18)=(□+□)+18295+19+105=(□+□)+19考点02:乘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2】想一想,填一填.【分析】一束百合5元,买20束需要20个5元,即20×5=100元;一束玫瑰20元,买5束需要5个20元,即5×20=100元;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20×5=100(元)表示20束百合的总钱数为100元;5×20=100(元)表示5束玫瑰的总钱数为100元;所以,20×5=5×2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01】你能很快说出每盏灯笼上三个数连加的和与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变式训练02】用4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广告牌(如图),已知每块木板长25dm,宽16dm,新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变式训练03】《百科知识》每套125元,《数学王国》每套35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六章_运算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六章运算律一、选择题1. 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的()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2. 125×25×32=(125×8)×(25×4),这里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3. 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变为().A.72−4×(6÷3)B.(72−4)×6÷3C.(72−4×6)÷34. 由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A.100−62+56÷7B.100−(56÷7+62)C.不能组成5. 三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A.扩大B.不变C.缩小6. 下列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A.73×(15+5)=73×20B.25×(8×16)=25×8×16C.38×(45+55)=38×45+38×557. 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是()A.300÷(3+2×6)B.300÷3+2×6C.300÷[(3+2)×6]D.(300÷3+2)×68. 31×9+30等于().A.299B.309C.3199. 250先减去70,再加上60,结果()A.大于250B.小于250C.等于25010. 下列算式的结果是600的是()A.80×6+120B.370+530−200C.640+160÷4D.640+160÷411. 从2600除以10的商里减去12与15的积,差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A.10×2600−12×15B.2600÷10−12×15C.10÷(2600−12×15)12. 下面算式中,跟432÷6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A.432÷2÷3B.432÷3÷2C.432÷2÷4D.216÷3二、填空题一个数的32倍是800,这个数的120倍是________.三、脱式计算用简便方法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概念
三角形三角形三个三: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个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三个锐角。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三角形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一条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一条在三角形内)。
如何作三角形的高:从底边对应的顶点,作一条垂直于底边的虚线段,标上直角标记。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里面的高。
长方形背后藏着的是什么三角形:看到一个锐角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如下图:三角形按角的特征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度。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度。
)三角形按边的特征来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上的高正好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底角只能是锐角。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一》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8页~第3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和单价、速度有关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回顾数学书第27页至36页,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
(展示一下学生的思维导图)相信你的整理收获会更多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1)我们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3)知道了积会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4)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顾与整理。
(1)我们先来梳理笔算乘法,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
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学习乘法的?首先是这样的9×7=63表内乘法,然后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例如:19×7,189×7,接着三年级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比如67×89;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67×189;观察每题的计算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是的:计算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就是把几个几合起来的过程。
在计算的方法上也是相通的。
都是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梳理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知识是有联系的,新知识会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笔算乘法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一套运动服189元,沁园小学体育组买了67套这样的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师:求67个189元,用乘法计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数的世界》
120÷(360-300) =120÷60
先求的什么? 再求的什么?
=2(元)
答:每吨水2元。
用4块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 或长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先画 出图,再解答)
(8+8×4)×2 =40×2 =80(厘米) 答:周长是80厘米。
8×2×4 =64(厘米) 答:周长是64厘米。
36×25 =4×25×9 =100×9 =900
201×34 =(200+1)×34 =200×34+34 =6800+34
=6834
13×25×4
329-186-14
=13×(25×4) =329-(186+14)
=13×100
=329-200
=1300
=129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30÷45 =630÷9÷5 =70÷5 =14
数学四年级下册(江苏版)
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节 数的世界
口算
35×4= 140 80×70=5600 120×20= 2400
80×80=6400 540÷90= 6
600×40=24000
6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 9
510×70= 35700
口算时,你用到 了哪些方法?
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说一说本学期我 们学过的关于数的主要内 容,再汇报。
十亿五千万
写作:1050000000
三十九亿七千万 写作:3970000000
先读一读,再用“万”作单位写出表中各数的近似数。
民族 人口/人 民族 人口/人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5981840 10586087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概念部分非常好)-已经整理并且打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1、1升(L)=1000毫升(ml 、mL)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
1升水重1千克。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清单)-【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苏教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清单)(思维导图+知识盘点+易错攻略+典例精讲+巩固培优)知识点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的特点和方法。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距离是物体某个点到移动后相应的点的距离,而不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图形平移的距离可以通过平移点或线段来确定平移了几格。
2、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
平移的方向和平移距离。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找出原图形中具有代表性的点(或线段)。
(2)将原图形各点(或线段)按要求平移。
(3)把平移后的点(或线段)顺次连接。
知识点二:图形的旋转1、旋转方向。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注意旋转中心在选举逆转过程中是保持不动的。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
(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度相等。
(3)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
知识点三: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要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要找到对称轴,想一想图形沿对称轴对折时的另一半的形状,然后找到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等对称点,最后顺次连接。
3、对称图形不管是水平方向的对称,还是竖直方向的对称,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4、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确定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除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顺次连接对应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图形平移时,形状、大小和自身方向均不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指对应点或对应线段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数学定义、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3.采用操作实践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包括卡片、小玩具等。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应用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出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否属于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5.拓展(10分钟)利用实例,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五章“运算律”进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3.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提高符号意识,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运算律的复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归纳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算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简化计算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运算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乘法交换律:5 × 7 = 7 × 5,强调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3 × 4) × 2 = 3 × (4 × 2),强调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题带答案
知识要点归纳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问题)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
(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0分)1.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98元,甲比乙多12元,甲有()元,乙有()元。
2.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的宽增加2米,面积就增加36平方米,长方形的长是()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米,面积就增加30平方米,长方形的宽是()米。
3.同学们排成方阵表演,每行7人,排成7行,最外面一圈一共有学生()人。
4.一根电线,用去了它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8米,这根电线长()米。
5.张华和王雨一共有画片96张,如果王雨给张华8张,两人的画片的张数同样多。
张华原来有画片()张,王雨原来有画片()张。
1/ 122/ 126.右图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其中一组对边的长增加了( ),那么面积增加了( )。
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7.小军收集的邮票是小明的4倍,如果小军给小明15张邮票,那么两人的邮票数正好相等,原来小明有邮票( )张,小军有邮票( )张。
8.将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增加5米或者宽增加4米后,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原来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 )平方米。
二、我会辨。
(每题2分,共10分)1.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减少3厘米,长方形的面积不变。
( )2.四年级有篮球和足球共36个,其中篮球比足球多6个,篮球有20个。
( )3.长是75 cm ,宽是60 cm 的长方形钢板,把它切割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00 cm 2。
( )4.买同样的练习本,哥哥比妹妹多买了8本,多花了16元,那么一本练习本2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背诵概念
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数位。
个、十、百、千……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
...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
3、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4、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每套衣服218元,可以写成(218元/ 套)。
狮子奔跑的速度是每秒16米,可以写成(16米/ 秒)。
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
★一个乘数乘以几,另一个乘数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积不变。
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6、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强调:加法、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
加法、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7、★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
......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任何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至多有三个锐角。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长度大于另外两条边的差,小于另外两条边的和。
★三角形最长一条边的长度一定小于周长的一半。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两个完全一样
.....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
..
8、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而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性。
平行四边形中相对的角相等,相邻角的度数和是180°。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可以画两条
..。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9、★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两个完全一样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形。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下底上底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
...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10、★用数对确定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
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