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考试专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填空题1、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1 )cm垂直射入暗盒中心2、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外耳孔上2.5cm3、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37度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5度)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5、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屏气)6、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7、腹部摄影摄影球管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米)8、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硫酸钡)9、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医用硫酸钡)10、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碘苯六醇)11、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切线位投影)12、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深呼后屏气)1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口服硫酸钡)14、颅骨凹陷骨折,应选择哪一摄影位置:(切线位16、颈椎侧位像,显示的部位:(下颌骨、上下关节突、寰枢椎)而不显示的部位:椎间孔狭窄17、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 0%—65% )18、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地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19、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5 3度)20、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过屈位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水)22、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内镜)23、肠穿孔、胸腔积液、肠梗阻、骨盆骨折四种病变,哪个不适合于立位摄影(骨盆骨折)24、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穿透性25、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26、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V=2d+c )27、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28、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1.5米29、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离子型有机碘水和非离子型有机碘水30、手后前斜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第三掌指关节31、用于显示手舟骨最佳摄影体位:腕关节尺偏位32、髋关节正位中心线经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 )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33、头颅正位(后前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枕外隆突)34、汤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由前额部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相应高度射入(30度)35、副鼻窦柯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鼻根射入(23度)36、乳突许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25 度)37、乳突梅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头转向被检侧,且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多少度角(45度)38、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39、膈上肋骨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水平射入(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40、膈下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呼出后屏气)41、腹部前后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呼出后屏气)42、足的正位、斜位中心线应对准:(第三遮骨基底部)43、胸部疾病首先采用那种检查方法(摄影)44、最常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造影剂是(硫酸钡)45、高危患者、婴幼儿心脑血管造影时最好选用的对比剂为(非离子对比剂)46、有关髋关节前后位摄影的要点(双足跟并拢,足尖自然外旋)47、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颅底颌顶位)48、心脏右前斜位时,X线从患者的(左)侧摄入体内49、胸部摄影,中心线经(第6胸椎入射)50、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 0度)51、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清除结肠内容物)52、颈椎正位摄影,中心线应(向头侧倾斜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探测器中心)53、医学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
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采用软组织数学算法重建的器官A、内耳B、骨盆C、肝脏D、脑E、肺正确答案:C2、关于喉部CT增强扫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强的目的是显示颈部大血管B、增强可了解肿物与大血管关系C、增强可鉴别是否是淋巴结肿大D、增强可了解声带有无麻痹E、增强可了解肿物与周围组织关系正确答案:D3、不属于中耳结构的部位是A、乳突小房B、乳突窦C、听小骨D、前庭E、鼓室正确答案:D4、耳部扫描哪条线垂直于床面A、瞳间线B、听鼻线C、听眦线D、听口线E、听眶线正确答案:E5、肺动脉CT增强扫描的图像层厚为A、5mmB、0.625mmC、2mmD、7mmE、1cm正确答案:A6、关于CT颅脑血管成像后处理,不正确的是A、动脉瘤以VR后处理为主B、了解肿瘤与血管关系时,以VR后处理技术为主C、主要运用MIP和VR进行显示D、颅底段颈内动脉,要用去骨方法加以显示E、血管畸形以MIP后处理为主正确答案:B7、肱骨穿胸侧位,适用的病变是A、肱骨骨髓炎B、肱骨骨折C、肱骨骨疣D、肱骨成骨肉瘤E、肱骨外科颈骨折正确答案:E8、CT薄层扫描的优点A、提高密度分辨率B、减少患者辐射剂量C、提高时间分辨率D、减少部分容积效应E、降低设备损耗正确答案:D9、DSA检查的适应证不包括A、肿瘤性疾病B、血管闭塞C、心脏、冠状动脉疾病D、血管外伤并高热E、血管性疾病正确答案:D10、患者,男性,35岁,主诉左耳耳鸣,头晕,听力下降,颧骨隆突处感觉麻木,初步诊断听神经瘤可能性大,最佳的检查方法是A、直接增强CT扫描B、普通螺旋CT扫描C、高分辨CT扫描D、普通平扫加强化扫描E、普通CT扫描正确答案:A11、不是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是A、回旋支B、右房支C、后降支D、左室后支E、右室支正确答案:A12、女25岁,腰痛2年。
CT示L4右侧椎旁有一2x3cm软组织密度肿块,呈哑铃形,L4、L5右侧椎间孔扩大,诊断为A、椎间盘突出B、神经源肿瘤C、巨细胞瘤D、淋巴瘤E、转移瘤正确答案:B13、多层螺旋CT的特点不包括A、提高了X线利用率B、图像分辨率高C、多参数成像D、扫描速度快E、可以进行更薄层扫描正确答案:C14、颅脑CT灌注扫描碘对比剂注射速率A、3. 0~4. 0ml/sB、4. 0~6. 0ml/sC、1. 0~3. 0ml/sD、1. 0ml/sE、6. 0~8. 0ml/s正确答案:B15、下面不属于特殊扫描的是A、平扫B、靶扫描C、加层扫描D、薄层扫描E、高分辨力扫描正确答案:A16、颞骨内细小结构发生病变时首选的检查是A、高分辨CTB、MR功能成像C、X线平片D、MRIE、B超正确答案:A17、包含听小骨的骨骼是A、颞骨B、蝶骨C、筛骨D、鼻骨E、额骨正确答案:A18、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肺部含气体,MRI在肺的成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B、MRI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的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C、MRI可对心脏大血管行血流定量分析D、MRI在纵隔的成像可获得良好的信号对比E、MRI可对心脏大血管进行形态学及功能学诊断正确答案:A19、LAO45°+CRAN15°表示A、左前斜45°,足位15°B、左前斜45°,头位15°C、右前斜15°,头位45°D、左前斜45°,足位15°E、右前斜45°,头位15°正确答案:B20、下列关于眼眶后前位摄影的描述,错误的是A、正中矢状面对准探测器中线B、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听眦线垂直于探测器C、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D、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肘弯曲,两手放于头两侧E、额部与鼻尖贴近摄影台面正确答案:C21、颅脑常规螺旋扫描单/双层CT准直宽度A、5. 0~8. 0mmB、3. 0~5. 0mmC、8. 0~10mmD、0. 5~1. 0mmE、1. 0~3. 0mm正确答案:B22、先心病检查的适应证不包括A、房间隔缺损B、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冠心病D、法洛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E、室间隔缺损正确答案:C23、运动负荷试验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会增加A、6~10倍B、1~3倍C、2~3倍D、3~5倍E、1~2倍正确答案:D24、双手及腕关节的CT扫描常规采用A、管电流110~120mA,2~3mm层厚,2~3mm层间距B、管电流80~100mA,5mm层厚,5mm层间距C、管电流110~120mA,5mm层厚,5mm层间距D、管电流110~120mA,10mm层厚,10mm层间距E、管电流80~100mA,2~3mm层厚,2~3mm层间距正确答案:E25、探测器转至受检者头部的摄影方向为A、斜位B、头足位C、足头位D、轴位E、颅底位正确答案:B26、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A、腕关节正位B、双腕关节侧位C、双腕关节斜位D、双腕关节正位E、腕关节侧位正确答案:D27、成人的心脏左心室、主动脉造影注射对比剂的速率应大于A、18ml/sB、3ml/sC、9ml/sD、12ml/sE、6ml/s正确答案:A28、以下用于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是A、99mTc-ECDB、99mTc-硫胶C、99mTc-DTPAD、99mFc-MIBIE、99mTc-MDP正确答案:A29、密度分辨率表示方法A、标准差B、线对数C、百分数D、自然对数E、极限值正确答案:C30、男性28岁,腹痛呕吐3天,血尿淀粉酶增高,临床拟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的MRI:T1WI脑髓质信号稍高于皮质,T2WI则稍低于皮质.脑脊液,信号均匀,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水抑制像呈低信号.颅骨板障和脂肪组织: 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硬膜外肿瘤,常见为转移瘤.脊髓空洞症病理上包括中央管扩张积水和脊髓空洞形成两型.(一)脑肿瘤:1.星形细胞瘤: (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类型,也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在大脑,儿童小脑.)【临床病理】肿瘤按分化程度分为Ⅰ~Ⅳ,1级分化良好,呈良性;2级是良恶交界性肿瘤;3和4级分化不良,呈恶性.CT表现:病变多位于白质。
1级肿瘤通常呈低密度灶,其内可见瘤结节,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轻度强化(除毛细胞和室管膜下巨细胞型外),2-4级肿瘤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可呈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有的则呈不均匀性强化。
(恶性越高,占位,水肿,强化越明显)MRI检查:病变T1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
恶性度越高,其T1和T2值愈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2.脑膜瘤CT表现: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
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度或重度水肿。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
增强扫描时一般表现均质明显强化。
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脑膜尾征”,并有一定特征。
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3.垂体瘤4.听神经瘤5.颅咽管瘤6.转移瘤多自肺癌(男),乳腺癌(女),前列腺癌,深爱和绒癌等原发灶,经血行转移而来.特征:小肿瘤,大水肿.(二)脑外伤1.脑挫裂伤2.脑内血肿3.硬膜外血肿:CT:颅板下贱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4.硬膜下血肿:CT: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成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MRI常呈高信号,显示清楚5.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常见,出血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一般7天左右吸收..(三联征: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三)脑血管疾病1.脑出血:以高血压性常见,好发于基底节,脑丘(偏瘫),脑桥和小脑,易破入脑室. 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发病时间:<1周;2周~2个月;>2月血肿密度:高;等;低周围水肿:有;逐渐减轻;无占位效应:有;轻;无.MRI:急性亚急性慢发病时间:<3天;3天~1月;>1月T1WI信号:等;高;低T2WI信号:低;高;高.2.脑梗死(1)缺血性梗死: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2~3周时可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变为等密度而不可见.(2)出血性梗死(3)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至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等,中老年常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MRI对脑梗死发现早,敏感性高.3.动脉瘤好发于颅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蛛网膜出血常见原因.脑CT,已成为脑部检查的主要技术.颅内炎症和脱髓鞘性病变,只能行CT和MRI检查,且MRI较CT敏感.颅内出血,大多行CT,尤其急性期出血.第二节脊髓(一)椎管内肿瘤(二)脊髓损伤(三)脊髓空洞症:脑出血CT检查:急性期血肿呈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考试专用)教学文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考试专用)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线质(kV)、X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线质(kV):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线量:一般认为mAs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管电压(kV)、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成比例。
D与kVn成正比,同时kV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技术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医学影像技术中,哪种成像方式主要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成像?A. 超声检查B.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确答案)C. 磁共振成像(MRI)D.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数字X线摄影(DR)中,图像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包括:A. 探测器的灵敏度B. X射线的剂量C. 图像处理算法D. 摄影室的光线强度(正确答案)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成像(MRI)的优点?A. 无电离辐射B.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C. 能进行任意方向断层成像D. 成像速度快,适用于急诊(正确答案)关于超声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超声成像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B. 超声成像对骨骼结构显示清晰(正确答案)C. 可用于检查胎儿发育情况D. 超声成像具有实时动态观察的能力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不包括:A. 增加扫描层数B. 减小扫描野C. 延长扫描时间(正确答案)D. 使用更细的探测器单元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项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功能及结构?A. 数字X线摄影(DR)B. 心血管造影(正确答案)C. 骨密度测定D. 乳腺钼靶摄影下列哪项不是医学影像技术中图像后处理的目的?A. 提高图像质量B. 改善图像可视化C. 提取更多诊断信息D. 增加图像文件大小(正确答案)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静态成像技术B. 主要用于观察血管形态和功能(正确答案)C. 成像过程中不需要注入造影剂D. 只能显示二维图像在医学影像技术中,哪项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时释放出的射线进行成像的?A. X线摄影B. 核医学成像(正确答案)C. 磁共振成像(MRI)D. 超声成像。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影像学考试是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有充分准备和理解考试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I. 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学原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属性- 放射线的生成机制和特性- 放射线的剂量及安全性- 放射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 医学影像学技术:- X射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CT扫描:扫描原理、影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检查:工作原理、图像形成和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声波技术、图像生成和适应症- 核医学检查:同位素应用、图像观察和安全措施3. 影像学质量控制与安全:-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解剖学、鉴别和评估- 辐射防护:辐射剂量、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 - 医学伦理与法规: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和法律责任II. 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1. 骨骼系统影像学:- 解剖学结构与常见骨折类型- 骨肿瘤与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与术后影像学评估2. 胸部影像学:- 常见肺部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与肺结节评估- 胸部外伤和气胸的影像学诊断3. 腹部影像学:- 腹部CT扫描与腹腔器官疾病的诊断- 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脏和泌尿系影像学评估4. 神经影像学:- 脑部CT与MRI扫描:解剖学结构和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脊髓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III. 影像学与临床应用1.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对应-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影像学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3. 影像学与疾病预后评估:- 影像学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复习重点知识包括放射学基础知识、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招聘考试知识点重点
医学影像技术招聘考试知识点重点一、知识概述《医学影像技术招聘考试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医学影像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像X线、超声、CT、磁共振等,来给人体内部结构成像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诊断疾病或者观察治疗效果啥的。
就好比给身体内部拍照,只不过是用特殊的“相机”。
②重要程度:这在现代医学里超重要。
医生要知道病人身体里咋回事,很多时候就得靠这些影像。
没有影像技术,医生就像盲人摸象,只能瞎猜身体内部的情况。
③前置知识:得有解剖学知识,你得知道身体结构长啥样,才能看懂影像啊,就像你得知道地图才能找到地方一样。
还得有点物理学知识,毕竟这些成像技术很多是基于物理原理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就是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不管是内科看器官有没有毛病,还是外科看骨折位置,都得靠这技术。
比如说有人肚子疼,医生怀疑是阑尾炎,通过超声影像就能看看阑尾是不是肿大发炎啦。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这些都有联系。
就像一个大网络里的一根重要的线,把各种医学知识都串起来一部分。
②关联知识:和临床诊断密切相关,因为影像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还和设备维修保养有联系,设备坏了可就没法做影像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比较难的是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但这又是基础。
比如说CT成像原理,涉及很多物理知识,像X线衰减啥的。
- 关键点:要准确识别正常影像和异常影像。
好比你得能分清真钱和假钱,这是最关键的能力。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占比肯定不少。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选择题问成像原理,也会出简答题要你分析一张影像图里的病变是什么情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像X线成像,就是X线穿透人体后,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和透过不一样,然后在胶片上形成影像。
这就好比太阳光透过不同厚度的玻璃,在地上的影子强弱不同。
- 超声成像呢,是利用超声的反射原理。
发出超声,碰到不同组织会反射回来不同的波,根据这些波来成像,跟回声有点像,在山洞里喊一嗓子,不同距离的石壁回声回来的时间和强度不一样。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
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版】最新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通过影像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对于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人员来说,参加一次医学影像学的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重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什么是影像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影像学的应用和意义等。
2.影像学的分类:根据影像采用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影像学分为多个不同的学科,如:X线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CT影像学、MRI影像学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影响学的特点和应用。
3.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比如X线影像学的物理原理,CT影像学的原理等。
4. 影像学的常见设备和技术: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设备,如X线机、CT机、MRI机等,以及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5. 影像学的常见检查方法:了解各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检查等,了解这些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常见异常表现。
6. 影像学诊断学:了解影像学的诊断学原则,包括影像学的正常解剖结构、异常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等。
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1.骨骼系统的疾病影像学特点:了解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2.胸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3.头颅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4.腹部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肝癌、胰腺炎、胃癌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5.妇科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了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包括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表现。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咱得知道,影像诊断就像是给身体内部拍照片然后解读一样。
最基本的就是要全面观察影像,不能看一眼就下结论。
比如说看X光片,可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看,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
这就好比看一幅画,你得先看整幅画的布局,再去瞧细节,然后再回到整体感受这幅画的全貌。
而且要熟悉正常的影像表现,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知道正常的长啥样,才能发现不正常的地方。
就像你认识了健康的苹果啥样,看到有个黑斑的苹果,就知道这苹果有点问题啦。
对比观察也很重要,不同体位的片子对比着看,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的片子对比着看。
这就像你对比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能发现好多变化呢。
二、X线成像。
1. X线的特性。
X线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使者,它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穿透性让它能穿过人体,不过不同的组织穿透的程度不一样,骨头就比肉难穿透,所以在片子上骨头就白一些,肉就黑一些。
荧光效应呢,能让它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影像,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感光效应就可以让胶片感光成像,这就是咱们看到的那种X光片子啦。
电离效应可有点厉害,它能让物质电离,不过这个在诊断上用得少,在治疗上用得比较多。
2. X线的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就是咱们最常见的透视和摄影。
透视就像是看现场直播,能动态地观察器官的运动,但是图像没有摄影那么清晰。
摄影就像是拍照片,能留下永久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比如正位、侧位啥的。
特殊检查就包括体层摄影、软线摄影这些。
体层摄影就像给身体的某个层面单独拍照片,把其他层面模糊掉,这样能更清楚地看这个层面的结构。
软线摄影对软组织特别友好,能把软组织的情况看得更清楚。
三、CT成像。
CT这东西可就高级一点啦。
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的。
CT图像的特点就是密度分辨率高,啥意思呢?就是能更清楚地区分不同密度的组织。
比如说能很清楚地看到脑灰质和脑白质的区别。
CT的检查技术也有好几种。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在医学领域中,影像诊断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通过采集和解读影像资料来辅助医学诊断。
对于学习影像诊断学的学生来说,掌握考试重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学的定义和分类放射学是利用放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和散射规律,通过影像设备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根据不同的成像方式,放射学可以分为X射线摄影学、超声波诊断学、核医学和磁共振影像学等。
2. 影像学基本特点和临床应用影像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可视性、非侵入性、直观性和多重性等。
临床应用方面,影像学在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3.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放射线包括X射线和γ射线,它们具有穿透力强、不可见、电离辐射等特点。
放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和散射过程对于影像的形成和诊断具有重要影响。
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1. X射线摄影学X射线摄影学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它主要通过X射线的吸收程度来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和腹部平片等。
2. 超声波诊断学超声波诊断学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来形成影像。
它具有无辐射、实时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在妇产科、心脏病学和肾脏病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进行影像诊断。
通过核素的注射或口服,结合相关的影像设备,可以观察到特定的生理或病理过程。
4. 磁共振影像学磁共振影像学是通过应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组织的影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对软组织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神经科学和肌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病理学与影像学的关系1. 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和准确性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通过影像学来明确诊断。
影像学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操作者的经验、设备的质量和疾病的特点等。
医学影像技术-复习考试必备
影像技术复习重点(仅供参考)名词解释:一、靶扫描:本质上是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因此,更确切的说是靶重建。
所获局部感兴趣区的图像与普通显示野图像的重建矩阵规模相同,使局部感兴趣区单位面积内像素数目增加,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它与普通扫描后局部CT图像单纯放大不同,后者仅是局部图像像素的放大,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能提高。
靶扫描层厚、层距常用1-5mm,电压、电流与普通扫描相同,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常用于内耳、鞍区、脊柱、肾上腺和胰头区的检查。
二、薄层扫描: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层厚可达0.3mm。
薄层扫描的优点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提高空间分辨力,更逼真地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
例如,肝脏和肾脏的小病灶以及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可以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局部加做薄层扫描。
应用:⑴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局部做薄层扫描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例如:肝脏、肾脏、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
⑵较大的病灶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要加做薄层扫描,例如:肺部的大病灶了解有无钙化。
⑶特殊的部位常薄层扫描,例如:脑垂体、肾上腺、胰腺、眼眶、内耳。
⑷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及三维图像时,为了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必需薄层扫描,越薄重建的图像质量越好三、听眦线:即眼外眦与外耳孔的连线,颅脑横断层面扫描常以此作为基线。
四、分辨率:是指影像图像对被检物体的分辨能力,包括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空间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物体最小空间几何尺寸的能力,用线对数(LP/cm)表示。
空间分辨率与像素的大小密切相关,像素越大,数目越小,其空间分辨率越低,反之亦然。
密度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两种组织之间得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用百分比表示。
时间分辨率又称动态分辨率,是指系统对运动器官的瞬间成像能力,时间分辨率越高对运动器官的成像就愈清晰,时间分辨率是影像心脏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将运动的心脏“冻结”在特定的时相,减少运动伪影对诊断的影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基本内容?A. X线检查技术B. CT检查技术C.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 超声检查技术答案:D2.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属于无创性检查?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最高?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C4.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C5.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心血管疾病?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D6.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B7.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骨骼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A8.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D9.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D10. 以下哪种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A. X线检查B. CT检查C. 核磁共振成像D. 超声检查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大类成像技术。
答案: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技术2. 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核磁共振现象、信号采集与处理3. 超声检查技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脉冲多普勒超声、连续波多普勒超声4. X线检查技术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常见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韧致辐射: 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 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 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 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 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5.反转时间: 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 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 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 和用脂肪抑制技术, 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 又称射线对比度, 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 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 散射而减弱, 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 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 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 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 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 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 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 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 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 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 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 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 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 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 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医学影像考试重点
普通X线影像诊断
X线片-13项 1. 正常胸部正位片; 2. 肺炎; 3.气胸; 4.胸腔积液; 5.浸润型肺结核; 6.肺癌; 7.心脏扩大: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
普通X线影像诊断
8. 正常腹部平片; 9. 肠梗阻; 10.消化道穿孔; 11.尿路系阳性结石 12.上(下)消化道造影; 13.骨折:长骨骨折。
普 大 型 心 包 积 液
梨 形 心 风 心
梨 形 心 肺 心 病
靴 形 心
高 心
附:心脏三位片
正常X线表现
一、心、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心分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四 个心腔。右心偏前,左心偏后,心房位于心室的 后方, X线上,都投影在一个平面上。两心室之 间有室间沟,心房和心室的交界有房室沟。这些 标志,仅在透视下才能识别。
中等量积液
渗液曲线(外高内低的弧形液面):2-4前 肋间 液面下为均匀致密影,肋膈角及膈面消失 纵隔可向对侧移位
大量积液 渗液曲线:第二肋以上。 一侧胸腔均匀性密度增高,仅见肺尖 区稍透亮。 肋膈角及膈面消失。 患侧胸廓扩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 对侧移位。
胸腔积液-特殊类型
5、过敏性肺炎
过敏源:花粉、寄生虫、药物等 病理:肺泡炎症和肺间质性炎症。 X线表现:班片状模糊影,沿支气管走向, 以中下野明显,最大特点为病 灶的游走性。
6、肺脓肿
是由多种化脓菌引起的破坏性炎症,主要为 金葡菌。 感染途径:吸入性 血源性 直接蔓延 病理改变—— 坏死性炎性病变 临床症状:急性——高热、寒战、脓痰。 慢性——慢性消耗状态。
65
心左缘分为三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考试专用)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X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线质(kV):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线量:一般认为mAs对X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管电压(kV)、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成比例。
D与kVn成正比,同时kV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线及X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
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试述X 线透视与普通摄影检查主要优缺点答:X 线透视的优点:①可以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在检查中还可以转动被检查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变化;③若需要记录病变影像时,可以在透视下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点片摄影,供复查对照或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保存;④使用影像增强器可将荧光影像亮度输出增强几千倍,可以在明室下透视,影像分辨力较荧光屏有很大提高,可观察细小结构和厚度较大的部位,适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所用管电压较高,管电流较小,利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
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过清晰,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普通摄影:优点①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影像清晰;②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病变比荧光屏透视容易显示;③照片可作为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④接受的X 线剂量较少,利于防护。
缺点:①照片是二维影像,前后方向的组织结构互相重叠,必要时需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摄影或斜位摄影;②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情况。
试述数字化X 线检查主要优点及其类型、原理答:类型:DR 、CR 、DSA 。
CR 的原理:以X 线成像板(IP )作为载体记录X 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
优点:①输出数字影像,有图像后处理功能,输出的影像不像屏-片系统影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加工的;②作为影像信号探测器的IP 与影像显示和存储功能不像屏-片系统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其影像可透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实现远程会诊;③数字化存储图像比照片法存储图像优越。
DR 的原理:将X 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
优点:①影像清晰度优于CR ;②噪声远比CR 少,且安装了除噪设备;③检查速度快于CR ,摄片间隔时间仅5s ;④FPD 的量子检测效率达60%以上,可减少曝光量;⑤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⑥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DSA 的原理:将造影前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透过影像增强器增强,经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模/数转换数字化,两者相减获得数字减影影像数据,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影像。
优点:影像中减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果,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影像中也具有较强的对比度。
14X 线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 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5.软X 线:40kV 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 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 线。
16. X 线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 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匀所致。
17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
18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19.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 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20增感屏的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和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21.胶片的γ值:也称对比度系数,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22. H-D 曲线的平均斜率:是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min +0.25和Dmin+2.0)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23. X 线对比度:X 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 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 线对比度。
24.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25. 右前斜位:X 线方向由左后方射向右前方。
左前斜位:X 线方向由右后方射向左前方。
26.骨骼X 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27.中心线体表位置: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 处;膝关节:正位对髌骨下缘,侧位对胫骨上端;髋关节:同侧髂前上棘征与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作垂线5cm 处。
28.颈椎正位:仰卧位,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
颈椎侧位: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准第四颈椎。
颈椎张口位:仰卧位,头向后仰,尽量张口,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
此位置能从口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齿状突影像。
29.头颅后前位:病人俯卧位,头部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枕外隆凸下方3cm 投照。
侧位:病人俯卧位,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cm 处。
30.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cm 处,通过第三腰椎。
31.心脏正位与胸部正位摄片的区别:①平静呼吸下曝光,②要远距离(2m )和短时间摄影,③心脏摄片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
32.心脏斜位:右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0~550,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
左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0~650,左前胸壁紧靠暗盒。
33软X 线摄影设备:钼靶、铑靶X 线机。
乳腺检查多用侧斜位(MLO )、轴位(CC )34.何为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列出药名。
答:化学结构上它们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
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体内,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
代表药:低渗以碘克酸,高渗以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
代表药:单体以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
双聚体以碘曲仑(伊索显)124.碘过敏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
②眼结膜试验。
③口含试验。
④皮内试验。
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 ,行缓慢静脉注射。
15min 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125.普通胃、十二指肠造影的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
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
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
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
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126. IVP 检查的步骤: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
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
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 ,1min 内注完。
④注射完毕后5~7min 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
15min 摄第二片,30min 摄第三片。
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
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
⑥膀胱病变需加摄左右斜位片。
⑦肾下垂患者全尿路片采取立位。
9.影响CT 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有哪些?答:CT 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CT 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噪声:表现为均匀物体在影像中各个像素的CT 值参差不齐,图像呈颗粒状,使密度分辨力下降 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患者的原因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部分容积效应:CT 图像上各个像素的CT 值代表的是相应单位容积的平均CT 值,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香火重叠时,所测得的CT 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是CT 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周围间隙现象: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 值不能准确的测得,因而在CE 图像上,其交接部的影像不能清楚的分辨,这种现象称为周围间隙现象 CT 扫描参数与辐射剂量的关系:1.X 线管电流和曝光时间;2.扫描层厚3.螺距4.重建算法5.X 线管电压6.X 线束宽度 10.试述CT 检查基本方法答:平扫、增强扫描(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造影CT (包括血管造影CT 和非血管造影CT )、特殊扫描技术(包括薄层扫描、靶扫描、高分辨力扫描)、定量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