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 第一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地理课件 第一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
3
3.河流地貌 (1)形成: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 沉积 作用,形成了河 谷、 冲积平原 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2)河谷: ①组成: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②谷底:包括河床 及河漫滩。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 河漫滩 。
4
③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 河漫滩 。因河流下切, 形成 河流阶地 。阶地是谷坡一部分。
14
[集训冲关] 1.甲、乙两幅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解析:流水沉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
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 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甲是冲积扇地 貌,图乙是河口三角洲地貌,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B
15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 湖泊,形成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
16
解析: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图中甲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不会崩塌,A 错;乙 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因侵蚀强烈,河岸可能出现崩塌,B 错; 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裁弯取直(如图③),河流 从裁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④); 丙处不可能出现滑坡,D 错,C 正确。 答案:C
6
3. 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
成海积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等。如图 B 为海滩地貌,是
作用波在浪海滨堆积形成的向海缓斜的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
风沙地貌
堆积地貌
思考: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
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 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 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 伸?
沙丘链延伸的方向与盛 行风向大致垂直,我国西 北地区盛行风为西北风, 因此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 致为东北-西南方向
14

风沙地貌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海蚀穴 侵



18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蚀柱
侵 蚀 地 貌
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19 柱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
沙滩、泥滩。有的海滩平坦,滩面广阔。
沙滩
沙坝
20
海岸地貌
喀斯特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2
河流地貌
侵蚀地貌
V形河谷
河流流经山 区,水流不断 侵蚀河谷岩石, 使河谷两岸岩 石崩解,形成V 形河谷。
V形河谷深度 大,岸壁较陡, 谷底较狭窄, 河床底部起伏 不平,常见巨 大石块。 3
河流地貌
堆积地貌
延伸拓展 洪涝灾害发生时, 河水可能冲断河 曲(S)的颈部, 使弯曲部分与部 分分离,从而形 成牛轭湖。
7
河流地貌
堆积地貌
三角洲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的终 段。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 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三角洲地势低平,组成物 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海岸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地形特征,包括海岸线的形状、海岛、海湾、海角、海峡等各种地貌形态。

海岸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地貌类型之一,它受到海洋、大气、河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

海岸线是海岸地貌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海岸线的形状和特征与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沉积作用方面,海岸线上常可见到沙滩、湾滩、沙嘴等沉积地貌。

而在侵蚀作用方面,海岸线上的崖壁、海蚀平台等侵蚀地貌则更为常见。

此外,地壳运动也会对海岸线的形状产生影响,如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或下沉会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和高程。

海岸地貌中的海岛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海岛是位于海岸线附近、被海水包围的陆地,它们可以是由火山活动、河流冲积、海浪侵蚀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海岛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环形、线形、椭圆形等特殊形态。

海岛上的地貌特征也与其形成方式有关,如火山岛上常可见到火山锥、火山口等地貌;河流冲积岛上则常可见到冲积平原、河道等地貌。

海湾是海岸地貌中的另一种重要形态。

海湾是海岸线向内凹入陆地形成的弯曲水域,它与海洋相连,具有独特的地形特征。

海湾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河流冲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壳运动方面,构造断裂会形成深水海湾,而地壳抬升或河流冲积则会形成浅水海湾。

海湾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呈现出U形、V形、心形等特殊形态。

海角是指陆地突出入海的地形特征,也是海岸地貌中的一种形态。

海角的形成与海洋侵蚀、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洋的侵蚀作用会使陆地逐渐被侵蚀形成海蚀崖,而地壳运动则会使得海角的位置和高程发生变化。

海角的形状和特征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陡峭、坚硬的悬崖形态,有的则由平缓的堆积地貌构成。

海峡是陆地与海岛之间的狭长水域,是海岸地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海峡的形成与地壳断裂、海浪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壳断裂会形成海峡的地质基础,而海浪侵蚀则会加剧海峡的形成。

4.1常见地貌类型(课时2 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高一地理新教材人教版

4.1常见地貌类型(课时2 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高一地理新教材人教版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拓宽: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一般位于中游。 流水侵蚀(侧蚀)
河流侵蚀地貌
峡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 面大多呈V 字形。流水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往往形成深邃的峡谷。
特点: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流水侵蚀(下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2)
河流地貌
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长江三角 洲是怎么形成的吗?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侵蚀地面,形成沟谷,同时将 被侵蚀的物质随水流一起运移、堆积,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 用所形成的地貌统称。
河流地貌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全课小结
地貌类型
侵蚀 地貌
沉积 地貌
冰川作用 (高寒区)
刃脊、冰斗 角峰、峡湾
U形谷 冰蚀湖
冰碛地貌
海浪作用 (滨海区)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积地貌 (沙滩等)
随堂随练习堂练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处景观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分类:海岸侵蚀地貌、海岸堆积地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 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中的六种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1.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表形态,以及因为板块运动导致的海陆分布、海底地貌等。

2.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貌,分为河谷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

3. 海岸地貌是在海浪、潮汐和河流的作用下,由各种动力因素和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4.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

5. 黄土地貌是由黄土的特性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包括黄土高原等。

6.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以溶蚀作用为主,侵蚀、冲蚀作用为辅形成的地貌,包括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地理书籍或咨询地理老师。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结合图示海蚀地貌,请说明石老人地貌的形成和消亡过程。 岩石海岸被侵蚀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被海水冲击形成许多洞穴,洞穴扩大 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波浪侵蚀使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随着海水的不断 冲击,海蚀柱倒塌,形成碎屑堆积物。
原理突破,思维建模
2.探究海岸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
(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突破定向思维束缚 试题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除旧布新,破而后立”。两组试题都在着力打 造具有认知梯度与挑战性的试题情境,意在打破学生的原生认知结构与思维模式, 让学生在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原生认知与思维的迭代,进而实现 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的达成,从而避免学生陷入定向思维的窠 臼;两组试题选材均源于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的学术资料,并在组织、优化试题情 境中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团队连续多年海平面或海岸线变化的实测数据,旨在引导 学生能够像从事创新工作的地理学家那般进行思考,突出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 结构不良的地理信息时,敢于大胆推测和设想并能进行周密论证的科学创新素养; 如全国甲卷第7~8题以海岸线变化创设探究型学习情境,突出对海岸线、湖泊 演化特点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证据来论证、分析地理事象发生、发展 和演化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批 判性思维。如全国乙卷37题在构建情境时“先入为主”,为学生展现了美国阿 拉斯加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处两地多年连续海平面变化的不同趋势,让学生于审 题过程中自然生成与固有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相背离的地 理事实认知,学生只有在打破原先固有认知的基础上,并利用试题情境提供的 “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冰盖消融”等关键点生成新的思维结构,做 到除旧布新,破而后立,最终实现对试题设问的正确化解,此举意在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以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 2.1.1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 2.1.1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 剖面呈“V”型。第(2)题,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第(3)题,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 观。
(4)A、B、C三地中,最易形成聚落的是____C____。 (5)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 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答案:B
解析:第3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 柱“石老人”的距离增大,逐渐变远,B正确,A、C、D错。故选B。
4.“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中出现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沙、贝类等物 质沉积在近岸 的浅水带里, 形成海滩、沙 嘴、沙坝、贝
沙 坝
壳堤等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 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是泥沙。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 砾滩、沙滩、泥滩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 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 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 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答案:C
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的岩洞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不符 合题意,A错误;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为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 蚀作用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错误;沙滩是海底岩石风化后的石英砂、被河流 带进海洋的石英砂,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之后,在海浪作用下, 在平缓的海岸堆积而成,C正确;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 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 D错误。故选C。

常见地貌类型之海岸地貌

常见地貌类型之海岸地貌

形成海蚀崖、海 台
蚀柱、海蚀拱桥、
景观图
地貌特点
沿岩石的断层 面和节理面形 成的陡壁悬崖 微微向海倾斜 的基岩平台, 台面上基岩裸 露或覆盖有很 薄的沙砾和淤
波浪携带的 泥沙、贝类 等物质沉积 海积 在近岸的浅 地貌 水带里,形 成沙滩、沙 坝、贝壳堤 等
海滩 沙坝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 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 粗,滩坡坡度较大; 下部物质较细,滩坡 平缓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 条状堆积体。未露出 水面的称“水下沙坝 ”;出露水面的称“ 岸外沙坝”;完全露 出水面的称“海岸沙 堤”
答案 ①—B;②—C;③—D;④—A。
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 答案 A:海浪堆积 B:海浪侵蚀 C:海浪侵蚀 D:河流堆积。
核心归 纳
海岸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 观
由岩石构成的海
岸,由于不断受 海蚀崖
到海浪的击打和
侵蚀,导致岩石 海蚀
破碎,岩壁崩落, 地貌 最终使海岸后退, 海蚀平
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 探究导引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
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突出海中的大块岩石,形成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在浅海中畅游。
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
而引起,它也是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
近岸流--主要是指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
循环流。对海岸泥沙冲淤和海岸线变动有影响。

河流海岸工程地貌第5章 海岸地貌

河流海岸工程地貌第5章 海岸地貌

海蚀穴
海蚀崖后退造成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崩塌后,留下的岩柱或坚硬岩脉侵蚀残留成突立的
岩柱,都叫海蚀柱(sea stacks)。
JLM Visuals
1890 1920
Changes Along a Shore
1970
波浪的搬运及堆积: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海岸带泥沙运动的两种动力:波浪力和重力。 两种方式: 横向移动:泥沙碎屑物质垂直于海岸的移动;
海湾处波能幅散形成沙嘴
The wave in deeper water moves faster and produces a longshore (or littoral) current.
Produces littoral drift.
沿岸流通常携带大量泥沙形成沿岸泥沙流
泥沙流强度: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量; 泥沙流容量:单位时间内,波浪所能搬运的最大泥沙量, 即
三种形式:崩顶破碎、卷跃破碎、激散破碎
波浪发生破碎的一线等深线称破浪线。理论深度1.28h,破浪具
很强的冲击力,对海岸造成侵蚀和破坏。
波浪破碎的制约因素:
海岸坡度与波陡之间的关系:决定破碎形式及破碎临界水深;
风向和风速通过改变波浪的规模影响波浪的破碎深度。
风向和波向一致时(向岸风),且向岸风风速大于波速时,波高增大,波浪的破碎深 度增加,相反破碎深度减小。
海蚀穴、海蚀洞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穴(洞)
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 的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 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 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 悬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

高考微专题 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高考微专题 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微专题: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例1.(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高一海岸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海岸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海岸地貌知识点总结海岸地貌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互交界的地带,其地貌形态多样,是地球表面上独特的自然景观。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洋的侵蚀和侵蚀的作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沉积、波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所需了解的海岸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1.海岸地貌的分类海岸地貌根据地形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海蚀地貌、沙质海岸地貌、岩石海岸地貌、生物作用地貌等。

1.1 海蚀地貌海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冲击、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峡、海蚀平台、海蚀崖、海洋洞穴等。

1.2 沙质海岸地貌沙质海岸地貌以沙滩、沙丘为主要特征,常见于河口、海湾等地形狭长的地区。

常见的沙质海岸地貌形态有:沙脊、沙嘴、沙湾、沙丘群等。

1.3 岩石海岸地貌岩石海岸地貌主要由海浪和海水侵蚀岩石形成,常见的特征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等。

1.4 生物作用地貌生物作用地貌是由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植物等对海岸地貌进行改造形成的。

例如,珊瑚礁地貌常见于热带海域,由珊瑚动物的钙质外骨骼积累形成。

2.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影响因素2.1 海洋侵蚀作用海洋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击侵蚀、涌浪侵蚀以及溶蚀侵蚀等。

海浪的冲击力和涌浪的作用会对海岸地貌产生明显的影响。

例如,强大的海浪冲击可以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柱等。

2.2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指的是海浪将搬运的泥沙沉积到海岸地带。

沉积物的种类和分布会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态。

例如,海滩的形成就是由于沉积作用。

2.3 波浪作用波浪作用是指波浪在海岸地带的作用,包括冲刷作用、波脚作用、波动作用等。

波浪作用会改变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不同的海岸地貌。

2.4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会对海岸地貌产生影响。

例如,海岸地区的气候条件会影响植被的分布,从而影响到生物作用地貌的形成。

3. 高一海岸地貌的实地考察高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岸地貌。

可以选择前往附近的海岸地区,观察并记录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海岸地貌形成的影响。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一、现代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而成的带状区域。 现代海岸带的陆上界限是风暴潮的上限,海上 的界限是波浪受底部地形影响开始变形处。 海岸带自陆向海依次可分为海岸、海滩、水下 岸坡三部分,其中海岸指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海 岸带部分,海滩为高低潮之间的部分,水下岸 坡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海岸带部分。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A为缓坡海岸水下沙坝、B为陡坡海岸水下沙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五、海岸类型
横向海岸和纵向海岸,横向海岸是构造 线的走向与岸线大致垂直,而纵向海岸 是构造线走向与岸线大致平行。 台湾东海岸就是纵海岸,里亚式海岸是 横向海岸,达儿马提亚海岸是纵向海岸 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当一股饱和的泥沙流从A到B,由于海岸发生转折,泥沙 搬运能力下降发生堆积形成海滩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凸形海岸,一端与陆 地相连、另一端向海 洋延伸的泥沙堆积体 称为沙嘴。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湾外侧湾口处堆积的沙坝称为拦湾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连接陆地与岛屿的沙坝称为连岛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二、海岸的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主要包括:波浪作用、潮汐 作用、洋流作用、河流作用。 波浪折射的结果使得海岬处波能辐聚、海 蚀作用显著,海湾处波能辐散、海积作用 显著。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三、海蚀地貌
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 桥、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蚀崖,基岩海岸被海蚀作用形成或改造的 陡崖,崖体上有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 海蚀平台,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形成的微向海 倾的基岩平台,平台上常留有海蚀拱桥、海 蚀柱等。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河流作用:河流携带泥沙入海, 形成三角洲、河口湾等地貌
潮汐作用:潮汐涨落,带动泥沙 运动,形成潮汐地貌
生物作用: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活 动,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生物作用
01 生物沉积:生物的遗体和排泄 物沉积形成生物礁
02 生物侵蚀:生物的啃食和挖掘 形成洞穴和沟槽
03 生物生长: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形成生物群落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海岸地貌类型 02. 海岸地貌的形成 03. 海岸地貌的演变 04. 海岸地貌的旅游价值
1
海岸地貌类型
沙质海岸
01
形成原因:海浪、潮汐、河 流等作用形成的沙质沉积物
03
常见景观:沙丘、沙滩、沙 洲等
05
旅游价值:沙滩度假、水上 运动等旅游资源丰富
02
特点:沙质细腻,颜色多样, 如白色、黄色、红色等
海平面变化:海平面 上升、下降导致海岸
线变迁
风浪侵蚀:海浪、潮 汐等作用侵河流携带 泥沙沉积,形成三角
洲、河口湾等地貌
生物作用:生物生长、 死亡、沉积等作用影 响海岸地貌
气候作用:气温、降 水、蒸发等作用影响
海岸地貌
海洋作用
海浪侵蚀:海浪不断冲击海岸, 侵蚀岩石,形成海蚀地貌
04 生物干扰:生物的活动和干扰 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3
海岸地貌的演变
自然演变过程
01
海岸地貌的形成: 地壳运动、海平面 变化、河流作用等
02
海岸地貌的演变: 侵蚀、沉积、海岸
线变化等
03
海岸地貌的分类: 沙质海岸、岩质海
岸、生物海岸等
04
海岸地貌的保护: 生态保护、海岸线 管理、防灾减灾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貌类型——海岸地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貌类型——海岸地貌
变化:面积变小原因:修建丁 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 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 有利于澙湖的淤积,随着白沙 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 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澙湖 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澙湖面 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东海岸中段,由一段南北延伸约42千米、10多个连续排列
沙搭桥”工程,通过抽沙泵和输沙管道从特威德河口将泥沙输送到黄金海岸。下图示
意黄金海岸及特威德河口堤坝位置。
(3)说明“泥沙搭桥”工程所起的作用。
(4分)
为黄金海岸补沙,维持泥沙冲淤平 衡,减轻海岸侵蚀;泥沙向北输送, 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 航运。
分布 生长习性 群落构成
生态价值
热带、亚热带海滩上
喜热、喜潮湿、耐盐碱
红树植物为主体,常绿灌木+乔木
盘根错节的根系 茂密高大的根系
减缓水流,滞留陆地 来沙,促淤保滩
抵御海浪侵蚀
防风固堤 保护海岸线
调节局部气候
大量的泥沙沉积物、枯枝落叶为鱼 虾提供丰富的饵料;红树林树干、 树根结构复杂,保护鱼虾免受天敌
02
沙嘴的形成过程
• 由沿岸河流或海浪搬运泥沙,在海岬尖端或海岸之转折处沉积, 透过沿岸流与沿岸漂移的堆积作用,形成一条沿岸以状似尾巴的 低矮狭长沙滩由北向南延伸入海,另一端则与陆地相连。沿岸流 是一条平行於海岸的一股海流,而沿岸漂移则是一种水中物质沿 著海岸移动的现象。
海岸带
含义 海岸类型
的优质沙滩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威德河口位于黄金海岸南部,是重要的
避风港。20世纪60年代,当地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试图阻止河口沙坝的
形成,该措施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形成新的拦门沙坝,与此同时,

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原卷版)

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原卷版)

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目录12考点一河流冲淤平衡2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地貌【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5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河道特征【真题研析·规律探寻】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2考点二特殊河流地貌14考查角度壶穴【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考查角度河流袭夺【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6【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9考查角度河流阶地【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4考查角度曲流、牛轭湖【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9考查角度江心洲【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0【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2考查角度游荡型河道【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4【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5考点三海岸线的变迁39考查角度海岸线变化【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9【核心提炼·考向探究】43考查角度珊瑚礁形成与海平面升降【真题研析·规律探寻】4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4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50考点一河流冲淤平衡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地貌(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2.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①→①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2021·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1: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地形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

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

成因/河流地形河流作用:河水受重力影响,自高处向低处流动,产生动能,对地表进行侵蚀与堆积作用。

河蚀地形/河流地形高山或高原地区或幼年期河流,侵蚀作用最强,易形成峡谷、瀑布峡谷:高原或山地区→坡陡流急,河流下蚀力特强;两岸谷壁陡峭、谷地狭窄瀑布:河床落差很大;主支流的交会处→主流下蚀力大于支流;软硬岩互层地区→差别侵蚀;断层通过→河床形成落差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河积地形/河流地形河流中下游地区山麓冲积扇河流由山地进入平原时→坡度变缓,流速锐减,大量泥砂、石砾堆积。

谷外开阔,河流向平地作扇状展开。

扇面物质粗大疏松,河水于扇顶即下渗,扇面一般缺乏水源,地下水至扇端渗出,形成涌泉带。

1.泛滥平原:洪泛时期,洪水越过平常的河道向两侧溢流→泥沙随洪流到处堆积,形成低平的泛滥平原。

河道两侧堆积旺盛,形成高于平原的自然堤。

2.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接近侵蚀基准,所携细沙黏土在河床堆积在入口处形成三角状冲积平原。

常因地势过低,排水不良,成为沼泽区。

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地形曲流:河流凹岸与凸岸共同形成的地形因地面倾斜程度、岩层软硬不同,河道弯曲。

河道弯曲处,两侧水流能量不一。

凹岸→水流较急、侵蚀较强,使河道向后退凸岸→水流较缓、堆积较盛,使河床平浅弯曲度增大,切穿曲流颈,截直河道→曲流截断,行成牛轭湖河阶:河水在旧堆积面重新下切,形成新的河床,使原有的旧河床成为高出两岸的阶地因流量增大、搬运物减少、地盘上升等作用→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再度下降,又会出现新的河阶。

多次的下切作用,造成多层的河阶地形。

河流袭夺:相邻两河,低水位者向源侵蚀,最后袭夺高水位河川的河水。

袭夺河→低水位者改向河→高水位者的上游断头河→高水位者的下游特征:抢水湾→近乎直角之不自然弯曲1、河谷横剖面图2、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1)河流的流速、泄水量、搬运泥砂量(载荷量)。

.(2)泄水和蓄水体的相对密度的大。

(3)沉积介质类型(河流、波浪、潮汐、海流)和强度。

(4)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其中包括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沉降速度和海水进退等。

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水搬运来的泥砂在河口附近堆积而成(建造),但波浪或潮汐等作用可以使它们遭受冲刷、改造,并使其重新分布(改造)。

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方向推进生长(如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

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砂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角洲,而是以河口湾环境出现(如杭州湾与钱塘江)。

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其河流远源流长,携带大量泥砂,墨西哥湾的波浪和潮汐作用较弱,致使密西西比三角洲向墨西哥湾延伸达48km,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过程实质上是分支流河道不断分叉和向海方向不断推进的过程。

在河口,由于海底坡度减缓,水流分散,流速突然降低,大量底负载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河口沙坝。

由于河口沙坝对水和沉积物的阻截,水流向两侧方向冲刷和侵蚀,形成分支流,并在其两侧形成新的水下天然堤。

分支流河道向海和向盆地方向,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扩展为三角洲沉积体系。

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

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

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来的良港。

2.堆积为主的海岸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

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 2 000多公里,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

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缺乏良港和岛屿,沿海海水较浅,有很多沙滩,不利于海上交通。

由于是由细粒泥沙组成,坡度极小,海岸的冲淤较易变化。

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就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因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沙受海水浸泡后极易破坏,又使海岸崩塌后退,所以岸线很不稳定。

以黄河为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搬运了大量黄土物质,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河口附近堆积,在流域供沙丰富的条件下,海水的作用只能把部分泥沙搬运出三角洲海滨的范围之外,大部分物质由于在淡、盐水交界带——盐水楔处特别容易产生絮凝作用,因此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从而形成岸线向海突出的三角洲,黄河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

而之前黄河曾多次改道,数次夺淮河河道注入黄海,江苏沿海也堆积了很宽的淤泥浅滩。

自1855年黄河复归注入渤海以后,苏北北部地区海岸泥沙供给减少,海岸开始受到冲刷,岸线不断后退。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

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象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为珊瑚礁。

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则是由耐盐的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的海岸。

由于红树林植物的葱郁树冠,特殊的根系,以及林间的枯枝落叶,既抑制了风暴潮对海岸侵蚀,又阻滞涨落潮水流,促使泥沙堆积,岸滩淤涨。

珊瑚礁海岸类型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

中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沿海、雷州半岛南部沿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南部及其邻近岛屿。

①南海诸岛由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组成,这些岛屿大多为环礁类型。

②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沿海的珊瑚礁为岸礁,礁平台宽度从几百米至二千米不等,平台表面有许多浪蚀沟槽和蜂窝状孔穴,大多为侵蚀型珊瑚礁。

③澎湖列岛是中国珊瑚礁的北界,在该群岛的每座岛屿周围几乎都发育有岸礁和堡礁。

此外,台湾南部沿海及其附近的绿岛、兰屿等地也有岸礁发育。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沿海,福建和台湾南部沿海也有分布。

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湾和潟湖中,尤以海南岛的红树林最为繁茂,计有红树植物11科18种,而台湾和福建仅有6种红树。

中国红树林生长的北界可达北纬27°20'左右的沙埕港。

4.断层海岸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是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海岸带,是地壳构造运动使海岸带的地表岩层发生巨大断裂时形成的。

沿大断裂面上升的地块,常常表现为悬崖峭壁,而滑落下去的地块,成为深渊峡谷。

中国台湾省东部为陡直的断层海岸,北起三貂角,南至鹅銮鼻,长达360公里,悬崖高耸入云,崖壁陡峭光滑极难攀登,崖下是一条狭窄的白色沙滩,紧临着陡深的太平洋底。

由于断层紧逼海岸,海浪侵蚀剧烈,因此形成一条峻峭如墙的海崖。

沿着悬崖有一些河流直接倾泻入海,形成海岸瀑布。

海崖从东南岸开始一直向北伸延,在花莲溪入海口以北到苏澳南边的一段,形势最为险峻。

有的地方高达1800米,水下岸坡陡峻,离岸30公里,便是深达4500米的深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