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1: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
成因/河流地形
河流作用:河水受重力影响,自高处向低处流动,产生动能,对地表进行侵蚀与堆积
作用。
河蚀地形/河流地形
高山或高原地区或幼年期河流,侵蚀作用最强,易形成峡谷、瀑布
峡谷:高原或山地区→坡陡流急,河流下蚀力特强;两岸谷壁陡峭、谷地狭窄
瀑布:河床落差很大;主支流的交会处→主流下蚀力大于支流;软硬岩互层地区→差
别侵蚀;断层通过→河床形成落差
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
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
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河积地形/河流地形
河流中下游地区山麓冲积扇
河流由山地进入平原时→坡度变缓,流速锐减,大量泥砂、石砾堆积。谷外开阔,河
流向平地作扇状展开。扇面物质粗大疏松,河水于扇顶即下渗,扇面一般缺乏水源,
地下水至扇端渗出,形成涌泉带。
1.泛滥平原:
洪泛时期,洪水越过平常的河道向两侧溢流→泥沙随洪流到处堆积,形成低平的泛滥
平原。河道两侧堆积旺盛,形成高于平原的自然堤。
2.三角洲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接近侵蚀基准,所携细沙黏土在河床堆积在入口处形成三角状冲积平原。常因地势过低,排水不良,成为沼泽区。
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地形
曲流:河流凹岸与凸岸共同形成的地形
因地面倾斜程度、岩层软硬不同,河道弯曲。河道弯曲处,两侧水流能量不一。凹岸→水流较急、侵蚀较强,使河道向后退
凸岸→水流较缓、堆积较盛,使河床平浅弯曲度增大,切穿曲流颈,截直河道→曲流截断,行成牛轭湖
河阶:河水在旧堆积面重新下切,形成新的河床,使原有的旧河床成为高出两岸的阶地
因流量增大、搬运物减少、地盘上升等作用→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再度下降,又会出现新的河阶。多次的下切作用,造成多层的河阶地形。
河流袭夺:相邻两河,低水位者向源侵蚀,最后袭夺高水位河川的河水。
袭夺河→低水位者
改向河→高水位者的上游
断头河→高水位者的下游
特征:抢水湾→近乎直角之不自然弯曲
1、河谷横剖面图
2、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1)河流的流速、泄水量、搬运泥砂量(载荷量)。.
(2)泄水和蓄水体的相对密度的大。
(3)沉积介质类型(河流、波浪、潮汐、海流)和强度。
(4)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其中包括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沉降速度和海水进退等。
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水搬运来的泥砂在河口附近堆积而成(建造),但波浪或潮汐等作
用可以使它们遭受冲刷、改造,并使其重新分布(改造)。
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
方向推进生长(如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
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砂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
角洲,而是以河口湾环境出现(如杭州湾与钱塘江)。
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其河流远源流长,携带大量泥砂,墨西哥湾的波浪和潮汐
作用较弱,致使密西西比三角洲向墨西哥湾延伸达48km,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过程实质上是分支流河道不断分叉和向海方向不断推进的过程。在
河口,由于海底坡度减缓,水流分散,流速突然降低,大量底负载物质便堆积下来,
形成河口沙坝。
由于河口沙坝对水和沉积物的阻截,水流向两侧方向冲刷和侵蚀,形成分支流,并在
其两侧形成新的水下天然堤。
分支流河道向海和向盆地方向,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扩展为三角洲沉积体系。
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
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
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来说海
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
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
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
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
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
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
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
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
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
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
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
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
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
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
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
地貌。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
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
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来的良港。
2.堆积为主的海岸
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
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 2 000多公里,主要
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