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题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题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题一、基本数的比较1.数字比较:对于数字的比较,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3和5,5大于3。

2.数的顺序比较:按照数的顺序,如1、2、3...,数字越小越小,越大越大。

例如,2比1大,4比3大。

二、加法比较1.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数相加的和来判断大小。

例如,比较2+3和4+1,4+1大于2+3。

2.比较加法算式的大小:例如,比较3+4和2+5,由于3+4=7,而2+5=7,所以两者相等。

三、减法比较1.减法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数相减的结果来判断大小。

例如,比较5-2和3-1,3-1大于5-2。

2.比较减法算式的大小:例如,比较5-3和4-2,由于5-3=2,而4-2=2,所以两者相等。

四、乘法比较1.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数相乘的积来判断大小。

例如,比较2×3和4×1,4×1大于2×3。

2.比较乘法算式的大小:例如,比较3×4和2×5,由于3×4=12,而2×5=10,所以3×4大于2×5。

五、除法比较1.除法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数相除的结果来判断大小。

例如,比较6÷3和9÷3,9÷3大于6÷3。

2.比较除法算式的大小:例如,比较6÷2和9÷3,由于6÷2=3,而9÷3=3,所以两者相等。

六、图形面积比较1.直观图形面积比较:例如,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比较面积时,底边长越长或高越大的三角形面积越大。

2.算式图形面积比较:例如,比较(5×4)cm²和(3×4)cm²的大小,由于5×4=20cm²,而3×4=12cm²,所以(5×4)cm²大于(3×4)cm²。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3. 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球、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能够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及含义。

2.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球、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球、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比较经验,他们能够直观地判断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

但学生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学会用这些词汇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出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3.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

3.通过比大小的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2.能够正确使用“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分别写上1-9的数字。

2.贴有“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出示数字卡片,并依次询问学生数字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并进行比较。

2.通过一系列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如1比2小,3比2大等。

3.教师用黑板上贴有“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让学生猜测符号的意思。

步骤二:引入新概念1.教师向学生出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自己选择“比大于”或“比小于”的符号。

2.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时,我们使用“比大于”的符号(>);当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时,我们使用“比小于”的符号(<)。

3.通过多组例子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巩固学生对“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理解。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其中已经有一些数字进行了比较。

让学生根据比较结果选择正确的符号,补充到相应的位置上。

2.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比赛,每个小组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大小练习,并用“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进行标注。

3.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熟练掌握‘比大于’和‘比小于’的符号的使用”。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补充说明: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游戏、实物物件和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2.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顺口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顺口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顺口溜
1. 大象大,老鼠小,大象比老鼠大。

2. 老鼠小,大象大,老鼠比大象小。

3. 哥哥高,弟弟矮,哥哥比弟弟高。

弟弟矮,哥哥高,弟弟比哥哥矮。

4. 爷爷年纪大,奶奶年纪小,爷爷比奶奶年纪大。

奶奶年纪小,爷爷年纪大,奶奶比爷爷年纪小。

5. 青蛙跳得高,兔子跳得矮,青蛙比兔子跳得高。

兔子跳得矮,青蛙跳得高,兔子比青蛙跳得矮。

6. 书包重,铅笔轻,书包比铅笔重。

铅笔轻,书包重,铅笔比书包轻。

7.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8. 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大,尖角小,两边摆,意思高,开口朝哪哪就大,尖角朝哪哪就小。

9. 两个数,比大小,看看图,开口大,排在图,就反比,谁大就向谁。

10. 大于号、小于号,尖头大,开口小,尖头指大数,开口指小数。

11. 位数多,大于1位数少,位数相同,就比最高位。

12. 几个数,比大小,大的大,小的小,中中间,就反比。

13. 大于号、小于号,尖头朝前朝后找;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
中间放个括号式,哪个数大就填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比大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谈这些物品的大小。

然后问学生如何判断哪个物品更大,引入比大小的概念。

2. 讲解比大小的概念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的含义。

3. 比较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比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填写相应的符号,“>”、“<”或“=”。

4. 实际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大小的实际操作,比较不同长度的绳子,不同大小的图形等,加深对比大小概念的理解。

5.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将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以上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大小,并且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的场景,加深对比大小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一课,并且该课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小的概念,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比大小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介绍,学习比大小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比大小的意义和运用。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绘制比大小的符号,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

2. 比较数字大小学生在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后,需要通过数字大小的比较,加深他们对比大小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大小的比较,教师可以制作小鱼卡牌,在鱼上面标注数字,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析数字大小并运用比大小符号标出大小关系。

3. 练习比较物品大小学生在数字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际生活中比较各种物品大小来了解比大小的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物品的大小关系,并带上比大小符号判断大小关系。

4. 运用比大小解决问题学生在掌握比大小的概念和运用后,需要对比大小的运用场景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大小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比大小符号解决大小关系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测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绘画引导学生思考物品的大小和大小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预测接下来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教材内容介绍,学生了解比大小的概念,理解大小的含义和符号运用。

3. 比较数字大小教师提供数字之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的数字和比大小符号,分析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规则。

4. 练习比较物品大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物品的图片,并运用比大小符号标出大小关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篇数学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概念,而有的学生则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小物品等,用于教学演示和实践活动。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卡片、小物品等,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两只小猴子,比比谁高谁矮。

”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只小兔子,另一张是两颗树,让学生比较哪两只小兔子更高,哪颗树更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较大小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通过比较大小,孩子们可以培养数的大小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关系。

本文将从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一年级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

一、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比较大小是指根据数的大小来进行排序和判断的过程。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1. 大于: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要大时,我们用“>”来表示,例如,5 > 3 表示5大于3。

2. 小于: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要小时,我们用“<”来表示,例如,3 < 5 表示3小于5。

3. 等于:当两个数相等时,我们用“=”来表示,例如,2 + 3 = 5 表示2加3等于5。

通过理解和运用以上基本概念,孩子们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二、比较大小的方法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比较大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 直观法: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数字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例如,给定两个数字2和5,孩子们可以直观地判断出5比2大。

2. 计数法:孩子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确定数字的大小。

例如,给定两组物品,一组有3个,另一组有5个,孩子们可以数一数,发现5比3多,因此可以判断出5比3大。

3. 排列法:孩子们可以通过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来比较大小。

例如,给定数字9、5、2和7,孩子们可以将它们排列为2、5、7、9,通过观察排列后的数字,可以轻松地判断数字的大小。

三、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比较大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纸上的数字,它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数量比较:孩子们可以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来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

例如,他们可以比较自己和朋友手中的糖果数目,判断谁拥有的更多或更少。

2. 长度比较:孩子们可以使用比较大小的知识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例如,他们可以比较自己的身高和同桌的身高,判断谁的身高更高或更低。

比大小的数学题一年级

比大小的数学题一年级

比大小的数学题一年级
一、比较大小
1、有牛一头,猪两只,斑马三匹,请问谁比谁多?
A、牛比猪多;
B、猪比斑马多;
C、斑马比牛多;
2、有一条狗、两只耗子、三只猫,请问谁比谁多?
A、狗比耗子多;
B、耗子比猫多;
C、猫比狗多。

3、有三只鸭子、四只鹅、五只猪,请问谁比谁多?
A、鸭子比鹅多;
B、鹅比猪多;
C、猪比鸭子多。

4、有两只兔子、三只野鸡、四只乌鸦,请问谁比谁多?
A、兔子比野鸡多;
B、野鸡比乌鸦多;
C、乌鸦比兔子多。

5、有四只小鸡、五只鸽子、六只麻雀,请问谁比谁多?
A、小鸡比鸽子多;
B、鸽子比麻雀多;
C、麻雀比小鸡多。

二、加减法
1、一只猴子、两只鸡、三只牛,他们一共有多少只?
A、六只;
B、七只;
C、八只。

2、小明手上有三张钱,他又花一张钱买了一本书,请问他手上还有多少钱?
A、三张;
B、四张;
C、五张。

3、小兰有七个糖果,她又吃了三个糖果,请问小兰还有多少糖果?
A、七个;
B、四个;
C、十个。

4、李芳桌子上有八只苹果,现在又贴了三张红色的彩贴,请问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东西?
A、十一个;
B、十个;
C、八个。

5、小明手上有九张卡,他又拿出去三张,请问他手上还有多少张卡?
A、六张;
B、七张;
C、八张。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小猫,一张是大象,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2.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和操作的方法比较大小。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学生需要迅速判断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步骤:1. 观察物体2. 比较大小3. 用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比较大小:请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玩具或图片,比较大小的练习。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小组合作: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大小排序、大小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围绕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展开的,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条,分别是: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题
一、数字大小比较
1. 比较数字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数字的大小:32和78
解答:因为32小于78,所以32小于78。

2. 比较数字与0的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数字与0的大小:45,0,12,89
解答:因为45大于0,12大于0,89大于0,所以这些数字都大于0。

二、数量大小比较
1. 比较数量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数量的大小:5只苹果和10只橘子。

解答:因为5小于10,所以5只苹果小于10只橘子。

三、时间大小比较
1. 比较时间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时间的大小:4时和16时。

解答:因为4时小于16时,所以4时小于16时。

四、长度大小比较
1. 比较长度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长度的大小:3cm和5cm。

解答:因为3小于5,所以3cm小于5cm。

五、面积大小比较
1. 比较面积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面积的大小: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

解答:因为60小于80,所以60平方米小于80平方米。

六、重量大小比较
1. 比较重量大小
题目:请比较以下重量的大小:4千克和7千克。

解答:因为4小于7,所以4千克小于7千克。

七、温度高低比较 1. 比较温度高低题目:请比较以下温度的高低:25度和-5度。

解答:因为25度大于-5度,所以25度高于-5度。

八、高度大小比较 1. 比较高度大小题目:请比较以下高度的大小:4米和7米。

解答:因为4小于7,所以4米小于7米。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难点: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较大小,提高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游戏环节:设计“大小排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比较大小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比较大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游戏环节: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较大小知识的运用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与家人一起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较大小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如有需要,增加教学内容。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如有需要,改进教学过程。

九、教学拓展:1. 比较多个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掌握多维比较方法。

2. 引入分数、小数等概念,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资源:1. 实物教具:如苹果、橙子、球等,用于直观演示比较大小。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较大小的问题和游戏。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比较大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比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比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比大小一、题目。

1. 3和5比大小。

解析:3比5小,因为按照数的顺序,3在5的前面,所以3<5。

2. 7和4比大小。

解析:7比4大,7在4的后面,所以7>4。

3. 2和2比大小。

解析:2和2是一样大的,所以2 = 2。

4. 9和6比大小。

解析:9比6大,9在6的后面,所以9>6。

5. 1和3比大小。

解析:1比3小,1在3的前面,所以1<3。

6. 8和10比大小。

解析:8比10小,8在10的前面,所以8<10。

7. 5和5比大小。

解析:两个数都是5,一样大,所以5 = 5。

8. 0和4比大小。

解析:0比4小,0表示一个也没有,4表示有4个,所以0<4。

9. 6和9比大小。

解析:6比9小,6在9的前面,所以6<9。

10. 3和0比大小。

解析:3比0大,3表示有3个,0表示没有,所以3>0。

11. 10和7比大小。

解析:10比7大,10在7的后面,所以10>7。

12. 4和8比大小。

解析:4比8小,4在8的前面,所以4<8。

13. 2和9比大小。

解析:2比9小,2在9的前面,所以2<9。

14. 7和7比大小。

解析:两个7一样大,所以7 = 7。

15. 5和3比大小。

解析:5比3大,5在3的后面,所以5>3。

16. 0和0比大小。

解析:两个0一样大,所以0 = 0。

17. 1和1比大小。

解析:两个1一样大,所以1 = 1。

18. 8和6比大小。

解析:8比6大,8在6的后面,所以8>6。

19. 9和10比大小。

解析:9比10小,9在10的前面,所以9<10。

20. 4和4比大小。

解析:两个4一样大,所以4 = 4。

数学-比较数的大小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数学-比较数的大小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数学-比较数的大小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年级学生在数学中学习比较数的大小,这可以通过排列数的顺序来完成。

比较数的大小主要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直接比较: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并且对应位上的数字相同时,可以直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18和14,我们可以看到8大于4,所以18大于14。

2. 补零比较:当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可以在位数少的数前面补零,使得两个数的位数一致,然后再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5和12,我们可以将5补零成05,然后比较05和12,可以看到12大于05,所以12大于5。

3. 数的顺序比较: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时,可以从左到右比较数的每一位。

首先比较最高位的数,如果不相等,则直接确定比较结果;如果相等,则比较下一位,并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位都比较完为止。

例如,比较15、18和22,首先比较2、1和1,由于22中最高位的2大于15和18中最高位的1,所以22大于15和18;然后比较2、5和8,由于22中的5小于15和18中的8,所以22小于15和18;所以最终的比较结果是22>18>15。

通过以上方法,一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并排列数的顺序。

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来理解比较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比较。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比较任务。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比较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较的方法,如大小、多少、高矮等,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多少等,巩固所学知识。

4.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等方式展示比较的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可以通过课后教案、教学日志等方式进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二、教学准备
课件、每同桌两人准备4只兔子、4只小羊、5只小熊、3只小猴的图片、以及一张粘贴表。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以及部分学生已经模糊地知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认识“=”“>”、“<”这些符号,而是让学生理解“>”、“<”、“=”含义以及学会运用这些符号。

教材提供“猴子分水果”的情境过于简单,比较大小的素材过于单一。

所以笔者大胆舍弃原主题图,创设了森林里4个家庭拔河比赛,丰富了比较大小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比较“大小”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在“动物拔河”比赛中,通过让学生整理、比较,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在情境中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 教学策略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凌乱的小动物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公平”与“不公平”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

学生掌握了比较
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参与教学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倒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认识“=”
师:谁也能用“=”来说一说?生1:1=1、2=2 、……
生2:1+1=2
生3:5-2=3
生4:学边拿出自己的手,边做手势边说,一只手+一只手=一双小手。

生4:爸爸+妈妈=我。

(学生哄堂大笑,但生4仍然很自豪的坐下)
生5:我姐姐说:努力+聪明=成功
……
【片断二】认识“>”“<”
师:除了“=”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数学符号是比较大小?
生1:“>”“<”
生2:“+”“-”
生1:“+”“-”不是比大小。

“>”“<”才是比大小的。

师:说的很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

谁能说说哪两个家庭比赛可以用“>”或者“<”?
生3:小兔和小熊家比赛,小熊家多1只,所以小熊家赢了。

师:你怎么知道小熊家多呢?怎么看出来的?
生4:5>4(教师板书)
生5:小熊和小猴家比赛,也是小熊家赢。

5>3
师:那么谁输了?为什么?
生(齐):小猴家输了,它少一些。

教师引导出3<5
……
生8:老师我觉得4只小兔和3只猴子比赛,不一定小兔赢了?因为小兔子人小没力气,小猴有力气的。

生9(很兴奋):小兔子力气小。

那它就输了。

4<3??
很多学生都笑了
师:刚才生8和生9考虑很全面,不仅想到个数还想到谁重一点,很厉害。

(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

如果比较谁多谁少的画,4还是()3。

……
六、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

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素材,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家庭拔河比赛。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展开了“数一数”“理一理”“摆一摆”“比一比”活动中,将“=”“>”、“<”的教学渗透倒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

2、留给更大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

在课堂实践中,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

为此,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积极地探索知识海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当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3、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在这节课中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平等对话。

如: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用到“=”吗?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教师并没有阻止学生有创意的回答,而是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从练习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走过场,而是互相探讨着、交流着。

对于
“5>□”,学生刚开始答得比较散,后来有学生就说:我能一次说几个答案。

还有学生说:我能全说出来。

于是学生开始交流、讨论、总结。

然后:“1<( )<5”,学生有交流讨论,我也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分析交流。

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有深度,智慧的火花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不断闪烁。

可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放开学生思维的束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有更深入的发展。

4、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原因是学生在动物的体重上停留一段时间?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拔河不仅和动物的个数有关,而且和动物本身的重量也有关。

4只小兔有可能小于3只猴子,4<3?学生刚刚建立“<”“>”概念又模糊了。

是不是在设置情境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动物个数以及重量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小兔子最轻,数量也最少(3只),小猴子3只,小羊4只,小熊5只。

动物的个数随着动物的重量而增多,这样能否避免片断二中的尴尬呢?这个问题还值得我进一步去探索与实践。

小学教育
本资料仅供参考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