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形成的过程资料 (2)
尿液形成的过程
尿液形成的过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
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尿液的形成和排尿反射
尿液的形成和排尿反射高中生物教学中重点学习神经调节反射过程,如排尿反射。
对排尿反射来说,由于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问题,许多学生对尿液的形成过程不熟悉,需要适当补充。
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水盐代谢,但考试不作要求,学生不太了解,如果出现排尿反射就根本无法理解,需要通过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补充和拓展,从而理解排尿反射的过程。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产生的。
肾动脉进入肾脏后越分越细,变成一个个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都是一个过滤器,它能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和废物过滤出来。
这些多余的水分和废物通过尿道流进膀胱,最后通过尿道排除体内。
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一、肾小球的滤过-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二、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终尿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分泌H+、分泌K+。
而且,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肾小管形成的尿液经肾乳头到达肾髓质,肾髓质连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NO.2什么是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这称为牵张反射。
它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
牵张反射弧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排尿反射就是一种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示意图NO.3拓展:排尿反射的过程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但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
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毫升左右),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1.36厘米水柱=1毫米汞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引起盆神经传出纤维兴奋,同时抑制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从而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舒张,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
初一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
初一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1.一个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加了数倍,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管B.肾小囊C.肾小体D.肾小球【答案】A【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一个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加了数倍,他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管.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2.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答案】×【解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因此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而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
故答案为:×【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的排出.3.、农民将人尿收集起来,加水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
原因是正常尿液的成分中含有A.尿素B.水C.蛋白质D.葡萄糖【答案】A【解析】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血浆中主要成分是水,还有部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废物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可见血浆、原尿、尿液、汗液中都能找到尿素,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排泄的途径和尿液的形成;了解血液、原尿、尿液和汗液的成分。
4.在肾单位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以下哪一途径排出到体外的?()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C.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D.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答案】A【解析】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如图,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选:A【考点】尿的排出.5.肾单位的构成是()A.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肾小球、肾小囊、集合管C.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D.肾小球、输尿管、膀胱【答案】A【解析】: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选:A【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6.关于排尿的意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C.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D.排出废物以免积累过多,受到毒害【答案】A【解析】人体排泄的主要方式是排尿,尿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故选A。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是体内新陈代谢产物经过肾脏处理后排出体外的液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
第一步是肾小球滤过。
人体内的血液通过肾小球,进入被称为肾小球滤液的结构。
肾小球由凝聚体和毛细血管组成,毛细血管外层为凝聚体,内层则是有孔的毛细血管壁。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时,一部分的液体和溶质从毛细血管内部经过毛细血管壁的孔洞漏出,形成了滤液。
滤液包含了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小分子透过性的有机溶质和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这些溶质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孔洞进行滤过。
第二步是肾小管的重吸收。
滤液经过肾小球滤液后,进入肾小管系统。
肾小管是一种细长的管状结构,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
在肾小管中,滤液与周围的组织液和血液发生交换。
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大部分的水、有机溶质和所需要的离子被重新吸收到周围组织和血液中,确保身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这里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通道和载体进行的。
重吸收的量会随着身体的需要而变化,确保维持身体内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第三步是肾小管的分泌。
在肾小管分泌过程中,一些溶质从周围组织和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
这些溶质可能是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例如尿酸,也可能是外源性药物、毒素等。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等机制将这些溶质转运到尿液中,使其最终被排出体外。
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例如,在体内水分过多时,尿液的体积会增加,确保体内水分平衡;而在体内水分不足时,尿液体积会减少,以避免进一步脱水。
体内的荷尔蒙和神经调节机制也会对尿液形成过程进行调控。
综上所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
通过这些步骤,体内代谢产物、废物和水分被处理成为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2)优秀课件
2.结构
皮质:在外周,颜色较
深
髓质:在内侧,颜色较
浅
肾盂:在中央
3.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 (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反馈练习: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D ) 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单位 2.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C) A.肾小体和肾小球 B.肾小球和肾小囊 C.肾小体和肾小管 D.肾小囊和肾小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2)优秀课件
排泄的途径:
排尿:通尿过素等泌尿系统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
排泄
人体内代 谢终产物 排出体外 的过程。
排汗:通过皮肤排出少量水. 无机盐.尿素等 呼气: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
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排遗 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例:排便.
肾:
肾位于腹腔背面. 腰部脊柱的两侧, 左右各一个。
尿素
0.03
1.8
(剩下的物质经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
尿酸
0.004
0.05
无机盐
0.9
1.1
150升
1.5升
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
小
管
入
出
周
肾
球
肾
球
围
肾
动
小
小
小
毛
静
脉
动
球
动
细
脉
脉滤
脉
血
过
重管
作
吸
用
收
肾小囊
作 用
(原尿)
肾小管
尿 液
1动脉血
四
尿 的
肾滤A过小作球用和肾小囊内壁的 原尿
形
尿液生成基本过程
尿液生成基本过程
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会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在肾小管中流动时,其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和大部分水分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同时,肾小管也会对原尿进行酸化和电解质的调节。
3.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还会分泌一些物质到尿液中,如氢离子、钾离子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集合管收集和浓缩:经过肾小管处理后的尿液会进入集合管,集合管会收集来自不同肾小管的尿液,并对其进行浓缩,使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
5. 尿道排出:最终,经过浓缩的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以上是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肾脏的调节和控制,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如果这个过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尿液异常和肾脏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是对尿液生成基本过程的简单描述,实际过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理机制和调节。
如果你对具体的生理学或医学问题有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医学专家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犬尿液的生成及原理
犬尿液的生成及原理1.摄食和代谢产物的处理吃进的食物经过消化过程,营养被吸收后会产生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这些代谢产物被输送到肾脏,被视为一种垃圾物质,需要从体内排出。
在肾脏中,这些代谢产物会被转化成尿液中的溶质。
2.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肾脏的组成部分,负责尿液产生的第一步,即滤过。
在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中,血液中的物质经过毛细血管的滤过作用,输送到肾小管。
这一过程涉及到尿液生成中的大量溶质和水的分离。
3.输尿管对尿液的集结滤过后的物质进入肾小管,其中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少量的溶质和水被保留下来形成尿液。
这部分溶质和水经过肾内部的传输管道,输尿管,最终聚集在膀胱中。
4.膀胱贮存和排尿尿液在膀胱中得以贮存,这是由于膀胱内壁有一个专门的运动机制,称为膀胱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
当膀胱中的尿液堆积足够多时,膀胱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导致尿液从身体中排出。
总结来说,犬尿液的生成过程中涉及到摄食和代谢产物的处理、肾小球滤过、输尿管对尿液的集结,以及膀胱贮存和排尿等环节。
这些机制的协调作用,使得犬尿液得以生成并被排出体外,起到维持水电解负衡平衡和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尿液生成的原理主要涉及到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
滤过是指通过毛细血管的压力,将血浆中的溶质和小分子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管,形成初尿。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对过滤而来的尿液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吸收,如水、葡萄糖、氨基酸、钠和氯离子等。
分泌是指肾小管将身体所需排除的多余物质(如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一步从血液中排除到尿液中。
尿液生成过程中,肾小管壁上的乳头细胞承担着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这些细胞表面有丰富的转运蛋白,通过这些转运蛋白的协助,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实现物质的选择性吸收和分泌。
此外,肾脏调节尿液生成的机制还与激素的调节密切相关。
例如,抗利尿激素会增加肾小管对尿液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量,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总结来说,犬尿液的生成过程主要依赖于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机制。
尿的形成过程生理学原理
尿的形成过程生理学原理尿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肾脏、肾单位、血液供应和调节机制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液形成的生理学原理。
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人体尿液形成的关键器官,一般人体拥有两个肾脏。
肾脏由数以百万计的肾小球和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相应的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围绕的结构,它起到过滤血液的作用,而肾小管负责将过滤后的液体进一步处理。
2. 尿液形成的三个主要过程:尿液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2.1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是尿液形成的第一步,它发生在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网络中。
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离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尿素等)和一些溶解于水中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过滤到肾小球腔内形成初尿。
滤过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膜的选择性,它能够选择性地排除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大颗粒物质(如红细胞)。
2.2 肾小管重吸收:初尿进入肾小管后,开始经历肾小管重吸收的过程。
在肾小管中,许多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中,从而减少其在尿液中的浓度。
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被血管丛包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的。
这些细胞通过活动的转运蛋白质将需要重吸收的物质从肾小管中转运回血液,如对葡萄糖、氨基酸和钠离子的重吸收。
这个过程是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能量。
2.3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是指一些物质从血液中经过肾小管细胞分泌到尿液中。
这样的分泌过程可以清除体内多余或有害的物质,如一些药物、过多的离子(如氢离子和钠离子)、有毒物质等。
肾小管细胞通过活动的转运蛋白将这些物质从肾小管细胞内部运输到管腔内,然后排泄到尿液中。
3. 肾血流动的调节机制:尿液形成过程中,肾脏的血流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肾脏通过调节外周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调节肾血流量,以保持适宜的血压和血管阻力。
肾小球滤过的速率主要受到肾动脉的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压的影响。
3.1 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球滤过压是指肾小球腔内的压力,它由血液压力(肾动脉的血流量和血液压力)、肾小球腔内液体的滤过速率和肾小球腔外容积三个方面共同决定。
八年级上册尿液形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尿液形成知识点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它通过肾脏等器官形成后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在学习人体生物时,尿液形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尿液分泌三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末梢处,由于血压的推动,血液中的水分和一些小分子物质(如尿素、尿酸、葡萄糖等)从血液中被压滤出来形成原始尿。
肾小管重吸收:原始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量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碳酸氢根等)被肾小管细胞吸收回到血液中,有害物质(如尿酸、有毒药物等)则被排除。
尿液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离子、氢离子、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等进行分泌。
最终形成的尿液通过尿管排出体外。
2. 尿液的成分尿液是由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组成的,它的成分包括水分、尿素、尿酸、氨、钾离子、磷酸盐、钠离子、氯离子等。
每天人体进入的水分和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基本相等,这样就保持了体内水分的平衡,同时通过排泄废物保持了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3. 尿液形成的影响因素尿液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身体内外环境变化。
饮食影响:饮食中水和盐的摄入量直接影响尿液的生成量和成分。
大量喝水会使尿液生成量增加,同时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摄入过多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会刺激肾脏分泌,抑制肾小管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影响尿液成分。
体液平衡影响:通过运动、出汗、吐泻等多种途径,人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含量发生变化。
若水分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尿液浓缩,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
药物影响:不良的药物使用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如使用利尿剂和药物滥用会增加尿液生成量;抗生素和某些维生素等药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尿液颜色改变。
4. 尿液监测的应用尿液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管理中,包括对尿蛋白、葡萄糖、血红蛋白、白细胞等各项指标的检测。
在肾脏疾病、糖尿病、肝病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尿液检测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尿液形成的八个知识点图解
尿液形成的八个知识点图解尿液是人体排泄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它由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形成。
下面将以图解的方式,逐步介绍尿液形成的八个知识点。
1.肾小球滤过首先,尿液形成的第一步是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它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球滤过膜组成。
血液通过肾小球时,滤过膜会将血浆中的水、溶质和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等)过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初尿。
2.肾小管重吸收初尿进入肾小管后,经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过程。
肾小管是一个弯曲的管道,它通过对初尿中的水、电解质和其他有用物质的重吸收,将它们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肾小管分泌除了重吸收,肾小管还能进行分泌作用。
分泌是指肾小管细胞将一些有害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和余胺等排泄到尿液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够帮助身体排除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维持体内的稳定状态。
4.肾小管激素调节在肾小管中,还存在着一些激素的调节作用。
例如,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一种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尿液的排泄量和浓度。
ADH可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的排泄量;而醛固酮则能增加钠离子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5.肾间质重吸收除了肾小管,肾间质也参与了尿液形成的过程。
肾间质是肾单位的一部分,它负责对肾小管中的溶质进行重吸收。
通过肾间质的重吸收作用,体内的水和溶质得以更好地保持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
6.肾乳头和集合管肾乳头和集合管是尿液排泄的最后步骤。
当初尿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后,进入集合管,再经过肾乳头排入肾盂,最终形成尿液。
这个过程中,集合管会进一步调节尿液的浓度和体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7.输尿管与膀胱尿液由肾盂进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进入膀胱。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通道,它通过蠕动运动将尿液顺利输送到膀胱中。
而膀胱则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它能够扩张和收缩来容纳不同量的尿液。
8.尿道排尿最后,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形成的过程小(共8张PPT)
尿素 ,包括全部的
、大部分的 和部分
,包括全部的
、大部分的 和部分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的
,被送回 。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的滤过作用,除了
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液的形成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
单
肾小囊
位
肾小管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大分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子蛋
白质 入球小动脉
血液
• 一部分水
血 出球小细胞动脉
• 无机盐 • 葡萄糖 • 尿素
肾小球
↙ ↙
↙
↘
↘
↘ ↘
↙
肾小囊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
尿液 的滤过作用,除了
的滤过作用,除了
无机盐
等。
水
等。
尿素
等。
肾小管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
和
和_
外,血浆中一部分
等物质都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
,包括全部的
形 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
血管网时,由于
肾和小球
_ 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 血细胞
和_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
_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等物质都
可以滤到 肾小囊腔 ,形成 原尿。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8分)(1)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2)血液流经肾小球的滤过后在[ ] 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少了大分子蛋白质和__________。
(3)当原尿流经[⑤] __________时,大部分的水,全部的__________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
(4)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般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__________ (高或低),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
可见,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__________所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引起的,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_______内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答案】(1)肾脏,(2)血细胞,(3)肾小管,葡萄糖,(4)高,胰岛,胃【解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与血液相比少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3)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在胃中被分解,从而失去疗效。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知识点。
2.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囊的透过作用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肾单位的透析作用【答案】C【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3.下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把错误的叙述找出来A.肾单位是由图中的③④⑤构成的B.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②中流的是静脉血D.⑥中流的血液比①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答案】C【解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尿形成经过的结构
尿形成经过的结构
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形成经过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肾脏滤过: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两个肾脏,它们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
的液体。
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网络,通过血液压力,将血浆中的水分、溶质和废物过滤到
肾小管内。
2. 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形成过程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离子在肾小管内重新吸收。
这些物质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一些电解质如钠、钾、钙和氯。
在这个过程中,肾
小管的细胞通过主动和被动运输将这些物质从肾小管内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以维持体内的
水分平衡和电解质浓度。
3. 肾小管分泌:尿液形成过程中,一些废物和过剩的物质也被肾小管分泌到尿液中。
这包括药物、代谢终产物如尿酸、肌酐和尿素等。
肾小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这些物质从
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以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4. 尿液浓缩:在肾小管中,尿液经过进一步的水分重吸收,以浓缩尿液的浓度。
这
是通过人体对尿液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来实现的。
肾脏通过控制水分的重吸收和
排泄来调节尿液浓缩程度,以适应体内的水分需求。
5. 尿液储存和排出:尿液从肾脏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膀胱作为尿液的储存器。
当
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感到排尿的冲动。
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完成尿液形成
的整个过程。
尿液形成经过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多个器官和细胞的协同作用。
这个过
程的顺利进行对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排除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课件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2)
复习提高
分布:皮质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分布:皮质和髓质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复习提高
肾 小 体
课本67页
1 入球小动脉 2 出球小动脉
3 肾小球(实质:毛细血管球)
4 肾小囊壁 5 肾小囊腔
肾小囊
复习提高
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巩固检测
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
主要原因是( C )
A.膀胱贮存了大量的尿液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8.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C )
1 原尿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 壁的滤过作用
5 静脉血
3 尿液
尿液的形成
结合教材68页第一段思考: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哪些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哪些物质没有滤过?
血液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 一部分水
• 无机盐 • 葡萄糖 • 尿素
大分
血
子蛋
细
白质
胞
↘原尿
尿液的形成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泌尿系统卫生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走进生活
血液透析
小结
巩固检测
1.肾单位的组成不包括 ( A )
A 出球小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管
尿的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的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液的生成是人体肾脏执行的一种复杂生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首先经过肾小球。
肾小球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毛细血管球,其基膜和足细胞构成的滤过屏障允许血浆中的水、电解
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形成原尿。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于分子大小及电荷作用不能透过滤过膜,因此留在血液中。
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tubular reabsorption):
•原尿接着进入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以及最后的集合管。
•在这些结构中,几乎所有的水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无机盐和氨基酸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
这个过程受激素调节,确保体内必要的营养
物质得以保留。
3.肾小管分泌与排泄(tubular secretion):
•除了重吸收外,肾小管上皮细胞还能主动将某些物质如氢离子、钾离子、氨、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从血液中直接排入肾小管腔内,与
原尿混合。
•此过程不仅有助于排除废物,还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4.浓缩与稀释尿液(urine concentration and dilution):
•集合管系统特别是远端集合管对尿液进行浓缩或稀释,根据体液平衡状态调整水的重吸收量,从而调控尿液的渗透浓度和总量。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
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还将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消化液当中,小管液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流向集合管远端形成终尿。
尿液生成的过程尿液生成过程:①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②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和分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终尿。
原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曾层构成。
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血浆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
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基膜的空隙较小,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
滤过膜各层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其滤过。
通透性的高低决定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但以分子大小为主。
在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正电荷者易通过,带负电荷难通过。
终尿的生成——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泄功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近球小管:小管液中约67%的Na+、Cl-与水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其中Na+主要为主动重吸收,Cl-为被动吸收。
水随小管液中。
NaCl等溶质吸收后所形成的管内外渗透压差而被动重吸收,其吸收量不受神经、激素调节,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
HCO-3是以CO2形式重吸收。
HCO-3先与肾小管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O3,离解为CO2和水。
CO2扩散入细胞,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再与水生成H2CO3,又离解为H+和HCO-3.HCO-3与Na+一起转运入血。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机制为与Na+的同向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限于近球小管。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肾糖阈,为160~180mg%.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滤液中约12%的Na+与Cl-,以及不同量的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并可随机体的水、盐平衡状态进行调节。
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调节;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泌H+:以H+-Na+交换方式进行。
泌K+:以K+-Na+交换方式进行。
尿中的K+排泄量随K+的摄入量而异,从而维持机体血K+浓度相对稳定。
Na+-K+交换和H+-Na+交换之间有竞争性抑制。
酸中毒时由于H+-Na+交换增强,Na+-K+交换减弱,K+的分泌排出减少而出现高血钾。
高血钾时由于Na+-K+交增强,H+-Na+交减弱而H+分泌排出减少,出现酸中毒。
泌NH3:NH3在小管液中与H+结合生成NH+4,使小管液中的H+浓度降低,有利于肾小管进一步泌H+.NH+4与Cl-形成NH4Cl随尿排出。
NH3的分泌还能促进Na+和HCO-3的重吸收。
酸中毒时NH3分泌增加。
尿液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囊囊腔中的滤液,除了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渗透压以及酸碱度均与血浆相同。
1、有效滤过压(EFP)。
EFP=肾小球毛细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主要有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2)有效滤过压。
3)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机能。
1、近球小管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能将原尿中67%的Na+、Cl-、K+和水重吸收;约85%的HCO3-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几乎全部重吸收。
而H+、有机酸和碱被分泌到小管中。
2、髓袢的重吸收。
髓袢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重吸收作用。
3、远球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远球小管和集合管能将原尿中12%的Na+、Cl-和不定量的水重吸收,而且能分泌不定量的K+、H+和NH3.(三)、尿的浓缩和稀释。
1、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
尿浓缩和稀释机理与物理学中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的原理相似。
2、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3、直小血管在保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使一部分水随血流返回体循环,维持肾髓质的渗透压梯度。
4、尿浓缩和稀释过程。
由于流经亨利氏攀升支粗段及远球小管尿中的NaCl被重吸收,而水不被吸收,进入集合管的尿是低渗的,而集合管周围的组织液愈近内髓深层愈为高渗。
当存在有抗利尿激素(ADH)的情况下,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因渗透压作用,水进入管周组织液,尿的浓度随之升高,得到浓缩。
ADH降低时,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不增加,水留在尿中,尿被稀释。
(四)、尿生成的调节1.肾内自身调节。
(1)小管液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未被重吸收的溶质愈多(渗透压愈高),排出的终尿量愈多,称为渗透性利尿。
(2)球-管平衡。
球-管平衡是指无论GFR增、减如何,近球小管重吸收始终占GFR的65%~70%.其生理意义是保持尿中Na+不会因GFR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变化。
2.影响尿生成的神经和体液因素。
(1)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肾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尿量减少。
(2)体液因素的影响。
①抗利尿激素(ADH)。
主要的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②醛固酮。
保Na+、排K+和保水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分泌醛固酮,他们之间构成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图2-7-1)。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在肝合成)↓肾素(酶,由肾近球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1(十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主要在肺血管)血管紧张素II(八肽)↓血管紧张素酶A血管紧张素III(七肤)③甲状旁腺激素。
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2+的重吸收,使Ca2+排出量减少;同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使磷酸盐排出量增多。
④心钠素。
它能抑制Na+的重吸收,有较强的排Na+、排水的作用。
三、血浆清除率。
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血浆清除率的方法可以应用在:测定肾小球的滤过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测定肾脏排水率(自由水清除率)。
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是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第1个主要步骤,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组成,起滤过膜作用,将流入肾脏的血液进行过滤,滤过膜各层都有大小不等的筛孔,其通透性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形态及其电负荷状态,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0000或分子半径大于4.0纳米的物质完全不能滤过,椭圆形分子比圆形分子更容易通过滤过膜,另外滤过膜上有一层含负电荷的唾液黏蛋白,所以带负电荷的分子难以通过滤过膜。
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被阻于血管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葡萄糖、盐类、水分等滤出,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被肾小管吸收回体内。
正常人双肾共有200万个肾单位,其滤过膜的总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上。
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
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又从出球小动脉流出,血浆的滤过取决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不平衡所形成的滤过动力,滤过膜两侧的压力是由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与肾小囊静水压的压差及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构成,由于这一压差,血浆内的水不断滤出,并带出部分血浆中的溶质。
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125毫升/分±15毫升/分,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的液体约180升,相当于总体水分的4倍或细胞外液的15倍,血浆量的60倍,人体通过控制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口径与阻力、球管反馈、激素、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经肾小球滤过的大量富含各种溶质原尿,时入肾小囊腔,流入肾小管,最终仅有1%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主要依靠肾小管的转动功能来完成,肾小管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而成的通道,肾小管细胞具有经细胞转运功能,可以对管腔内外的水及电解质进行转运,通过被动转运及主动转运,肾小管内滤液中的物质转运到明小管外,再进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峰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浆中的某些物质向肾小管腔内转运,称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为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率为99%,其中60%~70%的水分主要在近端肾小管内伴随钠的转运而被动重吸收到血液中,而最后排出的尿液,主要通过髓袢和集合的尿浓缩与稀释机制来完成。
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
原尿中钠的转运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转运机制,是耗氧耗能的主动重吸收过程,少部分为被动扩散转运,原尿中仅有1%的钠从尿液中排出,钠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氯的转运随钠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小部分被主动重吸收,最后仅占滤过率1%的氯(5~9克)以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形式随尿排出。
原尿中70%的钾在近曲小管内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及外髓层集合管亦可重吸收省量的钾,重吸收的方式以主动过程中为主。
钾的分泌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皮质集合管以及髓袢降支细段,是尿中钾的主要来源,分泌过程以被动分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