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手工制作作为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手工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手工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4.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

三、课程内容1. 纸艺制作:学习纸雕、剪纸、纸贴等纸艺技巧,制作精美的纸艺作品。

2. 泥塑制作:学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创作富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3. 木工制作:学习简单的木工技巧,制作实用又美观的木工作品。

4. 布艺制作:学习布艺的基本技巧,制作舒适的布艺作品。

5. 综合材料制作:利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4. 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方面。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五年级学生难度的手工制作教材,提供系统的制作技巧和实例。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手工制作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参考。

3. 实物资源:收集各种制作材料,如纸张、泥巴、木材、布料等,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材料进行实践。

4. 专家资源:邀请手工艺术专家进行讲座或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制作水平。

五年级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五年级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五年级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第1篇: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手工制作教学总结本学期的手工兴趣小组活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动已经顺利结束了。

在活动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折纸、纸贴画、布贴画等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他们学得也非常认真,都有很大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所以对手工的兴趣更浓了。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我的意料。

为每月班级手工展区增加了一抹亮色。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他们现在都能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花,自己动手折一些作品等。

3、在活动中我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

4、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当他们有不会的时候旁边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现在小组中的学生都已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本学期的手工兴趣小组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时会不注意卫生,把一些碎纸、废树叶等东西扔到地上;有的学生在活动前不能把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还有的学生做手工比较粗心,做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等等。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2篇:五级下册手工制作教学计划五年级手工制作活动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融合传统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未来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1、开放性: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等;在主体方面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和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与材料教学目标:了解并认识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与材料。

教学内容:介绍剪刀、胶水、彩纸、针线等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2 第二节:折纸艺术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纸飞机、纸鹤、纸盒等折纸作品。

2.3 第三节:拼贴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利用彩纸、杂志图片等材料进行拼贴创作。

2.4 第四节:陶艺制作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陶器的基本步骤,如塑形、上釉、烧制等。

2.5 第五节:综合材料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如瓶子改造、布艺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理论知识。

3.2 演示法:展示手工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

3.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相互交流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美观度、创意等。

4.3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的手工制作教材,提供给学生参考。

5.2 工具与材料:准备充足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寻找相关的手工制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安全与卫生6.1 安全指导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强调使用工具和材料时的安全规则,如避免尖锐物品划伤、小心使用热工具等。

小学手工制作活动总结

小学手工制作活动总结

小学手工制作活动总结手工制作是小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这里我将对小学手工制作活动进行总结。

一、活动设计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前,首先需要进行活动的设计。

设计一个合适的活动对学生发展手工制作技能、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重要。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以及他们的能力水平。

活动设计要有趣、可行,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设计制作小花朵、小动物等手工制作活动。

二、教学方法在手工制作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示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的步骤和要求,启发式教学则是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自行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材料准备材料的准备对手工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材料选择要与活动的主题相适应,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给学生带来意外风险。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一些基本的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是必不可少的。

四、师生互动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了解他们对手工制作活动的理解和体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五、评价与反馈在手工制作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是十分重要。

评价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结果的评判,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小学手工活动课总结(3篇)

小学手工活动课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手工活动课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在手工活动课中,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课,现将本学期手工活动课总结如下。

二、活动内容1. 纸艺制作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纸艺制作活动,包括剪纸、折纸、粘贴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剪刀、折纸、胶水等工具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在剪纸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制作出了各种图案;在折纸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折纸的基本步骤,制作出了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在粘贴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胶水将各种材料粘贴在一起,制作出了具有创意的作品。

2. 陶艺制作陶艺制作是本学期手工活动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在陶艺制作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陶土、泥板等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学生了解了陶艺的制作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揉泥、塑形、修整等基本技巧,制作出了各种精美的陶艺作品。

3. 布艺制作布艺制作是本学期手工活动课的又一亮点。

在布艺制作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布料、针线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布艺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了布艺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裁剪、缝制、拼接等基本步骤,制作出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布艺作品。

4. 竹编制作竹编制作是本学期手工活动课的拓展内容。

在竹编制作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竹条、竹片等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了竹编的制作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编织、拼接、修整等基本技巧,制作出了各种精美的竹编作品。

三、活动成果1.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手工活动课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手工课教学总结范文

手工课教学总结范文

手工课是我们学校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经过一学期的手工课教学,我深感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现将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在手工课开始前,我向学生介绍了手工制作的基本原理、技巧和工具,让学生对手工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教学: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3. 作品展示:每节课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4. 互动交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手工制作水平。

三、教学成果1.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许多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手工制作任务。

2.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许多学生制作出了具有独特创意的作品。

3. 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了提高,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4.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手工制作缺乏兴趣,对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 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较弱,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手工课中找到自己的亮点,发挥自己的特长。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手工课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手工制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

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

手工制作教学工作总结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手工制作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

本文将对手工制作教学进行工作总结,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反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手工制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 基础技能训练:在初级阶段,我们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剪纸、折纸、泥塑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2. 创新思维培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审美素养提升: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手工制品,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方法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2.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布置具体的制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制作技能和方法。

3. 小组合作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我们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包括各种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

2. 教学工具:包括各种手工制作所需的工具,如剪刀、刀具、钳子、镊子等。

3. 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用于演示和展示手工制品。

4. 教学场地:包括手工制作教室、活动室等,提供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的场所。

5. 教学师资:包括具有丰富手工制作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四、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我们了解了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程的反馈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喜欢手工制作课程,认为这门课程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认为手工制作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帮助。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手工制作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各种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手工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课程内容1. 纸艺制作:学习纸折叠、剪切、拼接等基本技巧,制作各种纸艺作品。

2. 泥塑制作:学习泥塑的基本手法,创作具有一定寓意和美观的泥塑作品。

3. 木工制作:了解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简单的木工制作技巧,制作实用且美观的木工艺品。

4. 布艺制作:学习布艺的基本手法,制作抱枕、小袋子等生活用品。

5. 综合材料制作: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作富有创意的综合材料作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五年级学生手工制作的教学教材。

2. 教具:剪刀、胶水、彩纸、泥塑材料、木材、布料等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

3. 设施:手工制作教室、展示架、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期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学习手工制作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

3.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现将前五个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学习剪、折、粘、画等基本手工制作技巧。

2. 第二章:纸艺制作。

学习纸花、纸飞机、纸盒等纸艺作品的制作。

3. 第三章:泥塑制作。

学习泥塑的基本手法,创作人物、动物等泥塑作品。

4. 第四章:绳结与编织。

学习基本的绳结技巧和编织方法,制作手链、帽子等作品。

5. 第五章:环保手工制作。

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2. 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4. 举办作品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态度、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意性、审美价值等,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教材。

2. 教具: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泥、绳子、剪刀、胶水等。

3.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4. 场地:宽敞的手工制作教室,配备必要的桌椅和储物柜。

七、教学实施1. 每周安排一节手工制作课,共计十个课时。

2. 按照课程计划,逐章进行教学。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安全指导,避免使用锐利工具造成伤害。

4.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手工制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手工制作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观念、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4.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升审美观念。

三、教学内容1. 纸工制作:学习纸折叠、剪切、拼接等基本技巧,完成各种纸制品的制作。

2. 木工制作: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进行木制品的打磨、拼接等操作。

3. 废旧物品改造: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改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塑料制品制作:学习塑料制品的折叠、拼接等技巧,完成塑料制品的制作。

5. 综合材料创作: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2.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态度、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美观度和实用性。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4.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观念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教材。

2. 工具和材料:纸张、剪刀、胶水、木工工具、废旧物品、塑料制品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进程1. 纸工制作:学习纸折叠、剪切、拼接等基本技巧,完成各种纸制品的制作。

2. 木工制作:学习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进行木制品的打磨、拼接等操作。

3. 废旧物品改造: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改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特开设《手工制作》校本课程。

本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纸工、泥工、布艺、木工等四大类手工制作项目。

每个项目包含多个具体的手工制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掌握相关技能。

第二章:纸工制作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纸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创作纸工作品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纸的种类及特点2.2.2 纸工工具及使用方法2.2.3 基本纸工技巧(如剪、折、粘等)2.2.4 纸工创作实例(如纸花、纸飞机等)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分组合作完成作品。

2.4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

第三章:泥工制作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泥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创作泥工作品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泥的选用与处理3.2.2 泥工工具及使用方法3.2.3 基本泥工技巧(如揉、搓、压等)3.2.4 泥工创作实例(如泥人、泥壶等)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分组合作完成作品。

3.4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

第四章:布艺制作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布艺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创作布艺作品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布的种类及特点4.2.2 布艺工具及使用方法4.2.3 基本布艺技巧(如剪、缝、拼等)4.2.4 布艺创作实例(如布包、布偶等)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分组合作完成作品。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负责小学手工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手工教学的总结。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程内容设计本学期手工课程围绕“创意手工制作”主题展开,包括剪纸、泥塑、手工制作卡片、制作小玩具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我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示范教学、分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技巧;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生参与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

他们对手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动手实践,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分组合作中,学生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教学成果1. 手工技能的提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泥塑、手工制作卡片等技能,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

2. 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手工课程中,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

他们能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这对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欣赏各种手工艺品,学生们对美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学会了从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评价手工作品,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2. 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

我将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手段,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手工制作的魅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手工课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存在个体差异。

我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发五年级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特制定本课程计划,通过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发展个性特长。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对手工艺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 通过对不同材料和制作技巧的尝试,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纸艺制作1. 学习纸的折叠、剪切、拼接等基本技巧。

2. 制作纸飞机、纸花、纸盒等纸艺作品。

第二单元:泥塑制作1. 学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捏、搓、压等。

2. 制作人物、动物、景物等泥塑作品。

第三单元:布艺制作1. 学习布的剪切、拼接、缝制等基本技巧。

2. 制作布包、布偶、布景等布艺作品。

第四单元:木工制作1. 学习使用简单木工工具,如锯、凿、打磨等。

2. 制作木制小玩具、笔筒、书架等木工作品。

第五单元:综合材料制作1. 探索使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创作,如塑料、玻璃、金属等。

2. 制作创意作品,如环保灯笼、装饰画、创意盆栽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指导法、讨论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美观、实用性等方面。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成长。

4.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教材。

2. 教具: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泥巴、布料、木头、废弃物品等;手工工具,如剪刀、针线、锯子、锤子、打磨工具等。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美的脑,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活动目的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制作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手工制作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废品,变废为宝。

这样既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就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废可弃乐瓶可以制成花篮;旧挂历可以制成花瓶;蛋壳可以制成不倒翁,还可以粘贴成画;树叶、碎布块等均可以拼贴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可以成为你房间里别出心裁的一件装饰品;河边拣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或自制雨花石……同时加入彩泥、手工折纸、十字绣等内容,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

”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可玩物,也可益智,可谓“玩物益智”。

明德地方课程备课(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执教者:一、教学进程第一章手工及其教育学习要点:了解专业手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要求;了解专业手工的种类、学习要点:造型规律和常用工具、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掌握手工制品欣赏和评价的标准。

教学重点: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和评判标准。

教学重点第一节手工概述手工是指以双手为主或借助工具,按照一定的构思和工艺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或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的造型活动。

如:纸艺、布艺、陶艺、玩具、根雕、泥玩、刺绣、编织等。

第二节专业手工与手工学习的基本要求专业手工是专门研究手工制作特点、造型规律、表现媒材和小学手工教育的一门学科。

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总结1. 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和指导。

2. 工作内容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安排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 制定手工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年级相匹配;- 设计和安排手工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指导学生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技能提升;- 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鼓励学生自信和自豪感。

3. 工作成果通过以上的工作内容和努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学生的手工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更复杂的手工项目;- 学生对手工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增加,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些手工项目。

4. 经验总结在手工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创意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注重课堂纪律和安全,确保学生的研究环境和体验;-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学生研究效果的提升。

5.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手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我也将继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6. 结语通过总结和反思五年级手工教学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期待未来的挑战。

希望通过继续努力和不断研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

小学手工教学总结8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手工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手工教学工作进行细致全面的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学期手工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剪纸、手工制作、绘画等。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和方法。

2.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创意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们尝试创新手工制作方法和材料。

4. 项目式学习: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手工制作项目,让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成果与亮点1. 学生作品质量:学生们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作品质量逐渐提高,细节处理更加精细。

2. 创造力表现:学生们在手工制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完成作品。

3. 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学生兴趣与积极性:手工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热情高涨。

五、教学问题与反思1.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技能训练。

2. 教学资源仍需丰富,以便提供更多样化的手工材料和工具。

3. 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4. 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步。

六、未来教学规划1. 加强基础技能训练:针对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加强基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寻找和引进更多的手工材料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3. 创新教学方法:尝试引入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手工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教师手工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手工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特开设了手工艺术课程。

本学期,手工艺术课程已经圆满结束,现将课程总结如下。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本学期手工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手工制作基本技巧:如剪纸、折纸、编织、泥塑等。

2. 手工制作材料及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3. 手工制作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4. 创意手工制作:如DIY家居装饰、创意礼品等。

四、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手工艺术的基本知识、制作技巧和材料工具。

2.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相互学习、交流。

4. 创意手工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五、教学成果1. 学生手工制作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剪纸、折纸、编织、泥塑等基本技巧,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 学生审美观念得到培养: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学生欣赏了各种优秀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3.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在创意手工制作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4.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在小组合作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手工艺术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手工制作技能掌握不牢固。

改进措施:教师应加强课堂练习,鼓励学生反复实践,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小学手工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手工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手工课教学工作总结手工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本学期我在小学手工课教学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下面对本学期的手工课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我在本学期的手工课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制定了可行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次序和阶段性目标设置合理。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和艺术修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确定了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手工制作任务,如手工绘画、纸艺制作、陶艺创作等,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就。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本学期我在手工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采用讲解结合示范的方式,将难点和重点内容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三、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手工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注重及时反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小组评价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我还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通过评价任务的完成度、创造性和思考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课堂管理规范,营造积极氛围在手工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课堂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我在每节课开始前,对课堂秩序和行为规范进行明确要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签订“学生守则”。

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手工制作》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授课教师:李敏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挖掘美的脑,一双善于创造美的手,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活动目的本学期开设的手工制作地方课程活动为一部分有手工制作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废品,变废为宝。

这样既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的工艺品《公牛头》不就是变废为宝变来的吗!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废可弃乐瓶可以制成花篮;旧挂历可以制成花瓶;蛋壳可以制成不倒翁,还可以粘贴成画;树叶、碎布块等均可以拼贴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人物画等,配上镜框,可以成为你房间里别出心裁的一件装饰品;河边拣来的鹅卵石,不妨变成戏剧脸谱或自制雨花石……同时加入彩泥、手工折纸、十字绣等内容,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高尔基说过:美就在丑的身旁。

”只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所以说,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可玩物,也可益智,可谓“玩物益智”。

明德地方课程备课(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执教者:李敏一、教学进程第一章手工及其教育学习要点:了解专业手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要求;了解专业手工的种类、学习要点:造型规律和常用工具、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掌握手工制品欣赏和评价的标准。

教学重点: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和评判标准。

教学重点第一节手工概述手工是指以双手为主或借助工具,按照一定的构思和工艺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或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的造型活动。

如:纸艺、布艺、陶艺、玩具、根雕、泥玩、刺绣、编织等。

第二节专业手工与手工学习的基本要求专业手工是专门研究手工制作特点、造型规律、表现媒材和小学手工教育的一门学科。

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之一。

一、(一)学科特点造型性造型是内在意义和外在显现的结合体,是手工的本质特征之一。

即所要表现的一切内容都必须通过外部形态来展现,并以固有、具体可感、可触的形态诉诸于视知觉,呈现出制作者内在的精神境界情绪情感、意愿和思想等,揭示客观事实、现象,以及人类的心理、生活状态。

(二)视觉性两个层面理解:一是直观性,二是审美性。

(三)表现媒介手工制作常常致力于物质材料及其表现价值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和增强作品及材质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造型规律(一)小学专业手工的种类1、从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质划分,有纸工、泥工、布工、竹木工、金石工、塑料工、废旧品工等。

2、从使用材料的形态划分,有点状材料成型、线状材料成型、面状材料成型和块状材料成型。

3、从制作工艺上划分,有编织、刺绣、缝纫、印染、雕刻、插接、模具、重构等。

4、从造型物的空间占有形态划分,有平面和立体两种。

5、从手工作品的用途划分,有实用手工、玩赏手工和装饰手工。

(二)小学专业手工的造型规律1、构思与设计规律构思与设计即制作前通过想象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关于造型物的用途、形象、结构、材料选择、制作条件、成品效果等心理操作的总和。

一般过程:(1)以用途为构思依据:是实用的、装饰的、玩耍的(2)确定造型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具体形象:夸张、变形、写实;并从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形成比较具体完善的内在加工形象。

(3)选择造型材料,体现创作意图并适合所塑形象,同时考虑材料经济易得、便于加工制作(4)采用适合的加工方法,明确制作步骤,成品的装饰手法和艺术效果要符合造型美的规律。

2、材料选择与使用规律(1)因意选材:根据造型物的构思与主题,选择使用能够准确而充分表达造型物形象的材料进行创作。

如,制作皮毛类动物时,选择毛绒类材料就比较适宜。

(2)因才施意:选择材料自身所呈现的物理性质、材料特点及外在形状、联想到某一具体事物,并穿凿出该事物来。

迁想状物:根据材料的外在形状、纹理、色彩等非具象痕迹联想到与某物相像。

借物造像:借助材料已有的非具象加工条件,将联想到的形象塑造出来。

3、材料加工规律(1)加一加:通过材料添加进行造型的方法。

如,粘贴、接插、编织、缠绕、串联、钉铆、镶嵌等;(2)减一减:消减或剔除材料中与形象塑造无关部分的造型方法。

如,撕剪、雕刻、削切、刮刨等;(3)变一变:加工材料形变量不变的造型方法。

如,弯曲、冲压、折叠、团涅、卷曲、浇注等。

三、常用工具和材料(一)常用工具:在手工实践中,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要适用、便利,也可自制。

1、剪。

2、刀。

3、锯4、烙具。

5、钳子6、榔头7、针、锥或钻8、夹子9、尺10、笔11、其他。

如圆规、泥蓖、泥工板、木锉、钢锉、砂纸、糨糊、胶带、订书机、小盆、水桶、毛巾、打孔机等。

(二)材料及其种类1、材料分类(1)从材料的形成方式分:天然材料(如石、木)和加工材料(如塑料、铁皮)。

(2)从质地上可分为软质材料(海绵、泥)和硬质(竹、石)材料。

(3)从透明度上可分为透明材料(玻璃、有机玻璃)、半透明材料(塑料、有色有机板、薄纸)和不透明材料(木板、布)。

(4)从形状上可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块状材料。

(5)从材料的属性上可分为纸、布、泥、竹、木、石、塑料等。

2、常用材料(1)纸。

(2)布、线类。

(3)泥类。

(4)竹、木类。

(5)石。

(6)金属皮、丝。

(7)塑料类。

(8)其他材料。

自然物的叶、茎、干、根、花、果实;农作物主副产品,如籽粒、棉花、萝卜等;动物加工的副产品和边角料,如角各种贝壳、毛、骨等;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如包装电视、冰箱、洗衣机、鞋子、成衣、牙膏、香皂、羽毛球难过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盒子、纸筒、纸袋等。

3、选材原则要注意开发和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手工创作活动,所谓“身边的物品”即周围环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应根据区域特点就地取材。

三、(一)学习要求总的要求1、有目的的掌握常用、实用的手工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举一反三能力。

如,制作数量、质量上的举一反三,材料选用上的举一反三,造型装饰上的举一反三,色彩线条上的举一反三等。

2、掌握一定手工设计、制作规律和制作技能,具备一定造型实践能力,养成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3、将学到的手工知识和技能广泛运用到生活美化、环境美化和教育实践中去。

(二)具体要求1、认真学习手工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具材料。

2、能够独立进行手工造型设计和制作,并能运用于小学儿童手工教育或其他领域的教育实践。

3、能够正确组织和引导幼儿开展适宜的、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

4、能够开发利用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手工材料;结合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地域特点,汲取民族民间优秀的手工艺术精华并应用于造型实践。

5、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手工制作行为及其作品。

第三节手工制品欣赏与评价一、以慎重、科学、公正的态度和艺术美的规律为出发点二、作品内容与形式要协调统一,内容的表现要积极向上、健康三、主要从适用、经济、美观、创新几个方面判断第二章纸造型学习要点:了解纸的平面造型、立体造型规律和表现形式,掌握剪撕纸装饰画学习要点和折纸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纸造型的一般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剪撕纸装饰画和折纸的基本制作方法步骤。

纸造型是在充分发挥纸张可塑性能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加工手段,创造出丰富内容的艺术品种。

第一节纸的平面造型一、剪纸,具有千刀不落、万剪不断的完整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刻刀、纸张、衬板等。

(一)剪纸的表现形式(二)常用的剪法及纹样(三)剪纸的方法步骤1、起稿用单线画草图。

2、图稿剪纸化。

连接、加粗、纹样美化3、用深颜色把要剪去的部分图画出来。

4、剪刻。

剪刻的基本规律是: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由内向外、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

(四)几种折叠剪纸的方法步骤1、纸帘剪法。

2、二方连续。

3、四方连续。

4、团花。

5、拉花。

二、染纸(一)工具材料,吸水性强有韧性的纸,如生宣纸、餐巾纸;水性颜料,用时加入适量水和酒精,如红蓝墨水、水彩颜料;调色盘、扎染线、夹板。

(二)方法步骤1、构思2、折叠3、染制4、剪裁修整三、撕纸方法步骤1、折叠2、起稿3、撕纸,不要求纸边缘均匀整齐四、剪(撕)贴装饰画1、剪(撕)贴装饰画是在装饰画的基础上,将剪或撕出的形按主题和构图规律粘贴而成。

在形象的处理上追求简洁、概括;在手法上追求夸张、变形;在色彩上要求和谐统一。

2、工具有剪刀、镊子、胶水、双面胶、乳胶、糨糊等;材料用各色卡纸、吹塑纸、旧挂历、广告单等;底板材料可用泡沫板、白板纸、三合板等。

3、方法步骤(1)起稿2、色块剪裁3、粘贴第二节一、折纸(一)九种基本折法1、对折法2、对角折3、集中折4、向中心折5、双正方形6、双三角形7、单三角折菱形8、单菱形9、双菱形第三章第一节布造型概述布造型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布艺在先到环境装饰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布贴造型一、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2、印稿3、加工布块4、粘贴5、整修定型。

二、剪贴技法1、并列粘贴2、重叠粘贴第三节布的半立体造型一、布嵌挂饰布嵌挂饰是利用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碎布,依构成原理经拼嵌而成的布艺品种。

制作方法:1、设计2、印稿3、选料4、刻线5、嵌布6、装框。

二、布包挂饰1、并列式布包挂饰2、浮雕式布包壁挂8第四章结绳造型第一节结绳概述结绳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绳”与“神”谐音,“结”表示了力量、谐和,给人一种团结、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一、主要工具:美工刀、剪刀、大头针、泡沫板、针线、镊子、打火机、粘合剂等。

二、主要材料第二节结绳方法一、基本结1、挂线结、2、双套结3、平结4、左右转结5、双联结6、横卷结7、斜卷结二、变化结:1、十字结2、藻井结3、吉祥结4、团锦结5、盘长结6、十全结三、组合结1、玫瑰花结2、太阳花结3、挂饰一4、挂饰二5、海星结6、热带鱼挂饰编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