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归纳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归纳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归纳初中数学概念公式是指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概念和公式的总结和归纳。

这些概念和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石。

下面将从初中数学的各个章节,简要地总结和归纳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1.数与式-数的读法:读整数、分数、小数-定义整数的正负性、分数的大小比较-常见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运算-简便运算法则: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运算顺序:用括号确定运算顺序-求算式的值2.代数式-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字母、常数、系数、幂)-代数式的运算(加减乘除)-因式、倍式、约分、分式-代数式的化简3.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未知数、等号、解)-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方程有唯一解、有无穷多解、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解方法(凑、消、移项、等价方程)-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求解方法(加减法、乘除法)4.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直线的性质(平行、垂直、交点)-各种图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弧长、面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5.相似与全等-相似和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比例和周长比例6.三角形的计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面积公式:海伦公式、高度公式、正弦公式、面积比例公式-解三角形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直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内角和、同旁内角、同位角、对顶角、平行线的判定条件)7.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纳、展示方法-数据的概率与统计分析-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统计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范围)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概念公式的归纳可以涵盖数与式、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图形的认识、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计算以及数据的分析等各个方面。

最全面的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大全

最全面的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总结一、基本知识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逢考必出的公式定理一、数学性质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b2-4a c(前提必须化成一般形式a x2+b x+c=0)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并且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领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4、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5、多边形: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

6、平均数:7、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8、方差公式:二、基本定理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2、边角边公理(SA 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 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 A 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 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 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的性质: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

初中数学公式汇总(精华版)一、幂的运算:①同底数幂相乘:ma ·na =nm a+;②同底数幂相除:m a ÷n a =nm a-;③幂的乘方:nm a )(=mna;④积的乘方:n ab )(=n a nb ;⑤分式乘方:n nn ba b a =)((注意:凡是公式都可以倒用)二.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平方差公式 22b a -=(a+b )(a-b ) (注意:凡是公式都可以倒用) 三.算术根的性质:2a =a ;)0()(2≥=a a a ;b a ab ⋅=(a ≥0,b ≥0);ba ba=(a ≥0,b >0)四.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0(02≠=++a c bx ax1、求根公式:)04(24222,1≥--±-=ac b aac b b x2.根的判别式:ac b 42-=∆当ac b 42-=∆>0时,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反之亦然.<当ac b 42-=∆=0时,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反之亦然.当ac b 42-=∆<0时,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没有的实数根. 反之亦然.3.根与系数的关系:ac x x a b x x =⋅-=+2121, 逆定理:若n x x m x x =⋅=+2121,,则以21,x 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02=+-n mx x 。

4.常用等式:2122122212)(x x x x x x -+=+212212214)()(x x x x x x -+=-5.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①2122122212)(x x x x x x -+=+ ②21212111x x x x x x +=+ ¥③212212214)()(x x x x x x -+=- ④21221214)(||x x x x x x -+=-⑤||22)(|)||(|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 ⑥)(3)(21213213231x x x x x x x x +-+=+ ⑦其他能用21x x +或21x x 表达的代数式。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与代数1.数与式1) 实数实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实数a的相反数是-a,实数a的倒数是1/a(a≠0);②实数a的绝对值:当a>0时,|a|=a;当a=0时,|a|=0;当a<0时,|a|=-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当a≥0,b≥0时,√(ab)=√a×√b;当a≥0,b>0时,√(a/b)=√a/√b;②二次根式的性质:当a≥0时,√(a²)=a;当a<0时,√(a²)=-a。

2) 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m、n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 (a≠0,m、n为正整数,m>n);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n=a^n×b^n(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a^0=1(a≠0);⑤负整数指数:a^-n=1/(a^n)(a≠0,n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a²-b²;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b)²=a²±2ab+b²;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a×m=b/b×m,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a/c×b/d=a×b/c×d(a、b、c、d≠0);③分式的除法法则:a/c÷b/d=a/c×d/b(c、d≠0);④分式的乘方法则:a/c)^n=a^n/c^n(n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b=(a±c)/b;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d=(ad±bc)/bd(b、d≠0)。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初中数学涵盖了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公式,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和概率等。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常见的公式总结:一、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解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x=\frac{-b\pm\sqrt{b^2-4ac}}{2a}$。

2. 因式分解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a^2-b^2=(a+b)(a-b)$。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

4.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

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_1,a_2,...,a_n$,其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S_n=\frac{n(a_1+a_n)}{2}$。

6.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ar,ar^2,...,ar^{n-1}$,其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得:$S_n=\frac{a(1-r^n)}{1-r}$。

7. 指数运算法则:$a^m\cdot a^n=a^{m+n}$;$\frac{a^m}{a^n}=a^{m-n}$;$(a^m)^n=a^{m\cdot n}$。

8. 对数运算法则:$\log_ab=\frac{\log_cb}{\log_ca}$;$\log_a1=0$;$\log_aa=1$。

二、几何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S=a\cdot b$,其中$a$为长,$b$为宽。

2.正方形的面积:$S=a^2$,其中$a$为边长。

3. 圆的面积:$S=\pi r^2$,其中$r$为半径。

4. 圆的周长:$C=2\pi r$,其中$r$为半径。

5.直角三角形的周长:$a+b+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6. 三角形的面积:$S=\frac{1}{2}bh$,其中$b$为底,$h$为高。

初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大全初中数学涉及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非常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一、数的性质和运算1.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数的性质:整数、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3.质数和合数:质数的定义、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4.互质和最大公约数:互质的定义、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5.奇数和偶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相邻奇偶数之和的规律6.分数和比例:分数的概念、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延伸应用二、代数运算1.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常见形式2.代数式的运算:-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的方法-展开式:展开式的概念、展开式的方法-化简式:化简式的概念、化简式的方法三、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3.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4.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5.消元法:消元法的概念、使用消元法解方程和不等式四、几何1.点、线和面:点、线、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图形的构造:用尺规作图和量角器作图3.圆的性质: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判定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4.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5.直线和平面的相交关系:相交、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及判定方法6.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特殊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五、统计与概率1.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概率:概率的概念、事件的概念、计算概率的方法3.统计图表:频数、频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六、计算器使用技巧1.整数运算:整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2.分数运算: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混合数的运算方法3.平方根和立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方法4.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和降低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一、代数1.因式分解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a-b)² = a² - 2ab + b²a²-b²=(a+b)(a-b)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a² + 2ab + b² = (a + b)²a² - 2ab + b² = (a - b)²2.方程求解公式:一次方程:ax + b = 0,x = -b/a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x = (-b ± √(b² - 4ac))/2a 一元二次方程组求解:联立两个方程,解得未知数的值3.指数与幂公式:aⁿ×aᵐ=aⁿ⁺ᵐ(aⁿ)ᵐ=aⁿᵐa⁰=1aⁿ⁻ᵐ=aⁿ/aᵐa⁽ⁿ⁺ᵐ⁾=aⁿ×aᵐ4.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二、几何1.图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S=长×宽正方形的面积:S=边长²三角形的面积:S=底边×高/2梯形的面积:S=(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S=πr²2.图形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P=2(长+宽)正方形的周长:P=4×边长三角形的周长:P=边1+边2+边3梯形的周长:P=上底+下底+两腿圆的周长:P=2πr3.相似三角形公式:对应边的比例:AB/DE=BC/EF=AC/DF对应角的相等性:∠A=∠D,∠B=∠E,∠C=∠F4.圆的相关公式:弧长公式:L=2πr(θ/360°)弦长公式:l = 2r × sin(θ/2)弧度和角度的转换:θ(弧度)=θ(角度)×π/180°弧度的定义:圆的半径所对的圆心角的弧长等于半径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1.统计相关公式:平均值:平均值=总和/个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取中间位置的数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一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概率相关公式:事件的概率:P(A)=发生事件A的次数/总次数互斥事件的概率:P(A或B)=P(A)+P(B)独立事件的概率:P(A和B)=P(A)×P(B)。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一、数与代数1.数与式(1)实数实数的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0);a1②实数a 的绝对值:⎪⎩⎪⎨⎧<-=>=)0()0(0)0(a a a a a a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a≥0,b≥0);b a ab ⋅=(a≥0,b >0);ba ba =②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m 、n 为正整数);n m n m a a a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 、n 为正整数,m>n );n m n m a a a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为正nnnb a ab =)(整数);④零指数:(a≠0);10=a⑤负整数指数:(a≠0,n 为正整数);n naa1=-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b a b a b a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m b m a b a ⨯⨯=m b m a b a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acd c b a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adc d b a d c b a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为正整数);n nn ba b a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 ba cbc a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cdab b d c a ±=±2.方程与不等式①一元二次方程(a≠0)的求根公式:02=++c bx ax )04(2422≥--+-=ac b aac b b x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c b 42-=∆(a≠0)的根的判别式:02=++c bx ax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0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是方程1x 2x 02=++c bx ax(a≠0)的两个根,那么+=,=;1x 2x a b -1x 2x a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 、b 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 (k≠0),则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拿去不用谢)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h,k),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k为顶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的轴对称线公式:x=h,其中h为顶点的横坐标。

4. 二次函数的判别式:Δ = b^2 - 4ac ,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5.二次函数的解的公式:x=(-b±√Δ)/(2a),其中a、b、c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6.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角的度数。

7.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的余弦。

8.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tanA = sinA / cosA ,其中A为角度。

9.平方差公式:(a+b)(a-b)=a^2-b^2,其中a、b为变量。

10.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其中a、b为变量。

1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其中a、b为变量。

12.代数因式分解公式:x^2-y^2=(x+y)(x-y),其中x、y为变量。

13. 余弦的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4. 正弦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其中A、B为角度。

15. 余切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其中A、B为角度。

16.相反数的和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17.加减相同数等于零:a+(-a)=0,其中a为实数。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及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如下:数与代数部分: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数轴、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勾股定理、数的开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实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小数部分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的积表示数学关系的方法。

3、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式。

4、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多个数表示数量关系。

5、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实数,两点的中点表示两个数的平均数。

6、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7、正比例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且y=kx,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8、一次函数:y=kx+b。

9、反比例函数:y=k/x。

10、二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1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

12、数的开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13、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14、整数的除法原理:a÷b=c且a=b×c。

15、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gcd):gcd(a,b)=c,且c 为a和b的公约数中的最大值。

最小公倍数(lcm):lcm(a,b)=c,且c 为a和b的公倍数中的最小值。

1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

a²+b ²=c²(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初中数学资料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资料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资料概念公式大全
一、数的概念和基本关系
1、数的概念:数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量的符号。

比如1、
2、3,是
表示三个物体的个数,有几个物体就用几个1来表示;
2、加法关系:如果有a、b两个数,a+b=b+a。

即同类的加(把一个
数加到另一个数上),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3、乘法关系:如果有a、b两个数,a×b=b×a。

即同类的乘(把一
个数乘以另一个数),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4、加的恒等式:如果有a、b两个数,a+b=a。

即加上恒等相等的数,结果不变;
5、乘的恒等式:如果有a、b两个数,a×b=a。

即乘上恒等相等的数,结果不变;
二、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1、方程式的概念:方程式是指用未知数或符号和等号来表示两边数
值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结构表达式。

例如:2x+5=11;
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为
1的方程,它的解法是:先把等号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然后把两边同时
加减相同的数,最后得出解。

3、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就是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次数都为
1的方程,它的解法是:先把等号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然后把同类项的
系数变得一样,最后把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数,得出解。

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理化公式概念汇总一、数学公式1.一次方程组:一次方程组是由一系列形如ax+b=0的方程组成的,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次方程组就是求出未知数的值,使得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成立。

2.二次方程: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常数,且a≠0,x是未知数。

求解二次方程需要用到求根公式,即x=(-b±√(b²-4ac))/(2a)。

3.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a+b)²=a²+2ab+b²和(a-b)²=a²-2ab+b²。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简化平方和的展开式,常用于化简代数表达式。

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b²=c²,其中a和b是直角边的长度,c是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常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5.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公式是指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

例如sin²θ+cos²θ=1和tanθ=sinθ/cosθ。

这些公式在解三角函数方程和证明三角函数等式时经常使用。

6.等差数列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均为常数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d是公差。

等差数列还有求和公式,即Sn=n/2(a1+an),其中Sn是前n项和。

7.等比数列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均为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r^(n-1),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r是公比。

等比数列还有求和公式,即Sn=a1(1-r^n)/(1-r),其中Sn是前n项和。

8.概率公式:概率公式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常见的概率公式包括事件的概率P(A)=n(A)/n(S),互斥事件的概率P(A∪B)=P(A)+P(B),独立事件的概率P(A∩B)=P(A)P(B)等。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大全(最新版)初中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第二版逻辑与命题实验、观察、操作得出的结论有时不够深入、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判断某一事情的句子称为命题。

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也成立,这样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但条件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这样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数系及运算正数是比大的数,负数是比小的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果两个数的符号不同而绝对值相同,那么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例如,3和-3是互为相反数的。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的相反数。

例如,-5的相反数是5.两个正数相加,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有理数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幂是指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运算的结果称为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

科学计数法是一种表示大于10的数的方法,其中1≤a <10,n是正整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是正整数)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共9篇)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共9篇)

1. 代数公式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 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3.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b)^2 = a^2 2ab + b^24. 分式公式a/b × c/d = ac/bda/b ÷ c/d = ad/bc(a/b + c/d) = (ad + bc)/bd5.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解为 x = b/a6.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解为x = (b ± √(b^2 4ac)) / 2a7. 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sin(θ) =对边/斜边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8. 平面几何公式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2三角形面积:A = (底× 高) / 29. 立体几何公式长方体体积:V = 长× 宽× 高球体体积:V = (4/3)πr^3圆柱体积:V = πr^2h1. 平行线性质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 毕达哥拉斯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即a^2 + b^2 = c^2。

4.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法:(a/b) + (c/d) = (ad + bc) / bd分数的减法:(a/b) (c/d) = (ad bc) / bd分数的乘法:(a/b) × (c/d) = ac / bd分数的除法:(a/b) ÷ (c/d) = ad / bc5.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归纳总结一、数的性质1.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2. 除法运算律- 除法相关性质3.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加法的逆元:a + (-a) = 04. 减法运算律- 减法的定义:a - b = a + (-b)- 减法的性质5. 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相反数的定义- 数的绝对值的定义二、代数式与方程1. 代数式- 代数式的定义- 代数式的四则运算2. 方程- 方程的定义- 解方程的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三、比例与相似1. 比例- 比例与比例关系- 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四则运算2. 相似- 全等与相似的关系- 相似的判定条件- 相似比的计算四、数与量的计算1.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2. 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3. 百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定义- 百分数与整数的相互换算五、几何初步1. 点、线、面- 点的定义- 线的定义- 面的定义2. 几何图形的性质- 三角形及其性质- 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及其性质3.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六、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2. 统计图- 条形图- 折线图- 饼图3. 概率- 概率的定义- 概率的计算方法以上是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在数学中,公式是用来描述数学关系和规律的一种符号形式。

无论是初中数学还是高中数学,数学公式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数学公式大全的完整版,覆盖了从初中到高中各个阶段的数学公式。

希望通过本文的整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公式。

一、初中数学公式1. 平方和公式在初中数学中,平方和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公式之一。

它的公式表达式如下:(a+b)² = a² + 2ab + b²2. 因式分解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因式分解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其中,二次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式分解公式。

它们的表达式如下:(1) 二次方差公式:a² - b² = (a+b)(a-b)(2)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b)²3. 一次函数公式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它的公式表达式如下:y = kx + b4. 三角函数公式在初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

以下为三角函数的常见公式:(1) 正弦函数:sin(x+y) = sin(x)cos(y) + cos(x)sin(y)(2) 余弦函数:cos(x+y) = cos(x)cos(y) - sin(x)sin(y)(3) 正切函数:tan(x+y) = (tan(x) + tan(y))/(1 - tan(x)tan(y))二、高中数学公式1. 二次函数公式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以下为二次函数的一些常见公式:(1) 一般式:y = ax² + bx + c(2) 根与系数关系:若ax² + bx + c = 0的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x₂ = -b/a, x₁x₂ = c/a(3) 平方完成式:对于一般式y = ax² + bx + c,y = a(x -h)² + k为其标准式,其中(-h, k)为顶点坐标。

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

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数学是一门抽象但又实用的学科,数学公式是连接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桥梁,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推导结论,进行建模和预测。

下面是一些初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汇总:1.直角三角形:-毕达哥拉斯定理:a²+b²=c²,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 正弦定理: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角度,a、b、c为对应的边长。

-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cos A,b² = a² + c² - 2ac cos B,c² = a² + b² - 2ab cos C。

- 正切值:tan A = a / b。

2.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矩形面积:A=l×w,其中l为矩形的长,w为矩形的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A=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高。

-三角形面积:A=1/2×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高。

-圆的面积:A=πr²,其中r为半径。

-圆的周长:C=2πr,其中r为半径。

-球的体积:V=(4/3)πr³,其中r为半径。

-长方体的体积:V=l×w×h,其中l为长,w为宽,h为高。

3.代数运算:- 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和b是常数,x为未知数。

- 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其中a、b和c是常数,x为未知数。

-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二次根式:√a×√a=a,其中a为非负实数。

- 分式运算:a/b + c/d = (ad + bc)/bd。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

数学公式初中大全一、代数部分。

1. 有理数。

- 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5=8,( - 3)+(-5)=-(3 + 5)=-8。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5)=-(5 - 3)=-2,( - 3)+5 = 5-3 = 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如a+0 = a。

-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 b=a+( - b)。

-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例如:3×5 = 15,( - 3)×(-5)=15,3×(-5)=-15。

-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即a×0 = 0。

- 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 整式。

-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例如:3x,-5,a等。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例如:在单项式3x中,系数是3;在单项式-5a^2b中,系数是-5。

-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单项式3x^2的次数是2,单项式-5a^2b的次数是2 + 1=3。

-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例如:2x+3y,x^2-2x + 1等。

-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例如:在多项式x^2-2x+1中,x^2、-2x、1都是它的项,1是常数项。

-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一.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第二章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1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11两种解法的分析、对比12未知数和方程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13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能是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a!=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x=b/a(a!=0)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a、b是常数)2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2去括号;3移项变号;4合并同类项,化为ax=-b(a!=0)的形式;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x=-b/a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元二次方程)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三):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平方与平方根11面积与平方(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12平方根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3负数没有平方根14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平方根的运算21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22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sqrt(a)?sqrt(b)=sqrt(ab)(a>=0,b>=0)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sqrt(a)/sqrt(b)=sqrt(a/b)(a>=0,b>0)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1)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23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3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3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3)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34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当b^2-4ac>=0时,x1,2=(-b(+,-)sqrt(b^2-4ac))/2a3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程ax^2+bx+c=0(a!=0)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没有实数根36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4解应用问题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多项式的四则运算)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四):第四章多项式的四则运算1单项式与多项式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12多项式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13多项式的值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14多项式的恒等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15一元多项式的根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2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21多项式的加、减法22多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3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3常用乘法公式公式I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公式II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3单项式的除法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而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一个多项式处以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因式分解)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五):第五章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11因式如果一个次数不低于一次的多项式因式,除这个多项式本身和非零常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因式,那么这个因式(即该多项式)就叫做质因式12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质因式乘积形式的变形过程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配方法6求根公式法13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2余式定理及其应用21余式定理f(x)除以(x-a)的余式是常数f(a)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分式与二次根式)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六):第六章分式与二次根式1分式与分式方程11指数的扩充12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设f,g是一元或多元多项式,g的次数高于零次,则称f,g之比f/g为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13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约分是将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化简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因式,且各系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则此分式成为既约分式既约分式也就是最简分式对于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将每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适当的非零多项式,使各分式的分母相同,而各分式的值保持不变,这种运算叫做通分14分式的运算15分式方程方程的两遍都是有理式,这样的方程成为有理方程如果有理方程中含有分式,则称为分式方程2二次根式21根式在实数范围内,如果n个x相乘等于a,n是大于1的整数,则称x为a的n次方根含有数字与变元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并一定含有变元开方运算的算式成为无理式22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根式具备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式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开方次数(2)根号内不含有分母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根式以后,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根式23二次根式的运算24无理方程根号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二元二次方程)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七):第七章二元二次方程组1二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组11二元二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二元二次方程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y+cy2+dy+ey+f=0其中ax2,bxy,cy2叫做方程的二次项,d,e叫做一次项,f叫做常数项12二元二次方程组2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21第一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当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二元二次方程可分解成两个一次方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分解得到的各方程与原方程组的另一个方程组组成两个新的方程组来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分解降次法22第二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函数与图像)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八):第八章函数与图像1数轴11有向直线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12数轴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2平面直角坐标系21平面的直角坐标化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为作为原点(基准点),过o引两条互相垂直的,以o为公共原点的数轴,一般地,两个数轴选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叫横轴,y轴叫纵轴,它们都叫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我们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直角坐标平面简称坐标平面两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叫做四个象限22两点间的距离23中点公式3函数31常量,变量和函数在某一过程中可以去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统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做常量或常数一般地,设在变活过程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1.函数的定义域2.对应法则(1)解析法就是用等式来表示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函数关系式)(2)列表法(3)图像法3函数的值域一般的,当函数f(x)的自变量x去定义域D中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x=a时的函数值,简称函数值,记作:f(a)32函数的图像若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描出一个点(x,f(x))的集合构成一个图形F,而集F成为函数y=f(x)的图像知道函数的解析式,要画函数的图像,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4正比例函数4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变量y与x之间的比例函数确定了比例函数k,就可以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3)当k>0时,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他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2)随着比例函数的绝对值的增加,函数图像渐渐离开x轴而接近于y轴,因此,比例系数k和直线y=kx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有关据此,k叫做直线y=kx的斜率42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0的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7)当k>0时,他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当k<0时,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8)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5一次函数及其图像51一次函数及其图像如果k=0时,函数变形为y=b,无论x在其定义域内取何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b与之对应,这样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常函数直线y=kx+b与y轴交与点(0,b),b叫做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纵截距52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y=f(小),在a〈x〈b上,如果函数值随着自变量x的值增加而增加,那么我们说函数f(x)在a〈x如果分别画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像,交点的坐标就是这个方程组的解,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叫图像法3.3一次函数的应用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二次函数)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九):第九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11二次函数我们把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叫做二次函数12函数y=ax2(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进行描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顺次联结起来,就得到函数y=x2的图象这个图象叫做抛物线函数y=x2的图像,以后简称为抛物线y=x2这条抛物线是关于y轴成对称的我们把y轴叫做抛物线y=x2的对称轴对称轴和抛物线的焦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13函数y=ax2+bx+c(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对称轴方程是x=-b/2a,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无限延伸当a〉0时,二次函数y=ax2+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b/2a时是递增的;在x=-b/2a 处取得y最小=4ac-b2/4a当a〈0时,二次函数y=ax2+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不/2a处取得y最大=4ac-b2/4a2根据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21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22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23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解法二.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010年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五)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