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答案:A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答案:A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说法正确。

故选:A。

3、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 具有还原性,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答案:D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

故选D。

4、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答案:B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2.地表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C.软水一定是纯净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4.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6.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7.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 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
十一、 留心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考试总有这样一道题:给出几个实验操作的图片,然后辨别正误。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答案:C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讲学)课标定位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Ca(OH)2CaCO3↓+H2O,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2CO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uO+CO Cu+C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反应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CO 一会儿;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CO 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在线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 g/L,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1)验证CO 2是否集满的方法,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沉在集气瓶底部,收集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2)将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倾倒入烧杯中,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直接打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直接打印]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
溶液黄色溶液--- (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九、酸、碱、盐的特性
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脉络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化学反应:原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的过程。

- 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2. 反应的分类-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 反应的催化剂和酶:改变反应速度的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态、溶解度等)。

- 定性分析:基于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 定量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关系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 反应的电荷平衡:反应中电荷总量相等。

4.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碰撞、键的形成和断裂等细节。

5. 总结与复要点- 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经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

- 反应可以按照产物的数量或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 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的碰撞和键的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的内容摘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C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A.B.C.D.答案:B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故选B。

3、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答案:C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解析:D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B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目没有变化,反应前后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解析: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6+2+3+4=待测+20+3+20,待测=2,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

A、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待测值为2,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20-2):(20-4)=9:8,不符合题意;D、甲是反应物,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D解析:D【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装大理石B.加稀盐酸C.制取并收集CO2D.检验是否收集满答案:D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答案:B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反应类型(1)四个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A+B+……=C 如:CO2+H2O=H2CO3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C=A+B+……如:H2CO3=CO2↑+H2O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化变单化)A+BC=B+AC或A+BC=C+BA 如:C+2CuO高温2Cu+CO2↑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①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

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作还原剂,显还原性。

②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

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作氧化剂,显氧化性。

如:C+2CuO 高温2Cu+CO2↑C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显还原性;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显氧化性。

2.碳的单质(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如O元素组成的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P元素组成的白磷与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大(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软,有油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C60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包括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它们都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结构与石墨类似。

木炭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吸附性更强,可以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4)碳的化学性质①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②可燃性:C+O2(足)点燃CO22C+O2(不足)点燃2CO③还原性(与某些氧化物反应):3C+2Fe2O3高温4Fe+3CO2↑C+CO2高温2COC+2CuO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因为纯的CaCO3不易溶于稀盐酸。

②为什么加热反应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因为加热能提高反应物的分子运动速率,增加碰撞频率,促进反应的进行。

2)实验步骤:①将石灰石碾碎成粉末,加入稀盐酸中反应。

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注意事项: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应及时收集,避免泄漏。

②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准备好,避免浪费时间。

3、二氧化碳的应用1)二氧化碳用于饮料的制作,使饮料有起泡沫的效果。

2)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够阻止氧气进入火源,达到灭火的目的。

3)二氧化碳用于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

4)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干冰,在实验室中常用于保温、制冷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以及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其中实验室制法是通过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工业制法是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化学性质包括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其用途包括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温室肥料等。

最后提到了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的问题,需要采取减缓措施。

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同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介绍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鉴别方法和化学反应。

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略小。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其中,一氧化碳的毒性很高,因为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生物体缺氧。

为了除去杂质,可以通过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灼热的氧化铜来鉴别它们。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和联系,如C→CO、C→C O2、CO2→H2CO3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1 碳单质的多样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 等,氧元素可以组成氧 气、臭氧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转化属于
化学变化。
2.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物理
性质差异很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可见物质
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感悟新知
考向 考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碳原子的不同 排列方式
不同的碳单质
碳单质的物理 性质不同
相似的化学性质
感悟新知
考向 辨别氧化剂与还原剂
知3-练
例5 硅(Si) 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 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高温
====
Si+2CO↑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碳表现了氧化性
D. 二氧化硅是还原剂
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感悟新知
知3-练
知识链接: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其中的
“氧”是指氧元素,可以是氧气中的氧元素,也可以是氧
化物中的氧元素。如:C+O2 =点=燃== CO2,C+2CuO =高=温==
2Cu+CO2 ↑,C+CO2
高温
====
2CO,三个反应中C 均发生了
氧化反应,O2、CuO、CO2 均表现出氧化性。
感悟新知
知2-讲
3. 木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红 热的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在充足的氧气 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1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无色透明的固体,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深灰色固体,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用于制铅笔
芯、
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C60也叫足球烯,还有其它管状的碳的单质,它们有很大的用途。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故属于混合物)。

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表现在脱色、除异味、吸附毒气等方面),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类似氢气的化学性质)
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稳定性强(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
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课题2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O2的发生装置(装置1)。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过氧化氢制取O2的发生装置(装置2),些装置也可以用来实验室制取氢气。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也可以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解性决定:
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当然也不会与水反应)用
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当然也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当然也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上述所说的装置2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44,比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大)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如果某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一定含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

(验满放在瓶口,验是不是放在瓶中,与氧气同)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高温
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课题3
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能升华)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
石蕊试液变红,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所以,加热后,变红了的石蕊试液又会恢复紫色。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可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重要提示: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氧化钙叫石灰,也叫生石灰;氢氧化钙也叫熟石灰,也叫消石灰;石灰浆或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都是氢氧化钙!煅烧石灰石: CaCO 高温
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CO 2+Ca(OH)2==CaCO 3↓+H 2O
补充: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
剂,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与制取CO 2反应相似)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干冰用于作制冷剂(人工降雨、保鲜食品);温室肥料(因为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可以作工业原料如制饮料等。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多植树造林;不滥砍滥伐;使用双面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相对分子质量为28,所以不用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 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因为都带蓝色)
(水煤气:H 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O 高温
H 2 + CO )
2)还原性: CO+CuO △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括号外为主要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O[CO 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CaO[CaCO 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高温
CaO+CO 2↑
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盐酸 :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O 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氯酸钾(二氧化锰) :先溶于水,再过滤,滤纸上得到的是二氧化锰,再将滤液蒸发即得氯酸钾。

氯化钾(氯酸钾):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