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高一历史备课组第15课总第课时教学札记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
标】知识与
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
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
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
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
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
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冋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
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
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
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2.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探究新课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1 )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显示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列出变化情况简表:
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
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唐山一胥各庄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
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深入理解探究
仔细阅读教材,讨论下列冋题:
1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结合教材内容和第67页有关铁路交通的三幅图片以及“火车机车演变一览表”讨论回答,我国的铁路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
4•看第69页“学思之窗”思考: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办法?5•交通运输业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就有了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决:
第1题:提醒学生,书中有隐讳的回答。抓住鸦片战争的影响去思考。第2题:火车机车的改进、铁路的延伸、火车的提速。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介绍“ 0”号机车名称的来历,播放有关京九铁路等影视资料。
第3题: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第4题:教师提示:要解决交通运输堵塞,就要疏导城市交通流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流来实现客流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用咼速来弥补交通堵塞的时间。
答案提示: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
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第5题: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旧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缓慢是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原因导致,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力
水平比较低下,中国的建设还处于探索期,所以虽然有发展,但还不够迅速,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逐渐与世界接轨,更加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充分说明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发展。
(二)通讯工具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经历过不同的时代。可以先由学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联络方式,教师再介绍自己所经历过的联络方式。用谈话法整理出通讯工具的发展情况:电报电话互联网。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内容和资料。
(三)小结
提问: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是什么使全世界的人,宛若生活在同一个乡村中?)
【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设计】
结合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指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以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来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有主人翁感,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
【如何处理好本课教材与前后内容的衔接】
本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用3课时概述了中国近现代(也就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起的巨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个共同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使近现代中国在物质生活、交通工具、大众传媒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共冋的结论:只有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以次为线索,把三节内容连贯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
【如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前半段教学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则通过播放大量的图片配合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后半段的知识理解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讨论思考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播、指导为辅,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如何处理好时间紧和内容多的关系】
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由于与生活比较接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图文资料,用“图说历史”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熟悉教材内容。对知识的理解则通过讨论的方式完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少讲或不讲,教师重点解释讨论过程中分歧较大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启发、反思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