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及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的农业发展与饮食文化
引言:
通过学习中国农业历史及饮食文化,结合资料谈谈自己对两汉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和饮食文化的了解认识和自己的一些理解
关键字:
汉朝农业发展成就饮食文化食品烹饪
水利农耕作物
一汉朝的饮食文化
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都较前朝有长足的发展。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铜器,植物油开始登灶入馔,已掌握了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对食品原料也十分讲究,烹饪操作的技术分工已趋成熟,这可以从山东出土的《庖厨图》、“厨夫俑”中得到证明。《庖厨图》描绘了一套前后连贯的烹饪制作过程的宏大场面,图中刻绘的人物个个忙碌,各司其职,从上到下有六个层次,概括了从原料准备到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分工层次明确,是汉代烹饪文化的有力表现。“厨夫俑”则是关于厨师形象的造型,从衣着装束看,几乎与如今的厨师不相上下,这说明当时厨师已形成为一种职业。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大量引进了葡萄、西瓜、芝麻、菠菜、芹菜、大蒜、茴香,莴莲即莴笋、大葱、大蒜等域外食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品,使传统饮食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
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二汉朝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成就一.兴修水利。
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1)汉武帝时,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汉明帝时,由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动用几十万民工,使用多种方法,经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扩充了大量耕地,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随之减少。成就二. 改进农具和农耕技术。
(1)犁壁,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
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3)牛耕技术,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是人力得到一定的解脱。
成就三. 作物的种植培育。
(1)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蔬菜的栽培,汉代时,蔬菜的品种基本齐全(现今,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都已有了),并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3).桑麻的种植,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汉时桑麻得到广泛种植(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