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三角形四大模型
初中几何重要考点之全等三角形,6个模型就能搞定!
初中几何重要考点之全等三角形,6个模型就能搞定!几何在中考中的占比分析分析:▲从分值来看,几何在中考中占60分左右,正可谓占着中考的半壁江山。
▲从得分率来看,填空和选择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题,难度不大。
大题难度很大,得分率很低,是孩子们中考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中考数学要想取得高分,并且让数学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必须克服几何难题!全等三角形在初中几何中的地位1.从中考角度分析▲从数据来看,全等每年中考是必考知识点,而且直接考查全等的分值占整个几何的1/3左右。
▲从题型来看,全等有可能会出现在压轴题部分。
2.从初中几何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三角形是贯穿初中几何的核心内容,四边形与圆中考察的关键性问题通常都是三角形问题;▲三角形部分考察的重点为全等三角形,相似的学习建立在全等之上;初一下学期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尤为重要;▲四边形部分的难点为对称、平移、旋转——三大变换,而此三大变换根本都是只改变位置关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及形状,其本质仍是全等;3.从几何思维和解题习惯的角度分析“全等的证明”戳到了很多孩子的痛点→做题找不到思路、证明原理不会使用、有思路过程不会写等等。
课上通过孩子们的解题过程也能看出,很多孩子在这一部分的学习很痛苦。
如果孩子从初一就对几何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初二以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因为初二四边形、初三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现在所学的“全等”基础之上的,而且解题过程将更加复杂。
因此,要想学好几何,关键就在于学好全等。
“全等三角形”将我们所学习的几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的高度,因为它需要我们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步骤去书写和证明,而且几乎90%以上的几何证明题和中考压轴题要用到“全等的证明”。
因此全等学好了,后面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现在正是锻炼孩子解决几何问题的最佳时机。
这个阶段只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模式,那么学到初二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以及四边形这些以“全等三角形”为基础的模块时,孩子会感觉学起来很轻松,面对各种辅助线的添加也不会畏惧。
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汇总
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汇总
初中几何常见模型解析
黄金屋教育中考研究中心出品
1.打造精细课堂实现个性教育
在初中几何中,有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2.手拉手模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对应边相等,角度相等。
结论:三角形全等。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对应边相等,角度相等。
结论:三角形全等。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且对应边相等,角度相等。
结论:三角形全等。
3.手拉手模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结论:两个三角形相似。
2)特殊情况
条件: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其中一条边是公共边。
结论:两个三角形相似,且公共边上的线段成比例。
4.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
结论:对角线上的线段互补。
2)全等型-120°
条件: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一个角度为120度。
结论:对角线上的线段互补。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11大解题模型模型总结
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模型总结【例题详解】①如图1,在中ABC ∆,,cm 4,6,900==∠=∠BD cm BC CAB AD C 平分,那么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cm.②如图2,已知,21∠=∠,43∠=∠.BAC AP ∠平分求证:.图1图2①2(提示:作DE ⊥AB 交AB 于点E)类别1:角平分线模型应用模型1:角平分性质模型:辅助线:过点G 作GE ⊥射线AC②21∠=∠ ,PN PM =∴,43∠=∠ ,PQ PN =∴,BAC PA PQ PM ∠∴=∴平分,.模型2: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比呈现辅助线:延长ED 交射线OB 于F 辅助线:过点E 作EF∥射线OB【例题详解】已知:如图2,在中ABC ∆,,,AD AB D BC AD BAC =∠且于交的角平分线)(21.AC AB AM M AD AD CM +=⊥求证:的延长线于交作分析:此题很多同学可能想到延长线段CM,但很快发现与要证明的结论毫无关系。
而此题突破口就在于AB=AD,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过C 点作平行线来构造等腰三角形.证明:过点C 作CE∥AB 交AM 的延长线于点E.例题变形:如图,21∠=∠,的中点为AC B ,.,N FB AN M FB CM 于于⊥⊥模型3:角分线,分两边,对称全等要记全两个图形的辅助线都是在射线OA 上取点B ,使OB=OA ,从而使OAC ∆≌△OBC.【例题详解】①、在△ABC 中,∠BAC=60°,∠C=40°,AP 平分∠BAC 交BC 于P,BQ 平分∠ABC 交AC 于Q,求证:AB+BP=BQ+AQ。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作平行线。
2)解题思路:本题要证明的是AB+BP=BQ+AQ。
形势较为复杂,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把左式和右式分别转化为几条相等线段的和即可得证。
可过O 作BC 的平行线。
得△ADO≌△AQO。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模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三角形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一。
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而且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研究三角形的模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构成要素和相关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模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根据边长和角度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多种类型。
通过对这些特殊类型三角形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深化对三角形模型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介绍三角形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应用广泛涉及建筑、工程、航空、计算机图像等多个领域。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总之,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以及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对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角形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因此,加强对三角形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们的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的模型。
接着通过说明文章结构,给读者明确了文章的框架和内容。
然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三角形模型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最后进行总结,概括了本文所包含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正文部分则进一步展开了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讨论,介绍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详细描述了三角形的模型应用。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
三角形的四大模型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在研究三角形时,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三角形的四大模型:欧拉模型、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边-角模型和向量模型。
一、欧拉模型欧拉模型通过研究三角形的顶点、边和面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欧拉公式是欧拉模型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表达了三角形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拉公式,三角形的顶点数加上面数减去边数等于2。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验证三角形是否构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
欧拉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和内心等特殊点的性质。
这些特殊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三角形的对称性、平衡性和内切性质。
二、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是通过研究三角形的三个特殊点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特里希亚特中心包括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和内心。
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外接圆的交点,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切圆的交点。
特里希亚特中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平衡性、外接性和内切性质。
例如,通过研究重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平衡点和质心的性质;通过研究外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角的性质;通过研究内心,我们可以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角的性质。
三、边-角模型边-角模型是通过研究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边-角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角度关系、边长关系和面积关系。
在边-角模型中,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边长和面积。
例如,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角度,海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四、向量模型向量模型是通过利用向量的特性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向量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平行性、共线性和向量运算等。
在向量模型中,我们可以用向量的减法来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用向量的叉乘来计算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OB C DE图 1OABCD E图 2OABCDE图 1OACDE图 2OCDEOD E【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OAB COBCDEOB CDEOA CD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③2△OCD △OCE OC 21S S =-(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AOBCDE 图 1A OBCDEM N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
专题12.4 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平移模型】 (1)【题型2 轴对称模型】 (3)【题型3 旋转模型】 (5)【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8)【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12)【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14)【常见模型】【例1】(2022•义马市期末)如图,点A,E,F,B在直线l上,AE=BF,AC∥BD,且AC=BD,求证:△ACF≌△BDE.【变式1-1】(2022•曾都区期末)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老师说:还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使△ABC≌△DEF.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添加BE=CF,乙:添加AC∥DF,丙:添加∠A=∠D.(1)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取一种给予证明.【变式1-2】(2022春•东坡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AB=13cm,BC=11cm,AC=6cm,点E是BC边的中点,点D在AB边上,现将△DBE沿着BA方向向左平移至△ADF 的位置,则四边形DECF的周长为cm.【变式1-3】(2022•富顺县校级月考)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 ∥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题型2 轴对称模型】【例2】(2022•安丘市期末)如图,已知△ACF≌△DBE,且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50°,∠F=40°.(1)求△DBE各内角的度数;(2)若AD=16,BC=10,求AB的长.【变式2-1】(2022•陇县一模)如图,在△ABC中,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DCB=∠EBC.求证:AD=AE.【变式2-2】(2022•句容市期末)如图,已知△AOD≌△BOC.求证:AC=BD.【变式2-3】(2022•海珠区校级期中)如图,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求证:∠BDP=∠CDP.【题型3 旋转模型】【例3】(2022•环江县期中)如图,AB=AE,AB∥DE,∠1=70°,∠D=110°.求证:△ABC≌△EAD.证明:∵∠1=70°,∴().又∵∠D=110°,∴().∵AB∥DE,∴ ( ). 在△ABC 和△EAD 中,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AB =AE, ∴△ABC ≌△EAD (AAS ).【变式3-1】(2022春•济南期末)如图1,△ABE 是等腰三角形,AB =AE ,∠BAE =45°,过点B 作BC ⊥AE 于点C ,在BC 上截取CD =CE ,连接AD 、DE 并延长AD 交BE 于点P ;(1)求证:AD =BE ; (2)试说明AD 平分∠BAE ;(3)如图2,将△CDE 绕着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那么AD 与BE 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变式3-2】(2022•高港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D 、BF 相交于O 点,点E 、C 在BF 上,且BE =FC ,AC =DE ,AB =DF .求证: (1)AO =DO ; (2)AC ∥DE .【变式3-3】(2022•锦州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 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例4】(2022春•香坊区期末)已知,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 上,且DE=9cm,∠BDA=∠AEC=∠BAC(1)如图①,若AB⊥AC,则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BD=AE,CE与AD的数量关系为CE=AD;(2)如图②,判断并说明线段BD,CE与DE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若只保持∠BDA=∠AEC,BD=EF=7cm,点A在线段DE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D向点E运动,同时,点C在线段EF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E向点F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是否存在x,使得△ABD与△EAC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4-1】(2022•东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若DE=10,BD=3,求CE的长.【变式4-2】(2022春•历下区期中)CD是经过∠BCA定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 A=∠β.(1)若直线CD经过∠BCA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①若∠BCA=90°,∠β=90°,例如图1,则BE CF,EF|BE﹣AF|.(填“>”,“<”,“=”);②若0°<∠BCA<180°,且∠β+∠BCA=180°,例如图2,①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外部,且∠β=∠BCA,请直接写出线段EF、BE、AF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变式4-3】(2022•余杭区月考)如图①,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 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证:△ABE≌△CAF.应用:如图②,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且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求△ABE与△CDF的面积之和.【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例5】(2022秋•博兴县期末)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6,BC=4,求中线BD 的取值范围.【变式5-1】(2022•涪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是AD上一点,BE=AC,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证:∠AEF=∠EAF.【变式5-2】(2022•浠水县校级模拟)(1)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AB=6,AC=4,则AD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在△ABC中,AD为△ABC的中线,点E在中线AD上,且BE=AC,连接并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FE.【变式5-3】(2022•丹阳市期中)八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探究与发现】(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写出图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理解与应用】(2)填空:如图2,EP是△DEF的中线,若EF=5,DE=3,设EP=x,则x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AC=∠ACB,点Q在BC的延长线上,QC=BC,求证:AQ=2AD.【例6】(2022秋•西岗区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C=2∠C.求证:AC=AB+BD;小明通过思考发现,可以通过“截长、补短”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方法一: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得AE=AB,连接DE,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二:如图3,延长AB到点E,使得BE=BD,连接DE,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1)根据阅读材料,任选一种方法证明AC=AB+BD,根据自己的解题经验或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2)如图4,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EA=ED,∠DCB=2∠B,∠DAE+∠B=90°,探究DC、C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变式6-1】(2022•蕲春县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C=60°,△ABC的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求证:AC=AE+CD.【变式6-2】(2022•新抚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90°,E是AB 的中点,DE平分∠ADC.(1)求证:CE平分∠BCD;(2)求证:AD+BC=CD;(3)若AB=12,CD=13,求S△CDE.【变式6-3】(2022•黄石期末)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求证:AF=AE+AD;(2)如图2,若AD=AB,求证:AF=AE+BC.。
初中考数学专题总复习《三角形》七大常考全等模型
辅助 线作 法2
将线段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 到DE
将线段BD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 到DE
辅助 线作 法2 结论 △DAB≌△DCE 模型应用 8.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C=5,∠DAB=∠DCB=90°
25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2____.
第8题图
∴∠BFA=90°=∠AED. ∴△ABF≌△DAE(AAS).∴AE=BF.
第4题图
∴AF-BF=AF-AE=EF;
(2)四边形BFDE是否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可能请指出此时点G的位置,如不可
能请说明理由. 解:不可能,理由如下:
如解图,若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DE∥BF,则当DE=BF时,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
模型 特点
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一 线三垂直)
钝角一线三等角
一线:经过三个等角顶点的直线(AB);三等角:∠1=∠2=∠3
解题思路 通过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ACP=∠BPD或∠APC=∠BDP 结论 △ACP≌△BPD;AB=AC+BD
拓展 模型 (一线三 垂直型)
模型应用 3. 如图,在△ABC中,AB=AC,点P,D分别是BC,AC边上的点,且BP=CD, ∠APD=∠B,若∠APB=120°,则∠CDP的度数为( C ) A. 30° B. 60° C. 120° D. 150°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1)共顶点:加(减)共顶点的角的共角 部分得一组对应角相等; (2)不共顶点:①由BF=CE⇒BF+CF=CE+CF⇒BC=EF或 BF=CE⇒BF-CF=CE-CF⇒BC=EF;②利用平行线性质找 对应角相等
模型应用
5. (2020孝感)如图,在▱ABCD中,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CD的延长线上,满
三角形中几种常见模型
三角形中几种常见模型在数学的世界里,三角形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图形。
它不仅在几何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其身影。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模型。
首先,咱们来说说“等腰三角形模型”。
等腰三角形,顾名思义,就是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这两条相等的边被称为“腰”,另一条边则被称为“底边”。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那就是“等边对等角”,也就是说,两条相等的边所对的角也是相等的。
同时,它的“三线合一”性质也很关键。
所谓“三线合一”,指的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这个性质在解决很多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如说,在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 = AC,如果已知顶角 A 的度数,那么通过“等边对等角”就能很容易求出底角 B 和 C 的度数。
又比如,如果知道底边 BC 的长度和底角 B 的度数,那么通过三角函数就能求出腰的长度。
接下来,再讲讲“等边三角形模型”。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角的度数也都是 60°。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所以在很多数学问题中,等边三角形往往能带来简洁而美妙的解法。
在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使用公式:面积=√3/4 ×边长²。
而且,等边三角形在镶嵌问题中也经常出现,因为它能够完美地拼接在一起,不留任何空隙。
然后,是“直角三角形模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90°,这个角所对的边被称为斜边,其余两条边被称为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最著名的定理就是勾股定理: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²+ b²= c²。
这个定理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问题时,简直是一把万能钥匙。
比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为 3 和 4,那么通过勾股定理就能迅速求出斜边的长度为 5。
七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七年级数学几何模型大全七年级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七年级数学里那些超有趣的几何模型。
一、角平分线模型1. 双角平分线模型- 想象一下,有一个角,然后从这个角的顶点引出两条角平分线。
比如说∠AOB,OC平分∠AOB,OD平分∠AOC。
这里面就有很多好玩的关系哦。
- 如果设∠AOB = 2α,那么∠AOC=α,∠AOD = α/2。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把角之间的关系找出来。
就像分蛋糕一样,角平分线就是把角这个“大蛋糕”分成相等的“小蛋糕”。
- 而且还有个重要的结论呢,如果两个角平分线所夹的角是β,那么β = 1/2∠AOB或者β = 1/2 (∠AOB - ∠COD),这就看具体的图形情况啦。
2. 邻补角角平分线模型- 当有两个邻补角的时候,它们的角平分线可是很特别的。
比如说∠AOC和∠BOC是邻补角,OE平分∠AOC,OF平分∠BOC。
- 因为∠AOC+∠BOC = 180°,又因为OE和OF是角平分线,所以∠EOC+∠FOC=1/2(∠AOC + ∠BOC)=90°。
这就像两个小伙伴,把相邻的两块“角蛋糕”各自分一半,然后这两半加起来正好是个直角呢。
二、平行线模型1. “Z”字形模型(内错角模型)- 当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时候,就会出现像“Z”字一样的图形。
比如说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
- 这里面的内错角是相等的哦。
就好像在两条平行的铁轨(a和b)上,有一根枕木(c)横过来,形成的内错角就像在铁轨两边对称的位置,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
- 如果∠1和∠2是内错角,那么∠1 = ∠2。
这个结论在证明角相等或者计算角的度数的时候可太有用啦。
2. “F”字形模型(同位角模型)- 还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过这个时候是同位角的关系。
就像“F”字的形状。
- 同位角也是相等的呢。
比如说∠3和∠4是同位角,只要a∥b,那么∠3 = ∠4。
可以想象成在平行的道路(a和b)上,同样位置的标记(∠3和∠4),它们的角度肯定是一样的呀。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
三角形计算四大模型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几何形状,拥有三边和三个内角。
在数学中,有四种常见的三角形计算模型: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海伦公式和面积公式。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例如边长、角度和面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模型。
1.余弦定理:余弦定理表达了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的平方与其余两条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内角对应的顶点分别为A、B、C,那么余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2 = b^2 +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2.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利用了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内角对应的顶点分别为A、B、C,那么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3.海伦公式:海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令s为半周长(即s=(a+b+c)/2),那么海伦公式可以表达为:面积 = sqrt(s*(s-a)*(s-b)*(s-c))4.面积公式:面积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1/2)*b*h这四大模型都能够为我们提供计算三角形属性的方法。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适用于计算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情况,而海伦公式和面积公式则适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计算三角形的属性。
除了上述四大模型之外,三角形的属性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例如勾股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
每个模型在不同的问题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三角形计算问题。
微专题 三角形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基本模型
图示
模型总结
有三个直角,常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角相等
针对训练 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 BE⊥MN于E. 求证:DE=AD+BE.
第3题图
证明:∵∠ACB=90°,AC=BC, ∴∠ACD+∠BCE=90°, 又∵AD⊥MN,BE⊥MN,∴∠ADC=∠CEB=90°, ∴∠ACD+∠DAC=90°, ∴∠BCE=∠CAD. 在△ADC和△CEB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题图
∠A=∠ACF AD=CF , ∠A DF =∠F ∴△ADE≌△CFE(ASA).
W
点击链接至综合提升
例2题图
解:全等.
理由如下:∵∠1=∠2,∴DB=DC.
∵AB=AC,∴∠ABC=∠ACB.
∴∠ABC-∠1=∠ACB-∠2,
∴∠ABD=∠ACD,
在△ABD和△ACD中, AB=AC ∠ABD=∠ACD, BD=CD ∴△ABD≌△ACD(SAS).
基本模型
图示
所给图形可沿某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 模型总结 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解题时要注意其隐含条件,即公共边
【思维教练】要证△ABC≌△DEC, 题干已知BC=CE,AB=DE,∠BAE =∠BCE=90°,只需证明∠B= ∠CED即可.
例4题图
证明:∵∠BAE=∠BCE=90°, ∴∠ABC+∠AEC=180°. ∵∠AEC+∠DEC=180°, ∴∠DEC=∠B. 在△ABC和△DEC中, AB=DE ∠B=∠DEC, BC=EC ∴△ABC≌△DEC(SAS).
微专题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必考,均在几何图形的证明与计算中涉及考查) 模型一 平移模型 例1 如图,已知BC∥EF,∠B=∠DGC,点D、C在AF上,且AB=DE. 求证:AD=CF. 【找一找】
奥数几何-三角形五大模型带解析
三角形五大模型【专题知识点概述】本讲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有关平面几何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模型重温一、等积模型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如右图12::S S a b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ACD BCD S S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平行于CD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二、等分点结论(“鸟头定理”)DC BAbas 2s 1如图,三角形AED 占三角形ABC 面积的23×14=16三、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 (“蝴蝶定理”)① S 1︰S 2=S 4︰S 3 或者S 1×S 3=S 2×S 4 ② ②AO ︰OC=(S 1+S 2)︰(S 4+S 3)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S 1︰S 3=a 2︰b 2②S 1︰S 3︰S 2︰S 4= a 2︰b 2︰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a+b )2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如何判断相似(1)相似的基本概念:两个三角形对应边城比例,对应角相等。
(2)判断相似的方法:①两个三角形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个三角形若有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且这两组对应边所夹的角相等则两个S 4S 3s 2s 1O DCBA S 4S 3s 2s 1ba三角形相似。
hh H cb a CB Aac b HC BA①a b c hA B C H=== ; ② S 1︰S 2=a 2︰A 2模型五:燕尾定理S △ABG :S △AGC =S △BGE :S △GEC =BE :EC ; S △BGA :S △BGC =S △AGF :S △GFC =AF :FC ; S △AGC :S △BCG =S △ADG :S △DGB =AD :DB ;【重点难点解析】1. 模型一与其他知识混杂的各种复杂变形2. 在纷繁复杂的图形中如何辨识“鸟头”【竞赛考点挖掘】1. 三角形面积等高成比2. “鸟头定理”3. “蝴蝶定理”F ED CBA【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 ※)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点E 、F 、G 分别是长方形ABCD 边上的中点,H 为AD 边上的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例2】(难度等级 ※)如右图,ABFE 和CDEF 都是矩形,AB 的长是4厘米,BC 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例3】(难度等级 ※)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C=8 厘米,AD=6厘米,E 、F 分别为AB 和AC 的中点,那么三角形EBF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4】(难度等级 ※※※)如图,在面积为1的三角形ABC 中,DC=3BD,F 是AD 的中点,延长CF 交AB 边于E,求三角GHFED CBA FE DCB AFABCDE形AEF 和三角形CDF 的面积之和。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OAB C DE图 1OABCD E图 2OABCDE图 1OABCDE图 2OCDEOD E【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③OE 平分∠AED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OAB COABCDEOB CDEOCD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 —OD=2OC;③2△OCD △OCE OC 21S S =-(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AOBCDE 图 1A OBCDEM N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所有几何模型
初中所有几何模型
初中几何中常见的模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手拉手模型:这种模型通常涉及到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连。
根据角度和边的关系,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或全等的。
2. 倍长中线模型:如果一个中线长度超过另一边的一半,则可以通过倍长中线来构造新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中线性质进行证明。
3. 平行线模型: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证明一些角的关系,或者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来证明一些线段的比例关系。
4. 角平分线模型: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证明一些角或者线段的比例关系。
5. 直角三角形模型: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一些角或者线段的关系。
6. 对角线模型:利用对角线的性质,可以证明一些线段的比例关系,或者通过构造新的三角形来证明一些结论。
7. 旋转模型:通过旋转图形,可以证明一些结论或者找到一些新的等量关系。
8. 相似三角形模型: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一些角或者线段的比例关系。
9. 特殊四边形模型:对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可以利用它们的性质来证明一些结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中几何模型,它们都是基于几何的基本性质和定理构建的。
掌握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OABC DE图 1OABC D E图 2OABCDE图 1OABCDE图 2OABC DEOABCD E图 1图 2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 ∥AB ,∠AOB=90°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S S =-OB CO ACDEOB CDEOA C DAO BCDE图 1A OBCDE M N 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
初二数学三角形全等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掌握它轻松搞定全等题!全等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这次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全等变换类型:(一)平移全等: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二)对称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1:角平分线模型;2:对称半角模型;(三)旋转全等模型: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1.旋转半角模型2.自旋转模型3.共旋转模型4.中点旋转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分析:将△ACE平移使EC与BD重合。
B\D,上方交点,左右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2: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 45+ 22.5°、对称(翻折)15°+30°直角三角形对称(翻折) 30+60+90直角三角形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1.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2.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3.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共顶点)4.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专题七)1、旋转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2、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3、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接上------共旋转模型)模型变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混用。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汇总(二)2024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汇总(二)引言概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和教学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和定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三角形模型、四边形模型、圆模型、平行线模型和相似三角形模型。
每个大点将介绍5-9个与之相关的小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这些几何模型的特点和应用。
正文:一、三角形模型1.1 直角三角形模型1.2 等腰三角形模型1.3 等边三角形模型1.4 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模型1.5 三角形的外接圆模型1.6 三角形的内切圆模型1.7 三角形的中位线模型1.8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模型1.9 三角形中的测量模型二、四边形模型2.1 矩形模型2.2 正方形模型2.4 菱形模型2.5 梯形模型2.6 矩形坐标系中的四边形模型2.7 四边形的对角线模型2.8 四边形的内切圆模型2.9 四边形的中线模型三、圆模型3.1 圆的构造模型3.2 圆的面积模型3.3 圆的内切正多边形模型3.4 圆的切线模型3.5 环形模型3.6 扇形模型3.7 弧长和扇形面积模型3.8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模型3.9 圆的相关测量模型四、平行线模型4.1 平行线的构造模型4.2 平行线的性质模型4.4 平行线与四边形模型4.5 平行线的应用模型4.6 平面与空间中平行线模型4.7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位置关系模型4.8 平行线与交错线的位置关系模型4.9 平行线与平行线的位置关系模型五、相似三角形模型5.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模型5.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模型5.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模型5.4 根式定理模型5.5 三角形的黄金分割模型5.6 正三角形模型5.7 五边形模型5.8 相似三角形与三角比模型5.9 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模型总结: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汇总了常见的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包括三角形模型、四边形模型、圆模型、平行线模型和相似三角形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系列之(三)三角形四大模型
初中几何模型系列之(三)三角形四大模型
全面完整版+例题解析
第一部分模型展示
一、八字模型:二、飞镖模型:
证明的过程很简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吧!
模型展示
三、角平分线模型
角平分线模型包含三种类型,1.两内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两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3.一条内角和一个外
模型展示
四、角平分线&高线模型
注意:此模型要注意,在此结论三个角的关
系中,∠ B和∠ C之间永远是大角-小角。
第二部分例题解析
点评:此题既可用
8字模型又可用飞
镖模型,同学们一
定要仔细观察!
点评:此题既可用8字模型又可用飞镖模型,同学们
点评:此题用到8字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大家要体会这种情况!
点评:此题用到两次飞镖模型,大家在做题时要注意构造模型
点评:此题用到两次飞镖模型,大家在做题时要注意观察
点评:此题属于角平分线中两外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情况
例题解析
点评:此题标准的角平分线
+高线模型,第一问的计算
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第二问的
铺垫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第三部分课后练习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01月07日liwei的初中数学组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5春•扬中市校级期末)如图1,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重叠在一起,∠A=30°,∠C=45°△COD固定不动,△AOB绕着O 点逆时针旋转α°(0°<α<180° )(1)若△AOB绕着O点旋转图2的位置,若∠BOD=60°,则∠AOC=;(2)若0°<α<90°,在旋转的过程中∠BOD+∠AOC的值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定值;(3)若90°<α<180°,问题(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4)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α度(0°<α<180°),问当α为多少度时,两个三角形至少有一组边所在直线垂直?(请直接写出所有答案).2.(2014•赤峰)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3.(2013秋•微山县期中)如图,若∠DBC=∠D,BD平分∠ABC,∠ABC=50°,则∠BCD的大小为()A.50°B.100° C.130°D.150°4.(2013春•连云区校级月考)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A.120 B.150 C.240 D.3605.如图,在△ABC中,∠A=42°,∠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则∠BDC的度数是()A.67°B.84°C.88°D.110°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07•遵义)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cm2.7.(2013秋•和县期末)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A n ﹣1BC 的平分线与∠A n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n .设∠A=θ.则:(1)∠A 1=;(2)∠A 2=;(3)∠A n =.8.(2013秋•綦江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三.解答题(共9小题)9.(2009春•江阴市校级月考)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就一定是三角形吗?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10.(2014春•相城区月考)如图,∠A=65°,∠ABD=30°,∠ACB=72°,且CE平分∠ACB,求∠BEC的度数.11.(2015春•建湖县校级月考)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若△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AI分别交AB、AC于点D、E.(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BDI的度数12.(2007•福州)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 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13.(2013春•常熟市期末)已知△ABC中,∠A=60°.(1)如图①,∠ABC、∠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则∠BOC=°.(2)如图②,∠ABC、∠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则∠BO 2C=°.(3)如图③,∠ABC、∠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1(内部有n ﹣1个点),求∠BO n ﹣1C (用n 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已知∠ABC、∠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 ﹣1,若∠BO n ﹣1C=90°,求n 的值.14.(2013春•徐州期末)如图,△ABC 两个外角(∠CAD、∠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探索∠P 与∠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5.(2008春•临川区校级期末)如图,BD 、CD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BD 、CD 相交于点D ,试探索∠A 与∠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6.(2013春•工业园区期末)如图,已知AB∥DE,BF,EF分别平分∠ABC与∠CED,若∠BCE=140°,求∠BFE的度数.17.(2013春•海陵区期末)(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2)如图2,AB∥CD,AP、CP分别平分∠BAD、∠BCD,①图2中共有个“8字形”;②若∠ABC=80°,∠ADC=38°,求∠P的度数;(提醒:解决此问题你可以利用图1的结论或用其他方法)③猜想图2中∠P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16年01月07日liwei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5春•扬中市校级期末)如图1,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重叠在一起,∠A=30°,∠C=45°△COD固定不动,△AOB绕着O 点逆时针旋转α°(0°<α<180° )(1)若△AOB绕着O点旋转图2的位置,若∠BOD=60°,则∠AOC=120°;(2)若0°<α<90°,在旋转的过程中∠BOD+∠AOC的值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定值;(3)若90°<α<180°,问题(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4)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α度(0°<α<180°),问当α为多少度时,两个三角形至少有一组边所在直线垂直?(请直接写出所有答案).【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1)∠BOD=60°,△AOB旋转了30°(2)若0°<α<90°,∠AOC=∠COD+∠AOD,∠BOD+∠AOC=(∠BOD+∠AOD)+∠COD=90°+90°=180°,在旋转的过程中∠BOD+∠AOC的值不变化(3)若90°<α<180°,∠BOD+∠AOC=360°﹣(∠COD+∠AOB)=180°【解答】解:(1)∵∠BOD=60°,△AOB绕着O点旋转了30°,即∠AOD=30°,∴∠AOC=∠AOD+∠COD=30°+90°=120°;(2)若0°<α<90°,∵∠AOD=α,∠AOC=∠COD+∠AOD,∴∠BOD+∠AOC=(∠BOD+∠AOD)+∠COD=90°+90°=180°,在旋转的过程中∠BOD+∠AOC的值不变化,∠BOD+∠AOC=180°;(3)若90°<α<180°,问题(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若90°<α<180°,∵∠AOB=∠COD=90°;又∵∠BOD+∠AOC+∠AOB+∠COD=360°∴∠BOD+∠AOC=360°﹣∠AOD﹣∠COD=360°﹣90°﹣90°=180°;(4)α=90°、60°、45°、105°、150°、135°时,两个三角形至少有一组边所在直线垂直.【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旋转的性质,注意旋转角相等,旋转前后的图形不变.2.(2014•赤峰)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1)探究猜想: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③猜想图1中∠A 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应用: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阅读型;分类讨论.【分析】(1)①根据图形猜想得出所求角度数即可;②根据图形猜想得出所求角度数即可;③猜想得到三角关系,理由为:延长AE与DC交于F点,由AB与D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分四个区域分别找出三个角关系即可.【解答】解:(1)①∠AED=70°;②∠AED=80°;③猜想:∠AED=∠EAB+∠EDC,证明:延长AE交DC于点F,∵AB∥DC,∴∠EAB=∠EFD,∵∠AED为△EDF的外角,∴∠AED=∠EDF+∠EFD=∠EAB+∠EDC;(2)根据题意得:点P在区域①时,∠EPF=360°﹣(∠PEB+∠PFC);点P在区域②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③时,∠EPF=∠PEB﹣∠PFC;点P在区域④时,∠EPF=∠PFC﹣∠PE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2013秋•微山县期中)如图,若∠DBC=∠D,BD平分∠ABC,∠ABC=50°,则∠BCD的大小为()A.50°B.100° C.130°D.15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得∠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BD平分∠ABC,∠ABC=50°,∴∠DBC=∠ABC=25°.又∠DBC=∠D,∴∠BCD=180°﹣25°×2=130°.故选C.【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2013春•连云区校级月考)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米数是()A.120 B.150 C.240 D.36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经过的路线正好构成一个外角是15度的正多边形,求得边数,即可求解.【解答】解:360÷15=24,则一共走了24×10=240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的计算,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经过的路线正好构成一个外角是15度的正多边形是关键.5.如图,在△ABC中,∠A=42°,∠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D,E,则∠BDC的度数是()A.67°B.84°C.88°D.1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138°,再由∠B和∠C的三等分线可得∠DBC+∠DCB,即可求得∠BDC的度数.【解答】解:∵∠A=42°,∴∠ABC+∠ACB=180﹣42=138°,∴∠DBC+∠DCB=×138°=92°,∴∠BDC=180°﹣92°=8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07•遵义)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BE=4cm,DH=3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6 cm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AB=DE,BE=CF;由此可求出EH和CF的长.由于CH∥DF,可得出△ECH∽△EF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EC 的长.已知了EH 、EC ,DE 、EF 的长,即可求出△ECH 和△EFD 的面积,进而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由平移的性质知,DE=AB=8,CF=BE=4,∠DEC=∠B=90° ∴EH=DE﹣DH=5cm ∵HC∥DF ∴△ECH∽△EFD ∴===,又∵BE=CF, ∴EC=, ∴EF=EC+CF=,∴S 阴影=S △EFD ﹣S △ECH =DE•EF﹣EC•EH=26cm 2.【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移的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7.(2013秋•和县期末)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A n ﹣1BC 的平分线与∠A n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n .设∠A=θ.则: (1)∠A 1=; (2)∠A 2=;(3)∠A n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ABC,∠A 1CD=∠AC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2)与(1)同理求出∠A 2;(3)根据求出的结果,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解答】(1)解:(1)∵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A 1BC=∠ABC,∠A 1CD=∠ACD,又∵∠ACD=∠A+∠ABC,∠A 1CD=∠A 1BC+∠A 1, ∴(∠A+∠ABC)=∠ABC+∠A 1, ∴∠A 1=∠A, ∵∠A=θ, ∴∠A 1=, 故答案为:;(2)同理可得∠A 2=∠A 1=, 故答案为:;(3)同理可得∠A 2=∠A 1=×=,所以∠A n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然后推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8.(2013秋•綦江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2cm 2.【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如图,因为点F 是CE 的中点,所以△BEF 的底是△BEC 的底的一半,△BEF 高等于△BEC 的高;同理,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EBC 与△ABC 同底,△EBC 的高是△ABC 高的一半;利用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可解答. 【解答】解:如图,点F 是CE 的中点,∴△BEF 的底是EF ,△BEC 的底是EC ,即EF=EC ,高相等; ∴S △BEF =S △BEC ,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同理得, S △EBC =S △ABC ,∴S △BEF =S △ABC ,且S △ABC =8cm 2, ∴S △BEF =2cm 2,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cm 2, 故答案是:2cm 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等积变换:若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或高)是另一三角形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几倍.结合图形直观解答.三.解答题(共9小题)9.(2009春•江阴市校级月考)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就一定是三角形吗?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和外角和变化情况.【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根据截去一个角后的图形是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画出图形,再根据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锯掉一个角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如答图因此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内角和可能为540°、360°、180°.外角和无变化,外角和为360°.【点评】此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及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熟知:(1)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2)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10.(2014春•相城区月考)如图,∠A=65°,∠ABD=30°,∠ACB=72°,且CE平分∠ACB,求∠BE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先根据∠A=65°,∠ACB=72°得出∠ABC的度数,再由∠ABD=30°得出∠CBD的度数,根据CE平分∠ACB得出∠BCE 的度数,根据∠BEC=180°﹣∠BCE﹣∠CB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65°,∠ACB=72°∴∠ABC=43°∵∠ABD=30°∴∠CBD=∠ABC﹣∠ABD=13°∵CE平分∠ACB∴∠BCE=∠ACB=36°∴在△BCE中,∠BEC=180°﹣13°﹣36°=131°.故答案为:13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2015春•建湖县校级月考)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若△ABC 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过I作DE⊥AI分别交AB、AC于点D、E.(1)请你通过画图、度量,填写右上表(图画在草稿纸上,并尽量画准确)(2)从上表中你发现了∠BIC与∠BDI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BDI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1)通过画图、度量,即可完成表格;(2)先从上表中发现∠BIC=∠BDI,再分别证明∠BIC=90°+∠BAC,∠BDI=90°+∠BAC.【解答】解:(1)填写表格如下:∠BAC的度数40°60°90°120°∠BIC的度数110°120°135°150°∠BDI的度数 110°120°135°150°(2)∠BIC=∠BDI,理由如下:∵△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BIC=180°﹣(∠IBC+∠ICB)=180°﹣(∠ABC+∠ACB)=180°﹣(180°﹣∠BAC)=90+∠BAC;∵AI平分∠BAC,∴∠DAI=∠DAE.∵DE⊥AI于I,∴∠AID=90°.∴∠BDI=∠AID+∠DAI=90°+∠BAC.∴∠BIC=∠BDI.【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性质,比较简单.12.(2007•福州)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 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动点型;探究型.【分析】(1)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由AC∥BD,可知∠PEA=∠PBD.由∠APB=∠PAE+∠PEA,可知∠APB=∠PAC+∠PBD;(2)过点P作AC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3)根据P的不同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解答】解:(1)解法一:如图1延长BP交直线AC于点E.∵AC∥BD,∴∠PEA=∠PBD.∵∠APB=∠PAE+∠PEA,∴∠APB=∠PAC+∠PBD;解法二:如图2过点P作FP∥AC,∴∠PAC=∠APF.∵AC∥BD,∴FP∥BD.∴∠FPB=∠PBD.∴∠APB=∠APF+∠FPB=∠PAC+∠PBD;解法三:如图3,∵AC∥BD,∴∠CAB+∠ABD=180°,∠PAC+∠PAB+∠PBA+∠PBD=180°.又∠APB+∠PBA+∠PAB=180°,∴∠APB=∠PAC+∠PBD.(2)不成立.(3)(a)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结论是:∠PBD=∠PAC+∠APB.(b)当动点P在射线BA上,结论是:∠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任写一个即可).(c)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结论是∠PAC=∠APB+∠PBD.选择(a)证明:如图4,连接PA,连接PB交AC于M.∵AC∥BD,∴∠PMC=∠PBD.又∵∠PMC=∠PAM+∠APM(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PBD=∠PAC+∠APB.选择(b)证明:如图5∵点P在射线BA上,∴∠APB=0度.∵AC∥BD,∴∠PBD=∠PAC.∴∠PBD=∠PAC+∠APB或∠PAC=∠PBD+∠APB或∠APB=0°,∠PAC=∠PBD.选择(c )证明:如图6,连接PA ,连接PB 交AC 于F∵AC∥BD,∴∠PFA=∠PBD.∵∠PAC=∠APF+∠PFA,∴∠PAC=∠APB+∠PBD.【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一道探索性问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对平行线及角平分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认真做好(1)(2)小题,可以为(3)小题提供思路.13.(2013春•常熟市期末)已知△ABC 中,∠A=60°.(1)如图①,∠ABC、∠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 ,则∠BOC=120 °.(2)如图②,∠ABC、∠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则∠BO 2C= 100 °.(3)如图③,∠ABC、∠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1(内部有n ﹣1个点),求∠BO n ﹣1C (用n 的代数式表示).(4)如图③,已知∠ABC、∠ACB 的n 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 1、O 2…O n ﹣1,若∠BO n ﹣1C=90°,求n 的值.【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OBC+∠OCB,即可求出∠BOC.(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根据三等分线的定义求得∠O 2BC+∠O 2CB ,即可求出∠BO 2C .(3)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BC+∠ACB,再根据n 等分线的定义求得∠O n ﹣1BC+∠O n ﹣1CB ,即可求出∠BO n ﹣1C .(4)依据(3)的结论即可求出n 的值.【解答】解:∵∠BAC=60°,∴∠ABC+∠ACB=120°,(1)∵点O 是∠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OCB=(∠ABC+∠ACB)=60°,∴∠BOC=120°;(2)∵点O 2是∠ABC 与∠ACB 的三等分线的交点,∴∠O 2BC+∠O 2CB=(∠ABC+∠ACB)=80°,∴∠BO 2C=100°;(3)∵点O n ﹣1是∠ABC 与∠ACB 的n 等分线的交点,∴∠O n ﹣1BC+∠O n ﹣1CB=(∠ABC+∠ACB)=×120°, ∴∠BO n ﹣1C=180°﹣×120°=(1+)×60°;(4)由(3)得:(1+)×60°=90°,解得:n=4.【点评】此题练习角的等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4.(2013春•徐州期末)如图,△ABC 两个外角(∠CAD、∠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探索∠P 与∠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与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PAC 和∠PC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DAC=∠B+∠ACB,∠ACE=∠B+∠BAC,∵PA、PC分别是∠DAC和∠ACE的角平分线,∴∠PAC=∠DAC=(∠B+∠ACB),∠PCA=∠ACE=(∠B+∠BAC),在△ACP中,∠P+∠PAC+∠PCA=180°,∴∠P+(∠B+∠ACB)+(∠B+∠BAC)=180°,∴2∠P+∠B+∠ACB+∠B+∠BAC=360°,在△ABC中,∠ACB+∠B+∠BAC=180°,∴2∠P+∠B=180°,∴∠P=90°﹣∠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与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整体思想的利用也很关键.15.(2008春•临川区校级期末)如图,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D相交于点D,试探索∠A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BC、∠DCB与∠A的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BD、CD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DBC=∠ABC,∠DCB=∠ACB,∵∠ABC+∠ACB=180°﹣∠A,∠BDC=180°﹣∠DBC﹣∠DCB=180°﹣(∠ABC+∠ACB)=180°﹣(180°﹣∠A)=90°+∠A,∴∠BDC=90°+∠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16.(2013春•工业园区期末)如图,已知AB∥DE,BF,EF分别平分∠ABC与∠CED,若∠BCE=140°,求∠BFE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过点C作CP∥AB,然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BC+∠CED=∠BCP+∠ECP=∠BCE=140°;同理过点F作FM∥DE,则∠BFM=∠ABF,∠MFE=∠DEF,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求出∠BFE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P∥AB,则∠BCP=∠ABC,∠ECP=∠CED,∴∠ABC+∠CED=∠BCP+∠ECP=∠BCE=140°;又∵BF,EF分别平分∠ABC,∠CED,∴∠ABF=∠ABC,∠DEF=∠DEC;∴∠ABF+∠DEF=(∠ABC+∠DEC)=70°,过点F作FM∥DE,则∠BFM=∠ABF,∠MFE=∠DEF,∴∠BFE=∠BFM+∠MFE=∠ABF+∠DEF=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辅助线构造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求解.17.(2013春•海陵区期末)(1)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B=∠C+∠D;(2)如图2,AB∥CD,AP、CP分别平分∠BAD、∠BCD,①图2中共有 6 个“8字形”;②若∠ABC=80°,∠ADC=38°,求∠P的度数;(提醒:解决此问题你可以利用图1的结论或用其他方法)③猜想图2中∠P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EB与∠DEC,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EB=∠DEC,然后整理即可得解;(2)①根据“8字形”的结构特点,根据交点写出“8字形”的三角形,然后确定即可;②根据(1)的关系式求出∠DCO﹣∠BAO=42°,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AM﹣∠PCM,然后利用“8字形”的关系式列式整理即可得解;③根据“8字形”用∠B、∠D表示出∠OCD﹣∠OAB,再用∠B、∠P表示出∠BAM﹣∠PCM,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M ﹣∠PCM=(∠OCD﹣∠OAB),然后整理即可得证.【解答】解:(1)在△AEB中,∠AEB=180°﹣∠A﹣∠B,在△DEC中,∠DEC=180°﹣∠D﹣∠C,∵∠AEB=∠DE C(对顶角相等),∴180°﹣∠A﹣∠B=180°﹣∠D﹣∠C,∴∠A+∠B=∠D+∠C;(2)①交点有点M、N各有1个,交点O有4个,所以,“8字形”图形共有6个;故答案为:6;②∵∠ABC=80°,∠ADC=38°,∴∠OAB+80°=∠DOC+38°,∴∠DCO﹣∠BAO=42°,∵AP、CP分别是∠DAB和∠BCD的角平分线,∴∠DAM=∠DAB,∠PCM=∠OCD,又∵∠DAM+∠P=∠PCD+∠ADC,∴∠P=∠PCD+∠ADC﹣∠DAM=(∠DCO﹣∠BAO)+∠ADC=×42°+38°=59°;③根据“8字形”数量关系,∠OAB+∠B=∠OCD+∠D,∠BAM+∠B=∠PCM+∠P,所以,∠OCD﹣∠OAB=∠B﹣∠D,∠PCM﹣∠BAM=∠B﹣∠P,∵AP、CP分别是∠DAB和∠BCD的角平分线,∴∠BAM=∠OAB,∠PCM=∠OCD,∴(∠B﹣∠D)=∠B﹣∠P,整理得,2∠P=∠B+∠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