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培训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2a8941daef5ef7bb0d3ca9.png)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5
(1)食物的热价:
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 物的热价。
(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
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3) 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 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16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 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 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2/202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能量代谢指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
1
一、能量在体内的释放、贮存和利用 (一)三种营养物质代谢放能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 主要能量来源)。
2/2/2021
14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 前有所增加,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 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 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 糖和脂肪增加4~6%。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c6c1d68ba1c7aa00b42acb06.png)
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的比较是以__________条件下每单位__________的能量代谢来表示的。
2.直接测热法是测量机体一定时间内______(摄取/发散)的热量,是较_____(难/易)完成的。
3.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基础代谢率测定可以反应甲状腺机能。
()2.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而言。
()3.就动物的基础代谢而言,个体越小,它的代谢也越低。
()4.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5.体温概念是指家畜直肠温度。
()6.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这说明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是一致的。
()7.汗腺持续而少量地分泌汗液,称为不显汗蒸发。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多填不得分)1.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每小时耗氧量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2.糖类的呼吸商为()A.0.71B.0.80C.0.82D.0.95E.1.003.动物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 )A.太阳能B.机械能C.饲料蕴藏的化学能D.电能E.化学能4.间接测热法测量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A.释放出的能量B.所做的功C.CO2产量、耗O2量及尿氮D.消耗的能量E.总的散热量5.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皮下脂肪增多B.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被毛加厚E.有效辐射面积减小6.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E.生长素7.动物能量代谢水平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个体大小B.性别年龄C.营养状态D.环境温度E.肌肉活动8.一般情况下,提供机体所需能量60%~70%的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E.无机盐9.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10.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为()A.精神紧张B.环境温度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肌肉活动E.性别年龄11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 ( )A.脂肪B.纤维素C.无机盐D.蛋白质E.糖类四、名词解释(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举例)1.能量代谢——2.呼吸商——3.基础代谢——4.体温—5.等热范围——6.冷驯化——7.气候适应——五、问答题1. 简述哺乳动物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理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6e7c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7.png)
。
保护重要脏器
体温的稳定对于保护大脑、心脏等 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过 高或过低的体温都可能对脏器造成 损害。
免疫防御
体温的适度升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 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感染和炎症 的抵抗力。
体温调节的途径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 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 护理措施在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中
的应用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异常的护理
0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能量的生 成、转化与利用的过程。
分类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冰贴等物品进行物 理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饮食护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者 多喝水。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 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等。
低热患者的护理
低热患者的护理原则
保持舒适,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
04
护理措施在能量代谢与体温调 节中的应用
饮食护理
总结词
合理饮食是维持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关键。
详细描述
提供充足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患者 的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 均衡。
活动与休息护理
总结词
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对于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至关 重要。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f8c2e0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0.png)
散热机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散发热量
体温调节过程: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机制异常:激素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运动、饮食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休克等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C
B
A
D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02
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03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运动、劳动等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平衡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01
产热方式:主要包括骨骼肌收缩、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等
02
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散热、呼吸散热、排汗散热等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的稳定和变化
04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肝脏代谢等产生热量
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为体温调节提供能量支持,维持体温稳定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调节需要消耗能量
01
体温调节可以影响能量代谢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寒冷时,能量代谢速度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02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稳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https://img.taocdn.com/s3/m/7c6d204df121dd36a22d8239.png)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6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6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6678ca68783e0912a2162a58.png)
(二)能量去路Utilization of energy
日粮总能→可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用于做功和生产
粪能 发酵能和尿能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能
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 各种生理活动。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ATP。
1.2能量代谢的测定 Energy metabolism measurement
1.直接测热法 2.间接测热法
Direct and indirect calorimetry are two methods
of energy metabolism measurement.
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imetry):将被测者安置在一个称 为呼吸热量计(respiration calorimetry)的小室内,被测
⑴战栗产热:skeleton muscle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 进行代谢产热。
(二)散热(Heat loss)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Skin loses heat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20~30℃的环境温度中最为稳定。
2. 当环境温度低于 20℃ 时,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 加以御寒,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 增加。 3.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1.2.4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基础代谢率
2.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 State of the body Heat production kJ/(m2.min) ───────────────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a858c350a32d7375a41780da.pn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 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变温、异温和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外温动物):指在一个 狭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 变的一类动物。
❖行为性体温调节: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调节体温的方式。
❖恒温动物(温血动物、内温动物):能在较大 的气温变化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35℃~ 42℃)。
❖生理性体温调节: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生理过 程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又称自主性体温调节。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机体的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等热范围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 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 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称动物的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 区。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 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 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 入。
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又称气体代 谢测定法。利用定比关系计算出单位时 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被氧化的量。 ❖定比定律: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产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DA) ❖ 肌肉活动 ❖ 环境温度 ❖ 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既是重要的
贮能物质,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63d5dafb4daa58da0114a9b.png)
三. 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新陈代谢 符合条件:进食情况、清醒状况、无精 神紧张、室温条件。
2.基础代谢测定的原理。
3.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的关系。
第二节 体温代谢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1.体温的昼夜变动 2.女子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3.体温的年龄变动 4.肌肉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能量代谢
பைடு நூலகம்概述
概念:物质代谢中所伴有的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来源:食物中的糖、蛋白质和脂肪 用途:主动转运、神经传导、细胞分泌等
一. 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1. 直接测量法:测定单位时间内人散发的热量 2.间接测量法:测定O2耗量、CO2生成量和尿氮
排出量 食物的卡价:1克食物氧化释放出的能量; 氧的卡价:消耗1升氧氧化食物所释放的热量;
二. 产热和散热
(一) 产热 主要器官;内脏,肌肉, 寒战的概念与意义
(二)散热 体表经辐射、对流和传导(69%) 由汗液和呼吸道水分蒸发(27%) 对吸入气和冷食的加温(3%) 随粪和尿散失(1%)
散热的方式
1. 辐射散热 安静状态下散热的主要形式 2. 传导散热 体热直接传给温度低的物种; 3. 对流散热 通过空气流动交换热量; 4. 蒸发散热 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方式;
不感蒸发与发汗的区别
三. 体温调节
体温的调节是通过产热和散热系统的 协调活动实现
调定点的学说(set point)
(一). 温度感受器
1.中枢性温度感受器 冷敏、热敏神经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外周性温度感受器 皮肤表面和胃肠上部粘膜
(二)体温调节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四. 发热
6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6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336310020975f46526d3e1e0.png)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6.001] 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
A.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6.002] 糖元储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
A. 肝脏B. 腺体C. 脑组织D. 肌肉E. 结缔组织[6.003] 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储存起来()。
A. 肝糖元B. 肌糖元C. 脂肪D. 蛋白质E. 组织脂质[6.004] 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时,最终分解为()。
A. 丙酮酸B. 乙酰乙酸C. 乳酸D. γ-氨基丁酸E. 6-磷酸葡萄糖[6.005] 在肝脏中,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的糖元()。
A. 储存量大B. 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C. 是肝糖元储存的主要形式D. 是机体能源不足时主要能量来源之一E. 以上都不对[6.006] 下列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糖的比例最大B. 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C. 肝糖元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 肌糖元作为能源储备,有应急的功用E. 等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时,糖释放的能量最多[6.007]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ADPB. ATPC. 脂肪酸D. 磷酸肌酸E. 葡萄糖[6.008] 正常动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 完全静息时B. 睡眠时C. 外界温度为20℃时D. 室温为18~25℃时E. 进食12小时以后[6.009] 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 与身长成正比B. 与体重成正比C.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D. 与身长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E. 与上述诸因素都无关[6.010] 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bac92d986edb6f1afe001f80.png)
B.植物神经系统参与
C.躯体神经系统参与
D.内分泌系统参与
E.内脏系统参与
[6.058]下列在机体内关于热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量
B.热能维持机体体温)。C.化学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D.机械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E.热能可再利用做功
[6.059]直接测热法测量()。
A.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
[6.019]基础代谢率测定最重要的意义是反应甲状腺机能。
[6.020]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所致。
[6.021]骨骼肌的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6.022]碱中毒可使呼吸商增大。
[6.023]当气温等于或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6.024]丘脑下部前区的热敏神经元可能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
D.与年龄有关
E.与性别有关
[6.011]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
A.糖尿病
B.细胞增多症
C.白血病
D.甲状腺机能亢进
E.以上都不是
[6.012]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转化为体热的是()。A.血液流动
B.胃液分泌
C.神经传导
D.激素分泌
E.肌肉作功
[6.013]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因素()。
B. 0.80
C. 0.82
D. 0.95
E. 1.00
[6.042]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ATP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通常饲料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E.磷酸肌酸
[6.043]体内绝大多数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6能量代谢与体温
![6能量代谢与体温](https://img.taocdn.com/s3/m/d6e5682af7ec4afe04a1df8d.png)
(2) 中枢温度感受器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与下点:无适应现象
由下丘脑视前区导出的 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anterior
产热活动调节: 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 腺素、生长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寒 冷环境下的甲状腺素分泌
2、散热过程 1.方式:体表皮肤 90% 血管的舒缩和汗腺的分泌 1)呼吸散热 15% 2)尿液,排便散热 1.5% 3) 皮肤散热 约85%
皮肤散热方式: ① 辐射:占总产热量的60% ② 传导 ③ 对流 ④ 蒸发
正常变动:1.昼夜节律 2.性别 3.年龄 4.肌肉活动 5.其他
(二)、机热的平衡
代谢旺盛,血温可达 38摄氏度
1、产热过程
产热器官:安静:内脏(肝脏)、脑 运动:骨骼肌
剧烈运动时产
热量是安静状 态的10~20倍
产热形式:颤栗产热:骨骼肌活动增强 随意运动 肌紧张 寒战
非颤栗产热(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
(三)体温调节 (thermoregulation)
1.自主性体温调节 (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2.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hermoregulation)
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游离神经末梢:温热 感受器、冷感受器。
视前区—前下
腹中隔(VSA)
丘脑(POAH)
AVP
PGE CRH cAMP
-MSH
Ca2+
Ca2+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9ff4d05b482fb4daa48d4b23.png)
体温调定点学说
───────────────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
(二) 精神因素: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 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 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精神紧张时,产热量可显 著增加。
原因:无意识的肌紧张及 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
本题正确答案:D
三、体温调节(执业)
(一)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和内脏:游离神 经末梢)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 级中枢部位,其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在 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任何偏离调定 点的微小体温波动,将会引起明显的产热与散 热量的改变,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
蛋白质:30%; 糖: 6%;脂肪:5%; 混合食物:10%
机制: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
(四) 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1. 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肌肉松弛 2.T > 30℃,能量代谢率增加。 酶活性增强 3.T < 20℃,能量代谢率增加。
(二)散 热 过 程
人体主要散热部位:
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主:皮肤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1、散热的几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6.001] 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
A.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6.002] 糖元储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
A. 肝脏B. 腺体C. 脑组织D. 肌肉E. 结缔组织[6.003] 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储存起来()。
A. 肝糖元B. 肌糖元C. 脂肪D. 蛋白质E. 组织脂质[6.004] 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时,最终分解为()。
A. 丙酮酸B. 乙酰乙酸C. 乳酸D. γ-氨基丁酸E. 6-磷酸葡萄糖[6.005] 在肝脏中,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的糖元()。
A. 储存量大B. 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C. 是肝糖元储存的主要形式D. 是机体能源不足时主要能量来源之一E. 以上都不对[6.006] 下列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糖的比例最大B. 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C. 肝糖元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 肌糖元作为能源储备,有应急的功用E. 等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时,糖释放的能量最多[6.007]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ADPB. ATPC. 脂肪酸D. 磷酸肌酸E. 葡萄糖[6.008] 正常动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 完全静息时B. 睡眠时C. 外界温度为20℃时D. 室温为18~25℃时E. 进食12小时以后[6.009] 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 与身长成正比B. 与体重成正比C.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D. 与身长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E. 与上述诸因素都无关[6.010] 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
A.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B. 随着使役强度的加大而增强C. 始终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减少D. 与年龄有关E. 与性别有关[6.011] 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
A. 糖尿病B. 细胞增多症C. 白血病D. 甲状腺机能亢进E. 以上都不是[6.012] 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转化为体热的是()。
A. 血液流动B. 胃液分泌C. 神经传导D. 激素分泌E. 肌肉作功[6.013] 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因素()。
A. 寒冷B. 高温C. 精神活动D. 肌肉运动E. 进食[6.014] 组织细胞主要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获取血液中的葡萄糖()。
A. 扩散B. 易化扩散C. 渗透D. 主动转运E. 吞饮[6.015] 糖的氧热价是()。
A. 4.0千卡/升B. 4.3千卡/升C. 4.7千卡/升D. 5.0千卡/升E. 5.6千卡/升[6.016] 一般情况下,糖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
A. 40~50%B. 50~60%C. 60~70%D. 70%以上E. 80%以上[6.017]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 1 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 1 克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 食物氧化消耗1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 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 以上都不是[6.018] 摄取混合食物时,呼吸商通常为()。
A. 0.70B. 0.75C. 0.80D. 0.82E. 1.00[6.019] 下列关于呼吸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指机体的耗氧量与呼出CO2量的比值B. 求呼吸商时,O2与CO2的单位用摩尔或升均可C. 糖的呼吸商约为0.8D. 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1.0E. 脂肪的呼吸商约为1.0[6.020] 临床用简单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A. 食物的热价B. 食物的氧热价C. 非蛋白呼吸商D. 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 一定时间内的CO2产生量[6.021] 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雄性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雌性动物高B. 幼畜的基础代谢率比成畜的高C. 老龄畜的基础代谢率低D. 体重相同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E. 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6.022] 实验研究中,常用下列哪项的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的指标()。
A. 肝脏B. 小肠C. 食道D. 血液E. 口腔[6.023]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
A. 肝糖元B. 肌糖元C. 脂肪D. 组织脂质E. 蛋白质[6.024] 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热量()。
A. 温度刺激性肌紧张C. 非寒颤性产热D. 肝脏代谢亢进E. 全部内脏代谢增强[6.025] 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 肾上腺素B. 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素E. 胰岛素[6.026] 安静状态下,按单位重量组织进行比较,产热量最多的是()。
A. 胃肠B. 肝脏C. 皮肤D. 肌肉E. 肾脏[6.027] 在正常情况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决定于()。
A. 皮肤温度C. 皮肤和环境温度D. 风速E. 环境湿度[6.028]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A. 辐射散热B. 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散热E. 辐射和对流散热[6.029] 雌性动物的基础体温在性周期中发生变动,这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 促肾上皮质激素B. 胰岛素C. 孕激素D. 雌激素E. 甲状腺激素[6.030] 机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
A. 脑B. 肝脏C. 肾脏D. 胰腺E. 十二指肠[6.031] 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
A. 完全靠增强散热来维持体热平衡B. 血液的逆流交换作用加强C. 机体表层发挥隔热器作用D. 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强E. 机体的代谢率明显降低[6.032] 与皮肤温度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循环血量B. 血流速度C. 血管舒张D. 肌紧张度E. 体温中枢的兴奋性[6.033] 生理学上所指的体温是机体的()。
A. 皮肤温度B. 血液温度C. 直肠温度D. 深部温度E. 四肢温度[6.034]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 辐射B. 传导和对流C. 不感蒸发D. 发汗E. 辐射+传导+对流[6.035] 中枢内温度敏感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A.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 下丘脑后部C. 大脑皮层运动区D. 中脑E. 脑干网状结构[6.036] 寒颤中枢位于()。
A.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 下丘脑后部C. 大脑皮层运动区D. 中脑E. 脑干网状结构[6.037] 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
A. 增加辐射散热B. 增加传导散热C. 增加对流散热D. 增加蒸发散热E. 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6.038] 给高热动物使用冰块的作用是()。
A. 增加辐射散热B. 增加传导散热C. 增加对流散热D. 增加蒸发散热E. 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6.039] 糖的呼吸商为()。
A. 0.71B. 0.80C. 0.82D. 0.95E. 1.00[6.040] 脂肪的呼吸商为()。
A. 0.71B. 0.80C. 0.82D. 0.95E. 1.00[6.041] 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A. 0.71B. 0.80C. 0.82D. 0.95E. 1.00[6.042] 通常饲料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ATPE. 磷酸肌酸[6.043] 体内绝大多数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ATPE. 磷酸肌酸[6.044] 肝脏不能利用下列哪种物质合成糖元()。
A. 乳酸B. 丙酮酸C. 甘油D. 某些氨基酸E. 脂肪[6.045] 基础代谢率测定最重要的意义是反应()。
A. 甲状腺机能B. 肾上腺皮质机能C. 垂体机能D. 体温高低E. 呼吸功能[6.046] 动物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
A. 太阳能B. 机械能C. 饲料中蕴藏的化学能D. 电能E. 化学能[6.047] 据估计动物在安静时,骨骼肌所产生的热量占全身总热量的()。
A. 10%B. 20%C. 30%D. 40%E. 56%[6.048]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不包括()。
A. 个体大小B. 性别C. 环境温度D. 年龄E. 营养状况[6.049] 下列能使呼吸商增大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 糖转化为脂肪B. 糖酵解增多C. 肺过度通气D. 酸中毒E. 碱中毒[6.050] 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肌肉活动状态B. 耗氧量多少C. 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D. 地球自转周期E. 自由运动周期[6.051] 直接支配小汗腺活动的神经纤维是()。
A. 肾上腺素能纤维B. 胆碱能纤维C. 肽能纤维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6.052] 汗液的特点不包括()。
A. 汗液是低渗的B. 汗液是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C. 乳酸浓度高于血浆D. 含少量蛋白质E. 蛋白质的浓度为零[6.053] 健康马的体温(℃)为()。
A. 38.0~39.0B. 37.0~38.0C. 37.5~39.0D. 37.5~38.6E. 38.5~39.5[6.054] 猪的最佳等热范围(℃)是()。
A. 10~15B. 20~23C. 10~20D. 15~25E. 29~31[6.055] 在机体安静时,内脏产热占全身产热量的()。
A. 20%B. 30%C. 56%D. 75%E. 80%[6.056] 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
A. 皮下脂肪增多B. 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 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 被毛加厚E. 有效辐射面积减少[6.057] 体温调节反应的传出途径不包括()。
A. 神经系统参与B. 植物神经系统参与C. 躯体神经系统参与D. 内分泌系统参与E. 内脏系统参与[6.058] 下列在机体内关于热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量B. 热能维持机体体温C. 化学功最终转变为热能D. 机械功最终转变为热能E. 热能可再利用做功[6.059] 直接测热法测量()。
A.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B.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做的外功C.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CO2产量和耗O2量及尿氮量D.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量E.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总的散热量[6.060] 间接测热法测量()。
A.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B.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做的外功C.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CO2产量和耗O2量及尿氮量D.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量E.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总的散热量二、判断正误题[6.001] 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食物中或储存于体内的脂肪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