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3.84
19.2
速度不变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猜想与假设: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时间测量最容易出现误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议一议:怎么测量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s1、s2及时间t1、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应小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小车B.停表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5.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C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122v v 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12v v v v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 点。

金州区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5

金州区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5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本节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将物体运动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情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

然后是引导学生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验证个人的观点或看法是否正确,引出科学探究的另一个环节——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应强调收集证据时要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养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最后提出了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进行探究活动。

由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较多,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探究就全部掌握,所以教材只要求学生完成核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探究结论。

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初步学会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该做哪些事情,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倡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

本节内容是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经历科学探究的一些过程。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怎样的,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阶段,能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通过科学探究,领悟每个探究程序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速度一样大【答案】B【解析】小张驾驶电瓶车的速度是27 km/h,小王的速度是10m/s=36km/h,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0.42km/min=25.2km/h,所以可知小王的速度最大,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速度单位换算单位,再进行比较.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 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A符合题意;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B符合题意;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应用平均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等于4m/s B.小于5m/s而大于3m/s C.等于5m D.大于5m/s【答案】B【解析】解:由v=可得,物体通过的路程:s1=v1t1=3m/s×2s=6m,s2=v2t2=5m/s×3s=15m,s=s1+s2=6m+15m=21m,物体的平均速度:===4.2m/s.故选B.【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答案】D【解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s前+s后)/ t =(v前t/3+ 2v后t/3)/ t =v前/3+2v后/3=(30km/h)/3+(2×60km/h)/3=50km/h。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4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 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 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cm, tBC= 1 s, vAC= 0.033 m/s。
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 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第4s时,甲在乙前方5m处 D.第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室的室内高度约为1.8mB.公园里正在运行的摩天轮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是100mLD.物理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4.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5.如下左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6.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球、木块、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9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二、新课教学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

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

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问题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问题2: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问题3:同学在lOO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PPT课件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PPT课件


课堂小练习
1.可以用斜面、小车、刻度尺、 金属片组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 该装置和秒表练习测定平均速度, 其步骤如下: ⑴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测出小车至金属片的距离S1=0.5米。 ⑵让小车从顶端滑下,并同时开始记时,测出小车滑至底端撞击金 属片的时间t1=1秒。 ⑶根据测得的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⑷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0.7秒,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⑸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和平均速度V3。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算出V1、V2、V3,通过比较说明小车在斜面上 面下滑时,做的是什么运动?
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 线运动?
4.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一)、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32页材料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 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 还是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 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 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以及用的时 间t3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注意:
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
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 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分析、论证、合作交流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 • 像和物体大小 _________; 虚像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 像到平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镜 相同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 面的距离________; •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相等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垂直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 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小_____。 【点拨】小车过了 B 点停止计时,使记录的时间偏 大,由公式 v=st知测得的速度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 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理由是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_ 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时__间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解析】斜面倾角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过 某点的时间越短,计时越困难。为使计时方便,应 使斜面倾角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 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 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大_____(填“大”或“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大____(填“大”或“小”)。
参数 名称 数据
最大飞行 半径/km
5
最大巡航速 度/(km·h-1)
50
拍摄速度 /(帧·秒-1)
11 000
【点拨】小轿车通过 0.5 m 路程所用的时间 t=11101000帧帧/s= 0.01 s,则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v=st=00..051ms=50 m/s= 0.02 180 km/h>120 km/h,故小轿车超速了。
【实验器材】小车、_刻__度__尺___、__停__表____、斜面、金属挡 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练一练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
速度小
t=?
100m
s ? t
方案二
把100m分成几段,分别测量每一段所用的时间, 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
100m
方案三
在他跑步时进行分段记录,跑到第一秒时作个标记, 第二秒时也做个标记,依此类推,然后再测各标记 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也可以知道速度的变化情况。
0s
1s
2s
3s
4s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 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 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 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m/s
C、6.3 m/s
D、0
制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划与设计实验
S1
挡板
S2
s
3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挡板。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 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 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v2。 5、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下半段时间 t3=t1-t2,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核心素养:通过速度的变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时间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李丽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⑴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⑵从10m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⑶从30m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矫正错误,评价完成情况。

完成题目、相互交流并展示答案四、诊断评价:题目: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A、3 m/sB、6 m/sC、m/s D、0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小车”文档)共6张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小车”文档)共6张
测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
(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 更小
第4页,共6页。
步骤
演示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 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 的路程S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 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 以及用的时间t3
第5页,共6页。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 上半段 S2= 下半段 S3=
t1=
v1=
t2=
v2=
t3=
v3=
[分析与论证]
1.相等的S内,t的变化
2.计算出v,结论是什么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提出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 吗?
[猜测]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何 设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计 实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1页,共6页。
阅读书30页材料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 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 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如 何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
收 找有关的科学资料

证 据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第2页,共6页。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2020年秋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2020年秋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12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 是背影。
让内心强大的句子
19 、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18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12 、凡事不要想太复杂,现实总是有许多无奈,望穿秋水,留下的是满目落花的悲凉,是触动心灵的忧伤。 12、一个年轻人,如果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想法,他这一生,就基本这个样子,没有多大改变了。 14 、人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无休止的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8 、一份恣意,几番从容。一席良音,几瓣书香。 4 、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 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你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13 、疯狂代表着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代表着对事业忘我的全情投入,代表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激情。人一旦 有了这种疯狂,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
18 、生活里,人们往往在笑话别人的时候特别起劲,幸灾乐祸的无所顾虑;却忽略了自己身上也有可笑之处,忽略了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其实 ,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有可笑之处。
2、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1、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是开心还是痛苦,是高兴还是难过,是令人兴致勃勃还是悲痛欲绝;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 么?11 、春有百花,秋看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 16、我们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总是伴随着辛酸与烦恼。而挫折好比一块儿锋利的磨刀石,我们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它的打磨,才能闪耀出夺 目的光芒。

八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s_t、v_t图像专题(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s_t、v_t图像专题(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s-t 、v-t 图象1、如右图为v 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作 运动。

A 的加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的 。

2、如右图为s-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 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 向 运动。

A 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速度。

3、如图所示,是A 、B 两运动物体的s —t 图象,由图象分析A 图象与S 轴交点表示: ,A 、B 两图象与t 轴交点表示: ,A 、B 两图象交点P 表示: , A 、B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4.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D. 均无共同点.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6、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7、(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为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

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 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 所用的时间,由公式计算出每个10m 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 ,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知-讲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被测量转化为若干个可直接测量
的量加以测量,然后再依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
(即测量式)进行计算或作图,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
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应用举例:速度大小不能直接测量,我们先分别测量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测算出物体 运动的速度。
感悟新知
知-练
(2)小车从B 到C 的平均速度为_0_._5_ m/s。小车在从A 到 C 整个过程中做_变__速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 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不__正__确__,理由是。_让__小__车__从__B__点__由__静__止__释__放__,__到__达__C__点_____ __的__时__间__,__并__不__等__于__从__A__点__释__放__经__过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_________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的数据见下表:
感悟新知
照片序号
时间t/s 路程s/mm
知-练
1
2
3
4
5
6
0
10 20 30 40 50
0 12.0 22.2 34.2 48.7 61.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 _变__速__直__线__ 运动,蜗牛在整个5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1_.2_2_4___mm/s。
感悟新知
知-练
(3)实验结论: 若__v__>__3_0__k_m__/h__则__超__速__,__若__v_≤__3_0_k_m__/_h_则__不__超__速__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第二章第四节速度的变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速度及公式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回答一、新课教学例:甲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乙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斜面小球实验:提出问题:速度及公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室中进行讲解秒表使用讲解测量方法指导实验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给出评价,并指导正确实验方法分析、回答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还是越来越慢了有的说快有的说慢设计实验两人一组练习秒表使用用秒表测量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测量小球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记录数据使学生认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1课标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学情分析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测量数据教学难点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斜面,小球等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间计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间利用公式计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评价结论:全程的速度大于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间测量前六十米的时间测量全程的时间操场进行分配实验工作,讲解测量方法评价结论测量计算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六人一组一人测长度,一人发令,一人跑,三人测量记录记录记录利用公式得出各段速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无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无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海做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程平均速度偏小2.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7.5m/s C.6.67m/s D.5m/s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 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为15 cmD.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1 m/s4.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则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0m/sB.5m/sC.4.8m/sD.4m/s5.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υ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υ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A.B.C.D.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是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7.汽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 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 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8 m/sB.5 m/sC.4.25 m/sD.2.75 m/s8.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教案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教案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教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的路程上的运动时间来确定其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形状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速度的变化,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应用爬坡实验来展示速度的变化。

爬坡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斜坡,让学生在斜坡上放置一个小球,然后利用时间和距离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小球的速度。

接着,我们可以改变斜坡的角度,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到当斜坡角度增大时,小球的速度也会增加。

除了爬坡实验,我们还可以使用下滑实验来理解速度的变化。

下滑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实验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虚拟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游戏来展示下滑实验,让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虚拟环境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平滑的地面上,小球的速度会很快,但是当小球遇到障碍物时,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学知识的直观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来,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更多有关速度变化的知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 V1=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S1=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 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 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 例:如图,R1=2Ω,R2=3Ω,求当开 关S断开和闭合时,电流表先后示数之 比为多少?
S
5、图像分析
•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 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 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 方法,叫“图像法”。
•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 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 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 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 出选择。
• 3、联系实际
•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 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 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 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 1、概念辨析
•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 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 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 方法。
•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 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 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 2、规律理解
•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 别能力。
•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 (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 条件;
• (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 的物理意义;
•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6、电路故障(排除法)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s v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3=
t3=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运动时间
S1= 0.6m
t1=?
S2= 0.3m
t2=?
S3=S1-S2= 0.3m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分析与论证】
•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 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 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 例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 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 A.2:3 B. 3:2 C. 3:8 D. 8:3
北大附中 孟清刚
mengqinggang686@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先寻找别人对这个问题
的研究成果。 (2)自己做实验收集证据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度v3。
【设计表格】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数据: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本节课你 学到了什 么?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分析 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作业
P30习题1、2
各种物理题型解题方法
物理中考试卷结构(共五大题 型)
一、选择题:20分 二、填空题:18分 三、识图和作图题:8分 四、实验和探究题:23分 五、计算题和论述题:21分
4、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l (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 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 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 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 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 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 析定性比较大小。
一、选择题:
•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 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 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 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 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 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 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 等。
•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 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 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 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 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 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 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挡板
S1 S2
s3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挡板。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 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