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公开课ppt课件上课讲义共23页
合集下载
《石壕吏》公开课ppt课件
上页
下页
思考
归纳小结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夜――住宿――发展: 听妇前致辞
夜久
高潮: 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上页
下页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
2、“吏三呼男一邺何城怒戍!、妇二啼男一新何战苦!死” 这两句属
写法,
作用
。
对比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上页 下页
作业布置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 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 去的故事情节。
上页 下页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家里再没有别 的(男)人了, 只有个还在吃 奶的孙子。
上页
下页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解词翻译
石壕吏 杜甫
裙: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 (所以)他的母亲还 没有离去,(可是) 出出进进没有一 件完整的衣服。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哲圣。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石 壕 吏
杜 甫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 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 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 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 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 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 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 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 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 诗人。(《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 阻止差役的行为?是怯懦还是其他原因?
杜甫官职: 杜甫在前一年(公元758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时从洛阳回
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注:司功参军,官名。唐朝时掌管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
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等事。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兵败邺城。在这种情景 下,唐王朝要想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安史之乱造成人口损失达三 分之二以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法,也叫寓问于答, 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比鲜明 明暗结合 吏: 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暗 妇: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明
世上疮痍,诗中哲圣。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石 壕 吏
杜 甫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 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 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 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 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 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 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 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 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 诗人。(《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 阻止差役的行为?是怯懦还是其他原因?
杜甫官职: 杜甫在前一年(公元758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时从洛阳回
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注:司功参军,官名。唐朝时掌管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
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等事。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兵败邺城。在这种情景 下,唐王朝要想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安史之乱造成人口损失达三 分之二以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法,也叫寓问于答, 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比鲜明 明暗结合 吏: 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暗 妇: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明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
杜甫
品一首悲苦的古诗,走进一个苦难的时代, 接触一个苦命的家庭,触摸一个苦闷的灵魂。 往事越千年,时光的隧道中,触摸上面的文字, 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彻夜难眠。“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忧国忧民是他一生的坚 守与追求。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 ,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3、本诗以“独与老翁别”结尾,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 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构思巧妙 运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表现手
法。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 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 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人则用明写,把她 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就 会发现,老妇人的那些话都是差役逼问出来的。差役 的“呼”“怒”贯穿在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其凶横 残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受到儒 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植根于他心中的便是“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孟子的“仁爱”思想,赋予了杜甫悲 天悯民之心和以社稷为念的爱国之心。可以说在杜甫的内 心深处,国家和人民没有轻重之分,均处于天平的两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的爆发。杜甫的爱国精神 和民族意识在这场系关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下子达到 了颠峰。面对叛军的颠覆,杜甫毅然站在拥护唐王朝的一 面。 然而此时,杜甫的内心又是及其矛盾复杂的。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 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一个苦命的家庭
从诗句中找出老妇的“苦”,抓住关键词, 说说老妇有哪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ppt课件完美版共25页文档
《石壕吏》ppt课件完美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石壕吏》PPT课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 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 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 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石壕吏
捉丁 凶狠蛮横 吏:呼、怒
矛盾冲突 动作、神态描写
老妇人
护夫 凄苦悲伤 妇:啼、苦
3.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苦;自请服役。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 会的黑暗。
2.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 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
“捉人”二字为诗眼。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于如实叙写之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 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 和霸道。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写出了“吏”“妇”各自什么特点?哪几个词 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 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 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 却无法平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 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 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石壕吏
捉丁 凶狠蛮横 吏:呼、怒
矛盾冲突 动作、神态描写
老妇人
护夫 凄苦悲伤 妇:啼、苦
3.思考老妇人交代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苦;自请服役。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这三个“夜”字联系在一起,表明整件事的发生与结束全在黑夜里,暗示了社 会的黑暗。
2.有人说,《石壕吏》中的老妇的“致词”全是官吏一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是官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诗人明写老妇人, 但用心体味就会发现老妇人这番话是被官吏逼出来的。原来情形可能会是这样......
“捉人”二字为诗眼。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于如实叙写之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 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 和霸道。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写出了“吏”“妇”各自什么特点?哪几个词 最具有表现力?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有吏夜捉人”),表明差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夜突袭。 第二个“夜”字(“请从吏夜归”),表明老妇希望跟着差役连夜赶回军营,如 此急迫,既是为了掩护老翁,也是为了应唐军之急。 第三个“夜”字(“夜久语声绝”),表明夜已深,人被捉走了;夜已静,人心 却无法平静。
24课《石壕吏》课件(共30张PPT)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二男新战死”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老翁 已回到家中。仅一个“独”字,凄苦、 悲愤尽在不言中。
诗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 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 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 人”“一何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态度蛮横, 凶暴无比。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 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 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暮: 傍晚。 投:投宿。 逾:越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故事的开端,诗人日暮投宿,
夜遇差役捉人,烘托紧张气氛。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何: 多么。
译文: 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听到
字词学习
石壕( háo ) 邺城( yè ) 老妪( yù )
逾墙( yú ) 戍( shù ) 幽咽( yè )
整体感知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 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 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 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 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 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老翁 已回到家中。仅一个“独”字,凄苦、 悲愤尽在不言中。
诗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 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 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 人”“一何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态度蛮横, 凶暴无比。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 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 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暮: 傍晚。 投:投宿。 逾:越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故事的开端,诗人日暮投宿,
夜遇差役捉人,烘托紧张气氛。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何: 多么。
译文: 傍晚时分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听到
字词学习
石壕( háo ) 邺城( yè ) 老妪( yù )
逾墙( yú ) 戍( shù ) 幽咽( yè )
整体感知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 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 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 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 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 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石壕吏》课件(公开课)
妇女地位低下
唐朝时期,妇女地位低下 ,生活困苦,常常被迫嫁 给不爱的人。
个人背景
杜甫的经历
杜甫曾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苦难, 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
难。
杜甫的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关心民生 疾苦,主张仁政思想。
杜甫的创作动机
杜甫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官吏 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创作了《石 壕吏》。
《石壕吏》ppt课件( 公开课)
目 录
• 课程导入 • 《石壕吏》作者介绍 • 《石壕吏》全文解析 • 《石壕吏》的创作背景 •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 课程总结
CHAPTER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历史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生活困苦。石壕吏是当 时的一个小官吏,他的遭遇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HAPTER 05
《石壕吏》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注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通过《石壕吏》揭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引导 现代人思考如何关注和解决社会不公问题。
反思官民关系
作品反映了官吏的残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现代人对政府和 官员的行为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02
掌握了《石壕吏》的主 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包 括叙事、描写和抒情等 方面的手法。
03
学会了如何从诗歌中提 炼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培养了人文素养和审 美能力。
04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 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流 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 意识。
下节课预告
01
02
03
04
主题
《春望》的背景、作者及诗歌 内容介绍。
作者成就
诗歌创作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语文八年下册
独与老翁别,源自作者内心的复杂矛盾。老妇一家的 苦难命运激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同时,尽管老妇应征是 被逼无奈的,但是作者仍旧赞扬老妇自请应征的牺牲精神 ,因为他自己是支持唐王朝进行这场评判战争的,希望能 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是战争所迫,差役 所胁,这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想要控诉的。
石壕吏:____汝__家__有__男__丁__否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尚__有__他_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其__真_无__人__邪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孙__母__现__何__在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汝__家__必__征__一__人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内容,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和政府强 行征兵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与苦痛,体会杜甫对百 姓的同情。(重点)
2.品味《石壕吏》精心构思、语言洗练等特点。 (难点)
石壕吏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 翁(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何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战争破坏严重)
应征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百姓饱受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战难之苦)
1.保全丈夫、儿媳、孙子 2.为了国家勇于担当苦难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人哭 诉的这段文字,其实是在差役一句句逼问 下的回答,请大家根据你的想象,补白石 壕吏。
《石壕吏》ppt课件
yú
shù
逾:越过。 戍:防守。
yè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yù 老妪:老妇人
投:投宿。
犹得:还能够。
偷生:苟且的活着。
一何:多么。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请思考并回答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石 壕 吏
杜 甫
石 壕 吏
杜 甫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一生坎坷,因此他的诗 广泛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被称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作者介绍 字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课文分析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主题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 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了官吏的横暴,表露 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石壕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且”是苟且的意思,能看出生存的艰难与 绝望。
深入探究、把握主题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请”是哀求,哀求官吏只把自己捉走,保全家 里的其他人;“急”是急国家之所急,也担心怒 吏再改变主意,所以急着去河阳服役。老妇人内 心的痛苦和矛盾跃然纸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读诗文
石壕吏: l ì 邺:yè 城 幽咽: yè 泣:q ì
逾:y ú 墙走 戍: shù 老 妪 : yù
初步感知
时间
暮
地点
石壕村
人物
官吏 老妇人
叙事诗
开端
有吏夜捉人
发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高潮
听妇前致词
结局
独与老翁别
深入探究、把握主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暮”点明了诗人投宿的时间,也写出了诗人行色匆匆、落寞 紧张的样子,而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 “捉”是捉拿,强制执行的意思。
),二男(
)。
存者(
),死者(
)!
室中(
),惟有(
)。
有孙(
),出入(
)。
老妪(
),请从(
),
急应河阳役,(
)。
夜久语声绝,(
)。
天明登前途,(
)。
让硝烟远离地球,让和平永驻人间! 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作为二十一世纪 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 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 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我们 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永远的追 求。
夜“久”说明对话持续时间长,也说明诗人听得时 间很长,体现出诗人内心遭受的痛苦和煎熬之深之 久。
“且”是苟且的意思,能看出生存的艰难与 绝望。
深入探究、把握主题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请”是哀求,哀求官吏只把自己捉走,保全家 里的其他人;“急”是急国家之所急,也担心怒 吏再改变主意,所以急着去河阳服役。老妇人内 心的痛苦和矛盾跃然纸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读诗文
石壕吏: l ì 邺:yè 城 幽咽: yè 泣:q ì
逾:y ú 墙走 戍: shù 老 妪 : yù
初步感知
时间
暮
地点
石壕村
人物
官吏 老妇人
叙事诗
开端
有吏夜捉人
发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高潮
听妇前致词
结局
独与老翁别
深入探究、把握主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暮”点明了诗人投宿的时间,也写出了诗人行色匆匆、落寞 紧张的样子,而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 “捉”是捉拿,强制执行的意思。
),二男(
)。
存者(
),死者(
)!
室中(
),惟有(
)。
有孙(
),出入(
)。
老妪(
),请从(
),
急应河阳役,(
)。
夜久语声绝,(
)。
天明登前途,(
)。
让硝烟远离地球,让和平永驻人间! 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作为二十一世纪 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 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 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我们 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永远的追 求。
夜“久”说明对话持续时间长,也说明诗人听得时 间很长,体现出诗人内心遭受的痛苦和煎熬之深之 久。
石壕吏 课件(共20张PPT)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
抓壮丁的差役 在夜里
越过;翻过 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诉说,叫喊
多么
对……说
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捎信回来
姑且,暂且 苟且活着
永远完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 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2、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①三男戍,二男死; ②孙方乳,媳无裙; ③翁逾墙,妇夜往。
1、品读揣摩,要求请找出诗中耐人寻味的字词揣摩其深层含义。请你 作出圈点批注,谈谈你的发现。
1、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悍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悍吏与 老妇对话的情景。请仔细研读并将悍吏的逼问批注出来。
吏:【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 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 你们家还有别人吗? 】 妪:室中更无人。 吏:【 撒谎!不是还有个孩子在哭吗?】
示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环境刻画——“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月 ,行人不敢走大道, 只有寻小路,歇荒村。
一个“暮”字,犹如泼墨,给全诗抹上了一层昏暗的色彩。然后单 刀直入地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相关因素交代清楚,勾 勒出兵荒马乱的社会环境。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由朗读,读准停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2张PPT)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 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20
主
题幻灯片 18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 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了官吏的横暴;表露 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
写作手法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代诗宗,被尊为“诗 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 战乱(即安史之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 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 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 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 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 女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及情节生动而 流传最广。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诗三首 石壕吏课件(14张PPT)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分词释义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lǎo wēnɡ yú qiánɡ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
l ì h ū y ì h é n ù f ù t í y ì h é k ǔ tīnɡ fù qián zhì cí sān nán yè chénɡ shù
石壕吏
白话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 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 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 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 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 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 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 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lǎo wēnɡ yú qiánɡ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lì hū yì hé nù
f ù t í y ì h é k ǔ tīnɡ fù qián zhì cí sān nán yè chénɡ sh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矣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分词释义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lǎo wēnɡ yú qiánɡ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
l ì h ū y ì h é n ù f ù t í y ì h é k ǔ tīnɡ fù qián zhì cí sān nán yè chénɡ shù
石壕吏
白话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 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 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 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 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 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 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 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lǎo wēnɡ yú qiánɡ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lì hū yì hé nù
f ù t í y ì h é k ǔ tīnɡ fù qián zhì cí sān nán yè chénɡ sh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矣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课件_PPT
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
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
老头儿告别 。
精选完整ppt课件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4)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暮 ——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时
间 夜 ——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词
顺
序 夜久
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
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
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石壕吏》 ——杜甫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
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
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
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
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层
开端 事件、人物 —— 吏夜捉人,吏、老翁和老妇
次 第二部分(②③):故事的发展、高潮,写“致词”
结 构
的内容:老妇人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
发展、 差役 —— 怒 高潮 老妇 —— 苦
对比
服役惨景——二男战死 家中困境——媳无完裙
第三部分(④):故事的结局: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 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结局 —— 独与老翁别 —— 凄惨
6、老妇人的话围绕哪个字展开?围绕这个字,展现了 老妇人的哪些遭遇?表现了什么? 苦。①经受丧子之苦,三个儿子全部上战场,其中两个 儿子已经战死,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② 生活条件之苦,家人衣不蔽体,出入无完裙;③饱受征 兵之苦,提心吊胆,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 表现了战争惨烈、战争破坏、严重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号少 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 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 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 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 “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
诗歌主旨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 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 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读课文,说说“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 点兵”而说“ 捉 人 ”?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
总括全诗事件的句子,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并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