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a3f1e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a.png)
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
陶渊明是中国唐朝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小说家。
他的田园诗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陶渊明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他的诗歌描写了他在乡间度过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感悟。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注重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歌不仅描写了外在的景物,还深入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对自然界的敬畏。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哲理性。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还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智慧。
四、陶渊明的田园诗注重形式的优美。
他的诗歌注重押韵、平仄的和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韵味,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充满浪漫情怀、注重内心感受、充满哲理性、注重形式优美的。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https://img.taocdn.com/s3/m/7bd0c4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3.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归园田居其一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7d215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c.png)
归园田居其一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先,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其写景的艺术表现。
陶渊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园田风光的生动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优美的田园世界。
远近景交错,有声有色,令人陶醉。
这种写景手法不仅表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也展现了他对语言文字的娴熟运用。
其次,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对比手法。
对偶句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更加优美,富有节奏感。
对比手法的运用则突出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
例如,“尘网”和“樊笼”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如话,却又不失高雅。
诗人通过自然流畅的文字,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传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完整的意境,这种意境的创造并非依赖于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修辞,而是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来完成的。
最后,这首诗是经过艺术追求和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陶渊明在创作这首诗时,并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修辞的繁复,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真实地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种自然真挚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
它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品质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bb62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0.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归田园居赏析
![归田园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f25b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f.png)
《归田园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作者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的感受和心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他以自然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田园的美好和宁静。
在诗中,他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自己生命的珍视和反思。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其次,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批判。
他在诗中描写了官场的繁忙和虚伪,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反感和批判。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真实、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对自由、真实、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返璞归真”思想,即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理念。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语言优美自然。
他的诗歌中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但却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使得陶渊明的诗歌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最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体现。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真实、简单生活的追求和珍视。
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批判。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的体现,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8d8af703d8ce2f006623ff.png)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园言怀【唐】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归园田居其一每一句的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每一句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8f6a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d.png)
归园田居其一每一句的赏析1. 诗的背景和主题1.1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可是个追求自由和淡泊的人,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简直是个活生生的“田园诗人”。
想想看,那个时候的他,面对着繁忙的官场生活,心里肯定是个“自由飞翔的小鸟”,想要回到那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这种情感,放到今天,谁不想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找个地方种田、养花呢?1.2 诗中每一句都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简直就是“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那种宁静、悠然的生活,让人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溪水的潺潺。
这种感觉,咱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可真是稀缺啊!2. 逐句解析2.1 首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哎呀,这一句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瞬间让人感受到清新的空气。
采菊,听着就像是在秋天的阳光下,慢慢走到篱笆边,享受那种随性的乐趣。
而南山的意象,则让人心中生出一种宁静和开阔,真是“心旷神怡”。
咱们每天忙忙碌碌,什么时候能像他一样,悠然自得,真是羡慕得很。
2.2 接下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描绘的是一天的结束,太阳渐渐西下,山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
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仿佛在和陶渊明打招呼,真是有种“鸟语花香”的美好感受。
这种自然的美丽,常常让人心神向往,就像咱们看见美丽的风景时,会忍不住说:“哇,这地方真好!”3. 生活的哲学3.1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在传递一种生活的哲学:与自然为友,过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陶渊明用他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其实“快乐”不是在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在于内心的满足。
回归田园,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这种生活态度,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毕竟“知足常乐”嘛。
3.2 而且,他的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中,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很多人每天为了生活而忙碌,却忘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不就是像“马不停蹄”一样,结果却是疲惫不堪,完全没有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吗?4. 结尾的感悟4.1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写自然的美,更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d8821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归园田居其一诗词鉴赏
【原创版】
目录
一、诗篇背景介绍
二、诗篇主题分析
三、诗篇艺术特点赏析
四、结语
正文
一、诗篇背景介绍
《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田园诗。
陶渊明因不堪官场黑暗,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一组五首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的美好情操。
此篇为其中第一首,描述了诗人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归隐田园的决心。
二、诗篇主题分析
诗篇主题为“归隐田园”,通过描述诗人辞官归隐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许多对比手法,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揭示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决心。
三、诗篇艺术特点赏析
1.结构安排:诗篇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前四句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认识,中间四句写诗人的归隐决心,最后四句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2.对比手法: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羁鸟”与“旧林”、“池鱼”与“故渊”、“南野际”与“园田”等,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向往。
3.语言特点:诗篇语言简练、质朴,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
如“守拙归园田”,用“拙”字形容自己的田园生活,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又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四、结语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一组田园诗中的佳作,通过对比手法和简练质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0b59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0.png)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解析,欢迎大家阅读!代表作: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田园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
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则会受饥寒。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e1246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e.png)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以下是对这些著名诗篇的简要赏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与社会隔离、充满自然美景的世外桃源。
诗人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另一篇代表作,诗中描绘了他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人们在那里过着简单、自由、快乐的生活。
《饮酒》是一首饮酒诗,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自在、豪放、充满自由的饮酒场景,人们在那里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篇关于他的传记。
诗中,诗人对五柳先生的敬佩和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修养的世界,人们在那里享受着宁静和安详。
这些诗篇描绘了陶渊明所见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赞美。
这些诗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ff77ce783c4bb4cf6ecd12b.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解读陶渊明因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思想回归于满足自我的田园,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士大夫提供一个回归自我的精神家园。
《归园田居》五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歌,从中能窥探到陶渊明的思想及其艺术风格。
是解读陶渊明思想及其风格的一个重要途径。
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自然消极意象语言陶渊明深受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都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不断在出仕与归隐两种社会角色中做出选择。
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士大夫提供一个精神归宿,引起后代诗人们的高度推崇。
“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证据的失望”,他坚决地隐居了。
在《归园田居》五首中可以找到陶渊明的思想痕迹,也可以充分代表陶诗的艺术风格。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重要思想,是维系生命中的两大支柱之一,他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将哲人的思考融入生活之中,由此,陶诗的语言也就显得朴素平淡但又有警策和绮丽,这无疑是诗人融进了对生活的热烈情感。
意象也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这些都是生活场景的一部分,易感易触。
一、自然之下的“本真”回归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一切生物都有回归自然的天性,在他的诗中就可以找到些许的天性流露。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中“少无适俗韵”这句就有所表达。
逯钦立先生注:“‘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
”性本爱丘山,也无非是说天性就是乐于自然之中的,在自然之中得到属于自己内心追求的真我。
“尘网”是他不能适应世俗的束缚,“羁鸟”、“池鱼”这两个意象也是自己的隐喻。
守拙是他回归自然的本源,“沃仪仲曰:有世俗之韵则拙不肯守;不肯守拙,便机巧百端,安得返自然。
”这是他要通过泯去世俗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的世界。
这种本真回归是源于自然的,在他的诗歌中有对这种自然的描写。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逯钦立先生注:“写与农耕者来往友谊”。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10b8f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7f.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陶渊明从官场辞官归隐,回到家乡田园的景象。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祥和的田园风光。
诗的开头,陶渊明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把汪伦送给他的情义比作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水,表达了汪伦对陶渊明的深厚情谊。
接着,他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把春风和明月比作江南的绿色和明亮,表达了陶渊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陶渊明继续写道:“我心悠悠,自古至今,一朝春尽红颜老。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时间的悠远思念,他认为时间的流逝使一切都变老,只有自己的心依然年轻。
最后,他总结道:“岁月极美,如此这般,山高路远魂飞苦。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岁月的深深羡慕,他认为岁月是如此美好,但他的灵魂却要飞往遥远的地方。
总之,《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陶渊明从官场辞官归隐,回到家乡田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的悠远思念。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范文一份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范文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1576f1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a.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范文一份陶渊明《归园田居》名篇赏析 1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__ (405)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归园田居》诗共五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作品。
这一首《少无适俗韵》与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都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向来十分著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
前面的八句,诗人坦诚地倾吐了对过去仕途生活方式的鄙弃,和退隐归田、从自在中寻找新的生命价值的怀抱,也刻画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
他把求取功名进入仕途看作是”。
一个“网”字,包含了他对虚伪的、束缚人们精神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否定。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9bdd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6.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篇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首先来看一下本诗的大意。
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而且没有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我向往那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和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
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幸地“误落”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这一去就是三十年啊,我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懊悔与感慨。
我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重获自由。
如今,我回到田野之间,在南野过着农耕生活,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刚直不阿。
住宅周围有土地,有茅屋,有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安宁静谧,娴静优美,清新喜人,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由与美好,谁又能体味我那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呢!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我的门庭里没有尘世间的琐事,娴静的屋子里,我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的时光。
这次我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a545a4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1.png)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歌鉴赏1. 引言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写得实在是让人心生向往。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彻底的“田园主义者”,这首诗就是他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深情表白。
如果你对陶渊明的诗有点儿兴趣,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感受一下他那种清新脱俗的田园情怀吧!2. 诗的内容《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诗开头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句话一看就让人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然的那份真挚感情。
种豆子在南山下,草长得多,豆苗却长得稀疏。
这里头有一种朴实的美,仿佛你能看到他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头顶蓝天,脚踩土地。
接着,陶渊明又说:“十亩刈禾南,五亩种豆西。
”他说他有十亩地的禾苗在南边的田里收割,还有五亩地的豆子在西边种着。
诗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平实的描写和一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感觉,简直就是一种自然的诗意。
再来看看最后一段:“田园将芜胡不归?此地一为别,孤雁字旁书。
”这几句诗可真是绝了,写得很有画面感。
陶渊明问自己,田园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这里的“孤雁”字旁书,就像是他心中那份对田园的深情挂念,孤独却又坚定。
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也带着一丝人生的哲理。
3. 诗的风格与情感陶渊明的这首诗,真的是写得朴实无华,但却十分打动人心。
你看,他用的词汇都特别简单,没有华丽的修辞,却能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3.1 田园的宁静首先,这首诗的风格就很宁静。
他写田园生活的点滴,从种豆子到收禾苗,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安宁。
这种宁静,让人觉得陶渊明过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生活。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心旷神怡”,每一处细节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舒适。
3.2 诗人的心境陶渊明的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心境,真是特别值得品味。
他在诗里既没有夸张,也没有矫情,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这种喜爱,带着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让人觉得他过的不是普通的农民生活,而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3919dc5d453610661ed9f4aa.png)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为人所知,因此受到时人的推重与赞许。
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自唐宋以降,逐渐为人重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乃至于今日有《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声称“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①。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风格冲淡,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意境优美,最为后人所尊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洗当时所盛行的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更与同时代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章琢句及其后齐梁永明体诗歌的讲求语言华丽截然不同,凸显出其清新真切的风格,更为打动人心。
学生不揆梼昧,草此小文,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试作简单的分析,浅尝辄止,恳请方家指正。
一、陶渊明人生经历对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他崇尚自然、躬耕田园的思想萌芽于他深受儒道濡染的青少年教育时期,形成于他时仕时隐的壮年时期,最终在归隐田园的晚年得以践行。
陶渊明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乡村田园度过的。
因此,萦绕陶渊明一生的田园情结,大概和他早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那时的陶家,尽管不是豪门大族,但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尚有一定家产可资生活②,所以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乡村,却并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所透露。
他三十九岁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里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③可见年轻时确实未曾躬耕南亩。
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农耕之勤苦,整日徜徉在诗书中的陶渊明,对乡村田园自然有着美好的感观。
不为衣食所羁、从事纯粹精神活动的人,对自然景观总是特别敏感。
江南秀丽的山水、优美的田园,给了年轻的陶渊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建立在人生早期的印象,根深蒂固,伴其一生。
当他不堪污浊的官场时,乡村田园就成了他的精神依托,成了他精神上的最终家园。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一直是在诵读诗书中度过的。
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中说:“闲居三十载④,遂与尘事冥。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eb842b4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文人,写的田园诗,那叫一个绝!一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五首田园诗,说说这些诗里头的意境和味道。
先说说《归园田居》吧。
这首诗一读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觉得陶渊明天生就不是个愿意凑热闹的人,他骨子里就喜欢大自然。
你看他写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生活逼得没办法,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但是陶渊明厉害就厉害在,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回归田园,那叫一个自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咱们也跟着他一起,从那个压抑的世界里逃了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
再说说《饮酒》吧。
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你想想,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就算住在人堆里,也能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
他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好像是在问咱们,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心要静,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他最后还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美啊!咱们有时候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
还有《归去来兮辞》,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辞官归隐的决心,那叫一个坚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别再犹豫了,该回家的时候就得回家。
他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放下一身的重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就像是在告诉咱们,万物都有它的归宿,咱们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归宿。
还有《移居二首》,这里头陶渊明写他搬家后的生活,那叫一个惬意。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他搬家可不是为了风水啥的,他就是喜欢那个地方的氛围。
他写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就像是咱们有时候跟邻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af8eef76c66137ef061939.png)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身世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
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生平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归隐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形容乡村生活的诗句
![陶渊明形容乡村生活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64f720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c.png)
陶渊明形容乡村生活的诗句:答案解析:《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1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f220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8.png)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
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
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
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
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
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
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愿”是指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隐居躬耕的心愿。
不愿为荣华富贵出卖灵魂。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
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
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
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
诗人“怅恨”什么呢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
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
这溪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濯足水中,顿时,一股凉意流遍全身,也使他从纷繁的思绪中清醒过来。
他仿佛又从悲哀的幻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
我不是到底归来了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人生固然短暂,我不是还有所余无多的宝贵时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还有许多“披草共来往”的友人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
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
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
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
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
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
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
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
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
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他描绘的是常景。
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诗人却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发的是真情。
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
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
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他阐释的是至理。
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诸实施的。
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
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
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为的使心“愿无违”;避交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传》)我写我心,仅此足矣。
他拣选的是“易”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
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村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不正见出那心理上的切近炊烟袅袅,天宇苍茫,这同诗人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谐。
王维也很企慕这种意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惜乎刻意的观察终不及渊明无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儿也有逊于渊明用字的浑朴天然。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曲必不见怪,招之即来。
相形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之为繁缛了。
他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喻,何等灵动贴切。
至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诸句,风韵天然,如谣似谚,几与口语无异。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
”但真正练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渊明乎!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又:(其一)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
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
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
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
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
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
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
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
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
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
《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
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
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
《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