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复习考点

大众传播学复习考点

沉默的螺旋1、沉默的螺旋假说:(三个基本命题)(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

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既而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传媒起重要的作用。

2、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①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②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累积效果);③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几个要点: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含: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可;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它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两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它的舆论观;二是它的效果观(1)舆论观在此理论中,舆论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是“公开的意见”。

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

一种意见一旦成为舆论就具有强制力。

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入孤立状态。

该理论强调了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1.请解释传播者的内涵和外延?答:(1)内涵:传播者即编码者、发讯主体,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环节。

(2)外延:A.人际传播中,是发讯主体又是讯息接受者。

B.组织传播中,是政府首脑、团体负责人、文件起草者等。

C.公众传播中,是演讲者、报告人、教师等。

D.大众传播中,是个人、组织、社会团体的混合体。

2. 请说明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特点?答:(1)具有主观能动性。

(2)集体性。

(3)受控性。

(4)专业性。

3. 请解释守门人的含义?答:最早见于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指在大众传播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4. 请说明守门人的三重角色和特征?答:(1)三重角色:A.接受者 B.守门人 C.传播者(2)特征:A.隐形性 B.依附性 C.追加性 D.完善性5.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的任务?答:(1)搜集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3)加工、制作信息。

(4)对传播内容和过程加以控制。

(5)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6. 请说明职业传播者应有的素养?答:(1)对传播事业有敬业精神。

(2)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4)有信息的敏感性。

7. 请解释信息的含义?答:(1)广义:事物发出的,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情报、资料、密码等。

(2)狭义: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它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减少或降低不确定状态。

8. 请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答:(1)客观性(2)抽象性(3)感知性(4)传递性(5)存贮性(6)共享性9. 请解释信息传播中的编码与译码?答:(1)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

如:字符的不同组合构成文学作品;音符的不同组合构成音乐作品。

(2)译码: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叫译码。

10. 请说明信息的提取过程?答:(1)判断讯息包含的内容。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1.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二战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学派在思想上不具有一致性,但在政治上却始终保持一致。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及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而著称。

阿多诺和本雅明都突出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畸形的社会格局是由大众传媒协助制造出来的。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秩序。

2.民族志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2)专业民族志(3)经典民族志模式研究方法:(1)观察与参与观察(2)相处共话、访谈(3)系谱法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

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

(4)重要文化报道人(5)生命史(6)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7)长期研究(8)团队研究(9)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

由于调查研究处理大型复杂群体,其研究结果必须运用统计分析。

是对特定的当代民族文化的系统性描述,通常通过田野调查来完成。

民族志是系统化的和比较的文化研究的结晶。

它体现了这样一种人类学的理论根基:启蒙运动、对非西方的人的探索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3.内容分析法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活动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即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苏利文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 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 “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这种环境的真实姑且不论,
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不基于这种环境去期待、去行动、去奋斗,这种行为不仅有其
自身的真实,并伴有真实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
另一个是“刻版成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
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
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拉札斯费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 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有 以下三种功能: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 c.
传播的要素
传播的要素
1、三要素说:传者、内容(信息)、受传者 2、四要素说:即传者、内容(信息)、通道、受传 者 3、五要素说:拉斯韦尔的5个W(谁、说什么、通过 什么、给谁、取得什么效果) 4、六要素说:即信源、编码、信息、噪音、译码、 信宿)
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
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米
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37年,死后经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
(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种关于人类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概念性观
点。他认为,人类具有应用符号、内隐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复习重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P7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提供清晰的观点和验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2)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3)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2.法兰克福学派:P8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是由1922年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创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汉姆、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马尔库塞就认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加对人的压抑,使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3.霍尔的编码——解码: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者立场一致;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再现于再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

4.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论述。

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5.衣阿华学派:P591)命名:使某物变成客体的唯一要求,用符号来表示,是传递客体信息的一种方式,课题需要通过命名来实现社会化;2)行动计划:一个人对某个客体的全部行为类型。

人可以从行动计划中得到对待金钱、事业和个人成功的积极态度的指导。

态度或表明行动方向的语言陈述将指导行动方案;3)方向性他人:通过与对自己有影响的特别的人的相互作用来看这个世界。

6.“风筝”互向模式: P79在这一模式中,“精英阶层”通常指一个单方面的政治利益集团;“论题”是指各种为公众所议论的事件,围绕该事件会有一系列的信息(图中用一组X来表示);“公众”是一个与论题有关,或受论题影响的共同生活团体;而“媒介”实际上是表示处理公共事务的编辑、记者以及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等。

大众传播学复习概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概要

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传播的结构1、结构: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过程: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3、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二节传播的基本模式1、模式: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组织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2、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5W模式贡献:①第一次较为详细的、科学的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②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成就:①“信息”与“讯息”的区别②“媒介”这一概念的出现③“效果”概念的登场缺陷:①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似乎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项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的过程②它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③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没有表达出来④“效果”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只表现为一个环节而非“要素”(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成就:①媒介被一分为三②讯息被区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③噪音的出现缺陷:①噪音不足以构成要素②依然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3、控制论模式(1)M•德弗勒模式①明确地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②引入“反馈”的机制(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概念→发信方、符号化方、受信方、符号读解方、讯息、媒介、(反馈)缺陷:①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认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②循环性的表述容易产生误解③仍未清楚得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第四节正负功能1、一、三功能说(1)授予地位(正)(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正)(3)麻醉精神(负)第三章传播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媒介比较(1)报纸优点:报道较为详尽,解说较为深刻;可供读者反复阅读、思考;容易保存缺点:读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2)杂志优点:不仅能提供信息和娱乐,还具有较强的指导、解释功能。

出版周期长,所以观察问题和局势更为细致、深刻。

主要注意力在于把事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说明。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众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于理解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规律、影响以及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包括: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缺乏及时而广泛的信息反馈。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能够及时提供关于社会环境变动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

2、社会协调功能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

3、文化传承功能大众传播能够传承文化遗产,将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4、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供消遣和娱乐。

三、传播过程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这一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它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该模式拓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反馈的重要性。

四、传播效果研究1、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2、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作用的过程,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电大《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问答题答案

电大《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问答题答案

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整理)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笔记整理名词解释:1、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3、信息社会所谓的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4、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5、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6、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填空题1、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的5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4、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5、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7、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8、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题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9、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0、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11、信息社会具有的几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信息
2、人内传播
3、人际传播
4、组织传播
5、群体传播
6、大众传播
7、社会信息系统
8、符号
9、5W传播模式
10、媒介及讯息
11、子弹论
1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3、社会责任论
14、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5、大众社会理论
简答
1、传播的五个层次?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及受到的挑战。

3、介绍传播学主要学派及分支流派
4、列举媒介事件,探讨怎样看待媒体暴力?
5、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7、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

8、举例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9、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指的是什么。

10、试析电视的媒介特性。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12、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论述
1、(论述)介绍我国新闻类杂志或者体育类杂志发展状况。

2、举例世界著名电视频道及特点。

3、三网融合在我国的现状和趋势?
4、任选两个世界著名通讯社,介绍其性质、业务能力、特色。

5、网络传媒是不是大众传媒?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纲要)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什么是“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利,而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分类如下图: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传播学中所使用的“传播”一词,限于“社会传播”这个范畴之内,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

Communi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其含义很多,包括:通信、传达、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1、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影响说: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二、传播的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2节传播的类型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一、传播学诞生的条件——经济:广告传播效果研究需要相应理论支持——政治:选举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传播效果研究的直接催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大众传播事业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科自身机制的发展与演化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以及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

传播学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美国传播者施拉姆曾用“租界”、“绿洲”、“十字路口”等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二、传播学的形成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学术思想渊源,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没有人专门研究传播问题。

许多学者只是从各处在的学科关心出发,附带性地对传播现象做了某种程度的考察。

我们可以从下列著作的发表看出传播学走上历史舞台的轨迹: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舆论学》出版。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 传播定义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1.信息共享:信息的交流、交换、扩散2.社会关系:产生、维持、改变社会关系3.双向互动:信息有传播,也有反馈4.意义共享: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2.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传播活动具有系统性: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6..分众传播3.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共有的现象动物传播的介质: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等动物传播的局限性:被动的后天反应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本质区别: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动物传播转变到人类传播的根本标志:语言的产生4.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口语传播:文字出现之前的时期从吼叫、比划到语言:巴别塔,赛德克·巴莱,青海土族自治区局限性:近距离传播、保存性差文字传播:在结绳、原始图画基础上发展而来象形文字、甲骨文、竹简、薛涛笺《三体》文字能跨越时空、但传播成本高、效率低印刷传播:纸张+印刷术=大量复制麦克卢汉:《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文字从特权阶层走向平民百姓,进而引发社会变革电子传播:超越时空,即时传播自19世纪,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相继问世地球村web1.0-2.0-3.0,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上四者依次叠加,并非相互取代5.符号:任何事物只要独立存在,和另一事物有联系,且可以被解释,它的功能就是符号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认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信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信号:对象事物的代替物(WC-卫生间),物理性质,指代关系稳定象征符:对象事物的表象载体(白鸽—和平),语义性质,可自由创造6. 象征互动论George Herbert Mead,1934 , 《心灵、自我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三个前提①意义: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社会行动的②社会互动: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③解释:意义由人来解释此外:互动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7.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主我(I)与客我(me):主体意识vs.他人期待(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大众传播的基本知识
20世纪70年代,主张批判吸收;
1982年,媒介素养教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重视,欧美等国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开始形成规模;主要目的是培育公民对媒介 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1999年起,加拿大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媒 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了课堂,和语文数 学一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目前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发展成为系统的 教育体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德等国 也先后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部分地区 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启示:做了坏事尽可能不被媒介知道和宣扬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传播信息 2.社会化 3.知识教育 4.文化传承和交流 5.环境监测 6.社会协调功能 7.提供娱乐
1.社会交流和沟通
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有关情况,使单 个人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认识阶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1、培育公民的媒介批评能力;即公民 将媒介放置于社会的情境中进行批判性 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培育公民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利用 能力以及传播能力;
3、提高公民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反省和 抵御能力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
各国的具体内容不同。 公认三大模式: 1、英国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保卫精英文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及赖特的 补充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2.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传播起什么作用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学复习重点

大众传播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通常可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这两大符号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传播中都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

2、拉斯韦尔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3、集合行为:在传播学中,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4、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6、媒介规范理论:英国学者麦奎尔曾将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内涵的观点和主张称为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并归纳了它的六种主要类型,即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7、社会责任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称这为新自由主义理论。

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

这条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8、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的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知识点一、根据受众选择性注意理论,传播信息应遵循的原则从传播者如何适应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考虑,传播媒介的信息要想具有吸引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易得性:所传播的信息必须能使受众以轻易的手段获得。

2、对比性:与环境中的其他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常常可以吸引受众。

3、报酬与威胁:受众能灵敏地感知和记忆那些有利于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而对那些可能危及自身的警告性信息则会有特别的戒备。

二、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P103)三、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人肉搜索的社会影响:人肉搜索”现象的积极价值一是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平衡。

封建臣民伦理强调的是民众的顺从,这一影响至今尚存。

这使得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压抑个性,情绪抑郁。

网络虚拟社会给个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以一个本真的自我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使现实社会积聚起来的不满得以释放,有利于个体身心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网络社会的德治与现实社会法治的结合。

通常情况下,来自社会的道德监督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道德一向都以自律来发挥作用,然而两种方式的效果都较差。

有了“人肉搜索”就有了“道德法庭”,这样就能使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社会更稳定。

“人肉搜索”现象的消极影响“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

“人肉搜索”事件中,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保留地公布,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受到人身攻击和伤害。

对于被搜索对象的搜索一旦失去控制。

“人肉搜索”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成为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非常态行为的舞台,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等相关权益,阻碍了“人肉搜索”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

四、什么是集合行为?它的产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P84)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下的干扰与破坏。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考点版)

填空15*1’选择8*2’名词解释5*4’简答1*4’3*5’论述2*15’传播学第一人威尔伯·施拉姆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三种方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本章学习重点、难点:1、传播的定义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1、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美)威尔伯·施拉姆“我们在传播时,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2)、“影响(劝服)说”强调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美)J·露西、G·彼得森“传播包含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部过程”(3)、“符号(信息)说”强调是符号(信息)的流动(美)B·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2、三类社会传播的主要特点3、传播学的形成及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的形成多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交叉性”特点,难以确定其具体“诞生日”。

关于其“出生期”的观点有:1、19世纪末(新闻学取向)2、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心理学取向)3、20世纪40年代(综合取向)总结: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是20世纪40年代*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主要贡献:1、提出传播的5W模式,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总体框架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认为有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递遗产等功能3、倡导并实践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效果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To Whom→With What Effect研究领域:谁(控制研究)、说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对谁(受众研究)、有何效果(效果研究)拉斯韦尔代表性的著作有:1、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博士学位论文)2、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二)卢因(1890-1947)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为:1、作为“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

大众传播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播: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传播内容:传播内容即传播信息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7.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8.信息:(1)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9.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0.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1.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2.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13.组织传播: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4.解码: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其目的就是使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6.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

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

三、传播学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首的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根植于科学主义,来源于行为科学、信息科学和新闻学,以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集大成者施拉姆为代表。

而批判学派则根植于人本主义,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两大学派的对立,主要在于立场的不同,经验学派的立场总是肯定性的,而批判学派的立场总是否定性的.具体来说,两大学派的主要差异在于:1、研究内容不同:经验学派关心的是如何传播或如何有效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效果上;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为何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上。

2、研究方法不同:经验学派更关注事实判断,强调从事实出发,通过量化与统计得到实证结论;而批判学派更关注价值判断,带有思辩特征。

3、研究立场或研究取向不同:经验学派对现状持肯定性的立场,而批判学派对现状持否定性的立场。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1、符号的定义是: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2、符号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和帮助思维。

二、与信号相比,象征符的主要特征包括:(1)象征符是人工设定的符号,而不是伴随指示对象自然发生的现象;(2)与前面一个特点相关,象征符作为人工设定的符号,不是指示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象征符与其指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必然的设定性关系,而不是必然的因果性关系。

(3)象征符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其使用带有强制性;(4)信号所代表的大多是比较具体的存在物或比较简单的意思,而象征符则常常用以表示比较抽象、复杂的意思。

三、如何理解意义的定义?意义的分类有哪些?1、意义的定义是: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对这一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外部世界的存在是意义形成的基础;(2)积极能动的意识活动是意义形成的条件;(3)无形的意义可以固化为有形的载体之中,符号便是意义的固化物。

2、意义的分类:(1)明示义与暗示义;(2)内涵义与外延义;(3)概念义与情感义;(4)精确义与模糊义。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和特征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是:1、传播主体2、传播对象,3、讯息,4、媒介,5、反馈。

传播过程的特征是: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二、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主要内容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可分解为这样五个部分,即:(1)谁(传播者)(2)说什么(讯息)(3)通过什么渠道(媒介)(4)给谁(接受者)(5)取得什么效果(效果)。

该模式作为传播过程直线模式的代表,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模式,对传播学意义重大;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环节,无法揭示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三、施拉姆的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

(1)人际传播模式:人际传播过程是一个讯息循环反复周流不息的过程,参与双方同时具有发出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功能。

(2)大众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讯息,经过译码,然后通过编码发出.由于媒介组织的放大作用,输入讯息只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而输出讯息却是面对广大受众。

(3)评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它代表的是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者出发,凸显了信息反馈和传播互动等特征。

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只是把传播过程当成一个封闭的内部过程来考察,而忽略了传播过程之外的许多因素。

四、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是:(1)是把微观的传播过程置于宏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所以着眼点不在于透视传播过程的内在环节,而在于把握它的外在联系。

两个代表性的系统模式是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

(2)评价:系统模式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循环模式更为完善,它着眼于全局,指出了传播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会牵涉到许多外在社会的和内在心理的因素,因此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把握传播过程。

五、人际传播的概念是什么?它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

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六、组织传播的概念是什么?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组织传播分为哪两种类型?1、组织传播的概念: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2、具体来说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3、组织传播的主要类型有: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的传播和组织外的传播两种类型。

组织内的传播又分为正式渠道的传播和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平行传播,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各种小群体传播。

组织外的传播分为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种:信息输出,是组织外传播的主体,它包括有公共关系、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即CIS)三种形式.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是什么米德认为,人内传播是一个以象征符为中介的互动过程,表现为主我与客我的相互作用。

主我是个人心中的自我,而客我是他人心目中的自我。

人的自我,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这一理论,为解释人内传播的过程提供了经典的思路,八、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

“镜中我”其实就是“社会我”,它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

具体说来其概念包括三层内容:(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

根据这一理论,自我认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人际传播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九、什么是群体压力理论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群体压力在传播中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钳制群体内部的信息流动,使之朝着有利于群体目标的方向运行;二是抗衡群体外部的信息干扰,使之对群体及其成员发生尽可能小的影响。

十、什么是一致论?最早的一致论研究开始于海德提出的均衡论.一致论主张在群体传播过程中,个体态度总是与群体意识力求一致,所谓从众就是这种趋向一致的表现。

其基本思想在于,人的认知力求和谐或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紧张,从而促使人们设法去消除或减轻不一致,以便重新达到一致。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大众传媒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而不知不觉地丧失了社会行动力,结果只是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减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与可能)。

第四章大众传播一、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主要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分解为四层含义:(1)为数众多的传播者(2)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3)人数众多的受传者(4)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2、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的性质: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组织中工作的一群人.(2)受众的性质:众多、异质、匿名。

(3)传播实践的性质:信息公开而迅速地传播,不具有耐久性。

另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其他两个特点:一是大众传播的出现和每一次重要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二是大众传播的内容既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商品属性.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哪几种代表性的理论学说?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