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设计】一位二进制全减器设计

【设计】一位二进制全减器设计

【关键字】设计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89 专业班级:电子081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1位二进制全减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设备和软件,掌握Quartus II 的VHDL文本设计及原理图设计全过程;2)熟悉简单组合电路的设计,掌握系统仿真,学会分析硬件尝试结果;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完成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设计,用LED显示输出结果;2)用分层设计的方法设计,顶层为全减器(文本输入法),底层为半减器(原理图输入法)和逻辑门组成;3)自行完成设计与仿真、波形分析、下载与硬件尝试等全过程,验证设计是否正确;三、设计思路/原理图首先根据一位二进制半减器运行原理,列出半减器真值表(如图一所示),并由真值表设计出半减器原理图(如图二),根据全减器真值表(图三)可用两个半减器和一个或门组成一位二进制全减器。

a b so co0 0 0 00 1 1 11 0 1 01 1 0 0图一半减器真值表a b c cout sub0 0 0 0 00 0 1 1 10 1 0 1 10 1 1 1 01 0 0 0 11 0 1 0 01 1 0 0 01 1 1 1 1图三全减器真值表图四由半减器组成的全减器原理图四、实验程序(顶层程序参考EDA教材88页一位二进制全加器顶层文本设计)底层(原理图输入)半加器连接图:定义或门:顶层(文本输入)LIBRARY IEEE; --1位二进制全减器顶层描述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f_m IS --定义f_m实体PORT (ain,bin,cin :IN STD_LOGIC;cout,sub:OUT STD_LOGIC);END ENTITY f_m;ARCHITECTURE one OF f_m IS --描述结构体COMPONENT h_m --定义h_m各引脚PORT ( a,b : IN STD_LOGIC ;co,so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or2a --定义or2a各引脚PORT (a,b : IN STD_LOGIC;c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SIGNAL d,e,f : STD_LOGIC ; --定义信号d,e,f的类型BEGIN --描述底层各元件的连接u1 : h_m PORT MAP (a=>ain, b=>bin, co=>d, so=>e) ;u2 : h_m PORT MAP (a=>e, b=>cin, co=>f, so=>sub);u3 : or2a PORT MAP (a=>d, b=>f, c=>cout);END ARCHITECTURE one ; --结束结构体描述五、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库文件夹和编辑设计文件1)在D盘新建立一个文件夹命名为f_m,选择ACEX1K芯片,保存下面的工程文件;2)打开quartus II,选择菜单File→New→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点击OK,输入半减器原理图,保存为h_m.bdf并选择菜单file→create/update→createVHDL component declaration files for current file2.选择菜单File→New→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点击OK,定义或门,保存为or2a.bdf并选择菜单file→create/update→create VHDL component declarati on filesfor current file3.选择菜单File→New→VHDL file,点击OK后在打开的界面下输入已设计的程序,保存为f_m.vhd;4.对f_m.vhd进行编译5.创建仿真文件f_m.vwf,将所有引脚拉入仿真文件,设定end time以及ain,bin,cin输入值,进行仿真6.选择assignments→pins 设置各引脚,并编译;7.下载程序,验证实验结果;六、仿真波形分析下图为实验所得的波形图:a b c d e f g h i区间ain bin cin cout sub LED6 LED5 a-b 0 0 0 0 0 灭灭b-c 0 0 1 1 1 亮亮c-d 0 1 0 1 1 亮亮d-e 0 1 1 1 0 亮灭e-f 1 0 0 0 1 灭亮f-g 1 0 1 0 0 灭灭g-h 1 1 0 0 0 灭灭h-i 1 1 1 1 1 亮亮借位情况,cout为本位输出,sub为向上借位的值,由上表可知,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全减器真值表)一致,故仿真成功。

创新实验报告成果

创新实验报告成果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实验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的1. 探索创新实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创新实验项目: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2. 3D打印技术应用;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4. 环保材料研发。

四、实验过程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1)教师讲解智能小车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制作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设计、制作;(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测试、调试,优化设计方案。

2. 3D打印技术应用(1)教师讲解3D打印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操作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打印作品;(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设计、打印;(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打印作品,总结经验。

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1)教师讲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编程语言及控制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编程任务;(3)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编程、调试;(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编程成果,总结经验。

4. 环保材料研发(1)教师讲解环保材料的基本原理、研发方法及应用领域;(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研发方案;(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研发;(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研发成果,总结经验。

五、实验成果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学生成功制作出具备基本功能的智能小车,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 3D打印技术应用:学生成功打印出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学生成功完成编程任务,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创新意识;4. 环保材料研发:学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环保性能的材料,提高了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我国电工电子领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1. 电路基础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路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2)实验内容:电路元件识别、电路连接、电路分析、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等。

2.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稳压电路设计等。

3.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设计等。

4. 通信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与解码、通信系统仿真等。

5. 数模混合电路综合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字和模拟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模转换器设计、模拟信号处理等。

6.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

(2)实验内容: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电路板设计、系统调试与优化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电路基础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电路元件的识别方法,学会了电路连接与分析,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2.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学生成功设计并搭建了放大器、滤波器、稳压电路等模拟电子电路,验证了电路原理的正确性。

3.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学生掌握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成功完成了数字电路设计。

4. 通信电路实验学生设计了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与解码电路,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了通信系统仿真。

5. 数模混合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学生完成了数据采集系统、数模转换器、模拟信号处理等数模混合电路设计,实现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串联并联创新实验报告(3篇)

串联并联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4.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联电路:将多个电阻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单一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而电压则按照电阻值成比例分配。

并联电路:将多个电阻分别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形成一个分支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而电流则按照电阻值的倒数成比例分配。

三、实验器材1. 电源:直流电源,电压可调。

2. 电阻:不同阻值电阻若干。

3. 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4. 导线:若干。

5. 连接器:若干。

四、实验步骤1. 串联电路连接(1)将电阻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串联电路。

(2)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将电压表分别接入各个电阻上,测量各个电阻上的电压。

(4)记录实验数据。

2. 并联电路连接(1)将电阻分别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形成一个并联电路。

(2)将电流表分别接入各个电阻的支路中,测量各个电阻上的电流。

(3)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两个节点之间,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4)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1)对比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规律。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串联电路实验结果(1)电流表测量到的电流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

(2)电压表测量到的电压按照电阻值成比例分配。

2. 并联电路实验结果(1)电流表测量到的电流按照电阻值的倒数成比例分配。

(2)电压表测量到的电压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

3. 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进一步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六、实验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电压按照电阻值成比例分配。

2. 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阻上保持不变,电流按照电阻值的倒数成比例分配。

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理解电路原理,能够识别和使用常见的电子元器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程序编写,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基本控制。

3. 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掌握设计思路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与规范。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电子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原理: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电路图的识别、简单电路分析等。

3. 电路搭建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搭建基本电路,并进行调试。

第二部分:编程与控制1. 编程语言:介绍Arduino编程语言,教授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2. 程序编写: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实现对电子设备(如LED灯、电机等)的控制。

3. 传感器应用:学习使用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实现智能控制。

第三部分:电子创新设计1. 设计思路:教授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最新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

最新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

最新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在本次研究性实验中,我们专注于探索和分析最新的电路设计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电路的能效比、减小尺寸以及增强信号处理能力。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发现:1. 高效能量转换电路设计我们首先研究了基于新型功率半导体材料的高效能量转换电路。

通过对比硅(Si)和氮化镓(GaN)材料的性能,我们发现GaN在高频高功率应用中展现出更低的能量损耗和更高的热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GaN技术的电路能效提升了约20%。

2. 微型化电路集成技术随后,我们探索了微型化电路集成技术,特别是针对移动和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通过采用3D集成电路设计和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成功地将电路板面积缩小了30%,同时保持了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3. 信号处理与噪声抑制在信号处理方面,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噪声抑制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模拟信号中的噪声成分。

通过在电路中集成该算法,我们实现了信号对噪声比(SNR)的显著提升,从而改善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和准确性。

4. 电路的可靠性与寿命测试为了确保电路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对新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一系列的可靠性和寿命测试。

通过高温、高湿和连续工作等极端条件下的测试,我们验证了电路设计的稳健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

5. 应用案例分析最后,我们通过几个应用案例来展示新电路技术的实际效果。

包括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能源管理、移动通信设备中的信号增强以及医疗设备中的精确监测等场景,新电路技术都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总结而言,本次实验不仅推动了电路设计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未来的电子产品提供了更高效、更紧凑、更可靠的电路解决方案。

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电子课程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电子课程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次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分析方法;3.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选用方法;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数字电路实验- 逻辑门电路实验:验证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特性;-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等;-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设计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计数器、寄存器等。

2. 模拟电路实验-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研究放大电路的性能和特性;- 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设计运算放大器电路,实现放大、滤波、整流等功能;- 模拟信号处理实验:研究模拟信号的处理方法,如放大、滤波、调制等。

3. 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 单片机基本原理实验:了解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学习单片机与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传感器等)的接口技术;- 单片机控制实验: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光照控制等。

四、实验过程1. 准备阶段- 熟悉实验设备、工具和元器件;- 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制定实验方案。

2. 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 总结阶段-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电路实验- 通过实验验证了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和特性;- 设计的简单组合逻辑电路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 模拟电路实验- 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稳定,能够实现预期的放大效果;- 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模拟信号处理实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实验报告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总结。

1. 引言电子技术是现代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基础,通过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来验证和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2.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设计一个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由多个LED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将使用以下组件和元件:Arduino开发板、蜂鸣器、电阻、电容、开关等。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包括Arduino开发板、LED灯、蜂鸣器等电子元件,以及杜邦线、面包板等实验工具。

3.2 电路连接将所需的元件根据电路图连接在面包板上。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3 编程使用Arduino开发板的编程软件,编写相应的代码,控制LED灯的亮灭顺序,实现流水灯效果。

3.4 调试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灯的亮灭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备的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可以使多个LED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电路的亮灭顺序与我们预期的设计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5. 实验总结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使我们对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实践巩固了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电池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电池设计实验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池作为能量储存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各类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我们开展了大学电池设计实验,旨在探索新型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方法。

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电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电池材料的选择与制备技术。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

4. 通过实验验证新型电池的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阳极材料:锂金属氧化物、石墨等。

- 阴极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等。

- 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溶液。

- 隔膜:聚丙烯酸隔膜。

- 电池壳体:金属壳体。

- 聚合物粘合剂:聚乙烯醇。

2. 实验仪器:- 电池组装机。

- 电池测试仪。

- 真空干燥箱。

- 电阻率测试仪。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X射线衍射仪(XRD)。

1. 阳极材料制备:- 将锂金属氧化物与石墨按一定比例混合。

- 将混合物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 将干燥后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处理。

- 将球磨后的混合物与粘合剂混合均匀。

- 将混合物涂覆在金属箔上,进行干燥和烘烤。

2. 阴极材料制备:- 将钴酸锂与磷酸铁锂按一定比例混合。

- 将混合物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 将干燥后的混合物进行球磨处理。

- 将球磨后的混合物与粘合剂混合均匀。

- 将混合物涂覆在金属箔上,进行干燥和烘烤。

3. 电池组装:- 将阳极、阴极和隔膜依次放置在电池壳体内。

- 在电池壳体上安装电极引线。

- 将电池壳体密封。

4. 电池性能测试:- 使用电池测试仪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 测试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

- 使用电阻率测试仪测试电池的内阻。

- 使用SEM和XRD分析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池性能:- 实验制备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 电池的容量达到300mAh,循环寿命超过100次。

2. 电池内阻:- 实验制备的电池内阻较低,约为0.1Ω。

EDA设计(II)实验报告数字电子钟

EDA设计(II)实验报告数字电子钟

EDA设计(II)实验报告-数字电子钟实验报告:数字电子钟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设计软件,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时、分、秒功能的数字电子钟。

通过学习使用EDA工具,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数字电子钟是一种以数字形式显示时间的装置,它利用了时、分、秒的计时原理。

核心部分包括一个时钟发生器,用于产生标准时间信号,以及一个计数器,用于对时间进行计数并显示。

此外,还需要一些控制逻辑来控制时、分、秒的进位和显示。

三、实验步骤1.设计准备:在开始设计之前,首先明确设计要求和功能。

考虑到实验的复杂性和可实现性,我们采用最简单的电路结构,即基于计数器和译码器的数字电子钟。

2.绘制电路图:使用EDA设计软件(如Quartus II)绘制电路图。

首先创建新项目,然后添加必要的元件(如74LS192计数器、74LS248译码器等),并根据设计要求连接元件。

3.编写程序: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编写计数器和译码器的程序。

确保程序能够实现所需的功能,并进行仿真测试。

4.编译和下载:将程序编译成可下载的配置文件,然后下载到FPGA开发板上。

5.硬件测试:连接开发板到PC,启动程序,观察数字电子钟的显示情况。

检查时间是否准确,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6.性能评估:对数字电子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计时精度、稳定性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设计结果: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FPGA的数字电子钟。

通过EDA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我们实现了计数器和译码器的功能,并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下载。

2.性能分析:经过测试,我们的数字电子钟具有较高的计时精度和稳定性。

时间显示准确,各部分功能正常。

这表明我们的设计是成功的。

3.优化方向:虽然我们的数字电子钟已经具有较好的性能,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优化。

例如,可以考虑添加更多的功能,如闹钟、温度显示等;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

创新型电路实验报告

创新型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创新型的电路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微控制器技术,实现对特定环境的智能监测与控制。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并掌握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微控制器技术的应用。

2. 设计并搭建一个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的电路系统。

3. 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显示。

4. 开发一个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策略,实现对环境的自动调节。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以下技术原理:1. 传感器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环境参数。

2. 微控制器技术:使用微控制器(如Arduino)作为核心处理单元,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环境调节。

3. 显示技术:通过LCD显示屏实时显示环境参数和系统状态。

4. 控制技术:利用继电器、电机等执行机构,实现对环境设备的自动控制。

三、实验设备1. 微控制器(Arduino Uno)2. 温度传感器(DS18B20)3. 湿度传感器(DHT11)4. 光照强度传感器(BH1750)5. LCD显示屏(16x2)6. 继电器模块7. 电机驱动模块8. 电源模块9. 连接线、电阻、电容等四、实验步骤1. 电路搭建:- 按照电路图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LCD显示屏、继电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

- 使用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通过编程实现对各个模块的控制。

2. 编程:-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读取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

- 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环境进行自动调节。

- 实现系统自检、故障报警等功能。

3. 测试与调试:- 对电路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 调整程序参数,优化控制策略,使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环境监测:-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通过LCD显示屏显示。

- 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湿度,并通过LCD显示屏显示。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具备电子电路组装、调试和测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件:介绍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电子电路图:教授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元件符号、线路连接、信号 flowchart 等。

3.电子电路仿真:学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观察电路性能。

4.实验操作: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路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北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北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北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对模拟电子电路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模拟电路的搭建、测试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基础,涉及对连续信号的处理。

本次实验主要围绕基本放大电路、滤波器、振荡器等模拟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设备与材料:1. 面包板2. 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件3. 信号发生器4. 万用表5. 示波器6. 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并列出所需元件清单。

2. 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注意元件的连接顺序和方向。

3. 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测试信号,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4. 调整电路参数,记录不同参数下电路的性能。

5.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关键节点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基本放大电路,并测试了不同增益设置下的放大效果。

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实现了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此外,还搭建了简单的振荡器电路,观察到了稳定的振荡波形。

实验分析:通过对电路的搭建和测试,我们发现电路的实际性能与理论设计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可能是由于元件参数的不准确、电路搭建中的连接问题或信号源的干扰等因素造成的。

通过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模拟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电路性能的关键。

实验心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动手实践,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使用仪器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关闭电源,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创意流水灯实验报告(3篇)

创意流水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LED流水灯作为一种新型照明产品,因其节能、环保、色彩丰富等特点,在装饰照明、广告宣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LED流水灯的工作原理,提高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一项创意流水灯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LED流水灯的工作原理。

2. 掌握LED流水灯的电路连接方法。

3. 通过创意设计,提高LED流水灯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三、实验原理LED流水灯是通过将多个LED灯珠串联或并联,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来实现流水效果的。

实验中,我们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来控制LED灯的亮度,从而实现流水灯的动态效果。

四、实验器材1. LED灯珠:红、绿、蓝各50颗2. 马达:1台3. 电阻:若干4. 线路板:1块5. 电源:9V直流电源6. 剪刀、胶带等辅助工具五、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LED灯珠的参数,设计出合适的电路图,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制作电路板:按照电路图,将LED灯珠、电阻、马达等元器件焊接在电路板上。

3. 连接电源:将电路板与9V直流电源连接,确保电路板供电正常。

4. 制作流水灯外壳: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流水灯外壳,确保内部电路布局合理。

5. 测试流水灯效果:接通电源,观察LED灯珠的流水效果,检查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6. 优化设计:根据实验效果,对流水灯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观赏性和实用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测试,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一款具有流水效果的LED流水灯。

在实验过程中,LED灯珠的流水效果稳定,颜色鲜艳,马达运行正常。

2. 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LED流水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PWM技术在控制LED灯亮度方面的应用,以及马达在流水灯中的驱动作用。

3. 优化建议:为了提高流水灯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增加LED灯珠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流水灯的色彩效果。

智能装备设计实验报告(3篇)

智能装备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

通过学习智能装备的设计原理和实施过程,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装备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装备,使我们对智能装备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验内容1. 设计方案(1)功能需求分析本智能装备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自动上料:将原材料送入生产线上,进行后续加工;2)自动识别:识别原材料种类、尺寸等信息;3)自动调整:根据识别信息,调整加工参数;4)自动加工:完成加工任务;5)自动检测:检测加工后的产品是否符合要求;6)自动存储:将合格产品存储起来,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

(2)技术路线1)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2)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3)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实现智能装备的功能。

2. 硬件设计(1)控制系统:选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智能装备的各个功能;(2)传感器:采用多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种类、尺寸、加工状态等信息;(3)执行器:选用伺服电机、气缸等执行器,用于实现自动上料、调整、加工等动作。

3. 软件设计(1)控制算法: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自动调整加工参数;(2)数据处理:采用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原材料识别、加工状态检测等功能;(3)人机交互:采用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4. 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实现智能装备的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搭建智能装备实验平台,包括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2)编程调试:编写控制程序,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确保智能装备正常运行;(3)实验验证:进行实验验证,测试智能装备的功能,优化设计方案。

心形灯实训实验报告

心形灯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LED灯因其节能、环保、亮度高、色彩丰富等优点,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心形LED灯,加深对LED灯工作原理、焊接技术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LED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掌握电子焊接技术,提高焊接技能。

3. 学会电路设计,提高电路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心形LED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电源:为LED灯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2. LED灯:发出光亮,形成心形图案。

3. 电阻:限制电流,保护电路。

4. 电容:滤波,稳定电压。

5. 芯片: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和模式。

本实验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编写程序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和模式,实现心形图案的动态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LED灯、电阻、电容、芯片、电源、面包板、导线、焊锡、焊台等。

2. 设计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心形LED灯的电路图。

3. 焊接电路:将电路元件焊接在面包板上,确保焊接牢固、无短路。

4. 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编程语言编写程序,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和模式。

5. 测试电路:连接电源,测试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6. 调试优化:根据实验效果,对电路和程序进行调试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连接正确,LED灯能正常发光。

2. 单片机程序运行正常,LED灯按照预定模式闪烁。

3. 心形图案清晰,动态效果良好。

实验结果表明,心形LED灯制作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焊接过程中,LED灯和电阻焊接不牢固,导致电路不稳定。

解决方法是重新焊接,确保焊接牢固。

2. 程序编写过程中,单片机程序出现错误,导致LED灯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是检查程序,修正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心形灯实训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了LED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024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报告四路抢答器设计

2024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报告四路抢答器设计

2024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报告四路抢答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设计流程;
2.掌握使用逻辑门和计数器设计电路的方法;
3. 学习使用Arduino作为发声和控制的工具。

二、实验材料:
1.电压表、万用表;
2.电源、开关、LED等电子元件;
3.面包板、导线等实验仪器;
4. Arduino控制板。

三、实验原理:
四路抢答器实际上是一个倒计时电路和一个触发电路的组合。

当倒计时时间结束时,先按下抢答器的按钮的参赛者会触发一个信号,表示抢答成功。

四、实验步骤:
1. 使用集成电路74HC590来实现倒计时电路。

将74HC590的引脚1和2接到电源(5V),引脚3接到电源(GND),引脚15接到一个频率为1Hz的时钟信号,引脚4接到Arduino的引脚2
2. 使用74HC00和74HC04来实现触发电路。

将74HC00的2个与非门的输入依次连接到Arduino引脚4和5,输出接到74HC04的输入。


74HC04的输出与LED灯串联,连接到Arduino引脚13来控制灯的亮灭。

3. 使用Arduino来实现发声和触发抢答器的功能。

将Arduino的引脚11接到一个8Ω的蜂鸣器,引脚3接到抢答器的按钮开关,引脚13接到74HC04的输入。

五、实验结果:
实现四路抢答器的设计,通过Arduino发声和控制LED灯的亮灭。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逻辑门和计数器设计电路并加以实现。

同时,我也熟悉了使用Arduino作为发声和控制的工具。

这对我的电工电子专业学习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帮助。

智能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智能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智能设计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电子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掌握智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常用智能设计工具。

3.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验内容:1. 智能设计概述2. 常用智能设计工具介绍3. 智能设计案例分析4. 智能设计实践操作六、实验原理:智能设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对产品、系统、服务等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

智能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 自主性:智能设计系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自主选择设计方法、工具和策略。

2. 智能性:智能设计系统能够通过学习、优化和决策,提高设计质量。

3. 灵活性:智能设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设计需求,灵活调整设计过程。

七、实验步骤:1. 智能设计概述(1)介绍智能设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2)分析智能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

2. 常用智能设计工具介绍(1)介绍智能设计常用的软件工具,如CAD、CAE、仿真软件等。

(2)讲解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智能设计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智能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过程、方法和成果。

(2)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和关键技术。

4. 智能设计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智能设计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设计课题。

(2)根据课题需求,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进行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设计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八、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掌握了智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常用智能设计工具,如CAD、CAE、仿真软件等。

3. 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认识到智能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2.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智能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和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计算器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设计并实现一个功能齐全的计算器。

二、实验原理计算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其核心部件为运算单元。

本实验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计算器,使学生掌握以下原理:1. 按键扫描电路:用于读取按键信息。

2. 数据存储电路:用于存储输入的数值和运算符。

3. 运算电路:根据输入的运算符进行相应的运算。

4. 显示电路:用于显示运算结果。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数字电路实验箱2. 计算器原理图3. 连接导线4. 按键5. LED显示器6. 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步骤1. 按键扫描电路设计(1)设计按键扫描电路原理图,包括按键、电阻、二极管等元件。

(2)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2.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1)设计数据存储电路原理图,包括寄存器、计数器等元件。

(2)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3. 运算电路设计(1)设计运算电路原理图,包括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除法器等元件。

(2)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4. 显示电路设计(1)设计显示电路原理图,包括LED显示器、译码器等元件。

(2)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5. 整体电路设计(1)根据以上四个部分的设计,设计整体电路原理图。

(2)根据原理图,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按键扫描电路按键扫描电路能够正确读取按键信息,实现按键功能。

2. 数据存储电路数据存储电路能够存储输入的数值和运算符,为后续运算提供数据支持。

3.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能够根据输入的运算符进行相应的运算,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4.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能够将运算结果正确显示在LED显示器上。

5. 整体电路整体电路能够实现计算器的功能,满足实验要求。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南昌大学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南昌大学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EDA实验报告姓名:曾维鋆学号:6102213863老师:杨鼎成班级:通信工程132班目录实验一半加器及全加器的设计 (3)实验二模可变计数器的设计 (6)实验三序列信号检测器的设计 (11)实验四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15)实验五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22)实验六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 (34)实验七16*16 点阵显示实验 (40)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曾维鋆学号:61002213863 专业班级:通信132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5.10.19 实验成绩:实验一半加器及全加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装置和QuartusⅡ软件的使用;2、熟悉和掌握EDA设计流程;3、学习简单组合、时序电路的EDA设计;4、熟悉例化语句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设计一个一位全加器。

先设计一个半加器h_adder.v作为预存文件。

然后设计顶层文件对h_adder.v文件进行调用,实现全加器的功能。

(三)实验原理由3个逻辑模块组成,其中两个为半加器,一个是或门。

真值表(四)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库文件夹,输入半加器和全加器的Verilog HDL代码并分别存盘。

a.半加器module h_adder(A,B,SO,CO);input A,B;3output SO,CO;assign SO=A^B;assign CO=A&B;endmoduleb.全加器module f_adder(ain,bin,cin,cout,sum);output cout,sum;input ain,bin,cin;wire net1,net2,net3;h_adder U1(ain,bin,net1,net2);h_adder U2(.A(net1),.SO(sum),.B(cin),.CO(net3));or U3(cout,net2,net3);endmodule2.选目标器件CycloneII中的EP2C35F672C8并编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
专业年级:2014级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谷健
设计人:张志诚
左修洋
设计日期:2017年8月23日
摘要
本设计是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加速转、减速转,以及与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 灯的交替变亮、闪烁相互配合。

采用PWM进行调速,全部通过单片机控制,达到智能操控的效果。

关键字:AT89S52;PWM;单片机控制
目录
1设计题目
1.1任务
设计和制作一个由程序控制的微型搅拌器,它按照一定的搅拌程序控制电机作正向和反向的转动。

定时器采用单片机设计制作,来控制微型搅拌器做如下运转:
打开电源1s后:
电机高速正传5s,
暂停1s,
电机高速反转5s,
暂停1s
电机低速正传10s,
暂停1s,
电机低速反转10s,
暂停1s
电机高速正传5s,
暂停1s,
电机高速反转5s,
电机停转,搅拌结束。

1.2设计要求
(1)搅拌器打开电源开始1秒内,所有灯亮。

(2)搅拌器电机高速正转时绿指示灯亮,其它灯灭。

(3)搅拌器电机高速反转时红指示灯亮,其它灯灭。

(4)搅拌器电机低速正转时绿指示灯闪烁,闪烁频率1Hz,其它灯灭。

(5)搅拌器电机低速反转时红指示灯闪烁,闪烁频率1Hz,其它灯灭。

(6)搅拌器电机暂停时黄色指示灯闪烁,闪烁频率1Hz,其它灯灭。

(7)搅拌器电机停转时所有灯灭。

1.3说明
(1)搅拌器电机采用3V小型直流电机。

(2)三色指示灯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3)电机和指示灯驱动电压不要超过3V。

(4)搅拌头可采用塑料圆珠笔芯插上折叠90度制作。

1.4设计提示
可以利用51单片机最小系统加驱动控制单元来实现。

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和指示灯可选用继电器控制或者H桥电路控制。

高低电平变换控制可选用三极管控制。

调速可采用PWM调速。

2系统方案选择
2.1单片机选择
选择AT89S52单片机,该芯片I/O口较多,能够达到调速、控制LED灯的亮灭和正反转的要求,价格相对便宜,在此非常合适。

2.2电机制动
根据单片机的端口输出电平来决定,当单片机输出为低电平的时候,利用电磁继电器的开关功能来控制电机的导通和截止
2.3电机正反转
根据单片机的端口输出电平来决定,根据输出的高低电平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3系统原理框图
LED 达运转电路。

3.1LED 灯指示电路
单片机左端为LED 灯指示电路,每个LED 灯都串接一个
100Ω电阻,用来对5V 电源进进行分压,保证LED 灯正常工作。

每个LED
灯接单片机的输出信号。

灯光指示原理为: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LED 灯两端电压不足,为熄灭状态;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LED
灯正常工作,为常亮状态。

3.2电机运转电路
由于单片机输出信号的电流较小,所以采用晶体管对其进行放大,然后使用一
个继电器构成H 桥电路对电机实现正转和反转;用另一个继电器对电机实现开和关。

3.3AT89S52单片机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
位微控制器,具有8K 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 ,使得AT89S52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4软件流程
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C 语言编程实现各项功能,采用keil 编写C 语言代码,然后运用proteus 进行电路仿真,观察仿真结果并进行调整。

本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芯片为核心部件,利用其输出的高低电平来操控LED 的亮灭转换以及电机的正转、反转、减速转、暂停,最终完成微型程控搅拌器的任务。

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力争使用程序的模块化,自上而下进行程序设计,使得程序尽量简洁易懂,易修改。

在电路板的焊接之前,我们先使用Proteus 进行软件仿真,在仿真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LED 灯的亮灭时间与实际不符,电机无法实现反转等等,但在最后我们都将此问题一一解决。

在电路板焊接完成后,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接地端没有共地,单片机电流输出不足,无法驱动电路等等。

通过这次的实验课,我们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单片机的知识又了解了许多,对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的研究和软件的编程的兴趣增加了很多,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自己的素质,锻炼了自己,结识了其他班的同学,熟
悉了对一项课题研究、设计和实验的过程。

这将会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很大的帮助。

附录:
程序设计:
思路:采用延时函数,以及51单片机的5个I/O口输出的信号来提供高低电平信号,操控外部电路,来实现灯的亮灭以及电机的正反转和延时。

代码部分:
#include<reg52.h>
sbitRED=P1^0; //定义输出口
sbitYELLOW=P1^1;
sbitGREEN=P1^2;
sbitRUN=P1^3;
sbitPAUSE=P1^4;
voiddelay(unsignedintnum) //延时1s
{
unsignedinti;
for(i=num*110*1000;i>0;i--)
{
}
}
voiddelayms(unsignedintnum) //延时1ms
{
unsignedinti;
for(i=num*110;i>0;i--)
{
}
}
voidhighRUNpostive() //高速正转
{
unsignedinti;
RUN=1;
RED=1;
YELLOW=1;
GREEN=0;
for(i=0;i<=5;i++)
{
delay(1);
}
}
voidhighRUNnegative() //高速反转
{
unsignedinti;
RUN=0;
RED=0;
YELLOW=1;
GREEN=1;
for(i=0;i<=6;i++)
{
delay(1);
}
}
voidlowRUNpostive() //低速正转{
unsignedintj=0;
GREEN=0;
RED=1;
YELLOW=1;
RUN=1;
for(j=0;j<19;j++)
{
GREEN=!GREEN;
RUN=1;
delayms(800);
PAUSE=1;
delayms(200);
PAUSE=!PAUSE;
}
}
voidlowRUNnegative() //低速反转
{
unsignedintj=0;
unsignedintk=0;
RED=0;
GREEN=1;
YELLOW=1;
RUN=0;
for(j=0;j<19;j++)
{
RED=!RED;
RUN=0;
delayms(800);
PAUSE=1;
delayms(200);
PAUSE=!PAUSE;
}
}
voidreset() //重置函数
{
RED=1;
YELLOW=1;
GREEN=1;
RUN=0;
PAUSE=0;
}
voidpause() //电机暂停{
unsignedintj=0;
YELLOW=0;
GREEN=1;
RED=1;
RUN=0;
PAUSE=1;
delayms(500);
YELLOW=1;
}
voidmain()
{
unsignedinti=0;
RED=0;
YELLOW=0;
GREEN=0;
RUN=0;
for(i=0;i<1;i++)
{
delayms(1);
PAUSE=1;
delayms(999);
PAUSE=!PAUSE;
}
highRUNpostive();
pause();
reset();
highRUNnegative();
pause();
reset();
lowRUNpostive();
pause();
reset();
lowRUNnegative();
pause();
reset();
highRUNpostive();
pause();
reset();
highRUNnegative();
rese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