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_寓言两则_掩耳盗铃》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汉字。

liáng guó cōng huìzào yìjiā qí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áng méi yīng shēng dá yuēkǒng qu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梁________ 惠________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禽________粱________ 慧________ 指________ 奶________ 离________3.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 为/设果,果/有杨梅。

C.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B.孔君平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5.读《钟氏之子》,完成练习,并感受语言的妙处。

(选做题)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日:“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慊悚,汗不敢出。

”(1)钟氏二子见魏文帝,________脸上有汗,________脸上无汗。

A.钟繇B.钟毓C.钟会(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氏二子都能机智地应答。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 )聪惠。

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惠()诣()乃()禽()粱()慧()指()奶()离()三、解释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2)甚:(3)惠:(4)诣:(5)乃:(6)设:(7)曰:(8)未:(9)闻:【答案】一、shì shèn yì wèi yìng qín二、梁国高粱;实惠智慧;造诣手指;乃是奶奶;家禽离开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诣:拜访,拜见。

(5)乃:就;于是。

(6)设:摆放,摆设。

(7)曰:说。

(8)未:没有。

(9)闻:听说。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 n____ ____ì ____èn q____梁乃氏甚禽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家qín liáng国sāo yǎng礼màoniǔ kòu分xiǎng平yōng爱zēng2.查字典填空。

查字典时,“乃”的音序是,音节是,共画。

在字典中“乃”有以下四种解释,请你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是,就是B.就,于是C.才D.你,你的①父不在,乃.呼儿出。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

④唯虚心乃.能进步。

3.比一比,再组词。

梁惠诣乃禽粱慧指奶离4.给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A.超过B.很C.表示进一层的意思(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将来B.没有C.生肖属羊(3)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A.度过,消磨B.应付,回复C.派遣(4)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A.志向,长进B.收益C.呼出的气息5.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两根手指难道不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0)一、基础练习1. 读拼音,写词语。

(1)liáng guó________杨氏子九岁,甚cōng huì________。

(2)未闻kǒng què________是夫子jiā qín________。

2. 比一比,再组词。

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儿应(yīng yìng)________声答曰。

(2)为(wèi wéi)________设果,果有杨梅。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shèn shén)________聪惠。

4. 查字典填空。

“乃”的音序是 N ,音节是nǎi,共 2 画,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折折钩。

在字典中“乃”有四种解释:A.是,就是;B.于是;C.才;D.你,你的。

请你为下列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1)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2)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___(3)失败乃成功之母。

________(4)唯虚心乃能进步。

________选择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杨氏之子()A.他的B.的C.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孔指以示儿曰()A.看B.表示C.给……看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A.没有B.未来C.表示疑问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A.好处B.同“慧”,智慧C.给人好处二、主题探究。

聪惠的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篇古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人物的特点是________。

(2)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A.承上启下B.总领全文(3)用“/”划分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为设果,果有杨梅。

(1)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五年级下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练习册

五年级下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练习册

五年级下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练习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练习册*21猴王出世一、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3、复瞑目蹲身。

()4、何不拜我为王?()二、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草木,()涧泉,()山花,()树果;与狼虫为(),虎豹为(),獐鹿为(),猕猿为();()石崖之下,()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对说的,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3、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的故事,主要人物有()等。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原因是他()。

四、谈感想1、你认为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给你机会,你是乐意做美猴王还是只做众猴中的一员,为什么?答案:四1、聪明、机敏、爽朗、坦率、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

阅读题,课堂,猴王出世,练习册,语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练习及答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练习及答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练习及答案(共2课时)一、选择题1.孟冬洗澡的地方是:A. 客厅B. 厨房C. 后院D. 去院子答案:C2.从文中可知孟冬是个:A. 贪玩的男孩B. 责任心重的男孩C. 胆小的男孩D. 爱哭的男孩答案:B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我在给花水,可孟冬扭动了一下身子B. 老板娘在柜子后面,怒气冲冲地嘟哝起来 C. 小姐姐,你别生气啦 D. 洗上干净的澡,孟冬闭上眼睛,柔声说道答案:C二、填空题1.孟冬的名字来自“菊花”。

2.孟冬是杨柳家的第几代子孙?第四代。

3.孟冬洗澡的地方是后院。

(用“,”连接答案)三、判断题1.孟冬是一个爱玩不负责任的男孩。

【错】2.孟冬是杨柳家的第五代子孙。

【错】四、简答题1.孟冬为什么要洗澡?请简要叙述。

答:孟冬为了帮助害虫洗掉浴沟沟里的毒气而洗澡。

他的良心发现让他主动去做一件对环境有益的事情。

2.孟冬在洗澡时的表现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孟冬在洗澡时表现出了勇气、责任心和同情心。

他不怕困难,不推卸责任,帮助害虫洗掉了蜡沟沟里的毒气,展现了高尚的品质。

五、问答题1.孟冬的行为给你有何启示?答:孟冬的行为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责任心和同情心,要主动关心他人,尽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类似孟冬的经历吗?如果有,请分享一个你的故事。

答:(回答根据个人经历填写)六、作文题请根据《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主题,写一篇题为《关爱环境,从我做起》的作文。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具体,不少于200字。

(这里展示要求写作的提纲,具体作文内容视实际情况而定)七、答案1. C2. B3. C 二、1. 来自“菊花”,2. 第四代,3. 后院,三、1. 错 2. 错,四、1. 按题目内容回答,2.按题目内容回答,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21课 寓言两则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21课  寓言两则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21课寓言两则
21、寓言两则
一、比一比,组词:
矛()锐()铛()寓()夸()掩()茅()说()挡()遇()跨()淹()
二、读句子,写出与带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我的盾坚固
..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
2、他掩住
..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

()()
3、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
..了。

()
三、选词填空。

不论……都……如果……就……只要……就……
1、()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听不到了?
2、()什么盾()戳得穿!
3、那个铃铛()用手一碰,()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四、查字典,填空:
“掩耳盗铃”中“掩”的意思是_________,“盗”的意思是_________。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填上词语。

1、张着嘴说不出话。

形容因理亏而无话可说。

()
2、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3、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
六、根据课文填空。

《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sh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 )聪惠。

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惠()诣()乃()禽()粱()慧()指()奶()离()三、解释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2)甚:(3)惠:(4)诣:(5)乃:(6)设:(7)曰:(8)未:(9)闻:【答案】一、shì shèn yì wèi yìng qín二、梁国高粱;实惠智慧;造诣手指;乃是奶奶;家禽离开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诣:拜访,拜见。

(5)乃:就;于是。

(6)设:摆放,摆设。

(7)曰:说。

(8)未:没有。

(9)闻:听说。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 n____ ____ì ____èn q____梁乃氏甚禽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二年级下语文12 寓言二则课外阅读及答案

二年级下语文12 寓言二则课外阅读及答案

二年级下语文12 寓言二则课外阅读及答案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现。

可是他想:( )我把耳朵掩住,不( )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铃铛.发现
..立刻
..知.道
..掩住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丁零丁零()()
三、组词。

家()响()现()刚()四、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堵住()发觉()
五、选择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里。

如果……就……只要……就……虽然……但是……
六、当那个人用手掩住耳朵去偷铃铛时,心里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偷别人的东西时,只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愚蠢的。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立刻掩住发现
五、只要……就……如果……就……
六、我把耳朵掩住就听不到响声了,别人肯定不会发现的。

七、B。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_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_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④用鼻子嗅;⑤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________(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________(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________(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________(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________。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________(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________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杨氏之子》)整体感知。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_______(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________补充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________(多选题)①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②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③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④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ɡ yìnɡ应.该()应.届()应.邀()应.用()二、写同音字。

1.liánɡ 栋()高()()食2.yì造()翻()瘟()3.qín 家()()劳束手就()4.huì实()智()()人不倦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甚.聪惠()A.厉害。

B.很。

C.为什么。

2.孔君平诣其.父()A.其中。

B.代词,他的。

C.那,那个。

3.乃.呼儿出()A.你,你的。

B.就,于是。

C.是,就是。

4.为.设果()A.帮助。

B.介词,给,替。

C.因为。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甚聪惠.()2.孔君平诣.其父()3.为设.果()4.孔指以示.儿曰.()()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五、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B.孔君平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七、课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___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一、积水成渊1. 把音节补充完整。

2. 搭配合适的词语。

3. 把成语补充完整,并且再写几个你知道的成语故事的名字。

________4. 写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________自相矛盾告诉我们:________二、思维飞跃课内训练﹣﹣过目不忘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中加点的字,连续出现了四次,对表达寓意有什么作用?________三、课外阅读阅读下列文段,答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yǐ靠光秃秃的树干 gàn 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 sù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面目﹣________ 神态﹣________辨认﹣________ 好像﹣________(3)“镇定”的意思是________;“安详”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__(5)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一、积水成渊1.【答案】ēng,èi,ùn,é,án,án,ǐng,ù,ì【考点】拼音寓言两则【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日常用语中易读错的字读音的拼读、韵母、音节的掌握情况,完成时要注意书写,结合具体的汉子进行作答。

【解答】怔,多音字。

任写一个即可。

①[zhēng][怔忡]中医指心悸,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得很厉害。

[怔忪]惊惧。

②[zhèng]<方>发愣,发呆:发~。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21课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甚.聪惠()A.为什么B.很C.厉害2.孔君平诣其.父()A.其中B.那,那个C.他,代词3.杨氏之.子()A.他的B.的C.其4.为.设果,果有杨梅()A.替,给B.帮助C.因为二、书写5.读拼音,写汉字。

liáng guócōng huìzào yìjiāqín yìng shēng dáyuē三、填空题6.比一比,再组词。

杨(_______)国(_______)粱(_______)禽(_______)诣(_______)扬(_______)固(_______)粱(_______)离(_______)指(_______)7.我会查字典“闻”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它的解释有: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名声;④用鼻子嗅。

给下面句子中的“闻”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2.这是最近的新闻.。

(____)3.那件丑闻.使他身败名裂。

(____)4.你闻.出什么气味了吗?(____)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的《世说新语·言语》,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_______。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说明了杨氏之子的________。

文中两个人的对话,把杨氏之子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_______的作用。

3.“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访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_______,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_______。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第21课 杨氏之子(习题)-【上好课】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1课 杨氏之子(习题)-【上好课】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五班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课时练一、依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 这位教授学富五车,在古文字方面zàoyì( )很深,我们作为祖国将来的dònɡliánɡ( )之才,要向他好好学习。

2.fēiqín( )是人类的伴侣,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的ēnhuì( ),好好爱护它们。

二、查字典填空。

“乃”的音序是_______,音节是_______,共_______画,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在字典中“乃”的解释有:A. 是,就是;B. 副词,才,就;C. 文言代词,你,你的。

请你为下列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字母)1.父不在,乃.呼儿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失败乃.成功之母。

( )4. 唯虚心乃.能进步。

(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甚.聪惠( )A.甚至。

B.很;格外。

C.厉害。

D.为什么。

2.甚聪惠.( )A.恩惠。

B.惠顾。

C.优待。

D.同“慧”,聪慧。

3.孔指.以示儿( )A.手指。

B.指示。

C.指令。

D.用手指。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新闻。

B.消息。

C.听说。

D.用鼻子闻。

四、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为设/果,果有/杨梅。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D.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五、“为设果,果有杨梅。

”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孩子为了给孔君平看水果,果真里面有几个杨梅。

B.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C.孔君平给杨氏之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D.孔君平让杨氏之子看杨梅这种水果。

六、课文内容理解。

1.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 )A.杨氏之子格外宠爱吃杨梅。

B.杨氏之子格外聪慧。

C.杨氏之子懂得待客之道,是一个格外有礼貌的孩子。

2.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是由于( )A.杨家只有杨梅这一种水果。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找意思相反的成语,连一连。

2. 读《自相矛盾》的原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鬻:读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誉:读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吾:读音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陷:意思是________或:意思是________子:意思是________何如:意思是________3. 修改自相矛盾的句子。

(1)我和猎人一起掉进了河里,身上的衣服基本湿透了。

________(2)教室里的座位全满了,只有两个座位还空着。

________4.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答案】自相矛盾﹣﹣自圆其说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坐井观天﹣﹣见多识广画蛇添足﹣﹣画龙点睛刻舟求剑﹣﹣见机行事滥竽充数﹣﹣出类拔萃【考点】近义词,反义词寓言两则【解析】考查了写反义词,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

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

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首先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解答】“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反义词“自圆其说”;“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反义词“殊途同归”;“坐井观天”比喻见识少,反义词“见多识广”;“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反义词“见机行事”;“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 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3. 翻译下面句子。

(1)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________(2)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________(3)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________4. 《掩耳盗铃》全文翻译。

5. 阅读课文《掩耳盗铃》,说说文章的主旨大意。

6. 学了《掩耳盗铃》,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二.阅读快车.阅读快车。

板栗阳春三月,细雨如丝,板栗(lì)树悄悄地抽出新枝,长出嫩叶。

在春天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板栗树长得十分茂盛。

一棵棵绿树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碧绿的枝叶像一把把蒲(pú)扇,在柔和的春风中轻轻摆动着。

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不时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

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了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

不久就变成黄褐色了。

板栗果像一只只小刺猬挂在枝头。

成熟了的板栗果会自动裂开,露出褐色的果实。

果实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

剥去硬壳,再刮去里面一层薄薄的淡黄色的毛皮,才现出嫩黄新鲜的果肉。

把果肉放进嘴里生吃,甜滋滋的,味道好极了。

(1)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一棵棵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给板栗填上恰当的颜色:________的枝叶→________的花→________的板栗果→________的板栗果→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的毛皮→________的果肉。

②板栗树在________抽出新枝,长出嫩叶,________,开出毛茸茸的淡黄色的小花,________就结满了淡青色的板栗果。

(3)请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jù,kēng,chuí【考点】拼音掩耳盗铃【解析】考查了汉字注音,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正确的注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这个字有两个音。

zhuī 椎骨,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背部中央构成脊柱的短骨:颈~.胸~. chuí敲打用的一种工具。

现通常写作槌:木~。

2.【答案】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古代的打击乐器。

,但是。

,用背驮东西。

,槌子或棒子。

,形容钟声。

,立刻。

,荒谬。

,害怕。

【考点】翻译句子掩耳盗铃【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解答】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

(5)锤:槌子或棒子。

(6)况然:形容钟声。

(7)遽:立刻。

(8)悖:荒谬。

(8)恶:害怕。

3.【答案】有个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考点】翻译句子掩耳盗铃【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解答】(2)(3)出自课文《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欲”准备,想要。

“负”背着。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个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况然”形容钟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1)“遽”急忙,立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4.【答案】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考点】翻译句子掩耳盗铃【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解答】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5.【答案】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考点】作者的思想感情掩耳盗铃【解析】考查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步骤是:一、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

【解答】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6.【答案】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考点】课文理解,课文背诵掩耳盗铃【解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掩耳盗铃》写了一个人要偷邻居的铃铛,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了,以为别人听不见,结果就被邻居抓住了。

【解答】这个寓言故事写了一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别人捉住了,告诉我们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二.阅读快车.【答案】一顶顶一把把一串串一阵阵一只只碧绿,淡黄,淡青,黄褐,褐色,淡黄,嫩黄,阳春三月,春末夏初,秋天一棵棵绿树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考点】现代文阅读掩耳盗铃【解析】考查了语段阅读,《板栗》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板栗在春天、春末夏初、秋天三季从长叶、开花到结果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板栗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反复品读,认真揣摩,读懂文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一棵棵是量词叠用的词语,类似的词语如:一顶顶一把把一串串一阵阵一只只;①考查了词语搭配能力,本提要求填写短文中的词语,读短文从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②考查了板栗树的生长时间.从“阳春三月,细雨如丝,板栗(lì)树悄悄地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可以看出板栗树是在阳春三月抽出新枝,从“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不时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可以看出板栗树在春末夏初,开出毛茸茸的淡黄色的小花.从“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了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可以看出板栗树秋天就结满了淡青色的板栗果.考查了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如一棵棵绿树像一顶顶撑开的大伞.本体是绿树,喻体是打伞,喻词是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