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肠道细胞类型

合集下载

一种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试剂及其应用和方法

一种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试剂及其应用和方法

一种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试剂及其应用和方法
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在小鼠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细胞,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试剂,用于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和方法。

这种试剂的开发旨在提高提取过程的效率和细胞存活率。

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科研人员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配方,能够快速、可靠地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

该试剂含有一系列活性成分,能够迅速分离细胞,同时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通过这种试剂的使用,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该试剂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免疫学研究中,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被认为是调节免疫平衡的重要细胞类型。

通过使用这种试剂,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分布、数量、表面标记物及其功能。

这对于研究肠道免疫相关疾病、肠道菌群和营养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这种试剂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将小鼠的肠道组织取出,并去除周围组织。

然后,将组织切割成细小的碎片,并与试剂混合。

混合物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包括酶解、过滤和离心等,最终可以得到纯净的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

这种方法简便、高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细胞。

总结起来,这种提取小鼠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试剂及其应用和方法为肠道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它不仅提高了提取的效率和细胞的存活率,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肠道固有层淋巴细胞的机会。

随着这种试剂的广泛应用,相信对于肠道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将有所帮助。

小鼠肠道单细胞悬液制备

小鼠肠道单细胞悬液制备

小鼠肠道单细胞悬液制备好啦,今天咱们聊聊怎么做小鼠肠道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听起来有点像个科学大工程是不是?其实呢,挺简单的,只要你有耐心,也能做得不错!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你得有一只小鼠。

别看它体型小,小小的一只,里面可藏着大大的秘密哦!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它的肠道里提取出单个细胞,这些细胞就像是一颗颗的小星星,在显微镜下闪闪发光。

而要让这些细胞脱离肠道的“大家庭”,我们得用一些特别的手段。

首先要准备好一些工具:手术刀、显微镜、无菌的实验器材,最好准备一个无菌的操作环境。

这些都是细节,你可不能掉以轻心。

做实验嘛,细节决定成败!然后,你得先把小鼠给麻醉了。

别担心,麻醉的过程不会伤害到它,基本上它会很安静地“睡着”,整个过程中它都不会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实验小明星”。

麻醉要用得当,否则可不是什么好事。

麻醉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开刀”环节了。

不要想得太血腥哦,开刀只是为了让你能更好地接触到它的肠道而已。

你要小心翼翼地把肠道拿出来,像拆解一个精密的机器,轻轻地、不急不躁。

肠道一旦取出,就得迅速处理,不能让它干掉,否则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你得把肠道洗干净。

这一步很重要,别把它弄得太脏了,否则细胞就不干净了,也就没法继续后面的操作。

洗净了之后,你可以把肠道剪成小段。

剪的时候,不要一剪刀下去就随便乱剪。

得小心、温柔一些,毕竟这些小段儿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细胞分离。

好了,肠道的“小块头”准备好了,接下来的关键是用酶来分离细胞。

你要用一些专门的酶,比如胶原酶,来把肠道里的细胞壁给“拆开”。

这一步可要控制好时间,别让酶作用太长时间,不然细胞就被“煮熟”了,大家都死翘翘了,哪里还能分离出什么好细胞呢!所以,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很重要。

分解之后,你就能看到成千上万的细胞从肠道组织里分离出来。

是不是觉得一切都在眼前变得栩栩如生了?这个时候,你要用生理盐水来清洗这些细胞,去掉那些死细胞和碎片。

用离心机转一转,细胞就会沉淀下来,像是风暴过后,海面上一片宁静。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排除不消化的残渣物质,同时还充当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

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结肠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结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与人类结肠病变在病理特征、发展过程和细胞分子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疾病的研究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特征以及其与疾病机制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结肠组织的处理方法。

然后,详细描述小鼠结肠组织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特征,包括炎症反应、结构损伤和细胞异常等。

最后,通过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我们将阐明小鼠结肠组织病理与结肠疾病的相关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特征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结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为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同时,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结肠疾病的潜在机制,有助于开展更加精准的治疗措施。

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并寻找未来研究的突破口,为结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在引言部分对小鼠结肠组织病理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我们的研究方法和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特征。

同时,我们也将探究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疾病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结肠组织病理的重要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将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对结肠组织病理研究的启示。

整个文章将按照上述大纲进行推进,以确保严谨而系统的呈现我们对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研究。

1.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特征及相关疾病机制,旨在提供更深入的疾病理解和治疗方案的发展。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演示稿件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演示稿件

05
CATALOGUE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DDR1在小鼠结肠炎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研究。该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
转基因技术,探讨了DDR1在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发现DDR1的
表达水平与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02
参考文献2
DDR1与肠道杯状细胞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染色技
DDR1在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与肠道炎症的进展和杯状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治疗靶点
针对DDR1的治疗策略可能成为实验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02
CATALOGUE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 的影响
DDR1对肠道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结词
DDR1可能通过调控杯状细胞数量来影响肠道炎症反应。
详细描述
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DDR1的表达水平与杯状细胞分泌功能呈负相关。当 DDR1表达增加时,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减弱,导致肠道黏液分泌减少;反之,当 DDR1表达减少时,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肠道黏液分泌增加。这表明DDR1可能
通过影响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来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DDR1对肠道杯状细胞分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DDR1的表达水平与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呈负相关。当DDR1表达增加时,肠道杯状 细胞数量减少;反之,当DDR1表达减少时,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这表明DDR1可能通过影响杯状细胞的数 量来调节肠道炎症反应。
DDR1对肠道杯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结词
DDR1可能通过调控杯状细胞分泌功能来影响肠道炎症反应。
靶点选择和特异性
DDR1作为治疗结肠炎的靶点具有一 定的特异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在 肠道炎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选 择。

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_概述及解释说明

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_概述及解释说明

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是指小鼠肠道细胞内线粒体的外观和结构特征。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中心,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形态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其次是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概述,主要介绍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阐述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线粒体形态对其功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针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进行解释说明,包括形态变化与细胞代谢关系的探讨、线粒体融合与分裂机制及其调控因素,以及线粒体形态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接着是结论部分,总结主要的论点。

最后是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讨论线粒体形态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并解释说明其对细胞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通过对线粒体形态与细胞代谢关系、线粒体融合与分裂机制、以及与相关疾病之间关联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希望为进一步理解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的重要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小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概述:2.1 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器官,起着能量供应和细胞生命活动调控的关键作用。

线粒体有两层膜结构,外膜光滑,内膜上有许多呈现出褶皱状的筒状结构,称为线粒体内膜嵴。

这种结构增加了线粒体内膜表面积,提供更多的位置供呼吸链酶复合物定位。

线粒体主要通过三系列反应产生能量:糖解途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这些反应使线粒体能够将食物中提取的能量转化为高能分子ATP。

此外,线粒体还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离子平衡和钙离子调节等重要功能。

肠道巨噬细胞的提取

肠道巨噬细胞的提取

肠道巨噬细胞的提取肠道巨噬细胞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面将尽量清晰地为您分点阐述:一、实验准备实验动物:选择6-8周龄,体重在18-22克之间的健康小鼠,如昆明小鼠或SPF级小鼠。

实验材料: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注射器、细胞培养板、离心管等,以及实验试剂,如PBS缓冲液、RPMI-1640培养液、胎牛血清等。

二、提取步骤注射刺激物:向小鼠腹腔内注射3%巯基乙醇酸钠或其他刺激物,以积聚巨噬细胞。

注射量为每只小鼠2ml,注射后等待3天。

处死小鼠并消毒:采用脱颈方式处死小鼠,将小鼠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75%乙醇浸湿小鼠腹部皮肤3分钟进行消毒。

收集腹腔液:用无菌剪刀剪开小鼠腹部皮肤,暴露腹膜。

然后用无菌巴氏吸管从腹腔开口深入腹腔,反复冲洗腹膜腔,灌洗液可回收约8ml。

离心与清洗:将收集到的灌洗液在常温条件下以1000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用PBS液洗涤细胞沉淀。

细胞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然后将细胞接种到培养板中,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3小时。

之后洗去未贴壁的细胞,剩下的贴壁细胞即为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观察与计数:培养24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使用0.5%胰酶消化细胞,离心并重悬细胞悬液,使用细胞计数板计数每个灌洗液中分离的巨噬细胞数量。

三、活性检测(可选)通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活性。

将巨噬细胞与台盼蓝染液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然后滴在载玻片上观察。

活细胞不会被染色,而死细胞则会被染成蓝色,从而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并计算细胞活性。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因实验条件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指南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DDR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DDR1在肠道疾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溃疡和出血。

结肠黏膜中的杯状细胞起到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它们产生黏液以保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然而,在结肠炎中,黏膜屏障受损,黏液产生减少,导致肠道黏膜易受到致病菌和毒素的侵袭。

因此,研究黏液产生和杯状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对于理解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DDR1作为一种基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胶原和其他基质分子的结合,介导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DR1在肠道黏膜中广泛表达,在结肠炎等炎症反应中被激活。

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是研究结肠炎的重要工具,通过给予小鼠诱导性的肠道创伤或化学物质来模拟结肠炎的发病过程。

我们使用这个模型来研究DDR1对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DDR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DDR1在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

通过使用DDR1特异性抑制剂,我们抑制了DDR1的活性,并观察到结肠炎小鼠杯状细胞的变化。

我们发现,DDR1抑制能够显著减少结肠炎小鼠杯状细胞数量。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DDR1抑制可促进杯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同时,DDR1抑制还能够增加黏液的分泌,提高肠道黏膜对致病菌和毒素的防御能力。

此外,我们还发现DDR1抑制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

结肠炎小鼠中的炎症反应包括炎症因子的产生、白细胞浸润和黏膜损伤等。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DDR1抑制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并减轻肠道黏膜的损伤。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DR1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杯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分)1. 科研人员在多种细胞中发现了一种RNA上连接糖分子的“糖RNA”,而之前已知的糖修饰的生物分子是糖蛋白和糖脂。

糖RNA与糖蛋白两类分子的共性是()A. 都由C、H、O、N和S元素组成B. 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C. 都携带并传递细胞中的遗传信息D. 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2. 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可携带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等多种物质,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囊泡携带的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B. 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囊泡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C. 脂溶性分子一般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靶细胞D. 囊泡与靶细胞的融合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3. 研究者发现一种细菌,细胞膜上有ATP合成酶及光驱动的H+泵。

利用该细菌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黑暗时细菌生命活动消耗胞内的ATPB. 该细菌的线粒体内有氧呼吸合成ATPC. 光照时该细菌能将胞内的H+运出细胞D. 该细菌可利用胞外积累的H+合成ATP4. 侏儒小鼠作父本,野生型小鼠作母本,F1都是侏儒小鼠;反交后F1都是野生型小鼠。

正交实验的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反交实验的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均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下能够解释上述实验现象的是()A. 控制侏儒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控制侏儒性状的基因在线粒体DNA上C. 来源于母本的侏儒和野生型基因不表达D. 含侏儒基因的精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5. 某家系中有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已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邻近的片段有一段特异性序列(分子标记1),正常基因该位置的特异性序列为分子标记2.对家系成员的PCR检测结果如图。

小鼠细胞系推导及其应用的研究和探索

小鼠细胞系推导及其应用的研究和探索

小鼠细胞系推导及其应用的研究和探索近年来,小鼠细胞系成为了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能够用于基础研究,还可以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鼠细胞系的推导及其应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小鼠细胞系的推导小鼠细胞系是指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来的已经失去原位功能的细胞,可以继续在体外分裂生长。

小鼠细胞系的推导过程分为以下几步:1. 选择细胞类型:选择要推导的细胞类型,如肝细胞、肺细胞、胰岛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常是比较好分离的,可以使用特定的酶或梳理法将其分离出来。

2. 处理细胞:处理细胞,使其处于一种生长状态。

这通常需要添加生长因子或改变培养条件,如温度、 pH 值等。

3. 开始培养:将处理后的细胞放入培养皿中,添加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是影响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因素。

4. 筛选和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些细胞会快速生长并形成克隆,有些则会停止生长或死亡。

挑选生长健康且具有稳定倍增性的细胞,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皿中。

5. 鉴定细胞:使用分子生物学或细胞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鉴定,确定其细胞类型和功能。

二、小鼠细胞系的应用小鼠细胞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下是其常见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1. 基础生物学研究:小鼠细胞系可以用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它们可以被用来研究基因调控、信号传导、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生物过程。

2. 肿瘤学研究:小鼠细胞系可以用于研究癌症的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化疗药物的疗效、筛选新的药物靶点和开发肿瘤免疫疗法。

3. 生物医学研究:小鼠细胞系可以应用于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它们可以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4. 细胞治疗:小鼠细胞系可以应用于生物治疗和细胞治疗。

生物治疗是指将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应用于治疗疾病。

而细胞治疗是指将患者自己的细胞或从小鼠细胞系中得到的细胞经过修饰后重新注入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疾病。

小鼠肠道细胞提取

小鼠肠道细胞提取

小鼠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s)提取及细胞表面染色1.成功麻醉小鼠后,取血并脱颈处死,取出结直肠肠道切成4 cm~5 cm每段,置于预冷的1×PBS中;2.镊子固定肠道组织一侧,去除排泄物,切除剩余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和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 PPs);3.将结肠纵向剪开,用预冷的1×PBS清洗排泄物后,将肠道切成1 cm大小(可在Tube管内剪),2000 rpm离心5 分钟,弃上清;4.将组织收集到装有5 ml消化液的50 ml 离心管中,37oC培养箱中80转缓慢旋转孵育25分钟;(消化液的量由消化效果和组织数量决定)5.孵育过程中每10分钟震荡离心管20秒,孵育完成后,再强烈的涡旋震荡细胞悬液20秒,并用70 μm的细胞筛网过滤细胞至50 ml离心管中,收集细胞冰上放置(或加PBS终止反应);6.收集细胞筛网中剩下的肠道组织至50 ml 离心管中,加5 ml 消化液。

37oC培养箱中60 g缓慢旋转孵育25分钟;重复第8-9步,将组织消化完全,直至在过滤器中不出现肉眼可见的粘连组织块(一般反复消化共3次即可);7.将多次消化后的单细胞悬液合并在50 ml离心管中,3500 rpm离心5 分钟后弃上清;8.用FACS缓冲液(或PBS)重悬细胞沉淀,3500 rpm离心5分钟后弃上清;9. 6 ml 40% percoll重悬细胞沉淀,后用巴氏吸管将细胞悬液小心加入到含3 ml 80% percoll的15 ml离心管中(percoll的量:一般3只鼠对应1份percoll);10.1000 g 20oC离心20分钟(升5降0)。

离心后,可见白色的LPMCs细胞层在两层分离液之间;11.用PBS洗一次,1800rpm,,离心,弃上清;12.1×PBS重悬细胞,计数。

1.消化液的配制Reagent Final concentrationCollagenase D mg/mlDNase I mg/mlDispase II 3 mg/ml小鼠肠道组织消化液配置体系(现用现配,用前37℃水浴)2.Percoll的配制(需要在无菌环境中,以7份为例):40%percoll= 6ml×7=42ml ≈45ml 【即18ml母液+ 27ml 1×PBS,2/5+3/5】80%percoll= 3ml×7=21ml ≈20ml 【即16ml母液+ 4 ml 1×PBS,4/5+1/5】。

T-reg细胞

T-reg细胞

T-reg细胞T-reg细胞T-reg细胞全称CD25+调节性T细胞。

将T-reg细胞从采集的T细胞中去除得越彻底,小鼠表现出的病态程度就越严重(完全去除T-reg细胞,通常会导致受体动物死亡)。

而重新给小鼠注入T-reg细胞,即使是很小的剂量,小鼠也能获得正常的免疫能力,并能预防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生。

完全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也获得了有价值的试验证据。

T-reg细胞的生长、功能的发挥可能与一个蛋白质分子——Foxp3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

T-reg细胞T-reg细胞抑制自体免疫活性的确切过程,至今仍还一个待解之谜。

这使得关于T-reg细胞功能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课题,无数科学家投身其中。

这些细胞似乎能够抑制许多种免疫细胞,阻碍它们的增殖和其他活性(例如细胞间化学信号——细胞因子的分泌)。

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T-reg细胞的激活,是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来实现。

至于其他情况,我们还不甚清楚。

然而最近,我们在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实验室、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亚历山大·鲁登斯基(AlexanderRudensky)的研究小组以及位于华盛顿州伯瑟尔市CellTech公司研发部的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研究小组所作的研究,分别发现了有关T-reg细胞如何发育、如何发挥功能的新线索。

在T-reg细胞中,大量存在一种细胞内分子——Foxp3。

事实上,在所有已知的T -reg细胞的特征分子中,Foxp3的数量是最多的。

Foxp3是一种转录因子,它能调控特定基因的活性,从而控制细胞中该基因表达相应蛋白质的产量。

由于蛋白质是细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改变一种或两种蛋白的产量就能影响细胞的功能。

对于Foxp3来说,它所诱导的基因活性变化,显然使得发育中的T细胞变成了T -reg细胞。

实际上,将Foxp3人为地引入普通T细胞,也会使它们获得成熟T-reg细胞具备的所有抑制活性,与胸腺产生的T-reg细胞完全一样。

小鼠肠道细胞提取

小鼠肠道细胞提取

小鼠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s)提取及细胞表面染色1.成功麻醉小鼠后,取血并脱颈处死,取出结直肠肠道切成4 cm~5 cm每段,置于预冷的1×PBS中;2.镊子固定肠道组织一侧,去除排泄物,切除剩余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和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 PPs);3.将结肠纵向剪开,用预冷的1×PBS清洗排泄物后,将肠道切成1 cm大小(可在Tube管内剪),2000 rpm离心5 分钟,弃上清;4.将组织收集到装有5 ml消化液的50 ml 离心管中,37ºC培养箱中80转缓慢旋转孵育25分钟;(消化液的量由消化效果和组织数量决定)5.孵育过程中每10分钟震荡离心管20秒,孵育完成后,再强烈的涡旋震荡细胞悬液20秒,并用70 μm的细胞筛网过滤细胞至50 ml离心管中,收集细胞冰上放置(或加PBS终止反应);6.收集细胞筛网中剩下的肠道组织至50 ml 离心管中,加5 ml 消化液。

37ºC培养箱中60 g缓慢旋转孵育25分钟;重复第8-9步,将组织消化完全,直至在过滤器中不出现肉眼可见的粘连组织块(一般反复消化共3次即可);7.将多次消化后的单细胞悬液合并在50 ml离心管中,3500 rpm离心5 分钟后弃上清;8.用FACS缓冲液(或PBS)重悬细胞沉淀,3500 rpm离心5分钟后弃上清;9. 6 ml 40% percoll重悬细胞沉淀,后用巴氏吸管将细胞悬液小心加入到含3 ml 80%percoll的15 ml离心管中(percoll的量:一般3只鼠对应1份percoll);10.1000 g 20ºC离心20分钟(升5降0)。

离心后,可见白色的LPMCs细胞层在两层分离液之间;11.用PBS洗一次,1800rpm,7.5min,离心,弃上清;12.1×PBS重悬细胞,计数。

1.消化液的配制Reagent Final concentration Collagenase D0.3 mg/mlDNase I0.25 mg/mlDispase II 3 mg/ml小鼠肠道组织消化液配置体系(现用现配,用前37℃水浴)2.Percoll的配制(需要在无菌环境中,以7份为例):40%percoll= 6ml×7=42ml ≈45ml 【即18ml母液+ 27ml 1×PBS,2/5+3/5】80%percoll= 3ml×7=21ml ≈20ml 【即16ml母液+ 4 ml 1×PBS,4/5+1/5】。

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小鼠结肠炎模型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万春平;熊尤龙;祁燕;杨会军;郑喜;王华宁【摘要】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黏膜免疫细胞方面.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模拟人类UC的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 BL/6小鼠饮用5% DSS溶液7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实验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第8d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含量;分离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以CD3/CD28单抗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并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17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F4/80+ CD11b+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内Th1、Th17细胞因子表达.结果:结肠炎模型组DAI随实验进程而逐渐增加,于第7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 <0.001),淋巴细胞IL-17A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IFN-γ分泌水平亦呈增高趋势(P>0.05),CD4.+T 细胞内IL-17A、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过度激活可能通过释放效应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等浸润、活化,参与介导小鼠DSS结肠炎模型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3(018)008【总页数】5页(P477-481)【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Th1细胞;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作者】万春平;熊尤龙;祁燕;杨会军;郑喜;王华宁【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脾胃病科 65002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脾胃病科 650021【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同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范畴,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平衡调控网络在IBD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1]。

小鼠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细胞类型,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识别和表征这些细胞,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标记基因来标记它们。

这些标记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模式,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鉴定细胞类型并了解其功能和特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包括其定义、特点、常见的标记基因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marker基因,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推动细胞生物学和疾病研究领域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可以包括文章的各个章节及其内容概要。

在本篇文章中,文章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1.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marker基因的研究现状和重要性。

2.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讨论了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

其中包括定义和特点、常见的marker基因、以及应用和意义等内容。

3.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并展望了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marker基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得出结论,强调marker 基因在细胞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的明确和清晰有助于读者理解整个文章的逻辑架构,使文章内容更加一目了然。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小鼠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的marker基因,探讨它们的定义、特点、常见的marker基因以及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marker 基因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对这两类细胞的更深入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知识支持。

同时,也旨在促进对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用和意义": {}}},"3.结论": {"3.1 总结": {},"3.2 展望": {},"3.3 结论":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小鼠单核细胞的marker基因2.1.1 定义和特点小鼠单核细胞是一类免疫细胞,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免疫作用。

小鼠肠道类器官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小鼠肠道类器官三种不同条件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12 JUNJ2021
• 2207 •
doi: 10.1324 l /j .cnki.pmb.2021.12.002
小鼠肠道类器官三种不同条件养基的比较研究*
Chinese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media on the morphology and proliferation of mouse organoids. Organoid culture is a new ex vivo research system for study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dult intestinal stem cells.Methods: The crypts were separated from intestinal and colon of C57BL/6 mice using EDTA digestion buffer,and then embedded with Matrigel. Three different organoid culture medium were added and culture for 7 days.The organoid fonning rate and budding number were com­ par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After digesting with TrypLE,single cells were re-entrapped f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culture using differ­ ent organoid culture medium.The forming rate and budding number of second-generation organoid were compar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Realtime-PCR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o f stem cell marker Lgr5 and Differentiation Marker Muc2 in organoids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al medium.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ki-67 positive cells in colon organoids. Results:For the cultiva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organoid,the formation rate were (18.2± 4.5) %, (63.8± 4.0) % and (82.1± 8.4) %, respec­ tively,using the conditioned medium 1, IntestiCult medium and L-WRN medium.Moreover,the budding rate and morphology were the best by IntestiCult medium.For colon organoid culture,the formation rate were (17.3± 7.3) % ,(58.0± 6.1) % and (46.3± 7.4) 〇/〇in the conditioned medium 1, IntestiCult medium and L-WRN medium respectively.Under L-WRN medium,the colon organoids could form shorter buds,and the morphology was better than other culture conditions.Both IntestiCult conditional medium and L-WRN conditional medium can support the second-generation organoid culture after digestion into single cells.The expression of stem cell marker LGR5 and goblet cell marker Muc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positive rate of ki-67 was higher an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was faster in L-WRN medium.Conclusions: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media on the morphology and proliferation of mouse organoids.L-WRN medium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intestinal organoids in mice. Key words:Intestinal organoid;L-WRN conditioned medium;Intesticult conditioned medium;Crypt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 R-33; R322.45; Q81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 1673-6273(2021)12-2207-05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李燕华;梁月琴;王崇静;夏洪颖;王珩;李仲昆【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7(039)006【摘要】目的研究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Peyer's patches,PPs)细胞表型及TLR4(Toll-likereceptors 4,TLR4)的影响.方法采取肉眼计数的方法计数小鼠肠道Peyer's结数目,采用流式细胞(FCM)技术检测Peyer's结淋巴细胞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肠道TLR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环磷酰胺(cyclophosvnamide,CY)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肠道Peyer's结数目、Peyer's 结中淋巴细胞比例和活化程度、肠道TLR4蛋白表达都受到显著的降低,口服粗根荨麻多糖使免疫抑制小鼠肠道黏膜Peyer's结数目、CD3+、CD19+淋巴细胞、CD69+淋巴细胞比例和活化水平、肠道TLR4蛋白表达量升高,接近正常.结论粗根荨麻多糖能提高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免疫功能,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具有上调作用.【总页数】5页(P1272-1276)【作者】李燕华;梁月琴;王崇静;夏洪颖;王珩;李仲昆【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粗根荨麻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 [J], 李仲昆;尹为民;王崇静;王珩;任晓明;李静;蒋立虹2.香菇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T细胞的影响 [J], 江益平;马方励;周联;王青;董燕3.黄精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抑制的影响 [J], 邓旭坤;段欢;刘钊;舒广文;江善青;余惠凡4.苦瓜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周惠萍;周东海;彭宇轩5.苦瓜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周惠萍;周东海;彭宇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肠道细胞类型

小鼠肠道细胞类型

小鼠肠道细胞类型
小鼠肠道中包含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但不限于:
1. 上皮细胞:组成肠道黏膜的最外层,包括吸收养分的吸收细胞和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等。

2. 肌肉细胞:构成肠道壁的肌肉组织,包括平滑肌细胞和肌肉纤维。

3. 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分泌激素或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肠道运动和分泌。

4.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调节。

5. 间质细胞:包括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组成肠道的支持结构和血管系统。

这些细胞类型相互作用,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细胞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调节至关重要。

小鼠肿瘤内巨噬细胞分型

小鼠肿瘤内巨噬细胞分型

小鼠肿瘤内巨噬细胞分型
小鼠肿瘤内的巨噬细胞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经典巨噬细胞
(Classical Macrophages,CM)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

1. 经典巨噬细胞(CM):经典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对抗感染和清除死亡细胞方面发挥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CM可以通过吞噬肿瘤细胞和释放细胞因子来抑制肿瘤生长。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巨噬细胞。

它们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

TAMs可以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来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

此外,TAMs还可以通过直接吞噬肿瘤细胞和释放炎性细胞因子来抑制免疫监视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在小鼠肿瘤中,巨噬细胞的分型对于了解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巨噬细胞分型及调控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的免疫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肠道细胞类型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
2.小鼠肠道细胞的分类
3.小鼠肠道细胞的功能
4.小鼠肠道细胞的研究意义
5.结论
正文
【引言】
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不仅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小鼠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模型,对其肠道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小鼠肠道细胞类型及其功能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小鼠肠道细胞的分类】
小鼠肠道细胞可以分为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内分泌细胞等多种类型。

其中,上皮细胞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IECs)和杯状细胞,它们分别负责肠道的屏障功能和黏液分泌。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参与肠道的免疫防御。

内分泌细胞包括肠神经内分泌细胞(ENECs)和肠道干细胞等,它们分别负责肠道的神经调节和细胞更新。

【小鼠肠道细胞的功能】
1.肠上皮细胞(IECs):作为肠道屏障的主要构成细胞,IECs 对肠道的屏障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紧密连接蛋白相互连接,阻止病原菌和有害物质进入肠道黏膜下层。

此外,IECs 还能分泌黏液,进一步增强
肠道的屏障功能。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在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菌和异常细胞,维护肠道的稳定和安全。

3.内分泌细胞:肠神经内分泌细胞(ENECs)通过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参与肠道的神经调节。

例如,ENECs 分泌的 5-羟色胺可以调节肠道的运
动和分泌功能。

肠道干细胞则负责肠道上皮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小鼠肠道细胞的研究意义】
对小鼠肠道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生理和病理过程,为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同时,小鼠肠道细胞作为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研究其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可以为肠道菌群调控和干预策略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结论】
小鼠肠道细胞类型多样,各具特定功能,共同维护肠道的稳定和安全。

研究小鼠肠道细胞有助于揭示肠道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为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