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初三)学生环境健康教育教案共十课

合集下载

初中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目录第一课:预防脊柱异常弯曲 1 第二课:蔬菜的营养 2 第三课:少吃零食 3 第四课:体育课卫生 3第五课:不随地吐痰 4 第六课:遇到紧急事情时怎么办 5 第七课:说话做事要诚实 6第八课:预防肺结核 7第九课:我家之最 9第十课:爱在指间 10第十一课:危险我知晓 11第十二课:我们的运动系统 13第一课:预防脊柱异常弯曲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脊柱异常弯曲的原因,掌握脊柱异常弯曲的预防措施。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脊柱在哪?有什么作用?2、通过挂图讲解脊柱的形态和正常生理弯曲: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上连颅骨,下接骨盆,分颈胸、腰、骶4个部分,由33块椎骨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从侧面看,有颈、胸、腰、骶4个弯曲:颈、腰前凸,胸、骶后凸。

3、脊柱异常弯曲:侧弯、后凸、前凸、平脊等。

按病情发展情况,脊柱弯曲异常可分为三期:一期:习惯性脊柱侧弯二期:固定性脊柱侧弯三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一、二期的大部分属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三期绝大多数是病理性脊柱异常弯曲。

4、了解脊柱侧弯检查方法:是诊、触诊、重锤法。

5、脊柱异常弯曲形成的原因:(1)缺乏身体全面锻炼(2)课桌椅尺寸不适和,长期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3)书包过重背法不正确,经常单侧背书包,习惯用某一侧负重,用手提物6、脊柱异常弯曲的危害:影响人体姿态,妨碍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及功能,工作时容易疲劳,体力下降成为从事某些专业的受限条件。

7、脊柱异常弯曲的预防:(1)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姿势和端庄的体态,课桌椅要适合学生的身高(2)注意双侧交替,避免长期单侧肌肉紧张,使用双背带式书包,书包不宜过重,小学生一般在1-1.5公斤之间,中学生一般在2-3公斤之间(3)加强体育锻炼(4)赶善营养,预防疾病(5)定期检查,根据身高定期调换座位8、脊柱异常弯曲的矫治: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脊柱弯曲需到医院治疗(即三期),患轻度脊柱侧弯的学生(一、二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做矫正操恢复正常。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环境保护为什么重要?”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原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的保护等。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并准备汇报。

4.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一个人的责任。

5.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量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的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实践。

初中卫生健康的教案

初中卫生健康的教案

初中卫生健康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教学重点:1.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2. 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3.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卫生健康的重要性2. 如何引导学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3. 如何让学生将卫生健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图片3. 讨论话题和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卫生健康方面的图片,如整洁的教室、干净的手指甲、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2.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卫生的关注。

二、个人卫生(10分钟)1. 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刷牙、洗脸、洗澡、换洗衣物等。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讲解个人卫生不良造成的危害,如口腔疾病、皮肤病等。

三、环境卫生(10分钟)1. 讲解环境卫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卫生,提倡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改善校园环境卫生,提出建议和措施。

四、健康生活方式(10分钟)1. 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互相鼓励,共同坚持。

3. 讲解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如吸烟、酗酒、熬夜等。

五、关爱他人,共建和谐校园(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关心同伴的健康等。

2.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卫生健康活动,如志愿服务、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等。

3. 引导学生共同努力,共建和谐校园。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卫生健康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卫生健康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强调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初三(5)班环境教育教案-(1)

初三(5)班环境教育教案-(1)

初三(5)班环境教育教案-(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地球日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小做自觉保护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态和谐与人类发展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教学过程:一、先介绍一下世界地球日的来源、发展。

二、重庆的环境状况三、请问同学们现在我们地球正遭受着什么样的灾难呢?四、播放PPT展示灾难图片五、那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呢?六、播放PPT图片七、那同学们觉得要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八、播放PPT,展示学生力所能及的做法。

九、我们身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可爱、美丽的家园,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股不可抵挡的气势,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未来的蓝色天空,清澈的小溪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学们说是不是呀?课后反思:第二课沙尘暴敲响了警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所做出的努力。

3、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阳光普照,空气十分清新,让人神清气爽,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

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沙尘暴袭来(约一分钟时间)4、师:这是什么样的天气?5、师: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沙尘暴谈起,探究环境恶化的问题。

6、板书课题:二、选择话题深入研究1、投影课件:资料卡(2幅)学生阅读。

初三秋季开学第一课环境保护教案

初三秋季开学第一课环境保护教案

初三秋季开学第一课:环境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环保法律法规。

2.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从小保护环境,成为爱护环境的环保先锋。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保护的意义。

2.环保法律法规。

3.环保知识的普及。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从小保护环境。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小组合作学习。

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1.圈定环保知识的范围,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环保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讲解环保法律法规,让学生对环保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5.通过活动引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从小保护环境。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2.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评估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
初三是学生进入中学的关键年龄段。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保护环境,成为爱护环境的环保先锋。

初中健康与环境课程教案

初中健康与环境课程教案

初中健康与环境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影响3. 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4. 学生行动计划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2.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教师简要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环境的定义、组成及其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3.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影响教师列举一些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并分析其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教师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如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与措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学生行动计划教师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

并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良环保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环保措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态环境问题图片。

2. 教学视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视频。

3. 教学课件: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问题及环保措施。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环境卫生教案初中

环境卫生教案初中

环境卫生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内容:1. 环境卫生现状及危害2. 环保知识与技能3. 环保行动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卫生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和感受。

二、环境卫生现状及危害(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环境卫生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分析环境卫生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环保知识与技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环保技能,如制作环保标语、组织环保活动等。

四、环保行动与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环保行动,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减少碳排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适合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互相鼓励和支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环保知识和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3.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环境卫生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水平。

3. 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教学资源:1. 环境卫生问题图片。

2. 环保知识资料。

3. 环保行动计划模板。

教学建议: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例说明环境卫生问题。

2.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组织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

3. 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篇一:九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第一课时第一单元水污染及防治第一课水体污染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水体污染?2、知道水污染的成因及水污染的分类。

教学重点:水污染的成因,懂得如何控制和减少水污染。

教学过程:一、水体污染的定义1、什么是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环境学中把水体当作包括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的完整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水体按类型还可划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陆地水体又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等。

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2]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其中第一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二、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的类型1、从污染成因上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1)自然污染是指由于特殊的地质或自然条件,使一些化学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腐烂中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或生物病原体进入水体,从而污染了水质。

初中 卫生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  卫生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卫生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关注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1. 个人卫生:口腔卫生、皮肤卫生、头发卫生、视力保护等。

2. 饮食卫生:合理膳食、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等。

3. 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运动锻炼、心理调适等。

4. 环境卫生:室内空气质量、个人物品清洁、公共卫生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健康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卫生健康教育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针对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卫生健康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心健康。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卫生健康方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落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阐述重点内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实践法: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教育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卫生健康教育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案例:收集一些与卫生健康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视频:查找一些卫生健康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三环境教育教学设计备课

初三环境教育教学设计备课

第一课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分析、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引导并训练学生在课后对周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现状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2.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原理新课:一、生态平衡的概念什么是生态平衡?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呢?主要是由于: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不同部分的调节所抵消。

例如:草地鼠对草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在牧草生长不良的季节,某些鼠类可能处于休眠状态,生殖率也降低。

休眠这种行为保护,使草地鼠的死亡率降低,从而保持其种群平衡;草地鼠出生率下降,又减轻了对草群的压力,为雨季草群复苏创造了条件。

上述实例表明,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以保持它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成分的多样性——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

相反,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其调节能力也越小。

例如:在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假如其中的某种草食动物(如梅花鹿)大量减少,甚至灭绝了,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如野兔、马鹿等)来代替,仍然可以维持其生态平衡。

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再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和破坏,超过了它自身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该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生态结构和功能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最终导致该系统平衡的破坏,使人类和生物受到损害。

初中九年级卫生及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九年级卫生及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九年级卫生及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第二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3)第三课:为什么少年爱看爱情小说... 第四课: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4)第五课:初潮的心理特性... 5 第六课:早恋现象透视 (6)第七课:怎样划分友谊与早恋的界线第八课:少年自恋心理浅析 (8)第九课:怎样克服单恋... 9 第十课: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 (10)第十一课:男女两性的智力特点... 11 第十二课: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12第十三课: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 13 第十四课:树立自信 (14)第十五课: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 16 第十六课:合理的需要 (17)第十七课:专题讲座: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治19第十八课:专题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2第一课: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

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初中健康教育全套教案

初中健康教育全套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健康教育全套教案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自身健康的需求。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养。

3. 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生活习惯: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3. 疾病预防: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 心理健康: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急救知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健康的重要性。

2. 谈话法: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3. 示范法:教师演示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跟随模仿。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第1课时:健康观念教育1. 讲解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2课时:生活习惯培养1. 讲解合理膳食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讲解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3课时:生活习惯培养(续)1. 讲解充足睡眠的意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讨论其他生活习惯,如保持个人卫生、戒烟限酒等。

第4课时:疾病预防知识1. 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2. 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5课时:心理健康教育1. 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2. 学习调整心态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6课时:心理健康教育(续)1. 讲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2. 讨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第7课时:急救知识教育1. 讲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初中九年级(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共十课

初中九年级(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共十课

初中九年级(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共十课初三第一课时:搭座心桥过代沟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代沟”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加强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的意识,消除逆反心理3、培养学生关爱、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优化心理品质。

活动方式:情境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

活动过程:一、情景聚焦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代沟”的存在,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家庭代沟事例,如:在业余爱好方面,有许多男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但是父母认为身体锻炼固然是好,但一切还是以研究为重。

在交友方面,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研究优秀的同学为伍,可是,现在青少年交友多半是讲义气,喜欢和与自己志趣相投,有共同话题的人在一起,研究好坏根本不重要。

在消费观念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父母总喜欢干涉和限制子女使用零花钱,他们认为买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就好,但孩子们总爱买一些新鲜的小玩意。

因此双方常常发生争执。

通过这些事例,向学生展示出子女和父母之间思想观念的差距,使其感受到两代人之间隔着一道墙,横着一道沟。

二、各抒己见在“情景聚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多媒体出示:1、你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吗?请说来听听。

2、联系你的实践糊口,阐发以上的事例,说说代沟是怎样产生的?3、代沟的呈现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在“想”、“说”、“做”的活动中,通过联系糊口实践,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得出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代沟产生的缘故原由是单方面的,代沟的呈现会给家庭和学生都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走过代沟。

那么,如何走过代沟呢?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小品小品一:请学生扮演一个做事冲动,不服输的孩子,他总是把怙恃的稳重和成熟当作“胆小怕事”,老师则扮演一位但愿孩子少走弯路的家长,他想尽可能地关心和照顾孩子,但又不被孩子“了解”、“接受”,两人演一段家长教育孩子处事要郑重的小品。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自觉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难点:1.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环保知识课件、环保视频、环保案例等。

2.学生准备:环保知识预习、环保调查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1.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和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第二课: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导入:通过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2.讲解:讲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

第三课:水污染及其防治1.导入:通过展示水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污染的关注。

2.讲解:讲解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质调查,了解水污染的情况。

第四课: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1.导入:通过展示固体废物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固体废物污染的关注。

2.讲解:讲解固体废物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实践活动。

第五课:噪声污染及其防治1.导入:通过展示噪声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噪声污染的关注。

2.讲解:讲解噪声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噪声监测的实践活动。

第六课:生态环境保护1.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方法和措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第七课:环保法律法规1.导入:通过展示环保法律法规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关注。

初三健康课教案

初三健康课教案

武安市实验中学健康教育教案初三年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2011-9初三健康教育课教案第一课:防治甲型H1N1流感第二课: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第三课:防治近视第四课:合理饮食,强身健体第五课:肥胖症与减肥第六课: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拒绝诱惑第七课: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重塑自我第八课:毕业后的选择——10年后我们再相会第九课:中考前的准备第十课:考试心理辅导第十一课:课间十分钟第十二课:夏季午睡好第十三课:选择坚强第十四课:交通安全要牢记第一课:防治HIN1流感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非典知识以及保健。

重点:HIN1流感知识以及保健难点:HIN1流感流行病学知识新课导入:什么是甲型HIN1流感?甲型HI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这种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

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IN1流感。

甲型HI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

像感染甲型HIN1流感病毒一样,猪也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

一般来说,甲型HIN1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极少传染给人,但有时确实能跨越种群屏障引起人类发病。

本次疫情患者感染的是一种H1N1亚型甲型HIN1流感病毒新毒株,它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这种病毒已被证实经由人际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高烧、精神不振、厌食、咳嗽等症状。

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这次新型甲型HIN1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不过科学家指出,甲型HIN1流感病毒可防、可控,现有治疗普通流感病毒的药物对防治这种甲型HI N1流感病毒同样有效。

健康教育课教案: 环保主题教育

健康教育课教案: 环保主题教育

健康教育课教案:环保主题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环保的概念:介绍环保的定义和意义。

2. 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环保的重要性:阐述环保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4. 环保行动:介绍具体的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保的概念、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环保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环保行动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环保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

2. 讲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环境状况。

4. 介绍具体的环保措施,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6.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保概念和环境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环保行动的实践作业,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个人环保行动:讲解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施的环保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节约能源等。

2. 社区环保活动:介绍如何组织和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提升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3. 环保法律法规:普及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

七、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和社区在环保方面可以采取的行动。

2. 角色扮演法:模拟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法规的作用。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或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系统破坏、资源枯竭、人类健康受损。

3.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绿色生活。

4.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5. 可持续发展:公平、和谐、持续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课:提问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2. 讲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3. 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系统破坏、资源枯竭、人类健康受损等。

4. 讲解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绿色生活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解决环境问题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9. 讲解可持续发展:公平、和谐、持续的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2. 评估内容: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环保知识的掌握、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等。

3.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实践活动报告、小组讨论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环境教育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

初中环境卫生养成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卫生养成教育教案

初中环境卫生养成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卫生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整洁。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

教学重点:1. 环境卫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参与环保活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环保活动策划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的场景,如美丽的校园、干净的教室等,引导学生感受环境卫生带来的美好。

2. 展示环境卫生状况糟糕的场景,如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二、讲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环境卫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氛围等。

2. 举例说明良好的环境卫生能够带来的好处,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集体凝聚力等。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 给出具体的建议,如制定个人卫生计划、参与环保活动等。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互相学习和鼓励。

四、参与环保活动(10分钟)1. 介绍即将进行的环保活动,如校园清洁、植树造林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参与环保活动的意义,如保护地球、改善生活环境等。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策划具体的环保活动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环境卫生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2. 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

健康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维护健康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健康环境的定义与重要性2.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3.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4. 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健康环境的维护5. 健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健康环境的概念,认识到健康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健康环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以及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环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环境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活动道具等。

2. 提前安排好实践活动场地和所需资源。

3. 准备评价学生实践成果的标准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健康环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健康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环境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践行环保理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学生实践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垃圾分类的正确率、节能减排的效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初三)学生环境健康教育教案
共十课
课程介绍
本教案是为初中九年级学生设计的环境健康教育教案,共十课。

本教育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并提
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课:环境污染的概念
1. 环境污染定义
2. 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3.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二课:空气污染
1. 空气污染的概念
2. 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3.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课:水污染
1. 水污染的概念
2. 主要的水污染源和污染物
3.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四课:噪声污染
1. 噪声污染的概念
2. 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和污染物
3.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五课:固体废弃物污染
1.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概念
2. 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和污染物
3. 固体废弃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六课: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和内容
第七课:环境监测和评价
1. 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要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
第八课: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3.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九课:节约能源和使用清洁能源
1. 能源的概念和意义
2. 现代社会的能源需求
3. 节约能源的方法和意义
4. 清洁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第十课:环保行动
1. 环保行动的概念和意义
2.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 勇敢说不污染,勇敢保护环境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育教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
1. 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 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 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监测评价方法
4. 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方法
5. 掌握节约能源和使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性
6. 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希望本教育教案能够对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的学习和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