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与产业经济

产业结构与产业经济

产业结构与产业经济一、产业结构的定义与重要性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包含的各个产业部门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竞争实力。

产业结构的构成主要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部门组成。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农业部门与产业结构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中的基础部门,它为国家提供了粮食、棉花、石油等原始经济产品。

农业部门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视。

发展农业可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技水平,还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业部门与产业结构工业部门是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支柱,它为国家提供了工业品和制造业产品。

工业部门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工业可以提高国家的制造业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四、服务业部门与产业结构服务业部门是产业结构中的新增长点,它为国家提供了各种服务和消费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发展服务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和升级。

这需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六、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潜力。

有些地区具有农业优势,有些地区具有工业优势,有些地区具有服务业优势。

合理利用和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七、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竞争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高水平和更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他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浅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浅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浅论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戎芳毅 / 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更具话语权。

在国内,国民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值得每一个人骄傲。

不可忽视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的着重要点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同样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

产业结构由量变变成质变才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产业结构由较低形态向较高形态转变的过程和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实现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合力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各部门之间能够柔性灵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

(1)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各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值增加。

产品的的多样化,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带动国内消费,作为三大马车的消费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总目标之一,也是牵动国计民生的重大、不容忽视、势必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三大产业的比重实现了第三产业领先,第二产业紧随其后,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总要求。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以满足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增强第三产业就业“扩容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国计民生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服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

服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

服装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服装产业是指以生产、流通和消费服装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服装产业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划分方式。

1.按生产环节划分:服装产业可以分为纺织、服装设计与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纺织是服装产业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纺织纤维的生产、纺织织造和染整等工艺。

服装设计与生产环节是把纺织品加工成成衣的过程,主要包括设计、裁剪、缝制和整烫等工序。

流通和销售环节则是将成衣产品推向市场,主要包括批发、零售、电商等方式。

2.按企业规模划分:服装产业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

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完整的生产线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规模扩大实现成本优势。

中小型企业则相对较小,生产规模较为有限,但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差异化生产能力。

个体商户则是以个体经营方式进行服装生产和销售的商户。

3.按产品种类划分:服装产业可以分为成衣、针纺织品和染整化学品等。

成衣是最终消费者所购买的服装产品,包括男装、女装、童装等。

针纺织品是服装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纱线、布料等。

染整化学品则是服装生产中应用的化学物质,用于染色和整理等工艺。

以上是对服装产业的主要结构进行了简要划分,但实际产业结构的划分还涉及到其他因素,如地域、行业和市场等。

二、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服装产业在技术上的创新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服装生产方式正在被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

例如,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服装生产中,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快速生产。

此外,新的纺织材料和染整技术也在不断推出,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2.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服装产业的重要议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服装的环境友好性和社会责任。

因此,许多服装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推行可持续纺织技术、使用环保纤维和材料、实施不可持续开采的织造和化学工艺等。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中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产业结构发展的哪个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但总的来看任以比较传统的产业为主,存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较低、服务业比重低、产业总体水平不高的现象。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后半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一定技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在产业结构中为主体地位。

由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二产业在GDP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传统的农业却后继乏力,比重持续下降。

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对的距离,我国近几年第三产业比重在30%~40%这间徘徊。

但是存在都在相对的提升的趋势。

从整体主导产业来看工业化进程中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

轻工业从1992年的49.9%下降到2009的29.4%,而重工业由1992年的50.1%增加到2009年的70.6%。

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明显拉大,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显著。

综上所诉: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却鲜有人予以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特点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以为其他行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生产性服务的产业部门。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面向生产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与生产直接相关。

它承担着研究、开发、设计、检测、维护等一系列专业化工作,直接支持着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发展。

2. 技术密集生产性服务业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它的服务内容更多是基于专业技术的。

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决定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3. 信息化程度高在信息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如此。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和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因此,在此行业中,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行业门槛高生产性服务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因为它需要专业性技术人才参与。

而在这些人才的培养上,一定涉及到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复杂而全面的考量。

门槛高反映着行业的专业性,也决定了行业各个分支的势力分布和发展速度。

2. 分支丰富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分支领域很多,在行业内部分支的差异、规模细分程度不一,这就给各级地区的细分市场带来了机会和空间。

3. 成长性强随着各种挑战的出现,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和发展潜力犹存,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在各领域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也能有效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促进产业升级。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产品定制化产品定制化是一种服务方式,可以帮助客户满足特定的需求。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县域经济在面对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当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在许多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一旦农业遭遇自然灾害或市场需求变动,整个县域经济就会遭受重大影响。

2. 技术含量低许多县域经济中的产业仍停留在传统生产模式上,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产品陈旧化,市场竞争力不强。

3. 人才流失问题在许多县域经济中,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和条件,导致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

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 政策导向不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由于政策的不明确和统筹规划的不足,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发展的不平衡。

2. 投入不足在县域经济中,由于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思考和建议1. 推进产业升级针对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支持和激励,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引进高级人才来带动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3. 完善政策环境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激励,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加大投入力度应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支持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提高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域,产业结构是指各个行业的比重和配置方式。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在经济规划和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合理的产业结构还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加快技术创新等方式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传统的农业占主导地位,到逐渐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再到如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产业比重过大,缺乏均衡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如重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等。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和建议为了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创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环保意识,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

最后,加强跨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我们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产业结构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数 据 来 源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09》。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93 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 经济眼光看中国
37
产业经济 INDUS TRIAL ECONOMY
图二 我国就业人数比例
同为止。 2.第 二 产 业 从表1数 据 可 以 看 出:1978年 我 国 第 二 产 业 占国
2002年后, 加入WTO对我国 经济 的 推 动 作 用 开 始显现,净出口大幅增加,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重化 工 业 的 发 展 , 因 此 到 2008 年 这 一 比 重 又 恢 复 到 48.6%。
从表2数据可知, 第二产业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的 变化趋势基本与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趋势 相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创 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46.2
16.5
45.8
15.1
45.9
14.4
45.1
13.7
44.8`
12.8
46.0
13.4
46.2
12.2
47.7
11.3
48.7
11.1
48.5
11.3
48.6
第三产业 23.9 21.6 21.6 22.0 21.8 22.4 24.8 28.7 29.1 29.6 30.5 32.1 31.6 33.7 34.8 33.7 33.6 32.9 32.8 34.2 36.2 37.7 39.0 40.5 41.5 41.2 40.4 40.1 40.0 40.4 40.1
3.第 三 产 业 从1978年 开 始 ,第 三 产 业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一直稳步增加到2002年的41.5%,这符 合 工 业 化 初期 到中期的特征。 但2003~2008年这一比重却一直徘徊 在40%~41%的水平, 这一现象可以从我国采取的经 济政策得到说明。 此阶段为 克 服1997年 东南 亚 金 融 危机的影响实施较多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其中很多方 面都侧重第二产业的投资。 例如:1998年我国推出了 福利性住房改革, 极大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演变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演变背景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演变背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产品涌现,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

例如,电子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互联网的普及则推动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改变。

传统的产业可能会面临市场的萎缩,而新兴产业则有机会蓬勃发展。

政策导向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产业结构的演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通过发放补贴、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来促进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并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演变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和转移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资本资本的配置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资本的投入和流动性会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

例如,大量的资本流入金融业可能会导致金融业的过度发展,而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新的科技创新会带来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促进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展趋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服务经济的兴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调整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阐述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基础组织形式,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关系。

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家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可以使得各个产业之间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2. 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升级和调整。

将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引导产业结构的发展,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2. 产业结构转型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愈发激烈。

通过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能力的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份额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1.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不够均衡。

需要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推动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将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升级和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的比重发生着变化。

一般来说,农业占比会逐渐减少,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占比会逐渐增加。

1. 农业的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流入城市,农业占比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减少,同时农村居民转向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2. 工业的增长:工业是一个经济的主要支柱,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工业占比逐渐增加。

工业生产可以带动就业增加,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3.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服务业逐渐崛起并占比逐渐增加。

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行业,其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提高经济的附加值。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1. 产业结构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使各个产业的比重更加合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经济的增长。

3. 产业协同发展: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可以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的使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经济发展的使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经济发展的使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的政策导向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在特定时间段和区域内制定并实施的针对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一、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和目标产业政策是调整和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增长水平。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鼓励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3.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1. 目标明确性:产业政策应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指标。

2. 系统性:产业政策应该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政策措施,形成协调配合的制度体系。

3. 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产业政策应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4. 市场导向:产业政策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市场化发展。

5. 创新支持:产业政策应关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6. 公平竞争:产业政策应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政策,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产业发展趋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变化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趋势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下面将分析当前和未来几年内,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1.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尽管农业生产规模有所增加,但农业就业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

2. 第二产业的比重稳定或略有下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较高。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能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向低成本地区或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可能导致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

3. 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特别是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等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支撑。

4. 新兴产业的崛起: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 环保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可持续农业等领域,都将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我国产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和变化趋势1. 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将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引领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2. 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所包含的各个产业的比重和关系。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领域。

在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但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很大。

2.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加速,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国家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3.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零售业、金融业、旅游业、教育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产业体系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产业结构合理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2. 产业结构合理对就业和收入分配有积极影响。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3. 产业结构合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产业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过程,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路径。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区域结构: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不平衡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城乡结构: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4.所有制结构: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的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2.工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服务业产业:服务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4.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5.绿色产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绿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手段,产业政策以重工业为主导。

2.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产业政策开始关注农业、轻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开始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经济活动在总体结构上的组织和关系。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国际上常见的产业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按照经济功能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按照生产要素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按照生产规模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

二、全球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1. 第一产业的减少和服务业的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的地位逐渐下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减少。

同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高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例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3.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它们通过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影响着全球产业的格局和结构。

4. 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崛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得到了广泛关注。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趋势1. 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在改革开放以前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 从重工业向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发展重工业,但由于资源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我国逐渐向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例如,汽车、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我国在过去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技术进步,我国产业结构正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不同产业的比重和组成情况。

产业布局是指这些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是不断发展的,符合一定的规律。

下面将介绍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些规律。

1.农业-工业-服务业演变规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是主导产业。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服务业的兴起和壮大,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这种演变规律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都有体现,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开放等。

2.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崛起。

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不仅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3.产业分工与区域发展的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不同地区承担着不同的产业职能。

例如,发达国家普遍具有高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而发展中国家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发。

而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差异,不同地区也承担着不同的产业任务,形成了产业布局的特点。

4.跨国公司和全球产业链的构建: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继续发生变化,并逐渐形成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格局。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一、概述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以促进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是指将传统的低附加值、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升级为高技术、高附加值和低碳排放的产业,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1.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避免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或过于片面,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平衡和协调发展。

2. 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

三、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途径和策略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2. 鼓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低碳排放的产业转型,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环保性能。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企业和机构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 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提供相关政策和资源保障,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中国制造业成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

第十讲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

第十讲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

4、推进力量
(1)内在核动力——市场机制 (2)调整的引导者——政府 (3)调整的执行者——企业
三、产业结构高级化
1、概念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向着产业的技术结构 和产业内的综合生产率提高的方向演进的过程。
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 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 位方向演进。
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关系
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有 机整体。 (1)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 (2)产业结构有序演进的过程就是合理化与高 度化辨证统一的过程。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1、主导产业选择的作用与意义
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提高:技术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增强输出导向型产业的优势地位,开拓区外市场 ……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国际基准。 ( 1 ) 国际基准 。 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 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 到了合理化。 需求结构基准。 ( 2 ) 需求结构基准 。 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 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 3 ) 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 即以产业间的比例是否平 衡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2科技水平 现有产业状况 其他区域的产业选择 政策因素 ……
3、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
罗斯托6阶段主导部门 赫希曼:产业关联效应 筱原三代平:二原则 优势理论 国情原则 战略性原则 ……

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和现代产业发展

议题:走进数字经济,共创美好生活(课堂用资料)材料一: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接受《新京报》专访说到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和桐乡带来的变化,可以用三个“变”来概括:一是“形”的变化。

过去4年,乌镇面积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更大;生态环境更好,5G商用率先试点,最新科技成果大量应用。

二是“势”的变化。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已发”,特别是数字经济,已成为桐乡发展最快、最有想象空间的产业。

三是“人”的变化。

大会对桐乡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习新事物、包容新事物、共享新事物蔚然成风。

材料二:阿里巴巴CEO张勇在2018天猫“双11”后的总结演讲在过去24小时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包括银泰百货、居然之家这样原来称之为传统百货、传统家居卖场,因为跟数字化结合,因为通过数字化方式运营了消费者,同样能够产生这样一种非常大的消费者人流聚集和用户互动情况,这是我们今年看到发生很大的变化。

今年我们整个和线下大约20万家门店进行了智慧门店互动,通过各种形式,能够赋能线下商家,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运营消费者,能够线上线下一体,不仅产生当天的销售,同时也能沉淀这样销售行为的数据资产,成为长期运营客户的资产,这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像星巴克外卖也第一次在双11,数万杯外卖咖啡送到消费者手里。

包括三只松鼠,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尽管是网红品牌起家,今天也早就变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典型代表,九分钟就突破了亿元,一亿的销售,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成果。

材料三:马云提出“五新+2H”模式对于未来的发展,马云提出了“五新+2H”模式,“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2H”代表文娱(Happiness)及健康(Health)。

新零售作为“五新”之首,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诞生一种新的零售模式,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本质不在是比谁做的更快,而是让物流管理的更好,让企业的库存降到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本篇介绍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理论。

主要包括三章内容:第二章产业结构;第三章产业关联;第四章产业发展。

第二章产业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业结构的含义以及产业的划分,并且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理论,以及国际间产业结构转移的理论,而且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有所认识。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增长,而经济总量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演进。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产业结构的含义和产业的划分,第二节介绍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国外对产业结构演进和国际间产业结构转移的理论,第三节介绍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第一节产业结构概述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

当时,这一概念包括范围较广:●产业内部之间的关系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内部的企业关系结构●产业的地区分布现在,这一概念逐渐明确:●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产业布局——产业的地域分布结构。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

广义的产业结构又包括两方面含义:●质:解释联系及其方式变化的趋势,揭示主导产业等替代规律及相应“结构”效益。

——产业结构(狭义)●量:研究产业间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投入”“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

——产业关联二、产业的划分(一)三次产业分类法澳洲学者费希尔Fisher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任教时,于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根据人类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人类第一个初级生产阶段相对应的农业和畜牧业第二次产业:和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对原材料加工和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第三次产业:以非物质产品生产为特征的服务业在此基础上,统计学家克拉克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随后,这一方法得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统计学界的承认,正式出现在两国政府的统计手册中,并流行于其他国家,称为“克拉克大分类法”。

中国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第一次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第三次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两大部分流通部门服务部门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业。

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

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

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二)生产结构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是依据再生产过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划分依据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

——“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

——“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划分目的与作用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两大部类产品消耗和补偿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社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并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

划分的缺陷●涵盖全部产业不完全。

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分,甚至商业、运输业等与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产业。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

●实际工作中划分界线的困难。

不少产品,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消费资料。

这是由于马克思的研究目的,而非实际运用目的造成的。

2.农轻重分类法划分依据为了应用马克思两大部类的分类理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采用过农轻重分类法。

划分农——大农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轻——轻工业,产出主要是消费资料产品。

包括纺织业、食品业、印刷业等;重——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包括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等。

划分的优点直观和简便易行。

可以大致反映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对宏观上进行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曾采用此划分方法。

划分的缺陷●针对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涵盖不全面;●传统的农、轻、重之间的界线难以划清。

适应阶段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的阶段。

3.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划分:针对工业部门进行划分。

消费资料产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和家具制造业。

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一般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其他产业:橡胶工业、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和印刷工业等划分原则:消费资料产业:该产业产品用途有75%是消费资料;资本资料产业:该产业产品用途有75%是生产资料其他产业:难以用上述原则进行划分的产业。

划分目的满足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方面的需要。

划分要求●划分界限的统一性和划分的权威性。

各国政府都将标准产业分类作为“官方统计”的依据,由政府权威机构编制和颁布。

在中国,由国家标准据主管此项工作。

●不遗漏、不重复。

●较强的实用性。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1. 联合国的划分联合国分别于1948年、1958年和1988年制定、修订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简称ISIC)。

共有大项、中项、小项、细项等四级。

其中的10个大项是:(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业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2. 中国的划分参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中国分别于1984年和1994年制定和修改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把全部的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91个大类、352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

16个门类分别是:A.农、林、牧、渔(含5个大类);B.采掘业(含7个大类);C.制造业(含30个大类);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E.建筑业(含3个大类);F.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含2个大类);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含9个大类);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含6个大类);I.金融、保险业(含2个大类);J.房地产业(含3个大类);K.社会服务业(含9个大类);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含3个大类);M.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含3个大类);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含2个大类);O.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含4个大类);P.其他行业(含1个大类)。

划分的缺陷●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会因地区间资源禀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类型;●同一产业会因经济、技术的进步,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产业类型。

(五)关于产业的其他主要概念●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支柱产业:一般指在产业结构系统的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的产业。

●瓶颈产业:一般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短线产业。

●基础产业:一般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本节主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等内容。

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

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

●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把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排斥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哈罗德和多马在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思想,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这一经济增长模型也没有将技术进步因素和结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也排斥了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索罗将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他采用总量生产函数来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其一般表达式为:Q=F(K,L,t)式中,Q是国民经济总产出,K和L分别为资本总投入和劳动总投入,t为时间。

这一模型考虑了时间变量t,即技术进步因素。

很明显,这些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二)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

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

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三)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过程;部门变化和总量变化是互为关联的,它们只有在被纳入总量框架之中才能得到恰当的衡量;缺乏所需的总量变化,就会大大限制内含的战略部门变化的可能性。

”根据他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引起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又拉动了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

罗斯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

部门分析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

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主导部门依次更迭的结果。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以农业为主导阶段、●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